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病害识别相关技术_第1页
真菌性病害识别相关技术_第2页
真菌性病害识别相关技术_第3页
真菌性病害识别相关技术_第4页
真菌性病害识别相关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项目二 植物病害识别技术 2-1 真菌性病害识别技术 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物 v真菌 v细菌 v病毒 v线虫 v类菌原体:现称植原体 v寄生性种子植物 其中真菌病害在自然界种类最多,危害最重。据统 计,真菌病害大约有3万种,每种作物上都有几种 至几十种真菌病害。 如水稻上发现的真菌病害在200种以上,其中最常见 的有30余种。真菌病害都能够随苗木传播,可由 种子传播的占3.5%。目前列入我国检疫名单的真 菌病害有90余种。 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物 真菌的定义 v真菌:fungus(复数fungi),是一类营养体 为丝状体,具有细胞壁,吸收营养,以产 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 v真菌在自然界

2、分布广,种类多,已描述的 约10万种,在淡水、海水、土壤以及地面 的各种物体上都有真菌的存在。 (1)食品与食品加工:)食品与食品加工: l蘑 菇 、 木 耳 、 银 耳 、蘑 菇 、 木 耳 、 银 耳 、 香香 菇 、 草 菇 、 鸡 丛 、 羊 肚菇 、 草 菇 、 鸡 丛 、 羊 肚 菌 、 口 蘑 、 松 口 蘑 、 喉菌 、 口 蘑 、 松 口 蘑 、 喉 头菌等。头菌等。 l茭白茭白 l酱 、 醋 、 面 包 、 奶酱 、 醋 、 面 包 、 奶 酪 、 蒸 馒 头 、 豆 腐酪 、 蒸 馒 头 、 豆 腐 乳的制作等。乳的制作等。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1、益处、益

3、处 (2)医药卫生:)医药卫生: l中药:灵芝、茯苓、冬虫夏草、中药:灵芝、茯苓、冬虫夏草、 马勃、雷丸、猪苓。马勃、雷丸、猪苓。 l西药:青霉素(西药:青霉素(penicillin)、灰、灰 黄霉素、头孢霉素等。黄霉素、头孢霉素等。 l麦角菌素麦角菌素 (3)工业:)工业: 酒精制造:酒精制造: 糖化酶糖化酶 酒精酶酒精酶 淀粉单糖酒精淀粉单糖酒精 糖化酶(根霉、毛霉)糖化酶(根霉、毛霉) 酒精酶(酵母菌)酒精酶(酵母菌) 发酵工业:发酵工业: 甘油、柠檬酸、乳酸、葡萄糖酸、延胡索酸。甘油、柠檬酸、乳酸、葡萄糖酸、延胡索酸。 (4)农业、园林:)农业、园林: l 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病虫草害的

4、生物防治 菟丝子炭疽病菌。菟丝子炭疽病菌。 白僵菌防治害虫幼虫。白僵菌防治害虫幼虫。 木霉菌、拟青霉、轮枝菌等对其它真菌病原木霉菌、拟青霉、轮枝菌等对其它真菌病原 的拮的拮 抗作用、防治作用。抗作用、防治作用。 非致病菌、致病菌的弱菌系诱导植物对致病非致病菌、致病菌的弱菌系诱导植物对致病 菌的诱导抗性。菌的诱导抗性。 l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l 菌根菌:菌根菌:扩大了植物根的吸收面积。扩大了植物根的吸收面积。 云杉芽虫幼虫云杉芽虫幼虫被真菌寄生被真菌寄生 菌根:与植物共生菌根:与植物共生 捕食线虫真菌捕食线虫真菌 (5)生态环境:)生态环境: l 物质的生物循环:有机物的降解;物

5、质的生物循环:有机物的降解; 地球生态系中,分解者,地球生态系中,分解者,“清洁工清洁工”。 l 地衣:固氮地衣:固氮 (6)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试验材料)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试验材料 l 植物病理学的诞生与发展植物病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l 酵母菌:酵母菌: 易培养易培养 与动物的生物化学相似性与动物的生物化学相似性 基因组测序:第一个真核生物基因组测序:第一个真核生物 基因芯片基因芯片 2、害处、害处 (1)对植物的危害)对植物的危害 10,000多种真菌多种真菌, 7080%的植物病害由真菌的植物病害由真菌 引起。引起。 产量损失,质量下降产量损失,质量下降 真菌毒素真菌毒素 麦角中毒麦角中

6、毒 黄曲霉素的致癌作用黄曲霉素的致癌作用 (2)人与动物的病害与)人与动物的病害与 毒害:毒害: l病害:病害:皮肤病:手足癣,皮肤病:手足癣,头头 癣,牛、羊、狗的山谷热等。癣,牛、羊、狗的山谷热等。 肺部感染:原生动物肺炎囊菌。肺部感染:原生动物肺炎囊菌。 毒害:毒菇毒害:毒菇 许多真菌含有毒性物质,引起人和动物的中毒许多真菌含有毒性物质,引起人和动物的中毒致病、致致病、致 死,如毒蘑菇死,如毒蘑菇80余种。腹鸣、呕吐、幻觉、狂笑、精神错乱等。余种。腹鸣、呕吐、幻觉、狂笑、精神错乱等。 (3)木材、食品、饮料、衣物的腐烂变质)木材、食品、饮料、衣物的腐烂变质 产生毒素:产生毒素:100余种

7、,如黄曲霉毒素,致癌。余种,如黄曲霉毒素,致癌。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一)真菌的营养体 v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称为营养体。绝大多数为 丝状体,营养体的单个细丝称为菌丝,组成真菌菌 体的一团菌丝称作菌丝体。 v基本类型: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 v菌丝的变态:吸器、假根、附着胞、附着枝、厚垣 孢子、菌套等 v菌丝组织:有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 v菌丝组织体:菌核、菌索、子座 假根与匍匐丝假根与匍匐丝 附着枝附着枝 真菌的菌组织真菌的菌组织 拟薄壁组织拟薄壁组织 疏丝组织疏丝组织 1、菌核、菌核 2、子座、子座 3、菌索、菌索 1 2 3 (二)真菌的繁殖体 v当真菌营养生长到一定阶段,就开始进入 繁

8、殖阶段,形成各种繁殖体,即子实体。 v真菌的繁殖体包括无性繁殖产生的无性孢 子和有性生殖产生的有性孢子。 1、真菌的无性繁殖 v(1)游动孢子:形成于游动孢子囊内,游 动孢子无细胞壁,具12根鞭毛,在水中能 够游动。 v(2)孢囊孢子:生于孢囊孢子囊内,由 原生质割裂而成,孢囊孢子具细胞壁, 无鞭毛,释放后可随风飘散。 v(3)分生孢子:产生 于由菌丝分化的分生孢 子梗上,顶生、侧生或 串生,形状大小各种各 样,单胞或多胞,有色 或无色。有些分生孢子 产生在分生孢子果内, 球形具孔口的称分生孢 子器,杯状或盘状的称 分生孢子盘 真菌无性繁殖方式真菌无性繁殖方式 断裂断裂裂殖裂殖芽殖芽殖 真菌的

9、无性孢子真菌的无性孢子 游动孢子游动孢子 孢囊孢子孢囊孢子 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厚垣 孢子孢子 2、真菌的有性生殖 v真菌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一般是后期),就进行 有性生殖。 v有性生殖指经过两个性细胞结合后,细胞核经过减 数分裂产生孢子的方式。多数真菌由菌丝分化产生 性器官,即配子囊,通过雌、雄配子囊结合形成有 性孢子。整个有性生殖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质配、 核配和减数分裂。 v真菌通过有性生殖可以产生4种有性孢子:卵孢子、 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真菌的有性孢子真菌的有性孢子 休眠孢子囊休眠孢子囊 卵孢子卵孢子 接合孢子接合孢子 子囊孢子子囊孢子 担孢子担孢子 (1)卵孢子 v卵菌的

10、有性孢子,由两个异型配子囊雄器和藏 卵器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经授精管进入藏卵器,核 配后,由卵球发育成厚壁双倍体的卵孢子。 (2)接合孢子 v接合菌的有性孢子。由两个配子囊以配子囊结 合的方式融合成一个细胞,并在该细胞中进行 质配和核配后形成的厚壁孢子。 (3)子囊孢子 v子囊菌的有性孢子。通常由两个异型配子囊雄 器和产囊体结合,经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 单倍体孢子。子囊孢子生于子囊内,通常每子囊 含8个孢子。子囊通常产生于子囊果中。子囊果 一般由4种类型:球状无孔口的闭囊壳、有固定 孔口的子囊壳、由子座溶解而成、无真正壳壁的 子囊腔以及盘状或杯状的子囊盘。 (4)担孢子 v担子菌的有性孢子。通

11、常由交配型不同的菌丝结 合形成双核菌丝后,双核菌丝顶端细胞膨大形成 棒状的担子。担子内的双核菌丝经过核配和减数 分裂,最后在担子上产生4个单倍体的担孢子。 (5)休眠孢子 v有些低等真菌如根肿菌和壶菌产生的有性孢子 是一种由游动配子结合成合子,再由合子发育 成厚壁的休眠孢子。 3、准性生殖(parasexuality) v异核体菌丝中两个在遗传上不同的细胞核结合形 成杂合二倍体,杂合二倍体核在有丝分裂中可以 发生染色体的交换、基因重组,经过单倍体化形 成单倍体。作用类似于有性生殖。一些未发现有 性生殖的半知菌可以进行准性生殖,某些真菌既 可以进行有性生殖也也可以进行准性生殖。 二、真菌的生活史

12、 v真菌的生活史是指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 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 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v真菌典型的生活史包括无性和有性两个 阶段 v多型现象(polymorphism):许多真菌的生 活史中可以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孢子。如 全生活史的锈菌可以产生性孢子、锈孢子、 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共5种类型的孢子。 v单主寄生(autoecism):在一种寄主上就能 完成生活史。又叫同主寄生。 v转主寄生(heteroecism):必需在两种或两 种以上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又叫异主寄生。 三、真菌的分类及命名 v真菌(菌物)界包括粘菌门和真菌门,而 真菌门包括5个亚门 v

13、鞭毛菌亚门 v 接合菌亚门 v 子囊菌亚门 v 担子菌亚门 v 半知菌亚门 (一)分类:(一)分类:Ainsworth 分类系统分类系统 真菌的分类等级真菌的分类等级 n(1)种以上的分类等级)种以上的分类等级 n 界界 (Kingdom) n 门(门(-mycota) n 亚门(亚门(-mycotina) n 纲(纲(-mycetes) n 亚纲(亚纲(-mycetidae) n 目(目(-ales) n 科(科(-aceae) n 属属 (Genus) n 种种 (Species) 真菌界分类检索表真菌界分类检索表 1原生质团或假原生质团存在原生质团或假原生质团存在粘菌门粘菌门 1原生质团

14、或假原生质团缺乏原生质团或假原生质团缺乏2(真菌门)(真菌门) 2. 有能动细胞(游动孢子),有性孢子为卵孢子有能动细胞(游动孢子),有性孢子为卵孢子 鞭毛菌亚门鞭毛菌亚门 2无能动细胞无能动细胞 3 3具有性阶段具有性阶段 4 3. 缺有性阶段缺有性阶段 半知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4有性孢子为子囊孢子有性孢子为子囊孢子子囊菌亚门子囊菌亚门 4有性孢子为接合孢子有性孢子为接合孢子接合菌亚门接合菌亚门 4有性孢子为担孢子有性孢子为担孢子担子菌亚门担子菌亚门 真菌的分类 营养体 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 v鞭毛菌亚门 无隔 游动孢子 卵孢子 或原质团 休眠孢子(囊) v接合菌亚门 无隔 孢囊孢子 接合孢子

15、v子囊菌亚门 有隔 分生孢子 子囊孢子 v担子菌亚门 有隔 (不发达) 担子孢子 v半知菌亚门 有隔 分生孢子 无或未发现 (2)种以下的分类等级 v 变种(variety, var.) v 专化型(forma specialis, f.sp.) v 生理小种(physiological race) v 菌株(isolate) v营养体亲和群(vegetative compatibility group, VCG ) v 融合群(anastomosis group, AG) (二)真菌的命名 v拉丁双名法:属名 + 种名 + 命名人 v 如Puccinia graminis Pers. 四、植

16、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型 (一)鞭毛菌亚门 概述: 1共同特征是无性产生具1-2根鞭毛的游动孢子,因此通 常称作鞭毛菌。 2鞭毛菌有性产生休眠孢子囊和卵孢子。 3鞭毛菌营养体从原质团到无隔菌丝体,属低等真菌。 4鞭毛菌大多具有水生习性,因此只有在高湿、多雨、低 洼积水和通风透光不好的条件下,侵染植物导致病害。 5鞭毛菌繁殖时,有的整个营养体全部转变为鞭毛菌繁殖时,有的整个营养体全部转变为 繁殖体,称为整体产果,如壶菌;有的只是营养体的繁殖体,称为整体产果,如壶菌;有的只是营养体的 一部分转变为营养体,称为分体产果。一部分转变为营养体,称为分体产果。 6游动孢子囊形态多样,均可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孢子

17、囊形态多样,均可释放游动孢子。 7游动孢子具游动孢子具1-21-2根鞭毛。鞭毛有茸鞭和尾鞭两根鞭毛。鞭毛有茸鞭和尾鞭两 种。每个游动孢子具单鞭或双鞭两种类型。种。每个游动孢子具单鞭或双鞭两种类型。 8鞭毛鞭毛(Flagellum)(Flagellum)的结构是的结构是9+29+2型。既鞭杆是型。既鞭杆是 由由9 9根纤丝组成一个圆筒型体,圆筒型体中心还有根纤丝组成一个圆筒型体,圆筒型体中心还有2 2根根 纤丝。纤丝之间填充有胶质鞘。共纤丝。纤丝之间填充有胶质鞘。共3131条亚纤丝。条亚纤丝。 概述概述 (游动孢子)(游动孢子) 鞭毛的类型:鞭毛的类型: 1、尾鞭、尾鞭 2、茸鞭、茸鞭 分纲 鞭

18、毛菌亚门分4个纲,共1100多种。 分纲依据是游动孢子鞭毛的数目、类型及着生位置。 1根肿菌纲:游动孢子前端具2根长短不等尾鞭。 2壶菌纲:游动孢子后端具1根尾鞭。 3丝壶菌纲:游动孢子前端具1根茸鞭。 4卵菌纲:游动孢子具1根尾鞭和1根茸鞭。 后生尾鞭-壶菌纲 (1) 单鞭- 前生茸鞭-丝壶菌纲 前生双不等尾鞭-根肿菌纲 (2)双鞭- 前茸,后尾-卵菌纲 根肿菌纲 (Plasmodiophoromycetes) v营养体是原质团,整体产果。 v休眠孢子在寄主细胞内是分散的,有的可结合成 团。 v球形休眠孢子在萌发时可产生一个或几个游动孢 子。 v有性生殖不清楚,一般推测形成合子。 v都是专性

19、寄生在寄主细胞内,形成肿瘤。 v本纲一目一科10属35种,与植物病害有关的3属。 1. 根肿菌属 Plasmodiophora 形态:休眠孢子在寄主内分散, 呈鱼卵状,寄生在根部,形 成肿瘤,细胞内专性寄生。 典型病害:白菜根肿病。 分布:仅发生在辽宁,福建等4 省,引起十字花科根肿病。 根肿菌属与白菜根肿病根肿菌属与白菜根肿病 2.粉痂菌属 Spongospora 休眠孢子成熟后形成海绵状孢子 球,中间多空隙,胞内可有 多个球,侵染根部或块茎。 形成粉痂或瘤肿。 典型病害:马铃薯粉痂病。 分布:福建、 广东、 吉林。 检疫对象。 卵菌纲(Oomycetes) v特征: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病原菌,

20、菌丝体发达, 无隔菌丝,细胞壁为纤维素,产生游动孢子,双 鞭毛,茸鞭尾鞭。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二倍 体型生活史。 v四个目,与植病有关的两个目。 v藏卵器内有多个卵孢子水霉目 v藏卵器内有一个卵孢子霜霉目 水霉目(Saprolegniales) v1.习性:均生活在水中或潮湿土壤,多为腐生,少数为弱寄生,能寄生 受伤或弱的植物根部、幼芽和鱼。 v2.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囊,形成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囊长-圆筒形, 成熟时不脱落。游动孢子囊分初生和次生游动孢子囊。初生一般生在营 养菌丝的顶端或侧面。次生孢子囊有的层生,有的侧生。初生游动孢子 梨形,顶生两根鞭毛。次生游动孢子肾形,侧生两根鞭毛。游动

21、孢子双 游或单游。 v4、有性生殖:在藏卵器内产生1-多个卵孢子,藏卵器双层壁内的原生质 进行多次割裂形成多个卵孢子。雄器在形态上较小,棒状,同宗或异宗, 产生受精丝。卵孢子球形(直径=20um),原生质浓厚,有的可进行孤雌生 殖。 v5. 分类: 水霉目5个科,与植病有关的1个科水霉科 3.水霉属(Saprolegnia) v营养体大多为发达的菌丝体. 次生游动孢子囊层生,极少数 侧生。游动孢子在囊内排成多 排,游动孢子双游。 v 代表: (S.monilifera ) 引起 水稻烂秧,尤其在低温,长期 淹水的条件下。 4.绵霉属(Achlya) v发达的无隔菌丝体,次生游 动孢子囊侧生,游

22、动孢子在 囊内多排,游动孢子两游, 初生游动孢子第一个活动时 期很短。 v代表:水稻绵腐病 绵霉属与水稻烂秧病绵霉属与水稻烂秧病 霜霉目(Peronosporales) 1.习性:水生、两栖、陆生均有。由腐生到寄生。 2.症状特点:病状形成坏死或腐烂,病症为霉状物或白瓷状物。 3.有很多重要的植物病害:烟草霜霉病(前20-30年),马铃薯晚疫病(英),霜霉病 (法国)。 4.形态:菌丝无隔,发达。菌丝纤细,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梗, 游动孢子。梗是由菌丝特化而来的,是重要的分科依据。 (1)孢子囊梗和菌丝无区别腐霉科。 (2)孢子囊梗棍棒状白锈科。 (3)孢子囊梗特化成分枝状霜霉科

23、。 5.游动孢子囊有的为长形、棒形、圆形、洋梨形。游动孢子囊产生的游动孢子多为 次生游动孢子,无二游现象。最高级的游动孢子囊可以直接萌发,类似分生孢子。 6.有性生殖,在一个藏卵器内仅形成一个卵孢子。 7.多数是生活在土壤中的植物寄生菌(腐霉、疫霉)或是植物地上部的专性寄生菌 (霜霉菌、白锈菌)。 腐霉科(腐霉科(Pythiaceae) 孢囊梗和菌丝区别不大,分化不明显,孢囊梗和菌丝区别不大,分化不明显, 无限生长。藏卵器中卵周质不明显;为低等无限生长。藏卵器中卵周质不明显;为低等 的霜霉目,是水霉目到霜霉目的过渡类型。的霜霉目,是水霉目到霜霉目的过渡类型。 包括腐生到兼性寄生种类。包括腐生到

24、兼性寄生种类。 5.腐霉属(Pythium) 孢子囊梗与菌丝无区 别,孢子囊呈袋状,有的呈 袋状叶瓣状。成熟时不脱落, 萌发时形成泡囊,由泡囊产 生游动孢子,有性产生一个 卵孢子。 瓜果腐霉(P.aphanidermatum) 引起幼苗猝倒病。由伤口侵 入造成根系腐烂。 腐霉属与西葫芦绵腐病腐霉属与西葫芦绵腐病 6.疫霉属(Phytophthora) v寄生能力较弱,可为害地上的绿 色部分。孢囊梗和菌丝有区别 或没区别,即使有区别,也很少, 能继续生长。游动孢子囊柠檬 形、椭圆形、卵形。萌发直接 产生游动孢子,不产生泡囊。有 性生殖产生一个卵孢子,需异宗 配合。 v 代表:马铃薯晚疫病、番茄疫

25、 病(P.infestans),瓜果疫霉。 疫霉属与马铃薯晚疫病疫霉属与马铃薯晚疫病 1、为害状、为害状 2、孢子囊、孢子囊 3、雄器、雄器 4、藏卵器、藏卵器 5、卵孢子、卵孢子 1 霜霉科(Peronosporaceae) v陆生,专性寄生,存在生理小种。 v形成霉层,通称downy mildew。 v孢子囊梗分叉,梗的末端着生孢子囊,一般为椭圆 形,成熟后孢子囊脱落。 v孢子囊萌发:a. 产生游动孢子。 b. 湿度小时,直接萌发产生芽管。 霜霉科重要属霜霉科重要属 1、霜霉属、霜霉属 2、假霜霉属、假霜霉属 3、单轴霉属、单轴霉属 4、盘梗霉属、盘梗霉属 5、指梗霉属、指梗霉属 1 2

26、3 4 5 7.指梗霉属(Sclerospora) v 孢子囊梗短粗,末端为 不规则的二叉状分枝, 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 子,也可直接产生芽管。 v 谷子白发病 S.graminicola 禾指梗霉与谷子白发病禾指梗霉与谷子白发病 8.单轴霉属(Plasmopara) v孢囊梗单轴直角分枝, 分枝末端平钝。 v也称直梗霉属 v葡萄霜霉病 (P.viticola) 单轴霉属(单轴霉属(PlasmoparaPlasmopara) 孢囊梗单轴直角分枝,分枝末端平钝。孢囊梗单轴直角分枝,分枝末端平钝。 葡萄霜霉病(葡萄霜霉病(P. viticola) 葡萄霜霉病(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

27、ticola) v孢囊梗二叉状 锐角分枝,末 端尖细,萌发 形成芽管。 v白菜霜霉病 v菠菜霜霉病 9.霜霉属(Peronospora) 寄生霜霉与小白菜霜霉病寄生霜霉与小白菜霜霉病 10.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 v孢子囊梗主干单轴分枝,然 后作2-3回不完全对称的二 叉状锐角分枝,末端尖细。 v主要寄生葫芦科植物 v黄瓜霜霉病 P.cubensis 假霜霉属(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 孢子囊梗主干单轴分枝,然后作孢子囊梗主干单轴分枝,然后作2-3回不完全对称的二叉回不完全对称的二叉 状锐角分枝,末端尖细。状锐角分枝,末端尖细。 黄瓜霜霉(黄瓜霜霉

28、(P. cubensis) 11.盘梗霉属(Bremia) v孢囊梗二叉状锐角分枝, 末端膨大呈盘状。 v寄生菊科植物 v莴苣霜霉病(B.lactucae) 莴苣霜霉病莴苣霜霉病 白锈科(白锈科(AlbuginaceaeAlbuginaceae) 孢囊梗短棍棒形,很多梗呈栅栏状排列成一孢囊梗短棍棒形,很多梗呈栅栏状排列成一 层,顶生一串孢子囊,无限生长。层,顶生一串孢子囊,无限生长。 植物的专性寄生菌,在寄主表面形成白色疱植物的专性寄生菌,在寄主表面形成白色疱 状突起,破裂后呈白色粉末状(称为白锈),随气状突起,破裂后呈白色粉末状(称为白锈),随气 流扩散。流扩散。 仅一属:白锈属(仅一属:白

29、锈属(AlbugoAlbugo),引起十字花科、),引起十字花科、 苋科、油菜等植物白锈病。苋科、油菜等植物白锈病。 12.白锈菌属(Albugo) v孢子囊梗棍棒形,平 行排列在寄主表皮下。 游动孢子囊串生,扁 球状,在叶背表皮下 寄生,形成白瓷状物。 卵孢子单生在寄主细 胞。 v寄生十字花科、苋科。 引致白锈病。 白锈属与空心菜白锈病白锈属与空心菜白锈病 鞭毛菌亚门小结 1.根肿菌纲 根肿菌属、粉痂菌属、 2.卵菌纲 水霉目:水霉属、绵霉属 霜霉目:腐霉科-腐霉属、疫霉属; 霜霉科-指梗霉属、单轴霉属、 假霜霉属、霜霉属、盘梗霉属; 白锈科-白锈菌属 (二)接合菌亚门 1.习性:陆生,分布广泛,寄生性教弱, 多为腐生,少数寄生于昆虫,有些菌可为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