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SGTS3D35超前支护中文PPT课件_第1页
MIDASGTS3D35超前支护中文PPT课件_第2页
MIDASGTS3D35超前支护中文PPT课件_第3页
MIDASGTS3D35超前支护中文PPT课件_第4页
MIDASGTS3D35超前支护中文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概概要 使用钢管多段二次灌浆法隧 道分析 钢管模型通过梁要素,灌浆 通过实体元素来建模 打开“GTS例题钢管多端.gtb” 00 1 钢钢筋面积积 钢钢管 应用隧道的钢管多段灌浆加固分析应用隧道的钢管多段灌浆加固分析 01 材料特性材料特性 属性属性 2 属属性名称称(ID)类类型材料名称称(ID)特性名称称(ID)网网格组组名称称 5等级级岩体(1)实实体5等级级岩体(1)-5等级级岩体 增强区区(2)实实体增强区区(2)-增强区区 软软S/C(3)平面软软S/C(3)喷喷混(1)喷喷混 硬S/C(4)平面硬 S/C(4)喷喷混(1)- 01 材料材料 3 ID1234 名称称5等级级岩体增

2、强区区软软 S/C硬 S/C 类类型实实体实实体平面平面 弹弹性模量(E)tonf/m250,000150,000500,0001,500,000 柏松比()0.30.30.20.2 容重(Y) tonf/m32.22.22.42.4 容重(饱饱和) tonf/m32.22.2- 粘聚力(c)tonf/m23060- 摩擦角()3030- K011- 材料特性材料特性 01 结构结构 4 材料/特性 弹弹性模量 (E) tonf/m2 柏松比() 容重(Y) tonf/m3 直径径m 锚锚杆21,000,0000.37.850.025 特性 弹弹性模量 (E) tonf/m2 柏松比() 容重

3、(Y) tonf/m3 钢钢管21,000,0000.37.85 材料特性材料特性 操作流程 1)点击【文件】打 开; 2)选择“GTS 2D 例题26.gtb”; 3)在主菜单中选择【视图】显 示选项; 4)一般表单的“网格”节点显 示中选定False 5)点击【适用】 02 文件文件 打开打开 5 1 2 3 4 5 操作过过程 1)在主菜单中选择【模型】特 性属性; 2)确定生成8个属性 在这个操作例题中属性在操作 一开始就指定 03 6 1 2 模型模型 特性特性 属性属性 操作过过程 1)在模型工作目录树中,勾选 几何组中的地基线和锚杆,确定 为“显示” 2)在主菜单中选择【几何】曲

4、 线交叉分割 3)点击“已显示(Ctrl+A)”, 选择所有的线 4)在“交叉分割”窗口中点击 【适用】 04 7 3 4 2 1 几何几何 曲线曲线 交叉分割交叉分割 操作过过程 1)在主菜单中选择【几何】曲 面建立平面 2)如图所示选择隧道上部所对应 的线 3)点击【确定】 4)隧道下部,钢筋加固区域的前 面部分和后面部分都有“面”来 生成 加固区域后面部分的面由合并两 侧的线生成 05 几何几何 曲面曲面 建立建立 平面平面 8 加固区区后面部 分 加固区区前面部 分 隧道下部 隧道上部 合并线并线 3 4 1 2 操作过过程 1)在主菜单中选择【几何】生 成几何体扩展 2)选择隧道上部

5、和下部对应的 面 3)选择“Y”轴 4)长度中输入“36”,名称中 输入“隧道” 5)点击【适用】 6)将“过滤选择”中转变为 “线组” 7)选择地基对应的线组 8)选择“Y”轴 9)在名称中输入“地基”,10) 点击【确定】 06 几何几何 生成几何体生成几何体 扩展扩展 9 3 4 5 1 2 6 7 9 8 操作过过程 1)在主菜单中选择【几何】转 换移动复制 2)在“选择对象形状”中选择 “加固区域后面部分对应的面” 3)选择“Y”轴 4)在距离中输入“12” 5)点击【确定】 07 10 几何几何 转换转换 移动复制移动复制 3 4 5 1 2 操作过过程 1)在主菜单中选择【几何】

6、生 成几何体放样 2)在“选择截面形状”如图所 示选择这加固区域前面对应的面 和线组以及后面对应的面和线组 3)点击【确定】 08 11 3 1 2 几何几何 生成几何体生成几何体 放样放样 操作过过程 09 几何几何 曲线曲线 在工作平面建立在工作平面建立 二维矩形(线组)二维矩形(线组) 12 1)在主菜单中选择【几何】曲 线在工作平面建立二维矩形 (线组) 2)勾选“生成面” 3)如图所示选择生成大于“加 固区域”的面 4)点击【确定】 3 4 1 2 操作过过程 1)在主菜单中选择【几何】转 换移动复制 2)在“选择对象形状”中选择 上一步骤中生成的面 3)选择“Y”轴 4)距离中输入

7、“6” 5)点击【确定】 10 13 3 4 5 1 2 几何几何 转换转换 移动复制移动复制 操作过过程 1)在主菜单中选则【几何】实 体分割实体 2)在“选择分割的实体”中选 择“放样的加固区域实体” 3)在“选择辅助曲面”选择 “前一步骤生成的所有面” 4)点击【确定】 11 14 3 4 1 2 几何几何 实体实体 分割实体分割实体 操作过过程 1)在主菜单中选择【几何】转 换移动复制 2)在“选择对象形状”中选择 分割后加固区域内的后面部分实 体 3)选择“Y”轴方向 4)勾选“均匀复制” 5)距离中输入“6”,数量中输 入“4” 6)点击【确定】 12 15 3 4 5 1 2 6

8、 几何几何 转换转换 移动复制移动复制 操作过过程 13 16 1)在工作树中选择“曲线”和 “曲面”,指定为“隐藏” 2)在主菜单中选择【几何】布 尔运算并集 3)在“选择布尔运算主形状” 中选择“加固区域前部分(放样 实体)” 4)在“选择布尔运算辅助形状” 中选择加固区域中下部的所有实 体 5)点击【确定】 3 4 5 2 1 几何几何 布尔运算布尔运算 并集并集 操作过过程 14 17 1)在主菜单中选择【几何】曲 线在工作平面上建立二维矩形 (线组) 2)勾选【生成面】 3)如图所示选择加固区域所显 示的面 4)点击【确定】 3 4 1 2 几何几何 曲线曲线 在工作平面建立在工作平

9、面建立 二维矩形(线组)二维矩形(线组) 操作过过程 1)在主菜单中选择【几何】转 换移动复制 2)在“选择对象形状”中选择 上一步骤生成的“面” 3)选择“Y”轴方向 4)勾选“均匀复制” 5)距离中输入“6”,数量中输 入“4” 6)点击【确定】 7)6个面中最前面的面在生成其 他5各面以后需要删除 15 18 3 4 5 6 1 2 7 几何几何 转换转换 移动复制移动复制 操作过过程 1)在主菜单中选择【几何】实 体分割实体 2)在“选择分割的实体”中选 择“加固区域实体(并集形状)” 3)在“选择辅助曲面”中选择 上一阶段生成的所有面 4)点击【确定】 目前工作平面上的实体形状无法

10、通过分割来生成共享面。因此需 要先合并实体然后再分割实体 16 几何几何 实体实体 分割实体分割实体 19 3 4 1 2 操作过过程 17 20 1)在主菜单中选择几何布尔运 算差集 2)在“选择布尔运算主形状” 中选择“隧道上半部分实体” 3)在“选择布尔运算辅助形状” 中选择“加固区域实体6” 4)勾选“删除辅助形状” 5)点击【确定】 3 4 5 1 2 几何几何 布尔运算布尔运算 差集差集 操作过过程 1)在模型工作目录树中选择实体, 鼠标右击弹出关联菜单,在关联 菜单中选择“隐藏全部” 2)在模型工作目录树中选择“曲 线中的复选框” 3)在主菜单中选择【几何】曲线 建立三维三维直线

11、 在“捕捉工具栏”打开“顶点捕 捉” 4)在输入位置中,如图所示选择 节点的顶点 5)结束位置中输入“0,13,0” 6)点击【适用】 钢筋长度为12m,加固区域的节点 共享长度更长 . 18 几何几何 曲线曲线 建立三维建立三维 三维直线三维直线 21 Start Location 3 5 6 7 1 2 4 操作过过程 1)在主菜单中选择几何转换旋 转 2)在“选择对象形状”中选择 之前生成的三维直线将选择过 滤中转变为“线” 3)点击“选择旋转轴”, 4)如图所示选择如图所示的 “线” 5)在角度中输入“10” 6)点击【确定】 19 22 旋转轴转轴 3 4 5 6 1 2 几何几何

12、转换转换 旋转旋转 操作过过程 1)在主菜单中选择【几何】曲 线合并线 2)如图所示选择除隧道左边部 分的14个线以外的其他所有的线 3)点击【确定】 4)右侧部分使用同样的方法 20 23 几何几何 曲线曲线 合并合并 3 1 2 4 操作过过程 1)在主菜单中选择【几何】转 换扫描(复制); 2)在“选择将移动的形状”中选 择“钢筋线” 3)在“选择导向曲线”中选择合 并后右侧的线 4)勾选“反向” 5)在分割中输入“14” 6)点击【适用】 7)在“选择将移动的形状”中选 择“钢筋线” 8)在“选择导向曲线”中选择合 并后左侧的线 9)不勾选“反向” 10)点击【适用】 21 几何几何

13、转换转换 扫描复制扫描复制 24 Start Location 4 5 6 1 2 10 7 38 9 操作过过程 1)隐藏钢筋线除边缘以外的线 2)在项目工作目录树中选择只 显示加固区域实体 3)在主菜单中选择【几何】曲 线打断 4)在方法中选择“打断面” 在“选择线”中选择钢筋对应的 29条线,在“选择打断面”选择 如图所示加固区域6m的面 5)点击【适用】 6)右侧如图所示使用同样的方 法“打断” 22 25 几何几何 曲线曲线 打断线打断线 3 4 5 6 7 2 1 操作过过程 1)如图所示选择选择不必要的 线,点击删除,点击确定 2)在模型工作目录树中选择几 何几何组钢筋1,鼠标右

14、击弹 出关联菜单,在菜单中选择包括 /排除网格组项 3)选择钢筋前部分对应的29条 线 4)点击【确定】 钢筋后部分线使用同样的方法包 括在几何组钢筋2中 23 26 几何几何 几何组几何组 包括包括/ /排除网格组项排除网格组项 3 4 2 1 操作过过程 1)在主菜单中选择【几何】转 换移动复制 2)在“选择对象形状”中选择 几何组中的钢筋一(选择29个边) 3)在“选择方向”中选择“Y” 轴 4)勾选“均匀复制” 5)距离中输入“6”,复制次数 中输入“5” 6)点击【确定】 7)同样的方法复制几何组中的 钢筋2,在这一步骤中,复制次 数中输入“4” 24 27 几何几何 转换转换 移动

15、复制移动复制 3 4 5 6 1 2 7 操作过过程 1)在模型工作目录树中选择第一 加固区域实体和边界,鼠标右击 弹出关联菜单,在关联菜单中点 击“只显示” 2)在主菜单中选择【几何】曲 面印刻 3)在方法中指定为“印刻顶点” 4)在“选择形状”中选择加固区 域实体 5)在“选择目标曲面”上选择加 固区域的后侧面 6)在“选择辅助顶点”上选择如 图所示的29个顶点 在印刻方向选择“最短距离方向” 7)点击【确定】 25 28 几何几何 曲面曲面 印刻印刻 3 4 5 6 2 8 7 1 操作过过程 1)在模型工作目录树中选择第二加 固区域实体和边界,鼠标右击弹出关 联菜单,在关联菜单中点击“

16、只显示” 2)在主菜单中选择【几何】曲面 印刻 3)在方法中指定为“印刻顶点” 4)在“选择形状”中选择加固区域 实体,在“选择目标曲面”上选择加 固区域的前侧面,在“选择辅助顶点” 上选择如图所示的29个顶点 5)在印刻方向选择“最短距离方向” 6)点击【适用】 7)在“选择形状”中选择加固区域 实体,在“选择目标曲面”上选择加 固区域的后侧底部面,在“选择辅助 顶点”上选择如图所示的29个顶点 8)点击【适用】 25 29 3 4 5 6 2 8 7 1 几何几何 曲面曲面 印刻印刻 操作过过程 1)在“选择形状”中选择加固 区域实体,在“选择目标曲面” 上选择加固区域的后侧顶面,在 “选

17、择辅助顶点”上选择如图所 示的29个顶点 2)在印刻方向选择“最短距离 方向” 3)点击【适用】 4)这样的方法对加固区域的其 他面进行印刻 25 30 3 2 1 4 几何几何 曲面曲面 印刻印刻 操作过过程 Main Menu Geometry Solid Embed Select Mater Object Solid Select Tool Object Solid Apply Select Master Object Solid Select Tool Object Solid Apply Solid 6 Solid Embed. 26 3 2 1 4 31 几何几何 实体实体 嵌入嵌

18、入 5 6 7 3 4 1 2 6 7 5 操作过过程 27 32 1)在主菜单中选择【几何】曲 线在工作平面建立二维矩形 (线组) 2)勾选“生成面” 3)如图所示生成大于“隧道界面 区域”的面 4)点击【确定】 3 4 1 2 几何几何 曲线曲线 在工作平面建立在工作平面建立 二维矩形(线组)二维矩形(线组) 操作过过程 1)在主菜单中选择【几何】转 换移动复制 2)在“选择对象形状”中选择 前一步骤生成的面 3)在“选择方向”中选择“Y” 轴 4)勾选“均匀复制” 5)距离中输入“1”,复制次数 中输入“35” 6)点击【确定】 选择“工作目录树”中36个曲面 中最前面的一个曲面,点击【

19、删 除】后点击【确定】 28 33 3 4 5 6 1 2 7 几何几何 转换转换 移动复制移动复制 操作过过程 1)在主菜单中选择【几何】实 体分割实体 2)在“选择分割的实体”中选 择“隧道上部,下部”两个实体 3)在“选择辅助曲面”中选择 上一阶段移动复制生成的35个面 4)勾选“分割相邻实体的面”, 选择“地基,加固区域”对应的 7个实体 5)点击【确定】 29 几何几何 实体实体 分割实体分割实体 34 3 4 5 2 1 操作过过程 1)只显示加固区域实体以及实 体对应的线; 2)在主菜单中选择【网格】自 动网格划分实体 3) 如图所示选择加固区域的6 个实体 4)网格尺寸指定单元

20、尺寸,输 入“1.5” 5)性选择“5等级岩体”,网格 组中输入“加固区域” 6)点击“高级选项” 7)在“选择内部边界”中选择 钢管对应的线 8)点击【确定】 9)点击【适用】 30 35 3 4 5 2 8 7 9 1 6 网格网格 自动网格划分自动网格划分 实体实体 操作过过程 1)只显示“隧道实体” 2)选择“隧道上部的36个实体” 3)在网格尺寸中指定单元尺寸, 输入“2” 4)属性选择“5等级岩体”,网 格组中输入“隧道上部” 5)点击【适用】 6)同样的方法生成隧道的下部 网格组 7)只显示地基实体,选择 8)在网格尺寸中指定单元尺寸, 输入“2” 9)网格组中输入“地基” 10

21、)点击【确定】 30 36 4 5 8 7 9 10 1 2 3 网格网格 自动网格划分自动网格划分 实体实体 操作过过程 1)在主菜单中选择【模型】单 元析取单元 2)选择所有网格组隐藏后,点 击“隧道实体”网格右击选择 “仅显示” 3)如图所示,在前视图中选择 隧道外侧部分的面 4)在属性中选择【软S/C】;网 格组中输入“S/C” 5)勾选【基于主形状注册】 6)点击【确认】 31 37 3 4 5 6 1 2 模型模型 单元单元 析取单元析取单元 操作过过程 1)在主菜单中选择【网格】网 格自动划分线 2)几何组中选择“锚杆1” 3)在“单元长度”中输入“1” 4)在网格组中输入“锚杆

22、”, 在属性中确认为“锚杆1” 5)点击【确认】 使用同样的方法生成如图所示的 锚杆2部分的线网格组 32 38 3 4 5 1 2 网格网格 自动网格划分自动网格划分 线线 操作过过程 1)在模型工作目录树中选择网 格,鼠标右击弹出关联菜单, 生成“新网格组” 2)网格组中输入“上部锚杆1” 3)同样的方法生成“上部锚杆 2”的网格组 4)鼠标右击上部锚杆1网格组, 在关联菜单中选择“包括/排除 网格组选项” 5)如图所示选择8个单元 6)点击【确定】 33 39 5 6 4 1 2 3 模型工作目录树模型工作目录树 网格网格 新网格组新网格组 包括包括/ /排除网格组选项排除网格组选项 操

23、作过过程 1)鼠标右击上部锚杆2网格组, 在关联菜单中选择“包括/排除 网格组选项” 2)如图所示选择8个单元 3)点击【确定】 33 40 3 1 2 模型工作目录树模型工作目录树 网格网格 新网格组新网格组 包括包括/ /排除网格组选项排除网格组选项 操作过过程 1)选择只显示“加固区域”网 格组 2)在模型工作目录树中选择网 格组,鼠标右击弹出关联菜单, 选择“新网格组” 3)继续添加生成5个新网格组 4)使用键盘上的F2对新网格组 名称进行修改,修改为“钢管00 1-钢管006” 5)鼠标右击钢管001网格组,选 择网格组中的“包括/排除网格 组选项” 6)如图所示选择单元 7)点击【

24、确定】 同样的方法生成钢管002-006的 网格组 删除使用过的一位加固区域网格 组 33 41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5 6 7 1 2 34 8 9 模型工作目录树模型工作目录树 网格网格 新网格组新网格组 包括包括/ /排除网格组选项排除网格组选项 操作过过程 1)在主菜单中选择【模型】网格自 动划分线 2)选择隧道上部锚杆1的2个网格组 3)在“选择方向”中选择“Y”轴 4)在距离中输入“0.5”,点击【适 用】 5)选择上一过程中选生成的上部锚 杆1的2个网格组 6)在“选择方向”中选择“Y”轴 7)勾选“等间距复制” 8)在距离中输入“2”,次数中输入 “

25、17”,点击【适用】 9)选择上部锚杆2的两个网格组 10)勾选【非均匀复制】,距离中输 入“1.5,172”,点击【确定】 11)删除上部锚杆2的两个网格 34 42 3 1 9 10 2 4 5 6 7 8 11 模型模型 转换转换 移动复制网格移动复制网格 操作过过程 1)在主菜单中选择【网格】网 格组重新命名 2)如图所示选择隧道上部所有 的网格组 3)在“排序方法”中选择“坐 标顺序”,1st内选择【Y】 4)名称中输入“隧道上部” 5)点击【确定】 6)相同的方法重新命名隧道下 部网格 35 43 3 4 5 1 2 网格网格 网格组网格组 重新命名重新命名 操作过过程 1)如图所

26、示只显示喷混网格组 2)在“视图工具栏”中点击 “前视图” 3)如图所示选择隧道上部喷混 对应的区域 4)在名称中输入“上部喷混” 5)后缀起始号中输入“1” 6)点击【适用】 同样的方法重新命名下部喷混网 格组 35 44 3 4 5 6 2 1 网格网格 网格组网格组 重新命名重新命名 操作过过程 1)如图所示只显示锚杆对应的 网格组 2)在“视图工具栏”中点击 “前视图” 3)如图所示选择隧道上部锚杆 对应的区域 4)在名称中输入“上部锚杆” 5)后缀起始号中输入“1” 6)点击【适用】 同样的方法重新命名下部锚杆网 格组 35 45 3 4 5 6 1 2 网格网格 网格组网格组 重新

27、命名重新命名 操作过过程 1)网格组选择显示全部 2)在主菜单中选择【模型】边 界地面支撑 3)边界组中输入“支撑” 4)点击“以显示”(CTRL+A) 5)点击【确定】 36 46 2 3 4 5 1 模型模型 边界边界 地面支撑地面支撑 操作过过程 1) 在主菜单里选择【模型】 荷载自重 2) 在荷载组里输入“自重” 3) 在自重系数的Y处输入“-1” 4) 点击【确定】 37 47 3 4 1 2 模型模型 荷载荷载 自重自重 操作过过程 1)在主菜单中选择【模型】边 界修改施工阶段单元属性 2)在“选择网格组”中选择喷混 所对应的72个网格组 3)在属性中选择【硬S/C】 4)点击【确

28、定】 5)选择加固区域对应的6个网格 组 6)在属性中选择“加固区域” 7)点击【确定】 施工阶段中属性变换需要指定施 工阶段中边界条件 38 48 3 4 5 6 1 2 7 模型模型 边界边界 修改施工阶段单元属性修改施工阶段单元属性 操作过过程 1)只显示网格组中的钢管001 2)在主菜单中选择【模型】边 界支撑 3)边界组中输入“钢管001” 4)如图所示选择钢管001上的所 有结束节点 5)勾选“固定” 6)点击【适用】 同样的方法生成“钢管002” “钢管003” “钢管004” “钢 管005” “钢管006”的边界条件 39 49 3 4 5 6 2 1 模型模型 边界边界 地

29、面支撑地面支撑 操作过过程 40 50 1)在主菜单中选择【模型】施工阶 段施工阶段建模助手 2)如图所示,将“地基,加固区域 #, 隧道上部和隧道下部单元;边界;荷 载”中的“#,接触,接触单元,隧道, 支护,自重”选择并且拖放到“I.S” 3)在“设定分配原则”“设定组类型” 中选择“网格”,在“设定组名前缀” 中选择“隧道上部”,在“A/R”中指 定【R】,“开始阶段”和“阶段增量” 中都输入“1” 4)同样指定如图所示的“上部锚杆” “上部喷混”“上部喷混边界”“隧 道下部”“下部锚杆”“下部喷混” “下部喷混边界” 的“开始阶段”和 “阶段增量” 5)根据需求输入“A/R”“开始阶段

30、” “阶段增量” 6)操作完成后点击【应用分配原则】 4 6 1 2 3 模型模型 施工阶段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建模助手施工阶段建模助手 操作过过程 41 51 1)在主菜单中选择【模型】施 工阶段定义施工阶段 2)初始状态时需要勾选【位移清 零】 3)点击【保存】,点击【关闭】 3 1 2 模型模型 施工阶段施工阶段 定义施工阶段定义施工阶段 操作过过程 41 52 1)选择阶段【2:CS1】 2)点击“插入” 3)将“组数据”中单元的“钢管 001”以及边界的“加固区域001” “加固区域002”“钢管001”拖 放到“激活数据”中 4)点击【保存】 3 4 2 1 模型模型 施工阶段施工阶

31、段 定义施工阶段定义施工阶段 操作过过程 41 53 1)选择阶段【8:CS6】 2)如图所示将组数据中的3)单 元和边界拖放到“激活数据”中 4)点击【保存】 5)选择阶段【14:CS12】 6)将组数据中单元和边界拖放到 “钝化数据”和激活数据中 7)点击【保存】 3 4 2 1 5 6 模型模型 施工阶段施工阶段 定义施工阶段定义施工阶段 操作过过程 41 54 1)选择阶段【20:CS18】 2)如图所示将组数据中的3)单 元和边界拖放到激活数据和钝化 数据中 4)点击【保存】 5)选择阶段【26:CS24】 6)如图所示将组数据中的单元和 边界拖放到激活数据和钝化数据 中 7)点击【

32、保存】 3 4 2 1 5 6 模型模型 施工阶段施工阶段 定义施工阶段定义施工阶段 操作过过程 41 55 1)选择阶段【32:CS30】 2)如图所示将组数据中的单元和 边界拖放到激活数据和钝化数据 中 3)点击【保存】 3 2 1 模型模型 施工阶段施工阶段 定义施工阶段定义施工阶段 操作过过程 1)在主菜单里面选择【分析】 【分析工况】 2)点击【添加】, 3)名称中输入“钢管支护”, 分析类型中指定【施工阶段】 4)点击【分析控制】 5)选择【应力分析初始阶段】 为“初始阶段应力分析”,即 “IS”,选择【K0条件】 6)点击【确定】,在“添加/修 改分析工况”中,点击【确定】 42

33、 56 3 4 5 6 2 1 分析分析 分析工况分析工况 操作过过程 1)在主菜单中选择【分析】 【分析】 2)选择“隧道开挖分析” 3)点击【确定】 注意:1)分析过程生成的信息 将显示在输出窗口中,如果生成 “警告信息”,分析过程可能不 会正常,需要注意; 2)分析得到的相关信息文本文 件指定为“.out”格式来保存文 件 . 43 57 3 1 2 分析分析 分析分析 操作过过程 1)选择【结果工作目录树】中的C S40-Step 001(1) 位移 DXYZ (V) ,确定为初始位移变形 2)选择【结果工作目录树】中的C S40-Step 001(1) 位移 DZ (V) ,确定为初

34、始位移变形 44 58 1 2 结果工作目录树结果工作目录树 CS40-Step 001(1) CS40-Step 001(1) 位移位移 DXYZ(V),DZ(V) DXYZ(V),DZ(V) 操作过过程 1)选择【结果工作目录树】中的 CS40-Step 001(1) 位移 DZ (V) ,确定为初始位移变形; 2)在特性中选择“剪切面” 3)点击“用户定义” 4)由“X”轴指定定义平面,顶 点指定为“0” 5)点击【确定】,点击【适用】 45 59 3 4 5 2 1 结果工作目录树结果工作目录树 CS40-Step 001(1) CS40-Step 001(1) 位移位移 DZ(V)

35、DZ(V) 操作过过程 1)在特性中选择“其他” 2)在“无结果单元”中指定 “排外” 3)点击【适用】 4)在结果目录树中选择CS40-St ep 001(1) 2D 单元应力 La yer 1-Soil SXX(中心), Laye r 1-Soil SYY(中心), Layer 3-Soil SXX(中心), Layer 3- Soil SYY(中心), 46 60 3 1 3 2 结果工作目录树结果工作目录树 CS40-Step 001(1) 2D CS40-Step 001(1) 2D 单元应力单元应力 Layer 1-Soil SXX(Layer 1-Soil SXX(中心)中心)

36、操作过过程 1)在模型工作目录树的网 格组中选择“上部锚杆”和 “下部锚杆”,鼠标右击弹 出关联菜单,选择“只显示” 2)在结果目录树中选择CS4 0-Step 001(1) 1D 单元 内力 梁/桁架FX,显示锚 杆轴向力 47 61 2 1 结果工作目录树结果工作目录树 CS40-Step 001(1) 1D CS40-Step 001(1) 1D 单元内力单元内力 梁梁/ /桁架桁架FXFX 操作过过程 1)在主菜单中选择【结果】提 取结果 2)在输出数据中“分析组”中 指定【IS-Step 001(1)】,将数 据变化为“DZ(V)” 3)在步骤数据中点击“全选” (选择全部施工阶段)

37、 4)如图所示选择隧道全体部分 拖拽的节点 5)点击【Y】 6)点击【表格】 7)施工阶段中各个节点的属性 都在表格中 48 62 结果结果 提取结果提取结果 3 5 6 1 2 7 4 操作过过程 1)如图所示通过鼠标全选除了 “标号”“步骤”“步骤值”以 外的其他表格内容 2)鼠标右击选择图形显示 3)每个节点的施工阶段中的沉 降通过图形的方式输出 表格结果可以通过EXCEL文件格 式保存,或者图形格式保存 48 63 3 2 1 结果结果 提取结果提取结果 操作过过程 1)在主菜单中选择【几何】工 作平面移动 2)选择“3顶点平面” 3)如图所示选择3各顶点 4)点击【确定】 5)在主菜

38、单中选择【结果】沉 降形状定义沉降计算栅格 6)左侧下部顶点和右侧上部顶 点分别定义为LB顶点和RT顶点 7)选择【添加】,勾选“栅格” 8)点击【确定】 49 64 结果结果 沉降形状沉降形状 定义沉降计算栅格定义沉降计算栅格 3 4 5 2 1 7 7 8 LB Point RT Point 操作过过程 1)在主菜单中选择【结果】沉 降形状定义沉降计算栅格 2)在步骤中选择施工阶段“CS40 -Step 001(1)”,在变形中选择 “D(Z)” 3)勾选“栅格” 4) 点击【添加】 5)点击【确定】 6)勾选【X】,点击“细节” 隧道开挖中的地面沉降面积可以 计算出来 49 65 3 45 6 1 2 结果结果 沉降形状沉降形状 定义沉降计算栅格定义沉降计算栅格 操作过过程 1)在模型工作目录树中,勾选 几何组中的地基线和锚杆,确定 为“显示” 2)在主菜单中选择【几何】曲 线交叉分割 3)点击“已显示(Ctrl+A)”, 选择所有的线 4)在“交叉分割”窗口中点击 【适用】 04 66 3 4 2 1 几何几何 曲线曲线 交叉分割交叉分割 操作过过程 1)在主菜单中选择【几何】实 体分割实体 2)在“选择分割的实体”中选 择“加固区域实体(并集形状)” 3)在“选择辅助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