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_第1页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_第2页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_第3页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_第4页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梳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k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天体: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 气体、尘埃)。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2.地球常见灭体夷和河外星茶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地月孤H他行星系 月球地球地球与八刃行星相比特殊的行茎一生命存在远滿特刖同性.饕丽住近圈性休枳质量股的类地行星日咆更藏适中一怛度适中体枳炭曼适屮一吸引住大气3 八大行星距日距离-八.c n: : Ywz. 7 z.类地行星远日行星4 太阳辐射与地球 太阳辐射的含义及能量分配(a)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为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太阳辐射可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

2、红 外光三部分。太阳辐射约遞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区,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氮。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部的核聚变。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b)太阳辐射能维持看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生物的活动和变化,是地理环境形 成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能量的主要来源,如煤炭、石油、水能 等。厚度越沫越大温度越来越高亮度越来越低5.太阳活动与地球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卩E黑子(周期11年)。黑子数目多少与地球气候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耀斑(发生

3、在色球层)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随黑子变化同步起 落(体现了太阳活动整依性)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在地球高纬地区九6.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Q)自转基本要素基豕容特征方向自西向东绕地轴(它的北端总是 指向北极星附近)转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亶极上空看顺时针 顺北逆)(南周期恒屋日即23小时56分4秒,真正的自转周期速度线速度1670cos a千米/时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两极点为零角速度15/小时除南北极点

4、为零外,都一样昼夜更替现象(b)(自转地理意义之一) 昼夜现象一一成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晨昏线:向着太阳的半球叫昼半球,而背着太阳的半球叫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有一个仓 界线(圈),叫做展昏线(圈)。 地球自转运动导致了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即肚小时。拓展提示晨昏圈与太线相垂直,平分赤道,自东向西运动。太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叫太阳高 度。展昏线匕太阳高度为虞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及经过该点的经线)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及经过该点的经线) 为18时。 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转(a)(自转地理意义之二)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即(南左北右赤不

5、) 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相关时间计算(c)(自转地理意义之三)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地方时是东边地点时刻比西边地点时刻要 早,表现为时间值要大。经度相差过,时间相差1小时。 国际上规定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 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区时,又叫标准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差一个小时。 中国统一用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称为时间。 地方时的计算:笫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笫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 钟来计算;第三步: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知西(时区)求东(时区)用加,知东(时区) 求西(时区)用减。若求出

6、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小时,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 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有关区时计算:(1)求时区:时区序号二已知经度/15,余数7.5则整数为时区序号;余数7.5则整数+1为时 区序号(2)两个时区之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3)“东加西减:所求点在已知点以东用+ ”,以西用“一” 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b)向东(一般指从东十二时区到西十二时区)经过日界线减去一天,向西(一般指从西十二时区 到东十二时区)经过日界线施一天,时刻保持不变。180经线与日界线不完全重合,-7.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a)绕转中心:太阳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

7、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周期)公转轨道:椭圆形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注意:夏至日点在远日点附近,冬至日点在近日点附近。黄赤交角23 26):黄道面+赤道面 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c)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地球公转的平面黄道平面(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其中一个 焦点上。)两个面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约为23. 5,地轴垂直于赤道面,所以地 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66. 5。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公转运动形式的综合体现,即地球总是倾 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读图要求:(1)地轴的空间位置不变,一端始终指向北极星;(2)

8、找出黄道面与赤道面;(3)识记黄赤交角、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大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牝(c)地方时为12点时,太线相对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叫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纬度变化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季节变化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半年较小具体变化春分、秋分日由赤道向两侧递减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直射,赤道在春分、秋分日达最大值昼夜长短的变化(c)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夏半年(3.31-9. 23)1昼长夜短;纬度越高,蜃越长夜越短2夏至日昼最长.

9、夜最短.北极圈岀现极昼冬半年(9. 23-一3.21)1.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2. 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出现极夜春分日与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各12小时赤道全年昼夜等分武鸣教育信息存分3月21日十一凶近日点(1月初)旷7、公转速度最快月卑日 .八_右 12青噩日北回归枝 / 南回归轨远日点(7月初)U丄 丿 公转速度星僂越9 月 23B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图太阳直射点周年回归运动图比射亦道图四图三拓展提示光照图的判断方法:(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的依据为: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从 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

10、)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卩E直射点長赤道,是春分、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5;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 5。(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1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 的中间经线为12点,展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 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隔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 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

11、)卷,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孤的长度,这个 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所求地二90- (所求地纬度和直射点纬度之差)。先求所求 地点与太阳宜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点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 所求地点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和,再用90减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点 的正午太阳高度。 四季变化规律和五带的分布特征(b) 四季的更替: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夏季为一年中 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四季更替的原因是:地球公转,直射点的

12、移动造成的;黄赤交角的存在是产生四季的根本 原因。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gb正午木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L2月22曰3月21日 6月22日9月23日次年12月22日 (冬至)(春分)(粵罕)(秋分)(冬至)ABCDA直射点的季节移动23-5M-北回归钱5- 5 -4C吊回归銭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 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厂最小值杲小值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昌貶 娱短的季节变化/白天灵长 / 昼匕夜舉N 白天最短1白養最短 五带的划分: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到的地方); 南北温帶(回归线至极圈之间,无极昼极夜无直射)、南北寒帶(南北极圈以,有极昼极 夜现象。)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

13、高纬递滅的规律。南寒带&地球的部圈层 地球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的特点(Q基本特征划分依据地壳地壳至莫霍面(17、6、33km)坚硬、由岩石组成地震波传播方式地畏莫霍面至古登堡面(2900km)分上下地幔和传播速度地核古登堡面至地心分、外核岩石圏的围(a)岩石圈的围包括地壳知上地棧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平均厚度为100-110千米。外孩速度(千米/秒)0V橫波-(S) W r 1.内核100020003000地菠波逵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因o o O o o O o o O4 5 6 深度千米)地壳莫翟界面、地幔 、古登堡界页9.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及特点(a)外部圈层概念其他大气由气体和悬

14、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气依和悬浮物,主要成分是复 复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 分水圈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 但不规则的圈层海洋水、陆地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岩石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地球外部圈层示意El境的总称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 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通过吸收反射散射一部分太阳辐射,但是大部分太阳辐射能 够到达地面。使得地面

15、升温。(2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 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夫气書地面吸收fl 大气的温室效应(b)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 面增温、对流层大气,特别是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能够吸收大部分长波辐射,把地 面辐射的大部分热量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归还给地面,直接补偿地面 的热量损失.这样,对流层大气就可以延缓地面温度下降的趋势,使得地面因昼夜交替而导致的温度波动趋于和缓。这就是大气对地面所起到到的保温作用r2、全球气压带、风帶的分布和移动 热力环

16、流形成的原理由于地面冷热不均,热的地方空气垂直上升运动,冷的地方空气垂直下沉,导致越的地方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而冷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同一 水平面上的气压差,造成空气的水平移动,形成了热力环流。(先垂克再水平运动)山咎风海陆风城市风读图要求:U比较A地和B地的受热状况的差异。2. 分析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的分布差异及abed的气压值大小。3. 把握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的分布特点4、得出热力环流中空气流动的规律。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a)地面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特点(a)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形成了大

17、气的水平运动一风(要求:判断近地面和高空凤向,比较凤力大小) 常见的几种热力环流形式:帀区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帶、副热带高气压帶(2个)、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和极地高气压 (2 个)。go/厂中纬回凤帝极地髙气城帯 近地面风带:信风帶(2个)、西风带(2 个)和极地东风(2个)。副热带高气爪带丿丿低纬们只惴 亦逍低气压带_、低删阿F 形成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有: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由于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帶和极地高气压带由于动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帶知副极地低气压带.、中纬两凤帶极地馮代谕” j汁(注:多雨的气压带是低压带,赤道低压帶

18、和副 极地低压带;多雨的风带为盛行西风带。)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与太阳直射点密切相关。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有规律地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 在一年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相反。“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读图要求:1、了解地球上7个气压带所分布的大致纬度位置,理解各自的成因。2、了解6个风带所处的位置,理解各风带风向产生偏向的原因。3、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中南北移动的规律及其原因。4、能分析具体的变式图。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帶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

19、(副 热带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帶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低纬 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的宏观背景下,海陆热力差异彫响到海陆的气压分 布。原理:由于大陆增温和降温都比海洋快,因而在大陆上,夏季形成热低压,冬季形成冷 高压季凤北大两邯亚欧大陆、北太平洋娥古离压%阿旳申超60N赤逍低气斥带111份PE分布(F北大西泮亚政大酣北太平洋亚鹽尔禹压印度低斥东Z夏威灭离压暫逍严吃带7丿】份气汗分布 季凰是大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20、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环 流最为典型。冬=偏北风 夏二傭南风一注竺心型105月T东北风510月i西南凤%*气候 特点 成因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汽候4、常见的天气系统冷暧锋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b)锋面的特点:冷气团在锋面的下方,慶气团在锋面的上方。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 风都有显著的差别,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注意锋面与气团的 概念区别,一个锋面包括了冷气团和暖气团) 锋面一般分为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和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要求:根据图示判断锋面类型)类型冷锋谖锋气团运动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锋面图示7履气团4锋面符号 过

21、境时天气阴天、刮风、下雨、降温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天气温度湿度下降,气压升高,天气 转晴气温湿度上升,气压下降,天气 转晴降水时间时间短,强度大时间长,强度小降水位置主要在锋后锋前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多与锋面活动有联系(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都 是冷锋活动形成的)。 低气压(气旋)系统与高气压(反气旋)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b)低气压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向外逐渐增高;气流水平运动方向在北半球呈逆 时针旌转(南半球呈顺时针 族转)。从大气垂直运动方向 看是辐合上升的,易成云致 璽、例如,东部沿海夏秋季 的台风(画气族图掌握齟东南西北方向的具 体风向,及

22、逆时针症转特点。) 高气压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 直,向外逐渐降低;气流水 平运动方向在北半球呈顺时 针族转(南半球呈逆时针旋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图气玻东部吹偵南风,反气旋来部吹但北凤.西部吹偲北UU西部畋南风。转)。从大气垂直运动方向看 是下沉辐散的,不易成云致 例如,冬半年的寒潮。地面天气形势图(C)一1005一冷气场“锋面气旋系统示意”读图要求:(1 )、了解气旋常常和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理解其成因。(气旋,即低压槽中由于气压比两边低,导致冷暖气团的汇合, 形成锋面。)(2)、了解锋面气旋系统经常出现在竝地区;分析锋面气旋系统对天气的彩响。(冷

23、锋为锋后降水,暖锋为锋前降水,降水都在冷气团-侧;北半球,锋线的北侧右冷气团,南半球,锋线的北侧为暖气团。)(3)、了解表示冷锋和暖锋的图上符号;并能在锋面图上画出。(4)、能分析具体示意图。5、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干湿变化; 、近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a、从全球方面来说;波动上升。b、从区域方面来说; 、引起近现代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浓度增加(解释温室气体排放与气温上升之间的关系); 、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a、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给沿海地区和一些岛国该来巨大影响;例: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被迫举国迁移b、全球气候变暧对温度的

24、影响,进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比如: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对低纬度发展中国家的影响;c、全球变暖将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行与供求矛盾;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a、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多使用清洁能源;b、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多植树种草,防止森林火灾;c、调整生产和生活模式,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d、政府应该采取行政手段,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第三章地球上的水K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a)I海前兰巴聲 1上内循歼水循环是指水体的空间位置移动及其运动形态、物理状态的变化。太阳能和地球重力是 推动水循环的动力。海陆间水循环是最重要的

25、水循环的类型。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塞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知地下径流)等。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b)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过吸收和释放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 的循环运动。水循环的意义: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流水侵蚀、沉积 地貌);使能量(太阳能、热能、重力能、势能)在地理环境中不断转化 和交换。2、河流的补给arft木面画于b河涯水位高于河袒水位褂水面閒水劇II豪水览下水昭点-舲船斬,河水有韩也水*蜿大神當均勺用节作用im.4定帀可幫瞬絆夏季无亂李节变监月际变北飙師密北随咒ISJ变化季变化大,10萼际畫与问戎互补俅頤的幅鮭低的跳:H|R

26、L*!fpv*?t、J、0 lmr37flS!a7胸M陌1叢国界 址大多枷传別是东哋区)AlUftgCSU 青iMFSl区)薛长江中下能*.=騒小崩 上咯西mm 娜g3.洋流北赤通述流北太平警助赤道璇沆“金北大的洋綾滅亂余A济.北赤逼唳滚北卬度沖风芋世第洋流分布图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图示(C)洋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的稳定流动。中低纬度一一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与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南半 球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南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一一以副极地为中 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西风漂流,世界最强大的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一一夏季由西

27、向东流,冬季由东向西流(夏顺冬逆)。读图要求:1、了解南、北半球海域中副热带环流的位置,理解其成因。2、了解北半球副极地环流的大致位置,理解为何南半球海域不存在副极地环流。3、关注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和西岸附近洋流的冷暖性质,分析其对陆地沿岸地区气候的不同 影响。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b)1、对气候的影响:洋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的水热输送和全球的热量平衡;对沿岸地区气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约形 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如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祕 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气候受寒流影响较大。2、对海洋生物分布和遂业生产的影响:寒暖流交汇为鱼类带来丰富的

28、营养物质,形成渔场,如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国渔场和日本的道渔场。道渔场一一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一一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暧流的 交汇处。渔场一一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 祕鲁渔场一一上升补偿流使 深层海水上泛,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3、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可使污染围扩大一4、对海洋航海事业旳影响:顺水航行可以节省油料、时间,逆水庾之。第四章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地壳的物质组成 地売的物质组成(a)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由矿物组成,矿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矿物与岩石的关系(b)矿物是

29、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 基本单元。矿物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基本存在形式。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固态矿物集合体。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b)岩石可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形成。可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和喷出岩(如流纹岩、安山岩、 玄武岩)。沉积岩是裸霉在地表的岩石受到区化、沉积和固结作用而形成的;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 和存在化石两大特征。主要有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变质岩是原有岩石存在条件产生变化导致其结构、矿物成分随之变化而形成的; 主要有片麻岩、石英岩、板岩、蚩等。2、地売的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30、b)地球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喷岀作用和侵入作用,冷却毀固,形成岩浆岩;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 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咸变质岩-各类岩 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回到地球部。岩石的转化过程表明, 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地壳的物质循环及图示(c)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就是地壳的物质循环(即地质循环)。推动这 种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部放射性吻质衰变昕释放的热量。读图要求:1、找到岩浆岩(分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在图示转化中的所处位

31、置。2、关注岩石转化中能量的来源:地球部的放射热和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3、注意各类岩石之间的外力作用。3、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地质作用):(1)力作用一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売运动、岩浆活动、变质 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2)外力作用一一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 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 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4、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岩石圈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处于相对运动状态;板块之间呈现两种基本关系:互相挤压碰撞(消亡边界)或彼 此分离(生长边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J生底边界雋岭、断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