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1页
区域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2页
区域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3页
区域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区域: 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2. 区域经济学: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广义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3. 区域开发: 是指一定的开发主体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二.简答题1、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区域经济发展(2)区际经济关系(3)区域经济政策。2、区域开发的影响: 该主观行为如果是科学合理的,就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

2、展,如果是伪科学、不合理的,就是限制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二章区域资源环境一、名词解释1.自然资源: 是指自然环境中一切对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有用的物质。2.人力资源: 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3.人力资本: 是指以人力资源为核心,主要以人的能力的利用、开发为表现的,包括教育、工作经验以及人口的健康营养状况等因素在内的资本形式。二、简答题1. 自然资源利用的特点1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与可持续发展2自然资源利用的数量减少、依赖程度降低的趋势3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越来越重要2. 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1.纯自然资源型。采取这种发展模式的区域往往有着储量巨大的一种甚或多

3、种重要的矿产资源。特点是: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为区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四种基本类型:高消耗高效益型(如美国 )和高输出高收益型(如中东各石油输出国等):在资源消耗殆尽后区域仍能持续发展。高消耗低效益型 (如苏联、中国 ) 和高输出低收益型 (如非洲资源输出国和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输出省份 ):一旦资源消耗完毕,严重影响整个区域的发展。2.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四种发展模式里最好的一种,典型例子:美国。)这是一种综合利用区域内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发展模式。属于这种类型的区域,一般来说既有极好的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同时各项社会资源也十分丰富,因此这类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利用其自然资源

4、的优势,建立和发展那些以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如重工、化工等),以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利用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活力的第三产业,从而使区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3.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属于该类型的区域,一般来说都是因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十分贫乏,因而区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区域内社会资源的深度开发。由于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资源丰富,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得到了较好的统一,因而是一种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和极具发展潜力的发展模式。属于这种类型的区域和国家有日本、瑞士等资源贫乏

5、的发达国家和中国的上海、北京、江苏等较发达的省 (直辖市 )4.资源缺乏型(属于这类发展模式的国家有非洲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小国。)属于这一类型的区域,一般来说既缺乏可供大规模开采的矿产资源,自然资源也十分贫乏,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资源也十分稀缺,因此区域的自我发展能力低下。在没有大量的外力援助的情况下,这些区域的发展缓慢,呈低水平状态,同时还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3. 自然资源的优势评价( p.26)4、人力资源的特点1.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它存在于人体之中,是一种“活”的资源,与人的自然生理特征相联系。这是人力资源的最基本的特点。2.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人力资源不同于自然

6、界的其他生物,因为它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目的地进行活动,有目的地改造外部物质世界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自我强化(2)选择职业( 3)积极劳动。3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人力资源的形式,开发、使用都具有时间方面的限制。由此,就需要考虑动态条件下人力资源形成、开发、分配、使用的相对平衡性。4人力资源具有智力性人类的智力具有继承性,这使得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劳动力随着时间推移,得以积累、延续、增强。智力资源的持续展,成为知识经济的基础。5人力资源具有再生性这种可再生性基于人口的再生产和劳动力的再生产, 通过人口总体内个别个体的不断替换更新和“劳动力耗费一劳动力生产一劳动力再次耗费一劳动

7、力再次生产”的过程得以实现。6人力资源具有社会性人力资源、人口、劳动力,从一般意义上说,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结果,又都构成了人类社会活动的前提。从本质上讲,人力资源是一种社会资源。它的所有权,主要应当归社会,而不是归于某一个社会经济单位。基本要素、目的( P.28)5. 人力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 )以人为本是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1新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崭新的阶段2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成败的关键3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二 )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1人是知识经济化的直接创造者2人力资源的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3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具备的条件区

8、域经济发展当中进行智力型人力资源开发的条件是:(1)劳动力结构出现根本性变化,从事信息工作的人超过总就业人数的50;(2)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信息经济约占50以上;(3)信息工业充分发展,建立起先进的通讯网络系统;(4)社会生活信息化;(5)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资源和主要推动力。(三)人力资本运营是区域经济的基本经营模式人力资源与区域增长( p、30)区域经济开发模式( 1 个效应, 3 个模式)区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增长极模式发展轴模式网络型模式p52区域: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 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区域经济学

9、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广义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区域开发: 是指一定的开发主体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区域开发的影响: 该主观行为如果是科学合理的, 就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如果是伪科学、不合理的,就是限制区域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 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社会生产基本要素: 人力和物力。两者都具有物质实体, 这种物质实体就是资源, 它是人力和物力赖以存在和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人力资源根本目的是为了运用人力。人

10、力资本: 是指以人力资源为核心,主要以人的能力的利用、开发为表现的,包括教育、工作经验以及人口的健康营养状况等因素在内的资本形式。区域经济增长 :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式来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则还包括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等。 (45 页拍摄)连锁效应 :( 48 页拍摄)区域经济开发:是指人类运用发展经济的各种手段作用于特定区域的区域经济过程,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的、具有更大实用价值的应用理论。区域经济开发特点、内容:( 51 页拍摄)是以区

11、区域产业部门更替的基本原理、判定产业部门的兴旺或衰弱的方法:(53、54 页好好看没拍)区域经济发展: 是指通过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区域经济发展包括的含义第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通常用人均GDP 来衡量。第二,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第三,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第一阶段 传统社会: 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 绝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 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化工业,生产力水平很低。传统社会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第二阶段 工业化初期阶段: 产业结构由以落后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逐步向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工业化结构转变,工业中则以

12、食品、烟草、采掘、建材等初级产品的生产为主。第三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内部由轻型工业的迅速增长转向重型工业的迅速增长,非农业劳动力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这就是所谓的重化工业阶段。第四阶段 工业化后期阶段: 在第一、 第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 第三产业开始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的高速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第五阶段 后工业化社会: 制造业内部结构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同时生活方式现代化,高档耐用消费品在广大群众中推广普及。第六阶段 现代化社会: 第三产业开始分化,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始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占主导地位;人们消费的欲望呈现

13、出多样性和多变性,追求个性。库茨涅兹法则: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 库茨涅兹在他的著作各国的经济增长一书中,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这两个方面,对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作了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第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区域内第一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与第一产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一样,处于不断下降之中。第二 ,在工业化阶段, 第二产业创造国民收入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比重都会提高,其中前者上升的速度会快于后者。在工业化后期特别是后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会不同程度地下降。第三 ,第三产业创造国民收入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比重会持续地处于上升状

14、态,其中在工业化中、前期阶段,其劳动力比重的上升速度会快于国民收入的比重。制造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1.重工业化过程,即工业结构由以轻工业为主逐步向以重工业为主转换;2.深加工化过程,即在工业结构中的深加工工业比重不断提高;3.技术集约化,即在制造业结构深加工化的过程中,进一步表现出高技术化的趋势;地区生产专业化 :是生产在空间上高度集中的表现形式, 它是指按照劳动地域分工规律, 利用特定区域某类产业或产品生产的特殊有利条件,大规模集中地发展某个行业或某类产品,然后向区外输出,以求最大经济效益。地区专业化部门的判断:81 页拍摄专业化水平82 页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1) 有较高的区位商或专业化水

15、平,一般q 值在2 以上或专业化系数在0.5 以上,该产业的生产主要为区外服务。(2) 在地区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宰地区经济发展。(3) 与区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高,二者之间的联系越广泛、越深刻,越能通过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4) 能够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富有生命力的产业。主导产业是在较长时间内支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因而必须是有发展前途的、代表区域发展方向的产业。为此,应该考虑如下因素:第一,根据本区域所处经济发展阶段选择主导产业。第二,根据产业发展的阶段来选择主导产业。第三,根据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来衡量。主导产业的发展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要得到良好的发展,

16、至少应该注意解决如下问题:第一,选择先进的技术武装主导产业。一个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其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第二,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地区主导产业发展的载体。第三,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幼小产业进行扶持,为未来时期主导产业的升级和更替做准备。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之上,区位理论对于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1、成本最低2、市场份额最大3、聚集效益区位选择的基本要素(一)自然因素对区位选择的影响1.自然环境(1)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 2)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 3)对城市建设和第三产业的影响。2.自然资源(二)社会经济因素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1.人口和劳动力2.资金 3.市场 4.运输(三 )科技因素对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