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7讲失业理论_第1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7讲失业理论_第2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7讲失业理论_第3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7讲失业理论_第4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7讲失业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讲第七讲 失业理论失业理论 一、失业概述 (一)失业的涵义及衡量 1失业(unemployment)的定义:失业是指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符 合工作条件、有工作愿望并且愿意接受现行工资的人没有找到工作这样一 种情况。正在经历这种情况的人被称为失业者。 国际劳工组织定义:失业者是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工作能力,积 极寻找工作,且能够立即工作(到岗)的人。可见一个失业者必须具备三 个基本条件是:一是没有工作;二是能够到岗;三是积极寻找工作。 2失业率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是指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数中所 占的百分比。失业率的统计方法比较常用是采用抽样调查或根据求职登记 记录取得数

2、据。 表7-1 世界主要国家与失业率 图7-1 主要国家失业率(%) 图7-2 中美两国失业率比较 3失业人员的构成及失业率的差异 0 5 10 15 20 25 30 35 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意大利日本瑞典英国 失业率% 总体15-1920-2425岁以上 图7-3 部分国家按年龄分类的失业率 (二)失业的分类 1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是 劳动力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或在生产过 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由于转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 局部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 小、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就业信息渠道 是否畅

3、通。劳动力流动量越大、越频繁,寻找工作 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越大,就业信息渠道越不畅通 则摩擦性失业量越大。反之则相反。 2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是指劳动力的 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 位空缺。结构性失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 的转移和流动需要成本。转移成本高低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差异程度。二是劳动者的初始人力资 本及培训机制。 (三)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 (deficientdemand unemployment

4、),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 萧条阶段因需求下降而引起的失业。其特征是在经济萧条时上 升,而在经济繁荣时下降。 可以用紧缩性缺口来说这种失业产生的原因。紧缩性 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之间的差额。 凯恩斯认为失业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而造成需求不 足的原因是由于三大心理规律的作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 律导致消费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造成投资需求不足; 流动偏好规律使利息率的下降有一定最低限度,无法拉开利 润率与利息率的差距以便刺激投资,也会造成投资需求不足。 其结果是总需求不足,出现紧缩缺口。 (三)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定义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 是劳动市场处于供

5、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 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造成通货紧缩的状态。 自然失业率也被称为充分就业的失业率,表示只有在实际失业 率超过自然水平时,失业才是过多的。充分就业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 是指在现有工作条件和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了工 作的就业量。 二、失业产生的机理与模型二、失业产生的机理与模型 (一)贝弗里奇曲线(结构性失业存在的原因)(一)贝弗里奇曲线(结构性失业存在的原因) 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beveridge,1909)曾详细考察了失业与劳 动力市场中的结构、地理和信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发现了失业 与空缺岗位之间存在着显

6、著的负相关性,如图所示。后来,这种刻 划失业与空岗负相关性的曲线被称为贝弗里奇曲线。 假设一个经济中有两类不同的劳动力市场,第一类是存在失业的低技能劳 动力市场,第二类是存在空缺岗位的高技能劳动力市场。假设由于这两类市场 在对劳动力技术方面的要求差异很大,因此两类市场之间无法流动。也就是说, 这种失业与空岗并存的现象源自于结构性因素。 如果第一类劳动力市场上的失业是古典式的,那么降低实际工资就可以 减少失业人数,但是,在降低实际工资的同时,第二类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工 资也会受到影响,从而使空岗数量上升,如图所示。这是因为实际工资的降 低主要是价格水平上升所导致的,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两类市场的实

7、际工 资都会下降。用模型表示就是: 如果第一类劳动力市场上的失业是凯恩斯式的,那么增加总需求就可 以减少失业人数,但是,增加总需求也会提高对于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 致使空岗数量上升。用模型表示就是: 由此可见,无论第一类劳动力市场上的失业属于何种类 型,只要第二类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空岗,整个经济中的失 业和空岗之间就将存在着负相关性,即贝弗里奇曲线所表述 的那样。 贝弗里奇曲线表示在一个给定的劳动力市场结构中岗位 空缺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从中可以看出,失业率 越高,岗位空缺率就越低;而岗位空缺率越高,失业就越低。 经济中很多因素的变化会引起曲线上点的移动。比如当经济 出现繁荣时,失业率

8、会下降,岗位空缺数会上升,使得曲线 上的点向左移动;同样地,当经济出现衰退时,曲线上的点 向右移动。 (二)职业搜寻理论(磨擦性失业存在的原因) 职业搜寻理论模型以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为出发点分析摩擦性 失业问题,它有以下几个基本假设条件: (1) 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是不充分的。劳动者为获得满意的工作, 厂商为雇佣到满意的劳动力,必须不断地在劳动力市场进行搜寻和匹 配。 (2) 搜寻和匹配的目标越多,劳动者就越有可能获得一份满意的 工作,厂商也越有可能雇佣到满意的劳动力。但搜寻和匹配是要花费 成本的。 如果用w(t)表示劳动者的工资水平,w(t)是职业搜寻时间t的增 函数,但是其增长幅度是递减的

9、,即: 同时,搜寻职业是要花费成本的,这些成本包括为获取关于工作岗位 及报酬的信息支付的成本、应聘花费的时间、失业期损失的机会成本等。 假定搜寻工作的成本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且增加的成本是递增的。用 c(t)表示搜寻成本,则: 图7-8 最优搜寻时间的确定 上述劳动者的最优决策行为决定了劳动者为寻找满意的工 作,其搜寻的最优时间长度,也就是他自愿的失业时间,劳动 者在搜寻工作所处的失业状态也称为自愿性失业。影响最优的 搜寻时间的因素很多,我们都可以将其归结为w(t)和c(t)曲线 的移动。比如说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就会使劳动者搜寻成本降 低,搜寻成本曲线由c(t)变动为c1(t),相应地,劳动

10、者自愿失 业的时间延长。可见,失业救济金或保险金虽然提高了失业者 的收入,但同时也增加了失业。 图7-9 失业就济和保险对失业的影响 (三)效率工资理论 效率工资理论是对劳动力市场为什么会处于非瓦尔拉斯均衡 状态的一种解释,即企业支付的工资水平高于竞争性市场上均衡 的工资水平。 1 1索罗条件索罗条件 (1 1)模型的基本假设)模型的基本假设 (2 2)索罗条件的主要内容)索罗条件的主要内容 假设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由于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 一阶求导得到企业利润最大化条件: 上式就是所谓的“索罗条件”,意味着当企业选择效率工资时,劳 动生产率函数的弹性等于1。换句话说

11、,工资发生某一百分率的变动将 引起工人生产率以相同的百分率变动。在效率工资条件下,企业的单位 效率劳动成本最低。该成本可以用下式表示: 2效率工资理论的微观基础 效率工资是解释工资刚性的一个原因,从而解释了非自愿性失业 的存在。但是,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之间为什么存在着这种关系呢?索 罗模型对此没有做出解释,很多学者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各种模型。 (1)从员工招聘的角度逆向选择模型 (2)从员工激励的角度偷懒模型 (3)从维系员工的角度劳动力流动模型 (四)内部人一外部人模型(林德尔伯格和斯诺尔模型) (五)隐含合同理论 (六)失业回滞理论 三、失业的影响三、失业的影响 (一)经济影响(一)经济影响

12、 从个人方面看,对失业者及家庭来说,失业意味着个人收 入减少,经济拮据以及生活水平下降。从整个经济看,失业 在经济上最大的损失就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减少。 奥肯研究了失业变动对总产出的影响,提出所谓奥肯定奥肯定 律律(okun,s law),即反映失业率与实际产出增长率之间反向 变动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其具体内容可表述为:高的产出 增长与失业率的减少相联系,反之,低的产出增长与失业率 的增加相联系。okun定律可用以下数学公式表达: 在理解这一定律时应该注意几点: 这一定律表明了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是反向变动的关系; 参数(即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根据经验统计资料 得出

13、来的,在不同的时期并不完全相同。 奥明定律主要适用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即失业率是周期性失业的 失业率。 (二)社会影响 高失业率常常导致高犯罪率。失业不但会使失业者及其家庭的 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下降,而且会给人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创伤,带 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一个失业者长期找不工作就会在就业人员当中 失去影响力,就会悲观失望,可能要失去个人的自尊和自信,甚至 失去对生活的信念。对社会来说,失业增加了社会福利支出,造成 政府财政困难。 (三)人力资本的损失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人受到的教育和获得的技能的价 值。失业对人力资本的损失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失业者已有人力 资本得不到

14、运用;另一方面,失业者无法通过工作增加自己的人力 资本。长期的失业会大大降低人力资本的价值。 四、失业的治理四、失业的治理 从政策的作用角度划分,减少失业、促进就业的政 策可分为扩大需求的政策和改善供给的政策。扩大需 求是提高经济和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力度;改善供给 是改善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提高劳动力市场 的运行效率。 对于需求不足引起的周期性失业,一般采取财政 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即“逆经济风向调节”。 同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完善多层次失业保障制度。 对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则采取人力政策,即 提供职业训练、提供就业信息、反对就业歧视;培育 劳动力市场等。 (一)减少失业,

15、扩大就业需求的公共政策 第一,运用货币、财政等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的 平稳发展,从而不断扩大需求。 第二,制定产业政策,发展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保 持长期竞争力,不断促进就业结构的转变。 第三,完善创业与创新机制,鼓励创业与创新。 第四,实施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雇用失业人员。 第五,提供公共部门或公共工程的就业机会。 (二)减少失业,改善就业供给的公共政策 第一,建立失业保障体系,帮助劳动者渡过难关,并且从 失业保障扩展为就业援助。 第二,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第三,提高全民教育水平,改革教育体制,培养不同类型 的人才。 第四,建立培训体系,增强劳动者的终身市场竞争能力。 第五,协助劳动

16、者进行有序流动。 t w 1t w五、菲利普斯曲线五、菲利普斯曲线 (一)菲利普斯曲线(一)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有三种表达方式 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即在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存在着一种负 相关关系,即当失业率降低时,工资趋于上升;当失业率上升时,工资趋于 下降。可称之为“失业工资”菲利普斯曲线。 图7-10 第一、二种菲利普斯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一种此消彼长、互为替 代的逆向变换关系。 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萨缪尔森和索洛用通货膨胀率替换了货币工资增长 率,这样菲利普斯曲线事实上描绘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即当失业率 较高时,通货膨胀率便较低;而当失业

17、率上升时,通货膨胀率便会下降。也称 为“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 这种修正使菲利普斯曲线变为一种宏观决策的工具。 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了这样几个重要的观点: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了这样几个重要的观点: 第一,通货膨胀是由于工资成本推动引起的。第二,承认了通 货膨胀与失业的交替的关系。这就否定了凯恩斯关于失业与通货膨 胀不会并存的观点。第三,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 为零。因此,也可以把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货膨胀率为零的失业率。 第四,为政策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如果用菲利普斯曲线来指导政 府的宏观调控,那么就要求政府运用财政、货币政策,以临界值为 中心去调节社会总供求,并在两难中权衡利弊、作出选择

18、:或者以 较高失业率去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或者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去 换取较低的失业率。这就是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政府可以首先确定社会可容 忍的最大失业率与最高通货膨胀率,以作为宏观经济政 策目标的临界点。如果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都低于临界 点,政府就不必采取任何措施对经济加以干预;反之, 政府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通货膨胀率或者降低失 业率。 图7-11 中国菲利普斯曲线(1990-2004 ) 注:g表示每小时收入指数年变动率,u为失业率 图7-12 美国菲利普斯曲线(1958-1969) 图7-13 美国菲利普斯曲线(1990-2002) 抽象地讲,第一、第二

19、种菲利普斯曲线又可分为四种状态:陡峭的、平 坦的、远离原点的、靠近原点的。见图4。 (a) (b) 图7-15 总需求、总供给短期均衡模型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第三种菲利普斯曲线。第三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之间的 关系。可称之为“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这种菲利普斯曲线以 经济增长率代替失业率。这一代替是通过“奥肯定律”实现的。 图7-16 第三种菲利普斯曲线 图7-17 中美两国痛苦指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和, % )比较 (二)费尔普斯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的重新解释 适应性预期(adaptive expectation),是指人们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形 成并调整对未来的

20、预期。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根据适应性预期,把菲 利普斯线分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内了解一般价格水平的信息成本很高,工人会错把名义工资 的提高误认为是实际工资的提高而增加劳动力供给,而雇主会认为其 产品价格上升,从而增加工人雇佣量。在此前提下,通货膨胀率与失 业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 这说明,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 政策是可以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的。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短期有效 性。 在长期,工人和雇主都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调整 自己的预期,使预期的通货膨胀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一致。 这时,工人会要求增加名义工资,使实际工资保持不变;雇 主由于生产成

21、本增加,将维持甚至减少原有雇用量,通货膨 胀就起不到减少失业的作用。这意味着失业率完全不受通货 膨胀政策影响,这时的菲利普斯曲线成为一条从自然失业率 出发与横轴垂直的线,即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这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无 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变动,失业率总是固定在自然失业率的水 平上,以引起通货膨胀为代价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并不能减少失业。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无效性。 (a) (b) 图7-18 总需求、总供给长期均衡模型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图7-19 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中的自然失业率并不是长期不变的。技术条件的变化、劳动 力在不同部门和地区之间的流动等因

22、素都会使自然失业率发生变动。 当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不变时,自然失业率的变动也会引起菲利普斯曲 线的移动。当自然失业率提高时,菲利普斯曲线会右上方平行移动, 反之则相反。 这表明,在一定的实际通货膨胀预期下,通货膨胀率 与实际产出超出潜在产出(gdp缺口)间存在一种正向关 系。 在短期,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是稳定的,因此较高的实 际通货膨胀率与较低的失业率相关。但是,在长期,人们 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将和实际通货膨胀率一致,因此在长期, 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 (三)理性预期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 理性预期,即人们根据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作出的预 期值与以后发生的实际值是一致的。 在理性预期的假设下,短期中

23、也不可能有预期的通货膨胀 率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的情况,即无论在短期中还 是在长期中,预期的通货膨胀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总是一 致的,从而也就无法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所以, 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都是一条从自然失业率出 发的垂线,即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由此 得出的推论就是:无论在短期中还是在长期中,宏观经济政策 都是无效的。从长期来看,政府运用扩张性经济政策不但不能 降低失业率,还会使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美)弗里德曼(friedman,m.).失业还是通货膨胀:对菲利普斯 曲线的评价,商务印书馆, 1982. (美)爱德

24、蒙德s.费尔普斯.结构性萧条:失业、利息和资产 的现代均衡理论,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 袁志刚.中国的城乡劳动力流动与城镇失业:理论和经验研 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牛润霞.技术变迁中的失业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 陈芳著.中国城镇就业难点与反失业政策研究,中国财政经 济出版社 2007 宋其超,失业及其治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曾湘泉,面向市场的中国就业与失业测量研究:中国就业战略 报告2005-200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孙立.转型中国之隐性失业分析与治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庞明川.菲利普斯曲线理论、运行与政策m.北京:经

25、济科学 出版社2004. 袁乐平, 周浩民.失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顾建平,中国的失业与就业变动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杨阳.中国转轨经济关键时期失业问题成因新探,重庆工商大 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03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杨宜勇.下岗失业群体的产生、演变和发展趋势,经济与管理研 究,2007/08 贾利军.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结构性失业困境与对策分析,工业技术 经济,2007/06 行怀勇.新凯恩斯主义失业理论及启示,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7/02 蒋长流.失业回滞理论对安徽就业问题的普适性研究,江淮论 坛,2007/03 方福前.凯

26、恩斯和马克思对失业原因分析的比较,教学与研究,2007/06 郭继强.马克思工资和失业理论的现代经济学理解,教学与研 究,2007/0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王艾青.中国经济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原因探析,理论导刊,2007/02 李双全.失业人口构成的空间分布差异分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7/01 别朝霞.西方失业保险理论:评述与启示,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02 易定红.失业问题三种分析范式的比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02 行怀勇.新凯恩斯主义失业理论及启示,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7/02 薛勇.西方失业理论的演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7、社会科学 版),2007/03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郑玲敏.中国总量性非自愿失业模型生成机制研究基于 凯恩斯就业理论的视角,经济与管理,2007/01 苏舟.失业的部门转移理论述评,经济学动态,2006/11 肖留春.失业、通货膨胀与新经济增长2006年诺贝尔经 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宏观经济理论评述,云南财贸学院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刘荣春.简论李嘉图的机器与失业关系理论.经济问题.2006/11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刘凤良,张海阳:菲利普斯曲线研究新进展,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4(7) 赵博,雍家胜:菲利普斯曲线研究在中国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4 (9) 董克用:就业问题的公共政策思考,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