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汇报材料三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汇报材料一由于博物馆的文化底蕴浓厚,文化资源丰富,因此博物馆也是我国人民进行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在博物馆对人们进行教育,可以传播我国历史文化,加强人们对我国的文化的传承;在博物馆中我们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物进行详细的讲解,在进行教爱国主义育。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本情况茂县羌族博物馆属于公益性国有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1991年被命名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损严重,新馆于20*年6月28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新馆占地面积60亩,总建筑面积10653平方米,展陈面积4229平方米,库房面积1486平方米,共设置自然厅、地震厅
2、、羌源厅、信仰厅、民俗厅、红军厅、营盘山厅、重宝厅8个展厅。二十多年来,共收藏10000多件珍贵历史文物及民族文物,种类包括青铜器、玉石器、陶器、银器等,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件,二级文物27件,三级文物273件。二、取得的成效(一)大力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博物馆是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用博物馆的历史文化,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引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博物馆工作的创新拓展。我馆充分发挥阵地的教育功能,为广大观众,尤其是中小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过去,知道现在,回眸历史,展望未来。使他们了解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感受改
3、革开放后的丰硕成果;回眸中华民族沉重的历史灾难,展望祖国未来的美好明天。20*年新馆建成以来,我馆接待了包括大中小学生、军人、专家学者、过往游客以及政府接待性参观等在内*.*万人次,其中青少年*万余人次,举办临时展览23次,完成720余次义务讲解,充分发挥了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窗口职能作用。我们利用馆内的陈列展品,对未成年人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我馆三楼是革命文物展厅红军厅,展示有红军长征所用过实物,革命先烈的图片等,图、文、物结合展示,反映了革命先烈为羌区人民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历程和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加强对未成人的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广大青少年好好学
4、习,努力成才,报效社会的革命热情受到了良好的效果。(二)积极创新思路,不断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内容1、开展爱国情感教育。茂县羌族博物馆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丰富的历史事件、图片资料,组织中小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团委、党校、妇联、长征学院等部门广泛开展主题鲜明、生动直观的宣传教育活动。每逢“五一”、“五四”、“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六一”、“七一”、“十一”等节日,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基地成为中小学生缅怀先烈和树立理想的“第二课堂”。2、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加强爱教基地与学校之间的沟通联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5、的原则,组织开展未成年人理想信念教育。茂县羌族博物馆经常性地组织工作人员义务为中小学生开办革命英烈讲座,专题报告等。20*年至今,先后为全县6所中小学举办各类讲座30余次,深受学生的普遍欢迎。三、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及意见建议(一)展出内容不够丰富。进一步丰富馆藏资源,丰富教育内容。根据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及社会需求,认真贯彻文物保护法,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认真做好重要文物史料特别是革命历史文物的征集、保护和利用工作,增强参观者的自豪感使命感,从多方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陈列手段比较单一改进展示方式,增强教育效果。基本陈列是开展教育的主要手段,既要尊
6、重历史,体现自身特点,又要讲究艺术,有所创新。要通过实物、照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景观等多种形式以及声、光、电等科技手段,不断改进和提高基本陈列水平,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吸引更多的人来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爱国情怀、提升爱国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汇报材料二为了强化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基地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提升人员的整体形象和服务水平,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我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阵营的作用,特制定本人员培训规划。一、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定期对基地工作人员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参加各类党政学习培训班,使其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方向,具备敏捷高效的工作作风,诚
7、实可信的个人品行,恪守机密的职业道德。二、历史知识培训定期参加各类培训班,加强对基地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历史知识的培训,使其对基地的档案史料有充分的了解,并与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活动工作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知识素质。三、档案史料征集保护知识培训基地需要不断征集档案史料,丰富教育内容,工作人员既要有征集档案史料的敏悦性,又要有保护档案史料的相关知识和责任感。基地定期派送工作人员参加相关档案史料征集保护培训班,滤布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四、讲解技能培训定期选派基地讲解人员参加各种讲解培训班,从形象、气质、修养、语言、知识等方面加以培养,增强讲解技能,提高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五、展览技能培训举办展览,
8、是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基地工作人员要具备展览的策划、选材、设计、制作、布展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定期选派工作人员参加相关的展览技能培训班,包括展览选材、展地布置、展览宣传、计算机图像设计等方面的培训内容。六、基本服务技能培训由于基地工作人员直接面向广大群众,服务是主题,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公关礼仪知识和人际关系技巧,定期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服务技能培训,使其了解服务主题,增强服务意识,压滤机滤布提高服务技能。通过以上各方面的知识培训,使基地工作人员具备扎实的基地知识,必要的相关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增强爱国主义宣传力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汇报材料三常山县烈士纪念碑自建成以来,始终将爱国主义教
9、育作为红色传统教育的主旋律,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一批烈士纪念设施的修缮,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县教育局、县国土局、县住建局等部门都极力倡导传统教育,将上述载体作为常山人民“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在清明节期间追思烈士,感悟人生,提振精气神的场所,而且在经费保障上,用地指标调配上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都立足职能,充实教育资源,挖掘教育内涵,丰富教育活动,强化社会服务,在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建设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一、常山县烈士纪念碑基本情况常山县烈士纪念碑位于常山县东明湖公园西入口处北侧的第一个山坳里,离东明湖公园西大门仅40米。纪念碑前有一条6米宽的主干道,中部由西南向东北
10、呈梯田上升趋势,还有一条山路自南向北向内延伸,同时配以小广场,在整体布局上,广场式入口,给人庄重、气势磅礴之感,在平时,可为游客集合或学生集合之用。目前,因县烈士纪念展馆项目的实施,砌筑了围挡,根据项目实施的进度,预估在20*年底前,可以在上述区块全新还给群众一处高档的缅怀烈士的好场所此处,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纪念碑四角所对位置配置了四棵大雪松,背面山坳间主要栽植雪松、柏树、香樟等高大乔木作为整体背景,再利用原双峰连绵的松树林涛,烘托了纪念的主题和肃穆的意境。纪念碑总用地面积为12796.54平方米,高15.4米,底座正面以浮雕及诗歌的形式表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
11、会主义建设5个不同历史时期的108位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常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建成以来,已承载起纪念、祭扫、教育的功能,已成为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职工接受先进性教育的基地,此处已成集瞻仰纪念、爱国教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二、常山县烈士纪念设施建设背景及烈士内涵为缅怀先烈,继承遗志,激励后人,1968年常山县在芙蓉乡建起了革命烈士纪念碑。芙蓉乡是我县革命老区之一,1937年中共西源区委在此开展革命武装斗争,因寡不敌众,10多名革命志士在芙蓉乡被国民党杀害。由于芙蓉水库将建成,这里成了淹没区。2004年,中共常山县委县政府决定将纪念碑迁移至县城东部风景秀丽的东明湖公园内。2004年8月1
12、日举行开工典礼,2005年9月30日落成。新建的常山县革命烈士纪念碑规划面积为12796.5平方米,总投资*万元。纪念碑2007年12月27日上午,常山县民政局会同原芙蓉乡政府、县关工委相关负责人,在原芙蓉乡所在地举行革命烈士纪念碑迁移仪式,在县城东明湖公园新建一处革命烈士纪念碑,并将原芙蓉乡革命烈士遗骨同时迁移。选址严谨、规范、大气。因为,东明湖公园是常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之一,也是战争年代革命先烈重要的活动地点之一。1932年9月至1933年1月,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及赣东北红军,进入常山县境三打球川镇,并于1933年6月建立了中共常山县球川区委,组织发动群众,支援江西中央苏区,打破了敌
13、人对苏区的经济封锁。1934年9月至11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两次转战常山停留6天,行程180多公里,英勇顽强,袭取常山城,巧渡常山港。1936年8月,中共常山西源区委、区苏维埃政府建立,领导当地人民和红军游击队展开对敌斗争,西源区委书记董日钟(兼区苏维埃主席、区游击队队长)率西源区游击队处在极端不利的环境下,在腰溪的棋盘山一带伏击。在1937年2月17日,董日钟和区委干部段腊痢等隐蔽在麻山顶上,因叛徒告密而被包围,虽经奋力搏斗,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捕,次日被押到常山县城杀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在我党领导的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常山籍与常山区域中总共涌现出100多名革命
14、烈士,现葬在常山区域的各时期的革命烈士有*名,共兴建了18穴坟墓(碑)等烈士纪念设施,遍布全县9个乡镇。这些烈士为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三、积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县烈士纪念碑作为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承载着深厚的精神内涵,记录着光辉的革命史迹,凝聚着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在服务于“三个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理应积极地、与时俱进地把它建设好、管理好,使其真正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教育阵地和为政府形象增光添彩的“窗口”。近两年,县民政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新理念,高点定位,在烈士纪念设施修缮和管理上,确立了“四个转变”的新思路,即:在管理模式上,由传统的守陵看
15、墓向积极开发“红色资源”,传播先进文化,发挥教育阵地作用转变;在陈展手段上,由简单的文字加图片向全景画、声、光、电、影等高科技手段转变;在营造氛围上,由过分庄严肃穆向宣传教育、游览休闲,园林化、公园式多功能转变;在教育形式上,由单纯的祭扫、瞻仰向请进来、走出去,与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相结合等多形式转变。随着县烈士纪念设施的提档升级,不仅使周边的设施、环境有了明显改善,重要的是县烈士纪念碑的社会教育功能有了显著增强,服务内涵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有效拓展和提升。近年来,在县四套班子领导在烈士公祭日集中追思活动的引导下,县民政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改变过去“固守阵地”的做法,积极主动“走出
16、去,请进来”,努力扩大革命烈士纪念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辐射面和影响力。一是利用好建党、建军、建国等重大纪念活动和重要节假日,积极对外进行宣传,协助相关单位组织学生、干部、工人等各界群众到烈士纪念碑参观,缅怀先烈,开展教育活动。并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进行集中宣传。二是充分发挥来自各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社区、学校、社会团体的各个单位的作用,平时加强与工作联系,以多种形式共同开展丰富多样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三是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时机与县域外旅行社牵线,介绍旅游和职工疗养团队到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参观游览,把县域内的红色旅游品牌推介到全国各地。四是注重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近年来,
17、县民政局注重更加注重烈士纪念设施的精神面貌和形象的塑造、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更加突出烈士纪念设施发挥主题功能、教育效果和社会影响面。四、浓郁氛围,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副其实每年有数千人次的干部职工、驻地部队官兵、各界群众、师生员工前往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开展祭扫烈士英灵和进行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走进烈士陵园,能感受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曾感受过的那种澎湃与激情,心中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带孩子来这里可以让他真切的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洗涤”经常带孩子来烈士纪念碑的赵女士说。据不完全统计,近四年来,至少有*万多人次在此处开展的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18、,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常山县革命烈士纪念碑是弘扬革命精神和烈士事迹的重要载体,为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爱国热情,近年来,常山县民政局积极开展缅怀先烈、继承革命传统主题活动,加大烈士纪念碑软硬件建设投入,倾力将烈士纪念设施打造成我县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20*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情况报告3月6日下午,陕西省学前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陕西省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文明、唐宏,到烽火镇调研烽火村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工作。原咸阳市副市长王保京、县委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