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副词鉴赏_第1页
古典诗歌副词鉴赏_第2页
古典诗歌副词鉴赏_第3页
古典诗歌副词鉴赏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典诗歌副词鉴赏一、程度副词:古典诗歌常用最、极、更、尤、稍、分外等副词表示程度。例如韩愈的早春呈张水部十八员外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的“最喜小 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最”表现的是诗人们喜爱早春、喜爱“小儿”的程度;“自古多情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的“更”突出了清秋时节“伤离别”的程度超越一般。古诗常用的表示范围的副词有都、皆、尽、一律、只、但、仅、惟、单单、偏等等。唐人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里“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夜风中的芦笛唤起征人思乡之情,“尽”字写出了所有征人无一例外的不尽乡愁,把将士们久戍思归的哀怨心情 和盘托出。辛弃疾也善于使

2、用副词:“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皆,全都,可见没有例外,奸臣小人必定没有好下场,还含有乐观坚定的意味。杜甫诗句“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房前屋后“皆”春水漫漫,“但”有鸥鸟为友,“皆” “但”两个表示范围 的副词突出诗人虽然清闲但太寂寞,深盼友人来此的情绪,也为下文友人的意外来访带来的惊喜作了铺垫映衬。上文月上瓜洲中的“惟”限定了诗人可见可为的范围,却把他种种 情绪包含其中了。二、时间与频率副词:古诗中经常使用表示时间、频率的副词。比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总”,总是,表示频率的副词,强调英雄人物及其英雄事迹被 历史的风风雨雨

3、吹散是必然的规律,又有几多沧桑和无奈;“自古英雄出少年,从来纨绔少伟男”,“从来”,从过去到现在,也是强调它的规律性。古诗也常用“再”“又” “还”“也”等表示频率的副词。诗人谢枋得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他的庆全庵桃花中“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的“又”写出了年复一年、时间推移,也强化了国家灭亡、自己避世隐居又一年的感慨。杜甫从军行里“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怨而不伤,“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一个“还”则告诉我们,征夫们怨情加重、忍无可忍了:头发渐白,又刚 从前线回来,理应休息, 不料又被派去前线, 统治者的残酷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其中也包含诗人对统治者

4、穷兵黩武的强烈不满。使用时间副词往往平中见奇。比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已”,已经,是岁月蹉跎、年华已逝,抒发的是壮志未酬的悲愤, 也暗示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同是“已”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里强调的是速度之快,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迫 切心情溢于“已”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终”,始终,表达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是打败敌人的坚定决心。古诗中的“犹”字,有“依然”“仍然”的意思。“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犹”突出赞美之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仍”,仍然,用来强调突出旧桥还在、繁华已逝的冷清沉寂。三、否定或肯定的副词

5、:表否定、肯定的副词也能咀嚼出言外之意。袁枚马嵬坡里“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 亦自有银河”,“莫”字是对长恨歌以同情的态度赞美杨李爱情表示异议甚至否定,态度 干脆明确。“未”“勿”“不必”均是态度鲜明的否定副词。“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必”表明这是自信的价值宣言,高度自信的狂放之情流露无遗。“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须” “会”都有必定、一定的肯定意义,都表示意志的坚决,一个强化了诗人的豪迈形象,一个凸显出诗人的自信形象。古诗中的“当” “准”“确”也有相同的作用。四、语气副词:语气副词当然能强化语气。“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6、“竟”表示出乎意料:四手相执,泪眼相对,情满心中却语哽咽喉。“竟”字深刻地反映了离别的痛苦之深。“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我的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赫呢,官倒是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罢退。“岂”,难道,加强反问语气,意在言外:诗人本志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不能得官以实现本志是他一生的憾事,而诗名满天下并非他的追求;“应”,表示理所当然,但是杜甫因上疏为人求情而触怒唐太宗被罢官, 不愿怨君也不敢怨君, 只能含蓄说出。他用“岂”“应”传递了这些言外之意。五、反问语气:另外,“何尝” “何必”也能加强反问语气,“究竟”可以表示追问,“偏偏”强调故意与众不同,“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的“偏”就有这个意义。六、情态、方式副词:鉴赏古诗更不能忽视表示情态、方式的副词。“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暗” 有悄悄的意思,声音很低,是不愿惊动他人,更不愿冒失地打扰弹奏者。李白春城洛城闻 笛诗也用了“暗”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笛声凄凉幽咽也悠长,隐约传来却吸引了所有无眠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