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_第1页
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_第2页
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_第3页
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_第4页
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1、栅条絮凝池设计计算、栅条絮凝池设计通过前面的论述确定采用栅条絮凝池。栅条絮凝池是应用紊流理论的絮凝 池,网格絮凝池的平面布置由多格竖井串联而成。 絮凝池分成许多面积相等的方 格,进水水流顺序从一格流向下一格,上下接错流动,直至出口,在全池三分之 二的分格内,水平放置栅条,通过栅条的孔隙时,水流收缩,过孔后水流扩大, 形成良好的絮凝条件。网格絮凝池设计要求:( 1)絮凝时间一般为 10-15min 。(2)絮凝池分格大小,按竖向流速确定。( 3)絮凝池分格数按絮凝时间计算, 多数分成 8-18 格,可大致按分格数均匀成3段,其中前段3-5min,中段3-5min,未

2、段4-5min。(4) 栅条数前段较多,中段较少,未段可不放。但前段总数宜在16层以上,中段在8层以上,上下两层间距为60-70 cm。(5)每格的竖向流速,前段和中段,未段。(6) 栅条的外框尺寸加安装间隙等于每格池的净尺寸。前段栅条缝隙为50伽, 中段为80伽。(7)各格之间的过水孔洞应上下交错布置,孔洞计算流速:前段m/s ,中段m/s , 末段 m/s ,各过水孔面积从前段向末段逐步增大。 所有过水孔须经常处于淹没状 态。(8)栅孔流速,前段 m/s ,中段 m/s。(9)一般排泥可用长度小于5n,直径150-200mm的穿孔排泥管或单斗底排泥, 采用快开排泥阀。网格絮凝池计算公式(1

3、)池体积QT60(m3)式中:V池体积(m);Q-流量(m/h );T-絮凝时间(min)(2)池面积式中:A-池面积(川);有效水深(m)(3)池高(4)分格面积H H, 0.3 mQVo式中:A竖井之间孔洞尺寸(叭7式中:f分格面积;vo 竖井流速(m/s)(5)分格数式中:n分格格数;(6)竖井之间孔洞尺寸A2V2各段过网格水头损失(m/s)(7)总水头损失hh1h1V1212g(m2h2V22小(m2gh2 ( m式中:h总水头损失(m ;hi每层网格水头损失(mh2 每个孔洞水头损失(mVi各段过网流速(m/s)V2各段孔洞流速(m/s)1 网格阻力系数,前段取,中段取2 孔洞阻力系

4、数,可取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因为设计流量3 /s,流量比较小,只需采用一个反应池,设絮凝时间10min,得絮凝池的有效容积为:V =x 10X 60= m3设平均水深为,得池的面积为:A 109.23A36.4 m3.0竖井流速取为m/s,得单格面积:f 0.1822f1.5m0.12设每格为方形,边长采用,因此每格面积卅,由此得分格数为:24.31.536.4为配合沉淀尺寸采用25格实际絮凝时间为:t 1.23 1.23 3.0 250.182623s10.4 mi n池的平均有效水深为,取超过,泥斗深度,得池的总高度为:H 3.0 0.45 0.65 4.10m过水洞流速按进口 m/s递减到

5、出口 m/s计算,得各过水孔洞的尺寸见表:出水表过水孔洞的尺寸分格编号1234567孔洞咼 x 宽(mxxxxxxx分格编号891011121314孔洞咼 x 宽(mxxxxxxx分格编号15161718192021孔洞咼 x 宽(mxxxxxxx分格22孔洞咼x宽(mx图网格絮凝池布置图絮凝池布置中,图中已表示从进口到出口各格的水流方向,“上”、“下”表示隔墙上的开孔位置,上孔上缘在最高水位以下,下孔下缘与排泥槽口齐平。 编号1-7格中每格安装3层网格,8-15格中每格安装1层网格,后阶段不需要 安装网格,上下间距为 60cm网格絮凝池水头损失由水流通过两竖井间孔洞损 失和每层网格水头损失组

6、成,即hh|h2式中* 水流通过网格水头损失,mh2 水流通过竖井间孔洞水头损失,m水流通过竖井间孔洞水头损失表网格编号12345678d ( m网格编号910111213141516hz ( m网格编号171819202122( mh? =+=h? =+=h? =+=1-7网格为前段,网栅空隙实际面积为卅,前段栅条缝隙为50伽,空隙宽为水过网孔流速为s; 8-15网格为中段,网栅空隙实际面积为川,水过网孔流速h12V112g为s,前段网格孔水头损失:0.2820.004m2 9.8中段网格孔水头损失:h22V22亦0.9220.士 0.0026m9.8前段水头损失:hih?0.06880.0

7、04 21 0.1528m停留时间:t1T25174.72s水温20 C :GiA10000. 15281h V 1.029 10 4 174.72 驱1000 0.1528中段水头损失:h2hih20.03051 0.0026 8 0.05131m停留时间:后段水头损失:停留时间:1000 0.051311.029 10 4 199.6825T199.68s50sh,h2 0.0176mt3 T t1 t2249.6sG3h3t31000 0.011.029 10 4 249.622s 1网格絮凝池主要设计参数规定前段速度梯度70-100 s 1,中段速度梯度40-50 s 1,末段速度梯度

8、10-20 s 1。通过上述的计算,每阶段速度梯度符合设计的要求。排泥管的直径一般为150-200mm则排泥管直径采用150mnt勺排泥管图网格絮凝池的平面图与剖面图2、(上向)斜管沉淀池的设计与计算 斜管沉淀池,是一种在沉淀池内装置许多间隔较小的平行直径较小的平行倾 斜管的沉淀池。 特点是沉淀效率高、 池子容积小和占底面积少。 从平流式沉淀池 内颗粒沉降过程分析和理想沉淀原理可知, 悬浮颗粒的沉淀去除率仅于沉淀面积 有关,而与池深无关。在沉淀池容积一定的条件下,池深越浅,沉淀面积越大, 悬浮颗粒去除率越高。斜管沉淀池设计要点(1) 斜管断面一般采用蜂窝六角形或山形,其内径或边距 d 一般采用

9、 25-35mm。(2) 斜管长度一般为800-1000mm左右,可根据水力计算结合斜管材料决定。( 3)斜管的水平倾角 常采用 60。( 4)斜管上部的清水区高度,不宜小于,较高的清水区有助于出水均匀和减少 日照影响及藻类繁殖。( 5)斜管下布水区高度不宜小于。为使布水均匀,在沉淀池进口处应设穿孔墙 或格栅等整流措施。( 6)积泥区高度应根据沉泥量、沉泥浓缩程度和排泥方式等确定,排泥设备同 平流式沉淀池,可采用穿孔管排泥或机械排泥等。(7) 斜管沉淀池采用侧面进水时,斜管倾斜以反向进水为宜。(8) 斜管沉淀池的出水系统应使池子的出水均匀,其布置与一般澄清池相同, 可以采用穿孔管或穿孔集水槽等

10、集水。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1) 设计数据选用表面负荷取q=10n3 /(川.h),清水区上升流速即为v=s,斜管材料选用厚塑 料板热压成正六边形管,内切圆直径 d=30mm长1000mm水平倾角60。(2) 计算与设计 清水区面积Q=625命 q 10取斜管沉淀池平面尺寸X 12=66川,进水区布置在12m长边一侧,在短边中扣除1000X cos60 =500 mm无效长度,并考虑斜管结构系数,则净出口面积为:“5.5 120.5 12A -1.03358.25m斜管出口水流实际上升流速为:0.1823m3/svs258.25m0.00313m/ s 3.13mm/ s3.130sin 603

11、.61mm/ s斜管内轴向流速为:取清水区高度,超高。 斜管区高 1000X sin60 =866mm= 取配水区高,下部穿孔排泥管处斜槽高 斜管沉淀池高度:H=+=(3) 复核 雷诺数Re值:水力半径:d 307.5mm0.75cm当水温t=20。时,水的运动黏度v20.01cm / s 则ReRv0v0.75 0.3610.0127.08 弗劳德数Fr值Fr0.361Rg 0.75 9811.77 10277s4.62 min3.61 斜管沉淀时间(4) 进水区从网格絮凝池到沉淀池,尽量减小紊流区域,不使絮凝体破碎,进水区的布 置是沉淀池设计的重要环节。进水区通常采用穿孔墙的形式,将水流分

12、布于沉淀 池整个断面,进水区设计首先考虑絮凝体的破碎影响, 按絮凝池末端流速作为过 孔流速设计穿孔墙过水面积,且池底积泥面上至池底范围内不设进水孔。考虑到施工方便,进水孔可设计成(50-150) mm( 50-150) mn方孔。设计流速为s, 以絮凝池末端流速为设计流速。则穿孔墙的总面积:Q=0=3v 0.1单个穿孔墙尺寸:100mrK 100mm1.823 共设计n=18012个孔0.01斜管进水区域的高度为,则共十五行,每行开(5) 出水区采用穿孔集水管,间距,共12支管,每支管的流量:0.18233 ,q0.015m /s12集水管的直径采用150mm则s,集水管上的开孔圆孔直径取 30mm每个孔流量:243q 0.62d 4.4 10 m /s,4集水槽开孔个数:0.015 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