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8.对我国保险公估业发展的探讨毕业设计_第1页
1508.对我国保险公估业发展的探讨毕业设计_第2页
1508.对我国保险公估业发展的探讨毕业设计_第3页
1508.对我国保险公估业发展的探讨毕业设计_第4页
1508.对我国保险公估业发展的探讨毕业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毕 业 设 计对我国保险公估业发展的探讨指导教师 教授学院名称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金融学论文提交日期2008年 4 月论文答辩日期2008年 5 月答辩委员会主席 _评 阅 人 _摘 要保险公估业的产生可追溯到300多年前的英国。目前,保险公估人的制度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日臻完善了。在国际上来看,目前由于专业化分工的加强,保险公司80%以上的查勘理赔评估业务已交由保险公估人承担。保险公估业的发展已成为保险市场规模扩大的必然趋势。 我国当前保险中介市场仍处于初步阶段,而作为保险中介之一的保险公估却长期处于缺位、不被重视的状态。公估在保险运营中除了起到公正公平的作用之外,也是防灾减损的重要角色。

2、然而保险公估人的这种性质却不被社会所认知与肯定。保险公估人的壮大将有利于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他将使得市场更健康及透明化,真正地保护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合法权益,在受损时得到更公平公正的补偿与保护。 但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保险公司大而全的经营模式已无法使保险理赔等各环节都保持专业化及高服务水平。同时,保险公司如此经营模式也抑制了公估市场的发展,并导致了种种问题,如公估市场规模小,经营不规范,市场认可度不高、公估人普遍素质水平不高等。 本文将针对目前保险公估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利用专业化分工理论探讨其存在的必要性,并以此提出公估市场发展的建议。关键词: 保险公估 保险公估人 发展困境 专业化 分工

3、目 录摘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绪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1 研究背景.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2 研究思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3 研究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42 我国保险公估业发展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1 保险公估的概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2 我国保险公估市场发展概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 . . . 52.2.1 我国保险公估市场的兴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2.2 近几年保险公估公司总体经营情况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3 当前我国保险公估业的发展困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 . . 73.1 国家关于保险公估人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3.2 保险公估人自我定位模糊,盲目打价格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3.2.1 自我定位不明确,经营不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3.2.2 盲目价格竞争. . . . . . . . . . .

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3.3 专业水平低,公估人才缺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4我国保险公估存在问题的成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4.1专业化分工理论. . . . . . . . . .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4.2 保险公司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一条龙式的经营模式. . . . . . . . . . . . . . .124.3 公估公司立足分工细化,但专业化水平仍不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4.4 社会忽视保险公估的存在是实现专业化的需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5我国保险公估业发展模式.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5.1 确立保险公估人的法律地位,增强社会认可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5.2 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5.3 提高公估公司本身的经营能力及服务水平. . . . . . . .

11、. . . . . . . . . . . . . . . . . . . 165.3.1摸索新的经营方式,开创新的经营理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5.3.2 吸收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专业服务水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致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 . . . . . . . . . . 18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英文文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 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保险业的不断扩大,保险中介

13、之一的保险公估市场也面临着各种变革发展的问题。保监会在关于保险中介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发展保险中介市场有利于推动保险公司转换经营机制,促进保险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保险公司的经营机制没有理顺,保险公司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一条龙式的经营模式,经营效率不高。发展保险中介市场,支持和引导保险中介参与保险产业分工,对保险公司发挥自身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保险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因而当前关于保险公估业如何快而好地发展也成为了众多保险公估人探讨的热点话题。1.2 研究思路笔者本人于2007年10月起在某保险公估有限公司实习,并通过亲身体验,对保险公估业目前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

14、会。为此通过参考其他关于保险公估的研究及自身的认识,对我国公估业作一番深入探讨。本文分为四部分,基本框架如下:第一部分,绪论,简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保险公估发展概述。首先介绍了保险公估的概念,描述了保险公估的发展情况,并叙述了保险公估人存在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我国保险公估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第四部分,主要利用专业化分工理论作为切入点,分析保险公估业目前出现的问题根源更多来自于社会对于保险理赔估损的专业化分工必要性的不了解。第五部分,提出了发展保险公估业的有关建议。 13 研究方法(1)实证分析法。由于本文主要是从实务的角度联系当前我国保险公估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主要

15、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运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对我国公估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2)比较分析法。本文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一方面是将我国公估人的考试制度与国外考试制度进行了对比。另外,借鉴国家关于审计机关的各种法律规定,对保险公估人的法律地位确定做出研究和建议。2. 我国保险公估业发展概述 保险公估业在我国从1980年恢复起算只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我国的保险公估业如果从1990年新中国的第一家现代保险公估人保险理赔公估技术服务中心开始算起,仅仅才10多年的历史,对比起保险市场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英国来说,还只是一个很小的起步阶段。在起步中总是难免遇到很多的变革,特别是要寻找一种符合中

16、国特色的保险公估发展模式,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探索的过程。2.1 保险公估的概念公估,从字面上来解释,“公”即是公平、公正;“估”即是估计、评估。公平的估计,即是用科学的方法对所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并给出合理、公正的估定结果。当前,对于保险公估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可以聘请依法设立的独立的评估机构或者具有法定资格的专家,对保险事故进行评估和鉴定。”在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中对于保险公估机构的定义是:“保险公估机构是指依照保险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本规定,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接受保险当事人委托,专门从事保险标的的评估、勘验、

17、鉴定、估损、理算等业务的单位”。从上述规定来看,保险公估是指接受保险当事人委托,独立的对保险事故所涉及的保险标的进行评估、勘验、鉴定、估损、理算等活动的行为。其与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共同构成完整的保险中介市场,是促进保险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险公估的概念,界定了公估人的一种特殊的性质,即在保险中介机构中独立不偏不倚的身份。保险公估机构是以独立第三方的身份客观、公正、公平地从事公估业务,虽然接受一方的委托,但执业活动既不受委托人的干涉,更不受其他保险当事人的影响。其凭借自身的专业技能知识与高度公信力就保险标的的价值、损失、风险等方面的事实做出公估证明,并以此作为各保险当事人在有关

18、保险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依据。2.2 我国保险公估市场发展概况2.2.1 我国保险公估市场的兴起早期的民族保险公估业是伴随着近代保险事业的兴起与发展而产生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恢复了停办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新中国的现代保险公估业务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健全。1982年,国内保险公司就开始委托境外的保险公估公司办理公估业务,直到1990年,新中国的第一家现代公估人-保险理赔公估技术服务中心才在内蒙古自治区正式成立。该机构属于商业性保险公估组织,为日后保险公估人的设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1993年3月,由上海市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和人保上海分公司合资组建了上海东方公估行,这是我国第一家民间公估机构。

19、而后,几年时间内国内陆续设立了多家保险公估行和从事保险公估业务的机构。1994年2月,深圳民太安保险公估有限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批准正式注册成立,成为国内第一家专门从事保险公估及相关业务的正式保险公估机构。到2005年年底,经各地保监局批准在我国境内开业的共有219家保险公估公司,2005年全年公估费收入更是达到了2.97亿元,而且实现赢利2024万元。应该说我国的保险公估业发展至今,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2.2 近几年保险公估公司的总体经营概况(1)保险公估机构数量情况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331家,比上季度末增加34家,同比增加221家。其中,保险

20、公估机构254家,占10.9%。表1 2007年4季度末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数量情况机构性质机构类型设立(1)终止(2)经营状态占比(%)代理2060305175575.29经纪3603832213.81公估2883425410.90合计27083772331100资料来源:2007中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2)保险中介从业人员持证情况截至12月底,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共有工作人员86676人,持证率69.66%。其中,公估机构持证率达到44.52。表2 2007年4季度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人员持证情况机构全体人员高级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人数持证率(%)人数持证率(%)人数持证率(%)代理7195273.

21、74411077.015974176.59经纪659956.1196646.89393369.57公估812544.5258470.55597147.24合计8667669.66566071.206959173.70资料来源:2007中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3)保险公估公司业务情况目前国内的保险公估公司所承担的业务居多是理赔业务,下面是近几年公估业务收入的情况。表3 近几年全国保险公估业务收入构成分析单位:万元年份企业财产保险机动车辆保险货运、船舶险建筑、安装工程险其他金额占比金额占比金额占比金额占比金额占比2005309064%3738%3768%4519%51911%2006100003

22、4%931831%435715%25639%346211%20071790025%3880054%771511%30844%45016%资料来源:2005、2006中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2007中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杨波:我国公估人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改革与战略,2005.012007年保险公估公司评估估损金额136.36亿元,同比增长9.14%。保险公估公司实现公估服务费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66.28%。全国保险公估机构全年盈利2273.21万元。由以上总体来看,保险公估业近几年的发展还是稳步前进的。然而保险公估业的发展也仍存在的居多问题。3. 当前我国保险公估业的发展困

23、境3.1 国家关于保险公估人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目前,我国法律对于保险公估人的法律地位没有给与很明确的定位,没有赋予很多的权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关于保险中介机构,在第六章对保险代理人及经纪人做出了详细的规范,但是没有对保险公估人做出明确的界定,只有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了“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可以聘请依法设立的独立的评估机构或具有法定资格的专家,对保险事故进行评估和鉴定”,“依法受聘对保险事故进行评估和鉴定的评估机构和专家,应当依法公正地执行业务。因故意或者过失给保险人或者被保险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依法受聘对保险事故进行评估和鉴定的评估机构收取费用,应当依照

24、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因此,在涉及到具体的评估业务时,公估人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例如:其一,评估结果及评估能力是否被认可。由于没有对保险公估做出一个很明确的法律认可标准,保险公估的结果将由于不同的标准而存在很多的主观因素。这也将给诉讼案件的判定带来许多的不确定因素。行业的标准及认可度不确立,将致使公估人的作用得不到最大化地发挥。例如审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由于国家的法律赋予了他们的市场地位和法律地位,强制委托人必须通过事务所的操作才可以得到社会认可,这样一来,公司解决了行业生存的业务来源问题,公司就无需因为业务来源而花费大量的精力,可以专心地投入到技术上,提高职业技能,真正的做到公正、技

25、术和专业,整体提高整体行业水平。而类似的,保险公估人也是同样的性质,但是由于没有受到法律的认可与明确,仅是业务来源问题就影响了公司整体的提升。 其二,收费无法找到标准,主动权更多掌握在保险经营主体及保险公司手中。对于收费的问题目前也仍没有找到很明确的法律规定。04年筹备出台的保险公估收费标准至今仍旧没有踪影。该标准不出台,造成了目前各公估公司之间的价格战,无形中对于服务质量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3.2 保险公估人自我定位模糊,盲目打价格战。事实上,公估所面对的行业面是相当广的,石油石化,建筑工程,机动车及人身财产等的评估,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从国外保险公估行业看,保险公司以及社会大众对他们的

26、执业水平较为肯定,他们都是一批专业的技术专家,再结合理赔的要求做出具有一定认可度的评估报告。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保险公估人的服务领域己延伸到价值评估和风险控制等领域,由此决定了保险公估人在保险市场上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然而当前在我国,公估人更倾向于依赖保险公司,为降低成本而忽视本身的专业要求。3.2.1 自我定位不明确,经营不善 近年来保险公估的加入源源不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使得市场不断细分、保险公估机构初步分流的同时,也迫使公估公司由过去的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进行转变。然而,2006年全行业人均产能为9.2万/人,2007年全行业人均产能约8.7万/人,人均产能不升反降。过去的几年,

27、保险公估机构忙于机构网点铺设、服务平台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加强内部管理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了在价格战中取得一席之地的公估公司,在尽力降低成本的同时却无法顾及专业水平及高服务质量。另外,近年来由于公估业务急剧地向车险偏移,导致许多的公估公司盲目地跟风,没有为自己的发展做出长远的计划。在抓业务找生存的时候,还没有真正把公司的长远发展和技术标准建立起来。3.2.2 盲目价格竞争首先先关注一组数据,民太安是咱们中国公估保险行业的老大,2006年收入8600多万,但是民太安的员工达到1100多人,人均公估费收入不足8万块钱,再加上管理费用及设备等投入,公估公司的净利润所剩无几。再举个例子,就笔

28、者调查得知,在广州的车险公估案件中,对每个出现案件,保险公司支付的公估费用已由2006年平均180元/案下降到目前120元/案。在市场压力与竞争如此之大的市场中,公估公司仍旧必须不断地压制利润。利润过低甚至亏本也是多数公估公司最终无法继续经营的原因。市场盲目的价格竞争,只会致使公估业始终无法走入专业化、服务质量高的正常轨道。3.3 专业水平低,公估人才缺乏公估是复合型的人才,因为他首先是保险专家,第二是技术专家,第三方面沟通能力要强。由于目前国内公估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我国公估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保险比较发达国家的人员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仅仅从考试制度方面来考虑,我国的公估人员的资格考核方式

29、就显得过于简单与不全面。国外的考核更侧重于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人才。并通过考核提高了整体行业的综合素质水平。下面是国内外考试制度的对比:表4 国内外公估考试制度对比国内国外报考条件高中以上学历参加资格考试的公估人员必须具有35年的公估从业经验,并且要根据自己的公估技能级别,参加相应等级的资格考试方可获准执业。考试等级未分等级划分等级,如英国的分为普通会员、许可证会员、特许公估师学士、特许公估师院士、荣誉成员以及退休成员;日本分为三个等级。考试内容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其中包括保险原理与实务、保险公估实务;100道单选题)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设置不同的考试类别,既包括保险实务也包括技术

30、考试。4 我国保险公估存在问题的成因 以上的所有问题关键在于保险市场中,保险主体人即保险公司以及保险公估公司对专业化及分工细化的重要性认识的不透彻。下面将分析专业化分工对于保险公估市场的意义及必要性。4.1 专业化分工理论在经济学史上,关于专业化分工理论探讨的学者有很多,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得到相同的结论,即专业化分工能直接促使社会分工协作效率最大化,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一,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最早论述专业化分工的学者莫过于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他早在国富论中就对分工的好处进行了阐述。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于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属于

31、私利行为,而利益是来源于分工,由于个人倾向于通过专业化来提高生产力,并将剩余产品进行交换,从而增加个人财富。而事实上这一过程也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 他列举制针业来说明。“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也制造不出来。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他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阐述了专业化分工的必要性。事实上,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分工细化而日渐专业化;第二,通过分工,可以减少因从一种工作向另一种

32、工作转换的时间损失;第三,由于分工,使得部分工作利用机械操作成为可能。后来,马克思等人又对市场上的分工和企业内部的分工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现在,我们已普遍地接受了诸如社会分工是市场产生的条件,分工有利于提高效率等观点。杨小凯是新兴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对于分工细化的问题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杨小凯认为,人类社会的分工演进取决于专业化经济与交易费用的比较。如果交易效率极低,即交易费用过高,则每个人都不得不选择自给自足,他不得不生产所有的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然而,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生产包括中间产品在内的多种产品将导致规模极小,效率低。随着交易效率的改进,在专业化经济与交易费用之间的适当权衡可能导致

33、专业化水平和分工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社会生产的中间产品数可能随着每个人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这意味着随着分工的细化,社会可用的中间产品越来越多。如果一个社会由于交易效率低而选择自给自足,则每个人都不得不从事多种活动,以致他对每种活动的知识都很少。随着交易效率的提高,人们选择更高的分工水平。他们每个人都可能有更高的专业化水平,而整个社会则可能有更多种数的中间产品。因此,每个人掌握的专业知识活动越多,社会拥有的知识就比任何个人都多,任何个人掌握的知识将更专业。第二,分工细化与市场大小相辅相成。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范围的大小,这里斯密所指的市场范围主要从地理角度出发的。斯密定理的具体含义

34、是,只有当对某一产品或者服务的需求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增长到一定程度时,专业化的生产者才能实际出现和存在。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分工和专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反过来说,如果市场范围没有扩大到一定程度,即需求没有多到使专业生产者的剩余产品能够全部卖掉时,专业生产者不会实际存在。“通过分工促进经济增长”的论断即被称为“斯密定理”。概括来说,斯密定理就是市场规模限制劳动分工假说。杨格对斯密定理进行了完善。杨格认为,劳动分工要受到市场规模的限制。所谓的市场规模,不是指单纯的面积或人口,而是指有效购买力,即吸收大量年产出的能力。用一种包容的观点来看,市场规模是作为总产品的输出口,是由生产的数量所决定和确定的。

35、不仅如此,杨格还进一步扩充了斯密定理,提出了市场规模取决于劳动分工的观点。依据杨格的解释,市场概念在包容的意义上是与商贸联系在一起的生产活动的总和,即它必须是某种均衡,不同的生产活动必须是成比例的。杨格的上述理论可以概括为,市场规模扩大导致分工的深化,分工深化又进一步引致市场规模的扩大,也就是说,分工和市场是相互促进的。这就是著名的杨格定理。以上理论说明,市场规模扩大必然要求实现高度专业化分工,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相反的,分工又进而促进社会进步,促使市场规模地扩大,这是相辅相成的。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成长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大,而更多的是表现为内部专业化分工的深入,能够持续裂变出新的部门和岗位。

36、建立在专门知识和技能基础上的分工可以带来“合作剩余”,它是要素所有者凭借集体协作获得的超过各自单个活动收益的总和,这是由“协作力”和“集体力”产生的效益。4.2 保险公司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一条龙式的经营模式作为保险经营主体的保险公司,沿用着展业、承保、防灾、防损、定损、理赔、追偿、资金运用的“一条龙”经营方式,保险公司除了有一支有力的展业队伍外,经过多年积累储备了大量专业人才之后,更有一支庞大的理赔力量,因此他们更愿意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请公估人来开展理赔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新建立的保险代理、经纪公司也在招聘理赔人员,甚至有资料介绍,外资保险公司也在仿效中国市场自己建立理赔功能。这些现象

37、说明旧的习惯势力很难退出历史舞台。据一些资料统计,国内保险公司的理赔案只有不到5%是由保险公估人来完成的,与国外的80%以上的比例,相差甚远。事实上,保险公司对于专业化及分工细化认知程度不高直接导致了保险公估公司目前存在的许多问题。在之前所分析的目前公估所存在的问题当中,例如公估人之间的价格战,以及经营无法实现规模化和正规化等问题,这实际上也是由于市场供给的不足,导致了众多群体之间的恶性竞争。也由于业务量的不足,使得保险公估人无法扩大自身实力,建立真正的有质量、高水准的服务。国内目前最大的保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据调查了解,在大城市中已逐渐将车险公估理赔业务委托公估人完成。车险公估是

38、一种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管理密集型的公估业务,车险具有出险频率高、标的流动性强、数量巨大且车型配件种类多、伤人案件鉴定过程中费时费力、标的平均损失金额小、查勘工作量大、客户对服务效率和质量要求高等特点,使得开展车险公估人力物力投入大,管理要求高,控制道德风险难度大,经营成本高,利润空间小。但是,这样的困难对于保险公司自身同样存在,且自身从事车险公估业务相比公估公司更加复杂。因而只有通过将此种业务委托专业公司,才能真正地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公估人将通过此类业务的集中,更进一步地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及专业水平。根据专业化分工的理论,保险公司一条龙式的经营模式已无法适应日益扩大的经营规模。规

39、模的扩大对专业化分工的需求日益强烈。保险公司无法专注于如此庞大的保险系统中各个环节。不同的环节当中对各种专业需求不同。从保险产品的开发,到产品的销售,出现理赔等等多个环节,涉及到不同领域的人才及技术需求。仅仅理赔环节,就涉及到不同的领域。倘若保险公司专注于各个环节,将无法实现规模效应,最终因效率低下从而限制自身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保险公司本身专业化程度不高,就直接导致了公估行业目前不景气的状况。如果保险公司的专业化水平越高,分工程度越发达,则保险公司对保险公估人的需求就越强烈;相反,如果保险公司的专业水平越低,自给自足程度越高,自然其对保险公估人的需求就越少。4.3 公估公司立足分工细化,但

40、专业化水平仍不高通过分析我国保险公估业的公估收入可能更有助于我们直观认识我国保险公估人的分工程度和专业化水平。以2004年为例,2004年我国财产保险费收入为1090亿元,假定全国的综合出险率为40%,则全年赔款总支出将达到436亿元,参照发达国家保险公司将80%的理赔业务交由保险公估人处理的标准,那么保险公估人将处理约349亿元的估损业务,假如公估佣金率为5%,那么公估行业将获得17亿以上的收入。这一收入水平比目前我国保险公估业收入水平高出10倍以上。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分工无法真正实现细化与专业化,更多是由于保险案件供给的不足。除了保险公司的因素,作为公估公司本身,在专业化服务方面也仍旧

41、无法达到社会及保险公司的需求。对专业的关注不高,直接导致了之前所分析的问题,如对人才的专业要求不高,公估人才市场整体素质偏低,在经营方面综合经营较多,划分不细化。多数保险公司更倾向于综合型。事实上,目前按照案件类型来分类,保险公估大致有两类,及车险型公估公司及非车险型公估公司。非车险型公估公司的业务范围涉及责任险、工程险、企业财产险、机损利损险、水险等等,技术领域涉及冶金、建工、机械、电子、财务、法律、化工、运输工具、国际贸易等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这类保险公估公司的从业人员必须综合素质较高,各类保险公估实务经验丰富,沟通协调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与谈判能力都相对较强。而对于车险型公估公司,由于其工

42、作小而繁杂,对人员的汽车相关专业要求高,对职业道德有更严格的要求。从这种种来看,保险公估应当更倾向于专注某一种案件类型开展业务,由此聚集更高水准,更具专业性的人才。4.4 社会忽视保险公估的存在是实现专业化的需求目前社会上对于保险公估的认识甚少。普通投保人均认为出险后直接由保险公司进行核损理赔,却很少意识到公平公正的问题。另外,对于保险公估人法律地位的不明确,也是公估市场无法健康发展的根源。保险公估人的法律地位迟迟未得到重视,在于社会对保险中介行业的专业化及分工细化的重要性了解不透彻。5 我国保险公估业发展模式5.1 确立保险公估人的法律地位,增强社会认可度冷静思考当前保险公估业存在的问题,究

43、其原因,保险公估公司的发育不良,与这个行业所处的大环境有直接的关系,而这个大环境的实质就是保险市场分工机制的缺失。在保险交易中,与精通保险条款的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相比,被保险人所处的弱势地位是显而易见的。许多保险交易实际上是不对等交易,而这种不对等性在生活中很少被公众所知,或者即使知道这种不对等性,也因各方面原因而无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很少有公众意识到,为被保险人提供保险技术支持是一种迫切的社会需要。因此,培养健康的保险公估业,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市场分工机制,确立合理的保险公估人的法律地位。 对于保险公估人的法律地位如何确立,笔者认为可以参照国家对审计机关的相关规定。审计机关是对本级政府各部门、

44、下级政府、国有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国家建设项目等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查、鉴定和评价的监督机构。与保险公估人一个相同的性质即是作为一个独立人,针对其所服务的内容做出公正的评估。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证明材料。审计机关被赋予了各种权限,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有权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拖延、谎报。这是审计法对审计这一内容的具体界定。而针对审计人员,即注册会计师,国家出台了注册会计师法,针对进行

45、审计的人员即注册会计师进行了规定,对其违法行为,如故意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验资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事实上,结合我国目前公估人的性质,可参照此种方式,而且通过该规定,可以提高公估报告的可行度,也对公估报告的法律定位予以明确和肯定。5.2 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 保险公估人与保险公司进行合作,首要是考虑与保险公司达成的合作内容及范围。目前,保险公估人应当利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具体包括如下几方面业务:(1)承保公估。所谓承保公估,即是保险公估人对保险标的承保前的检验、估价及风险评估。事实上,目前这一业务的性质与保险经纪人的职能有些相似,但由于保险公估人具有对保险标的的

46、查勘评估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资料可供数据分析,因而相对于保险经纪人有一定的优势。公估人可根据以往的数据进行总结分析,之后成为承保时风险评估的依据。而该评估结果最终将成为投保人是否投保,承保人是否承保的重要依据。这也充分体现了公估人公平中立的特点。目前这一方面业务较少公估人涉足,保险公估人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发挥承保评估的优势。(2)理赔公估。所谓理赔公估,即是保险公估人对出险后的保险标的进行查勘、检验、估损及理算等。理赔公估是目前公估人的重要业务内容,特别是车险理赔。目前保险公估基本是实现现场查勘、定损核损,出具公估报告这一流程。笔者认为,作为公估公司应当建立一套保险公估管理系统,该系统中能实

47、现以下的功能:其一,客户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能记录出现客户的全部资料,包括签单记录、公估、收付费、批改、理陪等记录。并通过记录客户的信息给与个性化的服务,如服务提醒(如收费提醒、付费提醒、生日提醒)等。通过该管理系统,可协助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的跟踪服务。其二,案件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对案件处理的情况,对报案、立案委托、案件管理、项目小组的信息进行管理,提供相应的报告模板自动生成相应的查勘报告、定损报告、公估报告等。还包括客户反馈,到场花费时间统计,案件处理情况等方面的记录,通过这一系统,可以成为保险公估不断总结并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的方式。其三,数据查询系统。目前理赔遇到最大的问题即是对市

48、场价格的了解。作为各种类型的公估机构,在实行定损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即是实时的市场价格。然而建立该系统是十分庞大的,就以车险来举例,所涉及到的车型上万,零配件信息更是数以亿计。因而目前此种类型系统更适合通过第三方建立,并推广至各大公估公司进行使用。作为公估公司自行建立该系统是不太现实的。(3)参与防灾防损。在保险行业中,“事前的预防”重于“事后的补偿”,保险公估人凭借其业务经验和技术优势,可以发挥这一别人无法代替的作用。保险公估机构所聘请的技术专家均是在此领域中具有一定经验的技术人员,因而能对此类险种中的安全设防提出中肯的意见。另外也可以此建立风险数据分析系统,该系统主要功能是为客户服务索赔提供技

49、术数据,包括行业风险隐患、应急措施、典型案例、风险策略库等。以此也可成为保险公司开发保险品种的重要依据。(4)残值处理。保险公估人在理赔公估中,对于残余的保险标的物,可对保险公司提出残值处理的建议。与此同时也可在保险公司的委托下对该标的物进行拍卖或出售等。5.3 提高公估公司本身的经营能力及服务水平5.3.1摸索新的经营方式,开创新的经营理念 介于保险公司自身的特点,由于技术含量高,但目前的服务收入少,通过传统简单的理赔服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公估公司的持续经营。目前,各保险公估机构不断地摸索新的经营方式,比如泛华保险服务集团,他是目前亚洲地区唯一一家保险中介上市公司,他通过建立一个能够支持整个保

50、险中介行业的基础性营运平台,营运平台包括能够支持全国分销网络的it、培训及保单售后服务系统,为行业中两千多家保险中介公司和180万保险代理人架设“高速路”卫星网。泛华包括收购、参股中介公司,也可为代理人提供创业平台,赚取手续费,所有合作的保险中介公司不必投资,就可以获得高标准的后援系统支持。通过此方式,解决了保险公司技术及数据的要求等难处,很好地利用其基础平台,发挥公估作用。 目前,公估的经营方式仍处于摸索探讨阶段,通过连锁的模式成为许多公估人跃跃欲试的方式,因为通过这种方式才更值得建立起庞大的后台技术平台,才可将此技术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程度。同时,笔者认为,公估也可多深入到中小城市开展业务,目

51、前公估机构更集中于大城市,如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可考虑转移向中小城市,扩大服务市场。5.3.2 吸收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公估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综合性的,它既包括对专业技术的要求,还需要有很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其中专业技术即包括保险专业知识、科学技术。法律知识等多学科。他应当比保险人更懂得工程技术。因此,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服务水平的队伍,是目前保险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人才的吸收与培养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一、建立一套培训机制,对吸收的人才进行专业培训。目前,对于保险公估专业人才的缺乏之处,更多的是保险知识与专业工程等方面知识结合的综合性人才。公估公司可通过

52、建立一套培训机制,很好地解决这一不足。通过吸纳工程等方面人才再加上保险知识的培养,将能较好地胜任公估工作。二、通过与高校等合作,培养专业人才。目前,例如公估业老大民太安,通过与湖南某高校的合作,在该校创办的车险专业,很好地为其输送车险公估的专业人才。目前,该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并能得到在该公估公司的实习机会,通过考核者也将获得工作的机会。这样,就很好地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相结合,对于公估公司本身来说也是很好的人才储备方式,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很好的将学习与职业未来规划相结合,实现双赢。三、通过对在职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在职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公估业务的公平、工作、科学、合理。同时可以此稳定队伍,营造良好

53、的企业氛围。公估是一项辛苦的工作,只有营造了好的工作环境及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发挥出个人的价值。致 谢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父亲,这篇文章是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我对保险公估的研究历程中,是他带领我进入这个行业,并投身到当中去进行观察学习。在撰写论文期间,他给了我很多的引导和启迪,也让我学到了许多社会经验,让我受益匪浅。与此同时,我的导师满xx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在论文撰写初期鼓励我们自由创作,结合职业的需要进行研究,给了我莫大的动力与信心。在此我要向我的导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在论文撰写期间,我的舍友陈xx为我的论文做了相关的指导,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此,向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

54、师、家人和朋友表示由衷的谢意!衷心地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再次感谢华南农业大学!感谢经济管理学院!参 考 文 献专著类:1吴定富.2005.保险公估相关知识与法规.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332李茂生,李光荣.2007.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理性认识和战略行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9-123期刊类:1王思明.2008.北京保险公估走向细分市场.中国保险报,(006)2马晨明.2007.全力打造“泛华模式”.金融时报,(003)3何惠珍.2004.保险公估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7(5),114-1174司存功.2004.保险公估急需解决的六大问题.中外企业文化-保险文化,2,23on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insurance assessmentabstract: iusurance assessors appearance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britain more 300 years ago. at the moment, the system of insurance assessment in the occident is improving. at th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