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利弊与反思_第1页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利弊与反思_第2页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利弊与反思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资源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利弊与反思盘锦市三完中初三年租罗岚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互相交互、互相整合,是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其进程必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 展以及在语文教育中的广泛运用而日益加快,把语文教育带入一个划时代的世纪。多媒体参与语文教学有其独特的魅力,它一改传统教学手段“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僵化的面孔,而使信息表现为图象、文字、和声音的有机组合。从认识感知的角度说,这种组合使教学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富于表现力,也有利 于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感上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本人就它的利弊谈谈以下的观点。一、利用网络创设情境提高兴趣辅助教学语文教学所依据的文

2、字形式不能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而要靠读者去体会和理解。因此,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在理解深度上也会大打折扣。而运用多媒体手段恰恰可以解决文本过于抽象、文本意蕴难以呈现 的问题。以说明文教学为例,说明文大多是说明事物功能、科学道理等的文章,没有情节,学生就更加没有兴 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这一现状得到改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这一课时,由于学生没有到过沙漠,所 以对于“游击战”、“阵地战”等名词的内涵无法理解,对沙漠所造成的危害更是毫无概念。针对这一点,我 就从网上下载了关于沙漠及“三北”防护林的纪录片,片中呈现了令人怵目惊心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的场景:漫天飞舞的黄沙,农田被毁,草地被埋,人

3、们被迫离开家园。学生观看后,深深体会到向沙漠进军的必要性。学生在观看中兴趣浓厚,精力集中,不仅教学的难点迎刃而解,课堂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或激发情趣。如我在教胡同文化时,为学 生展示了北京现存古建筑图和一些胡同、四合院及胡同居民生活的照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画 面中理解了北京建筑“方正”的特点,准确把握了建筑对居民生活文化的影响。最后又播放了京味十足的歌唱 胡同的歌曲,让学生深刻体会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并深刻理解了作者对于胡同和胡同文化错综复杂的感情。二、借助多媒体的展示让诗句含义更明了多媒体的高速度、大容量、省时又自由灵活在语文教

4、学中让学生了解内容提供方便。涉及作家经历、作 品及所要学习课文的写作背景时,我就经常使用多媒体“视频”将更大容量的内容提供给学生,为学习课文提 供了优化的资源。如在教学行路难时,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含义,有必要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我就找了 一段有关李白的生活经历的视频材料放映给学生观看。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分析全文诗句,不少 学生能结合刚才在视频里看过的时代背景理解诗句。一位学生将“本来有着远大政治抱负、雄才大略的诗人不 幸地遭到皇上无情的变相驱逐,连京华之地都不能逗留的仕途遭遇”自然地与“停杯投箸”、“ 拔剑四 顾”这些反常的行为联系起来,非常贴切地说出这是诗人在京城受挫后苦闷抑郁的

5、内心状况,就体会到诗人此 时惆怅和失落的心情。又有一位学生从“冰塞川”、“雪满山”中读出了诗人对前途的难测,想横渡黄河,却 又不可避免地遭遇“冰塞川”的险阻;想登上太行山,却又要面临“雪满山”的考验和危险。在人生的道路上,层层的考验,重重的险阻,让诗人心感无奈而又彷徨无据处于进退不得的情景。借助于多媒体辅助介绍背景, 学生也在诗人的情感起伏变化中捕捉信息。三、借助多媒体使教学情境更美丽吸引人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但给学生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学生根据所提供的生动、 丰富的学习材料将课内知识向课外的迁移,让学生在生动的应用活动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一只白色的小船在一片深蓝的大海中漂荡, 屏幕的右下角

6、,一只红烛发着微弱而执着的光:这是在讲授纸船时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学生的一幅画面。电 脑上鲜明的颜色、动态的设计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对祖国深沉的爱已通过画面深深 打动了学生。之后,在美的意境中,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管是字面还是内涵都理解透了,体会了作者所 要表达的主题,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得到语感和美感的双重训练。四、现代网络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阅读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目的,或利用教材的故事进行扩展、深化,续写、改写以训练思维的求异性;或利用教材中的思维材料,在想象、评价、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发展思维的独创性;或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系列 智力趣味训练题以

7、活跃教学气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或引进与教材同步的课外佳作,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 生思路,训练思维的广博性。方法灵活多样,视情而定。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利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声 形并茂的效果,在屏幕上栩栩如生的再现皇帝癖好新装,骗子行骗有术,皇帝在大众广庭之下,赤身裸体举行 游行大典,当众出丑这一情节,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里发展创造性思维,对故事进行扩展、深化、续写,根据 皇帝和骗子的性格特征, 充分展开想象力,续写皇帝和骗子的另一个故事。于是许多立意深刻、构思巧妙、表达 独特的故事便会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五、网络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创新写作能

8、力。我们在实验中,巧妙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精心设计饶有情趣的教学软件,变换出多姿多彩的趣味性教学情 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撩起学生纷至的创作灵感,诱发其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丰富 的想象力,激发强烈的创作欲望,于是,一批选材新颖、立意深刻、构思巧妙、表达独到的佳作便会应运而生。信息技术在此更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如指导学生写作绿叶的联想时,创造性的发散思维大显神通。先用vcd中一曲绿叶对根的情意导入情境,再播放精心制作的动画叶魂,并链接植物网站,搜索并了 解植物的生长史,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的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尽可能多对绿叶进行联想,并用屏幕上 特定的情境来诱发学生灵感,

9、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由叶及花、由叶及果、由叶及根、 由老叶及新叶、由叶及秋、由叶及大地等等进行多角度联想,提炼出以花喻人、甘作陪衬;以果喻人,无私奉 献;以根喻人,叶落归根;以老叶喻人,无私让贤;以秋喻人,一叶知秋;以叶与大地的关系设喻,来体现绿 叶对根的情意等等不同走向、多元化的立意,使发散性思维的成果熠熠生辉。创新写作效果甚佳。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弊端与反思。1、整合应是融合,而不是简单地凑合。有些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为题海服务、为应试服务。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简单转换,将大量的提问、板 书、练习和试卷转化成图片、文本,还自得其乐地说:“这样不但课堂容量大,而且避

10、免了学生写错别字”。 我听过这样一节课故乡,这位老师作了诸多的文本,从一开始的情节结构到人物形象分析,再到小说的主 题,最后是结尾三段的含义,可谓非常详尽,三节课的内容一节课就完成了,但这些知识不是学生自己感悟到 的,课下很难消化吸收,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这样的做法,现代化程度越高,其危害越大,因为这些课件的 设计和制作,并不是着眼于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来带动教学思维和整个课堂教学的改革,以提高学生 的语文素质和整体素质,而是着眼于利用现代化手段更有效的施行应试教育。2、音像内容同语言内容的不同步这就要求我们制作课件时,对转换的课件内容和音像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在语言内容和音

11、 像内容之间找到最佳的转换对象,我看到一个荷塘月色的课件,画面形似而神不似,并没有把读者带到那 种“淡淡的哀愁”,中,反而给人一种愉悦、兴奋的感觉。这种音像内容与语言内容的不同步,很容易破坏应 有的教学情境和质量,对学生感受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也会起干扰作用。3、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的不同步我们见到不少课件音像听读时间大大超过了语言操作的时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对语文课的性质和 特征缺少深刻的认识和正确的把握。语文课永远是语言实践课,无论使用什么手段也不能改变这个性质,它的 特征是一切训练都必须以语言实践为主体,同时以语言为中介,而其他中介都必须为之服务,而不能相反。我 的同事作的一个小石潭记

12、的课件,内容都是小石潭的画面,造成画面代替内容的现象,学生确实感到新鲜 有趣,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得到语文方面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的性质已发生了变化,已不再是 语文课,而成了音像欣赏课。德国教育家发现,有语言障碍的德国儿童越来越多。他们认为这与儿童音像接触 越来越多,语言实践越来越少不无关系。一位德国教育家说“尽管孩子们在电视机前可以看到玫瑰,但却闻不 到香味,也不能用手去摸。这样以来,刺激儿童感官、运动机能和语言发育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这告诉我 们,用过多的音像阅读代替语言阅读是极为有害的,语文课必须始终坚持以语言阅读为主体。多媒体参与语文教学使教学具有独特魅力。然而,在运用过程中我有这样的体会: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 由于课件制作与使用不当,导致语文多媒体教学还存在诸多缺憾。如何让网络技术与学科教学完美整合,在 此,我就多媒体的制作与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