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地质实习报告讲解_第1页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讲解_第2页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讲解_第3页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讲解_第4页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庐山地质实习报告姓名:何例春学号: 2014100572班级: 14 地质工程 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庐山地质地貌概况: 庐山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 座落于江西省北部, 位于长江中游 南岸,北接鄱阳湖,地理位置优越 , 交通方便。 . 面积 302平方公里, 外围保护地带 500 平方公里,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 圣地。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主峰大汉阳峰海拔 1474 米,自古 命名的山峰有 171 座,高山流水形成了众多的激流和瀑布,以“雄、 奇、险、秀”闻名于世。宋代诗人苏轼曾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庐山总占地面积 500 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

2、迹类型为地质地貌、 地质 剖面。 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 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 迄今为止, 在庐山 共发现一百余处重要冰川地质遗迹, 完整地记录了冰雪堆积、 冰川形 成、冰川运动、侵蚀岩体、搬运岩石、沉积泥砾的全过程,是中国东 部古气候变化和地质特征的历史记录。 庐山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 迹,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山麓郡阳湖滨遗留着末次冰 期时由古季风环流产生的独特的风沙丘群。 与欧洲阿尔卑斯地区及北 美地区第四纪冰川活动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 具有全球对比意义, 对 研究全球古气候变化和地质发展史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以伸展构 造

3、为主体, 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 组成了庐 山地学景观的又一特征。受新构造运动作用,庐山孤山屹立,大构造 巍峨壮观,小构造千姿百态。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十分出众,与世界 标型变质核杂岩具有对比性,庐山南麓出露有 25 18 亿年前的早元 古代“星子群”变质杂岩地层,载入了中国地层典 。 构造运动、 冰川侵蚀、 流水三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复合地貌景观, 是庐山地学上的 另一大特征, 它与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一起构成了庐山一幅雄、 奇、险、 秀的绚丽画卷,体现了庐山地学景观极高的美学价值。2. 庐山形成原因: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 石组成。它是一座崛起于

4、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 但是在上升之前 它曾经也经历了沉降的过程。大约在 1023 亿年前,即前震旦纪 二叠纪时,本区处于浅海至滨海环境,并发生缓慢的沉降,沉积物厚 达 5000 米,沉积岩层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砂砾岩、砾岩、 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等。 当然在总的沉降过程中, 也有几次的上升, 过程如下: 前震旦纪吕梁运动上升为陆地, 后下沉晚奥陶世上 升后下降志留纪末至泥盆纪早期上升 (加里东运动) 泥盆纪中 期至二叠纪下沉。中生代燕山运动时,从上二叠纪至白垩纪庐山发生断裂上升而成 为陆地晚白垩纪庐山周围断裂下沉接受沉积, 沉积物厚达数百米 第三纪历史地区微弱上升第四纪直到现在强烈上

5、升, 并使庐山成为 断块山,山体受到剥蚀,但是庐山周围相对下沉,而且产生鄱阳湖。 庐山断裂上升量最大是山体的中南部, 向东北方是西南方递减, 所以 庐山的高度也同样中南部为最高。二、 实习时间: 2015.06.06 2015.06.09实习目的:普通地质学野外教学实习是地质工程专业学生教学计划中重要 的组成部分,是将普通地质学 、矿物岩石学等多门课程的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一次综合性教学活动。首先,它是一次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实习, 是在学习了地质学科的基础理论、 基本概 念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贯彻理论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用 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解释实际问题,增强感性知识

6、。其次,是学生实 际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的训练; 理论来源于实践, 对野外获取的第一手地质调查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总 结、分析综合、深化地理理论水平。 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 地考察和现场实践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实习现场的实际, 加以验证和拓宽, 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开拓视野, 培养和提高实际工 作能力(如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识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能力等)。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 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实习了解了关于地质现象及其 解决问题;学会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描述观测点 , 了解褶皱、断层 的特点及形成

7、原因, 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 谷的过程;训练编写实习报告等。 通过本次实习地质实习学会有关地质观测的一些基本技能: 1、矿物和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 2、用流水地质作用分析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地质体的产状3、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放大镜、地质锤、海拔仪、GPS勺运用4、基本地层构造现象的识别、描述与初步分析5 、地质观测点的观测与记录 此外在野外进行地质实习还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 艰苦努力、 遵守纪 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 也有利于学生增强体魄和 磨练意志,并接受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实习具体步骤及要求: 第一步:练习罗盘及地质图的使用方法;利用罗盘

8、及地形、地物确定 方向;第二步:观察、描述各种矿物; 第三步:观察岩浆岩、沉积岩及变质岩; 第四步:观察地层及之间的接触关系;观察寒武系地层; 第五步:观察、描述构造现象; 第六步:探索地质构造的成因。 具体要求:1. 学会观察实习区内的外动力地质作用现象;2. 认识实习区内出现的所有矿物及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3. 了 解实习区内的地层层序、地质时代及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4. 认识 实习区内的褶皱、断层及节理等常见的构造现象; 5. 掌握罗盘的使 用方法;6. 学习地质观察点的描述格式及描述方法;三、实习记录及内容时间:6月2日星期二 小雨路线:基地一一庐山博物馆一一庐山冰川遗址NO.

9、1庐山博物馆,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牯岭东谷,芦林湖畔,九奇峰下。毛泽东在庐山期间曾住过的地方,人称芦林一号别墅。内有庐山变质合杂岩及断块山形成陈列室、庐山复合地貌陈列室陈列室、庐山地质演化室、庐山第四纪冰川陈列室四个地质展馆1、庐山地质公园主要地质特征在漫长的地质岁月中,庐山地区曾经历过三大不同的地质历史发展阶段(1) 大陆地壳形成的海洋发展阶段(2500800百万年),庐山原是一个海槽,后受到挤压封闭,使其中的沉积岩、火山岩产生强烈变形变质,构成了陆壳结晶基底。后演化成“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庐山地区位于边缘海中。在850-800百万年,火山岛弧与大陆产生板块碰撞造山,使海水中的沉积岩及

10、火山岩产生强烈的变形变质,构成大陆褶皱基地。 在板块碰撞造山过程中,伴有大规模花岗岩浆侵入及火山喷发。(2) 地台陆表海发展阶段(800200百万年)800-200百万年,庐山地壳活动明显减弱,山脉被风蚀,变成了广阔的表陆浅海。200百万年前,地壳受到挤压上升成陆地。(3)盆岭构造发展结构( 200百万年至今) 200 百万年以来, 地壳活动性又再次明显 增强,以断裂、岩浆活动强烈、盆地山岭相间为特征。 96-65 百万年,庐山地壳处于强烈伸 展拉张状态, 产生了一条巨大的低角度主拆离断层, 将古鄱阳湖底下 15-21 千米处的深变质 岩撕拉到地表, 形成了变质核杂岩构造及古鄱阳湖盆地。 后产

11、生了庐山断块山的雏形, 四周 下陷成湖。 23.3-3 百万年,庐山断块山快速上升,当 3 百万年第四纪大冰期到来之时,庐山 已是一座断块山。 以伸展构造为主体, 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 组成 了庐山地学景观的又一特征, 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 以及第四 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第四纪冰川是地球史上最近一次大冰川期。 冰川是冰受自身重力作用沿斜坡缓慢运动或在冰层压力下缓缓流动的天然冰体。 而冰川期是 指地球气候酷寒, 高纬度地方的广阔区域为大陆冰川所覆盖的时期。 第四纪是人类出现和发 展的时期, 因此有人称之为人类纪。 而在第四纪经

12、历了早期猿人阶段, 晚期猿人阶段, 早期 智人阶段, 晚期智人。所以第四纪对我们来说意义深远。 西方国家的地质学家曾断言, 中国 无第四纪冰川。 对于此说, 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却加以否定, 他在庐山发现了众多的第四纪 冰川遗迹,并认定庐山众多奇特的地貌景观是第四纪冰川雕琢杰作 。他的冰期之庐山 ,揭开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 并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学术论争, 庐山从而成为中国第四纪冰 川地质学的诞生地。 迄今为止, 在庐山共发现一百余处重要冰川地质遗迹, 完整地记录了冰 雪堆积、冰川形成、冰川运动、侵蚀岩体、搬运岩石、沉积泥砾的全过程,是中国东部古气 候变化和地质特征的历史记录。庐山的第四纪冰川遗

13、迹具有全球对比意义。构造运动、 冰川侵蚀、 流水三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复合地貌景观, 是庐山地学上的另一大 特征,它与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一起构成了庐山一幅雄、奇、险、秀的绚丽画卷,体现了庐山 地学景观极高的美学价值2、庐山岩石的类型和特征庐山的岩石主要有两种类型:沉积岩和变质岩。1、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 岩。其中,砾岩最为常见。在环湖路的芦林冰碛泥剖面中,砾岩居多,大小混杂,但磨圆度 均较好。其构造有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主要受河流和风力作用影响而形成。变质岩:庐山的变质岩主要由沉积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 岩、片麻岩、角闪岩等,片岩居多。其结构有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 等,构造多为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