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学九级物理十三章 十九章试卷(共9篇)_第1页
新课标教学九级物理十三章 十九章试卷(共9篇)_第2页
新课标教学九级物理十三章 十九章试卷(共9篇)_第3页
新课标教学九级物理十三章 十九章试卷(共9篇)_第4页
新课标教学九级物理十三章 十九章试卷(共9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课标教学九级物理十三章 十九章试卷(共9篇) 第1篇:九年级物理复_提纲(第十三章)九年级物理热学部分复_提纲(第十三章 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时,分子间引力

2、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第二节内能1、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

3、,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1)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

4、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2)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的方向: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

5、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第三节 比热容1、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应用: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a、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

6、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b、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2、热量的计算公式:温度升高时用:Q吸cm(tt0)温度降低时用:Q放cm(t0t)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cmtQ热量焦耳(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由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第2篇: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教学反思九

7、年级物理十五章教学反思十五章第一节第一课时:1.功的概念的理解。通过学生平时生活中谈到某人作了“贡献”,有功劳、立了功,做事成功、事半功倍等有“成效”,引出功,物理学中也谈到功,进而类比,发现物理学中说一个物体做功与现实生活中的功是不一样的,不仅包含“成效”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强调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物体在一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物理概念与生活中谈到的某个量是有差距的,它具有特定的物理意义。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明确指出,让学生有牢固的、深刻的认识和理解。2.在介绍功的计算公式时,可以不必讲述为什么是将力与距离相乘即为做功的大小。可以这样告诉学生,这是物理学中规定的。学生

8、们有了识别哪些情况下做了功的能力,再介绍物理学中规定的计算功的方法,就不难接受了。所以判断物体是否做功是关键,然后教师通过适当的例题来引导,即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公式W=Fs计算功的大小。第一节第二课时:1.探究使用机械是否省功的实验过程,教师只是引导,应尽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大胆地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在分析数据时,教师可以引导、启发学生,去伪存真,抓住问题的核心,从而归纳出正确结论。 2.在谈到为什么又要使用机械这个问题时,通过让学生讨论,教师真正体会到学生参与教学的好效果,把课堂的学_气氛推向了高潮。第二节第一课时:1.理解机械效率时,可以结合身边使用机械的实例,设计

9、数据进行计算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再计算机械效率,这样既熟悉了功的计算,同时加深了机械效率的理解。2.改变提起的物体的重力可以影响机械效率,教师可以设置“同一滑轮组提起不同重力的物体时,计算它的机械效率”的题目,让学生动手计算进行比较,来消除学生心里的疑惑。第二节第二课时:1.实验探究过程中可以放开思维,让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各种猜想假设,分组由他们自己设计、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乐趣。2.因为摩擦是影响机械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验中还可以使用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进一步探究摩擦对机械效率的影响,加深学生对机

10、械效率的认识。第三节第一课时:1.在帮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时,可以由速度的定义、电功率的定义来类比分析,引出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也可以让学生由平时生活中表示某个快慢的比较入手,如小学时练_写字的快慢等,总之,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它的实质,促进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功率是所做的功与完成功所用的时间共同决定的。这样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_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并不难学。2.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上进行爬杆,做俯卧撑,引体向上等活动比赛,比较做功的快慢,来理解功率的概念。第三节第二课时:1.在帮助学生理解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也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展开,相信真理越

11、争越明,然后教师集中整理。这样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_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_的主人。2.关于滑轮组、杠杆和斜面的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综合计算题,可以每种情况选择12道近年来典型的中考题讲授,然后进行归纳,或许能起到更好的效果。第四节1.在帮助学生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结合自己身边的事例进行分析,这样起到更好的效果。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利用时,让各个小组的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这样便于提高学生今后动手实验的能力。2.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后,知道了动能的大小与速度、质量有关,教师可以追问学生,速度和质量对动能的影响是同

12、等大小吗?让学生阅读教材P116页的小资料,分析比较“行走的牛”与“飞行的子弹”,牛的质量比子弹的质量大得多,然而牛的动能比子弹的动能小得多,这是为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这样更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五节1.在帮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动脑做实验去探究,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_兴趣。另外,在讲到应用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结合身边的事例去分析,这样能起到更好的效果。2.在引导学生分析想想做做中的铁锁为什么不会碰到鼻子时,可以设计一连串的小问题,诱导学生分析:能量哪里去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

13、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这样更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适时提出:其实,总的能量是守恒的。第3篇: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功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第一节:功教学目标: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常识性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会应用功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到功的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学难点运用公式WFS计算机械功实验结论的归纳得出功的原理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指导法 实验

14、探索法教学用具 木块、木板、细绳,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复_提问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力能产生哪些作用效果?二、引入在物理学中,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有了成效。在物理学里,经常要提到“功”的概念,就吸收了“成效”的意思,当然在物理学中功还有它特殊的含义。三、新课教学 力学中的“功”、学生自学本节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并参看图及图注。提问并由学生回答讨论以下问题:力学里所说的“功”,它的含义是什么?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分

15、析图1,做功的实例:在什么力作用下,(这个力的方向是怎样?)沿什么方向移动通过了一段距离?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学里的功包括哪两个必要因素?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可”。只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而没有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即如果物体仍静止不动,这个力就没有对物体做功。结合课本图2,分析两个小朋友做的功等于零的道理。如果物体靠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虽然在水平方向上通过了距离,但并没有水平方向的力作用于它,所以没有什么力做功。结合“在极光滑的水平冰面上滑动的冰球”一例,说明没有什么力对冰球做功。练_

16、、分析并演示以下问题,讨论力对物体是否做功?放在水平木板上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了一段距离,拉力和重力这两个力哪个力对物体做了功?为什么?用手提着木块不动,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对木块做了功?用沿水平的拉力拉动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当把拉力去掉后,小车还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在这段距离上,拉力对小车做功了吗?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进一步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研究力对物体做功时,要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或者哪个物体(施力物体)对哪个物体(受力物体)做功。、功的计算演示,画板图如图并加以分析。放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一段距离,如图1所示,拉力对小车做了功。甲:拉力为F,小车在

17、拉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s,拉力对小车做功;乙:拉力为2F,小车在拉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s,拉力做的功是甲图中拉力所做功的2倍。丙:拉力为2F,小车在拉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2s,拉力做的功是甲图中拉力所做功的4倍。小结:可见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即: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用W表示功,用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则功的公式可写成:WFSGh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距离的单位是米(m),功的单位是牛顿米,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焦耳,简称焦(J)

18、。1焦牛米在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计算时,力和力臂的积的单位时“Nm”,不能写成“J”,这两个单位的物理意义有所不同。几点说明使用WFs,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做功的多少只由WFs决定,跟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运动无关。知道1焦的物理意义,知道1焦的大小。例题:课本图143,求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举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由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演算。要求解题规范化。W1Fs50牛10米500焦匀速举高箱子,箱子受到两个力,G和F,FGW2Fh100N1.5m150J追问:此题中木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做了功?对什么物体做功?重力做了功没有?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小结力学里

19、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WFs功的单位是牛顿米,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焦耳,简称焦(J)四、实验研究 研究内容:使用机械能不能省功?杠杆实验实验目的:研究使用杠杆提升重物时能不能省功?即手直接提升重物做的功与利用杠杆提升重物做的功是否相等。实验中动力就是手的拉力,阻力的大小等于钩码重。实验是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算出手对杠杆的拉力。.第4篇:1415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能与电功率复_课教学设计黄麓镇中心学校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备课人:周志第十五章 电能与电功率复_课教学设计复_目标:1、知道电能,

20、知道用电能表测电能;认识电功,能计算电路中的电功2、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3、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能计算用电器的功率4、会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和用电能表测算电功率5、能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6、知道电流的热效应及焦耳定律 复_过程:一、基础知识梳理:(一)、电能和电功电能的转化: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用电器工作的过程就是把_转化为_的过程。2电能:(1)电能用 W 表示,常用单位是_,能量的基本单位是_,简称焦.1 kWh_J.(2)计算式:WUItPt.推导式:WI2Rt,WU2t/R(

21、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二)、电功率1 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_ 的物理量,用_表示,单位是_,简称_,符号是_.常用单位有 kW,1 kW_.定义:用电器在单位时间内_定义式:_,变形公式:_、_、_.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用电器在_下工作时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叫做_实际功率不是固定的(三)、电和热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使导体_的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应用:电烙铁、电热毯、_、电烤箱等3焦耳定律:电流在导体上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即 Q_.二、考点攻策 考点 1电能表例 1( 年广东)如图 441 所示,电能

22、表的示数为_度;在某段时间内转盘转过了 1 000 转,表示此段时间内用了_度电考点 2电功率例 2有一个标有“220 V110 W”字样的灯泡 L1.求: (1)1.1 度的电可供该灯泡正常工作多少小时? 该灯泡 L1 的电阻阻值是多少?若把 L1 与标有“220 V1 A”的另一个灯泡 L2 串联后接到 220 V 的电源上,求 L1 实际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瓦?(结果保留整数) 考点 3电功率的测量 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1 黄麓镇中心学校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备课人:周志1原理:PUI.2电路图和实物图如图所示: 3实验步骤:(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2)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

23、 S,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同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断开 S.(3)闭合开关 S,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略高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同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断开 S.(4)闭合开关 S,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稍小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同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断开 S.4注意:(1)小灯泡的亮度决定于它的实际功率,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 (2)根据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的量程,根据I=U/R或I=P/U选择电流表的量程 例 3( 年荆州)某学_小组在“测定小灯泡的

24、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由三节新干电池串联组成,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2.5 V、电阻约为 10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 443 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2、某次实验,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电路中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_V;如果要使灯泡正常发光,应该向_(填“A”或“B”)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3、小菁同学移动滑片 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 IU 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是_W.三、中考模拟1、( 年广东)如图 444 所示的装置可用来定性研究_定律将电阻 R 甲与 R 乙(R 甲R 乙)串联在电路中是为了使通电时间和_相同,

25、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可以比较_的多少2 黄麓镇中心学校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备课人:周志2、( 年广东)某保温电热水壶的电路如图 445 所示,S 是温控开关,R1 为加热器当开关 S 接到 a 时,电热水壶处于加热状态,此时通过电热水壶的电流是 5 A;当水烧开时,开关 S 自动切换到 b,电热水壶处于保温状态,此时电热水壶的电功率为 165 W(不考虑温度对电阻阻值的影响),求:(1)加热电阻 R1 的阻值是多大?(2)在保温状态下,通过电阻 R2 的电流是多少?3、( 年湛江)小鹏同学家的电能表如图 446 所示,则小鹏家已消耗的电能为_kWh ,转盘已转过_转;他发现家里只使用

26、一只电水壶(其他用电器都关闭)时,观察到电能表转盘 3 分钟转过 100 转,电水壶工作时的实际电功率为_W.4、( 年湛江)如图 447 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 UI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阻甲和乙都是阻值不变的电阻B当乙两端电压为 2 V 时,R 乙5 C甲、乙串联在电路中,当电路电流为 0.2 A 时,电源电压为 2 V D甲、乙并联在电路中,当电源电压为 2 V 时,电路总功率为 1.2 W。5、( 年广东)在测定“小灯泡额定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 4.5 V 且保持不变,小灯泡额定电压为 2.5 V,电阻约为 10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 448 中的实物电路连

27、接完整(2)当小明同学按要求将电路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 P 到某一点时,电流表示数(如图 449 甲所示)为_A,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V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 448 中变阻器滑片 P 向_(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2.5 V.(3)另一组的小红同学在接线时,不小心将线接错了,使开关闭合后,移动变阻器滑片 P,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大时,电压表示数却变小,分析一下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3 黄麓镇中心学校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备课人:周志6( 年广州)某电熨斗内有 R1、R2 两段发热丝,其简化电路如图 4412 所示,它在 220 V

28、 或 110 V 电压下都能正常工作:110 V 时将 S 打至 1 挡,220 V 时将 S 打至 2 挡,这两种情况下电熨斗的电功率均为 1 100 W求:(1)电熨斗正常工作 5 分钟消耗多少电能?(2)电熨斗在 220 V 电压下正常工作的电流是多大? (3)两发热丝的电阻之比R1/R2多大?四、布置作业:基础训练本章综合题。教学反思:第5篇:九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第一节多彩的物质世界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第十一章第一节多彩的物质世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初步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初步了

29、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二)、过程与方法在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探究物质微观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物质模型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二、教学重点物体的三态变化。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宇宙及其组成。四、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法:通过学生积极的活动,了解三态变化及其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教具准备一块糖、废旧的玻璃杯、原子结构模型、水、形状不同的杯子、录像机。、课时安排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高由、流水、树木、花草,这些物质把我们的地球装扮

30、得非常的美丽。浩瀚的宇宙中有数不清的星体,如:太阳、月亮等,它们都是物质。你想了解物质世界的构成吗?生想。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第页的图11.1-1和图11.1-2 师看了这两幅图,同学们能提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师大家说得好,这节课就让我们由浩瀚的宇宙走进微观世界,共同认识这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吧!(二)新课教学、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让学生阅读课本第页的相关内容。 师大家说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由物质组成。师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物质,地球上的空气、岩石、高山、大海、树木、花草、鸟兽及其人类生存所需的衣、食、住、行等一切生活用品,这些都是物质。、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爱心用心专心师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31、那么物质是由什么组成呢?师生共同讨论第页“想想议议”的内容,并通过分割糖粒进行分析。总结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师请同学们再观察图11.1-4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分子。 、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师由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分子图我们知道: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所以物质就有一定的形态。师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是什么? 生固态、液态、气态。师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学生举例)师物质的各种状态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区分的? 师(手拿杯子让学生看)这个杯子是什么样状态的?什么形状?它有没有一定的体积?生固体状态,圆柱体。有一定的体积。师(把杯子倒过来)它的形状改变了吗?体积改变了吗? 生都没变。师大家说固体有什么特点? 生

32、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教师往杯子里加满水,盖好盖子。(学生观察) 学生总结出:水也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教师再把水倒入另一个和刚才形状不同的容器中。(学生观察) 师水的体积和和形状跟刚才的一样吗? 生水的体积没变,形状变了。 师那么液体有什么特点呢?生(改正)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空气,分析归纳出: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再让学生结合课本图11.1-6来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特性。师物质的状态是不是永远不能改变呢? 生(利用八年级我们学的物态变化以及日常生活的知识,学生思考后可以回答)物质在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讨论第页的想想议议让学生说出一些现象支持自己

33、的说法。生甲把水放到冰柜里,水结成冰时,体积变大;烧开水时,水蒸气会把锅盖顶起,水变成水蒸气时,体积也变大。所以,我认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体积变大,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时体积也变大。生乙我认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不一定变大,也有的变小比如:点燃蜡烛时,火焰周围的液体满满的,甚至会流出来成为蜡泪,但吹灭蜡烛液体凝固后中间会凹下去。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请同学们阅读第页的内容,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师(小结)多数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体积变小,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这种情况不具有普遍性,从液态变成气态时体积增大。物质状态变化时体积变化的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 、原子及其结

34、构出示原子结构模型爱心用心专心师在前面我们分割糖粒时,如果分割到分子尺度时,它还保持着糖的性质。如果再分下去,得到的就不再是糖。即分子再被分割,得到的就是原子,说明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利用图11.1,让学生继续了解原子的结构、原子的大小。师从这里我们知道,原子的半径非常小,大约为10-10m,人们肉眼可以看见的最小灰尘,其中也包含了大约1015个原子。放录像原子的组成师同学们物质世界是丰富多采的,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也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深入的。相信同学们依靠自己的努力,将来一定能为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师请同学们课后阅读“科学世界”,了解纳米方面的知识,并收集纳米技术应用

35、方面的资料,互相交流。(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_,我们知道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我们还了解到物质三态的基本特征以及物质在三态之间变化时的体积变化,还有分子和原子的结构,初步了解了微观世界。(四)、练_新课程学_与测评第1和第2页。(五)、板书设计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宇宙和微观世界、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三种状态下的基本特性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 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

36、变小(水例外);从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物质状态变化时体积变化的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 、原子及其结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 教学反思 本章是九年级的起始章,也是重点章。它涉及物理课程标准一级主题“物质”中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和尺度等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这节课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初步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爱心用心专心本节是通过大到宇宙小到微观粒子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客观世界是物质的,这是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基础。由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天天见到的天空星体的

37、运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从地理等学科知识入手,以及电子显微镜所显示的分子照片,都凝结着一个中心:教学要提供大量的事实,让学生认识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八年级学生虽然已学了物态变化,这节课再把物质的形态用分子的运动更加形象地表述,以使学生对于分子存在的客观性能理解。对于原子及其结构的内容,可以在复_相关内容“原子结构 元电荷”的基础上稍作拓展。总之本节课的主要理念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爱心用心 专心 4第6篇: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_章课后_题答案第_章第一节电能 电功1.一个电能表,表盘上标明“720 revs /( kW h)”,这表示什么意思? 2.小

38、明家中一周前、后电能表示数如图18.1-4 所示,小明家所在地区每度电的电费是0.6 元,请你估算他家每个月需要付多少电费。记下你家电能表今天的示数,和一周后的示数对比。 根据你家所在地的电费标准,估算你家一个月应交多少电费。3.一个小灯泡的两端加2.5 V电压时电流是0.3 A,它在这种情况下通电2 min,电流做了多少功?消耗的电能是多少?4.有一块手机用的锂电池,上面标明电压为3.7 V,容量为1 130 mA h,它充满电后,大约储存了多少电能?答案: 1.电能表转盘每转720转,消耗的电能为1kwh 2.100.32 3.90J 90J 4.15051.6J 解析:根据公式W=UIt

39、=3.7V1130mA1h=3.7V1.13A3600s=15051.6J第_章第二节电功率1.一只电热水壶的铭牌上标着“220 V 1 000 W”的字样,它正常工作时,电流是多少?2.一盏电灯25 h 耗电1 kW h,这盏电灯的电功率是多少 答案: 1.2.3.4.55A 提示:利用公式I=P/U计算 40W 提示:利用P=W/t计算60.5 661W 提示:计算时注意电阻是不变量,利用公式R=2U额P额计算出电阻,再利用公式P实=1292U实R计算出电炉在200V实际电压下的实际功率4.210W 210J 提示:可利用W=UIt和P=UI来计算第_章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图18.

40、3-1 是一位同学为测量小灯泡的功率所连的电路。这个电路有什么错误或不妥之处?应该怎样纠正?请你画出正确的电路图。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图18.3-2 所示的器材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已知待测小灯泡额定电压为3.8 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估计在1.2 W左右。 (1)连接电流表时应选用哪个量程? (2)用笔画出导线完成电路的连接。 (3)在虚线框中画出相应的电路图。3.李芳家的电能表上标着“3 000 revs/(kW h)”。她用这个电能表来测量某用电器的功率:她把家中的其他用电器都与电源断开,仅让这个用电器工作,1 min内电能表的转盘转了15 转。该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是多少?4.某电炉在额定电压

41、220 V下的功率为1 000 W,当实际电压只有额定电压的80 时,若电炉的电阻保持不变,此时电炉的实际功率是多少?5.某学校共有电灯100 盏,都用60 W 的普通照明灯泡,平均每天用电4 h。如果都改用40 W 的日光灯,不但可以省电,而且比原来更亮了。该校一年(365 天)可节约多少度电2.一只额定功率是450 W 的电饭锅,在额定电压下使用,每分钟产生多少热量 在额定电压下通电10 min 产生多少热量?4.某校师生自制了一台电烘箱。电烘箱的电阻丝通过5 A 的电流时,每分钟可产生6.6104 J的热量。求这台电烘箱的电功率和电阻丝工作时的电阻。5.电流的热效应有时对我们有益,我们利

42、用它;有时对我们有害,需要减少电流导致的发热,或者尽快把发出的热散发掉。 (1)列举两个生活或生产中利用电流热效应的实例;(2)列举两个生活和生产中为防止电流热效应产生危害而采取的措施。6.在家庭电路中,有时导线长度不够,需要把两根连接起来,而连接处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加速老化,甚至引起火灾。这是为什么?第7篇: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课后_题答案第十七章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在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1)为分析电流与电压的定量关系,请你在图17.1-2 的方格中建立有关坐标轴并制定其标度,把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2)小英说,从图中

43、可以看出,这些数据中有一组是 明显错误的,跟其他数据的规律完全不同,可能是读取这组数据时粗心所引起的,分析时需要把它剔除掉。这是哪组数据?2.在电阻一定时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小凯把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和电源连接成了图17.1-3 所示的电路,正准备闭合开关时,旁边的小兰急忙拦住他,说接线错了。请你检查一下电路,错在哪里?小兰发现只要改接一根导线就可以,请把接错的 那一根导线找出来,打上“”,再画线把它改到正确的位置上。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课后_题答案 1.(1)图略(2)“1.2V 0.40A”这组数据跟其他数据的规律完全不同,需要剔除。 2.如图所示第十

44、七章第二节欧姆定律1.一个电熨斗的电阻是80 ,接在220 V的电压上,流过它的电流是多少? 2.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是10 ,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00 mA,加在这个定值电 阻两端的电压是多大?3.某小灯泡工作时两端的电压是2.5 V,用电流表测得此时的电流是300 mA,此 灯泡工作时的电阻是多少?4.某同学认为:“由I = U/R变形可得R = U/I。这就表明,导体的电阻R 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第二节欧姆定律课后_题答案 1. 2.75A2. 2V3. 8.3 解析:1.根据公式I=U2.根据公式U=IR3.根据公式R = U/I R4.这种说法不

45、对,因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还受温度影响,而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无关,公式R = U/I只是一个电阻的计算式,通过此公式可以求出导体的电阻,但不能决定导体电阻的大小,当导体不接入电路时,其阻值不会改变。第十七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1.一个小灯泡上标着“2.2 V 0.25 A”,表明这个小灯泡工作时的电 阻是8.8 。图17.3-2 是一位同学为检 验小灯泡的标称电阻是否准确而连接的 实验线路。他的连接有三个错误。请你 指出这三个错误分别错在哪里。应怎样 改成正确的连接?2.已知流过一只电阻为242 的灯泡的电流是0.91 A 。如

46、果在灯泡两端再并联一个电阻为165 的电烙铁,并联电路的总电流变为多大? 3.图17.3-3 是用伏安法测量某未知电阻的电路图。 (1)根据电路图将图17.3-4 所示的实物图连接起来; (2)读出图17.3-5 所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3)算出被测电阻本次的测量值。4.在测量标有电压为2.5 V的某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第一次测量时的电压等于2.5 V,小灯泡正常发光,以后调节滑动变阻器,让电压逐次下调,使灯丝温度不断降低,灯泡变暗直至完全不发光,测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1)请你根据表中电压和电流的数据计算每次的电阻,填在表格中;(2)对比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电阻值,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

47、现写成一句具有概括性的结论。第三节电阻的测量课后_题答案1.(1)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应“正进负出”; (2)电流表量程选择不合适,应选“00.6A”;(3)滑动变阻器均接在金属杆上,应“一上一下”地连接。 2.根据欧姆定律I=U得,U=IR=0.91A242=220V,并联一个电烙铁后,这个R电烙铁两端的电压为220V,则通过此电烙铁的电流为I=U/R=220V/165=1.33A,此时电路中的总电流I总=I+I=0.91A+1.33A=2.24A 3.(1)如图所示(2)0.4A2.4V(3)64.(1)自左至右依次填入:8.087.086.194.743.132 (2)小灯泡越亮,灯

48、丝电阻越大,小灯泡的电阻值随着小灯泡的亮度增大而增大,说明灯丝电阻随灯丝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第十七章第四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1.把5 的电阻R1 跟15 的电阻R2 和一个电流表串联起来,接在电源上,电流表的读数是0.3 A,电源的电压是多少?2.电阻R1 与R2 并联后接入电路,两端所加电压为24 V,如果R1 为80 ,通过R2的电流为0.2 A,电路中的总电流是多少?电阻R2 的阻值是多少? 3.有一个40 的电阻,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 0.2 A。若将它接在20 V的电源上,该电阻能正常工作 吗?为使其正常工作,应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4.如何用一个电流表和一个已知电阻来测量

49、某未知 电阻的阻值?小林设计了图17.4-3所示的电路。实验时, 已知R1 为20 ,在闭合S 的情况下,断开S1 时电流表 的读数是0.15 A,闭合S1 时电流表读数是0.21 A。整个 实验过程中电池的电压不变,求被测电阻R2的阻值。 5.如何用一个电压表和一个已知电阻来测量某未知电阻?小红设计了图17.4-4 所示的电路。实验时,已知 R1 为40 。在闭合S 的情况下,断开S1 时电压表的读 数是2.0 V,闭合S1 时电压表的示数是2.8 V。整个实验 过程中电池的电压不变,求被测电阻R2 .第四节课后_题答案1. 6V 解:电路中的总电阻R=R1+R2=5+15=20电源电压U=

50、IR=0.3A20=6V 2. 0.5A120解:通过R1的电流I1=U24V=0.3A,这个并联电路的R180WU24V=120 I20.2A总电流I=I1+I2=0.3A+0.2A=0.5AR2=3.解:该电阻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为:U最大=I最大R=0.2A40=8V所以该电阻不能直接接在20V的电源上。为了使其正常工作,应该给电路中串联一个合适的电阻,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U-U最大=20V-8V=12V ,该串联电阻的阻值为R=U/I最大=12V/0.2A=604.解:在闭合S 的情况下,断开S1 时电流表的读数是0.15 A,0.15A即为通过R1的电流。电源电压为U=U1=1R1

51、 =0.15A20=3V,闭合S1时,R2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通过R2的电流为I2=I-I1=0.21A-0.15A=0.06A,被测电阻R2=U/I2=3V/0.06A=505.解:闭合S1时,R2被短路,电压表示数2.8v即电源电压。闭合S、断开S1时电阻R1、R2串联,此时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2.0V(即此时电压表的示数2.0V)。R2两端的电压为U2=U-U1=2.8V-2V=0.8V ,电路中的电流I=I1=U1/R1=2v/40=0.05A,电阻R2=U2/I=0.8V/0.05A=16第8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十三章力和机械摩擦力教案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三、摩擦力教学内容:三、摩

52、擦力 教学目标:1、识记内容:什么叫摩擦力?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2、能力目标:理解摩擦力的含义;能通过实验归纳出影响摩擦力的大小因素有哪些;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力。教学重点: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教学难点:能正确理解和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用具:木板,小木车、钩码、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 问答抽查:你见过哪些有摩擦力的现象? 重力的方向怎样?什么叫摩擦力?它与那些因素有关?二、本课时目标实现过程1、简要说明本课时目标2、认识摩擦力 演示摩擦力用黑板擦演示什么叫摩擦力,(并叫学生体验) 讲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互相接触、有压力、

53、发生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的趋势等。3、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学生鼓励学生大胆作出猜想(并写在课本上) 教师演示,学生注意观察(教师强调)注意弹簧测力计拉出的多少(是指是拉力的大小);比较甲乙的条件区别得出结论摩擦力与压力有关,比较甲丙的条件区别得出结论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教师要求学生该结论。1分钟完成)教师分别改变上述条件再试验看与压力和粗糙程度有什么样的关系。(应该与课文P61结论相同)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根据生活实例要求选择:哪些物体既是橡胶做的,又有花纹?自行车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 增大摩擦的方法主要是增大压力和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A、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B、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C、利用润滑剂、压缩空气、电磁场将接触面彼此分开。 (要求学生立即背诵)4、小结本课时,强调三个知识要点。三、本节课堂目标测试完成练_册夯实基础;检查;小结四、布置作业和预_1、书面作业完成练_册该节内容2、实践作业(1)把蜡打在衣服拉链上再试看有什么不同?(2)把铅笔芯末灌进锁孔里试一试。3、预_作业搜集生活中的杠杆,看形式有什么不同?第9篇: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物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