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境的探究_第1页
创设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境的探究_第2页
创设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境的探究_第3页
创设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境的探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创设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境的探究作者:扁成儒 创设教学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物理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初中物理虽然与生活联系密切,但还是存在不少抽象的知识、理性的规律,这些对学生来说,认知理解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些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有助于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能够实现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跨越时空限制,从而减少学生认知障碍,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增加学生求知信心。以下是我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情境创设方法。一、奇趣式情境创设 奇趣式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新奇的、有趣的物理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起学生探索问题

2、的愿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学“运动和静止”一节时可给学生讲述“飞行员手抓子弹”的故事;在教学“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可结合初中语文教材中“死海不死”的文章,再播放一些有关“死海”的资料的录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二、实验式情境创设物理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从亲身体验的实践中直接感知知识,对一些概念规律的理解掌握更简便有效。这种方法较为直观,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心趣。例如在讲述初中物态变化中的汽化现象时,教师可用手沾水在黑板上写字,过一会儿字迹没有了;讲压强时,请同学们把铅笔拿出来,把尖端和平端分别抵在两个手指间,用力挤压,两手指疼痛程度不同,使他们联

3、想到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后,再由老师讲解,这样就比刚上课就直入主题好多了;讲浮力时,先用弹秤秤出重力相等的铁块和铁盒的重力,并强调它们的重力相等,都是铁做的。然后先把铁块放入水中,结果铁块下沉,再问:若把铁盒放入水中会怎样?学生会产生争议,然后再做实验,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实现使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声音的产生时,教师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表明声由振动产生。比如敲响的音叉弹动小球、击起水花,喇叭让泡沫小球、烛焰“跳舞”,我是让每个学生逐一触摸敲响的音叉,用手摸正在说话时的咽喉,直接的体验使学生轻易地理解了声音由振动产生,类似这样的概念教师可以省

4、却很多口舌。在教学欧姆定律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请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电池盒、干电池、小灯泡、电流表、变阻器等)连接一个能改变灯泡亮度的电路,观察灯泡亮度改变时,电流如何变化。这样一个动手操作的小实验,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电路知识,很容易发现改变电路电流的方法改变电阻和改变(电源)电压,为下一步探究定量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奠定了感性基础。三、问题式情境创设宋朝教育家张载说过:“学则须疑”,带着疑问去学习,“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动力。例如:讲杠杆时,创设如下教学情境:根据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我独自一人能把和我一样重的大石头撬起吗?这时学生会回答“能”,那就请个同学模拟一下教师用硬棒

5、撬动大石头的情境。然后再问:老师能不能用一根硬棒把地球托起来呢?这时学生就会产生很大的疑虑,地球那么大,怎么撬得起呢?这时要肯定地告诉学生:只要条件许可,一定能。学生就会想:这个条件是什么呢?这时再引入课题:杠杆。又如在讲“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物体吸收热量,温度是否升高?反过来,物体的温度升高了,是否一定吸收了热量?对于问题的前半部分,学生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基本能正确回答,但对于问题的后半部分,大多数学生往往想当然地给予肯定回答。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用双手互相摩擦,然后问他们有什么感觉,使他们悟出使物体温度升高的途径不仅仅只有“热传递”,那么还有哪些办法呢?四

6、、生活式情境创设日常生活中都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教师教学时要使物理贴近生活。比如学习比热后可引入情境:同样的情况下,煮沸一锅牛奶要比煮沸同样多的水快,这是为什么呢?请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针对其中的原因,提出一个猜想,并简述验证这个猜想的办法。此情境集考查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等能力于一体,学生仅凭死记硬背是无法应对的,比较符合新课标精神。学习了电能的知识后,可以创设“现在大量电器已经普及到每个家庭,你能为你家提供哪些节电措施?”“这些措施本质上又属于哪种减少电能的方法?”“保护水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你有哪些好的建议?”这些情境既有利于学生巩固相关知识,又有利于

7、学生培养良好的节约环保意识。五、媒体式情境创设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把宏观缩小、微观放大,将难以展现的景象、不便操作的实验、无法重现的历史故事等以视频、声音、图片、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比如,讲到日食、月食时就可以用Flash动画很直观将日、月、地球的运动关系和光影情境展现给学生;学习核能时也可将裂变、聚变、核电站原理“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介绍我国“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三峡水利工程等振奋人心的科技成果时,就适合应用媒体情境。六、想象式情境创设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谈不上创造。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8、”为此,教学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展开现象的翅膀,设置疑问,训练发散思维。如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没有摩擦力的世界是怎样的?没有重力的世界是怎样的?假如没有惯性世界是怎样的?假如没有大气压的世界是怎样的?假如声速只的0.1m/s的世界是怎样的?若人变成磁体,世界是何情境?让学生开心的想,想得开心。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大胆设想。切不可挖苦、嘲笑学生,否则,我们极有可能会抹杀想象中的“牛顿”、“爱因斯坦”。 七、递进式情境创设递进式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系列连续的情境,由浅入深,由简至繁,逐步使学生掌握所学物理知识,学会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此情境

9、要求层次清楚,要符合解释推理的逻辑性。例如电压一课新课导入可作如下提问:导体中要有持续电流须几个条件?学生会回答:“a、电源;b、电路要接通”。接着追问:“电流怎样形成的?”。学生答:“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继续追问:“是什么使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学生答:“是电源”。老师接着演示小灯泡亮的电路验证学生回答的正确性。再接着用一废电池换掉原来新电池重做实验,发现灯不亮了。老师问:“为什么不亮呢?”,学生会说:“那是废电池。”老师问:“为什么新电池会使电荷发生定向移动,而旧电池却不会呢?电源究竟是靠什么使电荷发生定向移动的呢?”到这时学生回答不上,必定疑惑,从而产生对新知的探求欲。八、矛盾式情

10、境创设矛盾式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情境与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发生矛盾冲突,因而激发兴趣。如在讲“灯的亮度取决于灯消耗的实际功率的大小”时,可做演示实验:将40W与100W的两白炽灯串联后接在220V电路中,让学生观察两只灯的实际亮度。在学生的思维中,似乎应该是100W的灯较亮一些。而实验现象却是40W的灯较亮,100W的灯几乎不亮。顿时学生感到困惑不已,积极讨论,思维活跃。智慧的火花不断迸出。又如:针对学生原有的“眼睛看到的东西一定是真实存在的”错误认识,为让学生建立起“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看起来是“实实在在”的,其实是并不存在的”新认识,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教师做一个“蜡烛在水中燃烧”的实验。把一块玻璃立在桌子上,在玻璃前面放一只蜡烛,后面放一个大烧杯,烧杯中放一只同样的蜡烛,两只蜡烛对称于玻璃面。点燃蜡烛,从蜡烛这边向玻璃看去,我们可以看到两只蜡烛都在燃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