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顾国和外语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_第1页
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顾国和外语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_第2页
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顾国和外语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_第3页
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顾国和外语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 年浙江省宁波市顾国和外语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3)副标题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 小题,共24.0 分)1.以下化学药品保存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保存浓盐酸B.C.D.保存固体氢氧化钠稀释浓硫酸闻气味2. 如图所示,烧瓶内盛有x气体,若挤压滴管的胶头ay进入烧瓶中,振荡,使液体烧瓶,并倒放在铁架台上,将导管伸入滴有z 的水中,打开弹簧夹b,可见烧杯中的液体如喷泉一样喷入烧瓶中, 并出现颜色的改变。 则 x、y、z 可能是()选项x 气体y 液体z 溶液第1页,共 17页AO2H 2SO4紫色石蕊试液BCO2H 2O无色酚酞试液CCOCa(OH ) 2紫色石蕊

2、试液DCO2NaOH无色酚酞试液A. AB. BC. CD. D3. 某溶液可能含有盐酸、硫酸、硝酸钠、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组成,向一定质量的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共发生了三个化学反应B. 该溶液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铜,可能含有硝酸钠C. 反应过程生成的沉淀一定有氢氧化铜,可能有硫酸钡D. 到达 b 点时所消耗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17.1g4.现有 10克 CuO 和 ZnO 的混合物,下列实验方案, 不能确定 CuO 质量分数的是 ()A. 将混合物与足量H

3、2 充分反应,冷却后测出剩余固体质量B. 将混合物与足量CO 充分反应,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 溶液中,测出NaOH 溶液质量的增加值C. 将混合物完全溶于稀H 2SO4,加入足量铁粉, 充分反应后, 过滤、洗涤、干燥,测出剩余固体质量D. 将混合物完全溶于稀H 2SO4,加入足量 NaOH 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测出剩余固体质量5.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镁在氧气中燃烧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第2页,共 17页C.D.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6.小明向盛有盐酸和MgCl 2 溶

4、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 溶液,为判断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a 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试剂进行实验,相应结果错误的是()选项试剂现象和结论AZn 粉有气泡产生,则溶液a 一定MgCl 2BCuO 粉末无明显现象, 则溶液 a 一定有两种溶质CNaOH 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溶液a 可能有NaOHDCuSO4 溶液有蓝色沉淀, 则溶液 a 一定有两种溶质A. AB. BC. CD. D7.小明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 AB 段的化学反应是:Al 2O3+6HCl=2

5、AlCl 3+3H 2OB. A 点盐酸浓度最低C 点盐酸浓度最大C. CD 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体温度D. D、 E 两点处的气体压强相等8.有一小包质量为ag 的 NaHCO3 和 Ca( HCO 3) 2 的固体混合物,小明将该包固体充分加热(仅发生反应:Ca(HCO 3) 2 CaCO3+CO 2 +H2O 2NaHCO 3232 +H2CO2 全部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产生bg CaCO3 沉淀;Na CO +COO ),将生成的第3页,共 17页芳芳在小明加热、 冷却后的试管中又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再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石灰水,结果产生cg CaCO3 沉淀那么下列关系一定

6、正确的是()A.a=cB. b+cC. D. bab c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1.0 分)9. 某化工厂有甲、乙两个车间,排出的废水澄清透明,分别含有三种不同的离子,它们可能是 K+ 、Ba2+、Cu2+、OH -、NO 3- 、CO32-中的三种已知甲车间废水明显显碱性,则乙车间水中肯定含有的阴离子是_;将甲、乙两车间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变废为宝,即可以使废水中的Ba2+、 Cu2+、 OH -等离子转化为沉淀除去,又可以用上层清液来浇灌农田 则清液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_(填名称)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 10.0 分)10. 已知 A-I 均为初中科学常见的物质

7、,其中组成A、 C 两种气体的元素相同,且C 是常见的温室气体,B 是铁锈的主要成分, D 是单质, F 是盐酸盐,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 D 的化学式为 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3)若反应在植物体内进行,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5.0 分)11. 元素硅是性质和元素碳的性质相似,能形成 SiO 2、 SiCI 4 、SiH 4、 CaSiO3、等化合物Mg 在 CO2 中能燃烧,生成白色的 MgO 和黑色的碳把沙子(主要成分是 SiO2)跟镁粉按一定质量比(质大约为15: 24)混合均匀,装入试

8、管中加热大约1 分钟后,发生剧烈反应 (杂质不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白色粉末化合物和一种硅化物待生成混合物冷却后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立即产生气泡,并伴有爆炸声,产生的气体是一种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气态氢化物( 1)写出沙子与镁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生成的混合物放入稀 H 2SO4 中,产生的气体是 _( 3)写出产生“爆炸声”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 小题,共20.0 分)12. 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是溶解在水中?【查阅资料】 15、 101KPa 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如下:溶

9、剂水酒精溶解度 /g1.00.5 15时,在酒精中氢氧化钠易溶、碳酸钠微溶。通常情况下,稀溶液的体积约等于溶剂的体积。【实验设计】在 15、 101KPa 时,制取二氧化碳并用于实验甲、实验乙。第4页,共 17页【分析与表达】( 1)实验前,两套装置都进行气密性检查,实验甲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_。( 2)实验甲中,同时滴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是_。( 3)实验乙中,将氢氧化钠完全滴入锥形瓶中,注射器会自动向内移动并将酒精推入锥形瓶,活塞的移动速度是 _。(填答案字母)A先慢后快B 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再变慢实验乙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 4)实验乙结束时, 注射器中酒精灯体

10、积为20mL ,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二氧化碳体积至少是 _mL 。13. 在校园科技节上,为测出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称取已洗净、晾干、研成粉末的鸡蛋壳10 克置于烧杯中,将烧杯放在电子天平上,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每 0.5 分钟记录一次电子天平的示数,据此计算出产生气体的质量,具体数据如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 2+H 2O+CO 2)时间(分钟)00.51.01.52.02.53.0产生气体质量01.803.003.603.963.963.96(克)( 1)若产生的气体全部是鸡蛋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的CO2,根据实验结果计

11、算出该鸡蛋壳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假定鸡蛋壳中其它成分不含钙元素,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2)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实验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大?_(可多选)A盐酸溶质质量分数过大B鸡蛋壳未晾干 C 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镁D 鸡蛋壳未充分研碎第5页,共 17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 A【解析】解:A、盐酸易挥发,应密闭保存,故 A 正确;B、氢氧化钠会和玻璃(二氧化硅)反应,造成的结果是瓶盖和瓶身粘 连,药品保存错误,应用橡皮塞保存,故 B 错误;C、浓硫酸的稀 释应用玻璃棒不停 搅拌,否则易导致酸液飞溅,故 C 错误;D、闻气体气味 时,应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不能直接凑到气体附近,故

12、D 错误 。故选:A。A 、根据盐酸的挥发性分析;B、盛放氢氧化钠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瓶盖,防止瓶盖和瓶身粘连;C、浓硫酸的稀 释应用玻璃棒不停 搅拌;D、根据闻气体气味要用手扇着 闻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考查化学试剂的存放和 实验安全及事故的 处理,题目难度不大,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2.【答案】 D【解析】解:由实验装置图,装置气密性良好,若要使导管口有 “喷泉”产生,则气体能与液体反 应或极易溶于液体,使装置内 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瓶内液体喷出,且出现颜色的改变。A 、氧气不能与稀硫酸反 应,瓶内气压变化不大,不会产生喷泉,且没有颜色的改变。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与水反 应生成碳酸,但溶解

13、量不大,且碳酸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不能出现颜色的改变。第6页,共 17页C、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瓶内气压变化不大,不会产生喷泉,且没有颜色的改变。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 钠和水,使瓶内气压减小,能形成喷泉;生成的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出现红色的喷泉。故选:D。喷泉产生原因是存在 压强差;当气体能与液体反应或极易溶于液体 时,造成烧瓶内部 压强变 小,导致烧瓶内外 产生压强差而形成 喷泉。装置气密性良好,若要使导管口有 “喷泉 ”产生,则气体能与液体反 应或极易溶于液体,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瓶内液体 喷出,且出现颜色的改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

14、大,理解 “喷泉”产生的原理,熟练掌握碱与酸的化学性 质、常见酸碱指示剂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 题的关键。3.【答案】 B【解析】解:由图象可知一开始加入 氢氧化钡,没有沉淀,反应一段时间后又产生了沉淀,说明肯定有一种物 质能与氢氧化钡产生沉淀,一开始不 产生沉淀是因 为其中含有酸,酸能把 产生的沉淀溶解,所以加入的 氢 氧化钡 先与酸反 应,把酸反应完了再与另一种物 质反应生成沉淀,酸不能是稀硫酸,硫酸与 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 钡沉淀,不溶于酸所以 图象中的沉淀 应该从原点开始,所以只能是盐酸,所以与氢氧化钡产生沉淀只能是 氯化铜溶液了,所以该混合物组成一定含有 盐酸和氯化铜溶液,可能含有硝酸

15、钠。A 、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共发生了两个化学反 应,一是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二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钡,故A 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该溶液一定含有 盐酸、氯化铜,可能含有硝酸钠,故B 正第7页,共 17页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反 应过程生成的沉淀一定有 氢氧化铜,一定没有硫酸钡,故 C错误;D、到达 b 点时,由于盐酸的质量不知道,所以盐酸消耗的 氢氧化钡无法计算,故不能消耗 氢氧化钡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故 D 错误 。故选:B。由题目的信息和 图象可知:沉淀开始时没有产生,说明原溶液中有酸,因 为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 钡白色沉淀,硫酸钡不

16、溶于三大 强酸,因此有盐酸,没有硫酸;氯化铜与氢氧化钡能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并且符合题意,因此一定有 氯化铜,而硝酸钠不能确定。本考点考 查的是酸碱 盐的鉴别,要由现象得出正确的 结论。酸碱盐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质来鉴别,因此掌握好酸碱盐的性质,用途也就会迎刃而解。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4.【答案】 C【解析】解:A 、设 CuO 和 ZnO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mol、ymol ,则有 80x+81y=10g,64x+65y=剩余固体 质量,可以计算出 CuO 质量分数;或者是由混合物的 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可以计算出混合物中氧元素的 质量,进而可以计算出

17、CuO 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 。B、混合物在高温下通入足量CO 气体,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 溶液中,测出 NaOH 溶液质量的增加 值(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 质量),设 CuO 和FeO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mol 、ymol,则有 80x+72y=10g,(x+y)mol44g/mol=二氧化碳的 质量,可以计算出 CuO 质量分数;或者是由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 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 计算出混合物中氧化 铜的质量;故选项错误 。第8页,共 17页C、氧化铜、氧化锌与稀硫酸反 应分别生成硫酸 铜、硫酸锌溶液,加入足量铁粉,铁能与硫酸 铜溶液反 应生成硫酸 亚铁溶液和 铜,铁不与

18、硫酸 锌溶液反 应,但铁粉足量,反应后有剩余,无法确定生成 铜的质量,不能计算出 CuO 质量分数,故选项正确。D、氧化铜、氧化锌与稀硫酸反 应分别生成硫酸 铜、硫酸锌溶液,加入足量 NaOH 溶液,分别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锌沉淀,与 A 、B 选项同理,可以计算出 CuO 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 。故选:C。A 混合物与足量 H2 充分反应,冷却后测出剩余固体 质量,可以列等式进行计算B混合物在高温下通入足量CO 气体,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 溶液中,测出 NaOH 溶液质量的增加 值(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 质量),可列式计算C氧化铜、氧化锌与稀硫酸反 应分别生成硫酸 铜、硫酸锌溶液,加

19、入足量铁粉,铁能与硫酸 铜溶液反 应生成硫酸 亚铁溶液和 铜,铁不与硫酸 锌溶液反 应,但铁粉足量,反应后有剩余,进行分析判断D氧化铜、氧化锌与稀硫酸反 应分别生成硫酸 铜、硫酸锌溶液,加入足量NaOH 溶液,分别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锌沉淀,测出氢氧化铜、氢氧化锌沉淀的质量,可列式计算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物质的含量的 测定实验方案的设计,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 计算能力的考 查,把握反应的原理和 计算方法是正确解答本 题的关键5.【答案】 B【解析】解:A 镁跟氧气反 应生成氧化 镁,氧化镁的质量由 “0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反应完全,氧化镁的质量不再增加,保持不 变;而镁和氧气的 质量逐渐减

20、少,第9页,共 17页直到反应不再发生,若镁有剩余,则氧气的质量为“0,”或氧气有剩余,则镁的质量为 “0,”若二者恰好反应,则均无剩余,其质量均为“0。”故 A 不正确;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随着过氧化氢溶液质量的增加,氧气的质量由 “0开”始逐渐增加,故 B 正确;C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 铜溶液,其曲线应从纵坐标上一点开始,再随着硫酸 铜溶液的加入,固体质量逐渐增加(因为Fe+CuSO4=Cu+FeSO4),直至反应不再发生,固体的质量不再改 变,故C 不正确;D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镁生成的氢气质量应比铝少,故 D 不正确。故选:B

21、。解答图象题,要弄清图象中横坐 标和纵坐标表示的量,再看图象是从原点开始与否,及图象的转折点。最后结合备选答案化学方程式 计算进行解答。解答本题关键要弄清图象中是从原点开始与否,及 图象的转折点的意 义,及反应是恰好反 应,还是反应物有剩余,再根据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进行计算解答。6.【答案】 B【解析】解: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液中加入 氢氧化钠溶液,则盐酸和氢氧化钠先反应;A 、加入锌粉有气泡 产生,说明含有盐酸,则氯化镁没有参加反 应,故一定含有氯化镁,正确;B、加入氧化铜粉末没有 现象,说明不含有 盐酸,则一定有生成的 氯化钠,若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镁恰好反应,则不含有氯化镁,只含有氯化钠,错误

22、 ;C、加入氢氧化钠无现象,则氯化镁完全反应,氢氧化钠若是剩余 则含有氢氧化钠,正确;D、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含有氢氧化钠,还有生成的 氯化钠,故第10 页,共 17页一定是两种溶 质,正确;故选:B。根据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液中加入 氢氧化钠溶液,则盐酸和氢氧化钠先反应,据此解答即可。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酸碱盐的性质以及物质间反应的现象判断物 质的种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酸碱盐的性质进行。7.【答案】 B【解析】解:A 因为铝的化学性 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 铝薄膜,将未经砂布打磨的 铝条放入盛有稀 盐酸的密闭容器中,氧化铝先和稀盐酸反应,没有气体生 产,所以压强不变,

23、故正确;B、A 点时反应还没有开始,所以盐酸的浓度最大,C 点时完全反应盐酸浓度最低,故错误;C、由于铝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完全反应以后,随着冷却气压会降低,故正确;D、完全反应以后不再生 产气体,所以 D、E 两点处的气体压强相等,故正确;故选:B。A 、根据铝的化学性 质以及氧化 铝和盐酸的反应进行分析;B、根据反应中盐酸的浓度减小进行分析;C、根据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影响 进行分析;D、根据完全反应以后不再生 产气体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铝的化学性 质,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影响,难度不大。8.【答案】 B【解析】解:根据 Ca(HCO ) +H,碳酸氢钙中碳元素平均 转移到生3 2

24、CaCO3+CO22O第11 页,共 17页成的碳酸 钙和二氧化碳中; 2NaHCONa CO +CO +HO 碳酸氢钠中32322的碳元素也平均 转移到碳酸 钠和二氧化碳中;由此可判断受 热分解后所得二氧化碳气体中碳元素 质量与剩余固体中碳元素质量相等;所以加热分解所得气体二氧化碳的 质量等于剩余固体与 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 质量,可判断 b=c;根据化学 变化前后元素 质量不变,小明和芳芳所得碳酸 钙的总和(b+c)g 中碳元素全部来自于固体混合物中所有碳元素,即( b+c)g 碳酸钙中所含的碳元素质量等于 ag的 NaHCO3和 Ca(HCO)的固体混合物中所含的碳元素的 质量;3

25、2而碳酸钙中碳元素的 质量分数 =100%=12%,碳酸氢钠中碳元素 质量分数 = 100%14%,碳酸氢钙中碳元素的 质量分数 =100%15%,由此可知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NaHCO和Ca HCO)的固体混合物3(32中碳元素的 质量分数,因此当两者碳元素 质量相等时,两者的质量关系为:a b+c;由于 b=c,而NaHCO 和 Ca(HCO )的固体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在33 214%15%之间,而碳酸钙中碳元素 质量分数为 12%,可得ab=c,因此a=c、ab 的判断都不正确;故选:B。混合物中碳元素通 过两条途径分 别转化到碳酸 钙沉淀中,其中一条途径是通过加热分解出的

26、二氧化碳与 氢氧化钙反应而转移到碳酸 钙中,另一途径则是把分解后碳酸 钙与碳酸钠中的碳转变为二氧化碳后再与 氢氧化钙反应而转移到碳酸 钙中;根据题意,两条途径所转移碳元素的 质量相等,因此两个途径所得到的碳酸 钙 也相等;而固体混合物中碳元素的 质量分数大于碳酸 钙中碳元素质量分数,因此也得到最 终所得碳酸 钙的总质量大于原固体混合物的 质量第12 页,共 17页根据化学 变化前后元素 质量不变,解答本题时需要关注 转化过程中碳元素 质量不变这一特殊情况,抓住变化中碳元素的 质量关系就抓住了 问题的关键-9.【答案】 NO 3硝酸钾解:甲车间废水明显显碱性,说明甲车间的废水中含有 OH-,则能

27、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的离子一定在乙 车间,所以乙车间的废水中含 Cu2+,因为铜离子与碳酸根离子能 结合成沉淀,故碳酸根离子在甲 车间,因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能结合成碳酸 钡沉淀,故钡离子一定在乙 车间,乙车间中含有两种阳离子,故乙车间的废水中的阴离子 为 NO3-,甲车间的废水中的阳离子 为 K +,甲、乙两车间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 废水中的 Ba2+、Cu2+、OH-等离子转化为沉淀除去,剩下的为 K +和 NO3-,故物质为硝酸钾,硝酸钾含有植物需要的氮和钾元素,是复合肥料故答案为:NO3-、硝酸钾根据复分解反 应的实质是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的离子不能共存分析,本题中2+2- Cu

28、2+2OH-( )Ba+CO3=BaCO3 ,=Cu OH 2本题考查的常见物质之间的化学反 应以及复分解反 应的实质,完成此类题目,要明确物 质之间的反应能否进行,所以需要同学们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 10.【答案】 FeFe2O3 +6HCl=2FeCl 3+3H 2O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解析】解:组成 A 、C 两种气体的元素相同,且C 是常见的温室气体,则 C 为二氧化碳,则 A 为一氧化碳;B 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则 B 为氧化铁,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 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 D 为铁;氧化铁与 E反应生成的 F 是盐酸盐,结合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 应,则 E 为稀盐酸,G 为水;二氧化

29、碳与水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1)D 的化学式 为 Fe(2)反应 ,即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第13 页,共 17页Fe O+6HCl 2FeCl +3H2O233(3)反应 在植物体内 进行,即二氧化碳与水 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这个过程中能量的 转化形式光能 转化为化学能故答案为:(1)Fe;(2)Fe2O3+6HCl 2FeCl 3+3H2O;(3)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由题意,组成 A 、C 两种气体的元素相同,且 C 是常见的温室气体,则 C 为二氧化碳,则 A 为一氧化碳;B 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则 B 为氧化铁,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

30、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 D 为铁;氧化铁与 E 反应生成的 F是盐酸盐,结合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 应,则 E 为稀盐酸,G 为水;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 题目中挖出一些明 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11.【答案】 4Mg+SiO 2 2MgO+Mg 2SiSiH 4SiH 4+2O2=SiO 2+2H 2O【解析】解:(1)镁与二氧化硅在加 热的条件下反 应生成白色的氧化 镁和硅化 镁;故填:4Mg+SiO 22MgO+Mg 2Si;(2)硅化镁与硫酸反 应生

31、成硫酸 镁和硅化氢气体;故填:SiH4;(3)硅化氢与氧气反 应生成二氧化硅和水;故填:SiH4+2O2=SiO2+2H2O(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分析解答;(2)根据化学反应的过程来分析解答;(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分析解答掌握化学反 应的原理、过程以及化学方程式的 书写方法是解 题的关键,难度不大12.【答案】 用手紧握左边的试管,U 型管内液面会出现右高左低的现象,放开手后,一段时间后回落到原位置,同理检验右侧试管右侧液面升高,左侧液面下降, 一段时间后,右侧液面缓慢下降,左侧上升,最后右侧液高于左侧B锥形瓶中出现白色浑第14 页,共

32、17页浊 43【解析】解:(1)检验装置气密性可以利用装置内外产生的压强差来验证,所以实验甲装置气密性 检查的方法是:往 U 形管内加入适量的水, 连接装置,用手捂住一支试管,观察 U 形管内液面 变化,然后用手捂住另一只 试管,再次观察 U 形管内液面变化;故填:用手紧握左边的试管,U 型管内液面会出 现右高左低的 现象,放开手后,一段时间后回落到原位置,同理 检验右侧试管;(2)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 应,二氧化碳会与水反 应,但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压强的变化幅度大,所以实验甲中,同时滴入等体 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的 现象是:右侧液面升高,左侧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右侧液面缓慢下降,左侧上升,右侧液面仍高于左 侧;故填:右侧液面升高,左侧液面下降,一段 时间 后,右侧液面 缓 慢下降,左侧上升,最后右 侧液高于左侧;(3)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 应后装置内的 压强减少速度快,但是碳酸 钠在酒精中是微溶的,出 现了白色 浑浊的现象,所以将氢氧化钠完全滴入 锥形瓶中,注射器会自 动向内移动并将酒精推入 锥形瓶,活塞的移动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