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共5篇)_第1页
中学语文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共5篇)_第2页
中学语文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共5篇)_第3页
中学语文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共5篇)_第4页
中学语文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共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学语文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共5篇) 第1篇: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面试试讲教案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_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2通过典型事例分析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理解文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学_鲁迅从小就养成喜爱读书的良好品质。教学重难点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3学_刻画人物的方法。4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教学方法“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揣摩迁移”三步走模式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相结合。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学_兴趣,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自制课件进行教

2、学。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不错,我们在初一的时候,学_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有提过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不知其真名实姓,也不会识字作文。但是,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阿长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鲁迅在作品中几次提到他,甚至把她和山海经连在了一起,专门写了篇文章叫阿长和,那么阿长与山海经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有兴趣来读一读吗?二、研_课文(一)整体感知课文。1初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给段落标上序号。用符号标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人物、思路、所写的事情等。 2解决生

3、字词。(将需要注意的生字词抄写在黑板上,请学生上来完成。)疮疤(chungb)诘问(ji)惧惮(dn)霹雳(pl)玑(j)震悚(sng) 骇(hi)掳(l) 孀(shung) 懿(y)惶急(hung)渴慕(m)脐(q)絮说(x)惊骇:(书面语)惊慌,害怕。震悚:(书面语)因恐惧而颤动。诘问:(书面语)追问盘问责问。懿:(书面语)德行美好。掳去:把人抢走。惶急:恐惧的意思。 疮疤:喻痛处、短处和隐私。1 粗拙:粗糙,低劣。玑:不圆的珠子。多音字: 恶 模 薄 折形似字: 灸炙(二)具体研_。1明确目标。细读课文,研_以下几个问题。(1)童年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情是怎么样的呢?这种感情有怎么样的变化呢

4、?(2)童年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3)文章可以怎样划分层次?(解说:让学生在研_时明确方向,抓住重点,以免不知所措。)2学生研_,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研_,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要求将讨论的要点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并与原文相结合作评、点、批、注。教师通过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注意研_情况的信息反馈。3研_效果反馈。(学生发言,教师就文中要点难点进行点拨。板书重点内容。)问题(1)(点拨提示内容):作者在安排材料时,是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这种“层层剥笋”的方式,使长妈妈的形象在先抑后扬、

5、对比映衬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关于这点,制造悬念:“为什么鲁迅要先写对长妈妈的不大佩服,不耐烦,然后才写对长妈妈的敬意呢?”留待课堂小结时回顾解决。板书主要内容。 问题(2)(点拨提示内容):以感情线索为依托,将文章内容层层展开。由感情找出相对应的材料,出材料中找出长妈妈相应的性格特征。板书主要内容。问题(3)(点拨提示内容):第一部分(第1-18段):写童年记忆中长妈妈(“阿长”)与“我”有关的几件趣事,表现长妈妈粗憨、愚钝,不无缺点,但纯朴、善良(渴求幸福、爱护孩子)的性格。可分四个层次。第一层(第1-2段),第二层(第3-5段),第三层(第6-12段),第四层(第13-18段)。第二部分(第

6、19-29段):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在长妈妈的帮助下,“我”终于得到“渴慕”很久的“心爱的宝书”绘图本山海经,这使“我”对她“发生新的敬意”。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第19-21段),第二层(第22-26段),第三层(第27-29段)。第三部分(第30-31段):对“我的保姆”长妈妈平凡、不幸、默默无闻的一生,给予了深情的缅怀和悼念。三、课堂小结通过对问题(1)说的悬念“为什么鲁迅要先写对长妈妈的不大佩服,不耐烦,然后才写对长妈妈的敬意呢?”的回顾和解决,对本节课堂进行小结。悬念的解决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和做最后总结。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2根据_题三,析读课文中买山海经的部分。

7、3课外阅读朝花夕拾。2五、板书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一、回顾第一课时内容。二、检查作业情况。主要通过解决课后_题三学_、体会文中买山海经部分,特别是童年鲁迅对长妈妈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要求学生就自_时产生的疑问提出问题。三、研_课文1研_目标。(1)指导学生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要求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详写“买山海经”一事2具体研_。教师出示目标后,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对相关文字进行评、点、批、注,要求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不相互提问,排除相互干扰,遇到问题举左手,由教师帮助解决。教师巡回辅导的同时注意收集各种信息,使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拨提示,具有针对性。3研_反馈。学生发言,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

8、点拨提示。问题一(点拨提示内容):设计这个问题是想让学生明白,事件的详略安排是依文章所表现的中心而定的,突出文章中心的事例要详写,其他事略写,毫无疑问,买山海经一事,是使“鲁迅”最为感动、敬佩、永志的,因此,关于这件事的叙说也最为激动人心,成为全文的中心,理应详写。问题二(点拨提示内容):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如:描写法:如写长妈妈是个普通劳动妇女,作者除简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历外,着重选择了两个生动的细节:一是她在“向人低声絮说些什么事”的时候,还要“竖直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

9、,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后经提醒,仍是满床摆着一个“大”字。长妈妈质朴、略带粗野的性格在这些细节中刻画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别具特色。如元旦时,她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作者通过“伸出按住惶急”“摇笑塞”这些动作入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充满欢乐和热情的语言写出了真诚的祈求,表现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心理描写,突出中心。如当长妈妈买回了山海后“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个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吃惊。正是这种吃惊,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动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从而揭示了文章主3 旨。对比、映衬

10、法:本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宝”的特殊意义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问题三(点拨提示内容):这一训练是想让学生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描写较为复杂的人物性格,避免将人物简单化、绝对化,这种“不虚美”“不隐恶”,写出来的人物更让人信服,更真实,真实才感人。三、课堂总结1对两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2对学生的学_表现进行总结。3对学_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四、拓展迁移,布置作业参看课堂练_四,写一个你所熟悉的人。故乡教学设计鲁迅:1、了解对比的写法和在记叙中运用议论的

11、作用。2、学会辨析段的类型。3、通过对这篇小说内容的把握,深刻理解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灵魂上对农民造成了深深的毒害,激发起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愿望。:1、理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抓住小说中闰土、杨二嫂、我人物性格的分析,突出一个变字,从中联系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以及造成主要人物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3、小说采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4、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决心变革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1、理解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2、理解小说中议论的作用。:讲解法、对比法:小黑板:

12、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鲁迅(板书: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请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的小说是哪一篇?(明确:社戏)今天我们再来学_他写于1921年的呐喊集中的另一篇小说故乡(板书:故乡)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值得留恋的、美丽可爱的故乡,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鲁迅写的故乡是什么样的故乡呢?4二、指导学生探究写作背景:提问:本篇小说的写作时间是哪一年?(明确:1921年1月)如果时间倒退10年,同学们想一想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明确: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虽然已经过去十余年了,但军阀各霸一方,在帝国主义操纵下,混战不已。广大的劳动人民,仍然

13、在饥寒交迫中挣扎,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农村经济衰败。1919年底,鲁迅从_回到故乡绍兴搬家,亲眼看到农村衰败凋敝的景象和农民贫穷痛苦的生活,心情非常悲凉,一年以后以自己的见闻为素材写了这篇题为故乡的小说。与我们学过的小说不一样,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请注意: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但反映了作者的感情。三、复_小说知识:提问: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明确:人物、情节、环境)今天我们就从人物入手来研读这篇小说。四、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2、思考:、划分文章的结构。提示: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线索是贯穿在整个作品中将材料串联组织起来的某个事物,它可以是某个人物、事件

14、、实物,小说就是围绕线索来选取和组织材料的。阅读时若能抓住线索,就能理清小说的段落层次,把握它的结构。),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全文可分成三部分。明确:我回故乡,我在故乡,我离故乡。分析: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五个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写我回故乡。我在故乡所见到的萧条景象以及 我的悲凉的心情,并且交待了回故乡的目的。第二部分从第6自然段开始到已经一扫而空了。写我在故乡。这是小说的主体部分,主要刻画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深刻反映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给中国农村带来的苦难,给中国农民带来的心灵上的创伤。第三部分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全文结尾。、这篇小说写了哪些人物谁是衬托人物 明确:小说中的人物有闰土

15、、杨二嫂、水生、宏儿、母亲和我。主要人物是闰土,衬托人物是杨二嫂。线索人物是我。闰土是小说的主人公。因为他是小说的描写中心。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少年闰土小英雄的形象;与中年闰土的重逢,写出了他的变化,寄予无限的同情;宏儿和水生正是我与闰土的后辈,他们是 一气的,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希望他们有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新生活。五、分析人物形象: (对比的描写方法)(一):润土1、少年天真活泼,健康勇敢,无忧无虑中年麻木迟钝,悲哀痛哭2、作者在描写闰土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学生会找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教师小结: 、外貌描写:少年闰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

16、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 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淳朴天真,令人可爱可亲)。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 睛5 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 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 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的折磨,使人怅然、悯然)。、动作、语态对照:少年闰土:巧于雪地罩捕鸟雀,敢于月夜叉刺狡猹;“我”短短的一问,甚至 “我”没有问,闰土便说出了许多“天下的新鲜事”,将心中的话尽情倾吐(聪明勇敢,活泼开朗)。中年闰土:说话前的神态,欢喜凄凉恭敬;共说七句话,前六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表

17、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最后一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诉说自己的苦况;说话后的神态,“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迟疑麻木,痛苦难言)。、对“我”的态度的对照 :少年闰土:“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情真意切,亲密 无间)。中年闰土: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被封建礼教所牢牢束缚)。、对生活的态度的对照: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猹、拾贝、观潮(朝气蓬勃,对生活充满着热情和希望)。中年闰土: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生活绝望,只能将希望寄托于神灵)。3、总结:在上述描写中,

18、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思考:运用这种对比的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确:通过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形象对照,揭示的是:闰土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黑暗制度下生活、挣扎,当牛做马,遭受着经济上的剥削,政治 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摧残,使他们的命运越来越悲惨。4、文中还有那些类似的对比?(学生自己找出并进行分析)类似的对比还有 年青的杨二嫂中年的杨二嫂家乡景物的对比:分析小说中杨二嫂和家乡景物的对比:9、故乡鲁迅:1、了解对比的写法和在记叙中运用议论的作用。2、学会辨析段的类型。3、通过对这篇小说内容的把握,深刻理解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灵魂上对农

19、民造成6 了深深的毒害,激发起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愿望。:1、理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抓住小说中闰土、杨二嫂、我人物性格的分析,突出一个变字,从中联系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以及造成主要人物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3、小说采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4、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决心变革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1、理解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2、理解小说中议论的作用。:讲解法、对比法:小黑板 :三课时:第二课时一、复_导入:1、这篇小说写了哪些人物谁是衬托人物2、小说的要素是:、。3、故事情节分为、。4、故乡选自,作者,写于,在这前十年,中国爆发了

20、革命。5、小说按顺序安排情节。全文可分成三部分,即、。 明确:1、小说中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水生、宏儿、母亲和我。主要人物是闰土,衬托人物是杨二嫂。线索人物是我。闰土是小说的主人公。2、人物、情节、环境。3、开端、发展、高潮、结局。4、呐喊,鲁迅,1921年,辛亥。5、时间,我回故乡,我在故乡,我离故乡。二、新课讲授:1、分析杨二嫂的形象:年轻时的杨二嫂与中年的杨二嫂的对比 教师小结:年轻时:年轻美丽,人称“豆腐西施”,因她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 中年:“凸颧骨,薄嘴唇”“细脚伶仃的圆规”;自私、尖刻、贪婪、势力,爱搬弄是非通过对比,突出了杨二嫂的可悲、可怜、可气、可恨。年青时的美,成了获取利

21、益的手段;美貌不再时,她把任何东西都当作获取利益的手段。2、杨二嫂形象的意义:明确:通过外貌、对话、动作描写杨二嫂形象。 杨二嫂是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形象塑造有两个意义: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来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二是用她的变化来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3、环境对比(小说中现实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形成对比)眼前的故乡是一幅荒村图:天气是阴晦的,冷风呜呜地响,苍皇的天底下横着几个萧索的乡村。(这幅荒村图生动地显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农村的衰败景象,也衬托了“我”的悲凉心境 ) 以前的故乡是那

22、样美丽:“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7 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这样描写倾注了“我”对故乡、对童年生活、对少年闰土的无比深厚的感情。)小结:故乡景物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旧中国农村日益衰败的趋势,也为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对比创造了非常适宜的环境。三、分析议论作用:刚才我们通过研读发现,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故乡的人和事都发生了变化,下来我们总结一下:(见板书)作为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对故乡的苦难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无动于衷, 他有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主要体现在最后三个自然段上。阅读后解决两个难点 。第一:理解“新生活”的含义 。明确:是我们未经生活过

23、的,不同于“我”、闰土、杨二嫂的生活 。 实质上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消除封建剥削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 膜的生活 。第二:“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 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根据小说想像一下 。明确:宏儿、水生,因为鲁迅有寄希望于下一代的想法,他认为宏儿和 水生应该过一种新的生活,所以对新生活展望的画面上要画上这两个人物 。:1、课后研讨与练_。2、名师伴读第9课:8: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一学_目标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24、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第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唤起情感,导入学_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2导入学_: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

25、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交流要点: 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是挺高兴的,放风筝的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生疑: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 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_第2自然段。a、读一读: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b、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c、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9

26、d、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e、结一结:(师)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f、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2学_第3自然段。a、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b、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c、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d、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e、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

27、的感受。f、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课堂练_。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b、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c、练_书写生字、抄写词语。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课外延伸上网搜集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制作资料袋,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第二课时诵读回味,表现情感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_第4自然段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

28、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_第5678自然段a、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b、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c、生读:在读中让学生逐渐表现出孩子们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心情来。d、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来的? 回顾课文,畅谈感受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 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

29、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社戏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所表现的童趣,理解儿童之间的纯真的情谊。102、体会课文中各种描写方法,理解这些描写的作用。3、读写结合,进行描写性作文训练,提高描写能力。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表现的童趣,理解儿童之间的纯真的情谊。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童年是美好的,我们在童年经历的件件有趣的事情,听到的各个奇妙的通话,唱出的首首稚嫩的歌谣,直至今天我们都还记忆犹新,都还怀有种种快乐与欣喜。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社戏一文,看看作者对于这段往事是否怀有与我们一样的情感体验。二、新课学_、自读课文,感知课文思考:作者对这段往事的总的评价是什么?(全文最后一段

30、)、积累字词字音:宕()沁()头昏脑眩()惮()踱()棹()归省()行()辈撺掇()凫()水撮()桕()楫()旺相()词义;归省:回家看望父母。惮:怕、畏惧。絮叨:翻来复去的说。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委实:实在。依稀:隐隐约约。 宛转:笛声曲折、动听。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而和谐。弥散:弥漫消散。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漂渺:通常写作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渴睡:很想睡觉。归省:回家看望父母。犯上:触犯长辈。犯:冒犯。上:长辈或尊者。宽慰:宽解安慰。宽:使宽心。怠慢:冷淡,招待,接待不周。底细:人或事物的根源,内情。疏疏朗朗: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文中指人很少,稀稀落落。纠葛:纠缠不清的

31、事情、梳理情节,理清脉络梳理全文情节脉络:平桥乐土(13)盼望社戏(49)月下行船(1016)头看戏(1721段)午夜归航(2230段)偷豆余波(3139)11船 四、概括全文内容第二课时一、复_第一课时导入二、深入探究1、“我”看社戏的地点是平桥村。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为什么称它为乐土?讨论并归纳: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点。但在我是乐土。 因为: 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于幽幽南山”了; 许多小朋友伴我来游戏,掘蚯蚓,钓虾,放牛; 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2、思考:作者认为社戏如何?真的这戏

32、就很好看吗?豆就很好吃吗?找出文中描写看社戏的段落,看看这戏是不是很好看。(在梳理情节脉络的基础上知道理由)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很乏味,为什么“我”觉得那样“好”? 明确:首先缘于我当时有一种失而复得的心理,二是因为那里景美(自 然美),最关键的是人美(人性美),同时,缘于我当时的独特的心理看社戏是我最盼望的,是我焦躁、失落、伤心之后得以实现的愿望。3、作者是怎样描写“我”看戏前的心理的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来了!”母亲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她与丈夫的同样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们的亲弟弟”(2)假如破了产,又穷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门上,将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请抓住人物性格特点,

33、进行创造性描绘。 板书设计:我的叔叔于勒七年级(上)朱自清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71、学_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2).反复朗读,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3).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2、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三、教学难点: 状物抓住特征,在景物描写中抒情。四、教具:录音机、电脑白板、课件五、教学过程:(两课时)、创景导入: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

34、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春光景象中:唐代的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吧。(课件出示课文题目及教学目标)。、解题(课件出示).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作者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整体感知:1、盼春:(1)、“冬天来了

35、,春天还会远吗?”那让我们共同来期待那富有生命力的春天吧?“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2)、欣赏音乐春天在哪里(录音机播放)2、寻春:(3)、问:春天在哪里呢?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下面请同学们从所学过的古诗词中去寻找春天吧。(生回答出诗句。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4)、问:“能不能告诉老师这诗句写春天的什么景物呢?”“是小草”。(5)、问:“写草怎么样?”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出了草旺盛的生命力。3、绘春:(6)、(我们找到了春天,那么的美丽,那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作家朱自清笔下的春天那美丽的春景)(放课文录音朗诵),领会作者感情基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应该

36、用什么样的感情)(7)、分小组诵读课文后,师点拨:本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分层次写出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课件出示)春草图草报春 3 春花图花争春 4 春风图风唱春 5 春雨图雨润春 6 迎春图人迎春 74、游春:.大家齐诵读课文,再遨游美好的春天吧!要求:18 (1)、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理解;(2)、用明快的节奏,读出作者热爱赞美的感情。学生不懂词句举例:(课件出示)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如果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只能理解为小草本来就是这样,课文的说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让小草充满生机,显得极为可爱)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

37、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空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这些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春天给人以新生命,给人以美丽多姿,给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根据上面的归纳,我们看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准确,生动的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研_课文(课件出示).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水涨(

38、zhng) 捉迷藏(cng) 酝酿(ynning) 笼(lng)着一层薄(b)烟 黄晕(yn) 蓑(su)衣 巢(cho)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朗润:明朗润泽卖弄,炫耀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课外延伸: 仿照课文结尾句子春天还像什么呢?例:春天是插花能手,用巧手装扮人生;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用画笔绘出五彩的世界。、课堂小结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大家既爱春天,也爱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散文。、作业布置:1、有感情的诵读课

39、文,并背诵课文及相关的诗词句。2、以“家乡的春”为话题写一篇写景散文、 板书设计(课件出示).19 春(散文)朱自清思路: 中心:一盼春 春天终于来了 (总领全文)二、绘春春草: 软、青 春天春花: 多、艳 充满春风: 轻、柔 活力春雨: 密、轻盈 希望三、游春: 快乐、信心 力量。六教后反思:我在朱自清春教学中任务完成好,但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一、品读活动中,把整文交给学生去品读处理过于粗糙,如能做细化些更好:分四人小组,每组自由选写草、花、风、雨、人的图景来进行品读活动效果更好。二、教态不美,缺少活力,压制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三、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有几句话表述不够严密,所以一定要细心。设

40、计简说每一个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与认识,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与感情。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是:爱国主义。把这种感情表现得最为动人的,是他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作于 1938 年 11 月 17 日,其时正值国难当头,艾青怀着对家乡、土地、民族的爱,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他选择了一个关键的意象土地,来为时代呐喊。 “ 土地 ” 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 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这是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和培养爱国情操的极好教材。学_这首诗歌,重在体验意象美,情感美,无论是知识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

41、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实现,吟诵以感其情,吟诵以会其意,吟诵以领其韵,直至产生共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领会诗歌的情感内涵与思想意蕴。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3学_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把握节奏、重音,有感情的朗诵。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诵读,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诗人抒发的恋土深情,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聆听呼唤,读出 情感课间播放歌曲祖国之恋:在爱里 ,在情里,痛苦幸福我呼唤着你; 在歌里,在梦里,生死相依我

42、苦恋着你。纵然是凄风苦雨,我也不会离你而去。当世界向你微笑,我就在你的泪光里。20 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是血是肉我凝聚着你。纵然我仆倒在地,一颗心依然托举着你。晨曦中你拔地而起,我就在你的形象里。1 从刚才的歌曲中,你听出歌者心底怎样的呼唤?(对祖国的热爱)是的,故国、故乡、故土,与我们每一个人血脉相连,也是我们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恋。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 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向饱经沧桑,多灾多难的祖国唱了一首深情的恋歌。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感受诗人抒发的情感。你初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

43、怀着怎样的爱?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学情预估:学生可能会说到“深沉”、“炽热”、“真挚”、“执着”等词)3一首优秀的诗歌,往往会集中抒发人类的某种美好情感,而这种情感的爆发,可能有一个具体的诱因,比如受到欺负(杜甫的茅屋被风吹破,茅草被抢)或情绪受到触动(徐志摩告别心爱的康桥)。那么,你认为是什么诱因使艾青爆发出如此炽烈的爱国之情?(学情预估:根据诗歌创作的时间,学生应该能联系时代背景感受到诗人的创作激情。教师可适当补充:悲壮的时代氛围触动了诗人艾青的情绪,于是在我爱这土地中抒发对祖国的热爱。)(说明:有人说,诗歌是无谱的音乐,欣赏音乐要用心聆听,整体感悟,这是很有道理的。我们不能把音乐拆成音

44、符碎片来欣赏,诗歌阅读与欣赏也该这样,要注意对诗人整体情绪的判读。这一环节,由聆听歌曲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了解背景和自由朗读中贴近作品贴近诗人,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二、入情入境,读懂意象1诗人是用怎样的方式来爱的?“假如 我 是一只 鸟,/我也应该用 嘶哑 的喉咙 歌唱 。”请注意,在这里,诗人用了 “嘶哑”这个形容词,而我们都知道,鸟儿鸣唱的声音应该是清脆的,珠圆玉润的。由“嘶哑”这个词,你会联想到怎样的形象?从中你体会到诗人什么样的情绪?(学情预估:有些学生不一定能快速进入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中,教师可以相机点拨:啼血的杜鹃,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悲愤的爱

45、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诗情,这忧患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深沉的爱。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的执著的爱。)朗读这两句(注意重音位置),体味诗人的忧患诗情和执著的爱。2诗人为什么把自己比作一只鸟,而不是一片云,一棵树?提示: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个意象。诗经的第一首便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此后鸟的意象便逐渐具有了更多的意蕴,不单以双鸟、孤鸟来比喻欢爱相亲或者别离,更常常是一种不受羁绊、超然高举的自由生命的象征。大家可以在自己的“库存”里搜索一下与“鸟”有关的诗句,读一

46、读。多媒体出示相关诗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古诗_首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古诗_首21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从此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文天祥金陵驿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王令送春诗人对祖国、对土地、对民族的热爱,已到了不知如何倾诉的地步,他也就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爱情。虽然已不能再唱出美妙悦耳清亮动听的情歌,但这 “嘶哑”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来的,是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执著的爱。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播放朗读录音)。虽然我们与诗人不同时代,但我们从朗读中会深切感受到那个时代诗人沸腾的热血。3诗人挚爱着的是一块怎样的土

47、地?其歌唱的内容包括哪些?同桌交流后明确(多媒体出示关键词句):这 被 暴风雨 所打击着的 土地永远汹涌着我们的 悲愤 的 河流无止息地吹刮着的 激怒 的 风来自林间的无比 温柔 的 黎明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 “土地”。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四个意象前面都加了长长的修饰语,这些修饰语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讨论)(学情预估:这是整个学_活动中最有难度的环节,学生说的大多比较零碎,教师可以通过板书进行整理、提升。)土地 饱受蹂躏的国土 喉咙嘶哑的鸟 河流 满腔郁结的悲愤歌唱 风 不屈不挠的反抗“我” 黎明 独立自由的曙光好,诗人对土地的热爱就是通过这些意象和关键的修饰语来表达的,所以这

48、些地方要读重音。(指定几名学生朗读,作简要点评)(说明:教学时不一定要用“意象”这个概念,看各自教学的积累,也可以用“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这个说法,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一些)三、把握节奏,读出韵味 如果让你来朗读这首诗,你觉得诗中哪一处最有起伏跌宕的感觉? “然后我 死 了,连羽毛 也腐烂在 土地 里面。”正当我们为诗人不断的歌唱 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所吸引时,没料到诗篇陡然来了一个大的转折,有何深意?(学情预估:学生会各抒己见,教师提供艾青的创作谈:“我们的祖国,贫穷落后,多灾多难;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我们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然而,这毕竟是生我养我的祖国 !即使为她痛苦到死

49、,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这是一种悲壮而凄绝的爱,是一种高贵而纯洁的爱。)这样的爱该用怎样的语调表现出来呢?探讨:“死”、“连羽毛也”“土地”这些词也是重点强调的,但根据诗歌意境来看,不能读重音,否则就显生硬了。那么该怎样处理呢?讨论后明确: 我们可以这样:语速放缓慢,声音稍微压低、拉长,同样达到了强调的效果。而且,轻重缓急处理不同,诗歌的韵味便出来了。教师范读,同学跟读、体会,语调要深情、殷切。2一首优秀的诗歌中总有几个句子能特别打动你。打动你的原因,就是情感真挚。这首诗中,表达感情最深切的是哪一处?“ 为什么 我的眼里

50、常含泪水 ?因为 我 对这 土地爱 得深沉22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们怎样理解诗人眼里的泪水?(学情预估:经过思考、探究,学生有能力理解这泪水中饱含的深情。教师补充: “ 深沉 ” 一词也许还不足以表达爱的炽烈程度,于是,其后紧跟的沉重的省略号,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我们的心房,激起我们持续的共鸣,留下不尽的余韵。)那么,怎样朗读才能表现出这种涌动着的激情呢?学生试读,揣摩,交流:要像歌唱家那样,在隔开一行,作必要的间歇和停顿之后,吸够气,蓄足势,最终唱出最高的一个音符。(范读、齐读)3诗歌的节奏体现在两个方面:外在的音乐性,如音节、对称、押韵等;但更主要的是内在

51、的节奏,这个内在的节奏就呈现为情感的变化。试着用曲线画出诗人情绪起伏的走势图。(请学_小组共同完成)抗争 炽烈悲愤 憧憬忧患 执著我们在诵读时要随着诗中感情的起伏体会内在的节奏,通过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表现出来。处理好停顿,诗歌的韵味就自然流露了。同学们交流朗读节奏的划分,明确后开始诵读,读给小组同学听,相互切磋。读时将自己想象成诗人,沉浸到诗人创作时的情境中。(说明:所谓“诗歌”就是“诗”与“歌”的联姻,这首诗在音乐性上虽然不如古典诗词,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但其内在情感的旋律节奏非常鲜明,是诗情的秩序。请学生用曲线画出诗人情绪起伏的走势图,能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内在节奏,读出韵味。当然,在教学

52、过程中不必将概念凸现出来。)四、情绪对接,强化体验1每一个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里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与感情。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就是土地。请大家欣赏艾青同期创作的另一首土地情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见材料1)学_小组从情感基调、意象内涵、节奏韵律等角度交流读这首诗的感受。(学情预估:用刚才的学_方法,学生应该能把握这首诗的情感内涵和韵味。能理解 “土地 ” 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 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这种爱,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来自民族生命深处。教师可以提供钱理群的评析“土地”的意象还凝聚着诗人对于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命运的关注与探索。艾青最

53、真切的诗都是献给中国农民的。)2祖国是亲爱的母亲,为了她,有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都在所不惜,一首首诗,就是献给祖国的铮铮誓言。(多媒体展示若干诗句)如果让你抒写对祖国的热爱,会用什么样的诗句?(学情预估:为了点燃学生尝试写诗的热情,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冰雪并没有封锁住母亲美丽的容颜,但历史不会忘记那刺骨寒冷的岁月;当神舟再度飞天,中华续写辉煌的时刻还可以提供舒婷的土地情诗作为仿写参考。 )(说明:读诗的目的是指导学_,指导生活,仿写诗句,就是将诗作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积累筛选,升华情感,建构起人文底蕴。)小结:在读诗的过程中,我们与诗人的心

54、是相通的,我们读懂了诗人殷殷的赤子情怀,祖国之爱在我们的心中,也就如潮水般奔涌假如,我是一只鸟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舒婷土地情诗23 背景音乐祖国之恋响起,师生齐诵一首首爱国诗歌,结束本课。点评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常教常新的诗歌,其情感内涵就是对祖国的热爱。诗言志,歌咏情。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教师从歌曲祖国之恋导入,有利于感情基调的把握,更容易引发共鸣。而且,这样开宗明义点出爱国之情,也是着眼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来创设情境。设计以朗读为主是深得短诗教学之三味的。情感美、意象美、韵律美是对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特点的准确总结。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领会诗歌的情感内涵和思想意蕴。通过师生的美读加速实现感染熏

55、陶,从而更快地进入角色,更好地去领悟诗人的心声,丰富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设计走出偏重理性分析的挖掘式阅读,回到了诗性的阅读上来。精彩之处是“情绪对接”的设计, 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强化,将学生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与诗歌的情感基调相连,并付诸实践,使语文学_充满着生活和生命的气息。利用多媒体进行多感官的文本接触,更易于入境入情的理解把握,但又不是仅仅停留在悦耳悦目的视听欣赏层面上,或者进行泛泛的讨论,而是引领学生“ 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整个操作的落脚点还在语言,这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一学_目标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