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位 置单元分析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二、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三、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四、教学难点:正确辨别“左、右” 的相对性。五、教材分析: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戌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
2、元进行集中教学。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1、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音体验空间方位。2、依照儿音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六、教学建议: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2、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学生辨别。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
3、地让学生判断。七、教学安排:1、上、下1课时 2、前、后1课时3、左、右1课时 4、位置1课时第一课时 上、下 总序第1节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纸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
4、帮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2、揭示课题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二、探究新知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2)出示主题图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3、看书第1页,
5、完成书上的填空。指名口答订正。三、活动1、拍手游戏(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2、小组活动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四、小结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前、后 总序第2节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6、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使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三者相比的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第2页的情景图。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个游戏。咱们玩“老鹰捉小鸡”好不好?(师做母鸡,一生做老鹰,其他生做小鸡) 二、学习新知:1、师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2、师提问:我的后面是谁?生1:是xxx。生2:是班里的很多小朋友。 我在谁的前面?我前面是谁?我后面的3位小朋友是谁?3、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4、出示第2页主题图。(1)自己根据图画提出问题。(2)小组内解决问题。(3)在书上填写。 、练习:做一做第2题。1
7、、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问题。2、小组解决问题。3、在书上填写。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左、右 总序第3节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内容、2做一做第1题,练习一第6题。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2、使学生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二者相比的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件等;学生: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老朋友,想
8、知道是谁吗?(课件演示米老鼠智慧交通)指挥交通干什么?我们平时走路靠那边走?由此引出左右。二、学习新知:1、分辨自己身体的左右。(1)你能指出你的左边、右边吗?(2)其实我们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来吗?(3)米老鼠想做健身操给大家看一看。(课件演示,学生跟着一起做)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脚跺一跺。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脚跺一跺。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放下来。(4)出
9、示手模型板帖。2、进一步认识左和右。(1)你会用左和右说一句话吗?(2)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3)说一说你现在坐的位置(左右、左边几个人),3、左右的相对性。(1)准备好你的各种学习用品。同位两个合作,动手摆一摆。(2)提出要求: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右边。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3)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我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左边有什么?)(4)师生共同活动: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三、练习:1、第4页做一做第2题。你的前面是( ),后面是
10、( ), 左边是( ),右边是( )。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 ), 从左往右数你是第( )。2、完成练习一第6题。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左 右右 左 课后小记: 第四课时 位置 总序第4节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 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实际,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2、学会确定物体位置。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正确描述物体位置,理解相对性。教学难点:理解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里,首先让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二、学习新知:1、这位小客人坐在哪里呢?他坐在第1组第2个,谁
11、能很快地找出他来?(出现四种找法,分别从前、后、左、右找起)2、我们一般都是怎样找?(使学生明确一般第一排是从前数,第几个是从左边开始数。)3、在自己的书上找出第1组第2个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小客人。4、教师提问学生指:(1)第5组第4个。(2)第2组第3个。5、学生小组活动:互相提问并在书上找出相应的小朋友。6、先说一说你自己的座位,再填空。 你的座位是第( )组第( )个。 你前面的同学是第( )组第( )个。 你后面的同学是第( )组第( )个。 你左边的同学是第( )组第( )个。 你右边的同学是第( )组第( )个。三、练习:(一)第6页做一做。(1)教师提出问题:第1行第2个是(
12、),狗在第( )行第( )个。(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3)解决问题。(二)完成练习一 1、第1题。(1)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坐成一排,教师提出要求,如:从前往后 第4位同学请站起来,请xxx后面的同学举起右手。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2)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其他学生根据要求做。2、第2题。(1)教师提出要求:我们来做拍手游戏。两个小朋友一组,做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2)学生分组活动。3、第3题。(1)教师出示第三题图画,提出要求:请帮小明布置房间。说一 说东西放在什么位置合适。(2)学生先在小组中说,指名在图画板上贴。(3)教育学生要养成自己整理房间的好习惯。4、第5题。(1)
13、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2)你能根据图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3)学生自己解决问题。(4)在书上填空。5、数学游戏:听反话(1)教师提出要求:听老师说位置,小朋友做出相反的动作。(2)教师说学生做。(3)学生在小组里活动。四、生活中的数学。1、上下楼梯靠右边走。2、自行车、汽车都是靠右行。3、北京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右边。4、香港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左边。五、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课后小记:第二单元 20以内退位减法单元分析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使学生初步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
14、团结合作、勇于探索、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四、教学建议: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五、课时安排: 1、十几减九-3课时2、十几减几-4课时3、用数学-2课时4、 整理和复习-3课时第一、二课时 十几减九 总序第5、6节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
15、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第9、10页主题图、课件;学生: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9+4= 9+8= 9+6= 9+2= 9+9= 9+5= 9+3= 9+7=二、学习新知: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2、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呢?3、气球图列式:15-9= 风车图
16、列式:16-9=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算式。4、公园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列式:13-9= 14-9=5、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题)6、(1)15-9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3)学生汇报,教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众说一说为什么?(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5)你还知道那些十
17、几减九的算式吗?(6)教师板书算式,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7)小结:刚才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这些题。下面我们来做分水果的游戏。三、练习:1、做一做第2题;练习第2题。2、课件练习:跳木桩比赛(用树桩上的数减小白兔身上的数)。3、课件练习:帮小蚂蚁回家。练习:1、第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学生自己看图,同位两个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2)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口算得数。(3)在书上填写。2、第2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教师读要求:得数是几就圈上几个。(2)根据算示圈相应的水果。(3)根据自己圈的写出得数。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1)看图,明确图意:
18、帮小鸟回家。(2)快速口算得数,说给同位听。(3)连线,小组订正。4、第4题:这是一道口算十几减九的题。 学生独立口算,订正。5、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根据两个图形口算得数。(2)同位两个互相检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式。(4)教师面批面改。6、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学生自己看图,明确图意。(2)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3)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写在书上。(4)全班一起订正。四、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十几减915-9= 6 16-9= 7 13-9= 4 14-9= 5 11-9= 2
19、 18-9= 9 17-9= 8 12-9= 3课后小记:第三课时 练习 总序第7节教学内容: 练习二7、8题,课堂巩固练习。教学目标:巩固所学十几减九的内容。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第8题提出多个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想一想,填一填。 9+( )=12 9+( )=18 9+( )=15 9+( )=11 9+( )=13 9+( )=16 9+( )=14 9+( )=17 9+( )=19二、课堂巩固练习:快速写出得数,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好(写在课堂作业本上)。9+4 = 12-9 = 13-10 =14-9 = 18-9 = 15
20、-9 =17-9 11-9 = 16 -9 =三、练习二7、8题。1、第7题。(1)明确要求:快速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自己练习。(3)全班一起订正。2、第8题。(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2)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3)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口头)。(4)学生在书上填写。(5)全班一起订正答案。四、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板书设计:十几减92、12-9=3 6、 16-9=7(个)15-9=6课后小记:第四、五课时 十几减几 总序第8、9节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2,练习三第1、
21、2题。教学目标: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2、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教学准备:根据例2制作的“小猫观鱼”动画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卡片出示): 8+5 = 7+8 = 7+6 = 15-9 = 6+8 = 5+7 = 5+9 = 13-9 = 18-9 = 14-9 = 17-9 = 16-9 =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1、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
22、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然后,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在右边小猫的嘴边出现“有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象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小组内可能出现如下意见。(1)两只小猫的对话中,已说出了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2)求黑金鱼的条数,10-8=2,2+3=5,5条黑金鱼。求花金鱼的条数,10-5=5,5+3=8,8条花金鱼。(3)我一条一条仔细
23、数的,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4)这样算得快,8+5=13,13-8=5,13-5=8,5条黑金鱼,8条花金 鱼。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那种方法,并说明理由。7、教师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三、巩固计算方法。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1题,先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它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量,另一方面提高兴
24、趣。2、为变化方式,课把“做一做”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的速度。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课堂练习:1、两步运算: 11-9= 15-7= 17-6= 12-6= 15-9= 14-7= 18-9= 12-5= 11-4= 16-8= 13-6= 17-8=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7+8-9= 16-8
25、+4= 10+7-9= 14-6+5= 11-7+9= 13-6+10= 18-9+2= 14-7+6= 15-8+10= 12-3+7= 11-6+3= 17-8+9= 13-8+7= 15-6+8= 12-9-3= 6+8+5= 19-7-6= 13-5-3=3、教师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13-8=5 课后小记: 第六、七课时 练习 总序第10、11节教学内容:练习三36题。教学目标: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学过程:一、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二、完成练习:1、第3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
26、)明确要求:先说得数,再写算式。(2)同位合作,互相检查,看谁说得又对又快。(3)全班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士并算出得数。(5)教师进行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第4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看谁都能算对。(2)学生练习,在书上填写。(3)对速度特别快的学生要提出表扬。(4)全班共同订正。(5)对全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6)请做错的同学讲讲自己错在那里,改正错题。3、第5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1)明确要求:帮小朋友坐椅子。五个小朋友各拿一张卡片,卡片上有算式;他们前面有五把椅子,上面有得数,请帮助小朋友坐到相应的椅子上去。(2)学生口算得数
27、并连线。(3)全班一起订正答案。4、第6题:这是一道连线题。(1)明确要求:找朋友。(2)学生根据给出的算式和得数连线。(3)全班共同订正答案。5、第7题:(1)明确要求:看谁全都能做对。注意看清运算符号。(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4)对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6、第8题:小动物爱吃什么?(1)明确要求:各种水果和蔬菜的旁边有算式,小动物旁边有得数,算一算,看看这些小动物喜欢吃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连线。(3)订正答案。7、第9题:渗透函数概念。(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看看被减数、减数、差有什么特点。(2)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得数。(3)小组讨论。(4)教师小结:被减数不变的
28、情况下,减数增大,差随之减小,相反减数减小,差随之增大。8、第10题:在 里填上“”、“”、“=”。(1)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一起订正。9、第11题:(1)看图:说一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2)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得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3)引导学生读一读图中对话框中的内容,根据此内容列算式解答。(4)订正。10、第12题: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1、第13题:(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2)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3)列算式解答,订正。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课后小记: 第八、九课时 用数学 总
29、序第12、13节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教学目标: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例3、做一做的情景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开火车练习口算):12-5= 11-8= 8+3= 18-9= 13-7= 11-3= 18-9= 11-9= 15-8= 11-7= 8+7= 16-8= 15-6= 17-8= 16-7= 17-9= 14-6= 9+5= 13-4= 12-6= 13-6= 9+9= 11-2= 16-9=12-7= 6+8= 1
30、5-9= 14-9=二、 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1、出示例3情景图:(1)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3)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2、小组活动:(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三、练习:做一做1、出示情景图:(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2、学
31、生小组活动。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2、第1题:(1)看图,读题,明确题意。(2)指名说图意。(3)列算式解答。3、第2题:(1)读题明确图意。(2)根据问题列算式并解答。(3)订正答案。4、第3题:看谁都能算对。(1)明确题目要求。(2)学生独立算出得数。(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5、第4题:(1)看图明确要求。(2)读题,同位两个口头列算式解答。(3)在书上填写。6、第5题:(1)明确要求:找朋友。(2)口算得数并连线。(3)订正答案。7、第6题:在 里填上“ ”、“ ”或“=”。(1)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填写。(3)订正答案。8、第7题:(1)看图,明确
32、图意。(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学生根据图意提问题。(4)列算式解答。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课后小记:第十课时 整理复习 总序第14节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退位减法表。教学目标:初步感知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发表。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教具准备: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挂图,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11-911-811-711-611-511-411-311-212-912-812-712-612-512-412-313-913-813-713-613-513-414-9
33、14-814-714-614-515-915-815-715-616-916-816-717-917-818-9二、引导学生找规律:1、仔细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看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一共有多少个?2、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商量,看看这个表有那些规律? 学生可能找到横、竖、斜等各种规律。3、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启发:还能发现什么规律?三、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式卡片重新排一个表,以展示各组的新发现。四、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说一说差是6的算式有哪几道?除了表中算式,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2、看一看这些算式,哪些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是我们刚
34、刚学习的?哪些是以后要学算式?四、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课后小记:第十一节 练习 总序第15节教学过程:一、揭题: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二、练习:1、第1题: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小组合作完成。2、第2题:(1)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2)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3)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4)订正答案。3、第3题:(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4、第4题:(1)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2)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3)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
35、本上。5、第5题:(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2)学生书写得数。(3)订正答案。(4)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6、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1)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2)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6、3)口头列算式解答。(4)写在书上。7、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1)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2)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3)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8、第8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4)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是怎样的,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多少?9、第9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看图,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2)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3)订正答案。10、第10题:比一比。(1)明确要求,看谁先夺得红旗。(2)各小组派代表参加比赛。(3)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奖励给一个
37、小标志。(4)再加入几组比赛题,尽量让学生多参与。11、第1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2)列算式解答,指名板演订正。(3)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12、思考题:小组讨论完成。补充练习1、在 里填上“ ”、“ ”或“=”。5+6 8 13-6 6 12+2 15 15-7 6 16-8 8 11-2 712-6 15-4 10+5 13-7 17-9 18-10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课后小记: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单元分析一、教学内容:图形的拼组(教科书2730页)。二、教学目标:1、通过
38、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4、注意所学知识的前后练习。三、教学重点、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四、教学建议: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1、平面图形的特征例1是一个做风车的手工活动,通过让学生按要求折一折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在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一说,以突出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关系。2、立体图形的特征例2是一
39、个拼组活动,通过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图形,或用几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六边形等,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五、课时安排: 1、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2、平面图形的转换1课时3、立体图形的拼组1课时 第一课时 平面图形的拼组 总序第16节教学内容:教科书27页例1、例2,28页做一做,练习六1、2题,30页折纸飞机。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
40、点: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学具准备:教师: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生: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特别喜欢折纸,今天我们一起来折一折好吗?二、学生自主探索有关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知识:1、做小风车:(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风车。(2)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张正方形的纸根据例1要求:沿虚线折一折。(3)汇报交流自己折后的发现,教师小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4)做小风车,使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
41、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2、平面图形的关系:(1)学生准备好学具(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2)教师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独立操作。(3)用你手中的图形拼组,可以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没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操作。(4)小组互相交流: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5)全班共同交流,学生到黑板上演示。(6)说一说你通过这些平面图形的拼组有什么收获?三、练习:1、完成28页做一做:你会用一个 剪出一个 吗?(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各种办法。(2)教给学生最简单的方法。(3)让学生说一说通过用圆形纸剪成一
42、张正方形的纸,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看到有时圆和正方形是可以转化的,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2、完成练习六第1题:用 拼一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习的兴趣。3、完成第2题。4、自己想想还能用什么拼成什么?5、30页教你折纸飞机。四、小结: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2、谈一谈你的收获。课后小记:第二课时 平面图形的转换 总序第17节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教学目标:1、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探究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43、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自制课件,做好的风车等;学生准备各种平面图形,毛线(绳子),吸管,铅笔等。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用掌声将它请出来!演示:小鸡豆豆自我介绍:我叫豆豆,是图形王国的向导。如果你想到图形王国去游玩,就得先说一说图形王国里面有哪些图形是你学过的?(演示:引出四种平面图形。) 这些图形,已经是我们熟悉的朋友了,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将它们进行转换。(板书课题:图形的转换)二、动手操作,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演示:豆豆送来长方形和正
44、方形。瞧!豆豆给我们送来了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你们说,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几条边呀?(四条。)演示:四条边分别闪烁,变色。请大家先拿出长方形的纸,我们一道来摸摸长方形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再拿出正方形的纸,摸摸它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两组对边。 好!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豆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豆豆: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又有什么特点呢?你们谁知道?(指几名学生口答。) 他们说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分组来动手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2、合作交流。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大家看一看
45、,红盆中都有哪些东西?(毛线、直尺、笔。)待会儿,你们在找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的时候就可以用它。当然了,如果你有别的方法,不用这些东西也可以。学生操作、探究、交流,教师指导。谁愿意把你找的结果告诉大家?三、探究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刚才,大家用很多方法知道了长方形的长边和长边一样长,短边和短边一样长。也就是说长方形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还知道了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板书:四边相等) 现在,豆豆要来考靠大家。1、长方形转换成正方形。(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 你能将这个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拿出长方形纸试试看。把你的方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边做边讲。) 2、正方
46、形转换成三角形。(出示一张正方形纸。) 怎么样才能将这个正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呢?你来试试看!(学生边做边讲。)3、圆转换成正方形。(出示圆和正方形。) 圆和正方形是一对好朋友,你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把圆变成正方形吗?好,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方法。看明白了,就可以动手来折一折、剪一剪(学生操作。)4、不规则图形转换成规则图形。 蓝色学具盆里,还有很多不规则图形,拿出来看一看,能不能将它们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四、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课后小记:第三课时 立体图形的拼组 总序第18节教学内容:教科书28页例3,28页做一做,练习六37教
47、学目标:1、 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之间、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积木块。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拼面图形的拼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立体图形的拼组,看看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二、学生活动1、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块,请你选择一些自己拼组看看发现了什么?拼完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2、学生进行拼组活动。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4、全班共同交流。总结出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三、练习1、28页做一做:这是一个由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的转换
48、的活动。用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做一个圆柱,学生独立操作即可。做完后谈谈自己的体会。使学生看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2、第3题:这是一道数小正方体个数的题。数正方体的个数。3、第4题:这是一道连线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感。给出了一个长方体,另外给出了它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这三个面哪个是它下面的面,哪个是左边的面,哪个是后边的面。 4、第6题:这是一个拼图的活动。在 里填入适当的序号,拼出熊猫头。5、第7题: 6用 1 4 2 3 做成一个 ,数字“4”的对面是数字“( )”。 5四、小结: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2、谈一谈你的收获。课后小记: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一、教
49、学内容:教科书3145页。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5、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三、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四、教学难点:1、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甲方验收合格协议书范本
- 矿泉水客户销售合同范本
- 维修保养合同协议书范本
- 高端会所会员合同协议书
- 驻地企业抗疫协议书模板
- 麻蜥蜴养殖采购合同范本
- 银行与孵化器合作协议书
- 私人租地合同协议书范本
- 机动车抵押担保合同范本
- 电力数据采集协议书模板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
- 2023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道路运输安全》真题及解析
- 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第十一章5#导流洞工程施工方法说明及附图
- DZ∕T 0153-2014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正式版)
- 船舶机务管理培训课件
- 2024年辽北技师学院春季招生职业能力测试题库及答案
- 《肺癌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计算题400道及答案
- 物业管理服务采购采购需求公示招投标书范本
- DB13-T1394-6-2011金属非金属矿山在用设备安全检测检验综合判定规则第6部分-矿用炮孔钻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