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师说中的“古人”指的是什么时代的古人?应该是先秦两汉的古人们。“古”是文中树起的一面鉴古以戒今的旗帜。 举凡“古之学者”、“古之圣人”、 “能行古道”之所谓“古”者,究竟指什么历史时期,须从“今”说起。本文为 李蟠而作, 李蟠是唐德宗贞元十九年进士, 推知本文当在前几年即作者年约三十 五岁时所写。按文中例举的孔子和“六艺经传” ,都是“古”之影响最大者。孔 子,春秋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六艺”,非指奴隶主阶级教育子弟的礼、 乐、射、 御、书、数六种技艺,乃指诗 、书、易、礼、乐、春秋六部儒家 经典。另外,师说是作者体现古文理论的代表作之一,以反对六朝以来的浮 艳文风,提倡先秦两汉文章传统为创
2、作宗旨。至此,文中的“古”所指时间就很 明显了,应该是先秦两汉。师说中“君子”、“圣人”各指什么人?籍中所谓“君子”,西周、春秋时指贵族、做官的人,如书无逸言“君 子所其无逸”,孔颖达疏引郑玄曰“君子,止谓在官长者” ;春秋末年以后,渐指 有道德和才能的人,如荀子劝学所引“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而本文中 所提“君子”,显然不属后者,连同前文“士大夫之族” 、“众人(不含“巫、医、 乐师、百工”)者流,原不过是“耻于从师”的人不同称呼而已,均指“世禄之 家”世代相承的官僚地主。文中两处出现“圣人”。第一处和“众人”相对的“圣人” ,泛指古代统治阶 级所推崇的品德高尚、智慧高超的人,包括禹、汤、
3、文武、周公、孔子。这源于 作者在原道中所创的圣人传道的历史道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 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 死,不得其传焉。”而作者对这个道统中的“圣人”训为“帝之与王,其号虽殊, 其所以为圣人也”。第二处“圣人无常师”的“圣人”专指下文用作例证的孔子, 乃儒家定于至尊以后的特称。为什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 惑愈者也”?我们说,“授之书而习其句读”应是老师的职责之一,但在作者韩愈看来, 授书习读还远远不能视为教师的主要职责,主要职责应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 解难释疑。 按照现在的说法, 作为一教师,
4、 就是要把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责承担 起来,只教书而不育人的教师, 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 韩愈的这个观点在今天仍 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怎样认识本文的进步和局限性?本文写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的时代,提出要“不耻相师” 的观点,并“抗 颜为师”,身体力行,其进步性显而易见。至于韩愈提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不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的看法,既可以理解为韩愈看问题 的局限性,他认为士大夫之族的“智”应该高一些,百工之人身份地位低,智能 也应该低, 反映了他瞧不起普通人的阶级偏见。 但我们也可以理解为韩愈强调学 习对提高智能的重要性。 因为士大夫之族各方面的条件好于百工之人, 受教育的
5、条件好,文化层次相应地要高些,其“智”本应高,但出于耻学于师,才出现了 “其智反不能及” 的怪现象。 文章重点是批评士大夫。 士大夫瞧不起巫医乐师百 工之人,其智却又不及人家,所以“其可怪也欤” 。学习本文,主要了解其进步 性,了解文章的精髓所在师说怎样体现了“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唐“古文运动”倡导: 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师说将“学者有师” 、 “尊师”、“重道”的思想通过第一段的正面阐述、第二段正反对比论证、第三段 的例证得以系统而严密的阐发,是文(形式)道(内容)统一的典范。 作家人面对现实,表见解、抒真情。 师说针对当时耻于从师的社会 恶习,进行了大胆的挑战,提出
6、了进步的师道见解。因此,师说是唐“古文”的代表作。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 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古文”指先秦散文。 “不拘于时”的“于”相当于“被” 。“作师说以 贻之”,句中“贻”现在称为“赠送” ,“以”在两个动词之间,作连词,相当于 “来”。这段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树立“不拘于时” “能行古道”的榜样, 总结全文。同时“不拘于时”照应第二段, “能行古道”照应第三段。7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 者的封建意识?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 既概括又全面。 作者强调
7、学而知之, 必有从 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但作者所说的 “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 所说的“业”,是“六艺经传”, 与我们所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从师 问题上的见识不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看成反常, 暴露了轻视劳动人民的封建 统治阶级的偏见。8. 劝学和师说都是古代作品,为什么至今还能有命力?劝学是两千多年前的著述,至今读起来,仍然觉得很有道理。虽然时代 变了,学习的条件和环境都天天地变了, 可是我们可以看出, 荀子论述的基本规 律,对今天的学习仍然有指导意义。 而正因为它经为两千多年的实践所验证
8、。 所 以更具有权威性。师说是一千多年前的“时文”,作者是针对社会上不肯从 师而学的坏风气展开论述的。 可是文章也流传千年, 因为作者提出的是读书人的 通病( 或者说是人性的弱点 ) ,所以至今仍然能从中感受到强烈的针对性。 韩愈的 文章是写给李蟠的, 他写作本文时并没有想到文章会流传后世; 而我们在阅读时 不得不联想到当今的社会风气, 从中能发现颠扑不破的基本真理, 这也说明了经 典的力量。师说在结尾处称赞李蟠,一是嘉许李蟠“好读书” ,其实称赞的是 他“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从中也可以看出韩愈也是主张读经典的;二是嘉许李 蟠的“不拘于时” , “时”指的是不肯从师而学的坏风气,李蟠从师而学
9、,所以 学业精进, 有所成就。从今天人们发表意见和评论的动因看, 两文的作者也有可能都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而发议论的9如何理解本文思想的进步性?韩愈在师说中的创新,在内容上至少有三点:一是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 作用认识的局限,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受 (授)业”,扩大到“传道”、 “解惑”,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个对教师作用的全面而崭 新的界定,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进步,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二是针对上层“士 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也”的全新的从师之道的观念:从师即是学道,惟“道”是问,凡是闻道者无论 贵贱长幼都可为师。 这是石破
10、天惊的新观念, 开拓了为师者的广阔领域。 三是在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指导下,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客观 事实出发,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崭新观点,说明师生 关系是相对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10文章首段,作者是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第一层: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指两汉以前;“学者”指求学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说的有专门学问的 人。作者想要以“古之学者”为榜样来宣扬师道,所以文章一开始就把它提了出 来。“必有师”,把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的结果。这句不仅起到 点题的作用,而且笼罩了全
11、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成为本文的中心。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授业、解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句中的“所以”是两个单音词。 “所”具有 代词性质,“以”是介词,构成“以所”介宾短语,但习惯上这两个字倒置着用。 “所”指代“老师”,译为“他”,“以”译为“靠”。全句译为“老师,是靠他来 传授道理、教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句中的“道”,是包含“仁”“义”等 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 即儒学的政治、 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 就是下文的“六艺经传” ;“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 第
12、四层:面面提出择师标准,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 “生乎吾前夫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排比句,一口气连用八个“吾”字,后一句用反问 句,加强语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 “庸”和“乎”表示反诘语 气,“知”是“了解,知道”。这句译为:“哪管他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 之所存也。“无”作条件关系的连词“无论”讲; “所存”,名词性“所”字结构,译为 “地方”。句中“道之所存”作主语, “师之所存”作谓语。全句译为: “无 论(地位)高贵还是低下, 无论年长还是年少, 道存在的地方, 就是老师存在的地 方。
13、”这里作者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11课文的第二段是用对比手法来写的。说说这一段用了几组正反对比的 事实论据,这样对比有怎样的论证作用。本段分为三层,即三组对比,批判“士大夫之族” “耻学于师”的流俗。对比项目对比效果“古之圣人”与同学风“今之众人”的不得出“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择师教子”与为“自身耻师”的行得出“小学而大遗”的结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揭示了尊卑贵贱和见识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本段所用的三组对比有一个共同特点, 那就是经过双方的对比, 造成了一种 强烈的反差效果,都可以用“反而”承接上文,在语意上形成了一个逆接序列。 如“古之圣
14、人” 才智高,尚且从师学习;“今之众人” 才智低,反而“耻学于师” 通过对比,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违背常理的做法,由此,作者主张 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12第三段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作出了什么论断? 作者引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之行,述孔子“三人行,则必有 我师”之语,意在支撑本段的中心句“圣人无常师” ,这也正是作者要论述的观 点。随后,在此基础上,作者顺理成章,将文意又推进一层: “是故弟子不必不 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紧紧扣住了文 章第一段阐述从师态度的一句话: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 所存也值得一提的是,韩愈说“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看似闲来之笔,实则 别有他意。“郯子之徒”中,自然有道家鼻祖老子,而其贤不及儒家宗师孔子, 在韩愈眼中,“儒”“道”孰是孰非,孰厚孰薄,便不言而喻了。13怎样理解文中“师”的内涵?课文所指的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老师”。因为作者在第二段中明确提出 “彼 童子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员工半年工作总结
- 2024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承包合同书
- 第一章-反比例函数复习课课件
- 2024买卖集体土地合同
- 宫颈机能不全环扎术后护理
- 《智慧旅游建设方案》课件
- 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计划
- 2024个人房屋装修合同文本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 大班健康生活教育
- 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教学课件
- 危险品培训课件(63张)
- 万兴神剪手的使用方法
- 储能项目竣工报告
- WORD版本刻度尺-A4纸打印可用
- 硫化氢二氧化碳分离技术对比
- 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六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 部编版五年级上学期上册国学经典教育传统文化经典诵读ppt课件
- 通用城实景三维数据生产项目技术设计书
- GB∕T 16422.3-2022 塑料 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
- 室外改造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