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论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与价值问题_第1页
刍论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与价值问题_第2页
刍论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与价值问题_第3页
刍论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与价值问题_第4页
刍论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与价值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刍论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与价值问题(作者 :_单位 : _ 邮码 : _ )论文关健词:劳动价值论效用劳动价值论文摘要:本文从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出发, 探讨了劳动价值论的劳动与价值问题, 提出了具体劳动的二重性观点, 把具体劳动分为效用劳动和非效用劳动, 尝试把效用劳动纳入劳动价值论的讨论范围,来解决传统劳动价值论中争议较大的问题。劳动价值论在 17 世纪由威廉 配第提出,经过了亚当 斯密、大卫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的奠定和发展,马克思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严密的劳动价值论。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在解释当今经济现象时却无法完全令人信服,这也是生产费用价值论、 边际效用价值

2、论等西方经济学理论拥有较大市场的原因。有必要对劳动价值论进行发展、补充和完善,使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本文尝试从新角度研究劳动与价值问题,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劳动价值论的发展。1. 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1.1关于价值创造的源泉劳动价值论认为,直接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而过去劳动不能增加任何新价值。与此相应,过去劳动的物化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只起转移价值的作用。 这就表明新价值的创造仅与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相联, 而与生产资料的数量质量变化无关。这无法解决减少了的活劳动和增加了的新价值之间的矛盾。 值得研究的是,在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 过去劳动中凝结着大量科技

3、成果并大量代替活劳动的今天, 过去劳动及其物化形态的生产资料在价值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变化 ?在直接生产过程以外的知识劳动的地位和作用到底如何 ?如果拘泥于传统的劳动价值论,就不能说明如今的现实。1.2 关于价值量的决定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创造与劳动时间成正比,时间越长,价值量越大 ; 时间不变,价值量不变,改变的只是既定的价值量之间的比例,即新价值与转移价值的比例。马克思也说过,在同一时间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 个别企业 ) 创造的价值可以是倍数, 但他又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 同一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这很难解释当前发达国家劳动时间缩短,而工资与利润却同步增长的现实。1.3关于价

4、值的构成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价值的实质是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人类劳动,其中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个方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脑力劳动在物质生产领域内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于商品价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并且引起商品价值构成的重要变化。马克思没有对这个问题展开论述。另外,按照马克思的分析,物质产品的价值由两大部分构成 : 一部分是生产这种产品直接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它是在生产过程中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一部分是直接生产过程中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很明显,这种分析并没有把通过各种途径加人到物质产品中去的物质生产领域内脑力劳动创造的价值全部包括进人。 实际上,物质

5、产品的价值构成要比马克思的分析更复杂。1.4关于价值的实现劳动价值论认为, 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 并将商品价值归结为劳动,而劳动只是供给方面的因素。现实生活中,需求方面表现出来的力量有时候大大超过了供给, 而且使商品价格始终远远超出其价值,如部分地段的房地产, 劳动价值论把商品价值与商品所面临的社会需要的联系仅通过商品的使用价值建立起来, 这种对于商品价值实现的说明并不是非常充分。2. 对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与价值问题的探讨按照劳动价值论的传统划分方法, 劳动可以分为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彼此之间只

6、存在不同量的问题,具体劳动是具体有用的特殊形式的劳动, 彼此之间存在着不同质的问题,但是,仅从这样的劳动二重性范畴出发研究现实的经济生活问题还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把具体劳动进行细化, 得出具体劳动的二重性, 即具体劳动是效用劳动和非效用劳动的统一。 效用劳动是凝结在产品中的劳动, 它在交换中体现为抽象劳动, 经过交换形成价值。 非效用劳动是在劳动过程中被产品放弃的劳动,它无法形成价值。因此,效用劳动是价值形成的源泉。以效用劳动为基点, 能较好地解释诸多传统劳动价值论无法圆满解释的问题。2.1价值创造的源泉价值创造的源泉是效用劳动, 包括活劳动的效用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效用劳动。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劳

7、动生产率越来越高,个人直接参与商品生产、 信息处理的机会越来越多, 具体劳动中效用劳动占比也越来越大,使得个人在单位时间内创造了更多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在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其效用劳动程度高,单位时间支出的效用劳动多,其创造的价值就多,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少数掌握现代化技术的劳动者可以推动更多的生产资料, 在单位时间内支出更多的效用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活劳动的减少与价值量的增加是可以同时并存的。知识可以物化为生产资料,但生产资料本身是不能创造价值的,它只转移价值。作为理论形态的知识,是人类劳动的物化,不可能自发地转化为活劳动,因此也不能创造价值。任何知识,如果不转化为知识劳动,生产出产

8、品并用于交换,就不能形成价值。因此,价值的增长是源自效用劳动的增加。2.2价值量的决定决定价值量的不是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而是最劣等条件下的效用劳动时间。 如果单位产品所耗费的效用劳动时间相等, 则它们的价值相等,但它们耗费的劳动时间可以不等。 效用劳动时间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不断延伸的, 其延伸的长度决定于使用价值量的增长速度。优等条件下的效用劳动时间往往是劣等条件下的数倍, 因此,效用劳动时间相对于劳动时间而言是无限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不断增加, 效用劳动时间不断向前延伸。现实情况中,劳动时间缩短了,但效用劳动时间却增加了,工资与利润就可以表现为同

9、步增长。2.3价值的构成一种产品的价值由生产该产品直接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直接生产过程中最优配置的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构成。 这种最优配置与效用劳动相吻合, 能体现了管理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这样的构成也才能把脑力劳动创造的价值全部纳人。 直接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属于转移价值部分, 但它也会随着物化劳动的效用劳动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最优配置的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包括了通过各种途径加人生产领域内的脑力劳动创造的价值, 为了达到最优配置进行的各种脑力劳动都应该计人新价值。2.4价值的实现价值必须经过交换才能实现,在交换中,需求和供给( 效用劳动 ) 共同决定了价值的实现路径。如果仅从供给考虑,价值

10、的每次交换都应该是等价交换,实际上,在需求的作用下,等价交换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供给在客观上要求实现等价交换, 要求体现抽象劳动的同一性,但需求在主观上则要求体现等效交换, 要求体现所得的效用至少不低于所失的效用。 对某种效用劳动的需求越大, 表明需求者愿意和能够补偿的其他效用劳动越多, 这种效用劳动就越容易转化为抽象劳动并实现价值。 因此,交换价值在不同时间内的不一致是需求发生作用的结果, 也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不一致的结果。 价值实现的难易程度与交换价值的大小成反比, 价值实现越难,其交换价值越小,反之,价值实现越容易,其交换价值越大。3. 结论把效用劳动从具体劳动中分离出来单独研究, 可以作为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发展, 既坚持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观点, 又进一步解释了一些传统劳动价值论无法完美解释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从效用劳动的概念中可以引申出许多相关的新内容, 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