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类型总结_第1页
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类型总结_第2页
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类型总结_第3页
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类型总结_第4页
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类型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类型“研究类型”的含义研究类型把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按一定的依据进行分类结果,并且可以再进一步细分次级层次,体现出研究对象的学科内在结构关系。这里的类型是“类型学”中的“类型”,不是一般的题材、主题、形象、情节、体载、结构类型,而是指时、空不一的文学现象诗学品格上的类似、遥契、相近或相合。 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类型一览把握比较文学研究的类型,还要注意:第一、比较文学是一门开放性和发展中的学科,随着其研究对象的拓展,其研究类型也在实践中有所发展变化,一些新的研究类型产生,一些传统的研究类型在萎缩;第二、比较文学研究类型确定的标准很难统一,往往是多样和多元的;第三、比较文学的

2、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的关系是密切相关,但又并非同一的关系。 第一节 影响研究“影响”的含义影响是指一国作家在外国作家的作品中得到某种启示,他模仿和消化其中一些原先自己没有发现的因素,并将它们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影响研究”的含义研究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之间的历史事实关系,既研究影响者,也研究接受者,还要研究影响产生的过程、传递的途径、媒介的手段。影响的形态 正影响:外来文学有力地促进了本国文学传统的进一步发展; 负影响:外来文学被用来反对本国的固有传统,以开创本国文学的新局面; 反影响:通过批判外国文学,从而支持本国文学固有的某种趋势,起着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作用; 回返影响:一个国家内某作家的作品,

3、在外国取得重大影响,然后反过来影响本国的文学发展; 虚假影响:某些作家有意用虚假的异国题材内容,给自己作品增加审美情趣,为读者制造某些假象,以增加作品的影响; 超越影响:一个作家在外国的影响,远远超过他在国内的地位。 影响研究的内涵 传播途径 放送 接受放送:研究作家作品如何对外民族文学产生影响。 传播途径:研究翻译、评论、外国文学的译介等,评论者以及传播影响的旅人、书刊、社团、沙龙等多种媒介。 接受:研究作家如何借鉴、模仿、改编、化用外民族作家作品的情况,作品的外民族渊源;还研究对外民族作家作品移植、改编和模仿的情形。 影响研究的步骤 影响存在的提出 材料的搜求与考订 假设的证明 影响的深入

4、研究 接受了什么 拒绝了什么 作出了什么超越 成因探析 一 流传学流传学是以放送者为研究的起点,以接受者为研究的终点,探求一部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一种国别的文学在国外的传播、声誉、反响的研究。这种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但研究的核心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流传学的研究内容(一)总体影响研究。研究一种民族文学或一种思潮和运动所给予接受者的影响。(二)个别影响研究。研究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对接受者的影响。(三)技巧影响研究。研究放送者所创造的或改进后的文体、艺术形式、创作技巧等一些艺术表现形式对接受者的影响。(四)内容影响研究。研究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以及思想内容对接受者的影响。(五)形象影响研

5、究。研究文学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在接受国度的流传与影响。 二 媒介学 媒介:指把国文学介绍传播到另一国,使彼此间发生文学交流及影响作用的流传途径与方式,重点在中间的“经过路线” 。媒介学:主要研究不同文化体系的语言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联系的具体途径、方法手段及其原因与规律。 媒介方式研究(1) 翻译:翻译是一项创造性工作,译者把一种语言写成的作品,用另一种语言将其引进这一种语言民族的文学传统中。这种媒介方式在文学交流中特别重要,形成“译介学” 。改编和改写:这是对原著的一种“创造性叛逆”,即将异文化原著的内容或形式改变的完全适合本土文化和读者的接受习惯。 雅化和俗化:指在作品的某一部分予以更便于读

6、者接受的更改,使其更显 “雅观”或“通俗”。媒介方式研究(2) 模仿:指作家以外国的某作家或作品为依据来从事创作活动;既不完全忠实于原作,又不使之完全本土化,而是在自己新作中保留不少原作品痕迹,能让人一眼看到原作的东西 。仿效:指在自己作品中表现出他国作家或作品的风格特征,是出于自己艺术目的的一种风格的抄袭 。借用:指作家在作品中取用他国文学或某些作品中的一些现成的因素或材料。 出源:经常用来说出借用材料的出处 。评介:将一国文学写成评论或介绍文字,通过媒体让另一国人知道。分输入的评介、输出的评介两类。媒介途径研究媒介的途径:实施不同民族和国家的语言文学之间交流与影响联系的“居间路线”或“中介

7、路线”,是媒介者的居间活动及其轨迹。 个人媒介:指将一国文学或他国文学介绍传播到另一国文学中去的译者、作家或其他人员。 团体或环境媒介:指文学社团或文学派别媒介,“沙龙”或文学集会的媒介、官方(或宫廷)和开放城市的媒介。 文字的媒介:指翻译的译本、译史、译论等。译介学 译介学就是对翻译的媒介作用及翻译理论和翻译史的研究 翻译的目的:把一种语言文字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达到彼此沟通、相互了解的目的。 翻译的要求:在传播两种文学信息时,一边要求“忠于原著”,一边又要求富有艺术性的再创造。 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传神说”;钱钟书的“化境说。 文学翻译中的“叛逆性再创造”。将外国原著的内容或形式

8、改变得完全适合本国国情和读者的接受习惯。 三 渊源学又称源流学。它是从接受者的出发,去探求放送者、一个作家或一种文学在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方面曾经吸收和改造过的外来因素。溯本求源,顺蔓摸瓜,揭示出接受者与放送者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 靳明全中国现代文学兴起发展中的日本影响因素目录:第一章 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发展中的“日本影响”因素第一节 中国新文化运动指导者留日时接受的思想文化内容第二节 日本近代文化与中国新文化的相关点第三节 大正德谟克拉西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启示第二章 从创造社到中国新感觉派第一节 创造社、中国新感觉派形成的日本背景第二节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影响第三节 “私小说”

9、的借鉴第四节 “新感觉派”的移植第五节 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第三章 中国话剧兴起发展中的“日本影响”因素第一节 春柳社同人在东京的主要活动第二节 欧阳予倩戏剧与日本歌舞伎第三节 创造社同人艺术探索对日本戏剧的观照第四节 田汉与日本戏异第五节 艺术剧社的中坚第六节 夏衍与藤森成吉戏剧比较第四章 中国左翼文艺运动兴起发展中的“日本影响”因素第一节 左翼文人译介马列文论第二节 1928年中国革命文学兴起的日本观照渊源学的研究内容笔述渊源研究。研究见之于文字的渊源。这是渊源学中最普遍的内容。口传渊源研究。研究口耳相传的渊源。如听到的故事、某次交谈、某段逸闻、某首歌曲等,为作家的创作提供某种启示,甚至整

10、部作品的框架和基础。 印象渊源研究。研究风景、艺术品、音乐等在视觉和听觉中的印象,勾起了作家创作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有了它的色彩、气氛或音响。 直线方式渊源(或称孤立式渊源)研究。从一部作品重新找到另一国文学作品的渊源,可以是题材,可以是情节和细节,也可以是思想。 集体渊源(亦称“圆形渊源”)研究。以一个作家为中心点,探讨他受益于外国文学的一切事实联系。 第二节 平行研究平行研究就是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并没有直接关系的两种(或多种)跨文化的文学现象加以比较,研究其异同及其背后的成因,并得出有益的结论。邓晓芒人之镜”目录”上篇:人格之镜第一章 品格与性格:关云长与阿喀琉斯

11、的比较第二章 赤诚与虔诚:唐三藏与早期基督徒的比较第三章 情与爱:贾宝玉与唐璜的比较下篇:人生之镜第四章 命运与罪感:封神演义与麦克白的比较第五章 卑贱意识与高贵意识:水浒传与失乐园的比较第六章 辩白与追求:屈原与浮士德的比较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的区别(1)平行研究是一种共时性研究,影响研究是一种历时性研究;(2)平行研究打破了时间、空间、质量和强度方面的限制;(3)影响研究强调的是作家、作品之间的各种外部联系,主要采用历史的、考据的方法;平行研究注重的是作家作品内在的诸种因素、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主要采用哲学的、审美的批评方法。平行研究的亚类 类比比较按照研究对象的重点 对比比较 主题学按照具

12、体的学科形态 文类学 比较诗学一、主题学 主题学研究的范围对文学主题、母题、题材、意象,以及主题史、题材史和原型的跨文化研究 。题材和意象题材往往可以在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有时作为整个故事的一部分,有时则关涉全篇。如灰栏记的题材。 意象指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同一客观事物构成意象在不同文学体系中有很大差异,如中外文学中的“山”、“水”意象。主题史和题材史 主题史和题材史的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纵向地考察某一主题或题材的历史发展,横向地考察某一主题或题材如何地被他种文学体系引进,如何接受了他种文学的影响而有所变化,考察时代和社会对这些主题和题材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可以将某一

13、文学体系中主题与题材的嬗变与他种文学体系中主题与题材的嬗变,作一比较研究,以发现其差异与契合。 原型与原型批评 荣格认为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结构中的内容”,是先天存在的、可以通过遗传而被继承的人类原始意象的典型表现形式。原型只有被意识到并被后天意识经验所充满时才是确定的,具体的。诺思罗普弗莱界定:原型是“一种象征,通常是一个形象,它在文学中经常出现,可以看作是人们整个文学经验的一个基本因素”。 原型批评就是对文学原型作为世界性的文学现象加以比较、综合、宏观的分析。 二、文类学文类学是对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体式、风格类型作共时性的比较研究。文类学的研究内容:1、相似文类的跨文化比较研究;2、文类理论

14、的跨文化研究;3、缺类研究;4、文学风格跨文化研究。三、比较诗学诗学与比较诗学 诗学就是文艺理论 各民族文学中,诗歌都是较早产生的一种样式,对诗歌的研究可以概括为对整个文学的研究;亚理士多德最早的文论著作命名为诗学。 比较诗学就是对不同文化传统的的文艺理论加以比较研究和互相阐发。中西诗学比较 诗学体系上的区别西方的文学观念,以叙事文学为本位,形成对文学性质的认识是摹仿与再现中国古代的文学观念以抒情文学为本位,形成对文学性质的看法就是言志与表现 中西方诗学理论在发展上的不同西方诗学理论的发展呈多元性的特点:而中国传统诗学理论的发展则主要为一元性的特点 诗学理论形态上的区别 西方的诗学理论重论辨,

15、带有较多的分析性、逻辑性;中国传统的诗学理论重领悟,带有较多的直观性、经验性 西方的诗学理论有较强的系统性;中国传统的诗学理论则较为零散 西方的诗学观念表现出较强的明晰性;中国传统的诗学观点则表现出较大的模糊性 第三节 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又称科际整合,是指对于文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它包括文学和其它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文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以及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一、文学与艺术的关系 原始时代:从发生学角度看,文艺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亲缘关系 进入文明时代:文学与其它各种艺术之间存在亲缘关系。如书画一致

16、、音乐中的歌词、综合型艺术戏剧、电影更是与文学密不可分,还有身兼数艺之长的文艺大师等 文学和其它艺术在题材上、意境上经常互相借鉴。 文学和其它艺术也在结构、技巧上互相借鉴。 丰子恺的漫画和古诗新画丰子恺早年曾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影响。早期漫画作品多取自现实题材,带有“温情的讽刺”,后期常作古诗新画,特别喜爱取材儿童题材。他的漫画风格简易朴实、意境隽永含蓄,是沟通文学与绘画的一座桥梁。文学与其它艺术的关系研究从比较文学角度研究这种关系,应注重于文学与其他艺术的“相互阐发”,即既要看到文学与其它艺术相通的特点,又要看到文学与其它艺术各具特性,因而不能调和的特点。 应该特别重视那些

17、包含有文学和其它艺术因素的复合类型的研究,如西方的歌剧、中国的戏曲;西方的寓言画、诗配画,中国的题画诗;还有舞台剧、电影等。应把文学与其它艺术的相互关系,放在共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上加以比较,探讨有可能形成文学与其它艺术紧密结合的共同社会文化基础。二、文学与宗教 宗教对文艺的产生发展,对体裁的形成有直接影响,宗教也利用文学得以发扬与传播。 西方:圣经对西方文学(思想内容、想象构思)的影响,文学宣扬教义。 中国:佛教对中国文学(思想内容、想象构思、体裁)及对中国古代文论(新观点、术语)的影响,文学宣扬佛理。 三、文学与心理学 作家创作个性和心理的研究,如关于文学“天才”的心理结构,艺术家特有的感受

18、力、观察力、情感迸发力等,可以采用心理学研究的某些方法。创作过程中研究,如“灵感”的实兀性、非我性等文学作品中表现的心理学类型和法则的研究,这一方面可以探索作品本身的心理学因素,另一方面是研究作品中的典型和原型。 读者心理的研究,这是一种审美心理的研究,方面看作家如何迎合读者心理,以便紧紧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一方面读者产生怎样的反应,反作用于作家的创作。 四、文学与哲学 文学与哲学的共同性:反映的对象是同一社会生活整体,基础来源均是社会物质生活,所从事的主体都是现实社会的人。两者共存于一个反映社会存在的总的意识形态的体系中,在以不同侧面、不同方式反映社会生活时,必然会相互补充、影响和渗透。关系:哲学指导着作家的创作,创作又为哲学的发展提供条件。文学与哲学相互联系的最典型方式,是哲学内容与文学形式的结合,哲理性往往是作品思想深度的一种表现。研究哲学与文学关系的内容 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哲学思想,以及这种思想与哲学史上某种哲学思想、哲学流派的联系,即哲学是怎样进入文学的。 文学与哲学的相互联系,常表现在文学家与哲学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