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分厂技术操作规程_第1页
焦化分厂技术操作规程_第2页
焦化分厂技术操作规程_第3页
焦化分厂技术操作规程_第4页
焦化分厂技术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热工段 测温工操作技术规程(一)基本任务1、按规定时间测量直行,蓄热室温度,并保证测量、记录和计算的准确性2、维护好光学高温计。3、测完温后,协助换向工进行工作。4、协助调火班长处理温度不正常的炉号。5、做好本区域的卫生清洁工作。(二)操作技术规定1、技术规定:每4小时测量一次直行温度。1、代表火道机侧为第9火道,焦侧为第24火道。2、焦炉立火道测温点温度最高不得超过1450。3、火道温度是指在下降气流时测得底部火嘴和鼻梁砖间的大砖温度。(1) 下大雨、大雪时不测温。(2)昼夜直行温度的均匀性用直行昼夜平均温度均匀系数K均考核。(MA机)+(MA焦)K均=2M式中:M焦炉燃烧室数A机机侧测温

2、火道温度超过其平均温度20(边炉30)的个数。A焦焦侧测温火道温度超过其平均温度20(边炉30)的个数。计算时,应将检修炉和缓冲炉除外。(3)昼夜直行平均温度的稳定性用安定系数K安考核 2N(A机+A焦)K安=2N式中:N昼夜内直行温度的测温次数。A机机侧平均温度与加热制度所规定的标准温度偏差超过7的次数。A焦焦侧平均温度与加热度所规定的标准温度偏差超过7的次数。2、岗位操作:(1)直行温度的测量换向后五分钟开始测量,从交换端的机侧下降气流的代表火道开始,然后从焦侧下降气流的代表火道的另一端测向交换机端。两个换向测完。测温速度每分钟测量67个火道。将测得的温度换算为换向后20秒时温度并记录上账

3、,有接近1400的应及时处理。分别计算机、焦侧平均温度。相邻两次测量的同一火道温度差在40以上时,应进行复测,必要时还应测横排温度,分析造成原因,及时处理。测温时打开小火盖最多不超过5个,随测随盖,如发现火盖处堆积煤粉较多,应清除后再打盖。 (2)夜班计算当天机,焦侧每个火道的昼夜平均温度及与日平均温度的差值并计算日K均K安系数。 在测温过程中,如遇炉顶装煤或者炉盖着火冒烟时,允许跳测,待测完其它火道温度后,要进行补测,也可以错开标准火道测内外侧火道的温度,但要注明情况。 如遇大暴雨或其它原因,不能测温时隔2小时补测,写入大帐后注明,超过两小时还不能测温时要上去检查温度情况,只作参考不上账。

4、如发现高温计对光不灵、跳针卡针等不正常情况,立即停止使用,更换另外一台高温计。两台高温计必须校正误差值。 当测温时出现冒烟混浊和温度特别低时,应检查横排其它火道情况,如整排为此情况时,应检查相对应的废气铊、扇形轮、进风门状态以及旋塞是否正常,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所测火道温度,如果超过1450,则应马上检查全排温度情况,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并做高温事故记录,并向主管厂长汇报。 如遇难推焦,在调火班长领导下应立即测量该炭化室两侧燃烧室的横排温度并要观察焦饼成熟情况,如确因温度原因造成难推,汇报值班人员进行处理。对延时推焦的炉室两侧燃烧室温度作特殊管理和严格检查。 推焦计划有乱笺号时,此炉结焦时间大

5、大超过规定的结焦时间,应增加温度检查次数。根据温度情况,调节加减考克控制温度。 如遇停电、停送煤气、鼓风机停车或开动等特殊情况时,按照特殊操作规程,密切配合交换机工进行工作。 测温工及时检查焦炭成熟度、加煤量。(三)交接注意事项1、 接班时检查光学高温计,认真听取交班者介绍上班温度和调节情况。2、 交班时要认真将本班温度和调节情况介绍给下一班,接班者认为合格后,交班者才能离开岗位。换向工操作技术规程(一)职责1、 负责交换机所属设备的安全运转,保证定时交换煤气、空气和废气,检查煤气行程废气行程及及铊杆起落情况。2、 负责地下室冷凝液水封、放散水封、预热器的管理。3、 属调火班长领导,完成其分配

6、的任务,并接受常白班调火班长的业务指导。4、 持岗位合格证上岗。5、 对焦炉加热各项参数定时观察并记录,对焦炉加热设备随时注意观察,发现不正常情况及时处理或汇报有关部门解决。(二)基本任务1、按时操作交换机进行煤气、空气和废气交换2、协助测温工和调火工处理煤气故障和搞好停送煤气工作。3、按时正确记录和统计,计算有关加热制度所规定的各种数据,随时注意观察各个仪表运转情况。4、负责本区域的卫生清扫工作。(三)技术操作规定1、技术规定(1)煤气主管压力不得低于 5000Pa,焦炉煤气加热主管压力一般保持在20003000Pa,但随实际情况变化。(2)交换行程与规定不应超过5mm。2、岗位操作(1)1

7、#炉逢整点、三十分、换向。2#炉逢十分、四十分、换向。(2)换向前要认真检查操作盘各个旋钮的位置是否正确,交换期间操作人员必须站在机旁,换向过程中要认真观察行程指示标志,注意电机,油泵的声音及运转情况。(3)换向后,认真检查各种仪表的显示数据是否合乎规定要求。(4)换向后,要从焦侧交换机端开始,从机侧返回,然后去地下室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检查包括以下内容: 检查进风门盖板是否正常。 检查废气铊提起和落下是否正常,各种链条有无拉开和拉断。 进风门挡风板是否有掉落 。 交换行程是否合适。烟道翻板是否到位 废气煤气行程,钢丝绳的松紧以及烟道和地下室的照明设施。 交换旋塞开度,连接搬杆是否正常,旋塞有无

8、着火 。 下喷管大小管帽有无掉落 。 自动放散水封,冷凝液水封是否正常。 检查放散塔运行情况。(5)每半小时记录一次仪表显示数据,抄入大帐,记录时间为整点前5分钟。(6)保持并调节烟道吸力、煤气流量、管道压力在规定数据值,随时注意观察主管压力的变化情况。(7)注意观察煤气温度。使用预热器时,要及时调节预热器后的煤气温度,保持稳定。预热器煤气温度规定在505(8)每次交换前应通知地下室和两侧烟道走廊操作人员。(9)换向要准时。(10)按照调火班长或常白班调火班长指示,调节煤气流量和烟道吸力。(11)交换的顺序是:关煤气,关空气,送空气,送煤气。具体步骤是:把交换旋塞打到中间位置,然后交换空废气(

9、关下降侧空气,再送上升侧空气),最后打上升侧煤气 (六)交接班注意事项1、认真听取上班介绍机械、电器设备运转情况,参加上班最后一次交换操作。2、检查各仪表是否正常;烟道吸力、煤气流量和压力温度是否正常、符合规定;检查上班记录。附:1、带煤气作业时必须带防毒面具。2、在煤气了区工作进入前一定要取样分析一氧化碳含量,根据含量控制进入操作时间,并对含量不断监测。标准见下表。一氧化碳含量与允许在设备内的操作时间 含量mg/m3 设备内的操作时间h30 可长时操作3050 操作时间1h50100 操作时间0.5100200 操作时间1020min(每次操作间隔2h以上)200 不准入内操作调火班长操作技

10、术规程(一)基本任务1、负责焦炉加热制度的正常执行。2、负责煤气系统安全操作。3、负责检查本班出炉计划,发现有误及时纠正,并负责排出下班正常出炉计划。4、负责检查加热制度、温度抄写记录是否准确、齐全、完整。5、负责加热系统设备的巡检检查、设备的维护和加油润滑。6、负责本区域卫生清洁。(二)技术操作规定1、加热用煤气的质量和压力必须满足焦炉正常生产的需要,爆发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2、当焦炉停止加热时,立即报告其工段长停止该座焦炉出焦。3、带领测温工每班测四次直行温度,计算平均值,并根据煤气热值及其他有关因素的变化,及时调整加热制度,并处理好个别火道温度。4、及时与厂调度联系,保证加热的外部条件。

11、5、发生焦饼难推时,组织测温工及时测横排温度协助指挥工一起找出原因进行处理,并做好分析记录。6、对高温火道号应及时检查处理并报告其段长,事后立即向白工段长汇报。7、当停止推焦超过计划一小时以上,应减少处于结焦末期炉号的加热煤气量和空气量。用焦炉煤气加热,焦炉长时间停止推焦,可以采用间断加热方法处理。8、在停送煤气、鼓风机停车或开动等特殊操作时,指挥全班组正确操作,安全生产,避免事故。调火工操作技术规程一、技术规定1、标准火道选定为第九火道和第二十四火道。2、标准温度根据结焦时间和焦饼中心温度来确定,换向后20秒的温度,最高不得超过1450,最低不应低于1200。3、直行温度与其平均温度相差不应

12、超过20,边炉不超过30。4、直行平均温度与标准温度相差不应超过7。5、横排温度从机侧第3火道至焦侧第26火道的温度应均匀上升并接近一直线,即横排最高温度点应在焦侧第26火道。各火道温度与标准温度线相对应温度不大于20,且相邻火道温度也不大于20者为合格。6、边火道温度按保证其对应焦饼与中部的焦饼同时成熟的要求决定,一般边火道温度不低于标准火道温度100。但最低不得低于1100。7、边火道温度与其平均温度差不大于50,温度不换算冷却值。8、焦饼中心温度一般为100050。9、炉顶空间温度宜控制在80030,不应超过850。10、硅砖蓄热室其顶部温度不得超过1320。11、小烟道温度在用焦炉煤气

13、加热时,不应超过450;分烟道温度不得超过350,小烟道温度不得低于250。12、炭化室墙温度上下两点差不应超过70。13、集气管煤气温度宜保持7585。14、在投产六个月以上的硅砖焦炉,在有计划加快炼焦速度时,允许昼夜提高火道温度不超过60,当接近极限操作温度时,不应超过20。15、集气管压力应保持炭化室底部压力在结焦末期不小于5Pa。16、无论结焦时间长短,空气蓄热室顶部上升气流的负压保持大致不变,其吸力不得低于30Pa。17、每个蓄热室顶部的吸力与标准蓄热室比较,上升气流时不超过2Pa,下降气流时不超过3Pa,在边部蓄热室上升气流时允许相差4Pa,下降气流时允许相差5Pa。18、加热煤气

14、主管压力不得低于500Pa。19、加热系统的压力主要根据空气系数和炉顶看火孔压力保持05Pa来确定。20、炼焦耗热量在用焦炉煤气加热时一般为23052135KJ/Kg。21、立火道空气过剩系数一般控制在1.2左右。22、熟练掌握烟道设备的拆、装操作及铊和铊杆的研磨。二、基本任务:1、按规定做好测温调压工作,并计算各项系数做好记录。2、维护好光学高温计、热电偶、玻璃温度计、毫伏计、胶皮管,使其不受损失,并要维护好其它测量用具。3、按时给考克加油,使其运转灵活、严密。4、定时调节交换行程,检查交换开闭器。5、保持所属区域的卫生清洁。6、对四角导轮检查注油。三、岗位操作(一)一般规定1、在测量前和换

15、向机联系好,保持加热制度稳定。2、测温时看火孔盖同时不得打开3个以上。3、火道温度系在下降气流时测得底部火嘴和鼻梁砖间的大砖温度。4、下大雨、大雪不测温。5、严禁杂物、煤粉等落入立火道内,测完温立即盖好盖子。6、测吸力时,要保持加热制度不变,看火孔盖盖好。7、插管必须严密,标准管与相对管在测同部位压力时,插入深度应一致。8、交换时,斜型表应关闭。测完后,测压孔应盖严。9、上班时要首先查看换向室大帐记录,并详细询问换向工烟道交换设备的情况。10、对不能正常落下的铊和其它有问题的设备要及时更换和维修。11、当铊杆起落不灵活时,及时在烟道工的配合下,在下降气流时擦磨废气铊杆,保持铊杆升降灵活。12、

16、遇到扇形轮崩裂和小链拉断更换处理,保持原铊杆的高度。13、当挡风板落入废气瓣中,要在烟道工配合下,及时取出,在处理废气盘问题需板动小烟道翻板时,要作好标记,故障排除后,立即将小烟道翻板调回原位。(二)各种温度的测量1、横排温度的测量和系数的计算。(1)交换后5分钟开始测量,单号燃烧室从机侧开始测温,双号燃烧室从焦侧开始测量。(2)每次每台高温计测68排,1015分钟测完。(3)测完后,将所测温度绘成横排曲线,然后将两个标准火道之间以机焦侧温差为斜率引直线,此线称为标准线,并使其位置上偏离标准线20以上的火道数为最少,并将此线延长到横排系数考核范围。(4)横排系数的计算单排均匀系数实测火道温度与

17、标准线差超过20以上为不合格火道,相邻火道温度差不应大于20。24不合格数单排系数=24 式中24指326火道。 十排均匀系数 对十排平均温度横排曲线与标准线差超过10以上的为不合格火道。24不合格数十排系数=24全炉均匀系数对全炉平均温度横排曲线与标准线差超过7以上的为不合格火道。24不合格数全炉横排系数=242、炉头温度的测量和均匀系数的计算(1)在交换后5分钟开始测量,由焦侧交换机端开始,从机侧返回,两个换向测完。(2)测量完毕后,分别计算出机焦侧的边火道平均温度(边炉除外)。以每个边火道温度与平均温度差大于50为不合格,边炉不计系数。测量火道数不合格火道数边火道温度的均匀系数=测温火道

18、数3、小烟道温度测量(1)事前检查好500水银温度计,温度计应用石棉绳缠紧,以免掉入废气瓣中。小烟道温度需在下降气流废气盘测温孔处测得。(2)温度计插入深度应在小烟道全高的3/5处,全炉必须一致。(3)在下降气流交换前510分开始读数,为减小测量误差,应先读数后拔温度计。4、炉顶空间温度(1)在正常结焦时间下,在结焦时间2/3时进行测量。在测前将要靠近上升管的装煤口盖换成有孔的炉盖,用铁管插入预留孔中,位于炭化室中心线上,用光学高温计测量铁管底部1450mm.5、焦饼中心温度的测量(1)准备2.05米、4.8米长内径5060mm的钢管各三根,煤线盘一件,2m尺一把,管钳子两把,高温计一台,石棉

19、绳若干。管子要求直,无裂缝,管内保持清洁,管端缩口焊成尖端,不能漏气。(2)选择一横排温度较好,加热正常,有代表性的炉号,在平完煤后,测量煤线,打开上升管盖,在装煤孔中测量煤线,换上特制带孔的装煤孔盖并将准备好的钢管插入其中,每孔分别插入三根不同长度的钢管,要求所有测量管均在炭化室中心线上,盖好管口,管子周围用石棉绳封好。(3)推焦前4小时开始测量,每小时测量一次至推焦前2小时,开始半小时测一次,推焦前30分测量最后一次,推焦前测量煤线算出焦饼收缩度。(4)测完后,立即拔出管子,整直并放在通风处,以备下次再用。(5)如刚开始测量温度就高,则应检查管子是否插偏。(6)每次测焦饼中心温度时,应测该

20、炭化室两旁燃烧室的标准火道温度,测完最后一次焦饼中心温度时,要测该炉号相邻燃烧室的横排温度拔管后要测焦线,推焦时要观察焦炭成熟情况,推完焦后,要测量与插管深度相应的炉墙温度。(7)记录内容:1) 焦饼中心温度2) 炭化室两侧燃烧室的横墙温度,并绘出横墙曲线。3) 炭化室炉墙温度4) 焦炉加热制度5) 装炉煤的水分6) 根据煤线、焦线测出的收缩度6、炭化室墙面温度的测量(1)推焦后,关闭机焦侧炉门立即测量。(2)测温的测点是在机侧,中间和焦侧装煤孔部位的上中下三点,上点位于炭化室盖顶砖下第2层,中点位于炭化室底起第2122层砖处,下点位于炭化室底起第4层砖处。(3)测量的顺序是:先侧焦侧,然后测

21、中心,最后测机侧。(4)测量前应与出炉工联系好,不准向炭化室内扔尾焦,以防烟尘和火焰影响测量或把人烧伤。(5)在测量过程中,只准打开正在测量的炉盖和上升管盖。(6)炭化室墙面温度一般与焦饼中心温度同时测量。7、冷却温度的测量(1)冷却温度必须在焦炉正常操作和加热制度稳定的条件下测量。(2)选择9个加热正常的相连的燃烧室,分别在机焦侧测温火道内进行测量。(3)测量分机、焦侧进行,换向后20秒开始,以后每分钟测一次,直至下次换向(或换向前23分钟)为止。(4)将测量结果分机、焦侧,按同一测量时间的温度计算平均值,换向后每分钟的平均温度与换向后20秒时平均温度的差值即为该分钟的温度下降值,并以换向时

22、间和温度下降值为坐标,分别绘出机、焦侧光滑曲线,为冷却曲线。(5)按直行温度的测量顺序与速度,将全炉划分几段再按各区域测量时间由冷却曲线查定其冷却校正值。(6)看火孔盖只有测量时方可打开测完后立即盖好(三)各种压力的测量与调节1、蓄热室顶部吸力的测量(1)测吸力前与换向工联系好,保证加热制度不变,看火孔盖严密。(2)准备好一台100+100Pa斜型表,两根50米长的胶皮管与两根内径15mm、0.6米长的金属管连结好,检查胶皮管有堵塞或漏气的现象。校正好斜型表。(3)标准蓄热室每侧选择相邻的两个蓄热室。要求相应的燃烧室温度正常,燃烧系统阻力正常,并无漏火、下火等现象,与其有关的炭化室处在结焦期的

23、1/31/2,为了测量方便,一般靠近焦炉中部,但最好不选在吸气管下面。(4)检查加热制度是否正常,并将进风门开度,废气铊提升高度调整到一致。将斜型表放于标准蓄热室附近并调好水平、零点。(5)较正标准蓄热室的吸力使两个标准蓄热室的吸力绝对值接近。标准蓄热室压力的绝对值是在交换中期换向后10分钟读数出来的。(6)交换后3分钟开始测量,测下降气流蓄热室的吸力时,以废气蓄热室为标准去测与其它废气蓄热室的相对值。测上升气流蓄热室顶部的吸力时应以空气蓄热室为标准去测相应蓄热室的相对值。(7)吸力测完后,要作相应的分析再进行调节。首先要分析吸力不符合技术要求的蓄热室,看其上升、下降间压差是否正常后,再进行调

24、节;然后分析压力正常的炉号,对其中上升值偏大(或偏小)而下降 值偏小(或偏大)的上升、下降压差不正常的炉号进行调节。进行调节时要检查与它们有关的燃烧室的温度近几天来有无变化或变化的趋势,再针对问题进行调节。(8)大风和暴雨天,一般不进行蓄热室顶部吸力的测量与调节。(9)两根测压管插入深度应相同,在测压孔四周要严密。2、蓄热室阻力的测量(1)测量前先将全部进风口截面积检查一遍(2)准备100Pa+100Pa斜型表一台,1.2米长内径15mm铁管一根,500mm长内径15mm铁管一根,40m长8mM的胶皮管两根,操作人员56人。(3)从废气瓣到蓄热室顶部不能处于正压状态。(4)交换后3分钟,测量下

25、降气流,两个换向测完一侧。(5)将正端管接废气瓣上部测压孔,负端管接蓄热室顶部垂直于气流的方向同时插入,读出压差,记录上账。3、看火孔压力测量交换后5分钟开始测量,将测量胶管的一端与斜型表正端相近,另一端接一内径15mm、长150mm钢管,插入下降气流代表火道内。测量时要注意防止装煤孔与看火孔盖烫坏胶皮管。4、炭化室底部压力测量(1)测量前与上升管联系好,保证上升管压力正常,不准 打开上升管。(2)事前将机侧吸气管下部炭化室炉门换成带测压孔的炉门,测压孔距炭化室底部300mm。(3)在装煤时将直径15mm、长1200mm的钢管斜插入测压孔内,管的首端堵石棉绳,插入离墙20mm、深度400mm处

26、,末端用石棉绳堵好。(4)结焦2/3时开始测量,每隔1小时测一次,最后一次为推焦前30分,测前先用钳子捅管子,到冒烟为止。(5)用胶皮管将测压计与测压管连接,上升管压力稳定时,上升管和炭化室压力同时读数。(6)每次测量都要记录,并调节上升管压力的结焦末期炭化室底部压力保持在515Pa。5、燃烧系统五点压力的测量(1)选择燃烧室温度正常,相邻炭化室处于结焦中期,燃烧系统各部位调节装置完善,炉体严密的系统内进行。(2)选择3台校对好的斜型表,两台放在烟道走廊处,另一台放在炉顶。(3)两台斜型表正端管分别插入两个蓄热室顶部,炉顶一台斜型表的正端插入与所测蓄热室同一系统燃烧室的同侧代表火道内(或与代表

27、火道相连的火道)。(4)交换后5分钟,同时读出看火孔和上升、下降蓄热室顶部的绝对压力。(5)每5分钟重复以上操作一次,一个换向测三次,一侧在两个交换周期内测完。(6)做好记录,绘制曲线图。6、横管压力的测量(1)准备1000PaU型压力表一台,50m长胶皮管两根。(2)换向后5分钟开始测量标准横管的绝对压力,然后测量其他横管与标准管的相对压力。(3)选择中部横管为标准横管。(4)测压位置是管端小管,将胶皮管插入要保持管子的严密。五、更换调节装置1、更换小孔板(1) 必须按规定尺寸更换(2) 更换时关闭加减考克(3) 卸下旧小孔板,将短管处清理干净,换上新小孔板(4) 拧紧丝堵不得漏气(5) 从

28、立火道检查燃烧情况2、更换节流孔板(1) 关闭加减考克(2) 打开孔板盒,取出旧孔板,清扫孔板盒换上新孔板,用弹簧压紧,装好孔板盒。(3) 打开加减考克,进行检查,确保孔板位置正确,在下降气流时试漏。(4) 必须按规定尺寸更换孔板3、清洗交换考克(1) 交换考克根据需要进行清洗,保证交换机负荷正常,考克严密。(2) 关闭加减考克,拆下交换搬把,松开尾部螺丝,卸下垫板弹簧,取出考克门芯,清洗干净。(3) 安装时不要错号,按原来位置安装好,开正加减考克。(4) 清洗时禁止用铁器抹黄油,以防损坏磨面。六、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1、光学高温计的使用、维护和保养。(1) 使用前,首先检查仪表的指针是否在

29、零位置上,应旋转变化调节器,将指针调到零位。(2) 把干电池放入手柄中,注意按“正”“负”极性标志方向放置。(3) 拨动目镜镜头部分的转动片,将红色滤光片移入视场,按下按钮开关,旋转滑线电阻盘,使灯丝发红,前后调节目镜到灯丝清晰为止。(4) 瞄准被测物体,前后调节物镜内筒,被测物清晰可见为止。(5) 测量温度在1500以上,应将红色滤片引入视场。量程旋钮拨向该量程所对应的位置。(6) 旋转滑线电阻盘,使流经灯丝的电流均匀地增大,调节灯丝亮度到灯丝顶部的象隐灭在被测物体的象中时,读取刻度盘上的指示值。为了获得正确的读数,应该逐渐的调节高温计灯丝的电流,先自低而高,再自高而低,每次调整的灯丝隐灭时

30、读出温度读数,然后取二次读数平均值作为最终读数。(7) 光学高计应经常保存在特制的箱子中避免灰尘侵入和机械损伤,如果光学高温计积满灰尘时,只能从仪表外面清洁,而不应任意将仪表拆开。在清洁时透镜应先用软毛刷把灰尘拂去,再用软布或脱脂棉花略略蘸些纯酒精或乙醚揩试。注意勿使棉花纤维留在透镜上。(8) 测量时应避免日光或强烈灯光直接照射被测物体,以免造成测量误差。(9) 观察者与被测物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测量时的热物溅到物镜,以致损坏仪表或造成人身事故。(10) 光学温度计长期存放不用时,应将高温计中的干电池取出,防止损害仪表。(11) 每隔六个月,仪表应在专用的校验设备上进行重新核对读数,并根据检

31、定结果来确定仪表的修正值,在测量时应加以修正。(12) 当滑线电阻盘向右旋转到尽头而仪表的指针达不到满刻度值,或读数逐渐下降时,说明干电池的容量不足,可以把手柄打开后予以更换,应注意电池的极性不可接反(13) 当使用日久,转动滑线电阻盘时可能仪表指针有跳动或转动不灵等现象,可拆下转盘用棉花蘸些酒精将内部擦试清洁,并在转动部分涂以凡士林再行装好,以解除滑线电阻接触不良及灰尘阻碍转盘转动的影响。2、斜型压力表(1) 先检查酒精是否够用,水平是否完好,旋螺是否好使,胶皮管是否严密,然后对好水平零位。(2) 读数时,应以液体凹面为准,眼睛与液面刻度尺应成垂直线。3、热电偶与毫伏计(1) 检查两根金属丝

32、是否相接处有断缺,热电偶与毫伏计是否有校正值。(2) 将热电偶插入被测点,用石棉绳堵严周围缝隙,待15分后开始测量。(3) 放平毫伏计,将其正负端分别与热电偶的正负端相接(4) 实际温度等于毫伏计读数加冷端温度 煤气特殊操作规程1、停止加热遇到下列情况时,焦炉应停止加热。(1)、停电、停鼓风机时。(2)、煤气主管压力低于500Pa(3)、煤气管道、烟道翻板及交换设备损坏或者更换。(4)、烟道系统发生故障,无法保持必要的吸力时。(5)、有计划或其它事故面造成长时间停止出焦时。(6)、其它原因不能继续加热,得到厂批示停止加热。2、停止加热的步骤停止加热时,应通知厂调度,并由当班段长现场指挥。(1)

33、、首先进行中心交换,将煤气交换旋塞交换到中间位置,然后关主管煤气阀门。如交换机此时停电,可先关主管煤气阀门或用手摇泵把交换旋塞关闭,(2)、如因停电原因停止加热,由测温工配合将机焦两侧烟道翻板关到最小。(3)、如煤气主管破裂,应先关闭主管煤气阀门。(4)、如果停止加热,不能在两个交换时间内排除故障,则要将进风门盖好留下10mm左右的空隙,若停止加热超过1个小时应将加减旋塞关闭,30分进行一次废气交换,并记录烟道温度和吸力。(5)关闭地下室煤气主管与各水封的连通旋塞或阀门。(6)停止加热时间长时,集气管应比正常大2030Pa。(7)停止推焦如有空炉应装完煤。(8)停止加热期间,应组织人员对所有交

34、换设备,加热设备的状况进行检查,确定是否处于特殊事故的状态下。3、恢复加热的步骤(1)当确认事故已排除,可以恢复加热时,如果原总阀门已关,则首先用蒸汽将煤气主管内的残余煤气或空气通过放散水封放掉,然后打开主管阀门,用煤气赶蒸汽,并做爆发试验,连续三次合格,再关闭放散,然后方可送入炉内。(2)打开连接冷凝水封的旋塞或阀门。(3向炉内送煤气前,心须先恢复进风口开度,将吸力调到比原来大10Pa。交换旋塞调到与空气上升位置一至。(4)检查煤气、废气气流方向是否正确。(5)检查各水封的水位是否正常。(6)确认无误,在煤气总管压力大于2500Pa时逐个打开加减旋塞,并注意观察主管变化情况,当煤气压力低于7

35、00Pa时暂停开旋塞,与调度联系,当压力恢复正常时,再继续打开余下的旋塞,直到旋塞全部打开。如果停止加热时间较长,炉温下降幅度较大时则旋塞开度先开1/2,逐步升温。(9)如果短时间停止加热,煤气分管内仍然是正压,只要直接开主管煤气阀门,待主管煤气压力不低于2000Pa时即可打开上升侧煤气交换旋塞,向炉内送煤气。(7)恢复加热后,一切趋于正常,将吸力调回正常值;将煤气压力,烟道吸力调节机构连接。(8)调火组逐个检查燃烧情况。五、特殊情况下的操作(1)液压交换机停电或电气控制失灵时使用手压泵进行交换。(2)交换过程中,如发现拉杆或钢丝绳运转方向错误及行程有异常现象时,应马上切断自动电源,停止交换,

36、按手动交换方式或利用手压泵交换,通知班长处理。(3)停送煤气依照煤气特殊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热修操作技术规程一、岗位职责1、直属其段长领导,了解与热修操作相关的岗位操作技术要求。2、根据焦炉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建立焦炉档案,有计划检查并记录炉体情况和数据。3、制定消除炉体有缺陷部位的修理计划,并负责实施。4、提出修炉材料和工具的计划。5、负责焦炉炉顶、炉台、蓄热室等部位的日常维修、维护。6、负责所需材料的准备工作,并按规定严格配泥料。7、负责所属区域及维修现场卫生。二、基本任务1、保持炉体各处砌砖状况良好,延长寿命。2、定期进行炉体普查工作。3、按计划对炉体进行预防性的修补工作及完成非计划的抢修

37、任务。4、建立炉体档案。5、准备、保管修炉用的耐火砖、耐火泥及修理工具。6、对病炉号炭化室跟踪监视和维护。7、定期抹补炭化室正面缝、蓄热室封墙刷浆。8、每月检查全炉炉墙一遍。三、技术操作规定(一)泥料的配料1、焦炉用耐火材料及辅助材料必须符合质量标准。2、泥料应按热修部位规定的配比进行配制,配料应准确,混合要均匀。3、泥料粒度要根据作业要求选择。4、配泥浆用的水、存放的工具应当清洁,装料桶要有盖。5、泥料中需加入水玻璃时,应在使用前加入,加入量按碱度计算,泥料中加入磷酸时应在前一天配制好。6、掺入水泥的泥料应及时使用以免凝固。(二)操作规程1、修补前应做好工具、砖准备工作。2、抹补前应将损坏处

38、用压风清扫干净。3、砌砖时应先铺平灰浆然后砌新砖,要牢固、严密,与砖体吻合、灰浆饱满,需要勾缝。4、抹泥时要均匀平整,一次抹泥不应过厚,损坏严重处可在第一次抹泥的泥浆干固后进行二次抹泥。5、抹泥完毕清洗工具,清扫现场。6、对炉体各部位的损坏和变化情况应做好检查,对修补和检查情况应做好记录。7、焦炉各部位检查及维护制度表(见表)(三)焦炉各部位的热修操作炉顶部分1、炉肩抹补铲除炉肩与炉框的焦渣、焦粉等废渣。用泥铲抹补炉肩与炉框间的缝子。泥料必须抹补结实、致密。2、抹补及更换干燥孔堵砖焦炭接近成熟时,打开待修理炉室的上升管,关闭翻板,然后打开修理处的装煤孔盖。清扫修理部位的石墨,露出漏缝。抹补泥缝

39、要抹平、压紧。更换干燥孔堵砖时,堵砖不能突出墙面,凹陷部分抹平压紧。3、更换装煤口大砖(1)在结焦末期进行,更换前打开上升管盖,关上翻板,再打开炉盖拿掉旧火圈和砖。(2)将炉口清扫干净,铺上耐火泥后将炉口砖摆好,再在砖上打上泥料,放入铁圈,铁圈上要用三股有泥浆的石棉缠绕,铁圈和砖要贴紧找平,使之稍低于炉顶表面。(4)盖上炉盖,关上上升管盖,打开翻板。4、更换看火孔砖(1)将小铁桶挂入看火孔眼中,拿掉小火圈及砖,清扫砖座。(2)将砖底挂上泥浆,砌上看火孔砖找平台,再放小火圈,看火孔中心偏差不大于10mm。(3)刮去多余泥浆,用小铲找平,取出小桶,倒掉桶中废料盖上小火盖。5、密封上升管根部先用蒸汽

40、将根部清理干净,用泥浆抹补严密,有大缝处用砖填塞,然后再用泥料抹严。6、检修桥管接头清除旧填充物,再塞入浸过粘土泥浆的石棉绳,用钎子塞紧,扎严,填入20mm厚细沙,在细沙上留2030灌入高温沥青,要灌满、灌严。7、翻修小炉头(1)拆除旧砖,取出炉框与炉砖间的石棉绳,并用风吹干净。(2)炉门框灌浆,灌满为止,重新塞入直径为30mm浸有粘土泥浆的石棉绳;并用灰浆抹平,重新砌上小炉头砖。(3)要分段砌筑,每个小炉头之间用一条直缝分开,便于再次检修。(4)砌体表面要平整,外部表面砖缝用水泥的粘土泥浆二次勾缝,其标高要稍低于炉顶表面。8、炉顶表面灌浆(1)用风吹净砖缝内煤粉(2)采用间歇式灌浆方法达到灰

41、浆饱满,要打开看火孔盖检查。严防灰浆漏入火道内。9、拉条沟及盖砖修理(1)配合测量工检查、修理横拉条。(2)先用风吹净拉条沟,必要时砖缝灌浆。(3)在拉条周围砌上隔热砖和盖砖10、炉顶表面砖局部翻修(1)拆除炉顶表面砖、装煤孔砖,折砖前打开上升管盖,关上翻板。拆除看火孔砖折前放入小铁桶,防止杂物掉入火道内。(2)将炉顶表面清扫干净,然后砌砖。(3)砌看火孔砖要拉线,盖好看火孔盖后进行灌浆。(4)砌好装煤口砖放入铁圈,盖好上升管盖,打开翻板。(5) 表面缝要用掺有水泥的粘土泥浆进行二次勾缝。(6) 取出火道内的小铁桶(7) 质量标准 表面平整,平直度每平方米内不超过8mm边砌边用靠尺找平 看火孔

42、内上下立管错台在10mm以内。 炉口砖比炉顶表面砖低120mm。 炉台部分 1、挖补炉墙 (1)邻墙保护。在推完炉或装煤初期(35小时)扒出待修部位以外的炉料后,用粘土砖或硅藻土砖干砌一个挡墙或推入一个活动挡墙,将待修部位与保留部位隔开。然后,将不修部位及邻墙的炭化室墙面、炉顶及炭化室底用高温胶粘上一层20mm厚的硅酸铝纤维板,在挡墙的外面抹一层粘土火泥,粘土火泥也粘上一层20mm厚的硅酸铝纤维板。 (2)挖补炉室两侧各设一个焖炉和缓冲炉。 (3)联系调火组停止待修炉室挡墙以外火道加热。(4)修理面较大时,在拆除前,进行修理部位的火道底部保护。保护方法是在炭化室13层处开洞放入斜道口保护设施,

43、在翻修完撤掉保护设施,同时修复墙面。(5)拆除待修部位的旧砖时,从墙面缺陷的上部,用手锤逐层一块一块往下拆除,不许用大锤击砌体,同时拆除时不特别强调抠茬,以免损坏保留部位,在拆除后及时清除落入火道底部的砖块和茬片。(6)在砌筑时,新砖表面与旧砖面应当平齐,严禁出现反错台。当砌至顶部与旧砌体相接处,应事先切去最上面一层新砖的水平砖沟的内侧壁后,找灰砌入。砌硅砖时,应留出适当的膨胀缝,当挖补高度在1m以上时,要留水平膨胀缝(1m以下时可不留),当新砌砖在水平方向的长度超过1m时,要逐层留出垂直膨胀缝。(7)砌新硅砖时预留膨胀缝的总宽度,一般为新砌砖总长度(在高向为高度)的1%为宜。新砌砖在高向的膨

44、胀可集中在新砌砖的顶部,并在该缝中填充硅酸铝纤维或高硅氧纤维等富有弹性的材料,以利于砌体的膨胀。新旧砖砌体在水平方向的膨胀差由垂直膨胀缝吸收,垂直膨胀缝的位置一般都留在新旧砌体的结合处,垂直膨胀缝内要填塞上述填充材料。(8)炉墙挖补后装上修理侧的炉门,利用邻墙传热逐步升温,当被挖补处的火道度温度达到700以上时,原来停止加热的火道方可恢复加热。但挡墙及墙面保护层暂不拆除待新砌墙温度恢复正常后再进行拆除。2、炭化室炉墙的抹补(1)按要求配制好泥料。(2)用铲子铲除炉墙缺陷部位的石墨,并用压缩空气吹扫干净。(3)将待抹补处刷一层含有粘结剂的泥料。(4)用大铲将泥料抹在缺陷部位的墙面上,停留几秒后,

45、再沿墙面平行方向滑动泥铲,泥料粘附墙面后,再用铲子将抹补层与墙面找齐。(5)每次抹在墙面上的泥料不宜过厚,一般厚度为35mm。3、更换炉门衬砖(1) 根据炉门衬砖损坏情况,局部或全部更换。(2) 先砌一层隔热砖,再砌炉门衬砖,灰浆不宜过大。4、抹补炭化室底砖出焦后用铲子将焦屑推进炉内,再用风吹净,抹补完毕铲平炉底,烘炉10分钟装煤。5、修补炭化室熔洞及直缝(1)可采取砖补,磷酸泥料抹补,补前将焦炭扒去,露出裂纹或熔洞。(2)采取砖补要预热,尺寸要比熔洞小510mm。(3)先将熔洞清理干净,将砖抹上泥料,用托板送至熔洞处,用抹子迅速将砖推入熔洞,抹平泥料,并进行喷浆,修补后烧20分空炉后方可装煤

46、。6、调整或更换炉框(1) 在炭化末期砌封墙。(2) 拆下炉框,清除炉框和炉肩处残渣,在炉口周围挂上直径25mm的浸有水玻璃的石棉绳。(3) 安装炉框(炉框侧面不应超过炉肩,边缘应低于底部砌砖,炉框与炉肩缝隙小于25mm)。(4) 抹严炉肩与炉框间隙。(5) 炉框灌浆,两侧来回倒换进行,灌满为止。(6) 拆除封墙,上炉门。、蓄热室部位1、喷补砖煤气道和小烟道。(1) 在下降气流进行,需要在上升气流进行时,要关闭加减考克。(2) 喷浆前先将砖煤气道捅通,并将小眼圈用棉纱堵住,防止泥浆进入横管。(3) 胶皮管插入砖煤气道(超过喷嘴),喷浆时间持续5秒,喷完后10分钟用铁条清扫多余浆料,并检查有无堵

47、塞小支管和横管,上好堵头。(4) 喷砖煤气道风压为7090kPa。2、更换测温测压孔座取下旧测压孔,将砖周围清扫干净,新测压孔缠好石棉绳沾上泥浆,安好找平,四周用泥浆密封好。3、废气瓣保温与涮浆(1) 损坏轻微处,先将损坏抹补然后刷浆。(2) 损坏严重处,将旧保温层清扫干净,然后抹上新海泡石,抹时要分层抹,每层不要太厚,层与层要经纬交叉抹刷,表面要求光亮结实。4、废气瓣连接口的抹补和刷浆。(1) 凡外部小缝应及时刷浆密封。(2) 砌体修补连接口时,应把旧浆料和石棉绳铲除,用沾有水玻璃的石棉绳塞紧缝隙,再用泥料抹平,抹平后刷浆。5、修补蓄热室封墙(1) 如有小缝,应进行表面勾缝刷浆(2) 如有大

48、缝或封墙损坏严重时应拆除重砌。(3) 如翻修外部封墙时,应先将内部封墙细致勾缝。6、密封清扫孔与立管根部(1) 将立管根部和清扫孔的旧泥料清扫干净。(2) 抹补新泥要平滑结实,并用刷子沾水刷光。铁件测量操作技术规程一、职责:1、 负责焦炉炉体及铁件的维护、测量工作,了解车间生产工艺情况。2、 负责各项测量数据的整理、计算及保管。3、 负责护炉铁件的更新及验收。4、 负责铁件丝扣的保养加油。5、 负责本岗位的安全生产和卫生区域的清扫。二、基本任务6、 加强护炉铁件(炉框、弹簧、护炉拉条)的管理,延长炉体寿命。7、 负责护炉设备的日常维护与定期测量工作,负责计算和调节。8、 负责护炉设备的经常性巡

49、检,了解生产情况,对护炉设备进行充分维护,负责制定护炉设备的检修计划。9、 对护炉设备可能出现的各种危害及时提出整改建议。10、 负责将各项测量结果记录在专用表格中,并提出分析意见,定期总结上报。11、 保管好测量、调节工具。三、技术操作规定(一)测点的选定(1)、测量炉体膨胀量的装置1、在焦炉两端抵坑墙顶部的混凝土中,于焦炉中心线上各埋设一基准卡钉,它的标高与全厂基准标高差值应专门记录,作为焦炉膨胀测量的基准点。2、在两端抵抗墙的机焦侧正面各设置四个测线架,以拉设测量用钢线。(2)测线架位置一线在炉门上横铁处二线在炉门下横铁处三线在篦子砖处(3)在各测线架同一水平面上,靠近炉内一侧的混凝土中

50、设埋基准卡钉,作为测量炉体膨胀的原始基点,各测线架标高的相互距离按施工图纸设置(4)在抵抗墙表面沿机焦侧方向引出垂直于纵中心线的一条直线,在直线上设置一木杆,用砖垛将其垫平(高于装煤车轨道)此木杆长度不小于7.5m,木杆里端作出标志或刻印与焦炉纵中心刻印重合,在木杆的外端视机焦侧作业台预留孔的情况再做标志,沿此刻印栓一线锤,下垂于开闭器标高外,当抵抗墙顶部的线锤通过各线架的横铁时,按线的锤位置做一刻印.抵抗墙的同一侧的四个线架上的刻印与垂线相重合.(5)按此方法确定的另一端抵抗墙上测量线架的刻印.同侧木杆两端刻印间的距离必须相等,并记录其长度,另一侧抵抗墙上测线架也按上述方法作好刻印,记录高度

51、,根据刻印,于机焦侧分别拉四根0.8mm的钢线并做详细检查,确认钢丝无碰压时,对所做刻印再一次核对正确,确保四条钢丝的位置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并同焦炉纵中心线要相平行。(6)各钢线与抵抗墙正面上的原始基点的距离,作为测量炉体膨胀时每次拉线的标准距离,每年核定一次。(二)、其它测点的选定(1)对各弹簧组、钢柱、抵抗墙、作业台及上升管的测量点均应做出标记,确保每次侧点不变。(2)炉柱曲度测量点应分别位于各钢线的同一高度的钢柱下面。(3)炉长的测量点应分别位于各钢线的同一高度的保护板上。(4)抵抗墙 垂直度的测量,在其上部侧面的机焦中三处,各选上下两点做出标记。(二)钢柱曲度和炉体膨胀量的测量与有关技

52、术规定1、技术规定(1)钢柱曲度不得大于50mm;超过50mm时,必须进行处理,一时不能处理的应进行严密监视。(2)严禁出现从炉门和炉框背后跑烟冒火、烧炉柱的现象,如遇到冒火现象应立即处理。(3)生产期间遇到炉柱曲度变化异常时,应检查炉柱受力是否合理,拉条、弹簧是否完好,并及时解决。(4)测量值允许误差:炉长2mm;钢柱曲度2mm。(5)正常生产的焦炉、炭化室部分年膨胀量在投产两年以后不应超过5mm,超过7mm应查明原因及时解决。2、测量方法(1)先分别将焦炉两侧钢线的一端固定在各测量线架的刻印处,其另一端在经测量线架的刻印之后,用拉紧器将其拉紧。(2)测量前详细检查所有钢线,不得有扣或接触障

53、碍物。(3)使用具有毫米刻度的钢板尺测量炉长和曲度,测量前目视钢线要垂直于钢板尺刻度,尺上刻度应平等于钢柱,读出钢线至各测量点上的距离,并做好记录,此数据必须与上次测量数据相核对,超过允许误差应分析原因,重新测量。(4)测量后必须及时拆除钢线,将线条上的横铁放回原处。(5)各钢线与抵抗墙 正面上的原始基点的距离,作为测量炉长和曲度时每次拉线标准距离,每年核定一年。遇有障碍,必须改变测线位置时,两端外移量应相等,其数值留下记录,计算时较正。3、计算方法(1)炉体膨胀量计算公式X=a原始a 式中:X机侧或焦侧膨胀值(mm)A原始烘炉前冷态时钢线至保护板的距离(mm)A钢线至保护板的距离(mm) Y

54、上+Y下Y=2 式中:Y炉体伸长量(mm)Y上上横铁部位伸长量(mm)Y下下横铁部位伸长量(mm) YF= 100%SF炉体伸长率Y炉体伸长量(mm)S设计炉长(mm)(2)钢柱曲度的计算采用三线法测量炉柱曲度,然后用下式计算。eA=(ac)+(ba)E式中:A 钢柱曲度(mm)B 上横铁处炉柱正面与钢线距离(mm)C 篦子砖处炉柱正面与钢线距离(mm)D 下横铁处炉柱正面与钢线距离(mm)E 上横铁处的钢线与下横铁处钢线间的距离(mm)F 上横铁处的钢线与篦子砖处钢线间的距离(mm) (三)弹簧测量方法与有关技术规定1、技术规定(1) 上部弹簧组吨位保持在11T,下部弹簧吨位保持在9T。(2) 钢柱小弹簧负荷:1线、4线、5线1.3T,2、3线1.7T。(3) 蓄热室小钢柱弹簧负荷1#2#炉 1.5T2、测量方法及要求(1) 按选择好的测量点,定期进行大小弹簧高度的测量并做记录。(2) 本次测量的数据与上次的对照,误差较大的重新测并分析原因。(3) 测量弹簧高度时,应详细检查各弹簧的工作状态,不得有压断记录。(4) 各弹簧测量后,根据其测量高度按弹簧负荷试压表进行换算,其负荷调节到规定范围,各小弹簧工作状态,要经常检查,对失效的弹簧要及时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