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发展机遇。现在中国的博物馆处于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期。北京的奥运会的举办,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使得各级政府加强了对博物馆事业的关注,把博物馆作为体现一个地区的文化、风俗和民众的素养的窗口。上海因为世博会的举办,也在加紧博物馆事业的建设,抓住这个良好的机遇。从整个的社会的发展,国际上,全球发展方面,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要进入快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时期。关键是能否抓住机遇。社会背景方面,城市化、小康社会的建设,文化创意促进;经济上,服务经济,文化产业。都给博物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条件,这些新的社会因素的出现对博物馆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新的挑战,也推动博物馆的发展。 2、社会上,社会各界参与的热情较高
2、,国际上对中国博物馆的状况的重视,世界上几大著名博物馆都来中国进行交流。 伦敦申奥成功之后,英国的博物馆杂志专门发文介绍北京的博物馆,讨论了北京的博物馆现在面临的一些问题。博物馆进入到了春天,或者叫初春、早春。实际上博物馆实践当中也面临很多问题。 1、中国的博物馆从业人员,不能够准确的把握和理解博物馆的基本定义和基本含义,中国博物馆受两方面的严重威胁,一是意识形态,一个是功利。 这个功利不光是商业功利,还有政治功利。 中国的大众需要的是什么?一种文化上的差异,也包括生活态度、生活模式、宗教信仰等好多差异。到实践中来,看看实际的社会状况,就是这样一个发展水平,我们要看看观众们的真实需求在哪儿?他
3、们不是天生的就需要你这东西的。那么作为博物馆就要去想,第一怎么能够巩固这些热心观众,第二怎么发展更多核心观众。最重要一个目标,就是在未来十年内,博物馆自身的核心观众,这些人会把参观首博、利用首博这样一个社会资源,作为他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如何利用好这个机遇,甭说恩格尔系数,那已经变成一种经验之谈了,缺乏充分必要性的分析。在这个情况下,咱们还是要扎根于社会的这种状态,然后看有多大差距。且不说在艺术上的差距,你的服务差距,就说观念上的差距,就要去认识那些人的真实需求。不能简单的说这边有需求了,这边我给予了,它就形成了,这供求关系就建立起来了,不是的。我们给的并不代表是人家需要的,比如我在首博那儿盖
4、一个城隍庙,肯定比这里来的人更多,关注的人更多。这就是我们面对的观众。 但我们也看到另外一方面,这些年轻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所谓“的小白领”在关注我们的展览。我们搞的高迪建筑艺术展去了17万人,我们在网上的博客留言上看,基本都是二、三十岁的白领。 再一个展览,收费的,就是余震英国当代艺术展。这个展去的人不多,一共进了17000人,但这17000人,99%都是自己买票进去的,并且他们这些人在很早之前听说这消息,就开始跟首都博物馆预约、登记,来看这个展览。虽然人少但是他属于核心观众。所以我们作为博物馆来说,怎么能够在目前的情况下,整顿观众士气,培养核心观众。把博物馆作为一种人类自我学习、自我认
5、识,作为一个自觉的、理性的认知场所来培养。它绝不能成为庙会,它是一个大众文化机构,但这种大众文化机构不是简简单单的满足所谓他们的需求,在满足的同时要引导他们的需求,这对博物馆来说非常大的一件事,也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第二个我们说的现在体制对博物馆的影响,包括现在事业单位体制,今后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高效,所有这一系列体制上的加强管理,对国有资产的加强管理,使得我们这样的事业单位越来越受制约。 博物馆作为一个公共财政指导下,国外叫做非营利组织或叫非政府组织,我们叫社会公益事业,它所处的这种社会分工形式下,其占有的社会公共资源,如何进行重新分配?我觉得我们一定要注意避免那种简单的、粗浅的、短视的政局
6、观影响到博物馆长期的、公众的这样一个战略效益。 还有就是内部体制,这样一种体制在人、财、物的管理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官僚衙门式的管理。所以就形成了一个悖论,社会需求要求我们越来越开放,但是我们内部的管理是越来越向内。那我们一再强调,作为博物馆来说,从博物馆职业道德这个角度来说,博物馆没有自身的利益。博物馆不是利益集团,博物馆有什么利益?首先所有的藏品是从社会中来的。这个藏品第一不属于馆里所有,第二也不属于政治所有,再往深一点说,都不属于政权所有,这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产。你这个产品的公共性在这儿摆着呢,你是受社会信托、委托来管理这些,你只有这个义务。你有什么权力去处理这些东西?所以博物馆没有自身的
7、利益,你需要的是一个基本的工作条件。所以我们定义为非营利也好,我们定义为公益也好,都是没有利益的。你只有在社会上实现了你的价值,人家承认了你这样的一个功能,这才是你最大的利益。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环境中,有部门利益、政府利益,有时候政府是带着一种利益目的来从事工作的、予以指导的,甚至这种部门利益有时大过了社会公共利益,这种政策还原下,你如何指导博物馆进一步向社会提供所谓公共服务?所以话没有错,政府是支持博物馆发展,但具体呢?怎么支持?给钱?给了钱有时候还是负担,得按照它的要求去做,这样无法实现博物馆对公众服务的目的。所以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来自我们的机构。 还有一个我想说,中国
8、博物馆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一直把博物馆放在文物保护法下来体现。我个人一直认为,这个文物保护法有极大局限性。第一,这个法没有充分调动各级文物行政部门的积极性;第二,它不考虑全社会参与这项事业的可能性。 博物馆和文物保护,什么叫文物保护?什么叫文物,这些定义已经过时了,暗合着民间的那种功利性的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大家都知道,我们博物馆不说国宝,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藏品。博物馆的藏品从法律地位上和文化价值上都是相等的。我们不能把民间的那一种鉴宝、识宝、买宝、卖宝,把文物古董行里面的概念,都放在博物馆的藏品上。 博物馆目的很明确,是为了宣传、教育、普及,才去研究、展示。先把目的说清楚了,你是宣传
9、教育。我去大英博物馆去看人家11世纪的藏品,任何一个观众都可以预约去看、动手,人家工作人员在旁边指导着去摸。我问,坏了怎么办?坏了修。所以人家的保护技术更新是为了更大可能性的去让观众了解它、分享它。芝加哥博物馆也是,可以用手去摸。我说是文物吗?说是。不是复制?不是。这种情况在中国可以吗? 我们境内的博物馆通常已经退化到了仓库这样一种作用,若真按照它那些博物馆的条件去实现的话,每个博物馆馆长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能用复制品就不用真品。为什么?因为文物出了问题,轻则摞官,重则判刑。那么我问国外博物馆的人,我说你们要丢了文物,文物出现问题,馆长受什么处罚吗?人说没听明白,你再说一遍。我举一个例子,
10、说我作为一个馆长,我管理文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我要接受处分的,你们有没有?他觉得奇怪,丢了东西为什么要处理馆长呢?他说我们的理事会要尽可能的给馆长减轻这方面的责任和压力。 对于这个,开始我确实也不明白,后来我学习了他们的博物馆职业道德,我才知道,首先他们在选择馆长时候就有一个的前提,这个要热爱博物馆事业、遵守博物馆职业道德规范, “一心为公”,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而我们不是。这都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体系和意识形态自觉或不自觉的继承。 机遇里面,我讲前途光明,为什么?社会在进步和发展,对于我们来说,这个拐点是在社会需求上。甭管多坚厚的冰、多大的偏见和利益冲突,我相信在发展过程中,它肯
11、定会补足,但个是未来二十年、三十年我们能做到的。所以博物馆的馆长现在必须是理性的,你要认识到在这样一种矛盾中,这样一种冲突中,你怎么能使你的博物馆的工作真正是扎扎实实往前走?所以我们现在只说具体,不说一般,只说今天,不说明天,这样可能会为这个馆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在理论上,我们要尽可能的去探讨产生的问题,当下的政策和今后的发展对博物馆带来的机会、矛盾、困惑,首先要如何应对眼下问题,又能够满足领导的指示精神落实,又能够尽量小心翼翼的不伤害博物馆、不伤害观众、不伤害诚信,尽量保持博物馆的原有的品质。这是非常重要的。绝不能在让博物馆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无论处于出于一种动机和利益驱使,变成一个市场。 苏
12、东海: “机遇与挑战”,这个题目不光咱们这儿讨论,国际博协也在讨论这个问题。胡锦涛提出来“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实际上博物馆是机遇大于挑战还是挑战大于机遇?从国 际博协的论题来看的话,从1997年开始,国际博协的领导层就开始产生了一种“博物馆的价值危机”的观点,认为博物馆的价值在下降,整个国际遗产界的价值在下降。从97年开始,大会就这样提,一直到现在,越来越强调了这个层面的挑战。不说外部的,说我们中国的问题,我的看法是现在谈博物馆繁荣还早了一点。为什么呢?因为看博物馆的发展或繁荣,不光看它建多少个博物馆,而且要看有多少人使用这个博物馆。现在我们的基本情况是什么呢?是政府建博物馆热,社
13、会大众使用博物馆冷。政府热有政府的道理,为什么有它的道理?大众为什么冷?大众冷的原因,刚才韩馆长谈的就是它冷的原因,我就谈谈热的问题,政府为什么热? 我在去年2月份写了一个博物馆社会责任来揭示这个问题,5月份写博物馆时代主题、时代特征及其走向,谈博物馆价值危机和博物馆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谈博物馆建设热的一个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我认为博物馆政府热有三点原因。 第一点就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热。世界遗产保护热促进了我国政府对遗产保护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慢慢从政府到各部门,财政部也办博物馆,因为它有财政上面的博物馆资源,税务部门也在办博物馆;很多的国企,自来水公司、邮电局,也在办博物馆。所以政府部门,
14、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它保护文化遗产资源这种责任感在加强,这种认识,这是建立博物馆政府热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建立博物馆是政府的文化政绩的首选。因为现在政绩已经不能简单用gdp来衡量了,一般要说绿色政绩,还要再谈谈文化政绩。在文化政绩里,博物馆看得见、摸得着、档次高,所以把博物馆建立起来,那政绩也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这种文化政绩观,促使博物馆建设得到各级政府的推动。 比如某市,一任市长修了一条路,结果他一下台以后,他的政绩就是在这条路上。他的继任者说他修的这条路老百姓说好,那我建一个最高的电视塔,所以第二任市长就建了电视塔。第三任市长就建了一个博物馆,是那个地区最大的博物馆。他们最看
15、中的是文化政绩,博物馆是首选。这是第二个政府建博物馆热的原因。 第三个就是博物馆是传统和时尚的统一,它是一个统一体。所以建立博物馆就显示了政府的一种文化的先进性。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说建博物馆政府热是一件好事。那么大众为什么冷呢? 第一点,刚才韩馆长谈的,博物馆是外来文化,实际上外来文化在我们大众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我们看博物馆不能看人均占有多少博物馆,我们要看它多少人使用博物馆,所以如果从北京市来说的话,人均占有博物馆的话,那早超过了,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了,几乎10万人一座,但多少人来使用博物馆不是一般人能够算得出来的。 联合国教科文99年成立了一个统计局,第一个统计项目就是关于世界博
16、物馆的统计,我那时着实为这件事情很忧心,我和(张)文彬说,我说一定要按照它那个要求,它要求这个统计必须是统计的专业机构、专业人员来做,必须权威机构来报告,我说还是要让统计局来统计咱们的博物馆。后来我们一了解,统计局不做。因为博物馆人数太少,不值把它作为一个统计项目,而且也花不起那钱。后来是把博物馆的统计搁在文物局的单位统计里头做的。博物馆的使用率的计算那是更困难的,因为它不是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所以我不是具体谈这个问题,我就说普及率的问题,就是博物馆作为外来文化现在还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中国人还没有形成参观博物馆的习惯。 第一点是文化习惯,对外来文化还不习惯、不熟悉,不真正了博物馆是怎么回事。
17、 第二点,现在的大众消费热衷于“快餐文化”,博物馆是属于“慢餐文化”,它是细嚼慢咽的,有句话说 “博物馆不能逛,逛的话不是博物馆”。而我们现在的欣赏水平呢,更多的是欣赏 “快餐文化”,要提高到“慢餐文化”这样的水平,还需要整个社会的一个文化提高的过程。 第三个问题,参观博物馆必须要有准备。必须要有知识准备,没有知识准备,博物馆他参观不好,他就只能是逛,是大众旅游。现在国际上说博物馆的价值危机就是现在的博物馆依附于旅游,变成了旅游的景点,旅游本身呢它是一种“快餐文化”,所以旅游本身往往是糟蹋博物馆资源的。 有一次去做一个社会讲座,我的题目就是“什么是博物馆?怎样参观博物馆?”讲座前这个题目在北京
18、晚报登出来的,我讲的时候,正好是星期天,还刮着大风,没有想到下面听的人满座,为什么呢?因为老百姓、社会大众想知道什么是博物馆,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参观好博物馆。对于社会大众来说,你要参观博物馆,要不虚此行,就要做准备。我们到国外去参观博物馆也是做准备的,要看些资料,然后你知道到哪个地方看什么东西?什么东西的价值在哪里? 大众旅游有三种参观方式:一种就是“蝴蝶式”的参观,蝴蝶转圈;一种是“蜻蜓式”的参观,蜻蜓是蜻蜓点水;还有一种就是“蜜蜂式”的参观,采蜜的。我们现在的大众旅游主要是“蝴蝶式”的或者是“蜻蜓式”的。 再说现在“政府热”和“大众冷”这种反差,如何解决?我的看法,这个解决,等待政府去实现是
19、一个提议,但是你要提高群众、培养观众。从八十年代开始,北京的报刊就不断的报道博物馆门庭冷落,到九十年代呼吁经费不足。我看了所有的这些报道,只有一篇,在二零零几年北京日报的一篇说到点上了,他说:“博物馆的门庭冷落不能只怪博物馆”,意思是说观众也有责任。你只指责博物馆不够吸引力,说该如何加强冲击力,博物馆弄的花里胡哨的,把人吸引进来了,他还是不爱看,所以观众也有问题。 解决的办法: 第一个,还要保持博物馆应有的文化地位和文化价值。你不能把博物馆降低到大众文化,博物馆之所以它在遗产界、文化界有一定的竞争力,有一定的魅力,就是因为它有一定的文化档次在那儿。把它降低到大众文化,到博物馆来看一看、玩一玩的
20、,不能依靠这个来解决观众冷门的问题,而是要提高观众的水平。 最近我看到大剧院的报道,我觉得大剧院的思路很不简单。大剧院头一天开幕,第二天就启动了艺术教育工程,艺术教育之门。头一讲就请李岚清专门来讲“音乐艺术人生”,就要讲如何来欣赏音乐?如何和你的人生结合在一起?如何把科学和艺术结合在一起?而且做了第一季度几十场艺术教育,专门来提高观众的艺术欣赏水平,这样他才会到大剧院去。 我曾经在上海文化纪念馆的学术会议上谈这个问题,有些纪念馆要经得住寂寞,你不是大众文化,比如说甲骨文纪念馆,它不可能是门庭若市车水马龙的。你不能硬把人拉进来,博物馆繁荣不是靠那个。 所以博物馆要帮助观众,这样的话,他们才能会利
21、用博物馆,在应用博物馆的过程中提高了他自己,他就会更好的再来欣赏博物馆。 所以欣赏博物馆、使用博物馆是要去提高的。一个,是接受外来的文化形式,一定是要提高他的欣赏能力;还有一个,就是博物馆的社会化。 总之,现在要理性的对待博物馆的观众问题,他不可能是你免票就能解决的,现在他不来博物馆,并不是经济门槛的问题,这是个文化门槛。水平提高了他就能进来这个门,不提高他就不知道你是干吗的? 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研究,就是大英博物馆,秦俑的展馆,为什么这么轰动?为什么德国人要复制“秦俑”? 为什么“秦俑”在英国那么轰动?为什么德国要复制呢?因为他拿凯撒大帝来做比较,凯撒大帝是家喻户晓的,他比秦始皇好像晚100
22、年。但是如果凯撒大帝跟秦始皇一比,那他们就知道了,凯撒大帝留下什么东西?秦始皇留了什么?看出了中国的强大,他能够亲自看到到秦始皇时代的、也就是凯撒大帝那个时代的东西。他有这种兴趣、这种历史知识背景,所以那么多人参观,2月份开始预约,到8月份开馆的时候,已经预约了15万了。开馆以后每天延长参观时间,从五点半闭馆,一直延长到七点半以后、八点半以后不行,圣诞节以后延长到午夜。在咱们秦俑馆,在陕西有那么多人去吗? 为什么德国有个馆要复制,就是因为有观众要看,所以这些现象一比较,我们就知道我们的观众是在什么样的文化素质上,我们现在文化建设是一个战略上的,作为一体推动的,要繁荣、发展,不光是政府要建博物馆
23、,而且要使社会大众使用博物馆。在这个反差上,要有一种理性的对待,不是说是机遇,马上普及率就达到百分之多少。 全球化进程中的博物馆发展问题探讨 王伟华 提要:全球化给博物馆发展带来挑战,经济实力增长的民众不仅有闲暇时间也有经济能力投入到文化消费中,博物馆不可避免成为一般民众的文化消费点。博物馆的展示定位要结合本馆资源特点和观众需求,服务理念也要改变;在全球化带来的旅游压力下,文化遗产利用和保护成为关注点,在利用过程中需接纳所有利益相关者诉求;多数博物馆的大部分经费需得到政府财政支持以及社会各界捐助,寻求立法保障和政府文化政策的支持,是博物馆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全球化博物馆发展观众法律政策 经济
24、全球化进程给博物馆发展带来新的、迫切的挑战,之所以说全球化的挑战是新的迫切的挑战,那是因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展开,博物馆在民众生活中已成为或将要成为一个被关注的角色首先,民众的经济实力普遍得到增长,大多数民众不仅有闲暇时间也有经济能力投入到文化消费之中。博物馆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收藏和展示机构,不可避免地成为公众的消费点之一;其次,全球化进程将使本国文化领域遭到来自国外尤其是欧美大众文化的冲击,民众在消费西式大众文化时,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消化吸收可能出现困难,久而久之国民将会产生一种文化认同危机,当民众的文化认同出现危机时,寻求了解本民族文化、寻找民族文化身份的需求就会出现,而博物馆正是向民众提供
25、文化认同需求的主要场所。 博物馆要持续发展,必须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博物馆是一个非营利机构(non-profitorganization),多数博物馆的财政来源除了本身附属商店的经营所得,其余大部分的运作经费需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捐助。因此博物馆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能引起社会关注,将为其募集资金带来正面的意义。在全球化这个迫切的新挑战面前,博物馆的发展就面临如下的问题:1)展示定位以及服务理念的转变;2)旅游压力下,如何保持文化遗产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平衡;3)探求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将论述这三方面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方案,请方家斧正。 一、关于展示定位及服务理念。 显而易
26、见,观众是展示的服务对象,所谓的展示定位简而言之就是根据本馆的资源特点和资源优势,在对现有的和潜在的观众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展示规划。资源特点和观众研究是展示定位的两个主要因素。 上述的资源特点不单纯指本馆的藏品特点,还包括可利用的延伸于本馆以外的无形资源。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较为突出的藏品资源,博物馆分类中有一种分类依据就是从藏品特点出发的,因此每个馆对本馆的藏品资源优势一般比较熟悉,这里无须赘言。倒是需要强调另外一种资源,那就是每个馆还有一种延伸于本馆以外的无形资源优势,这种优势可能来自于本馆的藏品,也可能来源于本馆的工作人员,或许可能仅仅因为本馆所处的地理位置。例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
27、的圆明园十二生肖之一的铜猪头的回归,购买该猪头的资金得到澳门赌王何鸿燊的支持,根据媒体报道,何赌王之所以慷慨解囊应源于参观保利艺术馆高价购回的猴、牛、虎头后产生的情结,这是博物馆藏品资源优势所产生的效应;本身没有藏品的中华世纪坛美术馆能够成功举办许多展览,吸引众多的观众,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岂能忽视?全球化进程中博物馆的触角会变长变大,延伸于馆外的资源优势对于一个博物馆的展示定位也越来越重要,而我们还必须意识到这种延伸的无形资源是一种动态资源,其优势亦动态变化,博物馆管理者需要对这种无形资源进行密切研究,及时整合。 博物馆的展示定位,除了考虑自身资源特点和优势外,其观众研究也必不可少。现有的或潜在
28、的观众是什么类型青少年?中老年人?本地居民?外地游客?本国游客?外国游客?显而易见,不同类别观众的兴趣点并不总是重合,都各有其独特的需求。目前,我们应意识到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观众流动频繁,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观众量也越来越多,博物馆如何才能应对口味众多的观众,不做深入研究不足以得出一个可行性的应对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说,观众研究不仅是博物馆展示定位的主要因素,也是博物馆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深入的观众研究,博物馆的展览才能有的放矢。博物馆观众研究的基础在于认清本馆资源特点(既包括物质资源也包括无形资源)并结合目前观众的喜好和潜在观众的需求。一般而言除了所有被动型观众(指任何非自愿参观的观众
29、)大多数观众则是冲着本馆现有的藏品资源(主要体现在展品)而来。例如历史类博物馆的主要藏品(展品)资源为文化遗产,观众到一个历史类的博物馆参观,面对的展品都是承载着文化信息的实物或图像,如何能让观众从这些展品身上找到蕴藏的往事,或从这些古旧的展品中看到过去和现实世界的关系,这是每个展示所应思考的问题。一个历史类博物馆的展览,要确保现有观众的关注,至少应注意将一个展览的主题与现实世界建立某种关联,且竭尽所能、想方设法使静的展示表述出动的故事。再如,艺术类博物馆往往给观众呈现一种浓郁的艺术氛围,观众对于艺术品兴趣点一般在于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或者从艺术品的表现形式去解读艺术家,相对而言,
30、艺术类博物馆观众的想象力要丰富一些,展示如何给此类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就显得十分必要。 可见,针对不同类型的博物馆,需要对观众群进行细分、研究。博物馆决策层如果能够充分了解本馆的资源特点和资源优势,并真正地关注本馆现有观众和潜在观众的研究,并将此资源优势和观众研究结合起来指导本馆的展示,相信这样的展示会吸引社会各界的眼球,一旦博物馆所推出的展示都能赢得观众认可,本馆的无形资源优势就得到增长,借用一句俗话那就是“人气旺,事业旺。” 从上述关于展示定位的问题阐述中知道,观众是博物馆需要认真研究的服务对象,既然是服务对象,博物馆没有理由不去审视现在所提供给观众的服务质量数量是否足够,更重要的是品质是否
31、够好。如果服务理念仍沿袭过去等待、慵懒、散漫等等;或者完全采取现在某些商业机构做法唯利是图,都是不可取的。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观众与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观众截然不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观众大多被动地接受组织安排,个人主观需求被掩盖或很少得到尊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观众的个人意识增强,个体需求如果一旦得不到尊重,就会扭头走开,还有可能从此远离,因此博物馆的服务也应相对的提倡人性化,尊重每一个观众;另外,过去社会开放程度低,国内自由迁徙的人很少,观众的类型也相对单一、稳定,如今社会开放,不仅国内旅行人数逐年上升,国外来华旅游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博物馆的观众呈现了类型多样化,观众需求也出现多元化,这是
32、全球化时代的产物。在这样的背景下,博物馆的服务理念需要做出如下调整:一、顺应时代特点,尽可能提供给观众喜闻乐见的服务。二、根据本身非营利文化机构的性质,提供的服务有别于商业机构,更强调文化含义。三、落实本身所承担文化传承和非正式教育的义务,并非无原则迎合观众,发挥本身优势引导观众需求也有别于商业机构的营销目标其目的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追求文化传承的目的,或者提供给观众一种氛围友好的、形象的自我教育途径。 二、旅游压力下,如何保持文化遗产利用和保护的平衡 旅游热是全球化进程中一个明显的社会现象,不仅国内游客众多,国外游客也络绎不绝。作为文明古国,文化遗产资源是中国向来最引以为傲的旅游资源,吸
33、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文化遗产成为旅游资源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全球化进程中公众的需求,是拥有文化遗产资源的遗产所在地人民的利用诉求,也是遗产所在地政府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在这种旅游压力下,博物馆,尤其是遗址类博物馆面临着如何保持文化遗产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平衡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 文物保护法确立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是文物、博物馆界所推崇的关于文物保护和利用关系的一个指导方针。但在实际运作层面,这样的指导方针只是一个大致的方向,并不具备可操作性就“合理利用”而言,急功近利者和秉持可持续发展理论者的解读可能完全不同。何谓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照顾文化遗产所在地人民的福祉是不
34、是合理?仅考虑当代人利益又算得上合理吗?可见,文化遗产的利用和保护实际上是一个十分复杂棘手的问题,它不纯粹是学术问题,仅仅从学理的角度并不能够解决,它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在全球化进程中,博物馆是一类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博物馆所拥有的文化遗产是旅游者所关注并向往的,特别是一些著名的遗址类博物馆的举动有时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例如,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上市风波就引发了学术界的争论,也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引来媒体的追踪和普通人的关注。众所周知,法律上,文化遗产资源属于中央政府所有,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大多数文化遗产资源则归地方政府管理,在旅游产生的经济效益驱动下,地
35、方政府往往舍弃文化遗产的文化资源属性,更多地强调经济资源属性,使得事实上的文化遗产资源的利用变为滥用,山东曲阜的三孔大水冲洗事件就是强调经济、无视保护的结果。文化遗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实际利用上必须同其他不可再生资源一样需要慎之又慎,保持利用和保护的平衡是为了传承文明的需要也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压力无疑会影响到一个遗址类博物馆利用和保护的平衡,关键是博物馆要守住最基本的底线非营利文化机构,离开这个底线,所谓的保护就完全失去存在的基础,合理利用也将变成滥用的前奏曲。 理论上,文化遗产的利用和保护并不一定存在矛盾,换言之,文化遗产的利用并一定以牺牲保护为代价,而
36、保护也并不意味着不能利用,关键在于利用的程度问题而已。但是,在现实社会中,资源,尤其是稀缺不可再生资源(如文化遗产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往往以追求利益为导向。所以才出现文化遗产资源被过度利用的问题,也才产生所谓的利用和保护的矛盾。既然现实中的利用和保护实际上是利益问题,那么应该在探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的时候,尽可能将文化遗产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接纳进去,才可能接近理想状态下的“合理利用”。政府在文化遗产利用的决策过程当中应该意识到通过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利益诉求的交锋,文化遗产资源如何更好利用才能得到充分地论证。在欧美发达国家,听证会制度在解决公共事务方面功不可没,它提供了一个相对透明、公开、公平的论
37、争平台,我国在文化遗产利用过程中,也已经开始采取听证程序,如四川省举办关于“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立法听证会”。如果各级政府能够充分吸纳听证会的各种意见,在尊重所有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基础上,最终做出文化遗产的利用和保护决策,相信这样的决策应该比较接近文化遗产利用和保护的平衡点。博物馆的管理者实在应该想方设法推动政府在利用文化遗产方面建立听证会制度,健全听证程序。 三、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全球化进程中,博物馆的发展不免要放眼世界,要依照国际惯例,要争取国际支持,要吸引海外捐助如此等等。在全球化背景下,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哪儿?简而言之就是法律保障和政府政策的支持。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由
38、博物馆非营利文化机构的性质所决定的。首先,从非营利的层面看,大多数博物馆都无法承担本身正常的运作费用,博物馆十分需要外部支持,不论是来自政府财政拨款还是民间的捐助。这些外部支持如果没有法律或者政府政策法规保护,就可能出现较大波动,进而影响博物馆的正常运作政府对文化机构的财政支持在财政预算中占多大比重,民间捐赠能否得到实际的回报等等,一旦没有明确的法律约定或者政策约束,博物馆还能够得到预期的支持是无法想象的。其次,从文化机构的角度出发,博物馆本身承载着传承文化的功能,其所服务的对象针对全社会所有成员,而且还要尽可能保护全体社会成员在接受文化信息上的平等权利,若没有法律支持和政府政策的倾斜,实在难
39、以完成其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就法律对博物馆的支持方面,我国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因此需要健全博物馆发展的相关法律,我国博物馆发展确实应该及早追求立法保障,以减少博物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在欧美发达国家,即使有法律作后盾,但当政府换届或市场经济出现问题,国家财政收入减少的时候,博物馆从政府那里得到的财政支持也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毋庸讳言,目前我国法律在支持博物馆发展方面是缺位的,博物馆的非营利性文化机构的法律地位并没有得到确立,民间资本对博物馆的支持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法律对于民间捐助博物馆的举动没有细致且吸引人的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博物馆在吸引民间捐款方面因而无计可施。博物馆不是实业,
40、不能由市场支配,政府必将在市场无法起作用的领域进行资源重组和调配,因此博物馆的发展非常依赖政府的政策。如果现阶段要谈博物馆发展,笔者认为探讨如何影响与博物馆发展的相关立法程序以及如何影响政府关于博物馆的政策制定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博物馆不免要接受来自海外的捐赠,这些捐赠如果没有法律保障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如何能够顺畅?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曾经于2000年3月份接受来自香港两位私人收藏家捐赠的6件陶器,器物运抵北京海关后被扣押6个月不予免税通关,海关的理由是找不到任何一款法律条文或法规可以让回流到国有博物馆的文物免税通关,直到国家文物局出具保函,器物才得以于当年9月运抵博
41、物馆。此后,北京大学和国家文物局费尽周折,坚持不懈,终于通过国务院相关部委增加了新的关于回流文物捐赠国有博物馆免税通关的新规定。这份来自香港给与北大的捐赠迟至2003年8月初才依据新法规得以结案。在费时3年多办理此案的过程中,不仅博物馆方面无法理解,海关的工作人员也很无奈,香港捐赠者曾因捐赠迟迟无法结案而提出要终止捐赠。可见法律缺位给博物馆运作造成的困难确实非常明显且有时无法逾越。 根据目前中国的国情,要影响立法程序比较困难。中国的媒体不存在自身的观点也无法表达第三种声音,因此媒体对政府的压力非常有限,中国也没有明显的民间压力团体,立法的透明性差,在这样的立法制度下,影响立法的空间几乎不存在。
42、相对的,影响政府的政策法规制定则可以通过影响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如文物局)得以实现,上述北大接受香港捐赠的例子就是其中成功的案例之一,尽管历时3年有余。博物馆的管理者应该尽可能团结起来影响政府的文化政策,上海博物馆的马承源先生就是一个十分成功地影响政府文化政策的博物馆管理者,在争取政府对上海博物馆新馆建设给予的政策支持方面表现非常出色。如果一个博物馆的管理者仅仅囿于本馆来谈博物馆的发展显然已不合时宜,因为在全球化时代,博物馆的张力不是内敛而是外展,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法律支持和政府政策倾斜来借助外部的各种力量。 全球化是一个必走的过程,全球化给博物馆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已经越来越显著,
43、博物馆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转变自己的服务理念,关注观众的需求,争取立法保护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只有这样,在全球化进程中,博物馆的发展才能争取到外部支持,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此文为提交2004年12月“北京博物馆学会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原文中的注释部分因软件关系无法正常显示,附后) 1、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概论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第51-56页 2、“何鸿燊一掷七百万“铜猪头”原为澳门赌王所捐”/23/10/news213431023.shtml 3、陈军科“利益与遗产: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中国文物报2001年1
44、2月14日 4、悦华“水洗三孔谁是真凶?”/gb/channel2/3/31/200102/23/39977.html 5、宋向光“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博物馆发展动力”中国博物馆2003年第一期 6、“67位公民获得立法听证会入场”/news/local/news_6586.html 7、苏东海“当代博物馆发展中的几个问题”之“四、博物馆与经济”,刊于李文儒主编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文物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第25页 8、李文儒、叶春、李耀申“上海博物馆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中国博物馆200
45、0年第一期 拨动心弦,感动观众 试论历史陈列与观众的沟通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宋向光 多年来,我国历史博物馆承担着向广大观众宣传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20世纪50年代,让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力量,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中国历史是博物馆的重要任务。80年代,让观众通过欣赏精美的历史文物以认识辉煌的历史文化,了解古代先民的聪明才智,提高个人的艺术鉴赏能力,成为历史陈列的主流。近年来,一些地方性博物馆在突出地域特色上下功夫,选择本地区历史辉煌时期的文物,突出表现本地区的发展历程和成就。为此,我国历史博物馆在组织陈列时,通常从政治观念、学术体系和政治任务出发,基于博物馆的学术研究成果,达到使观
46、众接受特定观念和知识的目的。 长期以来,博物馆工作者对观众的一些行为感到困惑,如许多观众最关心的是展品是否真实和价值几何,对展览形式和表现方式的兴趣大于对内容的了解,许多观众只是一次性的过客,很少重复参观。与科技、艺术类博物馆比较,历史博物馆的观众数量是相当少的,所谓“门可罗雀”,常常发生在历史博物馆。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现象呢?尽管博物馆工作者从展品、展览选题、展览形式和应用技术等方面作了许多探讨和尝试,但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观众的参与意愿、方式和程度。这主要是博物馆长期以来对观众的认识存在误区。以前,博物馆将观众视为被动的受教育者,参观是孤立的活动,是不带感情色彩的知识获取。博物馆需
47、要做的就是准备好系统、科学的知识,当观众来到博物馆时,一股脑地灌进观众的脑袋。这样做的结果使观众将参观博物馆作为知识学习的活动,如果所学的知识对其生活工作没有直接的作用,他将不再来博物馆学习;如果所学知识有用,在学到了之后也不会再来博物馆。一些历史博物馆为加强对观众的吸引力,遂将历史陈列改变为文物精品陈列,从艺术和艺术史的角度来展示和解释文物,从而将社会发展史改变为艺术史,由此丧失了历史博物馆的特色和精髓。 社会需要历史博物馆,特别需要有助于观众理解历史发展和历史价值的历史博物馆。历史是一个民族、国家走过的历程,更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特性的构成要素,是该民族、国家与其他民族、国家交流的条件。
48、历史在现实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它构成民族生存发展的外部条件,使人们认同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它是民族凝聚的核心,当代政治的参照标准,未来发展的社会基石。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国际化的背景中,历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更显重要。在全球化进程中,各种文化借通讯、互联网、商品、文化表达和人员交流等手段,在各民族、国家间流动和碰撞,人们面对纷繁的文化表现时可能会迷失自我,在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可能会丧失对本民族文化的信念。文化冲突和对本土文化信念的缺失常常导致社会的失衡。作为服务于社会和社会发展的博物馆,有责任维护本民族文化的文化特性,帮助在地居民深刻理解、真诚热爱和自觉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有责任帮助人们正确处理不同
49、文化的碰撞、交流和借鉴。历史博物馆不仅仅为人们提供历史信息,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掌握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对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使观众在参观历史博物馆之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增强创造力和自信心,增强文化交流的能力。 历史博物馆要完成上述任务,其基本条件之一是让更多的观众进入博物馆,让观众积极主动地参加博物馆组织的各项活动,让观众在参与中强化体验、积累知识和培养能力,使外在的知识转变为观众自己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为此,历史博物馆应适应新的工作条件和观众条件,转变观念,创造新的展陈形式,即注重沟通的陈列。 举办注重沟通的陈列,首要的是明确观众在沟通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对观众重新定位,让观众
50、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被动的接收到主动的体验,将历史与自身经历进行比照,从历史的旁观者变为历史进程的参与者,从对历史遗物的鉴赏变为与历史创造者的沟通和交流。博物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博物馆要改变过去将历史作为参考书和参照系的做法,将历史与现实人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历史真正成为促进人的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技馆和艺术博物馆的实践为历史博物馆提供了积极的借鉴。科技馆和艺术博物馆的观众数量远多于历史博物馆,观众再访率也高于历史博物馆。究其原因,既有展览趣味性强,展品观赏价值高等原因,更重要的是观众与展览的沟通程度和卷入程度都比历史博物馆高。参观科技馆要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发现,在实际操作中发现
51、和验证结论;参观艺术博物馆则需要调动个人全部的艺术积淀和生活积淀,不仅要观赏艺术品的形式美,更要探究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手法和目的,体验艺术家创作时的情感和感受。此外,由于欣赏者的素质能力不同,知识积淀不同,欣赏时的心态不同,使得每一个欣赏者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评价,并可以与他人的看法进行比较,艺术成为与他人交流的平台。科技馆和艺术博物馆观众的行为既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也受到观众参观目的和实现其目的的手段的影响。其环境条件包括展览目的、展览主题和结构、展品特性、展览环境等因素,观众在参观时常常将参观作为手段,将展览作为媒介,以满足个人期望为目的。此外,科技馆和艺术博物馆的参观具有参与、互动的特点,
52、观众的参观效果常常是对内心体验的肯定,对自身能力提高的肯定,对能更准确地了解客观世界和把握未来能力的自信的加强。历史博物馆要认真分析科技馆和艺术博物馆吸引观众的主要原因和成功经验,并创造性地应用于本馆的工作实践中。 历史博物馆的历史类陈列要强化与观众的交流和沟通,强化观众的个人体验,这样才有助于观众置身于历史生活和历史进程中,用身心去感受和体味历史,思索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和异同,认识历史对现实发展的作用和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观众与陈列沟通,特别是与陈列所展现的历史进行沟通。 观众与陈列的沟通,是为实现双方认同的目的,在双方确认的范围内,用认识一致的概念、符号和其他表达方式进行交流,在交流中
53、澄清疑问、消除歧义、明确双方的责任。沟通的内容包含着信息、情感、价值判断和行为规则。沟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沟通双方在接受对方发送的结构化信息时,要积极地进行分析判断,以求全面准确理解对方发送的多元内涵,把握共同目的,并将自己的认识、需求和评估反馈给对方,以使沟通保持下去,在对沟通内容的发送、接收、修正、补充中逐渐达到双方沟通的目的,或实现双方期望实现的各自目的。沟通是具有自主和主动能力的在两个或多个主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历史博物馆中,沟通的一方是观众,另一方则是陈列。传统的历史陈列通常是由博物馆工作人员根据学术研究成果、表达实物和表达手段而设计出来的,这种陈列注重传达信息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准
54、确性,它更多的发挥着单向发送特定信息的作用,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表现,而不是沟通和交流。在这样的陈列中,展品所表现的或是其自身的可视和可感知的外在特点,或是专家研究的学术概念、知识和学术理论,或是陈列组织者要表达的观念。观众参观陈列时找不到沟通的对手,失去了反馈和接受回馈的机会,且由于陈列的信息平台是学术理论体系和专家研究成果,作为入门者的观众在沟通层面上也失去了对话的可能。可以说,在传统学术型、遗物型的历史陈列中,沟通几乎是不存在的。有鉴于此,在组织注重沟通的历史陈列时,要安排与观众沟通的人性化的对手,提供适合不同沟通目的的沟通平台和沟通手段,使沟通成为贯穿参观过程的绵延不断的活动。要让观众在参
55、观中,能够感到是在与陈列表现的历史环境中生活的人们交流,与博物馆工作者交流,与参观陈列的其他人交流。 组织注重沟通的历史陈列,首先要确立关注现实、注重满足观众期望和保障沟通的观念。关注现实是要关注陈列的显示效果,关注观众的参观体验,关注现实社会对历史的要求,以及历史对现实社会的影响,要根据现实需要来阐释历史,要揭示现实与历史的有机联系,这一着眼点与学术型、遗物型陈列有明显的区别。学术型和遗物型的历史陈列着眼于历史,着眼于基于特定理论框架的史学体系,更注重过去发生的事情,力求说明过去发生的事实间的联系,抽象出这些事实间的因果关系,并作为现实的参考和参照。在这样的陈列中,历史如同一面镜子,当代人在
56、其中看到的是自己的身影,其目的是借助这一面镜子来审视别人看到的自己是否符合自己的真实面貌,而对其真实程度的评判标准是由观看者自己制定的。观看者在这面镜子中看不到前人的情感、追求和喜怒哀乐,他们无法与前人进行心灵、情感上的沟通,无法知道和理解前人在特定环境中面临的挑战、机遇和选择,很难感受前人的创造能力。注重沟通的陈列则希望促成当代观众与前人在情感上的沟通,从而理解先民在特定条件下做出特定选择的必然性,进而理解其成功或失败的社会和历史原因。 沟通是一个包含多种因素的过程,它不是一时一地的孤立事件。沟通型陈列的组织者一定要注意沟通多因素、目的性、阶段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多因素包括沟通双方、沟通内容、
57、沟通渠道、媒介、环境(强化、干扰)等因素。在注重沟通的历史陈列中,沟通的一方是观众,另一方则是古代先民、历史学者、博物馆工作者、陈列组织者等主体。其中最主要的应是古代先民;沟通内容包括事件、情感、价值、学术、评价等,其中主要的是在特定历史时空中发生的事件,以及事件发动、实施、参与、关联者的行为、感受和追求;沟通渠道是沟通双方交流和反馈信息的各种方式的总和,如陈列、书刊、影视、学术报告和座谈等,在沟通型陈列中,陈列是最主要的渠道,观众在陈列中活动,获取信息,并在陈列中得到对自己的疑问、答案和评价的反馈;沟通媒介是承载信息的载体,如实物、图片、文字、图表、副语言和虚拟技术手段等。媒介是工具和手段,
58、选择怎样的媒介,既要考虑载体的容量、编码、解码、准确度和技术含量等因素,也要考虑沟通者对特定媒介的熟悉喜爱和信赖程度;沟通环境是沟通过程发生时的外部条件,包括影响沟通的环境因素和沟通双方之外的第三方。环境因素对沟通起到强化或干扰的作用,干扰是通过噪音、误导、扰乱等方式弱化沟通效率。 沟通是目的性很强的活动,只有双方认同的目的,才能使沟通发生、持续并沿特定方向进行。沟通目的还发挥评价沟通效果的作用。沟通作为过程,可划分为若干阶段,即明确目的-获取基础信息-分析判断-形成认知-反馈-确定-评价。沟通是在目的的指导、推动和评价下进行的活动。沟通目的在沟通过程中不断修正,沟通双方在沟通过程中要根据对方的目的、内容、手段、评价等条件,或影响对方的目的,或调整己方的目的,力求使沟通达到双方认同的目的,实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爸爸让儿子签保险协议书模板
- 农户种地合作协议书范本模板
- 葡萄酒创业合伙人协议书范文
- 公司与个人的工程项目合作协议书范文
-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Unit 4 Section B(3a~Self Check)课后练习
- 适老化残疾人托养服务方案
- 医院防疫物资供应链管理方案
- 大型建筑项目砼施工技术方案
- 新开餐厅厨房设备方案及售后支持
- 公墓安全教育
- 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 安徽省合肥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模拟试卷二(含答案)
-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六中教育集团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无答案)
-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上3单元第9课《正确认识广告》
-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英语试卷
-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数学试题01(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三章)(全解全析)
- 植物病理学概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完整word版)英语四级单词大全
- 旅行社派团单
- 拼音aoe四声(课堂PPT)
- 岭南新天地调研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