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公司收购仁科公司一场硅谷闹剧_第1页
甲骨文公司收购仁科公司一场硅谷闹剧_第2页
甲骨文公司收购仁科公司一场硅谷闹剧_第3页
甲骨文公司收购仁科公司一场硅谷闹剧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甲骨文公司收购仁科公司一场硅谷闹剧甲骨文公司收购仁科公司一场硅谷闹剧今年11月20日,仁科公司宣布61%的股票将参与竞标,甲骨 文收购仁科案终于峰回路转,扫除了最大一个障碍,甲骨文长出 了一口气,心想收购可以继续进行了。随后,埃利森兴致勃勃地 称,“收购即将进入最后的收关阶段”。11月24日,特拉华州大 法院将就是否宣布仁科“毒丸计划”无效一案进行审理,业内分 析甲骨文获胜是十拿九稳的事。这样,下一步,甲骨文可能会谋 求在仁科明年春天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对仁科董事会进行抢班 夺权。这起收购案,已进行了 17个月之久,创硅谷收购之先河,这 一事件也成为硅谷的一幕闹剧。这场旷日持久的收购战,已使甲

2、 骨文和仁科疲惫不堪,不能自拔,可以预料,甲骨文完成最后的 收购,得到了仁科也只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一块食之无味,弃之 可惜的“鸡肋”。至此,人们对收购案本身的兴趣开始下降,而 收购背后发生的事故却是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私人恩怨纠缠不休说起这起收购案,人们议论最多的,恐怕是对两位性格鲜明 的CEO的私人恩怨的品头论足。2003年6月2 0,仁科以17亿美 元收购了竞争对手J. D. Edwards公司,晋升商用软件业老二,直 逼老大甲骨文公司。同年6月6日,甲骨文“以其人之道还制其 人之身”,宣布准备以51亿美元收购仁科,仁科收购案拉开了序 幕。业内分析,这出连环收购案的背后隐藏着业界争霸的较量

3、和 私人恩怨。从仁科干脆利落地收购J. D. Edwards,到甲骨文声势浩大地宣布收购仁科,两宗收购 案如出一辙,出发点都是吞并对手,贏得市场份额,从而称霸一 方。双方展开收购和反收购的背后,隐藏的却是剪不断理还乱的 个人恩怨。甲骨文的CEO拉里?埃利森与仁科的前CEO克雷格?康 威一直以来关系紧张,矛盾不断。今年59岁的埃利森是甲骨文的 创始人,而49岁的康威曾经在甲骨文工作过8个春秋,在1993 年甲骨文发生权力变更后便离开了甲骨文。此后,两人一直在公 开场合表明敌对立场。这一次是埃利森主动挑起事端,他开始提 出以51亿美元收购仁科,后来不断加价,提高到77亿美元,最 后定格为88亿美元

4、。埃利森多次扬言,如果收购成功,甲骨文不 会将仁科作为独立品牌来运作,也不会立刻向新客户销售仁科的 产品。这令仁科极为不满,认为甲骨文是在恶意报复。业内指出,甲骨文对仁科的敌意收购完全是出于埃利森的个 人意愿,他希望能够将康威和他的仁科排斥在竞争之外。企业应 用软件咨询专家约书亚?格林贝姆说:“埃利森是一个非常难缠的 竞争对手,我认为他的收购计划没有其他目的,完全是充满敌意 的。因为他不想失去在企业应用软件市场上的份额和影响。”埃 利森在行业内一直以牢牢抓住公司所有的权力而著称。但格林贝 姆说,这次康威“肯定会与埃利森拼命到底的”。期间,两人动 辄口水相攻,冷潮热讽,大谈“狗”道。康威形容艾里

5、逊是一个 “反社会”的伪君子。而埃里森则称康威为一个“易受伤害的小 狗”,如果康威和一只狗站在我身边,“我只有一颗子弹,请相 信,我会把这颗子弹留给康威。”在这种掺杂个人恩怨的较量中,埃利森还是技髙一筹,手段 更为老道。今年10月,康威引咎辞职,埃利森在一对一的较量中 拿得一分,也扫清了收购路上一块绊脚石。昙花一现的“白衣骑士”谈起这起收购战,不能不提IBM,这个一度被业内看成是仁科 救星的“白衣骑士。收购案期间,蓝色巨人IBM度扮演白衣 骑士,试图拯救“大兵”仁科。今年9月,仁科在年度客户大会上宣布同IBM结盟并签署了 价值10亿美元的合同,今后ISI的中间件和仁科的应用软件将捆 绑销售。消

6、息传出,许多分析人士就此认为,IBM将成为“白衣骑 士”,拉仁科一把,毕竟甲骨文是IBM在数据库软件领域最大的 竞争对手,放任甲骨文收购仁科将对IBM非常不利。IBM同仁科签单,人们自然会认为IBM准备站在仁科一边,帮 助后者抗击甲骨文的恶意收购。然而不幸的是,人们的这种看法 可能并不是IBM的初衷。IBM认为,一旦仁科并甲骨文吞并,前者 产品必然会逐渐退出市场,形成甲骨文产品一枝独秀的局面。此 外,微软有可能并购德国的SAP,这就迫使IBM不得不考虑给自己 找一家能在今后开展合作的独立应用软件开发商。从内心讲,IBM 不愿意看到主要竞争对手甲骨文的实力进一步增强。但是,权衡利弊得失,IBM最

7、终还是决定不介入收购战。理由 很简单是:首先,IBM可以支持西贝、仁科以及SAP等多家公司的 应用软件,选择余地大。其次,IBM与仁科的合作并不具有排它 性,早在仁科之前,IBM曾经与SAP及J. D. Edwards等公司签署 过类似的协议。一旦IBM收购仁科,它将面临着失去SAP支持的 危险。最后,由于前途未卜,仁科产品的销量不断下滑,公司股 价也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而法院做出有利于甲骨文的裁决更 是让仁科雪上加霜。由此看来,IBM同仁科结盟并不能说明IBM有 意收购,相反IBM更愿意看到仁科继续保持独立。不可否认,IBM与仁科结盟在一段时间内给仁科的老用户们带 来了心理上的安慰,稳定了

8、仁科的军心。但是,最终,在该出手 时IBM并没有出手,拯救“大兵”仁科的一幕也终究没有上演, IBM只是昙花一现的“白衣骑士,成为收购案中的.一段插曲, 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反垄断,弱者的呻吟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仁科并不成功的反垄断策略。在这场 反收购战中,仁科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拿起了弱者惯用的武 器:反垄断。原本,仁科想籍此贏得社会的同情,通过法律的手 段留住自己“独立的最后一丝机会。仁科使出浑身解数,以法 律的手段抵抗甲骨文的收购,为此付出了不菲的价格,据粗略统 计花费至少在7000万美元以上。但是,仁科试图翻牌的打算被残酷的现实一一粉碎。先是美 国司法部以反托拉斯为理

9、由试图阻止甲骨文对仁科的收购,但被 法院“Pass,最终以失败而告终。随后,也就是11月初,欧盟 裁决甲骨文收购仁科合法,不存在违规行为,甲骨文扫清了另一 道法律障碍。至于仁科炮制的“毒药丸”计划和客户保障计划, 也是有惊无险,无关大局。仁科处处设障,步步为营,而甲骨文 步步紧逼,总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弱者,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拨云见日,答案不言自明。透视硅谷过去发生的、现在发生 的和未来将要发生的收购风潮,“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 不二的法则,也是唯一的游戏规则。那些硅谷的大狗们,只信奉 达尔文适者生存的法则,反垄断只是弱者的呻吟,是无力的反 抗,在关键性的较量中天平是不会向弱者倾斜的。想一想那场 “跨世界的反垄断审判”,面对各国的起诉,最后微软也不是毫 发未伤,依然活得很潇洒吗?毕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