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控制和强度评定讲稿_第1页
混凝土质量控制和强度评定讲稿_第2页
混凝土质量控制和强度评定讲稿_第3页
混凝土质量控制和强度评定讲稿_第4页
混凝土质量控制和强度评定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混凝土质量控制和强度评定混凝土质量控制和强度评定 2 一、混凝土质量控制一、混凝土质量控制 城乡建设部第城乡建设部第969号令号令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的公告的公告 现批准现批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为国家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编号为 GB50164-2011,自自2012年年5月月1目起实施。其中目起实施。其中,第第6.1.2 条为强制性条文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必须严格执行。 原原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同时废止。同时废止。 GB50164-2011GB50164-2011版与版与GB

2、50164-92GB50164-92版主要变化版主要变化 1.增加水泥、细骨料中氯离子含量等质量控制指标; 2.修订了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等级划分; 3.补充了混凝土耐久性质量控制指标; 4.修订了混凝土生产控制的强度标准差要求; 5.修订了混凝土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允许偏差; 6.修订了混凝土蒸汽养护质量控制指标; 7.增加混凝土质量检验等内容。 新标准修订后,结构上调整较大,共分为七章104条, 其中6.1.2条为强制性条文。 6.1.2 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和浇筑成型过程中严禁加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和浇筑成型过程中严禁加水。 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 原材料质量控制 生产与施工质量控制 混凝土性

3、能要求 混凝土质量检测 总 则 1.0.1 为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促进混凝土技术 进步,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淮适用于建设工程的普通混凝土质 量控制。 1.0.3 混凝土质量控制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原材料质量控制 2.1 水 泥 2.1.1 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的选用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 以及工程所处环境确定。对于一般建筑结构及预制构件的 普通混凝土,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高强混凝土和有抗冻 要求的混凝土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有预 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宜采用碱含量低 于0.6%的水泥;大体积混凝土宜

4、采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 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 硅酸盐水泥GB175和中热硅酸盐水泥 低热硅酸盐水 泥 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200的有关规定。 2.1.2 水泥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凝结时间、安 定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碱含量低 于0.6%的水泥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碱含量,中、 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主要控制 项目还应包括水化热。 2.1.3 水泥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采用新型干法窑生产的水泥。 2 应注明水泥中的混合材品种和掺加量。 3 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 。 2.2 粗 骨 料 2.2.1 粗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5、准普通混凝土用 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 2.2.2 粗骨料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颗粒级配、 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值指 标和坚固性,用于高强混凝土的粗骨料主要控制项 目还应包括岩石抗压强度。 2.2.3 粗骨料在应用方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 2 、对于混凝土结构,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得大 于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大于钢筋最小 净间距的3/4;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公称粒 径不宜大于板厚的1/3,且不得大于40mm;对于大 体积混凝土,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小于 31.5mm。 3 对于有抗渗、抗冻、抗腐蚀、耐磨或

6、其他特殊要求的混 凝土,粗骨料中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不应大于1.0%和 0.5%;坚固性检验的质量损失不应大于8%。 4 对于高强混凝土,粗骨料的岩石抗压强度应至少比混凝 土设计强度高30%;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5mm,针片状颗 粒含量不宜大于5%且不应大于8%;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 不应大于0.5%和0.2%。 5 对粗骨料或用于制作粗骨料的岩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包括碱-硅酸反应活性检验和碱-碳酸盐反应活性检验;对手 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不宜采用有 碱活性的粗骨料。 2.3 细骨料 2.3.1 细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7、52的规定;混凝土用海砂应符合 现行行业标准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206的有 关规定。 2.3.2 细骨料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颗粒级配、细度模 数、含泥量、泥块含量、坚固性、氯离子含量和有害物质 含量;海砂主要控制项目除应包括上述指标外尚应包括贝 壳含量;人工砂主要控制项目除应包括上述指标外尚应包 括石粉含量和压碎值指严人工砂主要控制项目可不包括氯 离子含量和有害物质含量。 3.3 细骨料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泵送混凝土宜采用中砂,且300um筛孔的颗粒通 过量不宜少于15%。 2 对于有抗渗、抗冻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砂 中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不应大于3.0%和 1.0%;

8、坚固性检验的质量损失不应大于8%。 3 对于高强混凝土,砂的细度模数宜控制在2.6 0范围之内,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不应大于2.0% 和0.5%。 4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用砂的氯离子含量 分别不应大于0.06%和0.02%。 5 混凝土用海砂应经过净化处理。 6 混凝土用海砂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3%, 贝壳含量应符合表2.3.3-1 的规定。海砂不 得用于预应力混凝土。 7 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应符合表2.3.3.2的规 定。 8 不宜单独采用特细砂作为细骨料配制混凝 土。 9 河砂和海砂应进行碱-硅酸反应活性检验; 人工砂应进行碱-硅酸反应活性检验和碱-碳 酸盐反应活性检验;对于有预

9、防混凝土碱- 骨料反应要求的工程,不宜采用有碱活性的 砂。 2.4 矿物掺合料 2.4.1 用于混凝土中的矿物掺合料可包括粉煤灰、 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沸石粉、钢渣粉、磷渣 粉;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物掺合料按一定比 例混合使用。粉煤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 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的有关规定 ,粒化高炉矿渣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 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有 关规走,钢渣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 揖凝土中的钢渣粉GB/T20491的有关规定,其他 矿物掺合料应符合相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并满 足混凝土性能要求;矿物掺合料的放射性应符合现 行国家

10、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有关规定。 2 4.2 粉煤灰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细度、 需水量比、烧失量和三氧化硫含量,C类粉 煤灰的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游离氧化钙 含量和安定性;粒化高炉矿渣粉的主要控制 项目应包括比表面积、活性指数和流动度 比;钢渣粉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比表面积 、活性指数、流动度比、游离氧化钙含量 、三氧化硫含量、氧化镁含量和安定性;磷 渣粉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细度、活性指 数、流动度比、五氧化二磷含量和安定性; 硅灰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比表面积和二 氧化硅含量。矿物掺合料的主要控制项目 还应包括放射性。 2 4.3 矿物掺合料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掺用

11、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宜采用硅酸盐水泥和 普通硅酸盐水泥。 2 在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的种 类和掺量应经试验确定。 3 矿物掺合料宜与高效减水剂同时使用。 4 对于高强混凝土或有抗渗、抗冻、抗腐蚀、耐 磨等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不宜采用低于级的 粉煤灰。 5 对于高强混凝土和有耐腐蚀要求的混凝土,当需 要采用硅灰时,不宜采用二氧化硅含量小于90%的 硅灰。 2.5 外加剂 2.5.1 外加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 GB8076、混凝土防冻剂JC475和混凝土 膨胀剂GB23439的有关规定。 2.5.2 外加剂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掺外加剂混 凝土性能和外加剂匀质性两方面

12、,混凝土性能方面 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减水率、凝结时间差和抗 压强度比,外加剂匀质性方面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 括pH值、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引气剂和引气减水 剂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含气量;防冻剂主要控制 项目还应包括含气量和50次冻融强度损失率比;膨 胀剂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凝结时间、限制膨胀 率和抗压强度。 2.5.3 外加剂的应用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的有关规定外 ,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时,外加剂应与水泥具有 良好的适应性,其种类和掺量应经试验确定。 2 高强混凝土宜采用高性能减水剂;有抗冻要求的 混凝土 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

13、剂;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 缓凝剂或缓凝减水剂;混凝土冬期施工可采用防冻 剂。 3 外加剂中的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应满足混凝土 设计要求。 4 宜采用液态外加剂。 2.6 水 2.6.1 混凝土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 水标准JGJ 63的有关规定。 2.6.2 混凝土用水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pH值、不 溶物含量、可溶物含量、硫酸根离子含量、氯离 子含量、水泥凝结时间差和水泥胶砂强度比。当 混凝土骨料为碱活性时,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碱 含量。 2.0.3 混凝土用水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未经处理的海水严禁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 混凝土。 2 当骨料具有碱活性时,混凝土用水不得采用混凝 土企

14、业生产设备洗涮水。 3 混凝土性能要求 3.1 拌合物性能 3.1.1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的有关规定;坍落度经时损失试验方法应符 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3.1.2 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可采用坍落度、维勃稠 度或扩展度表示。坍落度检验适用于坍落度不小 于10mm的混凝土拌合物,维勃稠度检验适用于维 勃稠度5s30s的混凝土拌合物,扩展度适用于泵送 高强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 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级划分(mm) 坍落度、维勃稠度和扩展度的等级划分及其稠度允许偏差应 分别符合表3.

15、1.2-1、表3.1.2-2、表3.1.2和表3.1.2-4的规。 等级坍落度 S110-40 S250-90 S3100-150 S4160-210 S5220 等级 坍落度 v031 v130-21 v220-11 v310-6 v45-3 等级 扩展度 F1340 F2350-410 F3420-480 F4490-550 F5560-620 F6630 表3.1.2-4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允许偏差(mm) 拌合物性能允许偏差 坍落度设计值4050-90100 允许偏差 102030 微波稠度 设计值1110-65 允许偏差 321 扩展度设计值 350 允许偏差30 3.1.3 混凝土拌合

16、物应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 采用较小的坍落度;泵送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设计值不 宜大于180mm。 3.1.4 泵送高强混凝土的扩展度不宜小于500mm;自密实 混凝土的扩展度不宜小于600mm。 3.1.5 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应影响混凝土 的正常施工。泵送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宜 大于30mm/h。 3.1.6 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并不得离析或 泌水。 3.1.7 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时间应满足施工要求和 混凝土性能要求。 3.1.8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 合表3.1.8的要求。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 含量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 水运工程

17、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中混凝土拌 合物中氯离子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或其他准确度 更好的方法进行测定。 表3.1.8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 含量 (水泥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环境条件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 钢筋混凝 土 预应力 混凝土 素混凝土 干燥状态0.30 0.061.0 潮湿但不含氯离子0.20 潮湿其含有氯离子的环境、盐 泽土环境 0.10 除冰盐等侵蚀物质的环境0.06 3.1.9 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型外加剂混凝土拌 合物的含气量宜符合表3.1.9的规定。 3.2力学性能 3.2.1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应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 求。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普通混

18、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的有关规定。 3.2.2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 值(MPa)划分为 C10、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C55、C60、 C65、C70、C75、C80、C85、C90、C95和 C100。 3.2.3 混凝土抗压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的有关规定进 行检验评定,并应合格。 3.3 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 3.3.1 混凝土的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应满是 设计要求。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 法标准GB/T50082的

19、有关规定。 3.3.2 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抗水渗透性能和 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3.2 的规定。 表 3.3.2 混凝土抗冻、抗水渗透和抗硫酸盐侵蚀性 能的等级划分 抗冻等级(快冻)抗冻标号抗渗等级抗硫酸盐等级 F50F250D50P4KS30 F100F300D100P6KS60 F150F350D150P8KS90 F200F400D200P10KS120 F400 D200 P12KS150 P12KS150 3.3.3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划分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当采用氯离子迁移系数(RCM法)划分混凝 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时,应符合表3.3.3- 1的规

20、定,且混凝土龄期应为84天 等级RCM-RCM-RCM-RCM-RCM- 氯离子迁移 系数DRCM (1012m2/s) DRCM4.5 3.5 DRCM 4.5 2.5 DRCM 3.5 1.5 DRCM 2.5 DRCM1.5 2 当采用电通量划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等级时,应符合表3.3.3-2的规定,且混凝土龄期 宜为28d。当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与矿物掺合 料之和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0%时,测试龄期 可为56d。 等 级Q-Q-Q-Q-Q- 电通量QS (C) QS 40002000 QS 4000 1000 QS 2000 500 QS 1000 QS 500 表3.3.4 混凝

21、土抗碳化性能的等级划分 抗碳化性能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3.4的规定。 等 级 T-T-T-T-T- 碳化深度 D(mm) d3020 d3010 d 200.1 d 10d0.1 表3.3.5 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的等级划分 3.3.5 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的等级划分应符 合3.3.5的规定。 3.3.6 混凝土耐久性能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混 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的有关 规定进行检验评定,并应合格。 等 级 L-L-L-L-L- 单位面积上的 总开裂面积 c(mm2/m2) C1000700 C 1000 400 C 700 100 C 400 d100 4 配合比控制 4.0.1

2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 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 4.0.2 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混凝土施工性能要求, 强度以及其他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应符合设计要 求。 4.0.3 对首次使用、使用间隔时间超过三个月的配 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开盘鉴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应与配合比设计一致。 2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满足施工要求。 3 混凝土强度评定应符合设计要求。 4 混凝土耐久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4.0.4 在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 质量的动态信息及时调整。 5 生产控制水平 5.0.1 混凝土工程宜采用预拌混凝土。 5.0.2 混凝土生产控制

23、水平可按强度标准差() 和实测强度达到强度标准值组数的百分率(P) 表征。 5.0.3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 应按式(5.0.3)计 算,并宜符合表5.0.3的规定。 表5.0.3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生产场所 强度标准差() C20C20-C40C45 预拌混凝土搅拌站 原则混凝土构件厂 3.03.54.0 施工现场搅拌3.54.04.5 5.0.4 实测强度达到强度标准值组数的百分 率(P)应按公式5.0.4计算,且P不应小于95% 。 P=n0/n100% 式中:P统计周期内实测强度达到强度标 准值组数的百分率,精确到0.1%; n0统计周期内相同强度等级混凝土达到 强度标准值

24、的试件组数。 5.0.5 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和预制混凝土构件 厂的统计周期可取一个月;施工现场搅拌站 的统计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宜超 过三个月。 6 生产与施工质量控制 6.1一般规定 6.1.1 混凝土生产施工之前,应制订完整的技 术方案,并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6.1.2 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和浇筑成型过程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和浇筑成型过程 中严禁加水。中严禁加水。 6.2 原材料进场 6.2.1、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供方应按规定 批次向需方提供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 文件应包括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 与合格证等,外加剂产品还应提供使用说明 书。 6.2.2原材料进场后,应按本标准第

25、7.1节的规 定进行进场检验。 6.2.3 水泥应按不同厂家、不同品种和强度 等级分批存储,并应采取防潮措施;出现结块 的水泥不得用于混凝土工程;水泥出厂超过3 个月(硫铝酸盐水泥超过45d) ,应进行复检, 合格者方可使用。 6.2.4 粗、细骨料堆场应有遮雨设施,并应符合 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粗、细骨料应按不同品 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人杂物。 6.2.5 矿物掺合料存储时,应有明显标记,不同矿 物掺合料以及水泥不得混杂堆放,应防潮防雨, 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矿物掺合料存 储期超过3个月时,应进行复检,合格者方可 使用。 6.2.6 外加剂的送检样品应与工程大批量进 货一致,并应

26、按不同的供货单位、品种和牌 号进行标识,单独存放;粉状外加剂应防止受 潮结块,如有结块,应进行检验,合格者应经粉 碎至全部通过600um筛孔后方可使用;液态 外加剂应储存在密闭容器内, 并应防晒和防冻,如有沉淀等异常现象,应经 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6.3 计量 6.3.1 原材料计量宜采用电子计量设备。计量 设备的精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 站(楼)GB/T10171的有关规定,应具有法定计 量部门签发的有效检定证书,并应定期校验。 混凝土生产单位每月应自检1次;每一工作班开 始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准。 6.3.2 每盘混凝土原材料计量的允许偏差应符 合表6.3.2的规定,原材料

27、计量偏差应每班检查1 次。 原材料种类计量允许偏差原材料种类计量允许偏差 胶凝材料 2 拌合用水 1 粗、细骨料 3 外加剂 1 6.3.3 对于原材料计量,应根据粗、细骨料含 水率的变化,及时调整粗、细骨料和拌合用 水的称量。 6.4 搅 拌 6.4.1 混凝土搅拌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搅拌机GB/T9142的有关规定。混 凝土搅拌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 6.4.2 原材料投料方式应满足混凝土搅拌技 术要求和混凝土拌合物质量要求。 6.4.3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可按表6.4.3采 用;当搅拌高强混凝土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 长;采用自落式搅拌机时,搅拌时间宜延长 30s。对于双卧轴强制式

28、搅拌机,可在保证搅 拌均匀的情况下适当缩短搅拌时间。混凝 土搅拌时间应每班检查2次。 6.4.4 同一盘混凝土的搅拌匀质性应符合下 列规定1 混凝土中砂浆密度两次测值的相对 误差不应大于0.8%。 2 混凝土稠度两次测值的差值不应大于表 3.1.2.4规定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允许偏差 的绝对值。 6.4.5 冬期施工搅拌混凝土时,宜优先采用加 热水的方法提高拌合物温度,也可同时采用 加热骨料的方法提高拌合物温度。当拌合 用水和骨料加热时,拌合用水和骨料的加热 温度不应超过表6.4.5的规定;当骨料不加热 时,拌合用水可加热到60 以上。应先投人 骨料和热水进行搅拌,然后再投人胶凝材料 等共同搅拌

29、。 6.5 运 输 6.5.1 在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不离析、不分 层,并应控制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满足施工要求。 6.5.2 当采用机动翻斗车运输混凝土时,道路应平 整。 6.5.3 当采用搅拌罐车运送混凝土拌合物时,搅拌 罐在冬期应有保温措施。 6.5.4 当采用搅拌罐车运送混凝土拌合物时,卸料 前应采用快采用档旋转搅拌罐不少于20s:因运距 过远、交通或现场等问题造成坍落度损失较大而 卸料困难时,可采用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人适量 减水剂并快档旋转搅拌罐的措施,减水剂掺量应 有经试验确定的预案。 6.5.5 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运输应保 证混凝土连续泵送,.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混凝土

30、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的有 关规定。 6.5.6 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卸出至施工现 场接收的时间间隔不宜大于90min。 6.6 浇筑成型 6.6.1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并控制模板、钢 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 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有关规定,并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 定性以及接缝的密合情况,应保证模板在混 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失稳、不跑模和不漏浆 。 6.6.2 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模板内以及垫层 上的杂物;表面千燥的地基土、垫层、木模 板应浇水湿润。 6.6.3 当夏季天气炎热时,混凝土拌含物人模 温度不应高于3

31、5 ,宜选择晚间或夜间浇筑 混凝土;现场温度高于35 时,宜对金属模板 进行浇水降温,但不得留有积水,并宜采取遮 挡措施避免阳光照射金属模板。 6.6.4 当冬期施工时,混凝土拌合物人模温度 不应低于5 ,并应有保温措施。 6.6.5 在浇筑过程中,应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均 匀性、密实性和整体性。 6.6.6 泵送混凝土输送管道的最小内径宜符 合表6.6.6的规定;混凝土输送泵的泵压应与 混凝土拌合物特性和泵送高度相匹配;泵送 混凝土的输送管道应支撑稳定,不漏浆,冬期 应有保温措施,夏季施工现场最高气温超过 40时,应有隔热措施。 6.6.7 不同配合比或不同强度等级泵送混凝 土在同一时间段交替浇

32、筑时,输送管道中的 混凝土不得混人其他不同配合比或不同强 度等级混凝土。 6.6.8 当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于3.0m时, 宜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辅助设备 。 6.6.9 浇筑竖向尺寸较大的结构物时,应分层 浇筑,每层浇筑厚度宜控制300mm350mm; 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分层浇筑方法,可利用 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沿高度均匀上升,分层厚 度不应大于500mm;对于清水混凝土浇筑,可 多安排振捣棒,应边浇筑混凝土边振捣,宜连 续成型。 6.6.10 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布料点应结合拌 合物特性选择适宜的间距,必要时可以通过 试验确定混凝土布料点下料间距。 6.6.11 应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特性及混凝

33、土 结构、构件或制品的制作方式选择适当的 振捣方式和振捣时间。 6.6.12 混凝土振捣宜采用机械振捣。当施 工无特殊振捣要求时,可采用振捣棒进行捣 实,插人间距不应大于振捣棒振动作用半径 的一倍,连续多层浇筑时,振捣棒应插人下层 拌合物约50mm进行振捣;当浇筑厚度不大 于200mm的表面积较大的平面结构或构件 时,宜采用表面振动成型;当采用干硬性混凝 土拌合物浇筑成型混凝土制品时,宜采用振 动台或表面加压振动成型。 6.6.13 振捣时间宜按拌合物稠度和振捣部位 等不同情况,控制在10s30s内,当混凝土拌合 物表面出现泛浆,基本无气泡逸出,可视为捣实 。 6.6. 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卸

34、出后到浇筑 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表6.6.14的规定。 混凝土生产地点气温 25 0C 25 0C 预拌混凝土搅拌站150120 施工现场12090 混凝土制品厂9060 6.6.15 在混凝土浇筑同时,应制作供结构或 构件出池、拆模、吊装、张拉、放张和强 度合格评定用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并应按设 计要求制作抗冻、抗渗或其他性能讨验用 的试件。 6.6.16在混凝土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在混 凝土终凝前对浇筑面进行抹面处理。 6.6.17 混凝土构件成型后,在强度达1.2MPa 以前,不得在构件上面踩踏行走。 6.7 养 护 6.7.1 生产和施工单位应根据结构、构件或制品情 况、环境条件、原材

35、料情况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 要求等,提出施工养护方案或生产养护制度,并应严 格执行。 6.7.2 混凝土施工可采用浇水、覆盖保湿、喷涂养 护剂、冬季蓄热养护等方法进行养护;混凝土构件 或制品厂生产可采用蒸汽养护、湿热养护或潮湿 自然养护等方法进行养护。选择的养护方法应满 足施工养护方案或生产养护制度的要求。 6.7.3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时,混凝土全部表面 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膜内有凝结水;采用养护剂养 护时,应通过试验检验养护剂的保湿效果。 6.7.4 对于混凝土浇筑面,尤其是平面结构,宜边浇 筑成型边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 6.7.5 混凝土施工养护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采用硅酸

36、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 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采用浇水和潮湿覆盖 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2 对于采用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 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或掺加缓凝 剂的混凝土以及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采用浇 水和潮湿覆盖的养护时间不得少 于14d。 3 对于竖向混凝土结构,养护时间宜适当延长。 6.7.6 混凝土构件或制品厂的混凝土养护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采用蒸汽养护或湿热养护时,养护时间和养护 制度应满足混凝土及其制品性能的要求。 2 、采用蒸汽养护时,应分为静停、升温、恒温和 降温四个养护阶段。混凝土成型后的静停时间不 宜少于2h,升温速度不宜超过25

37、/h,降温速度不 宜超过/h,最高和恒温温度不宜超过65 ;混 凝土构件或制品在出池或撤除养护措施前,应进行 温度测量,当表面与外界温差不大于时,构件方 可出池或撤除养护措施。 3 采用潮湿自然养护时,应符合本节第6.7.2条第 6.7.5条的规定。 6.7.7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过程应进行温度控制,混凝 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差不宜超过25 ,表面与外界温差不 宜大于20 。 6.7.8 对于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日均气温低于5 时,不得采用浇水自然养护方法。 2、 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不得低于5MPa。 3、 模板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到5 方可拆除,或在 混凝土表面温度

38、与外界温度相差不大于时拆模,拆 模后的混凝土亦应及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4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50%时,方可撤除养 护措施。 7 混凝土质量检验 7.1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检验 7.1.1 原材料进场时,应按规定批次验收型式检验报告、 出厂检验报告或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外加剂产品还 应具有使用说明书。 7.1.2 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应进行检验,检验样品应随机 抽取。 7.1.3 混凝土原材料的检验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散装水泥应按每500t为一个检验批;袋装水泥应按每 200t为一个检验批;粉煤灰或粒化高炉矿渣粉等矿物掺合 料应按每200t为一个检验批;硅灰应按每30t为一

39、个检验 批;砂、石骨料应按每400m3或600t为一个检验批;外加 剂应按每50t为一个检验批;水应按同一水源不少于一个 检验批。 2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时,可将检验批量扩 大一倍。 1)对经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符合要求的产品。 2)来源稳定且连续三次检验合格。 3)同一厂家的同批出厂材料,用于同时施工 且属于同一工程项目的多个单位工程。 3 不同批次或非连续供应的不足一个检验批 量的混凝土原材料应作为一个检验批。 7 1.4 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本标准第2章的 规定 7.2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验 7.2.1 在哇产施工过程中,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对 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抽样检验。 7 2.2 混凝

40、土拌合物的检验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坍落度取样检验频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的有关规定。 2 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采用同一批次水泥和外加剂的 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应至少检验1次。 3 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应至少检 验1次;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和采用同一批次海砂的混凝 土的氯离子含量应至少检验1次。 7.2.3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符合本标准第3.1节的规定。 7.3 硬化混凝土性能检验 7.3.1 硬化混凝土性能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强度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 评定标准GB/T50107的有关规定,其他力学

41、性能检验应 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耐久性能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 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的有关规定。 3 长期性能检验规则可按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 验评定标准JGJ/T193中耐久性检验的有关规定执行。 7.3.2 混凝土力学性能应符合本标准第3.2节的规定;长期性 能和耐久性能应符合本标准第3.3节的规定。 附录A 坍落度经时损失试验方法 A.0.1 本方法使用于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测定。 A.0.2 取样与试样的制备应符合现行国家股份普 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 的有关规定。 A.0.3检测混凝土拌合物卸出搅拌机时的坍落度应

42、 按现行国家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应在坍落度试 验后立即将混凝土拌合物倒入不吸水的容器内密 封搁置1小时,然后,应再将混凝土拌合物倒入搅 拌机内 搅拌20S,卸出搅拌机后再次 测试混凝土 拌合物的坍落度。 A.0.4 前后两次坍落度之差即为坍落度经时损失, 计算应精确到5mm. 二、混凝土强度评定二、混凝土强度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 50107-2010 2010.5.31发布 2010.12.01实施 原原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J107-87同时同时 废止。废止。 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 1、增加了

43、术语、符号;、增加了术语、符号; 2、补充了试件取样频率的规定;、补充了试件取样频率的规定; 3、增加了、增加了C60及以上高强混凝土非标准尺寸试件确及以上高强混凝土非标准尺寸试件确 定折算系数的方法;定折算系数的方法; 4、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已知方案中的标准差计、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已知方案中的标准差计 算公式;算公式; 5、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未知方案的评定条文、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未知方案的评定条文 6、修改了评定方法中非统计方法的评定条文。、修改了评定方法中非统计方法的评定条文。 1 总则 1.0.1 为了统一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方法,保证混凝土强 度符合混凝土工程质量的要求

44、,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原标准:适用于 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验评定) 1.0.3 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 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是关于混凝土抗压强度合格性评定的具体规定。它对保证 混凝土工程质量,提高混凝土生产的质量管理水平,以及提高企业经 济效益等都具有重大作用。) 2 基本规定 2.0.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混凝土强度 等级应采用符号等级应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以N/mm2计计

45、)表示。表示。 2.0.2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应为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应为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 150mm的立方体试件,用标准试验方法在的立方体试件,用标准试验方法在28d龄期测得的混凝土抗压龄期测得的混凝土抗压 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概率应为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概率应为5%。 2.0.3 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检验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检验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 级相同、试验龄期相同、生产工艺条件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级相同、试验龄期相同、生产工艺条件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

46、组 成。成。 2.0.4 对大批量、连续生产的混凝土强度应按本标准第对大批量、连续生产的混凝土强度应按本标准第5.1节中规定的统节中规定的统 计方法评定。对小批量或零星生产的混凝土强度应按本标准第计方法评定。对小批量或零星生产的混凝土强度应按本标准第5.2节节 中规定的非统计方法评定。中规定的非统计方法评定。 3 基本规定中新标准取消了以下两条基本规定中新标准取消了以下两条 原标准原标准2.0.52.0.5条:条: 为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和为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和 混凝土强度评混凝土强度评 定要求,应根据原材料、混凝土生产工艺及生产质量水平定要求,应根据原材料、混凝土生产工艺及生产质量水平 等具体

47、条件,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混凝土的等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混凝土的 施工配制强度可按照本标准附录二(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施工配制强度可按照本标准附录二(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 )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 原标准原标准2.0.62.0.6条:条: 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 采用采用 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混凝土强度进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混凝土强度进 行统计分析,控制混凝土质量可按本标准附录三(混凝土行统计分析,控制混凝土质量可按本标准附录三(混凝土 生产质量水平)

48、的规定确定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生产质量水平)的规定确定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 4 混凝土的取样与试验 4.1 混凝土的取样混凝土的取样 4.1.1混凝土的取样,宜根据本标准规定的检验评定方法要求制定检验批混凝土的取样,宜根据本标准规定的检验评定方法要求制定检验批 的划分方案和相应的取样计划。的划分方案和相应的取样计划。 4.1.2 混凝土强度试样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取样。混凝土强度试样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取样。 4.1.3 试件的取样频率和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试件的取样频率和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每100盘,但不超过盘,但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应少于一的同

49、配合比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应少于一 次;次; 2 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和盘和100m3时其取样次时其取样次 数不应少于一次;数不应少于一次; 3 当一次连续浇筑同配合比混凝土超过当一次连续浇筑同配合比混凝土超过1000m3时,每时,每200m3取样不应取样不应 少于一次;少于一次; 4 对房屋建筑,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对房屋建筑,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 4.1.4每批混凝土试样应制作的试件总组数,除满足本标准第每批混凝土试样应制作的试件总组数,除满足本标准第5章规定的章规定的 混凝土强度

50、评定所必需的组数外,还应留置为检验结构或构件施工阶混凝土强度评定所必需的组数外,还应留置为检验结构或构件施工阶 段混凝土强度所必需的试件。段混凝土强度所必需的试件。 关于混凝土取样的几个问题关于混凝土取样的几个问题 施工前确定检验评定方法施工前确定检验评定方法 ,制定检验批的划分方案和相,制定检验批的划分方案和相 应的取样计划,是为了避免因施工、制作、试验等因素导应的取样计划,是为了避免因施工、制作、试验等因素导 致缺少混凝土强度试件。致缺少混凝土强度试件。4.1.3 4.1.3 的规定是最少的数量要求的规定是最少的数量要求 ,实际应用时应加大取样数量。,实际应用时应加大取样数量。 规定试样应

51、在浇筑地点抽取。对于预拌混凝土的交货检验规定试样应在浇筑地点抽取。对于预拌混凝土的交货检验 ,应按,应按预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GB/T14902GB/T14902的规定执行。(卸料口的规定执行。(卸料口 卸料量的卸料量的1 14 34 处处) 一个工作班指一个工作班指8h8h。 当一次连续浇筑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超过当一次连续浇筑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超过1000m1000m3 3时,整批混时,整批混 凝土均按每凝土均按每200m200m3 3取样不应少于一次。取样不应少于一次。 4.2 混凝土试件的制作与养护混凝土试件的制作与养护 4.2.1 每次取样应至少制作一组标准养护试件。每次取样应至少制作一组标

52、准养护试件。 4.2.2 每组三个试件应由同一盘或同一车的混凝土中取样制每组三个试件应由同一盘或同一车的混凝土中取样制 作。作。 4.2.3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用的混凝土试件,其成型方法及标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用的混凝土试件,其成型方法及标 准养护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准养护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 验方法标准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规定。的规定。 4.2.4采用蒸汽养护的构件,其试件应先随构件同条件养护,采用蒸汽养护的构件,其试件应先随构件同条件养护, 然后应置入标准养护条件下继续养护,两段养护时间的总然后应置入标准养护条件下继续养护,两段养护时间的总

53、 和为设计规定龄期。和为设计规定龄期。 4.3 混凝土试件的试验混凝土试件的试验 4.3.1 混凝土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应根据现行国家标混凝土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应根据现行国家标 准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规的规 定执行。每组混凝土试件强度代表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定执行。每组混凝土试件强度代表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 规定:规定: 1 取取3个试件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每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个试件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每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 2 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

54、差超过中 间值的间值的15%时,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时,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3 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 中间值的中间值的15%时,该组试件的强度不应作为评定的依据。时,该组试件的强度不应作为评定的依据。 注:对掺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进行强度评价时,可根据设计注:对掺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进行强度评价时,可根据设计 规定,可采用大于规定,可采用大于28d28d龄期的混凝土强度。龄期的混凝土强度。 新标准关于新标准关于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评定龄期的规定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评定龄期的规定 为了改善混凝土

55、的性能,目前多数混凝土中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性能,目前多数混凝土中 掺有矿物掺合料,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实验表掺有矿物掺合料,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实验表 明,掺加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强度与纯水泥混凝明,掺加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强度与纯水泥混凝 土相比,早期强度较低,而后期强度发展较快,土相比,早期强度较低,而后期强度发展较快, 在温度较低条件下更为明显。为了充分利用掺加在温度较低条件下更为明显。为了充分利用掺加 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本标准以注的形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本标准以注的形 式规定,其混凝土强度进行合格评定时的试验龄式规定,其混凝土强度进行合格评定时的试验龄 期可以大于期可以大于

56、28d28d,具体龄期应由设计部门规定。,具体龄期应由设计部门规定。( ( 一般可取一般可取60d60d、90d90d。) ) 4.3 混凝土试件的试验混凝土试件的试验 4.3.2 当采用非标准尺寸试件时,应将其抗压强度乘以尺寸当采用非标准尺寸试件时,应将其抗压强度乘以尺寸 折算系数,折算成边长为折算系数,折算成边长为150mm的标准尺寸试件抗压强的标准尺寸试件抗压强 度。尺寸折算系数按下列规定采用:度。尺寸折算系数按下列规定采用: 1 1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60C60时,对边长为时,对边长为100mm100mm的立方体的立方体 试件取试件取0.950.95,对边长为,

57、对边长为200mm200mm的立方体试件取的立方体试件取1.051.05。 2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60时,宜采用标准尺寸试件;时,宜采用标准尺寸试件; 使用非标准尺寸试件时,尺寸折算系数应由试验确定,其使用非标准尺寸试件时,尺寸折算系数应由试验确定,其 试件数量不应少于试件数量不应少于30个对组。个对组。 新标准修改了新标准修改了C60C60以上高强混凝土试验折算系以上高强混凝土试验折算系 数数 原标准规定对边长为原标准规定对边长为100mm100mm的立方体试件,不论强度等级大小统一取的立方体试件,不论强度等级大小统一取 0.950.95的折算系数。大量试验证明,

58、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折算系数。大量试验证明,当混凝土强度等级6060时,取时,取0.950.95 的折算系数是偏大的。的折算系数是偏大的。 新标准对于强度等级新标准对于强度等级6060时,采用边长为时,采用边长为100mm100mm的立方体试件没有给出的立方体试件没有给出 具体的折算系数取值,给强度的评定又带来了不便操作的问题。具体的折算系数取值,给强度的评定又带来了不便操作的问题。 引用引用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关于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折算中关于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折算 系数系数的建议:的建议: cu,10 (N/2) 55 56 65 6675 7685 8695 9

59、6 k k 0.95 0.94 0.93 0.92 0.91 0.90 5 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5.1 统计方法评定统计方法评定 5.1.1 采用统计方法评定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 当连续生产的混凝土,生产条件在较长时间内 保持一致,且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的 强度变异性保持稳定时,应按本标准第5.1.2条的 规定进行评定。 (方差已知或统计方法1) 2 其它情况应按本标准5.1.3条的规定进行评定。 (方差未知或统计方法2) 5.1.2 一个检验批的样本容量应为连续的一个检验批的样本容量应为连续的3组试件,其强度应组试件,其强度应 同时符合下列规定:同时符合下

60、列规定: (标准差已知或统计方法一)(标准差已知或统计方法一) 0.7 (5.1.2-1) 0.7 (5.1.2-2) 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应按下式计算: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应按下式计算: (5.1.2-3)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20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 0.85 (5.1.2-4)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20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 0.90 (5.1.2-5) cu f m kcu f ,0 min, uc f 1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