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本文分析了哲学诠释学对戏曲音乐作品二度创作的指导意 义。哲学诠释学对戏曲音乐文本的理解有着强大的启发作用;哲学诠释学对戏曲音乐文本的诠释有着极大的肯定作用;哲学诠释学 对戏曲音乐作品二度创作的完善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哲学诠释学对 表演者提高艺术呈现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本文从这四个维度论述了哲学思辨的方法在现代传媒语境中对传统戏曲音乐进行创作 指导的必要性。 关键词诠释学;视域融合;戏曲音乐创作一、 引言人们的实践活动大多是直觉式的简单的实践行为,另外还有在一 定的理论背景的指导下进行,是具有鲜明目的性的探索活动。随着欣赏着自身的审美,往往越来越倾向于后者,这也就促使艺术的展 现呈现更多的哲
2、理性。戏曲音乐的实践活动亦是如此。 然而,对于戏曲音乐哲理性的研究在中国开展得不多,戏曲音乐拥有更 多的从事舞台音乐实践创作,他们基本上是服务于舞台表演需求,尽 管在现代传媒语境下,人们有更多的创作方法和展现途径,但结合现 代哲学诠释学的戏曲音乐实践探讨相对稀少。本文是关于现代哲学诠释学与中国戏曲音乐实践的探考。纵观诠释学的历史发展,主要经历了古代诠释学、近代诠释学和现代诠释学等三个基本阶 段,与之相对应的学科分别被称作专门诠释学、一般诠释学和哲学诠 释学。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流传物的圣经经文、法典和其他典籍,到中世纪时无可避免的变得晦涩难懂,需要对它们做出适当的解 析,才能得以传读。这种对于
3、古典、古籍的诠释地增多,系统 化,最终形成了专门的诠释学一古代专门诠释学,在近代发展成为近代一般诠释学,德国宗教哲学家施莱尔马赫发挥了主要作用。他在康德哲学和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对诠释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把 作为经典注释与文献学的古代专门诠释学改造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 诠释学般诠释学1。哲学诠释学是在专门诠释学和一般诠释学后发展起来的。狄尔泰、海德格尔及伽达默尔为哲学诠释学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伽达默尔则堪称哲学诠释学的集大成者。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通过考察理解的基本条件,论述了人与历史、语言、艺术、美学、文化等的关系以及人 生的意义,创造性的提出了理解、效果历史、诠释学循环、视域融合、 偏
4、见、间距、前见解等诠释学原则2。对人与这些学科的关系,以及人滋生的生村意义有了独特的解释并使诠释学成为了独立的哲 学体系。理解是诠释学的核心概念和内容,诠释学就是关于理解的学问。一般诠释学认为理解是文本意义的复原,即理解的目的在于揭示作品的本真含义,避免误读,重新构建作者的意向及思想。 伽达默尔认为理解是动态的,是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循环反复的建设, 是多维度,多视域的。伽达默尔批判启蒙运动对权威和偏见的否定,对偏见的合理性予以充分肯定。他认为受众群的视域发展同样具有历史性,偏见构成了我们的存在。文本的解释与文本原义之间的时间间距不仅不可能克服,而且也不应当被克服。任何解释都是基于现在和将来对过
5、去的理解,理解必然是主观判断的过 程,必然有偏见,但偏见也是发展中的必然。读者对文本意义 的理解何以实现,伽达默尔认为,是现实视域中受众群的偏见与文本作者特定视域间的一种融合。 人的视域是由他的各种前见解构 成。作者的视域和读者的视域都是解释性的。现实视域包含了读者的前见解中对意义及真理的预见;而历史视域则是作者在文 本中敞开的整个世界。历史视域和现实视域之间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距,这种历史的差距是任何人都无法克服的。读者对文本理解的实现,正是这两种视域的融合,并且是对这两种视域的一 种超越,从而达成一种全新的视域。我们今天所认知的历史原本就不全是客观的存在。所谓”诠释学循环”在哲学诠释学中
6、是指理解者理解文本,通常是从局部开始的,然后有整体理解,局部理解与 整体理解相互依赖才能显现出一定的意义。因此,整个诠释过程表现为一个局部与整体之间在论证上互为循环。在海德格尔的基础上,伽达默尔把诠释学循环聚焦于理解者,指出理解的循环处在 局部与整体的良好的交互关系中,借助理解者和文本间的视域融合, 使理解得到实现,并不断产生新的理解及意义。同时强调,理解者的参与对理解文本来说至关重要;无论产生怎样的理解均必须回到 文本去;无论如何,理解都是一个无限的对话过程。使诠释学循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三、哲学诠释学对戏曲音乐作品二度创 作的指导作用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围绕理解如何可能的问题, 创造性
7、的提出了效果历史、诠释学循环、视域融合、理解、偏见、间 距、前见解等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诠释学方法。研究发现,这些概念和方法对于指导音乐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在此,仅就本人以哲学诠释学指导戏曲音乐创作的实践进行探考。 中国的戏曲音乐,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它会因为区域文化色彩的不 同呈现出自己的个性,但即使在同一个区域文化属性里,中国戏曲音 乐的差别也是非常之大。 例如,同属吴楚文化领域的越剧和黄 梅戏,虽然在大的框架里这两个戏曲音乐都是温婉动听,但成长于鱼 米之乡的越剧显得更加含蓄,欲诉还羞,再加上越剧是从女子戏发展 而来,所以无论是源头性格、表演者的二度创作、还是受众群的艺术
8、接受都是趋向一个雅致,但黄梅戏不一样,来源于茶山田境的黄梅戏, 对于音乐的表达有着自己的火辣之处,在婉约中透着一股子野趣。中国的戏曲文化可以说是十里一景、纷彩各呈。 如此众多的中 国戏曲艺术却有着一个共同的遗憾,那就是相比较于古希腊的戏剧、 印度的梵剧来说,拥有五千都年历史的中国戏曲出现得很晚,并且自 成体系也是很晚。 具体原因笔者认为有两个。 二、在发展 中国戏曲的进程里,缺少提高到理论髙度的洗练和再创造。 在 中西方的文明进程里,同在蒙昧之期时,中西方文化都有着图腾崇拜 和对申明的敬仰,但进入文明时期以后,中国很快进入了思想领域的 发现,对于神明的崇敬和宗教的追求,在中国的社会发展里不是最
9、鲜 明的追求。 所以,与西方戏剧不同的是,西方戏剧的发生、发 展与宗教伴生、以神话为核心表现内容,对于神有着极大的仰慕,中 国的戏曲产生于诗歌,形成与田野河山,中国戏曲说的是人的故事, 以人性为核心的表现内容。 正因为如此,中国戏曲从开始诞生 其都是以赏为最大的价值取向,这种取向给了戏曲自身无尽的发展空 间,但遗憾的是,它几乎得不到思想家们在哲理性上的分析总结,即 使有涉猎,也多为戏曲文本及戏曲审美的评述,例如明代文人卓人月 提出悲剧以悲终的观点,但这种评述也多为只言片语,没有上升到具 有逻辑性哲理性系统理论的髙度,至于戏曲音乐,特别是各地方小戏 的音乐创作及二度创作的剖析、总结及提炼更是鲜少
10、。 这种现 象在戏曲发展的后期才得到些微改善,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得以 收到重视。 在这里,笔者以哲学诠释学为一个点,从这个角度 来对戏曲音乐文本的二度创作做一个浅探。 首先,哲学诠释学对 戏曲音乐文本的理解有着强大的启发作用。 按照一般诠释学观 点,理解是对戏曲音乐文本意义的复原,即理解的目的在于揭示作品 的本真含义,避免误读,重新构建作者一度创造的意向及思想。过去对二度创作的种种要求应该就是基于这种观点的,例如二度创作 的忠实性原则、准确性原则等等。 事实上极大地妨碍了表演者 对创作音的理解。 哲学诠释学则不同,它强调理解是带有历史性 的,而作为理解对象的戏曲音乐文本会因为受众群理解的不
11、同,被再 次具有创作性,且千人千思。 一个戏曲音乐作品只有作者在一 定的维度里持有的唯一确定的含义,却具有因受众群不同理解产生的 多种多样的意义,这就是所谓各花入各眼。 用这种理解的观点 指导对戏曲音乐作品的认知,显然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作 为二度创作的表演者克服心理障碍,积极主动地开展对作品的理解, 进而产生出更多新的视域及新的意义,这样所变现出来的作品,有着 更饱满鲜活的生命力。 在中国戏曲音乐中,很多戏曲类别,有 着固定的曲牌,而这种曲牌有着相对固定的范式,和音乐走向,而戏 曲的文本,以及角色是丰富多彩的,这样就要求从创作者带再次创作 者,在保留戏曲基本属性的基础上,有着合理的循
12、环创作。 如 果我们理解了诠释学所表达的涵义,那么就不会产生类似于传承与创 新的矛盾,推动戏曲文化的创作。 其次,哲学诠释学对戏曲音乐 文本的诠释有着肯定作用。 与对一般文本诠释方式不同,对戏曲 音乐作品的诠释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的一个表演过程。 能否诠释 得好,诠释得到位,避免偏见,是一般诠释学传统引起的价值判断,这 便是现代音乐心理学努力解决的麻烦。 哲学诠释学认为,偏见具 有合理性。 对偏见给予了充分肯定,偏见构成了我们的存在,每 个人对世界的看法都是一种偏见。 文本的解释与文本原义之间 的时间间距不仅不可能克服,而且也不应当克服。 任何解释都是 基于现在和将来对过去的理解,都是一种偏见。
13、就戏曲音乐作品 二度创作来说,任何一位表演者的呈现都是主观的偏见式表演,没有 最好的,只有受众群相对多与少的认可度。 用这种诠释的观点 指导对戏曲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就能够鼓舞表演者更多的想法和表 演欲望,积极尝试,大胆创新。 第三,哲学诠释学对戏曲音乐作品 二度创作的完善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诠释学循环理论表明, 因为创作普遍存在的循环关系,由于此在的引入,使得诠释循环由一 个封闭的圆环拓扑转型成一个开放的螺旋,局部与整体的每一次循环 都是对原循环的超越,每一次循环后,解释者都对文本有了更深、更新 的理解,且在循环中不断深化。 研究发现,在艺术作品二度创作 中就存在着多种诠释学循环如乐谱文本
14、与演唱者之间的循环,演唱者 与演唱之间的循环,演唱者与受众群之间的循环,等等。 因此, 也就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对话表演者与文本的对话,表演者与自己的对 话,以及表演者与观众的对话。 通过对话及循环,可以不断提髙 作品二度创作的水平和质量。 所以诠释学循环理论对声乐作品 的二度创作的完善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哲学诠释学对表 演者提髙素质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 在哲学诠释学中,视域融合 理论占有重要位置,视域融合是理解得以实现的方式。 真正的理 解就是理解者与文本间的视域融合。 3视域不是封闭的,具有 变动敞开的特征,并且在变动敞开中不断形成新视域,是对现实视域 和历史视域的超越,给新经验及理解
15、提供新的可能性。 4而视 域则是由理解者的各种各样的前见解构成。 另一方面,任何理解 都含有前见解,前见解是理解得以可能的前提。 理解者是拥有前 见解的理解者,理解者可以更改、扩大自己的前见解。 我们认为 理解者的现实视域越大越有利于视域融合。 因此,表演者要更好 地理解、诠释作品,就需要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现实视域,增加、更新、 扩大自己的见解增强自己的展现效果。 三、结语加强哲学的思 辨对戏曲音乐实践指导的研究是必要的音乐是自然科学,也是精神科 学,它终究是情感的图腾,因此它难以透视。 现代传媒与镜中, 戏曲音乐发展遇到的核心问题就是传承与创新的协调,其实,这就是 视域融合的问题。 如果用哲学
16、思辨的角度做一些思路上的调整, 就会有一些不同的答案。 在西方音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着 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那就是高度重视、充分利用当下的哲学研究成果作为艺术实践、探索的指导,这使得其艺术发展过程中,卓有深度 的艺术理论和经典的艺术作品齐头并进。而我们的戏曲音乐实践中,这样的探索还是相对薄弱的。笔者近日通过中国期刊网统计诠释学在音乐学中应用的学术论文,输入主题词诠释学解释学,释 义学且音乐”进行查找,显示搜索结果为75条。对于拥有着庞大艺术教育研究系统的中国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小得让人触目惊心的数 字。 对现代传媒语境中传统戏曲音乐的创作,二度展现,及科学 地循环诠释,不会孤立地追求戏曲音乐作品的属性特征,符合当代受 众群的审美需求,亦不会丢失戏曲音乐作品的属性特征,在传统与创 新中稳定制衡。我们做一些现代哲学对艺术实践指导的探考有其必要性。参考文献1德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红汉鼎译真理与方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美理查德帕尔默 潘德荣译诠释学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淮阴师范学院《京杭大运河主题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夏日拖鞋课件教学课件
- 淮阴师范学院《中学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3)》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沟通魅力课件教学课件
- 简单护理课件教学课件
- 淮阴师范学院《法学概论》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大众健美操》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液压与气压传动》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投资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临时用电漏电保护器运行检测记录表
- 复杂性尿路感染
-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
- 膀胱癌综合治疗新进展
- 音乐ppt课件《小小的船》
- 中药传统技能大赛(高职组)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疏浚与吹填技术
- 红十字救护员知识考试复习题库200题(含答案)
- 井冈山斗争和井冈山精神教学课件
- 儿科急危重症护理常规
- 大学校园危机氛围评估与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