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非甾体抗炎药.ppt_第1页
第九章非甾体抗炎药.ppt_第2页
第九章非甾体抗炎药.ppt_第3页
第九章非甾体抗炎药.ppt_第4页
第九章非甾体抗炎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p171 引言引言 n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临床广是一类临床广 泛应用的药物,能有效治疗一些自身免泛应用的药物,能有效治疗一些自身免 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关节炎、红斑性狼疮及强直性脊椎炎骨关节炎、红斑性狼疮及强直性脊椎炎 等,对感染性炎症也有一定的疗效。等,对感染性炎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p171 引言引言 n与甾体抗炎药相比,与甾体抗炎药相比,nsaids具有具有安全性安全性 较好较好、副反应较小副反应较小等优点。大多数等优点。大多数 nsaids不仅具有抗炎作用,而且兼有解不仅具有抗炎作用,而且兼有解 热镇痛

2、之功效。而通常所称的热镇痛之功效。而通常所称的解热镇痛解热镇痛 药药有的也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因此将其有的也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因此将其 包括在包括在nsaids范围之内,同时治疗急性范围之内,同时治疗急性 痛风药与痛风药与nsaids也密切相关。也密切相关。 p171 p171 一、炎症和炎性介质一、炎症和炎性介质 (inflammation and inflammatory mediators) n1)炎症:机体对组织损伤或致病因子侵入所产生的)炎症:机体对组织损伤或致病因子侵入所产生的 以防御为主的反应,局部表现为以防御为主的反应,局部表现为发热、红肿和疼痛发热、红肿和疼痛。 n2)炎性介质

3、:一类参与炎症反应并具有致炎作用的)炎性介质:一类参与炎症反应并具有致炎作用的 自体活性物质。如组胺、自体活性物质。如组胺、5-羟色胺(羟色胺(5-ht)、缓激)、缓激 肽、纤维蛋白肽、组织蛋白酶、血浆蛋白酶、前列肽、纤维蛋白肽、组织蛋白酶、血浆蛋白酶、前列 腺素(腺素(pgs)、白三烯()、白三烯(lts)、血小板激活因子)、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白介素()、白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 一氧化氮(一氧化氮(no)等。)等。 二、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二、花生四烯酸的代谢 (metabolism of aa) naa是廿碳烯酸类(是廿碳烯酸类(eicosan

4、oids)最重要的)最重要的 前体物质,可经两条途径代谢,一条是前体物质,可经两条途径代谢,一条是环环 氧酶(氧酶(cyclooxygenase,cox)途径)途径,另,另 一条是一条是5-脂氧酶(脂氧酶(5-lipoxygenase,5-lo) 途径途径。两条途径有一定的平衡关系,其中。两条途径有一定的平衡关系,其中 一条途径受阻,会有更多的一条途径受阻,会有更多的aa进入另一条进入另一条 代谢途径,结果均导致炎症的进一步发展。代谢途径,结果均导致炎症的进一步发展。 p171 三、非甾抗炎药的作用靶点三、非甾抗炎药的作用靶点 n环氧合酶:环氧合酶: nsaids的靶酶的靶酶cox存在两种亚型

5、:原存在两种亚型:原 生型的生型的cox-1和诱生型的和诱生型的cox-2。 ncox-1主要存在于主要存在于正常组织正常组织,在,在保护保护胃肠粘膜细胞,胃肠粘膜细胞, 维持血小板及肾脏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维持血小板及肾脏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ncox-2则主要存在于则主要存在于炎症组织炎症组织,其表达可被,其表达可被致炎致炎的的 细胞因子(如细胞因子(如il-1,tnf-)、有丝分裂原等诱导。)、有丝分裂原等诱导。 n研究还表明,传统的研究还表明,传统的nsaids的胃肠道副作用与其抑的胃肠道副作用与其抑 制制cox-1有关,而抗炎活性与抑制有关,而抗炎活性与抑制cox-2有关。有

6、关。 p173 p196 非甾抗炎药的作用靶点非甾抗炎药的作用靶点 n脂氧酶(lipoxygenase,lox)的催化生 成白三烯类,白三烯类化合物可增加血 管的通透性,导致水肿,也是一种“致 炎物质”。 p173 作用机制 磷 脂 (细 胞 膜 ) aa 脂 氧 酶 lo 多羟 基醇 白三烯 lts (炎 症 介 质 ) pla2甾体药 物 作用 靶点 环 氧 合 酶 cox 内 过氧 化物 txa2 血栓a2 促进 凝血 pg前列 腺素 痛 觉 致 敏 (放大其 他 物 质 的 致 痛 作用 ) 致 热 炎 症 介 质 抑 制 胃 酸 分泌 pla2:磷 脂 酶 aa:花生 四 烯酸 脂氧

7、酶抑 制剂 cox抑制剂 研究方向 n环氧酶和脂氧酶双重抑制剂 n选择性cox-2抑制剂 第二节第二节 解热镇痛药解热镇痛药 n人体的适宜体温约 37c; n解热机制:是由于选择性地抑制了中枢 花生四烯酸环氧酶的活性,阻断或减少 了前列腺素在丘脑下部的生物合成。治 标不治本,6h后体温升高,配合抗菌消 炎药使用; n镇痛机制:主要是抑制受损伤或发炎组 织细胞内前列腺素的合成 p174 与镇痛药的比较 n作用部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外周;中枢 阿片受体 n适应症:牙痛、头痛、关节痛等钝痛;创伤 性剧痛和内脏痛 n副作用:胃肠道刺激;耐受性和成瘾性 按结构分类: n1.水杨酸类:副作用低 n2.

8、苯胺类:解热镇痛无消炎作用、副作 用大 n3.吡唑酮类:解热消炎镇痛,副作用大 p174 苯胺类 苯胺 nh 2 苯胺有一定的解热镇痛 作用,但毒性太大 1.对cns先兴奋后抑制 2.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 导致缺氧 不能药用。 p175 乙酰苯胺(acetanilide) n h coch 3 又称退热冰,1886年发现,曾用于临床,但由于 它在体内容易水解生成苯胺,故毒性仍很大,现临 床上已不用。 p175 非那西丁(phenacetin) n h coch3h5c2o 1887年合成,其解热镇痛作用增强,而毒性降低, 曾广泛用于临床,但近年来发现它对肾和膀胱有 致癌作用,对血红蛋白和视网膜也

9、有毒性,目前 各国已先后淘汰,但复方制剂仍在使用。如apc 片(阿司匹林咖啡因非那西丁) p175 对乙酰氨基酚 (paracetamol) n h coch 3 oh 又名扑热息痛,1893年上市,实为乙酰苯胺和非那 西丁的代谢产物。 p175 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理作用 n解热镇痛作用良好,毒性和副作用都降 低,现在仍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 可治疗发热、疼痛等,但该药无抗炎作 用,原因是该药只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的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不影响外周系统 的前列腺素的合成。 p177 扑热息痛的稳定性 n本品在空气中稳定,水溶液在ph=6时最为稳定, 在潮湿条件下稳定性较差,水解产物为对氨基酚,

10、可进一步发生氧化降解,生成醌亚胺类化合物,颜 色逐渐变成黄色、红色、最后成黑色,故制剂及保 存要注意。 oh n h ch3 o nh2ohonh p175 扑热息痛的鉴别 n结构中具有酚羟基,遇三氯化铁试液产 生蓝紫色络合物。 n其稀盐酸溶液与亚硝酸钠反应后,再与 碱性萘酚反应,呈红色。此为水解产 物对氨基酚的重氮化偶合反应。 p1756 对乙酰氨基酚主要的代谢过程对乙酰氨基酚主要的代谢过程 o h nch3 o gly o h nch3 o s ho oo n h ch3 o n h ch3 o n h ch3 o ho oh3c nch3 o ho oh nh2 oh3c o nch3

11、o ho nch3 o 肝蛋白 对乙酰氨基酚的 葡萄糖醛酸结合物 对乙酰氨基酚的 硫酸酯结合物 乙酰苯胺对乙酰氨基酚 非那西丁 氮氧化物乙酰基亚胺醌 p177 扑热息痛的代谢特点 nhcoch3 oh nhcoch3 oso3h + nhcoch3 oc6h9o6 n oh oh coch3ncoch3 o 血红蛋白血症、 溶血性贫血, 毒害肝细胞 葡萄糖醛酸 结合成年 儿童与 硫酸结 合 毒性代谢物 与肝内谷胱 甘肽结合而 解毒 羟基衍生物 乙酰基亚胺醌 p177 毒性代谢物的解毒 onch3 o n ch3 o s oh nh oh o o n ch3 o oh gs n ch3 o oh

12、 肝 蛋白 引 起 肝 坏死 、肾 衰 竭 肾 排 泄 n-乙 酰半胱氨酸gsh n-乙 酰基亚 胺 醌毒 性 代谢 物 p177 第三节 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 inflammatory drugs p177 nsaids按结构分类 n1、水杨酸类(阿司匹林) n2、吡唑酮类(保泰松) n3、芬那酸类 (甲芬那酸) n4.芳基烷酸类 n芳基乙酸类(双氯芬酸钠) n芳基丙酸类(布洛芬) n5.1,2苯并噻嗪类(吡罗昔康) p177 一.水杨酸类salicylic acid 水杨酸 oh cooh 1838年从水杨树皮中分离得到水杨酸(salicylic acid),

13、1875年巴斯(buss)首先发现水杨酸钠 (sodium salicylate)具有解热镇痛和抗风湿作用而 在临床上使用,但它有严重的胃肠道副作用。 p177 阿司匹林(aspirin) ococh3 cooh 又名乙酰水杨酸. 1898年德国bayer公司化学家霍夫曼 (hoffmann)合成,临床应用至今。 p179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 n100多年的历史证明,它是一个优良 的解热镇痛及抗风湿病药物,而且还 发现有抗血栓形成的新用途,为临床 常用药物。现广泛用于治疗伤风、感 冒、头痛、神经痛、关节痛、急性和 慢性风湿痛及类风湿痛。还可预防和 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对结肠癌也有 预防作用。

14、p180 阿司匹林的副反应 n主要是胃肠道副反应 n原因之一是由于它是环氧化酶不可逆抑制剂, 抑制了胃粘膜内前列腺素pgi2的生物合成, 而pgi2有抗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和防止溃 疡形成的作用,从而造成胃溃疡甚至胃出血; n另一原因是阿司匹林及水杨酸酸性较强,易 造成对胃肠道刺激副作用。 p181 aspirin的稳定性 n本品在干燥空气中较稳定,遇湿气即缓缓水 解生成水杨酸和乙酸,遇碱和加热水解更快。 故本品应置于密闭容器中于干燥处贮存。 cooh ococh3 h2o cooh oh + ch3cooh 或oh _ aspirin的稳定性 cooh oh oo cooh oh hooco

15、oh o (黄色) cooh oh ho o cooh hoo cooh ho 或 o cooh oo cooh (蓝至黑色) 氢醌 醌 阿司匹林成品中由于原料残存或贮存时保管不当,可 能含有过多水杨酸杂质,该杂质不仅对人体有毒性, 而且较易氧化成一系列醌式有色物质,因此颜色逐渐 变为淡黄、红棕甚至黑色。 p180 aspirin的鉴别 naspirin的水溶液加热放冷后,与三氯化 铁溶液反应,呈紫堇色; naspirin的碳酸钠溶液加热放冷后,与稀 硫酸反应,析出白色沉淀,并放出醋酸 臭气。 p180 成酰胺修饰 水杨酰胺 conh2 oh conh2 oc2h5 乙氧苯酰胺 制成酰胺可以降

16、低羧酸的酸性,保留镇痛作用, 且对胃肠道几乎无刺激性,但抗炎作用也基本 消失。水杨酰胺镇痛作用是阿司匹林的7倍,乙 氧苯酰胺的镇痛作用强于阿司匹林,毒副作用 小。 p179 成酯修饰 双水杨酸酯(salsalate)口服后在胃中不分解,在 肠道碱性条件下则逐渐分解成两分子水杨酸,因而 对胃肠道的副反应小。 p179 oho o cooh 拼合原理: n把两个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利用 共价键连接起来,待进入体内后再缓 慢水解成原来的两个化合物,以协同 加强药效,降低毒副作用,称为孪药 twin drug或协同前药(mutual prodrug) 贝诺酯benorilate n又名扑炎痛,苯乐来,

17、是采用前药原理和 拼合原理将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成酯 而得,对胃肠道刺激性较小,用于风湿性 关节炎及其它发热所引起的疼痛,特别适 合于老人和儿童。 n h coch3coo ococh3 p178 成盐修饰 ococh3 coo 2 aloh - ococh3 coo - h3n-ch(ch2)4nh3 coo + - 与氢氧化铝成盐形成阿 司匹林铝(aluminum acetyl salicylate), 在胃中几乎不分解,进 入小肠才分解成两分子 的乙酰水杨酸,故对胃 刺激性小。 与碱性赖氨酸成盐制得 赖氨匹林(lysine acetylsalicylate),其 水溶性增加,可供注射

18、用,避免了胃肠道反应。 p179 其他修饰 f f cooh oh 二氟尼柳 二氟尼柳diflunisal为可逆 性的环氧酶抑制剂,其消 炎镇痛作用比阿司匹林强4 倍,而且作用时间长达12 小时,对血小板功能影响 较小,胃肠道刺激性小, 可用于关节炎、手术后疼 痛、癌症疼痛等。 p178 二、吡唑酮类 n吡唑酮类解热镇痛药有5-吡唑酮和 3,5-吡唑二酮两种结构类型 。 n具有较明显的解热、镇痛和一定的 抗炎作用,一般用于高热和镇痛。 p178 (一) 5-吡唑酮类 安替比林(antipyrine) n no ch 3 ch 3 1884年在研究奎 宁类似物的过程 中偶然发现的第 一个用于临床

19、的 解热镇痛药物, 但因其毒性较大, 而未能在临床长 期使用。 p181 氨基比林(aminopyrine) n no ch3 ch3 n ch3 ch3 受吗啡结构中有甲氨基的启发,在安替比林分 子中引入二甲氨基而得,曾广泛用于临床,但 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症等,我国已 于1982年予以淘汰。 p182 安乃近 (metamizole sodium, analgin) n no ch3 ch3 n ch3 ch2so3na 1912年上市,解热、镇痛作用迅速而强大,因其水溶 性大,可制成注射液使用,特别适用于儿童的退热, 但仍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等,应慎用。 p182 增加水溶性,引入

20、 亚甲基磺酸钠 异丙基安替比林 n no ch3 ch3 ch3 ch3 镇痛效果较好,毒性较低。常用于复方制剂中。 例如:散利痛(扑热息痛+异丙基安替比林+咖 啡因) p182 (二)3,5吡唑(烷)二酮类 保泰松(phenylbutazone) n no n-c4h9 o 1949年发现,具有良好的消炎镇痛作用,而且有促 进尿酸排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 痛风病,但其毒副作用较大,除胃肠道副反应及过 敏反应外,对肝脏和血象也有不良影响。 p182 羟布宗 (oxyphenbutazone) n no n-c4h9 o oh 1961年发现,又名羟基保泰松。是保泰松在体 内的活性

21、代谢产物,同样具有消炎抗风湿作用, 而且毒副作用较小。 p182 -酮基保泰松 (-ketophenylbutazone) n no o o 也是保泰松体内活性代谢产物,可用于治疗痛风 及风湿性关节炎。 p182 4位氢原子的作用 n no r2 or r1 h n no r2 or r1 n no r2 r r1 o h+h+ - - 构效关系研究发现,3,5-吡唑烷二酮类的抗炎作用 与化合物的酸性有密切关系,酸性增强,则抗炎作 用减弱,但可显著增加排尿酸作用。3,5位的羰基增 强4位氢原子的酸性,若4位碳上的两个氢原子都被 烷基取代,则抗炎活性消失。 p183 琥布宗(suxibuzone

22、) n no o ch3 ch2o o cooh p183 为了降低3,5-吡唑二酮类化合物的酸性,将 -位氢用琥珀酸酯类结构取代而得,在体内 可转化为保泰松而产生作用,对胃肠道的刺 激作用小 非普拉宗(feprazone) n n o o ch3 ch3 采用拼合原理将治疗胃溃疡的药物昔法酯 (gefamate)中的有效基团异戊烯基引入到保 泰松的结构中得到,可明显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及其它副作用。 p183 三. 芬那酸类:灭酸类 甲芬那酸mefenamic acid n h cooh 又名甲灭酸,采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设计, 以n原子取代水杨酸中的o原子而得的衍生物。 具有较强的消炎镇痛作

23、用。 邻氨基苯甲酸 p183 常用的芬那酸类药物 n甲氯芬那酸是芬那酸类药物中活性最强的 n氯芬那酸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抗炎药,疗效较好 n该类药物副作用较多,有胃肠道障碍、粒性白细 胞缺乏症、神经系统副反应等 oh o nh r1 r2r3 甲芬那酸 氟芬那酸 甲氯芬那酸 氯芬那酸 r1r2 r3 ch3ch3 h h cf3 h cl cl h ch3 h cl p184 四、芳基烷酸类芳基烷酸类 n芳基烷酸类是非甾体抗炎药物中最大的 一类药物,也是发展最快的一类药物。 n分为: 芳基乙酸类(吲哚美辛) 芳基丙酸类(布洛芬) p184 (一)芳基乙酸类 o n oh o ch3 cl ch3o

24、 为芳基烷(乙)酸类的非甾体抗炎药 v1961年美国merck公司沈宗瀛等人发现 p187 吲哚美辛的研究 n5羟色胺可能为炎症的化学 致痛物质,其体内生物来源与 色氨酸有关,同时发现风湿痛 患者体内色氨酸代谢水平较高, 因此对吲哚乙酸类衍生物进行 了研究,从而发现了吲哚美辛。 n但其作用机制经研究证明并不 是对抗5-羟色胺,而是抑制前 列腺素的生物合成。 n h nh2 oh n h oh cooh nh2 5羟 色胺 色氨酸 p184 indometacin的作用 n是一个强力的镇痛消炎药,也可用于炎 症发热及其它不易控制的发热。 n缺点:毒副反应较严重,除常见的胃肠 道反应、肝脏损害及造

25、血系统功能障碍 外,还有严重的中枢神经副作用。 p188 吲哚美辛的构效关系 o n oh o ch3 cl ch3o 2-位甲基取 代比芳基取 代的活性强 必需基团, 其酸性, 抗炎 可以用烷氧 基、二甲胺 基、乙酰基、 氟等基团取 代 n-酰基化比烷基化的抗炎活性强, n-芳酰化的活性较好 p188 双氯芬酸钠diclofenac sodium 又名双氯灭痛。 双cl结构和cooh的位阻使两个苯环呈接近 垂直的构象,从而使活性增强 n h ona cl cl o 2 2 6 含氯原子 p188 diclofenac sodium的 药效 n1974于日本上市,120个国家先后使用 n扶他林

26、、感冒通、英太青 n抗炎、解热和镇痛;镇痛活性为吲哚美辛的6 倍,aspirin的40倍,解热为吲哚美辛的2倍, aspirin 的35倍。本品药效强,不良反应少,剂 量小,个体差异小。 p188 diclofenac sodium的作用机制 n1.抑制花生四烯酸环氧酶系统,导致pg和血 小板生成减少; n2.抑制脂氧酶阻止白三烯的合成; n3.抑制aa的释放和刺激aa的再吸入,导致aa 数量减少。 p189 cl o cl ho h n oh h n cl cl o oh h n cl cl o oh ho h n cl cl o oh oh h n cl cl o oh hooh 双氯芬酸

27、钠的代谢 p189 双氯芬酸钠的合成 cl cl oh nh2 【缩 合 】 n h cl cl clch2cocl 【酰化】 n cl cl coch2cl alcl3 【f.c反 应】 n cl cl o naoh 【水 解 】 n h cl ch2coona cl p189 舒林酸(舒林酸(sulindac) f ch2cooh ch3 h ch3s o 为茚类芳基烷(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抗炎活性 约为吲哚美辛的一半,镇痛作用略强,胃肠道和中 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均小于吲哚美辛 p185 f oh o ch3 s ch3 o f oh o ch3 h3cs f oh o ch2oh s

28、ch3 o f oglu o ch2oh s ch3 o f oh o ch3 s h3c o f oglu o ch3 s h3c o oh oh o o 舒林酸 活性代谢物 砜代谢物 舒林酸的代谢舒林酸的代谢 p185 萘丁美酮萘丁美酮 ch3 o o ch3 1 2 3 45 6 7 8 2丁酮 又名萘普酮,为非酸性的芳基烷(乙)酸 类的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种前药,在肝脏 首过代谢为甲氧基萘乙酸后起效,选择作 用于环氧合酶2(cox-2)。 p186 芬布芬芬布芬 oh o o 联苯 4丁酮酸 为芳基烷(乙)酸类的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种前 药,代谢为联苯乙酸后起效。 p186 (二)芳基丙酸

29、类: 布洛芬ibuprofen ch3 ch3 ch3 o oh 在芳基乙酸类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的,在乙酸基的 位引入甲基。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存在两个光学 异构体,一般s(+)异构体的活性比r(-)异构体 强28倍,但在体内r(-)会转化为s(+),药用 消旋体。 p191 oh h3c ch3 ch3 o oh hooc ch3 ch3 o oh hoh2c ch3 ch3 o oh h3c ch3 ch3 o oh h3c ch3 ch3 o oh hooc ch3 o (+ )布洛芬 oh oh 布洛芬ibuprofen的代谢 p192 布洛芬的构效关系 ar ch3 coohc h 对

30、或间位也可取代芳 基、杂环、脂环等疏 水性取代基,且与苯 环不共平面 ar为一平面结构芳香环 或芳杂环。对位引入 另一疏水基团后,还 可在间位引入一个吸 电子基团,如-f,-cl, 活性增强 s构型 活性强 羧基与芳香 环ar之间相 距一个或一 个以上碳原 子;在羧基 的位有一 个甲基 p190 布洛芬的合成 ch2=chch3 na-c 钠 碳 ch3cocl alcl3 f.c酰化 coch3 clch2cooc2h5 ch3ch2ona darzens反 应 o o o naoh clh 1. 2. 水 解 脱羧 cho agno3,oh h 1. 2. + 氧 化 - cooh p19

31、0 darzens反应的机理 clch2cooc2h5 c2h5ona clchcooc2h5 - ar-c-ch3 o ar-c-ch-cooc2h5 cl o ch3 -cl - ar-c-ch-cooc2h5 o ch3 oh h - + ar-c-ch-cooh o ch3 + h ch3 ar-c=ch oh + co2ar-ch-cho ch3 萘普生 naproxen oh o h o 是一个具有光学活性的药物,药用s()体, 上市以来一直占据该类药物的销售前列。 p193 萘普生的生理作用 本品抑制pg生物合成方面是阿司匹林的12倍, 布洛芬的34倍,但比吲哚美辛低大约300

32、倍,适用于缓解轻度及中度的疼痛,也用于 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及急性痛风等。 市场销售良好,逐渐替代布洛芬。 p193 酮洛芬ketoprofen och3 o oh 又名苯氧布洛芬,具有镇痛消炎及解热作用,解热作 用比阿司匹林强100倍,消炎镇痛作用比阿司匹林强 150倍,副作用小,毒性低。用于治疗风湿性及类风 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及痛风等。 p191 五.1,2苯并噻嗪类: 吡罗昔康piroxicam n s conh oh ch3 o o n 1 2 3 4 5 6 7 8 又名炎痛喜康。 苯并噻嗪类抗炎药物也称昔康类(oxicams)药物, 作用靶位为环氧合酶。 碱性 酸性 p19

33、4 吡罗昔康的药理作用 为新型消炎镇痛药,作用持久,副作用小, 是该类第一个用于临床的药物,能抑制 pg的生物合成,为可逆的环氧酶抑制剂。 p194 n将吡罗昔康分子中芳杂环将吡罗昔康分子中芳杂环2-吡啶用吡啶用2- 噻唑代替得到,抗炎作用较吲哚美辛噻唑代替得到,抗炎作用较吲哚美辛 强,胃肠道耐受性好;强,胃肠道耐受性好; n s s n n h oo oho 舒多昔康舒多昔康 p194 美洛昔康(meloxicam) n s s o n h ch3 oh n oo 将舒多昔康的5-位引入甲基而得,对环氧酶-2的选择性 很强,几乎无胃肠副作用 ,抗炎作用比吲哚美辛强, 用于治疗急性关节炎,长期

34、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p196 噻吩昔康tenoxicam n s s o n h ch3 oh n oo 又名替诺昔康,消炎镇痛作用和吡罗昔康相又名替诺昔康,消炎镇痛作用和吡罗昔康相 当,长效,当,长效,1次次/天口服吸收迅速且完全。天口服吸收迅速且完全。 p194 六、选择性环氧合酶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抑制剂 塞利昔布celebrex n n s nh2 oo f f f 又名celecoxib,1999年上市的选择性的cox-2 抑制剂,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 引起的疼痛。 吡唑 书上有误 p197 塞利西布的代谢 n n s nh2 oo ch3 f f f 氧化为醇氧化

35、为醇 氧化为羧酸氧化为羧酸 均可与葡萄糖醛酸均可与葡萄糖醛酸 结合而排出结合而排出 p198 罗非昔布罗非昔布 rofecexib n为甲砜类选择性的为甲砜类选择性的cox-2抑制剂,主抑制剂,主 要用于治疗骨关节炎和止痛,胃肠道要用于治疗骨关节炎和止痛,胃肠道 耐受性好。耐受性好。 呋喃酮 p198 s ch3 oo o o 书上有误 (没有甲基) 第四节第四节 抗痛风药抗痛风药 (drugs used to treat gout) p199 概述 n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 泄减少而引起的一类疾病。泄减少而引起的一类疾病。其特征是患其特征是患 者的血浆、尿中的尿酸根水平增高。者的血浆、尿中的尿酸根水平增高。 n抗痛风药包括治疗急性痛风药和控制慢抗痛风药包括治疗急性痛风药和控制慢 性痛风药,前者与性痛风药,前者与nsaids密切相关,密切相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