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8《枣核》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8《枣核》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8《枣核》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8《枣核》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8《枣核》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8 枣核教学导航教学目标 1.读准 10个生字,读通课文,了解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感受人物特点;故事的经过,感受人物特点。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透2.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民间故事的3. 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民间艺术特点,体会民间故事的奇妙和趣故事的艺术特点,体会民间故事的奇妙味性;激发学生热爱民间故事,激发和趣味性。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4. 激发学生热爱民间故事,激发学教学课时 2 课时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课题,激发兴趣。1. 课件出示: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从生 活本身出发,但

2、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 的和合理范围之内。民间故事,作为一种集体创作,在情 节、主题、人物等方面有显著的类型化倾向。主题的类型 化 , 指许多故事表达同样的主题,如表达生活变富或弱者 获胜的愿望,对于机智善辩的赞扬、对于愚蠢呆笨的讽刺 等。故事对人、事物、景物的个性化描写较为缺乏,叙事 手法较为粗疏,但这点从另一角度看就是质朴简约,与民 众的审美趣味相契合,而且叙述粗疏的不足为情节的强烈 趣味性所弥补,使故事成为现代民间叙事文体中影响最广 泛的一种。民间故事一般都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 对美好未来的向往。2. 学生阅读,了解民间故事。3. 说说你都读过或听过那些民间故事?(嫦

3、娥奔月、 玉兔捣药、何仙姑的故事、八仙过海、宝莲灯、腊八粥的 来历、神农尝百草、盘古开天地等。 )4. 联系自己读过或听过的民间故事,想一想这些故事 都有什么类别?(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是人类最早的幻 想性口头散文作品。内容包括神、仙、鬼、怪,以及历史 上出名的人物。传奇故事:传奇故事的来历大体上是 “口 口相传”的结果,内容大部分是侠客、清官、贪官等为老 百姓所关注的人物。这类故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一般 老百姓做不到的事情,在故事中都能完成。生活故事: 生活故事都是一些小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在老百姓中广 为流传,其中有爱情故事、 机智人物故事、 哲理故事等等。才子佳人:在古代,绝大部分中国老

4、百姓都是不识 字的,但是他们对才子佳人有着一种崇拜的心理。在一些 下层的文人中更是流传着许许多多这类故事。公案故 事:公案故事的广泛流传,与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着莫大的 关联,老百姓无不盼着有为民说话清官出世,所以那些清 官的故事在百姓中广为流传,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寄托。 到了现代,公案故事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在民间也是流 传极广。民间故事可分五类,即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 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 )5. 拓展资料: 民间故事的特点是贴近生活,故事的内容立足于现实 生活;泛指性,一般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主 人公姓名往往是含糊的、不确定的;类型化,民间故事, 作为一种集体创作,在情节

5、、主题、人物等方面有显著的 类型化倾向。民间故事的表现形式有幻想故事,包含丰富的想象成 分,充满浪漫色彩;动物故事,以动物为主人公,故事里 的动物常被拟人化;世俗故事,生活故事取材于现实生活 而加以虚构,亦称“世俗故事”或“写实故事” ;民间寓 言,是广大人民创作的包含有明显教训意义的口头散文故事;民间笑话。6. 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根据民间故 事改写的。板书课题:枣核,学生齐读。 )下面我们就一 起阅读,了解民间故事枣核 ,感受主人公枣核的优秀 品质。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 比一比,组词(一)明确初读要求。语。(课件出示)孩( )核(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6、句子。并给自犁( )梨( )然段标上序号。折( )拆(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山脚下一户困( )闲( )人家生了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取名“枣核” ,枣核不但牲( )姓( )勤快,也很聪明,有一年大旱,庄稼人纳不上粮,衙役就张( )涨( )把牛、驴都牵走了,枣核帮人们牵回了牛、驴,戏弄了县2. 选词填空。官。)果然 竟然(二)检查识字情况。仍然1. 课件出示会认字(带注音)(1)几个月没(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给仙人掌浇水, 我以(2)指名领读。为它早死了, 没想到(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它( )还活着。法和技巧。(2)今天下了2.

7、课件出示去掉注音,打乱原来顺序的会认字。雨,可我们(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要去春游。(2)指名领读。(3)商人听了,(3)开火车读。照老人的指点一路3. 课件出示会认字所在的词语。找去,( )找到枣核 夫妻 爹爹 扶犁 折腾了走失的骆驼。困倦 牲口 官府 罢休 涨红分辨 分辩(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4)谁是谁非(2)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抢读。(3)指名上讲台,教师读,学生指。4. 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 不准确的字音。已经很清楚, 你不用再进行 了。(5)我们小学生应该有 是非的能力。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8、1.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 从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和同学交流。2. 小组交流,根据课后提示理清课文层次。3.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1)枣核出生,爹娘发愁。(1-2 自然段。)(2)枣核干活勤快,学了很多本领。 (第 3 自然段。)(3)枣核帮大家牵回牛、驴。 (4-7 自然段。) (4)枣核戏弄县官。(8-13 自然段。)4. 再读课文,继续了解课文内容。四、作业:把课文读通顺、读连贯。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板书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 么事。2. 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3. 教师评议,导入学习。二、走进课文,深入探究。1. 按照对

9、课文1.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根据学生情况重新划分学内容的理解给下面的习小组。说法排队。2.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对这一部分感兴趣, 了( )枣核干活勤解内容,感受人物特点。教师巡视,参与交流。快,学了很多本领。3. 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引导交流。( )枣核出生,4. 交流一: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爹娘发愁。(1)快速浏览课文,在课文中标注故事的时间、地( )枣核戏弄县点、人物。官。(2)小组交流。( )枣核帮大家(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时间:古时候;地点:牵回牛、驴。在山脚下的一个村庄里;人物:枣核、枣核爹、枣核娘、 邻居们、衙役、县官。 )5. 交流二:枣核出

10、生,爹娘发愁。(1)枣核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生的?(古时候,在山 脚下的一个村庄里有一户人家。 家里只有夫妻两个人, 他 们成天盼着要个小孩。 )(2)枣核出生后爹娘的心情怎样?(发愁)为什么 会有这样的心情? (因为孩子只有枣核那么大, 一年又一 年,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 )板书:枣核出生,爹娘发愁。(3)面对爹娘的发愁,枣核是怎么说的?(爹、娘, 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从枣核的话 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枣核是个有志向的孩子。 )(4)怎样读好这部分课文? 课件出示: 古时候, 在山脚下的一个村庄里有一户 人家。家里只有夫妻两个人,他们成天盼着要个小孩,常 常叹着气说:“咱哪怕

11、有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也好哇! ”指名读,师生评议,指导学生读出夫妻两人的愁闷, 读出要孩子的迫切希望。 课件出示: 没想到说了这个话不久, 果然生了一个 枣核那么大的孩子。 夫妇俩欢喜得很, 给孩子起了个名叫 “枣核”。指名读,师生评议, 指导学生在读中表现出夫妻两人 的欢喜和激动。 课件出示: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爹 说:“枣核呀,白叫我欢喜了一场,养活你这样的孩子能做什么!”娘说:“枣核呀,你一点儿不见长,我真为你愁 得慌!”指名读,师生评议, 指导学生在读中表现出夫妻两人 的愁闷和对孩子的担心。课件出示:枣核说:“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 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指名读,师生评

12、议,指导学生用坚定的语气表现出枣 核的志向远大。(5)学生练习感情朗读。6. 交流三:枣核干活勤快,学了很多本领。(1)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2)小组交流:枣核都学到了哪些本领?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他能扶犁,能赶驴,柴 比别人打得多, 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 他一蹦就 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板书:枣核干活勤快,学了很多本 领。(4) “邻居们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非常高兴。 ” 邻居们会怎样夸枣核?枣核的爹娘又会怎样说? (学生各 抒己见。)(5)对早和学会的这些本领你有什么看法?(学生 各抒己见。)(6)教师小结:同学们,故事发生在“古时候” ,那 时候没有手机,没

13、有电脑,没有拖拉机,没有播种机,没 有联合收割机总之, 我们想在的高科技产物那个时候 一件也没有,人们用人力、牛马驴等畜力拉犁种地。对于 枣核这样的山村孩子能学到那么多本领已经很了不起了。(7)指导朗读,读出对枣核的赞美,读出对枣核的 敬佩。7. 交流四:枣核帮大家牵回牛、驴。(1)课件出示: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读句子,联系上写文进行思考,小组交流:这个句 子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像这样的句子叫什么句子?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句子叫过渡句, 过渡句的作用 是连接上文, 引起下文。在文章中使用过渡句能够使文章 结构紧凑。(2)快速浏览课文 4-7 自然段,用自己的

14、话说说这 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看自己能发现什么?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组长做好 汇总和记录。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教师小结: 有一年大旱,庄稼人纳不上粮,衙役就把牛、驴都牵 走了,枣核靠自己的本领,折腾得衙役们筋疲力尽,困倦 地睡着了,枣核趁机把乡亲们的牛、驴牵回了村子。从中 可以看出枣核是个不畏权贵、 善良、为乡亲们着想的孩子。 (枣核帮大家牵回牛、驴。 )指导朗读, 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枣核的赞美, 读出对 枣核的崇敬。8. 交流五:枣核戏弄县官。(1)快速浏览课文 8-13 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 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看自己能发现什么?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15、 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组长做好 汇总和记录。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教师小结: 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枣核戏弄了县官, 表想了枣核 超人的胆识、超强的本领和无穷的智慧。(枣核戏弄县官。)指导朗读, 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枣核的赞美, 读出对 枣核的崇敬和羡慕。9. 举手自荐,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 内容。10. 学生自由读课文, 读出自己的感受, 练习用自己 的话复述这个故事。三、拓展交流,练习续编。1. 枣核靠着自己的勤劳天天干活,学到了很多本领, 邻居们都夸枣核, 枣核的爹娘非常高兴。 枣核又靠着自己 的本领和智慧给邻居们牵回了被衙役们抢走的牛、 驴,并 且戏弄了县官。 邻居们

16、一定会再一次夸枣核, 他们会怎样 夸枣核呢?枣核的爹娘又会说什么呢?自由练习。小组交流:小组同学互说互听,互相补充和评议。全班交流: 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组内其他同 学可以进行补充发言,师生评议。2. 枣核又靠着自己的本领和智慧给邻居们牵回了被 衙役们抢走的牛、驴,并且戏弄了县官。县官和衙役一定 不会善罢甘休, 接下来他们会怎样对付枣核和邻居们呢? 枣核又是怎么做的?自由练习。小组交流:小组同学互说互听,互相补充和评议。全班交流: 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组内其他同 学可以进行补充发言,师生评议。3.“县官知道了枣核的厉害, 再也不敢找乡亲们的麻 烦了。枣核靠自己的智慧带领邻居们过上了

17、幸福的生活。 ” 枣核是怎样带领邻居们过上幸福生活的?自由练习。小组交流:小组同学互说互听,互相补充和评议。全班交流: 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组内其他同 学可以进行补充发言,师生评议。4. 以上交流是对课文中的民间故事“枣核”的续编, 你还能提供别的情境引导同学们和你一起续编这个故事 吗?(学生畅所欲言。 )四、教师小结,拓展延伸。1. 教师小结:民间故事,这种文体产生的时代晚于神 话和传说,它是人成为客观世界的主宰之后产生并长期存 在的文体。 故事的内容虽有不同程度的幻想成分, 但都着 眼于、立足于现实生活,其主题、角色与主要情节都符合 故事传播时的生活逻辑。从神话、传说到变形故事、动物

18、 故事、寓言、生活故事、笑话,其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幻想 性依次减弱,现实性依次增强。2. 推荐阅读中国的民间故事 。中国的民间故事是 2009年 5 月浙江少年儿童出 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建树和孙侃。 讲述了中华文 化的博大精深, 收录了各族经典的民间故事, 是一本故事 大全。中国民间故事 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 深厚的民 族情感, 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有着永恒的 艺术魅力 , 也包含了丰富的想象力,给人以知识、教诲、 鼓舞和希望。中国民间故事收录了包括汉族、傣族、 白族、纳西族、黎族、回族、瑶族、彝族、布依族、侗族、 羌族、苗族、藏族、蒙古族等民族在内的数十篇民间故事。 从中

19、可见不同民族的不同历史和文化风貌, 更体现了中华 民族的悠久历史。 对青少年读者来说, 阅读中国民间故事 对传承民族文化、 启迪智慧、 拓宽文化视野有着积极有益 的作用。课堂小结教学板书 枣核 (1)枣核出生,爹娘发愁。(2)枣核干活勤快, 学了 很多本领。(3)枣核帮大家牵回牛、 驴。(4)枣核戏弄县官。 教学反思 枣核教学反思枣核是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 文,是根据民间故事改写的, 在教学中我主要引 导学生通过反复地读把握课文内容, 感悟人物品 质。民间故事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 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 这些故事大都直接反应了劳动人民的愿望、 要求 和理想, 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纵观部编 人教版教材,民间故事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讲述故事的能力。 纵观 教材中的民间故事,课后往往会出现这样的要 求:复述故事。确实,民间故事人物形象栩栩如 生,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而小学生又天真烂漫, 有一定的语言积累, 他们对生动曲折的情节趣味 盎然,而想象和创编故事也符合他们的阅读心 理。学生通过复述故事, 能更加深刻领悟经典人 物的形象, 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