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沪教初三化学说课稿全集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 第一章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Smise Bruce 说课人:Hafer High school 一、教材(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将学生生产及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 引入化学之门,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为今后教学奠定情感基础。 目标分析。(二)、教学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1)了解学习化学对认识物质的特性及正确使用物质的作用。 (2)了解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
2、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描述物质的特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为今后教学奠定情感基础。 2、难点:实验的探究及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 二、说教法(教法分析):科学探究、交流讨论与归纳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又要考虑学生的学,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又要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根据本节课的教
3、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决定采用科学探究、交流讨论与归纳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学法(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我校是少数民族自治乡农村中学,学生因从小学习环境较差,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存在严重问题,到致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不能正常发展,学习基础普遍很差,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培训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的关键。 、学法设计2 动口、本节课应充分让学生动手、 针对学生特点,教学关键是解决让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动脑。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分析,增加学生参与机会,增强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 知识的途径,思
4、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化学在古代的成就,设置化学情景说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 (二)阅读与思考:了解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讨论人们身边的物质是如何得来的?为什么不同的物质P31、阅读、讨论与思考:读书脂肪在人体中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淀粉、蛋白质、性质不同?某些绿色植物是如何将水、 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中含有什么成份?,通过碳酸氢铵的分解实验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对如何正确使用物、观察与思考:书P32 质的重要性。 (三)观察与思考:观察铁丝生锈现象让学习了解化学能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
5、源 、观察与思考1 现象:铁丝生锈了,烧杯中红色的水倒吸入导管中。 初步分析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明确,观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学会观察。 、体会化学工业的作用2 观察与思考:火柴的燃烧引火柴燃烧后红色的液体颜色变淡而木柴燃烧后则没有明显变化,比较实验现象的差异: 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视理解环境问题。 (四)、活动与探究: P8活动与探究,让学生了解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的作用。通过书 (五)练习与实践:1、2、P做3题 9 (六)归纳与小结;让学习交流讨论学习化学对人类生活、生产有何作用? 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教材(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
6、让学生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本节课通过典型事例和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同时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为,能明确学习目的, 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知道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和制备的初步1)( 概念。 2)、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初步了解仪器的使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2 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分析、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 1)体会实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喜悦,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 2),通过分组实
7、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勇于创新意识等科学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概念的形成。1、重点: 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2、难点: 科学探究、交流讨论。二、教法(教法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又要考虑学生的学,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我决又要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 定采用科学探究、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学法(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我校是少数民族自治乡农村中学,学生因从小学习环境较差,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存在严重问题,到致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不能正常发展
8、,学习基础普遍很差,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培训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的关键。 2、学法设计 针对学生特点,教学关键是解决让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本节课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分析,增加学生参与机会,增强参与意识,教给学生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感,思考问题的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 四、教学程序 (一)设置情境问题,导入新课:讨论化学研究的对象有哪些? 提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为什么会生锈?焰火为什么如此艳丽?石灰岩洞是怎样形成的等。 (二)活动与探究1:通过蜡烛的燃烧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理
9、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依据,并培养学生观察习惯。 1、活动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 介绍观察的内容: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如:物质的状态与颜色的变化、发光、发热、形成烟或雾和放出气体,变化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等。 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火焰边的蜡烛熔化、蜡烛燃烧放出热量、蜡烛燃烧变少了,吹熄蜡烛后有一缕白烟。 2、交流与归纳;引导学生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变化:熔化气化燃烧,从而介绍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实质。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3、练习与巩固: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 判断下列变化是
10、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矿石粉碎 酒精挥发 海水晒盐 食物腐败 碘升华 火药爆炸 强调: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三)、观察与归纳:教师做几个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现象 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的现象: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不能根据这些判断某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 (四)、联想与启示:让学生阅读书P12,了解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等,这些性质是物理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五)、活动
11、与探究:通过萄葡糖、砂糖、面粉的加热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1、活动探究:萄葡糖、砂糖、面粉的加热。 2、总结与归纳:不同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成分元素。 不同的物质结构不同,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微粒构成。 后讨论归纳了解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P15(六)交流与讨论:阅读书 学生讨论生产生活实际中产品的使用,了解物质的用途以及制备的重要作用,交流自己的看法。 (七)练习与实践:让学生完成P16练习题1、2、3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节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第一课时说课 说课人:道真县上坝中学 张伟(答辩序号:25号) 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下
12、午好! 我是25号答辩老师,我叫张伟,来自在道真县上坝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是上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主要包括: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空气的组成、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在第一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仪器的使用,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既能联系生活实际来捕捉空气,又能进一步合作交流,学习新的知识,为性质活泼的氧气、燃烧打下基础,所以本节在教材中占用
13、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初三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初步了解简单仪器的使用,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 (3)了解氮气、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4)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预防大气污染。 2、过程与方法: 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的愉悦,学会观察、思考、分析、联想,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善于交流与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培养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空气的成分,实验探究突出重点1
14、 2、难点:纯净物和混合物概念的形成,交流讨论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科学探究,实验讨论归纳 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又要考虑学生的学,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又要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决定采用科学探究,实验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新课程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教材特点,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决定采用查阅资料、实验探究、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辅助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
15、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课题 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你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它的存在? 这样不但能自然导入新课,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实验探究感受新知 活动一:“捕捉”空气 (1)教师创设问题:既然空气是真实存在的,你能“捕捉”到它吗? (2)教师介绍实验的仪器,使学生明确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3)学生实验探究“捕捉”空气 (4)交流讨论水可以把空气从瓶子里排出,空气也可以把水从瓶子里排出,这说明空气是什么性质?有同学“捕捉”到的空气量较少你能帮她
16、分析原因吗? 通过学生的实验和教师的指导,学生明确操作要领以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理论,体验仪器的使用,科学探究的成功与喜悦。 活动二: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1)教师创设问题:空气中有什么? (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3)学生交流讨论 实验开始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红磷在氧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红磷为什么要过量?若红磷量不足,实验结果会怎样?打开止水夹后,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根据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师投影重点内容(三)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语言描述现象的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能够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
17、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空气的组成 1、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氮气约占4/5 2、空气中组成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4、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 (四)练习与巩固:多媒体出示题目 屏幕出现游戏代号“有趣的化学”五个汉字按钮,每个字代表一道题分组抢答,评出胜负,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附题目: 有: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占 ,氮气占 ,稀有气体占 二氧 化碳占 ,其他气体和杂质占 趣: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新鲜
18、的空气 B、矿泉水 C、食用醋 D、水 的:一个成年人每分钟需要吸入氧气约8L,则每分钟需要吸入的体积是( ) A、8L B、10L C、20L D、40L 化: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学: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中,若实验后发现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请你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至少答两点) (五)、阅读、交流与归纳:让学生先阅读P28-29,归纳氮气和稀有气体在生产和科研中的用途。 (六)、讨论与归纳:设置情境问题,让学生讨论并归纳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
19、情境问题为: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被污染后空气会造成哪些危害? 3.怎样防止空气被污染? 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了解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拓展学生的 知识面,增强环保意识。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说课稿 张伟(答辩序号:25号)说课人:道真县上坝中学 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我叫张伟,来自在道真县上坝中学。我是25号答辩老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 法分析和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
20、。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不会从化学的视角去思考问但了解并不全面,学生虽然在小学自然课中已经认识氧气,精心设计学生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学习情景,题,更不会用探究的方法去学习.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氧气的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尮,由易到难的顺序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应有计划地安排一个由浅入深才能使观,.并逐步使学生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这样,学生在以后探究别的物质时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深入.在本节授课中,应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系统察和描述全面,通过实验方案的分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参与积极
21、性.通过对资料的阅读,. 设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2: 本节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及教学指导的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一)(; 1,认识的主要物理性质氧气. 的化学性质,从中归纳出氧气铁丝2,观察和描述木炭,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培
22、养学生科学素养; 2,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说教法: 、探究式实验教学法1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根据目标设疑, 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动手实验, 方法。、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2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三、说学法:培养学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1、 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
23、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氧气的用途,2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 3 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四、说教学程序:激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点击鼠标)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首先以儿童游戏的形式开场。谜语“人的日常生活中那些地 动物植物都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打一物质(氧气)。设问:然后提出一些常见生活中现象,, 方用到的是氧气?”学生讨
24、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钟不呼吸会怎么样?钢铁为什么会生锈?家里的液化气5-7如:人需要呼吸,如果一个人这样不但能自然导入课题,而是怎样被点燃,为什么能燃烧?等,这些现象都与氧气有关, 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此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 (二)交流与归纳:让学生了解氧气的用途、因为氧气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我调整了课本顺序,由生出示情境问题:1 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积累说说氧气有那些用途?学生展开讨论后归纳: 、支持燃烧2氧气的用途:1、供呼吸; (三)观察与思考,归纳并利用多媒体投影展示,让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鱼儿为什么能在水中生存?一切
25、生命的活动都离不开氧气,:1、提问2、出示一瓶收集好的氧气,通过观察与思考,你能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吗 ? 3、交流与归纳,利用多媒体投影展示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不易溶于水。2( )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3( )、固态均为淡蓝色。4)液态(沸点183C( (四)活动与探究,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蜡烛与,红磷,铁丝将学生分成、24组,进行分组实验.每个小组分别探究木炭,硫1. 的反应. 、投影各组实验操作步骤2. 、投影各组实验注意事项3. 、投影观察要点4. 、指导学生实验5. 、投影各组实验现象6 、交流与归纳7 给予指导和评价。)、指导学生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
26、式,(1 实验注意事项氧气的反应.,红磷,铁丝,蜡烛与硫(2)木炭,并简单介,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支持燃烧,从文字表达式总结出氧化反应(3) 绍缓慢氧化 (五)课堂小结 ,铁丝蜡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硫,红磷,1、书写木炭,2、木炭,硫,红磷,铁丝,蜡烛与氧气的反应.实验注意事项有哪些? 3、氧气有哪些性质? 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二课时氧气的制取说课稿 说课人:道真县上坝中学 张伟(答辩序号:25号) 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我是25号答辩老师,我叫张伟,来自在道真县上坝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二课时氧气的制取
27、。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1、从知识结构来说:通过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本节通过对氧气工业制法的学习加为本节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性质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深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理解,通过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操作以及分解反应的学习,步步推进。符合初中生的认识规律也为后面H2、CO2的实验室制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从能力培养来说:通过对实16、17、18 演示,互比较,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通过对互制取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从情感培养来说:通
28、过实验室制O2装置的观察,培养了化学中的美感。以及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以及操作; (2)、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 (3)、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4)、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方法与过程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室制氧气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2、难点: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29、 二、说学法(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的科目。在学习中,特别是实验演示课中,学习自我管理,调控能力不够。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管理。初三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转向抽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借助实验或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 因此,做好演示实际,不断提出问题,提供学生功手能力,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2、学法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系统学习制取气体开始,帮助学生了解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思路和方法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通过介绍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
30、使学生认识选用发生装置的方法。通过O2的物理性质来确定氧气的收集方法。 本节课的学法形成,对以后学习H2、CO2实验室制取打下了基础,因此在学法中重在指 导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说教法(教法分析)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新的教育理论认为只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结合本节教材特定以及学生认识情况,本据这一教育理念,参与教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节采用实验探索法的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一) 、多媒体出示交流与思考题目1 、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1)第十七页氧气的工业制法,并思考这个过程物理变化还是化请学生自主学习书(2)P3
31、6 学变化? 2、讨论与归纳,多媒体出示:氧气工业制法的原理 氮 气 降温 -196 -183液态空气空气加压 液态氧 氧 气 教学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经过自主学习,教师的归纳、引导,使学生了解了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二)活动与探究1:分组实验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之一的原理和方法。 1、多媒体出示实验方法步骤 (1)药品: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加热 (2)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3)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2、交流与思考:多媒体出示情境问题: (1)、高锰酸钾是固体,给试管中固体加热应如何
32、操作?为什么?加热前该做什么?管口应怎样放置?管内的导气管能否过长?如何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3)、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操作? 3、讨论与归纳:多媒体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1)加热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后炸裂试管。 (2)试管夹应夹持试管中上部。 )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短。3( 4)先均匀加热,再将火焰固定在约品处加热。()用排水法收集完毕时,应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后炸裂试管。用(5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接近瓶底。)刚刚冒出的气体中含有原容器中的空气,不能收集,为保证收集到更纯净的氧气,要(6(用纯氧气
33、换出注意要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方可收集集气瓶中必须装满水,不留气泡 瓶中的水气赶水)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气泡从瓶口外的水槽中冒出;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排水法:(7) 木条复燃则满。 )管口附近放棉花的目的: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8)收集方法选择: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略重9( 或密度比空气略大) )验满方法、检验方法:(10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中检验; :演示实验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之二的原理和方法。(三)活动与探究2 、多媒体出示实验方法步骤1 药品: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反应原理: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过氧化氢 HO
34、H0 O 22222、交流与归纳: (1)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水溶性、气体的密度 排水集气法: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2)注意事项: a、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插入到液面以下,否则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b、 导管伸入容器内无须太长,更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若伸入到液面下,气体就无法从导管口排出。 c、 集气瓶内装满水倒立在水槽中,不能有气泡,否则收集不到纯净的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集气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d、 当导管口有均匀连续的气泡冒出时才能收集,否
35、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说明已收集满。 收集好的氧气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e f、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g、 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3)、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催化剂:凡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注意: a、 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这里的“改变”包括加快或减慢两种含义。 b、 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但是物理性质有可能改变。 c、 催化剂是针对具体的反应而言的。 d、 在某个化学反应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物
36、质作为催化剂。 (四)归纳与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五)练习与巩固 第三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说课人:道真县上坝中学 张伟(答辩序号:25号) 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我是25号答辩老师,我叫张伟,来自在道真县上坝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主要介绍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是在学习探究了氧气之后又一重要的物质,对于学生
37、学会怎样探究一种新物质,了解掌握该物质的性质,在现实生活和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 . )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2( 方法与过程目 初步学会运用观实验等方法获取信初步学会用归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进行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发扬善于合勤于思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 教学重点难: 、教学重二氧化的性与用 、教学难:二氧化的性质探究实 说教(教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投影演示与讲指导相结合的方先简要介绍一下二氧化碳的物理然后重点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同时
38、结合适当的课堂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从已知到未从感性到理循序渐使知识得以巩固和落 说学法(学法分析: 1通过观察与思来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循; 2通过实验探究和观来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 3通过教师的介来了解二氧化碳及其干冰在生产生活中的用; 4通过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的比学生自行归纳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设置,引入新课 由意大利的死狗洞引入,并由此进入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学习. (二)观察与思考 1、通过观察与思考, 学习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循环; 2、交流与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
39、归纳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知道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的途径,了解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三)观察与联想,来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情境问题 (1)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由空气的性质,你能联想到二氧化碳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2)打开汽水、啤酒时会产生大量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说明了这些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3)人工降雨和人造舞台云雾是怎样产生的? (3)演示与观察: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灌适量的水,盖紧瓶盖后振荡,观察现 象 、讨论与归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溶于水二氧化碳有三态变化二氧化碳灭火器中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人工降
40、雨和制舞台人造云雾的是固态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就是人们常说的“干冰”,雪花状的。氧化碳易升 (四)实验探究和观察:通过三个实验探究活动研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探究活动一】二氧化碳灭火实验 1、教师演示实验:向盛有阶梯状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2、归纳与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出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 【探究活动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 1、利用多媒体介绍石蕊试液:石蕊试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性物质变红 2、学生分组实验: (1)用试管取1-2ML水,向水中滴有1-2滴石蕊,再向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现象: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2)将变红的液体
41、加热。现象:加热后红色又变成紫色 3、归纳与小结: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1)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其实质是: ? 碳酸 + 水 二氧化碳CO HO HCO 3222(2)碳酸不稳定,加热容易分解 ? 二氧化碳 + 碳酸 水 HCO CO HO 23 22(3)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引导学生观察各文字表达式的特点 ,归纳出化合反应(多变一)和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征,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探究活动三】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1、学生分组实验: 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观
42、察现象:澄清变浑浊 2、归纳与小结: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式:氢氧化?碳酸钙+水钙+二氧化碳 Ca(OH) CO CaCO HO 232 2 说明: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五)讨论与思考:通过讨论教材?尵联想与启示,了解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 1、讨论教材?尵联想与启示 2、交流与归纳;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注意通风换气。在进入一些可能会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地方之前,应该做“灯火实验”检验那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看是否会威胁到人的健康。 (六)练习与实践:通过书P45-46页1-4
43、题,巩固本节知识。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研究说课稿 说课人:道真县上坝中学 张伟(答辩序号:25号) 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我是25号答辩老师,我叫张伟,来自在道真县上坝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研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初中化学最为完整地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而二氧化碳又是本单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整个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占据十分
44、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时,对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形成的最好范例,上好本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提升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试剂和方法。 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 掌握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练习药品取用,装置气密性检验和排气集气等实验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在实验中学习和边学习边实践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求实、合作、创新的学习品质; (2
45、)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操作,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快乐感,并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常用药品和反应原理,制取和收集装置,以及验满和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2、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 二、说教法(教法分析)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是教学宗旨。在本节课中我将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教师根据目标提问,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
46、出科学结论教学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去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间不断的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使用,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说学法(学法分析) 1、探究学习: 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使用的药品和仪器装置的选择,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 2、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探究实验,归纳总结:为什么稀硫酸和浓盐酸不能代替稀盐酸?碳酸钠不能代替大理石?等等。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47、3、合作学习: 利用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教学程序设计分析) 下面我来谈一下教学过程这一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围绕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这一主线展开,具体分为五个步骤 (一)、设置情境,复习引导: 情境问题:1、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 了解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后,自然引出课题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2、在学习研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要求我们应掌握哪些内容? 这一环节其实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环节,在复习回顾了制氧气的信息后,对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装置和检密、验满、检验、收集的方法进行提问,让
48、学生类比分析,为以下探究打好基础。 (二)实验探究与归纳: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选择 实验探究活动一: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1、学生实验探究 给出浓盐酸、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碳酸钙等药品和试管若干,并提出让学生从价格便宜、反应速度适中、利于收集、气体纯净、操作简便等方面去选择原料,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操作、讨论、探究、找出自己认为理想的原料,这样设计既让学生认识到对比观察的科学探究方法,又注重了学生获取新知的体验学习。找到了理想的原料后,就要选择适宜的装置。 2、交流与归纳:药品及反应原理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2)
49、原理:反应原理:碳酸钙+稀盐酸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CaCO3 HCl CaCl2 H2O CO2 实验探究活动二: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1、给定仪器,学生自我设计实验装置 我将几套常用的制取二氧化碳装置图用幻灯片投影,并让学生回顾利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装置,然后按指定的图示进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设计。并进行检密、验满、检验、收集操作。 2、交流、讨论与归纳: 情境问题: (1)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取二氧化碳? (2)实验室用怎样的装置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 (3)用什么方法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瓶? (4)如何检验生成气体是二氧化碳? 小组间讨论后再进行全班交流,互动学习,总结评价各自装置
50、的优缺点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对实验操作和仪器的选择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归纳出: (1):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固体、液体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2)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应注意事项 (三)运用与实践: 体验实验成功的让学生练习几种常用的实验基本操作,让学生制取二氧化碳。通过活动, 喜悦,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练习与巩固4 、P55-56页3做书 自然界中的水第四节 自然界中的水第一课时 水的组成说课稿 张伟(答辩序号:25号) 说课人:道真县上坝中学 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号答辩老师,我叫张伟,来自在道真县上坝中学。
51、我是25。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第一课时水的组成 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 水的组成 说教材(教材分析) 一, 教材地位与作用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又,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提供了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知识,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 统知识 对正确书写化学符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笔, 教学目标2. 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水的物理性质通过电
52、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为H2O.了解氢气的性质. (2方法与过程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 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 (2)难点:从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说教法(教法分析) 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归纳法: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 三,说学法(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
53、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探究学习。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学习情景,引入新课 在上课之初,先利用多媒体,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观看之后,学生意识到水资源存在的危机和研究、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引出问题:水由什么组成? (二)实验探究 1、引导学生看课本P48观察与思考,了解水的组成探究方法。 2、实验探究:电解水实验 (1)实验方法: 取水电解器,加入电解用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 (2)实
54、验注意事项:在做实验之前,提醒学生注意:提示学生观察两电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 (3)实验现象 实验完毕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现象: 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 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3、交流与归纳 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上述实验说明水的组成是怎样的?水的沸问题情境: 腾过程与水的分解过程有什么不同?中产生的气体可以21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试管(1)试管 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呈淡蓝色.点燃通电 氧气 水 + 氢气氧气 氢气水
55、+ )(HO H)(O) O)(HO (H) () (222222 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两种元素,氧(2)水中含有氢(H),(O) (三)练习与实践4 、页11、做P53 、水加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有何区别?2 (四)课堂小结 1、水电解实验中应注意什么? 2、水由什么组成?能说水由氧气和氢气组成吗? 自然界中的水第二课时 水的净化说课稿 号) 张伟(答辩序号:25说课人:道真县上坝中学 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来自在道真县上坝中学。号答辩老师,我叫张伟,我是25。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第二课时水的净化 法分析、学法分析和
56、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水的净化选自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水是继学生学习了空气,氧气等气体性质后,学习的另一种生活中离不开的物质.本课题以水为载体,探讨了常用净化水的方法与技能;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方法及如何开发利用水资源等。教材中将静置沉突出过滤以及蒸馏这两个重要的实验,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吸附沉淀,淀 操作技能,过滤又为十一单元粗盐的提纯打下基础.因此教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了解并根据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知道
57、纯水和天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初步认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形成过滤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对教学情景的观赏和思考,初步学会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对课堂上欣赏视频,观看动画,回顾新闻,感受化学对生活和社会的积极意义,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教学难点 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以及过滤操作技能. 二、说教法(教法分析) 为了落实了三维目标我确立的教法为:情境问题讨论法和实验探究归纳法相结合
58、。 1、本课题的教学围绕着三条线展开:情景线,问题线,知识线.教师密切联系生活与社会,充分应用各种资源创设不同类型的教学情景,形成情景线.在每个情景中设计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问题,从而衍生出问题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中,不断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建构有关水的净化的知识线,以知识线来贯穿问题线.三条线构成科学的动态结构的课堂,从而引导学生快乐通达三维目标. 2、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方面来看,对实验现象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 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说学法(学法分析):实地调查-合作交流-实践与运用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能力,我主要从
59、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课前让部分学生做长江水的污染现象的实地调查,课上进行实际操作,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交流,课后寻找代用品自制净水器 四、说教学程序(教学程序分析)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1:多媒体视频播放长江流水。 先让学生领略了豪迈的,在长江水滚滚流动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思考长江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学生根据长江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这一直观现象,很快判断出长江水是混合物. 情境2:多媒体视频播放水色各异的九寨风情 九寨沟的水虽有颜色却很透明,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九寨沟的水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学生猜测九寨沟的水里可能溶解了某些物质。 由这个情景的讨论,学生很容易建构出知识线中
60、的知识点一,天然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我引入了本课题的主题,天然水中含有哪些杂质?怎样净化这些杂质 。 (二):活动与探究一:探究硬水和软水的鉴别和硬水软化方法 1、多媒体视频播放:平常在家里洗澡总是会洗得满身泡沫,而在旅游景点用温泉水洗澡却一点泡沫也没有? 2、情境问题:天然水在自来水厂得到了净化,但在家里我们却还要把水再进行最后一道加工烧开才能喝,矿泉水和我们喝的开水有什么不同呢? 3、活动与探究: (1)加热蒸发蒸馏水和氯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2)向装有蒸馏水和氯化钠溶液的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少量肥皂水,搅拌后,观察现象。 4、交流与归纳: (1)、硬软水的概念,鉴别方法,水硬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19课 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课件
- 2024年专业电工施工协议典范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上)
- 2024年度层电梯厅装潢协议模板
- 2024年无薪实习劳动协议
- 2024年仓库租赁法律协议细则
- 2024年型车辆采购协议
- 2024届安徽省合肥高升学校高三八校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试卷
- 2024建筑业劳务施工协议文本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温州市九校下期第二次质量考评(3月)高三数学试题
- 变压器类产品型号注册管理办法
- 废钢渣综合利用项目建议书范文
- My_school四年级ppt课件
- 光伏发电站电压与频率响应检测规程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密封件定位套工艺及钻Φ13孔夹具设计说明书
- 病历用药点评工作表
- 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检查表
- (完整版)遴选答题纸(A4纸直接打印)
- IMD(模内转印)工艺详解
- HLA-LJ-185混流式水轮机导水机构安装作业指导书2
- 绿化工程竣工资料(全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