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六国论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六国论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六国论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4页
六国论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教学教案六国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大意。2. 自己预习,弄懂生僻字音、形、意,归纳重点文言实词语虚词。3. 掌握本文的文体知识“论”一一以论证为主。&过程与方法1. 学习运用分论点,并举例论证的方法,领略借古讽今议论文的写作特点。2. 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学习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的方法。3.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1. 领会苏询关心国家,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抵抗外侮的思想。2. 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用心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理解本文的论证目的,即借古讽今,批评北宋政府对西夏、契丹的妥 协政策。建议统治者放弃屈辱求和的外交

2、政策,积极抗战以维护国权。【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一一六国破灭之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继宫锁心玉、步步惊心之后,今年又出了一部吸引人心的 穿越剧相爱穿梭千年,看来近几年穿越盛行哦。上课之前咱们也 来穿越一下,请大家回到北宋,与我一同赴一场满汉全席。时间: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 1057年)人物:苏轼(时年20岁)地点:北宋都城开封事件:苏轼进京赶考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二十岁,到京师卞梁(开 封)去考进士。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 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

3、。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延请苏轼喝酒, 苏轼欣然前往。席间大家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内容是 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联系那样菜,那样菜就归谁吃,行令要 从年纪大的到年纪小的。其余五举人连声附和:“好、好、好! ”“姜 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秦琼长安卖马”,第 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 走了羊肉;“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关羽 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全部菜被端走了,六个举人正准备高 兴地吃菜喝酒,苏轼开口了: “各位,该我行酒令了!”

4、他说出了六个 字,不紧不慢地把六盘菜端到自己面前,然后笑眯眯地说:“诸位兄台,你们喝酒哦!”请大家想一想:苏轼行了个什么酒令?(嬴政并吞六国)今天我们来学习六国论,昔日的战国七雄争奇斗艳何以演变 为秦国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战国是七雄争霸的时代,为了独霸天下,六国论的六国就是指的战国七雄中秦 韩、魏六个国家,它们都被秦国一个个地板书:六国论题解六国:在我国历史上, 国与国之间经常进行战争。 国以外的齐、楚、燕、赵、 击破而消灭了。“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六国论, 其实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借古讽今。二、作者简介与时代背景1

5、.作者简介苏洵(1009-1066),字明允,四川眉山人,与其子苏轼、苏辙合 称“三苏”,列入“唐宋八大家”。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 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苏洵为文,成就显著。因此博得他同时代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以及 著名文学家曾巩的好评。欧阳修指出:苏洵之文“博辩宏伟”。曾巩 认为:苏洵之文“其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也;其辉光明白,若引 星辰而上也”。2.时代背景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 败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于是统治者 横征暴敛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朝廷内部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软弱 无能以致外交妥协投降。北宋的这种纳

6、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 策极为相似。所以,苏洵写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讽刺 当朝统治者,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重蹈覆辙。正所谓“前事 不忘,后事之师”。三、梳理文章结构1.第1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本文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弊在赂秦”,接着从正反两个不同 的角度,即“赂者”和“不赂者”,均受赂秦之害进行论证。“赂秦” 的国家因“赂秦”而“力亏” 完”,故(1)(2),均受赂秦之害进行论证。;不赂秦的国家因“盖失强援,不能独 “不赂者以赂者丧”。最后总结,重申论点,“弊在赂秦”。 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证的? 第一自然段

7、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 引发下文议论)2.第2段以“割城”为例,论证“赂秦”之弊。紧承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写韩、赵、魏三国把祖先艰难 得到的土地轻易拱手送给秦国,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 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从而论证“弊在赂秦”的论点。(3)(1) 本段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赂秦的危害?A以地事秦,导致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刺激了贪欲和 扩张的野心。B韩、楚、魏三国以地事秦求苟安而不得。(2) 用一句话概括本段的中心意思?(3) 本段观点印证了第一自然段的哪一句观点?3. 第3段,以“不赂者以赂者丧”的事实,进一步论证“弊在 赂秦” ”与虎作倡终陷坑 荆轲刺

8、秦招祸患 良将李牧以谗诛紧承第2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文中写齐、赵、燕三国虽 “义不赂秦”,但“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从而论证“弊在赂秦”的 中心论点齐国:燕国:赵国:(1)比较燕赵两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明确:共同点一一形势环境相同,处秦革灭殆尽之际。不同点军事策略相同,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对抗秦国的方式不同燕太子丹招募荆轲刺秦王招致祸患。 赵因李牧被谗言所害自毁长城。(2)本段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用“向使”弓I起假设,总结六国情况,使论证更加深入全 面,中心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假设作铺垫,从 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4. 第4段承上启下,提出“为国者”不要

9、被敌国的“积威之所劫” 的劝告。(1) 前一层与上一段末句有怎样的关系?后一层有什么作用?明确:上一段末句从消极方面来说,不该用什么策略; 这一层从积极方面说该用什么策略。(2) 作者在本段连用了两个叹词,有什么作用?明确:呜呼一一承接上段末尾,提出六国合力抗秦的主张。悲夫一一又回到历史中,感叹六国破灭的可悲结局,抨击 六国的政策。提出“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才是赂秦之根源。作用:表达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起到连接作用,在历史与 现实间快速自由转移,引导读者理清思路。(3)最后一句语带双关,请说明其含义。明确:作者对历史事实分析后的议论,明确了六国赂秦的根本原 因,同时也切合当时北宋王朝的实际情

10、况, 委婉地劝谕当权者面对北 方的威胁,放弃屈辱的妥协政策,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5. 第5段,借古喻今,劝谏北宋王朝改变妥协政策,奋起抵抗。将六国的情况与北宋情况作对比,证明六国力量远弱于北宋,警 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旧事, 点明本文主旨,即作者写作 本文的目的。本段议论的基础建立在作者自己对历史事实的分析上, 源于历史,但又高于历史,讽谏北宋王朝面对外来侵略不要重蹈历史 覆辙。四、总结全文唐太宗李世民在其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人以铜为镜,可 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 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选自贞观政要唐吴兢编著)如

11、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 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 目的。苏洵写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讽谏北宋统治者要以六 国为鉴,不为辽和西夏“积威之所劫”,要奋起抵御外敌以维护国权。五、拓展探究(1)探究六国灭亡原因。六国灭亡的原因自古以来就众说纷纭。苏洵认为“六国破灭,弊 在赂秦。”苏辙认为“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李桢认为“不施行仁 政”。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请同学们随我 继续穿越回到战国时代,我们去聆听六王对各自国家灭亡原因的反 思。燕:一个国家和朝代的兴衰,首先在于统治者的素质。秦始皇有 雄才大略。齐:六

12、国没有认清共同的敌人。魏:六国的国君没有做到真正的“合纵连横”,而是只图眼前利 益。楚:秦国善用人才,而六国不能善待人才。(如楚国国君对待屈原) 韩:秦国发展国内经济,增强综合国力,而六国不思改革。赵:不能听信谗言,诛杀谋臣呐!我杀了杜牧,自毁万里长城, 终引狼入室。秦:“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六国灭亡,秦统一天下是历史前进 的必然。(2)历史照进现实。六国灭亡已成为历史,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从六国破灭的故事学 到了什么?不震慑于权势。个人在权势面前如果表现出过多的胆怯和退缩, 就会失去本身固有的爆发力和创造力, 最终碌碌无为。所以我们要想 干成一番不朽的事业,就要不震慑于权势,把自己熔铸成正气、胆色、 韬略的利剑,勇往直前。团结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