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对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反思摘要:通过分析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生态城市试点建设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出现的方法、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反思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得与失,并浅谈作者对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城市建设之路的看法。关键词:生态城市 快速城市化 反思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全世界目前已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中,预计2025年将会有2/3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作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地,一方面集中了大量的社会物质财富、人类智慧和古今文明;同时也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碰撞最为激烈的矛盾点。人口及人类活动向城市的集中
2、,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诸如温室效应、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地面沉降、噪音污染;城市的基础设施落后、水资源短缺、能源紧张;城市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宅短缺、土地紧张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城市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功能的正常发挥,甚至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可持续发展理论也开始由概念走向行动。作为对传统的以工业文明为核心的城市化运动的反思、扬弃的“生态城市”理念越来越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标志着城市由传统的唯经济增长模式向经济、社会、生态有机融合的复合发展模式的转变,成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国内外有关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综述
3、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mab)”计划研究过程中首先被提出的,即生态城市是指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理查德瑞吉斯特(richard register)在其著作 ecocities: rebuilding cities in balance with nature中提出生态城市旨在追求人类和自然的健康与活力,认为生态城市即生态健康的城市,是紧凑、充满活力、节能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聚居地,提出了城市、城镇和乡村建设的全新方法。怀特(white.r.r)在其著作building the
4、ecological city 中也以城市新陈代谢理念为基础,分析了现代城市的病理,并提出了一系列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实用性策略。在我国,许多学者也对生态城市理论与实践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重庆大学黄光宇教授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并应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而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居民满意、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宋永昌教授认为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同济大学陈易教授在其著作城市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中指出生态城市是在保证城市各项功能正常运行和维持城市居民较好生活质量
5、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人均生态足迹,使城市生态足迹面积尽量缩小的城市。 2. 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生态城市试点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我国目前正经历一个城市化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城市化水平由 1985 年的 23.71%发展到2010年的47.5%,城市个数由190个增加到655个。未来20年,中国的 gdp 将持续强劲增长,城市化进程将不断深化,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会导致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加上我国资源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伴随着快速城市化,大量涌入城市的人口使城市发展呈现无序混乱的状态,资源环境问题越发
6、严重。在这样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必然发展方向。在近几年,许多城市如天津、唐山、上海、宁波等城市都积极开展了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现以天津中新生态城和曹妃甸生态城简要介绍一下生态城试点的建设情况。天津中新生态城是我国与新加坡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宜居的示范新城。中新天津生态城坐落在天津滨海新区,距离滨海新区核心区15公里、距离天津中心城区45公里、距离北京150公里,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规划常住人口控制在35万人。规划区域内现状三分之一是废弃盐田,三分之一是盐碱荒地,三分之一是有污染的水面,土地盐渍化严重。在这样一个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生态城,符合中新两国
7、政府确定的不占耕地、在水资源短缺地区选址的原则,充分体现了两国政府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中新生态城将致力于建设成为综合性的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循环经济等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的平台,国家级生态环保培训推广中心,现代高科技生态型产业基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宜居示范新城,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生态环境建设的交流展示窗口。曹妃甸生态城位于唐山市的南部沿海,处于环渤海经济圈核心位置,西距曹妃甸工业区5公里,东距京唐港区10公里。起步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近期规划建设用地80平方公里。从规划到实施,曹妃甸生态城的快速发展都是一个创新性的试验样本。生态城的规划在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城市
8、布局、城市绿色交通、城市能源系统和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方面,突破了国内现行的许多设计规范。生态城建设上学习借鉴瑞典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技术,科学制定了141项指标体系,构建了水利用及处理、垃圾处理及利用、新能源开发及利用、交通保障、信息系统、绿化生态、公用设施、城市景观、绿色建筑等九个方面的技术体系。这些实践和探索都对中国生态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对我国生态城市试点建设的反思生态城试点的建设,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很多经验,在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绿色城市交通体系、清洁能源系统、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城市布局和形态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面对生
9、态城建设方面暴露出的种种共性的问题,比如对技术的盲目崇拜、急功近利的开发运营模式、监管指导体系的缺失、政府利益与公众利益的矛盾等等。在国内学术界和媒体对生态城试点建设大唱赞歌的时候,国际社会上对中国生态城试点工作也有异样的声音。例如法国解放报就刊登了菲利普格朗热罗撰写的中国生态城走向失败一文,对中国“急行军式”生态城试点建设提出了质疑。可持续发展专家侯赛因安瓦尔就直言不讳的说:“环保的觉醒是实实在在的。中央明白,中国正面临十分严重的生态问题。然而在各个省,经济发展优先于环保”。“只要政府不制定针对工业的真正的环保经济刺激政策,情况就不会有改变”。反观现实,我国的生态城市试点建设缺失存在许多重要
10、的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 3.1.对“技术至上”的生态城建设理念的质疑统观我国生态城试点建设,往往将技术作为生态城建设与运营的基本出发点,甚至将技术提升至规划理念的高度,而往往忽视了技术背后潜藏的经济社会因素,以及与技术运用密不可分的政策法规和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这种对技术的盲目崇拜,势必造成对规划目标与实践的分离,使生态城建设的目标仅仅停留在理论的阶段而难以具体实施。多伦多大学教授怀特(white.r.r)在其著作building the ecological city 中引用了比尔范德堡(bill vanderburg)的一段话非常有说服力的阐述了“技术魔法”的严重缺陷:“现在是认
11、识到我们已经掉入技术迷宫的时候了。技术迷宫这个比喻看来很恰当,因为我们总是认为我们已经成功的解决了一个问题,事实上仅仅是使问题在另一个地方以另一种形式重现了,其结果是生活水平下降以及所有生命系统的日渐衰败。”科学技术作为生态城建设的重要理论支撑作用本身无可厚非,但是科学技术只有在经济社会因素的支撑作用下才能发挥的它的作用。而仅仅想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就能解决纷繁复杂的生态城建设问题必将陷入“技术迷宫”的黑暗之中。 3.2.对“造城运动”式生态城建设模式的反思统观中新生态城等生态城市的建设,普遍存在着政府实施赶超、展示政绩“急行军式”的功利性。有人预测,生态城的规划与建设将促使国内在今后若干年内掀
12、起一轮新的造城运动。就当前来看,建设生态城市已经成为不少地方的发展目标。对此,有关专家认为,生态城市的建立是为了探索未来中国城市化如何实施生态文明与发展节约型经济,其目的在于以更加生态的方式促进整个中国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化发展,不能发展演变成所谓的造城运动。造城运动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显著现象。造城热潮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当地政府在推波助澜,政府成为改造、建设和经营城市的主体。在行政官员追求政绩的驱使下,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随之而来。城市规模的扩张往往是地方政府预先设定,而非由产业扩张来推动;待到政府以扩张的名义大量造城时,却发现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产业去支撑。当一块空地上凭空拔起一座崭新的城市的时候
13、,那里的群众的生活却照样没有改善,贫困人口并没有实际减少。那么这种“大跃进”式的造城风潮势必对生态城的建设带来负面的影响。 3.3.监督管理与指标控制体系的缺位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通常是由政府牵头进行的,政府的政策支撑和法律法规保障是支持生态城建设有序公平的重要保证。但是尽管政府出台了关于生态城市的政策和有关法律规定,但实际操作过程从政府领导到普通市民,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的法制观念依然淡漠,甚至有些政府领导和很多普通市民并不知道颁布了这些法规,当然就更不知道这些法规的作用。所以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通常会发生不需要政府干预时的政府任意干涉和需要政府干预时的不干预的现象,表现为政府在生态城建设过程缺
14、乏必要和及时的监督和管理,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不能给予生态城建设有效的支持和保障。另外,中国的生态城市指标控制体系和评估标准没有形成统一及系统的标准,造成了生态城建设与评估的混乱。在实施层面表现为缺乏对生态城建设的有效评估和指导机制,不能有效的对生态城市的社会经济、人文环境、自然资源、能源利用、体制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价。虽然在诸如天津中新生态城和曹妃甸生态城的建设试点过程中均对生态城建设的指标体系进行了编制和研究,但是多数指标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检验,不能有效的指导生态城的建设和管理。. 4. 小结:寻求适合国情的生态城市建设之路通过以上的论述不难发现,我国生态城建设不仅要重视诸如资
15、金投入、科技引进等硬件方面的建设,更要重视政策法规、监督管理、理念推广等软件方面的建设。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地理环境、历史文脉,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扬城市自身特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制定实际的、独具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标准,使其既体现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又展现独特的城市形象。通过确立明确的目标、制定完善的政策体系、协调监控、公众参与等有力措施,保障生态城市建设稳健有序的进行。尽管生态城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但是通过国人的不懈努力,一个个欣欣向荣的生态之城必将屹立于中华大地。参考文献: 1黄光宇,陈勇. 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美)理查德瑞吉斯特. 生态城市:建设与自然平衡的人居环境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3-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力
- 抢救与急救管理制度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精美课件
- 【暑假阅读】小升初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衔接讲义 专题03 说明书类(有答案解析)
- 2024年昌吉考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目
- 2024年拉萨小型客运从业资格证理论考试答案
- 2024年苏州道路客运输从业资格证考试真题保过
- 2024年呼和浩特客车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答题软件
- 2024年吉林客运资格证场景模拟
- 2024年福建客运从业资格证实际操作试题及答案详解
- 电源车操作手册操作手册
- 神奇的大脑PPT课件
- 万科新建房地产项目成本测算表格全套
- 重回汉唐策划
- PCBA撞件不良责任判定原则
- 中俄文运输合同
-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试题及答案
- 管理类档案基本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
- 大班蒙氏数学:多边形
- 干燥温度对中药丸剂溶散时限的影响探讨
- 六年级英语Unit1-How--can--I--get-there教材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