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 料推荐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脑脊液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淋巴循环)3、细胞外液的成分a. 水,无机盐( 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b.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O2 、CO2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5. 消化道,呼吸道及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环境;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能与外
2、界直接接触,它们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体液。c.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d. 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 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a. 渗透压:一般来,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
3、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b. 说- 1 -最新 料推荐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典型事例 :(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c.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 7.35-7.45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Na2PO4/Na2HPO4CO2+H2OH2CO3H+ + HCO3 -d.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 ,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
4、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5、组织水肿形成原因:1) 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2) 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 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营养不良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6、尿液的形成过程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
5、中,形成原尿。 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二、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网络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
6、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2 -最新 料推荐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 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2-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与HCO3、HPO4等离子有关;005、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 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温度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 PH值)渗透压a. 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b. 调节机制:神经 -
7、体液 - 免疫c. 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d.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0.O2 浓度最高:红细胞;最低:组织细胞;CO2 浓度最高:组织细胞;最低:红细胞。11. 生物体维持 pH稳定的机制实验结论: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 人工配制的缓冲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3 -最新 料推荐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神经
8、元的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神经元的结构: 由细胞体、 突起 树突(短)、轴突(长) 构成。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将感受器的兴奋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 :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至效应器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4、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纤维由长的树突、轴突和髓鞘构成。(
9、 1) 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 (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 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K外流) 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 ( a+内流) 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 (膜外: 未兴奋部位 兴奋部位; 膜内:兴奋部位 未兴奋部位) 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此时 K 外流和 a+内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 4) 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
10、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4 -最新 料推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 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胞吐,消耗能量,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11. 反射过程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反射弧中突触的数目。12. 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6、 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
11、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 区) 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 区) 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 区) 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 V 区) 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 3)其他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扎针不缩手,憋尿反射说明: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二、激素的调节1、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
12、作用。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激素分泌部位激素名称主要作用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血压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内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垂体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多种促激素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胸腺胸腺激素促进 T 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 淋巴细胞的功能肾上激腺肾上腺激素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体温调节等多项生命活动胰岛胰岛素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水平升高卵巢雌激素等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 5 -最新 料推荐睾丸雄激素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
13、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3、激素间的相互关系:协同作用:如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拮抗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4、激素调节的实例: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课本P28)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1mmol/L)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3)、调节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 B 细胞作用机理: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 个来源,促进3 个去路)( 2)胰高血糖素: (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A 细胞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
14、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 个来源)4)、血糖平衡的调节: (负反馈)血糖升高 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降低血糖降低 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血糖升高5)、血糖不平衡:过低 低血糖病;过高 糖尿病6)、糖尿病病因:胰岛B 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防治:调节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 6 -最新 料推荐7)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凡是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正反馈:反馈
15、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实例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5.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两者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 7 -最新 料推荐(二)体温调节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
16、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4、体温调节过程:( 1) 寒冷环境 冷觉感受器(皮肤中)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 温觉感受器(皮肤中)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三)水平衡的调节1、 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2、 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
17、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3、 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负反馈)过程:饮水过少、 食物过咸等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垂体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总结: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8 -最新 料推荐四、免疫调节1、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骨髓等淋巴细胞:
18、 B 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T 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2、 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挡力)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2.B 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 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抗体本质:免疫球蛋白。5. 体液免疫中具有识别功能的物质:B 细胞, T 细胞,记忆细胞,效应 T 细胞,吞噬细胞,抗体(不是细胞) 。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
19、物质:B 细胞, T 细胞,记忆细胞,效应 T 细胞,抗体(不是细胞) 。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6. 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细胞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B 细胞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9 -最新 料推荐(骨髓中成熟)T 细胞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效应细胞、记忆细胞,(胸腺中成熟)分泌淋巴因子浆细胞B 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 T 细胞T 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B 细胞或 T 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浆细胞和效应细胞3、 体液
20、免疫:由B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抗原没有进入细胞内)抗原刺激B 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效应 B 细胞记忆细胞 同一抗原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B 细胞效应 B 细胞分泌抗体抗体清除抗原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4、细胞免疫:通过T 淋巴细胞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细胞)或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细胞刺激T 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效应 T 细胞记忆细胞 同一靶细胞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T 细胞效应 T 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效应 T 细胞释放某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增强免疫细胞的效应)被释放至体液中的抗原被体液免疫中的抗体
21、清除- 10 -最新 料推荐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共同点:针对某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区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抗原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作用方式效应 B 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8. 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更迅速,更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其消灭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T 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9. 免疫失调疾病免疫系统功能过强: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功能太弱:免疫缺陷病。过敏反应:再次接受过敏原(第一次接触不会有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
22、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艾滋病( AIDS);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10.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对排斥反应起重要作用的是 T 细胞;艾滋病毒攻击的是 T 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体内长时间存在,而抗体不能。淋巴因子的作用:促进B 细胞增殖分化。11. 探索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作用。处理方法结果切除小鼠胸腺保留部分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丧失大剂量 X 射线照射切除胸腺的小鼠丧失全部免疫功能对大剂量 X 射线照射切除胸腺的小鼠输入细胞体液免疫部分恢复对大剂
23、量 X 射线照射切除胸腺的小鼠输入细胞细胞免疫全部恢复对大剂量 X 射线照射切除胸腺的小鼠输入和细胞免疫功能全部恢复- 11 -最新 料推荐6、艾滋病:( 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 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其遗传物质是2 条单链 RNA( 3)发病机理:HIV 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 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 4)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五、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在生产中往往应用的并非动物激素本身,而是激素类似物1、 催情激素提高鱼类受孕率:运用催情激素诱发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高鱼类的受孕率。2、 人工合成昆虫激素防治
24、害虫:可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引诱剂(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雌雄性昆虫间的正常交配。3、 阉割猪等动物提高产量:对某些肉用动物注射生长激素,加速其生长。对猪阉割,减少性激素含量,从而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4、 人工合成昆虫内激素提高产量:可人工喷洒保幼激素,延长其幼虫期,提高蚕丝的产量和质量。第三章植物激素调节一、生长素的发现:1、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基部起作用;2、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3、琼脂块有吸收、运输生长素的作用;4、生长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IAA);5、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
25、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在胚芽鞘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4. 胚芽鞘感受光刺激部位的实验: 一组用锡箔罩住胚芽鞘尖端, 一组用锡箔罩住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伸长区)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有光无光都产生生长素)能够横向运输的也是胚芽鞘尖端感性运动与向性运动植物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总运动称为感性运动 (含羞草叶片闭合)- 12 -最新 料推荐植物受到一定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总运动称为向性运动(向光性,向水性)植物弯曲生长的直接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光,重力,人为原因)二、生长素的合成: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色氨酸生长素)运输 主动运输。
26、: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 :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主动运输) :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非极性运输:自由扩散,在成熟的组织,叶片,种子等部位生长素产生 :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分布: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的分布在生长素旺盛部位。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是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生长素2、作用: a、促进细胞的生长;(伸长)b 、促进果实的发育(培养无籽番茄);c 、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13 -最新 料推荐d 、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3、特点具有
27、两重性:高浓度促进生长, 低浓度抑制生长; 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发挥的作用与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根芽茎)。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最适浓度不同:茎 芽 根,敏感度不同;根芽茎(横向生长的植物受重力影响而根有向地性,茎有背地性)许多禾本科植物倒扶后可以自己站起来,CABDDC,BA,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生长素都积累在近地面,D 点和 B 点和生长素都高于 C 点和 A 点,又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所以, D 点浓度高抑制生长,长的慢,而 C 点浓度低促进生长,长的快。根向下弯曲(两重性) 。而茎不敏感,所以
28、B 点促进 生长的快,而 A 点促进生长的慢。所以向上弯曲。根的向地性与顶端优势中的生长素的作用原理相同,都是体现两重性。茎的背地性与向光性中的生长素的作用原理相同。顶端优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附近积累, 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 因此受到抑制,顶芽不断生长,侧芽被抑制的现象(松树)说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生长素具有两重作用应用:棉花摘心促进多开花,多结果园林绿篱的修剪解除顶端优势就是去除顶芽(棉花摘心)四、生长素的应用:促扦插枝条生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效果不同,扦插枝条多留芽)促果实发育,(无籽番茄,无籽草莓)防止落花落果,(喷洒水果,柑,桔)除草剂(高浓度抑制植物
29、生长,甚到杀死植物)果实的发育过程: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 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14 -最新 料推荐特点:内生的,能移动,微量而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2.4, NAA ,乙烯利)五、其他植物激素:1、赤霉素()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叶主要作用:促进细胞的伸长引起植株增高(恶苗病,芦苇伸长) ,促进麦芽糖化(酿造啤酒),促进性别分化(瓜类植物雌雄花分化) ,促进种子发芽、解除块茎休眠期(土豆提前播种) ,果实成熟,抑制成熟和衰老等2、脱落酸 (ABA ) 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分
30、布:将要脱落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较多主要作用:抑制生长,表现为促进叶、花、果的脱落,促进果实成熟,抑制种子发芽、抑制植株生长,提高抗逆性(气孔关闭) ,等3、细胞分裂素 (CK) 合成部位:根尖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蔬菜保鲜),诱导芽的分化,促进侧芽生长,延缓叶片的衰老等4、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主要作用:促进果实的成熟6. 赤霉素能促进色氨酸合成生长素,抑制生长素的分解。生长素达到一定浓度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的合成对生长素合成起抑制作用。7. 促进生长的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延缓叶片衰老的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与种子萌发有关的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萌发;脱落酸抑
31、制萌发。与器官脱落有关的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脱落;脱落酸促进脱落。8. 生长素和赤霉素起协同作用;赤霉素和脱落酸、生长素和乙烯起拮抗作用。9. 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素类似物也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特点: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如 2,4- ,乙烯利, 萘乙酸()等。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种群密度(最基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1、种群特征增长型年龄组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 15 -最新 料推荐1) 种群密度a、定义:在单位面
32、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逐个计数针对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b、计算方法:植物:样方法(取样分有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取平均值;动物:标志重捕法(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计算公式:N=M n/m 。估算的方法昆虫:灯光诱捕法;微生物:抽样检测法。2) 出生率、死亡率: 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3) 迁入率和迁出率: 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起决定作用。4)年龄组成: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b
33、、类型:增长型( A)、稳定型 (B) 、衰退型 (C) ;c、意义: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5)性别比例: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b、意义: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4. 种群的空间特征:均匀分布,集群分布,随机分布。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计数原则: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计右(即相邻两边及其夹角)NN = N N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120N:要求的种群密度N1: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N2:再次捕获的个体N0:再次捕获的被标记的个体注意事项: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的寿命和行为不会产生伤害;标志物不能醒目,不能影响被标志动物正常的生活;标志符号必
34、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期内不能脱落;标调查期内没有太多个体出生与死亡,也没有太多个体迁入与迁出。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16 -最新 料推荐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J型增长 ”a、数学模型:(1) Nt=N 0 (2)曲线(如右图)b、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时间等条件;c 、举例:自然界中的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S型增长 ”a 、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b 、曲线中注意点:( 1)K 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
35、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 值。有害生物的防治: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储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 , 降低 K 值。( 2) K/2 处增长率最大。 资源开发与利用:种群数量达到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对养殖的生物进行捕捞时,捕捞后的种群数量要维持在处,以保证持续获得高产量。有害生物的防治: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在之前就采取相应措施。4.J 型曲线和 S 型曲线之间的阴影表示:由于环境阻力而淘汰的个体。5. 增长率 = (现有个体数 - 原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 = 出生率 - 死亡
36、率增长速率 =(现有个体数 - 原有个体数)时间 = (出生率 - 死亡率)时间J 型曲线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17 -最新 料推荐S 型曲线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6.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抽样检测法)计数过程的注意事项: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前, 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下, 目的是使试管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若取出的液体中酵母菌密度过大,可以增加稀释倍数。计数时把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原则:类似于样方法。计数方法: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1ml 菌液中酵母菌数目 =104稀释倍数( A/n )中方格的个数n 为所取样方数, A 为所取样方
37、中总菌数。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重要意义。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5、种间关系比较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 点举例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 则双方或者一方互利共生不能独立生存。 数量上两种地衣;大豆与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根瘤菌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对宿主有害, 对寄生生物有蛔虫与人;噬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物难寄 生菌 体 与 被 侵以单独生存, 而宿主会生活染的细菌得更好- 18 -最新 料推荐数量上呈现出“你
38、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两种生物生牛与羊;农作竞争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物与杂草能力相同,则如图b, AB起点相同,为同一营养级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狼与兔;青蛙捕 食少”的不同步变化。AB 起与昆虫点不相同,两种生物数量(能量)存在差异,分别位于不同的营养级5. 种内关系: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6、群落的空间结构:a、定义: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b、包括: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意义: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 条件,所以
39、动物也有分层现象( 垂直结构 ) ;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6. 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调查方法:取样器取样法。- 19 -最新 料推荐丰富度统计方法:记名统计法(用于个体较大,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调查中用到的仪器:诱虫器: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利用了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远离光源、热源。吸虫器: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注意事项:尽可能多的收集小动物;要标明地点时间。7、群落的演替:1、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类型: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
40、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顶级群落(缺水的环境只能到基本植物阶段)次生演替: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发芽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沙丘,火山岩,冰川泥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 2
41、0 -最新 料推荐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2、类型: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结构:组成结构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硝化细菌等消费者主要有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寄生动物 ( 蛔虫 )异养生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还有腐生生活的动物( 蚯蚓 )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营养结构食物网在食物网之间的关系有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种内互助同时存在竞争)。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
42、循环的渠道。3.2. 生产者除了植物还有硝化细菌等。消费者除了动物,还有植物(猪笼草、菟丝子),病毒和一些细菌。分解者除了细菌真菌,还有动物(蜣螂、秃鹫)。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以是多种成分3. 生态系统的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的特点:人为作用突出,物种单一,结构简单,稳定性差。包括:人工林,果园,城市农田生态系统。3.1. 构成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生产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4、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1)能量流动 a 、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b、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c 、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屋里尖尖角课件
- 西京学院《影视鉴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数据采集与预处理》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 西京学院《机器学习》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高二物理举一反三系列1.4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含答案))
- 爆米花课件背景
- Module 4单元备课(说课稿)-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三年级上册
- 西昌学院《土地评价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天然气净化高级单选题复习试题有答案
- 临时入场人员安全告知书
- 抖音直播知识培训考试题库(含答案)
- 220kV级变压器安装使用说明指导书
- (正式版)JBT 11270-2024 立体仓库组合式钢结构货架技术规范
-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护理查房
- 2024年深圳市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EPC项目采购阶段质量保证措施
- 设备安装调试服务协议书
- 2023年1月自考00324人事管理学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2021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之《贷款损失准备金及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详解
- 家庭室内装修预算方法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