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课程设计_第1页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_第2页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_第3页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_第4页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Course Exercise in Traffic Pla nning 专业班级:2009级交通工程 姓名: 班级: 学号: 设计时间:201264-2012610指导教师:魏丹 成绩综合评定表 1出勤及平时表现(40% ) 考核项目 成绩分布 优 良 中 及 不及 出勤情况(10%) 基础知识掌握情况(10%) 独立解决问题能力(10%) 平时表现(10%) 出勤及平时表现成绩 2设计成果(60%) 考核项目 成绩分布 优 良 中 及 不及 计算书质里(20% ) 设计步骤及计算结果(30%) 答辩情况(10%) 设计成果成绩 指导教师评语: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

2、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是交通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和任务是: 目的:为了巩固和进一步掌握在交通规划授课中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 交通规划设计工作,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并进一步明 确本专业学习的宗旨与任务; 任务:通过对现有路网进行分析划出交通影响区以及主要节点, 并在未来预 测年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测基础上, 采用四阶段法进行相应的交通规划, 使学生 了解交通规划的大体流程、基本技术方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设计题目及相关要求 1、相关要求: 总体目标:在交通规划区域内相关社会经济分

3、析预测的基础上,完成交通规 划设计内容,增强学生完整的交通规划设计概念及强化规划意识。 具体设计要求: (1)依据分组情况合理分工,各组均独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本课程设计。 (2)充分理解并掌握相关理论,熟悉行业规范以及设计流程。 (3)完成设计项目后,将设计指导书、任务书、计算书按要求装订成册。 通过整理课程设计资料、撰写并打印课程设计报告等,锻炼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对本此课程设计的全面、系统的认识,同时取得一定的工 作技能和专业经验。 2、注意事项: (1)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依据分组情况合理分工,各组均独立自主完成,严禁 抄袭、抄袭者以零分计。 (2)严肃考勤纪律,学生

4、应按指导教师要求时间参加检查,不得无故缺席 3、成果要求 设计成果一份。要求:目次分明,内容完整,计算数据准确,步骤清晰,图 表规范,字迹工整、流畅;计算书一律采用 A4纸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成果用订 书机装订成册即可。 三、设计内容 1、现有道路网络、交通影响区及主要节点分析 (1)了解并分析现有道路网络; (2)根据相关的经济发展、工业布局以及实际土地利用情况划分交通影响区; (3)在交通影响区划分的基础上完成主要节点的设定。 2、规划区域的社会发展、道路交通量预测 (1)分析预测区域的社会发展情况; (2)完成预测年限内(05、10、15年)各项经济指标及各小区交通量的预测。 3、交通发生

5、、吸引模型的建立与标定 (1)建立小区交通发生、吸引模型; (2)完成预测年的交通发生、吸引量计算。 4、交通分布 (1)建立相应的OD矩阵及距离矩阵; (2) 进行并完成规划区内的交通分布,进而得到规划区内的OD量。 5、交通分配 (1 )了解并设计本次课程设计拟采用的交通分配方法; (2)完成规划区内的交通交通分配工作,为相应的道路设计提供依据。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指导教师:魏丹 二、设计要点: (一)设计内容 1、交通现状分析;2、出行产生和吸引预测; 3、交通分布预测;4、交通分配预测;5、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二)计算方法: 1、交通量预测 (1)发生: 利用现状各交通分

6、区人口数量与调查的现状出行产生量进行分析,得出交通 发生量的预测模型(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2)吸引: 根据现状调查不同的出行目的的比例和影响出行的各类土地面积, 得到不同 土地利用类型的出行吸引率,从而得到规划年的各交通分区的交通吸引量 (如多 元线性回归模型)。 2、交通分布预测: 利用调查的现状交通数据,任选一种方法(增长系数法、福莱特法、重力模 型法)拟合模型系数,并计算未来时段的分布交通量。 3、交通分配: 采用全有全无法、容量限制-增量加载法分配或迭代加权分配法把预测的交 通流分配到交通网络上去。 (三)提交的文件及图纸 计算书一份,内容包括: 1、期望线图(选作); 2、 用

7、图表展示现状和预测年土地利用、人口情况(如柱状图、饼状图等)。; 3、交通发生、吸引、分布的表格; 4、计算书; 5、对现状和预测结果的分析。 附录:设计资料 、附表 表1现状土地利用、人口情况表 小区 编号 居住 用地 (公顷) 工业仓储 (公顷) 商业设 施用地 (公顷) 政府团 体用地 (公顷) 旅游体 育用地 (公顷) 现状人口 1 90.55 52.16 15.88 25.52 0 22226 2 29.09 83.38 17.33 18.83 0 19510 3 76.68 19.01 76.41 12.97 5.76 49336 4 69.26 16.56 12.62 12.10

8、 0 39403 5 76.14 145.85 1.42 6.36 0 32436 6 33.92 83.43 0 0 0 21100 7 0 167.56 0 0 0 98880 表2 预测年土地利用、人口情况表 小区 编号 居住 用地 (公顷) 工业仓储 (公顷) 商业设 施用地 (公顷) 政府团 体用地 (公顷) 旅游体 育用地 (公顷) 预测年 人口 1 110.65 52.18 15.26 5.55 0 38416 2 49.01 83.45 7.89 28.86 0 28510 3 84.69 29.01 29.43 21.98 1.72 51334 4 96.37 20.50 2

9、.62 2.17 0 45400 5 87.51 160.87 1.42 3.36 0 35600 6 44.29 28.43 0 0 0 23400 7 0 167.56 0 0 0 10000 表3交通小区现状0D表 1 2 3 4 5 6 7 1 27767 47 161 546 2342 4301 361 2 10691 25019 28406 554 4241 1674 167 3 11040 25622 14071 379 2803 1798 768 4 422 14059 34956 4179 239 122 473 5 5483 6369 18983 394 27249 111

10、2 7678 6 12019 14897 14090 117 1480 45841 1624 7 3921 15277 10493 3 305 916 10139 表4交通小区间距离 1 2 3 4 5 6 7 1 500 1548.5 3223.0 5244.0 3754.1 2027.5 4107.7 2 1548.5 500 1685.8 3698.0 2930.4 3340.3 5602.2 3 3223.0 1685.8 500 2027.5 3105.2 4905.6 7188.2 4 5244.0 3698.0 2027.5 500 4030.0 6760.2 9204.2 5

11、3754.1 2930.4 3105.2 4030.0 500 3777.9 7605.6 6 2027.5 3340.3 4905.6 6760.2 3777.9 500 4253.5 7 4107.7 5602.2 7188.2 9204.2 7605.6 4253.5 500 二、出行产生预测: 利用现状各交通小区人口数量与调查的现状出行产生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 出行产生量预测模型如下: 丫 = aX c (相关系数为o.92) 式中,丫 一出行产生量(次) X 交通小区的人口数量(人) 、出行吸引预测 根据对该区域现状居民出行调查可知,居住用地、工业(含仓储)用地、商 业设施用地、政府

12、团体用地和旅游、 体育用地是主要的出行吸引源。 根据现状调 查不同出行目的的比例和影响出行的各类用地面积,得到土地利用类型的出行吸 引表(表5)。 表5 土地类型出行吸引率表(次 /公顷) 土地类型 居住 工业(仓储) 商业设施 政府团体 旅游、体育 吸引率 100 120 3900 3500 20 四、交通分布 交通分布预测就是根据预测的各交通小区产生量和吸引量, 确定各交通小区 之间的出行分布量,即计算未来预测年居民出行量 0D表中的各元素值。交通分 布预测的常用模型主要有增长系数模型、重力模型和概率模型。 增长系数法假定现在和将来交通分布的模式变化不大,并基于各小区交通生 成量和吸引量的

13、增长率,利用现状的 0D直接预测未来的0D。此方法简单、方 便,但当交通分布变化时,误差较大。 概率模型法是将交通小区的生成量以一定的概率分布到吸引区的方法。这是 一种以出行个体效用最大为目标的非集合优化模型,从理论上讲是一种更为精 确、合理的方法。但事实上,这种模型结构复杂,需要样本量极大,难于求解和 重力模型法基于引力定律,假设交通小区i、之间的交通分布量与交通小区 i的产生量、交通小区j的吸引量成正比,与交通小区i、j之间的交通阻抗系数 成反比。根据约束条件情况又可分为无约束、单约束、双约束重力模型。此法综 合考虑了影响出行分布的地区社会经济增长因素和出行时间、距离的阻碍因素, 虽然计算

14、复杂,但精度较高。 五、交通流分配 以下网络示意图重,、分别为 0D作用点,图形中线路数值为 出行时间,有些为固定值,有些与交通量有关, Q为交通流量,0D分布流量矩 阵如下表所示。 0D交通网络示意图 表6 OD点交通量表 0 300 400 500 300 0 100 250 400 100 0 600 500 250 600 0 a列出该网络邻接目录表 b令Q = 0,列出该网络最短路径用最短路法分配该 OD矩阵; c.用容量限制-增量加载法或迭代加权法分配该表 OD矩阵 最短路线如下表:(表格不完整,请在计算书中填入完整的最短路线表格) OD点对 最短路线节点号 14 124 41 4

15、21 ; 分组及数据情况 一班:分组及数据 一组(1-7号) 出行产生量预测模型如下:丫二2.50X 1148; (OD)1.05 分布预测模型:重力模型,X(i, j) =0.126 嶋 ,用平均增长系数法收敛; tij 交通流分配:令Q = 0,用最短路法分配该 OD矩阵;用容量限制增量加 载法分配该表OD矩阵,采用三次分配,第一次为交通量的 30%,第二次为交 通量的30%,第三次为交通量的40%。 二组(8-14 号) 出行产生量预测模型如下:丫二1.64X 1450 ; 分布预测模型:底特律法,迭代三次; 交通流分配:令Q=0,用最短路法分配该 OD矩阵;用容量限制增量加 载法分配该

16、表OD矩阵,采用四次分配,第一次为交通量的 10%,第二次为交 通量的20%,第三次为交通量的30%,第四次为交通量的40%。 三组(15-21号) 出行产生量预测模型如下:丫二1.70X 1352 ; 分布预测模型:福莱特,迭代三次; 交通流分配:令Q=0,用最短路法分配该 OD矩阵;用容量限制增量加 载法分配该表OD矩阵,采用四次分配,第一次为交通量的 40%,第二次为交 通量的30%,第三次为交通量的20%,第四次为交通量的10% 四组(22-28号) 出行产生量预测模型如下:丫二1.70X 1352 ; (0Q )5 分布预测模型:重力模型,X(i,j)=:0.45 鼻 ,用底特律法收

17、敛; 交通流分配:令Q = 0,用最短路法分配该 OD矩阵;用容量限制增量加 载法分配该表OD矩阵,采用二次分配,第一次为交通量的 50%,第二次为剩 余的50%。 五组(29-35号) 出行产生量预测模型如下:丫 = 1.8X 1200; 分布预测模型:平均增长系数法,迭代三次; 交通流分配:令Q=0,用最短路法分配该 OD矩阵;用容量限制增量加 载法分配该表OD矩阵,采用二次分配,第一次为交通量的 60%,第二次为剩 余交通量的40%。 六组(36-40号) 出行产生量预测模型如下:丫 = 1.65X 1200 ; 分布预测模型:平均增长系数法,迭代三次; 交通流分配:令Q=0,用最短路法

18、分配该 OD矩阵;用容量限制增量加 载法分配该表OD矩阵,采用二次分配,第一次为交通量的 60%,第二次为剩 余交通量的40%。 二班:分组及数据 一组(1-7号) 出行产生量预测模型如下:丫二1.58X 1148; (0, D j)1.5 分布预测模型:重力模型,X(i,j)=1.76 嶋 ,用平均增长系数法收敛; tij 交通流分配:令Q = 0,用最短路法分配该 OD矩阵;用容量限制增量加 载法分配该表OD矩阵,采用两次分配,第一次为交通量的 20%,第二次为交 通量的80%。 二组(8-14 号) 出行产生量预测模型如下:丫二2.36X 1450; 分布预测模型:底特律法,迭代三次; 交通流分配:令Q=0,用最短路法分配该 OD矩阵;用容量限制增量加 载法分配该表OD矩阵,采用三次分配,第一次为交通量的 30%,第二次为交 通量的30%,第三次为40%。 三组(15-21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