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_第1页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_第2页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_第3页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_第4页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封开县发展和改革局 (2006 年 4 月 18 日) 目目录录 前言前言.4 封开县封开县 2005 年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年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4 一、经济发展情况.4 (一)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工业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速度.4 (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迅速增长.5 (三)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5 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5 贯彻落实有关政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贯彻落实有关政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和建议和建议.6 一、基本情况.6 二、

2、主要成绩.7 三、发展中的主要问题.8 (一)与全省平均水平和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巨大.8 (二)产业结构升级缓慢.8 (三)财力严重不足.9 (四)企业融资困难.9 (五)小城镇建设步伐不快.9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10 (一)坚定不移地走“工业立县、工业强县”战略.10 (二)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10 (三)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结构.10 五、建议.10 封开县封开县广东省第一批扩大县级政府管理权限事项目录广东省第一批扩大县级政府管理权限事项目录的实施情况,扩权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的实施情况,扩权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 用及主要成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对进一步扩权工作的意见和政策建议用

3、及主要成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对进一步扩权工作的意见和政策建议.11 一、 实施情况.11 (一)认真清理核实.11 (二)建立相关制度.11 (三)抓好监督检查.12 二、扩权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12 三、主要成效.12 四、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3 五、对进一步扩权工作的意见和政策建议.13 省政府印发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财政性措施的意见关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财政性措施的意见以来,本县(市)实行激励型财政体制以来,本县(市)实行激励型财政体制 后的主要情况、成效和进一步完善的意见后的主要情况、成效和进一步完善的意见.14 一、主要情况和成效.14 二、进一步完善的

4、意见.15 现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及开展现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及开展“镇财县管镇用镇财县管镇用”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财政管理体制是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财政管理体制是 否有必要实行否有必要实行“省直管县省直管县” ,实行,实行“省直管县省直管县”有何利弊有何利弊.16 省委组织部实行县(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新措施以来的主要成效和完善此制度的建议;对建立省委组织部实行县(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新措施以来的主要成效和完善此制度的建议;对建立 健全县域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机制意见和政策建议健全县域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机制意见和政策建议.17 一、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新措施的主要成效和完善此制度的建议

5、.17 二、建立健全县域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机制的意见和建议.18 加强县域非农建设用地管理、开发园区经营管理、环境保护、绿化造林、城乡基础设施投资、重加强县域非农建设用地管理、开发园区经营管理、环境保护、绿化造林、城乡基础设施投资、重 点项目投资等方面的意见和政策建议点项目投资等方面的意见和政策建议.19 一、加强县域非农建设用地管理.19 (一)各级政府和建设用地单位领导,都应树立规划和计划用地意识.19 (二)从长远发展出发,重新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 (三)坚持盘活存量,控制增量的原则.20 (四)简化用地审批程序,增加年度用地计划指标.20 二、开发园区经营管理.20 三、环境保护

6、方面.21 四、大力绿化造林.21 五、加强县域城乡基础设施投资、重点项目投资等方面的意见和政策建议.22 (一)意见.22 (二)政策建议.22 进一步推进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特色经济的意见和政策建议进一步推进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特色经济的意见和政策建议.23 一、意见.23 二、政策建议.23 前言前言 县域经济在国计民生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的重要基础。当前,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 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基层政权, 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环节。

7、根据肇发改农函20069 号文转发省发改委关 于做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迅速会同有 关单位,结合我县实际,对专题调研的内容进行了调查。 封开县封开县 2005 年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年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 345857 万元,增长 14.3%,其中第一产业增长 6.6%, 第二产业增长 31%,第三产业增长 19.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 1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35.4%。外贸出口总额增长 21.5%。 据2005 年广东区域竞争力报告显示,封开县在全省 67 县(市)综合竞争 力中排第 17 位,领先怀集、广宁和德庆;后劲当年

8、变化仅次于怀集排第 16 位,领先广宁、德庆;综合发展后劲排第 38 位,领先广宁和德庆;人均财政 收入排第 21 位(比 2003 年前移 3 位);人均 gdp 排第 29 位,比 2003 年前 移 1 位。总的来看,2005 年封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较好,经济社会发展的 内在动力和活力持续增强。 一、经济发展情况一、经济发展情况 (一)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工业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速(一)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工业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速 度度 经过近几年特别是近三年来的大力调整,全县工业经济布局结构、行 业结构、产品结构逐渐趋于优化,初步形成了以水力发电、水泥、林产化工、 木材加

9、工、石材加工、打火机制造为主的工业经济体系,制衣、电子、化工 等行业也取得较大的发展。2005 年完成工业总产值 189238 万元,增长 32.1%,高于去年 11.5 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工业总 产值 135957 万元,增长 33.5%,规模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 33044 万元, 占工业增加值 72.1%,增长 32.5%。 (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迅速增长(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迅速增长 2005 年实现农业总产值 253675 万元,增长 7.8%。特色农业经济占农 业总产值达 50%。一是特色农产品种植业发展规模加快,二是杏花鸡、优 质鱼网箱和莲

10、都山羊养殖基地规模稳步发展。三是特色农业基地的发展催 生了农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和扩张。带动农户平均增收 1043 元,同比增 长 10.3%。 (三)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三)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2005 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125283 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比上 年提高 1 个百分点。2005 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 47 万人次,旅游收入 17012 万元,分别增长 18%和 12%。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带动了城乡消 费,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其中:运输邮电仓储业增长 18.9%,批发零售餐 饮业增长 16.4%,房地产业增长 25.7%,其他服务业增

11、长 20%。2005 年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3673 万元,增长 16.9%,高于上年 1.9 个百分点。 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至 2005 年,我县城镇医疗保险人数 17035 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 100%,城镇基本养老人数 17085 人,完成市下达任 务的 95%,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 3%。 农村医疗卫生、饮水、文明村等民心工程建设扎实推进。2005 年农村 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达 44.7%,比上年提高 26.72 个百分点。农村交通基 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生态文明村建设按计划进行,已建成 100 个生态 文明村。 教育事业有新发展

12、。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99.96%,初中阶段少 年入学率达 97.88%,15 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 99.56%, “普九”各项指 标均达省、市标准。2005 年全县高考上省线人数达 1293 人,比上年增加 207 人,其中上省 3a 线 871 人,居全市前列。县职业中学被评为国家级重 点职业中学。 文化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 “岭南文化强县”建设进展顺利。各级文化基 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县、镇、村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体育先进 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人口与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转变政府职能等各项工作稳步发 展。 贯彻落实有关政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

13、基本情况、主要成绩、存在贯彻落实有关政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成绩、存在 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 2004 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以来,我县针 对自身发展条件,结合市委“东引西连”战略,提出建设山区经济强县的具 体目标:一是以张德江书记视察封开时勉励我们要把封开建设成为全省山 区经济强县作为奋斗目标,激励全县人民奋发努力;二是以市委县域经济 工作会议要求山区县到 2007 年实现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两个翻一番作为 具体任务,组织全县干部奋力拼搏,促进我县经济向着“良性循环阶段、速 度效益型、效益速度

14、型”方向发展。 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县委、县政府提出“地利不足让利补,资金不足 资源补,条件不足服务补”的招商引资政策。为提高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县 制定了封开县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实施办法。为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加 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2004 年 8 月出台了封开县促进农民增 加收入的工作意见、 封开县农业产业化县级龙头企业实施方案。针对我 县劳动密集型企业实际情况,为保障外来人员合法权益,改善工作环境, 2005 年制定了封开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外来人员务工环境的实施 办法。 二、主要成绩二、主要成绩 1.经济总量逐年增加。国内生产总值由 2002 年的 232700 万元,增加

15、 到 2005 年的 345857 万元,三年分别增长 8.3%、13%和 14.3%(2005 年达 到历史新高,并首次跟上全市平均增长水平)。 “十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平 均增长速度 11%。 2.经济增长质量稳步提高。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 2002 年的 9106 万元, 增加到 2005 年的 13710 万元,三年分别增长 10%、20%和 19.5%。 3.产业结构向优化方向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2 年的 56.5:10.4:33.1 调整为 2005 年的 49:14.6:36.4。 三、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三、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与全省平均水平和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巨大(一

16、)与全省平均水平和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巨大 从人均 gdp 看,2005 年,我县为 8098 元,分别是全省和全市人均 gdp 的 34.3%和 65.6%。 2005 年我县人均财政收入(一般预算)290 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 1675 元;百姓富裕程度(人均存款)3655 元,比全省 67 个县(市)平均数 5517 元低 1862 元。2005 年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4259 元,比全省平均水 平 4690 元少 431 元。 (二)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二)产业结构升级缓慢 封开县 2002 年三次产业结构为 58: 9.3 : 32.7,呈现第一产业比重奇高, 第二、三产业比重偏低的格

17、局,到 2005 年这种结构仍然十分突出,三次产 业结构比例为 49:14.6:36.4,其中二、三产业比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低 34.9 和 7.8 个百分点。从产业内部结构看,新的特色产品、优势产业不多。在第 一产业中,具体表现为优质农产品偏少,高附加值产品少,缺乏具有地方 特色的产业和品牌。2005 年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服务业的比例分 别是 56%、13.1%、21.5%、6.2%和 3.2%。与 2000 年相比,无显著变化。县 域农业不仅比重大,且保持着多年不变的内部结构,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经 济发展和占全县近八成人口的农民增收,进而直接影响到我县“三农”问题 的解决。 工业规模和

18、比重偏小,传统工业比重大,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突出。 2005 年全部工业总产值 189238 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 71.8%。2005 年末有规模以上工业 29 家,平均每家产值 4688 万元,工业 增加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13.3%。 第三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交通基础设施尤其是农村交通条件落后,阻 碍第三产业的发展。2005 年我县公路密度为 43 公里/百平方公里,仅为全 省平均水平的 66.4%,为全市的 75%。 (三)财力严重不足(三)财力严重不足 2005 年我县财政总收入 37113 万元,其中转移支付收入达 20388 万 元(其中省市一次性及专项款补助 8413

19、 万元,专项拨补 3956 万元、税收 返还 4069 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 352 万元、转移支付 3598 万元),占财政 总收入的 54.9%。转移支付收入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 148.7%。 (四)企业融资困难(四)企业融资困难 从近几年金融信贷资金流向看,集中在大行业、大企业,中小企业较 难获得银行贷款。与此同时,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式管理,收缩县 级金融机构及其相关业务,使原本资金就不足的县域企业雪上加霜,这也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 从我县金融机构信贷情况看,2003 年至 2005 年三年间,贷款金额在 78005 万元至 82885 万元之间。这部分贷

20、款主要集中在水力发电、林产化 工、水泥制造等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小型的民营企业获得的贷款比例很 少。 (五)小城镇建设步伐不快(五)小城镇建设步伐不快 2000 年我县城镇化水平为 15.8%,比全省平均水平 31.61%低 15.81 个百分点。到 2005 年我县城镇化水平为 25.6%,比全省平均水平 60.69% 低 34.89 个百分点,比全市 38.99%低 13.19 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与全省 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四、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坚定不移地走(一)坚定不移地走“工业立县、工业强县工业立县、工业强县”战略战略 坚定不移地把发展工业放在牵动全局的

21、战略地位,在发展资源型工业 的同时,要围绕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创税的产业,大力培植和引进高技术 产业企业,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二)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二)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在做好城镇化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政府要根据资源分布,培 植、引导、扶持农村工业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吸纳农村富余劳 动力就地转移。提高城镇化水平,要以招商引资的精神和政策来发展农村 工业,实现“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工业等经济全面发展,提 升县域经济规模水平和增加经济总量,从而带动城镇化发展。 (三)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结构(三)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结构 一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区域

22、布局、优化结构、提高品质、创造品牌、 规模开发”的思路整体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二要以资源分布和地理环境状 况,打造农业特色经济。三要在实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政府发挥专业部门 技术优势、信息优势、服务优势,坚持不懈地指导农业产业发展,充分调动 农村进行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四要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提高农业 产业化水平。 五、建议五、建议 1.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工 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并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资金方面加 大投入。 2.加大省对区域间均衡协调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 技术转让、资源配置、人才支持等方面,加大对欠发达地区

23、的各项投入力 度。如我县的“水泥生产基地”项目,就是从我县经济资源实际情况出发而 提出的一个优势项目,如果能列入省重点规划项目,将对我县总体经济格 局的改变和实现我县跨越发展起关键作用。 3.加大对欠发达县(市)转移支付力度。 4.省要协调欠发达地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积极参与 与发达地区分工和合作,全面提高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总量和质量,促进欠 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而促进全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封开县封开县广东省第一批扩大县级政府管理权限事项目录广东省第一批扩大县级政府管理权限事项目录的实施情的实施情 况,扩权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及主要成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况,扩权对县

24、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及主要成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 问题,对进一步扩权工作的意见和政策建议问题,对进一步扩权工作的意见和政策建议 一、一、 实施情况实施情况 (一)认真清理核实(一)认真清理核实 根据广东省第一批扩大县级政府管理权限事项目录规定,对照目录 内容以及我县各部门职能范围,经过部门自查、纠正、领导小组核实,清理 后保留的由县(市)直接报省审批(审核、核准)、报市备案事项目录,属县 直接审批权限的 34 项。目前,各行政机关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已公示。 (二)建立相关制度(二)建立相关制度 目前,我县已制定了“行政许可项目核准程序、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行 政许可公示制度、行政许可过错责任追

25、究制度、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等若干 相关配套制度。并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三十条规定,建立了有关行政许可 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的示范文本。 (三)抓好监督检查(三)抓好监督检查 为确保扩权后取得实效,县监察局印发了2005 年封开县行政许可 法贯彻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封监发20053 号)。重点抓好国土 资源、农业、环保、质检、建设、水利、交通、公安等八个部门扩权落实情况 的监督检查工作。防止出现“重许可、轻监管”的现象。上述部门能够按行 政许可法有关规定,做到设定有依据、制度配套、措施落实、监管到位、目 录明了、程序清晰、公开透明、行为规范,初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 公正透

26、明、办事方便的管理机制。 二、扩权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二、扩权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是有利于行政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为过渡“省直管县”创造条 件。二是减少了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三是增强了县一 级政府发展经济的动力和激活了发展县域经济的内力。四是县级行政单位 从人、财、物三方面功能进一步完善,成为真正的一级权力主体,提高了县 自主发展经济和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三、主要成效三、主要成效 长期以来,县级政府权力小、财力弱、负担重、社会责任大,发展经济 积极性受到约束,结果是依赖性强,缺乏自主权。放权后,从经济方面看, 封开县近几年经济发展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经济

27、总量逐年增大。 “十五”时期年均增长 11%。增长逐年加速,尤 其 2004 年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二是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保持快速稳定增 长。 “十五”时期年均增长 14%。三是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民营企业由 2000 年的 15 家,发展到 2005 年的 98 家,资本金由 2000 年的 1032.8 万元,增 加到 2005 年的 13988 万元。四是投资增长迅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 2001 年的 46144 万元,增加到 2005 年的 108265 万元, “十五”时期年均增 长 20.5%。五是人民生活有实质性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岗职 工)“十五”时期年均增长 11

28、.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3.4%。 四、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四、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省辖市对扩权县市的支持力度减弱。比如,在财政配套资金问题 上,对于一些已经审批的项目,省里资金下来了,省要求市配套的部分没 有到位,而省里又没有直补的政策,这样就给县(市)发展带来很大资金制 约。 二是扩权后县既要执行省一级部门的话语权,还要维护与市级行政 (业务)管理部门的关系,这就大大增加了这些县(市)部门进行协调的工作 量。 三是扩权后县一级政府投资部门与其它职能部门的协调功能可能会 弱化。 五、对进一步扩权工作的意见和政策建议五、对进一步扩权工作的意见和政策建议 一要强化监督。扩权

29、后县级部门自主权增大,拥有相当大的经济社会 资源,如何对这些部门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约束,防止权力失控,将直接 影响扩权的成败。 二要调整机构设置,努力解决条条块块的矛盾。建议在条件成熟的区 域,调整机构设置,协调税收、工商、土地等部门与县级政府的关系,缓解行 政权力条块分割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三要完善地方税收体系,改革转移支付制度,切实增加县乡财政收入。 省政府印发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财政性措施的意见关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财政性措施的意见以来,本以来,本 县(市)实行激励型财政体制后的主要情况、成效和进一步完善的意见县(市)实行激励型财政体制后的主要情况、成效和进一步完善的

30、意见 一、主要情况和成效一、主要情况和成效 自 2004 年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财政性措施的意见, 我县及时抓住这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完善了外来投资优惠政 策、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着力发展工业,加快财 源税源建设,促进县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县直单位(部门) 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办法、镇级主要工作考核实施办法和“三个文明”建设主 要奖励项目及奖励办法,明确岗位责任目标和责任人,设立多种奖项,大 大调动了各方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各项经济指标任务的完成。 2004 年,我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2039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 2013 万元,增长

31、20.08%;综合增长率 26.34%,超省定 18%标准 8.34 个百分点; 上划省“四税”增长率 36.31%, 超全省平均水平 15.65 个百分点。 2005 年, 一般预算收入 13710 万元,比上年增收 2021 万元,增长 17.29%(含农业税) ;财政综合增长率 22.36%,超过省定 18%标准 4.36 个百分点;上划省“四税” 增长率 29.63%, 超全省平均水平 9.12 个百分点。两年来,在激励机制的作 用下,我县财政保持快速增长,有效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较快发展。财政 和经济实现良性互动,使到省增加对我县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上划“省四 税”超平均水平返还及县领

32、导班子奖励的金额。 二、进一步完善的意见二、进一步完善的意见 1.要深入调查研究,掌握财源税源和经济发展情况,落实科学发展观, 合理下达收入任务计划和经济发展指标,确保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在总结前两年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完善县“三个文明”建设奖 励项目和奖励办法。 3.建议严格控制对非生产性项目建设的投入,注重实效,不脱离县的 财力状况。同时,在生产性项目投资建设中,既要保证重点项目投入,也要 切实考虑到我县的财力,严格控制举债投资、严格控制过多地让利(如招 商引资中厂房建设、征地全由政府承担,加重财政支出压力,形成新一轮 的政府债务),项目的支出不能挤占到行政支出、社会稳定的

33、支出,更不能 影响到工资的发放。 4.支持新农村建设,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镇级主要工作的 考核力度,促进农村经济跨越发展。 5.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确保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的利用和 保护。 6.逐步加大奖励力度,充分发挥好财政性奖励机制的激励作用,不折 不扣地兑现各项优惠和奖励政策,提高积极性。 7.简化考核指标和考核程序,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和公平、公开、公正, 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现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及开展现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及开展“镇财县管镇用镇财县管镇用”的基本情况、存在的基本情况、存在 的主要问题。财政管理体制是否有必要实行的主要问题。财政管理体制是否有必要实行“省直管

34、县省直管县”,实行,实行“省直省直 管县管县”有何利弊有何利弊 目前,我县财政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收入任务分解到财税三局各 自征管并缴入国库;支出上按人大通过的预算计划实施,今年起在县直各 单位编制实施部门预算,并深化不断“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财政集中支 付、绩效评价等多项监督管理措施。 为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我县于 05 年初改革了镇级财政管 理体制,改变以往县镇财税超收分成的办法,保障了各镇政府的原有财政 收入的既得利益不变,保证了各镇政府人员工资补贴的发放,调动工作积 极性,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使各镇的综合财力不断提升。 “省直管县”是理顺地方财政分配关系、促进县域经济发

35、展的新路子。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就是在维持现行行政隶属关系、确保各级既得利益 的基础上,改变原来市管县的财政管理模式,将县财政划归省财政直接管 理,财政收支划分范围暂不调整,各类补助(上解)、资金调拨等由省财政 直接和县财政结算。 实行“省直管县”是落实中央政策和促进解决县域财政困局的重要举 措。第一,有利于增强山区困难县财政的保障能力。广东山区县较多且财 政收入普遍总量小、支出水平低、债务负担重、资金调度困难,将其上收到 省,可在省财力许可的条件下充分发挥省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大转移 支付力度,增强县级财政的保障水平。第二,有利于市级区域中心城市的 发展。市甩掉县的“包袱”后,可以轻装

36、上阵,腾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来发 展经济,更好地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第三,有利于增强县域经 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动力。通过减少财政管理级次,在财政管理和资金拨 付等方面减少中间环节,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第四,有利于省在 调整分配关系时,增加对县级资金的投放;而县级事权的相对扩大,也有 利于财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第五,有利于“以奖代 补”等激励机制发挥效用,调动县域发展的积极性,促进县域财源税源建设 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自主发展的能力。 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的不足:一是省级管理范围和幅度扩大,工作 细化,对省级财政的管理和调控能力提出了考验。二是市与县之间的利

37、益 关系有所改变,市对县财政扶持作用降低,其带动效应也可能降低。三是 省在实行激励政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县域财政之间的差距能否 有效缩减,直接影响县域财政的总体状况和格局。 省委组织部实行县(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新措施以来的主要成效省委组织部实行县(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新措施以来的主要成效 和完善此制度的建议;对建立健全县域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机制意见和和完善此制度的建议;对建立健全县域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机制意见和 政策建议政策建议 一、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新措施的主要成效和完善此制度的建议一、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新措施的主要成效和完善此制度的建议 省委组织部实行县(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新措施,

38、不断加强各级领导 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为促进县域 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为了充分调动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必须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 革,健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议:任县党政副职连续 10 年或任副处 级干部年满 15 年的领导干部可考虑提拔为正处级干部(待遇);任正科级 干部年满 15 年的领导干部可考虑提拔为副处级干部(待遇)。同时,要加 大发达地区与山区间领导干部交流的力度。建议选派山区领导干部到珠 三角等发达地区交流任职或挂职学习,而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也可以到山 区交流任职或挂职锻炼。 二、建立健全县域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机制的意见和建议二

39、、建立健全县域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在制定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时,要同步考虑现有人才的相关政策,正 确处理引进人才与现有人才的关系。首先,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现有人 才。一要落实人才工作责任制,各单位要成立人才工作小组,明确分工,单 位主要领导要深入接触优秀人才,成为优秀人才的“知音”,用感情留住人 才;二要给优秀人才以适当的位置,在政治上多关心专业技术人才,给予 他们一定的政治待遇,用事业留住人才;三要给予优秀人才优惠政策,在 住房、职称评聘、工资待遇、家属安置、子女上学、医疗待遇、社会保险等 实际问题上主动做好服务工作、落实相关政策,用较好的待遇留住人才; 四要设立人才活动基金

40、,县政府在每年预算中安排一定的专款,同时接纳 各界人士和企业的赞助,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活动基金;五要定期召开人 才工作会议,每年对有突出贡献的山区优秀人才及“重才、爱才、用才”的 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那些科研成果或优秀作品获得市级以上 奖励的人员,县亦应给予适当的奖励,用荣誉留住人才。另外,要创造良好 的用人环境,积极引进外地人才。要集中财力,用较高的薪酬、良好的住房 条件和较优厚的福利待遇吸引紧缺人才。同时,要加强与省、市大专院校、 科研机构沟通与合作,从国有企业、大专院校、国家科研机构中 “借脑引 智”,在项目引进、合作、讲学、考察等过程中吸引他们,让他们以兼职、短 期服务、技术

41、入股、承包经营等柔性流动的方式,积极参加县域经济建设。 建议省设立专项经费,每月给予人才一定的山区补助,使到他们能够安心 在山区工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加强县域非农建设用地管理、开发园区经营管理、环境保护、绿化加强县域非农建设用地管理、开发园区经营管理、环境保护、绿化 造林、城乡基础设施投资、重点项目投资等方面的意见和政策建议造林、城乡基础设施投资、重点项目投资等方面的意见和政策建议 一、加强县域非农建设用地管理一、加强县域非农建设用地管理 (一)各级政府和建设用地单位领导,都应树立规划和计划用地意(一)各级政府和建设用地单位领导,都应树立规划和计划用地意 识识 对有关项目的

42、用地选址,首先要全盘考虑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和年度用地指标计划。因此,在用地选址时应尽量选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圈内,并尽量避免涉及农用地的规划调整,特别是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 尽量少占耕地或不占耕地,充分利用其他农用地、山地、未利用地或闲置 土地等。 (二)从长远发展出发,重新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从长远发展出发,重新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核定后,实施期限为 15 年。今年,各级国 土资源部门将要开展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因此,在修编 前,建议上级政府根据今后一段时期(15 年)的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发展 势头的需要,进行全盘考虑和统筹兼顾,确定在一

43、个或多个城镇内,划定 一个区域范围,并经过新一轮的规划修编报省核定后,将其作为今后招商 引资和工业发展的规划控制区,把所有的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用地都集中 到这个规划圈内。尽量避免用地遍地开花,顺应客商看风水定位置的需要, 以便尽量减少用地报批工作环节,节约用地报批费用,提高办事效率。 (三)坚持盘活存量,控制增量的原则(三)坚持盘活存量,控制增量的原则 对一些项目用地,能用存量城镇建设用地(闲置土地的或空闲地)的, 就尽量不新增建设用地。消化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是快速提供土地资源的有 效途径。但目前我县城镇规划区内的存量建设用地不多,且面积分散,不 利于大项目用地的需要。最近,省国土厅也提出了存量

44、建设用地可以进行 置换的办法。但同样要符合规划,落实耕地占补,按程序报省审批等条件。 目前,我县还不具备这些条件。 (四)简化用地审批程序,增加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四)简化用地审批程序,增加年度用地计划指标 建议通过上级政府领导逐级反映,目前用地审批程序复杂繁琐,办文 办证时间过长,年度用地计划指标过少,未能完全适应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的需要。为此,要求进一步精简用地报批程序,适度下放审批权限,在用地 指标安排和用地规费收管用等方面,都给予山区县一定的政策倾斜,进一 步扶持山区加快经济发展。 二、开发园区经营管理二、开发园区经营管理 对于开发园区,要建立企业式经营管理的运行机制。在对园区企业按 “

45、封闭管理,开放运行”的原则进行管理,保证享受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 使其能有一个不受外部过多行政干预的宽松发展环境。园区企业必须是从 事一种或多种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业务,知识密集、技 术密集的经济实体,并按规定条件和程序进行认定登记。园区企业按“自主 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原则组建、管理和经营,并逐步建 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 市场导向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科工贸、科农贸一体化的企业经营机制。 园内企业实行国有和非国有经济成份共存、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并举的方 针,平等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三、环境保护方面三、环境保护方面 主要是正确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在保护环境中发展经济, 在经济发展中改善环境,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促进经济、 社会、环境的全面进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赢”。 一是对一般招商引资项目实行“绿色通道”。凡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高新技术 等项目,以及小型房地产建设项目,简化审批程序,降低环境评价等级,提 供详细的政策和技术咨询,专人负责,特事特办,快速审批。 二是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星级绿色通道”。对县政府确定的重要 发展园区、重点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