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综合接地的设置要求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7/0bd2b274-6cbf-435a-adc3-e3dbe51968d6/0bd2b274-6cbf-435a-adc3-e3dbe51968d61.gif)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综合接地的设置要求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7/0bd2b274-6cbf-435a-adc3-e3dbe51968d6/0bd2b274-6cbf-435a-adc3-e3dbe51968d62.gif)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综合接地的设置要求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7/0bd2b274-6cbf-435a-adc3-e3dbe51968d6/0bd2b274-6cbf-435a-adc3-e3dbe51968d63.gif)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综合接地的设置要求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7/0bd2b274-6cbf-435a-adc3-e3dbe51968d6/0bd2b274-6cbf-435a-adc3-e3dbe51968d64.gif)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综合接地的设置要求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7/0bd2b274-6cbf-435a-adc3-e3dbe51968d6/0bd2b274-6cbf-435a-adc3-e3dbe51968d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贵广铁路贺广段综合接地技术交底资料提纲注:铁四院2010年01月13日一、设计原则11二、一般要求11三、桥梁综合接地技术要求22四、隧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33五、路基综合接地技术要求55六、车站范围综合接地技术要求66七、无砟轨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88八、综合接地工艺要求88附:九、综合接地工程数量统计原则(供参考)99十、各专业接入综合接地系统的主要地线种类(了解一下)1111十一、各专业工程设计分工(了解一下)1111综合接地的设置要求一、 设计原则1. 综合接地系统工程设计应根据铁路等级,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护措施,达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要求。2. 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或接
2、地极)、引接线、接地端子等构成。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3. 综合接地系统以贯通地线为主干,充分利用沿线桥梁、隧道、路基地段构筑物设施内的接地装置作为接地体,形成低阻等电位综合接地平台。4. 沿线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内的金属构件和需接地的构筑物和设备应通过引接线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5. 距线路两侧20m范围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6. 不便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的第三方设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二、 一般要求1. 全线上、下行每侧贯通一根地线。贯通地线及各种引接线均采用铜截面为:肇庆以西采用70mm2、肇庆以东采用35mm2的耐腐蚀并符合环保
3、要求的接地铜缆。注:四线并行段采用70mm22. 接地端子的设置应便于设备、设施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方便工程实施。3. 桥梁、隧道、无砟轨道、接触网支柱基础等结构物内的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结构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没有结构钢筋可以利用时,可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预应力钢筋不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4. 接地装置应通过结构物内预埋的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接地端子应直接浇筑在混凝土结构内,表面与结构面齐平。5. 构筑物内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应满足:接触网短路电流不大于25KA时,钢筋截面不应小于120m
4、m(或直径不小于14mm);接触网短路电流大于25KA 时,钢筋截面不应小于200mm(或直径不小于16mm)。当构筑物内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的截面不满足要求时,可将相邻的二根钢筋并接使用(无需改变钢筋的间距)或局部更换直径为14mm或16mm的钢筋。6. 结构物内的接地钢筋之间均要求可靠焊接,保证电气连接。具体技术要求按照桥梁、隧道、路基、轨道、站台、建筑物等各工点设计的要求实施。三、 桥梁综合接地技术要求1. 桥梁地段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并采取砂防护。充分利用桥墩基础作为接地极。2. 桥梁地段综合接地均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3. 无砟轨道桥梁接地设置要求,应在梁
5、体上表层(或保护层)设纵向接地钢筋,分别设于两侧防护墙下部及上、下行无砟轨道底座板间的1/3和2/3处,并纵向贯通整片梁;轨道底座板间的纵向接地钢筋距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应小于100mm。纵向接地钢筋与梁端的横向结构钢筋连接,实现两侧贯通地线的横连。4. 有砟轨道桥梁接地设置要求,应利用梁端的横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并与梁底的接地端子连接,道砟厚度小于0.3m的梁体上表面适当位置处应设纵向接地钢筋。5. 桩基础桥墩接地设置,在每根桩中应有一根通长接地钢筋,桩中的接地钢筋在承台中应环接,桥墩中应有二根接地钢筋,一端与承台中的环接钢筋相连,另一端与墩帽处的接地端子相连。6. 明挖基础桥墩接地设置:(1
6、)在基底底面设一层钢筋网做为水平接地极,水平接地极应满布基底底面;钢筋网格间距宜按照1m1m设置,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应施以L形焊接,外围钢筋应闭合焊接,其他节点绑扎;水平接地极钢筋网格的外缘距承台混凝土底面不大于70mm。(2)桥墩中应有二根接地钢筋,一端与基底水平接地极(钢筋网)中的钢筋相连,另一端与墩帽处的接地端子相连,以上接地钢筋均可用基底、桥墩中的结构钢筋代替。7. 桥梁地段声屏障接地设置:桥上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声屏障及支架应在其结构内预留接地端子,就近与桥上预留的接地端子连接。8. 桥台接地设置:墩体内设置接地钢筋,桥台面接地钢筋参照桥梁体的接地设置要求实施。9. 跨线
7、桥(及其他建筑物)接地设置:在墩内及梁体内设纵、横向接地钢筋,通过桥墩下部的接地端子与线路两侧综合接地系统预留的接地端子连接。10. 框架桥、涵接地设置:框架桥梁、涵顶面填土高度小于100mm时需采取接地措施,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下部侧墙结构钢筋可不接入综合接地系统。11. 每座桥梁的每个桥墩均应按照要求设置接地装置,并接入综合接地系统。四、 隧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1. 隧道地段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并采取砂防护措施。2. 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的线路侧外缘各设一根纵向接地钢筋,每100m断开一次。用于隧道内接地极、接触网断线保护接地及接地钢筋间的等电位连接。3. 隧道二次衬砌中
8、的接地钢筋设置:(1)二次衬砌中有结构钢筋的隧道:a利用二次衬砌的内层纵、环向结构钢筋作为接触网断线保护接地钢筋;b接触网线垂直向上在拱顶的投影线两侧,以0.5m为间隔,各选3根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c上述投影线两侧各1.5m外的其他位置,以1m为间隔,选择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d在每个台车位(作业段)中部选一根环向结构钢筋作为环向接地钢筋,环、纵向接地钢筋间可靠焊接;纵向接地钢筋在作业段间可不连接;e每个作业段内的环向接地钢筋与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2)二次衬砌中无结构钢筋的隧道,除接触网吊柱基础接地外,不再单独考虑接地钢筋设置。环向接地钢筋设置位置根据
9、接触网专业提供的里程位置埋设。(3)线路两侧的贯通地线通过隧道内环向接地钢筋实现横向连接。4. 隧道接地极设置:(1)对于一般拱墙设防水板的衬砌隧道,应充分利用隧道的初期支护锚杆、钢架、钢筋网或底板钢筋。aI、II级围岩有底板钢筋的隧道及明洞地段,利用隧道底板下层的结构钢筋做为接地极;bIII级围岩隧道,利用锚杆和专用环向接地钢筋做为接地极;cIV、V级以上围岩隧道,利用锚杆、钢拱架(或钢网片)做为接地极;d隧道底板接地极按照1米间隔选用底板结构钢筋,即在隧道底板的底层形成一个1m1m的单层钢筋网,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要求施以L形焊接,其他节点绑扎;底板接地钢筋网按照一个台车位的
10、长度考虑,间隔一个台车位设置一处。e锚杆接地极以约一个台车长度为间隔设置,用作接地极的锚杆环向间距要求为2倍锚杆长度;接地锚杆与钢网片、钢拱架或专用环向接地钢筋可靠焊接。(2)抗水压衬砌及全封闭衬砌瓦斯隧道在仰拱填充层内间隔一个台车位设置一处钢筋网作为接地极。即在仰拱填充层内设置一个1m1m的单层钢筋网,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要求施以L形焊接,其他节点绑扎;底板接地钢筋网按照一个台车位的长度考虑,间隔一个台车位设置一处。5. 接地钢筋间的连接:隧道内的锚杆接地极、底板接地极和二次衬砌内的接地钢筋等接地装置均应通过连接钢筋与两侧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6. 接地端子设置
11、:见隧道图纸(1)隧道内接地装置均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2)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电力电缆槽内侧壁,每间隔10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小于100m的隧道在中部设一处。接地端子供隧道接地装置与贯通地线的接地连接。(3)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内每间隔100m在靠水沟侧内侧壁预埋1个接地端子,供接地装置与贯通地线的连接。每间隔50m在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侧墙外缘预埋1个接地端子,小于50m的隧道在中部设一处。接地端子供轨旁设备、设施接地。(4)在每个专用洞室、变压器洞室两侧壁下部设置接地端子(距地面2030cm),供洞室内设备、设施接地。(5)上述所有的接地端子均通过连接钢
12、筋与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6)当接触网槽道基础采用预埋方式时,需将基础与二次衬砌内的环向或纵向接地钢筋焊接;当基础采用后植入安装方式时,需在安装基础的位置预埋接地端子,并与二次衬砌内的环向或纵向接地钢筋焊接。五、 路基综合接地技术要求1. 路基地段的贯通地线、分支引接线的埋设应与路基工程同步实施。2. 路基地段贯通地线埋设:(1)一般路基地段沿线路两侧各设一根贯通地线,位于通信信号电缆槽外侧内壁正下方的基床底层中,接地极充分利用接触网支柱基础。(2)路堤、土质及软质岩路堑地段的贯通地线埋深距基床底层顶面-30cm-40cm处;硬质岩路堑地段,将贯通地线埋设于通信、信号电缆槽下约20c
13、m,沟中回填细粒土。(3)涵洞地段的贯通地线在通信信号电缆槽安装前,将其敷设在电缆槽靠线路侧面的下部位置。(4)贯通地线纵向通过路基地段的电缆井(不含过渡段电缆井)时,应从手孔下约20cm通过,在手孔施做时,应避免机械对贯通地线的损伤。3分支引接线的埋设:(1)贯通地线通过分支引接线侧向水平引至路基边坡,沿护肩底以及电缆槽底引至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内壁位置,与电缆槽侧壁预留的接地端子引接线压接。(2)每个接触网支柱处、跨线建筑物处及桥梁与路基、隧道与路基过渡段处各埋设一根分支引接线,材质同贯通地线。4路基与桥梁、路基与隧道过渡段贯通地线连接(1)在邻近过渡段的路基通信信号电缆槽侧壁处预留接地
14、端子,并预埋分支引接线将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连接。(2)桥隧地段的贯通地线沿通信信号电缆槽敷设至路基段,采用 L 形连接器将贯通地线与路基段通信信号电缆槽预留接地端子连接。(3)当桥隧之间路基长度小于10m或没有做接地极使用的接触网支柱基础时,贯通地线可直接敷设在通信信号电缆槽内。5两侧贯通地线间的横向连接:附横向连接里程表(1)长度超过1000m的路基地段,每间隔500m左右将上下行贯通地线连接一次。(2)长度为5001000m的路基地段,在路基段中间将上下行贯通地线连接一次。(3)长度小于500m的路基地段,不考虑贯通地线的横向连接。(4)横向连接线的规格、埋设深度、埋设工序及工艺与贯通地线
15、相同。6路基地段接地极、接地端子设置(1)路基地段利用接触网支柱基础作为接地极使用。在施作接触网支柱基础时,在基础沿线路方向小里程侧面预制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的连接钢筋要求与基础内结构钢筋和至少两根接触网支柱基础螺栓可靠焊接;接地端子供轨旁设备及无砟轨道板等设施接地;接地极通过不锈钢连接线与通信信号电缆槽内的接地端子连接。(2)每个接触网基础处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侧壁预制接地端子,供接触网支柱基础(接地极)及轨旁设备接地连接;(3)电力电缆槽接地端子原则上约1000m设置一处,小于1000m的路基段不考虑,大于1000m的路基等分设置,间隔以不大于1000m为原则;接地端子与接触网支柱同坐标,供电
16、力设施接地。接地端子尾端应与分支引接线压接。(4)接触网支柱基础上的接地端子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并与接触网基础内的结构钢筋可靠焊接。电缆槽内的接地端子采用路基型接地端子。7跨线桥处的路基地段,在桥墩处预留分支引接线,在电力槽内预留路基型接地端子,分支引接线与接地端子尾端压接,以便于跨线桥接地装置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8路基地段声屏障综合接地: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声屏障及支架应在结构内预留接地端子,就近与路基电缆槽或接触网基础预留的接地端子连接。六、 车站范围综合接地技术要求1车站咽喉区路基地段贯通地线埋设:(1)贯通地线、分支引接线、横向连接线的埋设及施工工艺要求与区间路基地段相同。(2)每个接触
17、网支柱处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设置2个路基型接地端子,端子间隔0.5m。供与接触网支柱基础连接及轨旁设备、设施接地。(3)车站咽喉区进站、出站信号机位置处的电力电缆槽侧壁分别设置1个路基型接地端子,供电力设施接地。(4)每个接触网支柱基础上预置2个桥隧型接地端子。供无砟轨道板及附近金属设施就近接地。2站台区综合接地方案(1)贯通地线及分支引接线的敷设:a站台范围内的贯通地线与咽喉区贯通地线同径路敷设,自站台墙一侧纵向贯穿整个站台区。b分支引接线约每100m设置一处,一端与贯通地线C形压接,另一端与站台墙预留的接地端子拴接。(2)站台墙接地钢筋及接地端子设置a在站台墙内,站台面上层靠线路侧60cm范
18、围内的纵向结构钢筋需接入综合接地系统。通过站台墙内的部分横向、竖向结构钢筋将站台面纵向结构钢筋连接起来,并构成站台墙接地装置,并约每100m接入综合接地系统一次。 b在每个站台墙靠钢轨一侧的侧墙下部,约每100m设置1个桥隧型接地端子,并与站台墙接地装置相连接,端子孔朝向线路,采用分支引接线与贯通地线连接。c在基本站台墙靠信号楼(或室)一侧的上部预留4个接地端子,以便于信号楼(或室)的环形地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接地端子与站台墙内的接地钢筋可靠焊接。d中间站台两侧站台墙的接地装置通过接地连接线与相邻站台的站台墙接地装置在站台两端实现等电位连接。(3)接触网基础接地a侧线铺轨前,在线间碎石层下方敷
19、设热镀锌扁钢(规格50mm4mm,厚度不小于4mm,下同),将接触网基础上的接地端子与站台墙靠钢轨侧预留的接地端子连接起来。b当正线为无砟轨道区段或线间有客车上水设施等金属物时,在线间敷设一根热镀锌扁钢,将线间接触网基础的接地端子等电位连接,无砟轨道板及相关金属设施的接地均可就近与扁钢连接。(4)信号楼(或综合站房,下同)等建筑物接地与综合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a距铁路20m范围内铁路建筑物的接地装置应与综合接地系统预留的接地端子可靠连接。b综合接地系统在信号楼上、下行两端应分别与其环形接地体连接,每端设2根连接线,2根连接线的间隔为23m。c其他建筑物的地网应与综合接地系统预留的接地端子可靠连
20、接。d与建筑物地网连接的接地干线,可用铜排或热镀锌扁钢埋地敷设,铜排的截面积不小于50mm2,热镀锌扁钢的截面积不小于200mm2。厚度均不小于4mm。(5)其他接地站台范围内旅客可接触的建筑物及金属构件等应采取等电位或分设接地等措施,或与综合接地系统预留的接地端子可靠连接。七、 无砟轨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不在土建1无砟轨道板的接触网断线保护接地应充分利用轨道板结构钢筋,并在结构物内预埋接地端子。2原则上按每100m与线路两侧桥梁、隧道、路基接触网基础预埋的接地端子单点T形连接。每100m段落内的轨道板单元之间进行等电位连接。3T形连接及板间等电位连接均采用不锈钢连接线。八、 综合接地工艺要求
21、 附图1接地端子应直接灌注在电缆槽或其他混凝土制品中。接地端子采用不锈钢制造,不锈钢材料的成分应满足:Cr16%、Ni5%、Mo2%、C0.08%,如GBOOCr17Ni14Mo2。接地端子的端子孔规格为M16,并应配置防异物堵塞的端子孔塞,方便开启。2接地连接线宜采用不锈钢连接线,由钢丝绳、二个线鼻以及二个配套的防盗螺栓(每个螺栓上应配一个平垫圈和一个弹簧垫圈)组成。钢丝绳采用直径不大于0.65mm的不锈钢丝制造,总截面不小于200mm 2(Ik25KA)或120mm2(Ik25KA)。线鼻与钢丝绳的连接处应能承受5000N的拉力且3min不得松动和断股。注意订货规格3贯通地线的接续、横向连
22、接和T形分支引接采用铜质C形压接件进行连接;电缆槽内贯通地线与接地端子间的连接采用L型连接器连接。C形压接压力不小于12t,并且C形压接处应采取防腐措施。4贯通地线要求尽可能直,禁止形成环状;隧道、路堤、路堑、桥梁间的过渡地段贯通地线应平顺连接。5接地的钢筋焊接要求:双边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5mm;单边焊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焊缝厚度不小于4mm。钢筋间十字交叉时采用直径不小于14mm(Ik25KA)或16 mm(Ik25KA)的L形钢筋进行焊接。6对施工中外露的接地钢筋进行防腐处理,采用外裹素混凝土的方式。九、 综合接地工程数量统计原则(供参考)1信号专业:(1)贯通地线:全线贯通地线,余
23、量宜按2%考虑。(2)横向连接线:路基地段贯通地线横向连接,按500m计列1处,长度按实际线路宽度计列。(3)分支引接线:路基段T形分支引接线,每个接触网基础处设1处,每个跨线建筑物处设2处,每个过渡段两侧各设一处,每处计列6m贯通地线。(4)C形压接件:贯通地线接续用,每正线公里(双线)计列4个压接件;贯通地线横向连接处,每处计列4个压接件;分支引接线处,每处计列4个压接件;并适当考虑桥梁、隧道、路基过渡段贯通地线的接续。(5)L形连接器(桥梁):桥梁地段用,按每片梁(含桥台)计列套L连接器(含一个不锈钢防盗螺栓,以下同)计列数量。(6)L形连接器(隧道):隧道地段用,每100m隧道计列2套
24、L形连接器计列数量,小于100m的隧道计列2套。(7)电缆槽填砂:隧道电缆槽,按每20m电缆槽计列1m3 细砂。(8)接地性能测试:每正线公里5处。2路基专业(区间):(1)路基型接地端子:通信信号槽内,每个路基段的接触网支柱基础处计列1个接地端子;电力槽内,每1000m双线路基计列2个接地端子,每座跨线建筑物处计列2个接地端子。(2)开槽、回填、防护:区间路基地段贯通地线、分支引接线预埋。3桥梁专业:(1)桥隧型接地端子:每个桥墩或桥台计列2个接地端子,每跨梁计列为8个接地端子。(2)不锈钢连接线:每个桥墩(含桥台)计列2根长度为2的不锈钢连接线。4隧道专业:桥隧型接地端子:在电力电缆槽内侧
25、壁,每100m计列2个接地端子;在通信信号槽内侧壁,每100m计列2个接地端子,外侧壁,每50m计列2个接地端子;在每个隧道洞室计列2个接地端子;接触网基础采用后植入安装方式时,原则上按每100m计列1个接地端子。5轨道专业:(1)桥隧型接地端子:对于每5m一块的I型无砟轨道板计列2个接地端子;段落长度超过100m的无砟轨道,每百米计列2个接地端子;站内每台转辙设备处的无砟轨道计列1个接地端子。(2)不锈钢连接线:每100m无砟轨道计列2根2m(路基地段按3m计)长的不锈钢连接线,用于T形连接;每5m一块的I型无砟轨道板计列1根0.4m长的不锈钢连接线计列,用于板间等电位连接。6站场专业:(1
26、)路基型接地端子:车站咽喉区路基地段,每个路基段的接触网支柱基础处计列1个路基型接地端子。(2)开槽、回填、防护:车站咽喉区路基地段贯通地线、分支引接线预埋。7站台设计专业:桥隧型接地端子:一侧敷设有贯通地线的站台墙(每个车站2个)接地,每个站台墙计列8个接地端子;其它站台墙接地,每个站台墙计列3个接地端子。8环工(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声屏障及支架)专业:(1)桥隧型接地端子:桥梁声屏障,每片梁计列1个接地端子;路基声屏障,每个单元段落声屏障计列2个接地端子。(2)不锈钢连接线:桥梁声屏障,每片梁计列1根1m长的连接线;路基声屏障,每100m统计1根1m长的连接线,不足100m计列1根;每个单元段
27、落声屏障计列1根0.4米长的连接线。9电气化专业(接触网):(1)桥隧型接地端子:路基地段,每个接触网支柱接基础计列1个桥隧型接地端子计列。(2)不锈钢连接线:供接触网基础接地使用,每个路基段(不含站台区域)的接触网支柱基础计列1根计列,长度3m。(3)热镀锌扁钢:供股道间及站台区域内的接触网支柱基础接地使用,数量依车站实际需要计列。十、 各专业接入综合接地系统的主要地线种类1信号:沿线信号设备(所有相关金属设备外壳)的安全地和屏蔽地、工作地等。2通信:沿线漏泄电缆悬吊钢索、通信电缆金属外皮等的屏蔽地线,通信设备接地,避雷器的安全接地。通信站、微波站、无线基站一般距线路较远,应单独接地,在条件
28、具备时,可考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3电力:电力电缆的金属外皮屏蔽地线,电力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线及设备外壳接地线。4电气化:接触网的回流线(或PW线)接地。5车辆:红外轴温探测站、复示站的接地可接入综合接地系统。6给排水:新型客车上水栓的工作地线和外壳安全地线。7独立避雷针和架空避雷线(网)的接地应设独立接地装置。接地装置与被保护建筑物或变、配电所接地网的地中距离不应小于3m;当有困难时,可与综合接地系统相连,但其地下连接点至建筑物内的电气、电子设备或变、配电所35kV及以下设备与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之间,沿接地体的地中长度不应小于15m。8站台上金属构筑物安全接地可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9车站信号楼、行车室、区间中继站等的综合接地网在条件许可时可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10其他:沿线信息化系统设备的安全地线和屏蔽地线、工作地线;无碴轨道板、隧道内、桥墩内非预应力钢筋接地;沿线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内金属构件(如桥栏杆、雨棚、声屏障等)的防感应接地。十一、 各专业工程设计分工请参见鉴信200796号文分工总结如下:1、 信号专业(工程)(1)信号专业为综合接地系统的牵头专业。(2)提供路基地段符合要求的贯通地线、引接线、引接端子,并配合路基工程具体实施。(3)提供桥、隧地段线路两侧电缆槽内敷设的贯通地线,并提出桥、隧接地极(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OF的护理幻灯片
- 《急救知识培训》课件
- 《IT项目管理培训》课件
- 商务沟通练习测试题附答案(一)
- 《移动ERP前景》课件
- 信用管理师三级复习试题有答案
- 调查问卷设计指导课参考课件
- 《项目管理作业》课件
- 热点专题 4-1 三角函数概念与诱导公式【10类题型】(解析版)- 2025年高考数学热点题型追踪与重难点专题突破(新高考专用)
- 《酶和维生素》课件
-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课件
- (2024版)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更加注重阅读与写作
- 半导体行业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 五年级上册口算练习1000题及答案
- 五年级数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及答案汇编
- 数学六年级上册《弧长》课件
- 5篇高中生研究项目详细报告
- 个人ip运营策划方案
- 《盛开的紫荆花》课件
-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