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_第1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_第2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_第3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_第4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 教 版 生 物 八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学校_ 班级_ 姓名_ 成绩_一、单项选择题1. “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阳光2. 菠菜浸泡在清水中,清水不变色,用开水浸泡菠菜后,水会变成绿色。这是因为开水损伤了菠菜细胞什么结构?()a. 细胞膜b. 细胞壁c. 细胞质d. 细胞核3. 以下能说明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的是a. 鼻毛能阻挡灰尘b 鼻腔与多种管腔相通c. 鼻黏膜能温暖吸入空气d. 黏膜分泌的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4. 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毛细血管的方法是

2、寻找( )a. 血液流向头部的小血管b. 血液流向尾部的小血管c. 搏动的小血管d. 血细胞呈单行通过的小血管5. 以下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被蜜蜂蜇过的猴子不再取食蜂蜜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捕食昆虫饲喂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 母鸡孵小鸡 老鼠走迷宫而取到食物 蚯蚓避开电刺激而爬向潮湿的暗室a. b. c. d. 6. 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那么精子、卵细胞和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分别()a. 23对、23对、23对b. 23条、23条、23对c. 23条、23条、23条d. 23条、23对、23对7. 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图解,正确的是( )a. b. c. d.

3、8. 动物和植物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a. 叶绿体b. 细胞核c. 线粒体d. 细胞膜9. 下列关于杜鹃和杜鹃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b. 杜鹃花和杜鹃鸟的心脏都属于器官c. 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d. 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10. 播种前往往要松土,这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a. 适宜的光照b. 充足的空气c. 适宜的温度d. 一定的水分11. 如图是桃花的基本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雌蕊由和构成b. 是雄蕊c. 受精卵发育成胚d. 桃子可食用部分由发育而来12. 某同学牙龈经常出血,医生诊断为“坏血病”,该同学应该多吃()a. 动物肝脏b.

4、 新鲜水果和蔬菜c. 牛奶d. 面包13. 沉迷于手机、电子游戏会因近距离注视屏幕而导致近视,对于此类近视患者,发生病变的部位最可能是( )a. 虹膜b. 视网膜c. 晶状体d. 玻璃体14. 手刚接触到很烫的馒头时,缩手后才感觉到烫。产生“烫”这种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a 小脑b. 大脑皮层c. 脑干d. 脊髓15. 如图为人体体细胞中的一对基因(b和b),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示意图,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b表示显性基因b. 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c. 此个体表现出的是b所控制的性状d. b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属于不遗传的性状二、科学实验题16. 下图是探究唾液

5、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1)实验时,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淀粉糊,再向2号试管加入2ml唾液,向1号试管加入2ml_。(2)烧杯中的1号、2号试管应当放在_的温水,效果较好。(3)十分钟后,再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碘液,预期1号试管_(填“变蓝”或“不变蓝”),2号试管_(填“变蓝”或“不变蓝”),该现象说明_号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消化了。三、综合分析题17. 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组成并不完整,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_。(2)该食物网中共有_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3)从生物与生物的关系看,图中兔、狐之间的关系是_。(4)

6、由于喷洒农药,导致该生态系统受到了有毒物质的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18. 人从生物圈中摄取的营养物质,需要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也需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如图是人体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炸鸡柳是孩子们喜欢吃的食物, 鸡瘦肉中主要有机物的消化进程可用图甲中曲线_(填字母)表示,其消化的终产物经过b过程,该物质在血液中含量_(增多或“减少)。”最先到达心脏的_。(2)图乙中a过程表示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则b气体与a气体相比较,气体成分中_明显减少。图中b所表示的生理过

7、程称为_。(3)图中所示的血管中,流有动脉血,但属于静脉血管的是_(填写图中序号)。19. 请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资料一: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等,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资料二: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其他感染此病的恒温动物如猫、狼、狐等也可传播,患者一旦发病很快死亡。专家提醒:如被狗、猫等宠物咬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狂犬病毒和痢疾杆菌都属于_,二者在结构上的区别是狂犬病毒没有_结构。(2)从免疫的角度来看,被宠物咬伤后注射的狂犬疫苗属于_,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_免疫。(3)学校为防止

8、细菌性痢疾大面积流行,采取定期消毒、灭蝇等措施,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_。20. 从图形、数据中提取各种“信息”,对学习、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都相当重要。如图是伸肘动作的产生模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1)一块骨骼肌由两部分组成:1是_,2是_。(2)图中显示的骨与骨之间的连接都是关节。关节主要由关节头、_、关节软骨、_和关节囊组成。(3)伸肘时肱二头肌处于_状态,3_处于_状态。可见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_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21. 如图是家鸽鸟卵和鸟的胚胎发育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家鸽的卵细胞包括 _、 _、 _。(2)8是

9、胚胎,是由鸟卵结构中的_发育而来的。(3)即对家鸽卵起保护作用,还能对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的结构的是_。(4)鸡卵产出后,胚胎发育停止,后经雌鸡孵化,胚胎才能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雏鸡。这种现象说明,卵生动物的受精卵主要在母体外发育,受外界_的影响比较大。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阳光【答案】c【解析】【分析】细菌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详解】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

10、费者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所以在落花传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细菌和真菌。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菠菜浸泡在清水中,清水不变色,用开水浸泡菠菜后,水会变成绿色。这是因为开水损伤了菠菜细胞的什么结构?()a. 细胞膜b. 细胞壁c. 细胞质d. 细胞核【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具有保护,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详解】细胞膜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能让对细胞生命活动有用的物质进入,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当菠菜浸泡在清水中

11、,细胞膜维持正常状态,清水不变色;当用开水浸泡菠菜后,因为开水损伤了菠菜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里的叶绿素使水会变成绿色。a符合题意。【点睛】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并具有保护作用。3. 以下能说明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的是a. 鼻毛能阻挡灰尘b. 鼻腔与多种管腔相通c. 鼻黏膜能温暖吸入的空气d. 黏膜分泌的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答案】acd【解析】【分析】鼻腔中生有鼻毛可以阻止灰尘和病菌的入侵,对吸入的气体有清洁作用;鼻腔内表面的黏膜能分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湿润;鼻腔中黏膜有毛细血管可以起到温暖气体的作用,据此可以解答本题。【详解】a、鼻腔的前端生有鼻毛对吸入的气体有清洁作用,a符合题

12、意。b、鼻腔只有和咽鼓管相连通,和用鼻呼吸还是用嘴呼吸没有多大关系,b不符合题意。c、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能温暖气体的作用,所以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c符合题意。d、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能湿润气体的作用,所以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d符合题意。故选acd。【点睛】知道呼吸道的作用,即:清洁、温暖和湿润气体。4. 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毛细血管的方法是寻找( )a. 血液流向头部的小血管b. 血液流向尾部的小血管c. 搏动的小血管d. 血细胞呈单行通过的小血管【答案】d【解析】【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

13、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详解】毛细血管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因此,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寻找毛细血管最简便的方法是血细胞呈单行通过的小血管。故选d。【点睛】关键点:毛细血管内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5. 以下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被蜜蜂蜇过的猴子不再取食蜂蜜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捕食昆虫饲喂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 母鸡孵小鸡 老鼠走迷宫而取到食物 蚯蚓避开电刺激而爬向潮湿的暗室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

14、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详解】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被蜜蜂蛰过的猴子不再取食蜂蜜;老鼠走迷宫而取到食物;蚯蚓避开电刺激而爬向潮湿的暗室;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捕食昆虫饲喂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母鸡孵小鸡;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故选b。6.

15、 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那么精子、卵细胞和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分别()a. 23对、23对、23对b. 23条、23条、23对c. 23条、23条、23条d. 23条、23对、23对【答案】b【解析】【分析】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都是成对存在。染色体数目变化可总结规律: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2n:n:2n。【详解】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

16、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所以人的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那么,精子、卵细胞和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依次是23条、23条、23对。故选:b。【点睛】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的一半,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同。7. 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图解,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每条染色体上一般一只有一条dna分子。基因是dna分子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详解】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是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一条染色

17、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状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是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8. 动物和植物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a. 叶绿体b. 细胞核c. 线粒体d. 细胞膜【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在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详解】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

18、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故选c。【点睛】理解掌握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9. 下列关于杜鹃和杜鹃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b. 杜鹃花和杜鹃鸟的心脏都属于器官c. 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d. 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答案】d【解析】【分析】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详解】除病毒以外,细胞既是它们的结构单位又是功能单

19、位,故a正确;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杜鹃花的叶片及杜鹃鸟的心脏都属于器官,故b正确;动物和植物都是由一个细胞发育而来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故c正确;杜鹃花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杜鹃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二者构成的主要不同是,杜鹃花不具有动物体结构层次中的“系统”这一层次,故d错误。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0. 播种前往往要松土,这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a. 适宜的光照b. 充足的空气c. 适宜的温度d. 一定的水分【答案】b【解析】【分析】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

20、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详解】播种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有利于种子萌发,因此春天,农作物播种前往往要松土,这是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11. 如图是桃花的基本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雌蕊由和构成b. 是雄蕊c 受精卵发育成胚d. 桃子可食用部分由发育而来【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柱头,花柱,子房,花药,花丝,雄蕊,雌蕊,花萼,花瓣,10花托。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情况为:【详解】在花的结构中,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结构。柱头、花柱、子房

21、组成的雌蕊,花药、花丝组成的雄蕊,故a、b错误;花完成传粉和受精后,受精卵发育成胚,故c正确;桃子可食用部分由子房壁发育而来,故d错误。故选c。【点睛】花蕊是花的主要结构,因为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12. 某同学牙龈经常出血,医生诊断为“坏血病”,该同学应该多吃()a. 动物肝脏b. 新鲜水果和蔬菜c. 牛奶d. 面包【答案】b【解析】【分析】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详解】坏血病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在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维

22、生素c;因此患有坏血病的人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故选b。【点睛】解题关键是知道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蔬菜、水果。13. 沉迷于手机、电子游戏会因近距离注视屏幕而导致近视,对于此类近视患者,发生病变的部位最可能是( )a. 虹膜b. 视网膜c. 晶状体d. 玻璃体【答案】c【解析】【分析】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详解】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或电子游戏不但影响学业,而且因长时间近距离注视屏幕会导致眼球中晶状体曲度过大且不能恢复原状而形成近视眼。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近视眼的形成原因。14. 手刚

23、接触到很烫的馒头时,缩手后才感觉到烫。产生“烫”这种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a. 小脑b. 大脑皮层c. 脑干d. 脊髓【答案】b【解析】【分析】在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这些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就叫做神经中枢。其中,感觉中枢就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感觉性神经的部位。【详解】a. 小脑具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a不符合题意。b. 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人拿到烫手的馒头时,完成缩手反射,由脊髓的神经

24、中枢调节即可,但会感觉到烫。产生“烫”这种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这种“烫”的感觉,是脊髓通过上行传导束传导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的结果,b符合题意。c. 脑干下部与脊髓相连,脑干中有些部位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如果这些部位受到损伤,心跳和呼吸就会停止,从而危及生命,c不符合题意。d. 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d不符合题意。【点睛】本题的重点是大脑皮层。15. 如图为人体体细胞中的一对基因(b和b),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示意图,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b表示显性基因

25、b. 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c. 此个体表现出的是b所控制的性状d. b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属于不遗传的性状【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因而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生物体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从而使后代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详解】a隐性基因习惯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对应的显性基因则以相应的大写字母表示。因此b表示显性基因,故a不符合题意。b生物体中的体细胞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的,受精卵中的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如果b来自

26、父方,则b一定来自母方,故b不符合题意。c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因此bb个体表现出的是b所控制的性状,故c不符合题意。d隐性基因b控制的性状虽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但隐性基因会一代代的传递下去。因此b控制的性状属于遗传的性状,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以及它们控制的性状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二、科学实验题16. 下图是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1)实验时,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淀粉糊,再向2号试管加入2ml唾液,向1号试管加入2ml_。(2)烧杯中

27、的1号、2号试管应当放在_的温水,效果较好。(3)十分钟后,再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碘液,预期1号试管_(填“变蓝”或“不变蓝”),2号试管_(填“变蓝”或“不变蓝”),该现象说明_号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消化了。【答案】 (1). 清水 (2). 37 (3). 变蓝 (4). 不变蓝 (5). 2【解析】【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因此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详解】(1)这是一组对照试验,为了更好地起对照作用,应在两只试管加入等量的唾液和清水,所以:向1号试管中加入2m

28、l清水,向2号试管中加入2ml唾液。变量是唾液。(2)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在该温度下,消化酶的活性最高,因此将实验装置置于37温度环境下效果最好。(3)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1号试管滴加碘液后变蓝色;2号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了,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这一现象证明了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点睛】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质是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的过程。三、综合分析题17. 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组成并不完整,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_。(2)该食物网中共有_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3)从生物与生物

29、的关系看,图中兔、狐之间的关系是_。(4)由于喷洒农药,导致该生态系统受到了有毒物质的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答案】 (1).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 5 (3). 草鼠蛇鹰 (4). 捕食关系 (5). 鹰【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详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

30、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因此,该生态系统的组成并不完整,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2)在生态系统内,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多条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形成食物网。图中食物链为: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该食物网中共有 5 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3)从生物与生物的关系看,图中兔、狐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狐以兔为食。(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由于喷洒农药,导致该

31、生态系统受到了有毒物质的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鹰,其营养级最高。【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物的富集现象,食物链的结构特点。18. 人从生物圈中摄取的营养物质,需要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也需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如图是人体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炸鸡柳是孩子们喜欢吃的食物, 鸡瘦肉中主要有机物的消化进程可用图甲中曲线_(填字母)表示,其消化的终产物经过b过程,该物质在血液中含量_(增多或“减少)。”最先到达心脏的_。(2)图乙中a过程表示肺与外界的

32、气体交换,则b气体与a气体相比较,气体成分中_明显减少。图中b所表示的生理过程称为_。(3)图中所示的血管中,流有动脉血,但属于静脉血管的是_(填写图中序号)。【答案】 (1). y (2). 增多 (3). 右心房 (4). 氧气 (5). 吸收 (6). 【解析】【分析】观图可知:图甲中x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y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z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图乙中是主动脉、是肾动脉、是肾静脉、是上、下腔静脉;是肺动脉,是肺静脉,a表示吸入的气体、b表示呼出的气体。解答即可。【详解】(1)鸡瘦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图中乙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的消化开始在胃中进行,在小肠内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氨基

33、酸。吸收进入血液后通过体循环回到右心房。(2)图中a过程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a表示吸入的气体、b表示呼出的气体,则b气体与a气体相比较,气体成分中 氧气明显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图中b所表示的生理过程称为营养物质的吸收。(3)图中至所示的血管中,流有动脉血,但属于静脉血管的是肺静脉。【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呼气和吸气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有一定的难度。19. 请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资料一: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等,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资料二: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

34、引起的,其他感染此病的恒温动物如猫、狼、狐等也可传播,患者一旦发病很快死亡。专家提醒:如被狗、猫等宠物咬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狂犬病毒和痢疾杆菌都属于_,二者在结构上的区别是狂犬病毒没有_结构。(2)从免疫的角度来看,被宠物咬伤后注射的狂犬疫苗属于_,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_免疫。(3)学校为防止细菌性痢疾大面积流行,采取定期消毒、灭蝇等措施,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_。【答案】 (1). 病原体 (2). 细胞 (3). 抗原 (4). 特异性(后天性) (5). 切断传播途径【解析】【分析】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传

35、染病;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组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病原体侵入人体以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的蛋白质-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详解】(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狂犬病毒和痢疾杆菌都属于病原体,二者在结构上

36、的区别是狂犬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因此,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狂犬病毒和痢疾杆菌都属于病原体,二者在结构上的区别是狂犬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病原体侵入人体以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的蛋白质-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因此,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从免疫的角度来看,被宠物咬伤后注射的狂犬疫苗属于抗原,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3)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学校为防止细菌性痢疾大面积流行,采取定期消毒、灭蝇等措施,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病毒和细菌的结构特点,传染病的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