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是国民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阶段_第1页
初中是国民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阶段_第2页
初中是国民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阶段_第3页
初中是国民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阶段_第4页
初中是国民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阶段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初中是国民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对初中学生来说,这一时期也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但现实却是“小学铁脚、高中铜头、初中豆腐腰” (中国教育报记者语)。初中该如何 “壮腰 ” ,初中教育如何在素质教育与升学竞争兼顾中寻求突破?根据12 月 14 日初中校长会议精神, 要求各校认真总结反思办学思想、 教育教学行为,提出改进初中教育的思路。希望校长在 12 月底前跟帖完成,敬请署上校名、姓名,届时将举行评比活动。变 “应试 ”为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之必然。然而,长期以来在人们心里形成一种 “一往情深 ” 的“应试” 的情绪,普通大众对已推进几十年的 “应试教育 ”有着广泛而又根深蒂

2、固的心理认同。 于是, 形成了 “风紧而树不动” , “雷声急而雨点小”的态势。 相当部分学校, 领导和教师安于现状, “循规蹈矩 ”, 仍是围绕 “应试 ” 的指挥棒忙得 “不亦乐乎 ” 。 这势必成为素质教育发展的障碍。 本文试图从学校管理的角度, 谈谈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肤浅看法,以求教于各位同仁。一、增强新观念,提高认识如果没有对素质教育取得统一认识,没有较广泛的思想基础在 “应试教育 ” 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改革中,必将遇到重重思想阻力而难以推进。只有确定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真正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教学思想,才能有效提高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保证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具

3、体落实。一 、增强 “势在必行 ” 的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迎接21 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邓小平同志指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 江泽民同志强调: “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出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党的十五大也强调指出: “培养同现代化需要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资源优势,关系本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到本世纪中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 这一宏伟目标能否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接受严峻挑战并立于不败之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掌握高新技

4、术,抢占世界新技术的制高点,就取决于我们能否培养出适应本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指出: “中小学生主要由 应试教育 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 因此,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意义重大,任务紧迫,势在必行,我们要旗帜鲜明的,坚定不移的为之辛劳、为这付出。二 、增强新的教育质量观在人们传统的观念意识中, 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如何, 都是以这所学校的升学率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在学校里,评价一个教师的能力大小,贡献多少,也是以升学率作为唯一衡量标尺,长期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就这样围绕着 “升学 ”艰辛地劳动,孜孜不倦

5、地追求。要改变这种局面,改变人们的观念还需要一个过程。但作为本世纪教师,应该要有超前的意识,远大的目光,跟上时代的步伐,果敢的摒弃以升学率作为唯一衡量标准的旧的教育质量观。率先树立以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协调发展为综合评价标准的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三 、增强新的人才观李岚清副总理在谈到素质教育时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如果我们学校能按这个要求做好,我们就能骄傲而无愧的说,我

6、们为社会培养了千千万万的合格人才。可是在原有教育体制下, 广大教育工作者都是在引导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 在平时的工作中, 只对学习尖子倾注一腔热血,“开小灶 ” ,个别辅导。只要能多几个学生考入中专、大学,就会大言不愧地宣扬培养了多少人才。而对考试成绩平庸的学生却冷漠、鄙视、放任自由。结果,认为培养的人才却不全成才,造成了本该成才的相当部分学生成不了才。 造就了一些身体素质不合格的 “残品 ”、 智育不合格的 “次品 ”和德育不合格的 “危险品 ”, 能成为对社会有作为的人才。每个教师都要树立个个能成才的正确人才观。也要让学生明确,在广阔天地间有千万条成才的正确成才之路,有无数次成才机会

7、,行行都光荣,行行出 “状元 ” 。二、深化认识,摆正三个关系在 “应试教育 ” 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需要我们要准确把握尺度,辩证思维,摆正三个关系。一 、加深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认识摆正它们之间的关系事实上, “应试教育 ”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单纯以应付考试,争取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它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多数学生的发展;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的方法,妨碍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以考试成绩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作唯一标准,挫伤了学生学习

8、的主动性、积极性,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和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 “四有 ”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没有应试教育的长期发展,也就没有所谓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由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而素质教育的实践刚刚起步,

9、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将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应试教育中包含了素质教育的因素。也就是说,当前的教育中已有素质教育存在。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并不是对应试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应试教育的 “扬弃 ”过程,素质教育必须吸收应试教育中一切有效的成份。应该明白,素质教育也需要考试和升学,现代教育离不开评价,考试与升学作为应应试教育的运行机制,在素质教育中也适应。在较长时间内升学竞争仍不可避免, “升学率 ”也将客观存在。只有认识和把握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才能有效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二 、摆正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的关系在传统的教育中, 我们一直习惯于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 使学生处于完全被动

10、的 “仓储式 ” 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抑制。也由于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具体,因此,尽管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相关的能力、技能,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能力的系统和全面的提高。也由于缺少能力的系统培养,因而较难于开发出学生综合性能力 发展创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知识与能力具有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功能和技能。我们要将知识教学目标与能力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把知识教学体系与能力教学体系有机统一起来,冲破传统教学体系框架的束缚,建立一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新的教学体系。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挑战,仅仅依靠有限的知识和从书本上学到的现成结论,显然是远远不够了。未来社会对

11、人的各方面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领导必须带领教师在积极继承知识教学传统和充分总结知识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将新一代能力的培养放到一个更突出、更重要的位置上。三 、摆正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堂永远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战场, 学生在校80%时间在课堂度过。只有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探讨、研究和实践,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课堂上而忽视课外活动的作用,将会给教育效益带来严重的损失。长期以来,由于升学率指导思想的束缚,学生从早到晚都被关在教室,机械、重复地接受着读、听、记、写的训练。早上有督读,中午有做不完的作业,晚上有督修,周日又安排补习。有学

12、生无奈地说,他们是在教室、食堂、厕所和睡觉四点一线不停地重复忙碌着。这样学生还有多少自由支配的时空。就本地区来说过去曾有组织春游、秋游和野炊等户外活动,也因某所学校出现事故而被上级三会五申严加控制审批手续。其实,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是不清楚,通过课外的一些活动能让学生学到的东西是课堂上望尖莫及的,只是教师顺理成章地顺水推舟,省得麻烦,把时间精力集中在升学考试的竞争里。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自清醒认识处理好课内外关系。课堂是主要方面,课外是次要方面。在抓紧抓好课堂改革的时间,不要忽视课外活动的安排。通过课外活动实践更有利于面向学生实施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协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还

13、可以较全面地为今后的生活准备必要的知识,更有利于挖掘学生潜在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总之,课外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力和磨练意志等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千万不能扼杀学生这个能让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时空和机会。学校一天的工作安排,要能统分体现早晨朝气蓬勃,课堂生动活泼,课间轻松愉快,课外丰富多彩,课内课外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使广大学生尽可能得到全面发展,当然,还必须避免主次颠倒,放弃或降低课内要求的倾向。三、真抓实干,探索素质教育的途径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除了前面讲述的必须增强观念,深化认识,摆正关系外,更主要的是要加强管理力度,切实有效地落实具体

14、措施,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一 、切实做好素质教育的学习宣传,形成共识为推进教育思想的转变,必须将教育思想的学习和宣传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没有各级领导、广大教育工作者及至全社会对教育思想的广泛学习讨论,很难在 “应试教育 ” 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改革中取得认识的统一,而没有较为广泛的思想基础,改革必将遇到重重思想阻力而难以推进。要加强组织学习邓小平的教育理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教育教改理论以及素质教育的实践经验。要鼓励教师积极加强教育科研,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总结交流,促进素质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还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大力宣传,制造舆论,破除与改

15、革潮流相悖的各种传统观念,使广大家长充分理解“教育转轨” 的必要性,能够从容地接受为实现机制转换而采取的各种变革的措施,促进机制转变顺利进行。二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邓小平同志也说: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 是主力军。 柳斌同志也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 因此,教师的教育思想、自身素质、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的水平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决定作用。为完成素质教育的历史使命,教师应当具备良

16、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具备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具备较强的教书育人能力和具备健康的身体及心理素质。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 “教人先正己 ” 。学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改进教师的继续教育,加强教育思想的转变,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学校要通过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手段,帮助教师养师德、铸师魂、炼师能和健师体。要有计划地组织学习。鼓励在职进修、脱产培训,开展教研活动,承担教研课,开展教学技能竞赛,组织经验交流等系列活动。三 、加大课堂教改力度,优化课堂效果课堂教学是现阶段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抓素质教育,学校就必须先抓好课堂教学改革这个重点,要把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作为当前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抓准抓好。在课上运

17、用一切有效方法和手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实施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主动地学习和发展。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树立以教学生学会学习和促进基本素质协调发展为目的;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育知、育智与育德相结合;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现代教学观。教师要从 “独奏者 ”的角色过渡到 “伴奏者 ” 的角色,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终极目标。教学要突出针对性、灵活性。采用注重情感,启发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给学生以更多的独立思考问题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要求教师不出偏题、怪题和刁题,给学生带来旺盛的学习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有条件接触自然

18、、接触社会,参加活动,丰富生活经验,培养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四 、改进学校评价机制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机制,要坚持科学的态度,真正发挥评估的导向,激励和反馈调节作用。学习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两个方面。对教师的评价体系要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领导要坚决改变以学科考试成绩好坏和升学率高低作为唯一指标评估教师的工作业绩。而要全面客观评价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学知水平、继续教育情况、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效果以及身心素质诸方面业绩。 重点评价教书育人的业绩。 如, 学生是否招得来, 留得住, 乐于学, 有发展; 课堂上是重 “教 ”还是重 “导”,是重 “灌”还是重 “趣”,重 “智 ”是否又是重“德” ,知、能、德是否有机结合,等等都是评价教师的依据。评价学生要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评价学生是否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生动、主动、活泼的发展,不能只用一个分数来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