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泉路以西花港路以东花径路以北地块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_第1页
大泉路以西花港路以东花径路以北地块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_第2页
大泉路以西花港路以东花径路以北地块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_第3页
大泉路以西花港路以东花径路以北地块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_第4页
大泉路以西花港路以东花径路以北地块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泉路以西花港路以东花径路以北地块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二一二年十一月大泉路以西花港路以东花径路以北地块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单位: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编 写 人:丁道辉 汪 辉微机制图:刘 刚审 核:杜喜元总工程师:杜喜元经 理:李敏刚提交时间:二一二年十一月目 录前 言1(一)评估项目的由来及主要任务1(二)评估工作依据1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述2(一)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2(二)以往工作程度4(三)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4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6(一)地形地貌6(二)气象、水文8(三)地层岩性8(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8(五)工程地

2、质条件9(六)水文地质条件9(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9第四章 评估范围与评估级别的确定10(一)评估范围10(二)评估级别10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12第六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13(一)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13(二)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14第七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15(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15(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评估16(三)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16(四)防治措施17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17(一)结论17(二)建议18附图目录1、大泉路以西花港路以东花径路以北地块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分布图 1:1000 2

3、、大泉路以西花港路以东花径路以北地块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 1:1000前 言(一)评估项目的由来及主要任务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拟在大泉路以西花港路以东花径路以北地块进行项目建设。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湖北省国土资源厅鄂土资发20061号文件要求:“在城市建设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及其他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在项目选址阶段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委托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对该项目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本次工作主要

4、任务为:1、查明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及人类工程活动;2、对评估区内是否存在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对潜在危险性进行定性分析确定,查明评估区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3、预测评价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危害性以及对评估区地质环境的影响。4、做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初步结论。5、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二)评估工作依据1、委托书,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2、花径路延伸段以北勘测定界图,湖北南坡测绘有限公司,比例尺1:1000;3、黄石市地质图说明书,湖北省鄂东南地质大队;4、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

5、发200469号),2004年4月;5、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6、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0245-2004); 7、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鄂土资发20061号)。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述(一)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本工程征地面积为征地面积为92169平方米,约合138.2535亩,征地范围见表1。拟建工程包括居住楼(32F)和相关的配套设施。拟建工程位于大泉路以西花港路以东花径路以北,交通便利(见图1)。表1 拟建设用地拐点坐标序号黄石坐标系西安80坐标系XYXY1.439.984.239.

6、2542.897.706.800.0003.453.868.500.0004.381.999.500.0005.109.066.300.0006.680.393.050.2367.843.491.267.3858.133.964.051.0459.737.063.105.16110.050.370.755.38011.469.660.292.62412.844.773.914.68313.958.938.126.84814.634.070.944.03715.083.480.712.51616.011.035.207.15617.011.978.242.09918.984.102.409.22

7、519.060.203.953.87720.582.880.328.92621.277.464.769.99422.959.673.514.70423.275.124.579.10624.579.456.587.41525.149.984.933.945工作范围图1 交通位置图(二)以往工作程度评估区水文、工程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先后有各系统的单位对本地区做过了不同程度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湖北省区调所在黄石地区做过1:5万区域地质填图等以找矿为目的的地质工作;2002年湖北省鄂东南地质大队提交了黄石市城市图系。区内主要水工环地质工作:1985年湖北省鄂东南地质大队对黄石市环境地质条件进行了全面、

8、系统的评价,提交了湖北省黄石市环境地质及地下水资源保护研究报告;1996年由湖北省黄石市地质环境监测所完成的1:1万湖北省黄石市水文地质普查报告;2003年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完成的1/50万湖北省区域地质环境调查,与其同时不少勘察单位在工作区周边做过工程建筑岩土工程勘察-黄石市国泰综合楼(即佰利花园)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黄石市佳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2006年4月)。上述各单位所作的地质工作取得了较为丰富的地质资料,为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三)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在接受业主的委托后立即进行了评估工作。2012年11月11日-14日,对评估区进

9、行环境地质调查、地质灾害现状调查和室内资料收集工作,收集了与该建设用地相关的黄石地质图说明书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区域地质资料。2006年3月黄石市佳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对北面的黄石市国泰综合楼(即佰利花园)征地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完成钻孔12个,总进尺265.1m,取土样8组,标准贯入实验27次,并提交黄石市国泰综合楼(即佰利花园)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交报告(图件)结论及建议防治措施综合评估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范围编制评估工作大纲接受评估委托建设和规划项目初步分析及现场踏勘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建设和规划项目工程分析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类型确定及评价要素选取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图2 工

10、作程序框图2012年11月15日11月20日,进行资料整理,编制了大泉路以西花港路以东花径路以北地块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1:1000),提交大泉路以西花港路以东花径路以北地块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评估工作程序见图2。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一)地形地貌评估区位于大泉路以西花港路以东花径路以北,场地标高在16.9028.30米之间,地形较平坦,总体来说东高西低,拟建场地原始地类为旱地、林地和草地,属于剥蚀岗地地貌,详见照片2-1、照片2-2、照片2-3。照片2-1 照片2-2照片2-3(二)气象、水文本区为亚热带潮湿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7C

11、,年平均降水量为1493.4mm;正常年份降水量在10001700mm之间,最大年降水量2180.1mm,降水主要集中在47月。多年平均蒸发量略高于降水量。评估区周边无大的地表水体,有一条排水沟从南往北经过拟征地范围。长江为本区域最大地表水体,距评估区约12.5千米。长江年平均流量2.64万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仅0.76万立方米/秒,一般水位标高21.0米左右,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25.54米(1954年)。(三)地层岩性根据现场调查及周边建筑的钻孔揭露,评估区地层岩性主要为为第四系覆盖(Q4)、侏罗系上统砂岩(J3),具体描述如下:第四系(Q4):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湖积砂质粘土、亚砂土夹砾石层

12、。侏罗系上统砂岩(J3):浅灰色,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岩性较坚硬。(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本区在地质构造位置上处在鄂东凹断东北部。场地地质构造属于下扬子地台向斜褶皱的范畴。场地及周边没有发现新构造活动痕迹,也不存在活动性断层与发震断裂。本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地震峰值水平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其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本区地壳稳定程度属于稳定基本稳定级别。(五)工程地质条件(1)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主要为第四系岩层,第四系分布较广,厚度大,主要为素填土和冲积、湖积砂质粘土、亚砂土夹砾石层,结构松散,具有一定的压缩性,工程地质性状较差。(2)较弱-坚硬变质碎

13、屑岩工程地质岩组该岩类为侏罗系上统砂岩,岩性为浅灰色,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坚硬而脆,裂隙发育,工程地质性质较好。评估区工程地质条件属于简单类型。(六)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为第四系孔隙、弱裂隙承压含水层,该含水层岩层为砂土,分布于全区,平均厚度约3.05m,其上、下岩层为侏罗系上统砂岩。隔水层:第四系粉质粘土、人工填土及侏罗系上统砂岩均为隔水层。评估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于简单类型。据临近资料本场地地下水对砼不具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评估区内现有人类活动主要为耕种、房屋、渔业养殖及道路建设,对地质环境影响轻微。第四章 评估范围与评估级别的确定(一)评估范围评估范

14、围应以建设项目征地范围和地质环境条件为依据确定。拟建场地征地面积92169平方米,经野外勘查,根据拟建场地周边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确定评估范围面积92169平方米。(二)评估级别根据国土资源部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应依据建设项目重要性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两项指标来确定。(1)项目重要性分类:大泉路以西花港路以东花径路以北地块项目包括居住楼(32F25F)和相关的配套设施,属于重要建设项目(表2、表3)。表2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项目类型项目类别重要建设项目开发区建设、城镇新区建设、放射性设施、军事设施、核电、二级以上

15、(含)公路、铁路、机场,大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较重要建设项目新建村庄、三级(含)以下公路、中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一般建设项目小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表3 建设项目大、中、小型分类表建设项目大型中型小型水利工程总库容1亿m3以上总库容1000万m3以上总库容1000万m3以下电力工程单机容量20万KW以上单机容量5万KW以上单机容量5万KW以下港口码头年吞吐100万吨

16、以上年吞吐50万吨以上年吞吐50万吨以下矿山年产200万吨以上年产60万吨以上年产60万吨以下集中供水水源地30万吨/日以上10万吨/日以上10万吨/日以下民用建筑一般民用建筑25层以上16层以上16层以下医院1000张床位以上700张床位以上700张床位以下学校3000人以上2000人以上2000人以下水处理厂二级以上处理二级处理二级以下处理(2)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评估区内陡坎较多,地形起伏不大,最大高差在10.6米左右,地貌类型简单,地质灾害不发育。评估区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湖积砂质粘土、亚砂土夹砾石层和三侏罗系上统砂岩,地层岩性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孔

17、隙含水层和砂岩裂隙含水层,周边无大的地表水体;由于评估区地势较低(16.90-28.30m),而拟建楼层较高(32F,25F),因此拟建工程基础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下(+21m);第四系厚度较大。综合以上分析,水文地质条件良好。评估区范围内大部分为旱地、林地和草地,未发现大规模的人类工程活动,破坏地质环境的工程活动强度一般。综上所述,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于简单类型(表4)。表4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复 杂中 等简 单地质灾害发育强烈地质灾害发育中等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地形与地貌类型复杂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不

18、良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性岩相不稳定,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3)评估级别的确定大泉路以西花港路以东花径路以北地块项目属重要建设项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于中等类型,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确定本项目评估级别为一级评估(表5)。表5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标准复杂 评估 程度分级项目重要性复 杂中 等简 单重要建设项目一级一级一级较重要建设项目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建设项目二级三级三级

19、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评估区地形地貌属剥蚀岗地,拟征地范围原先为旱地、林地和草地,地势较平坦,地形坡度小,在现状条件下不具备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基本地质环境条件。根据上述地形地貌现状及地层分布,建设场地不具备产生崩塌、滑波、泥石流的基本地质环境条件,又无破坏地质环境现状的人类工程活动,故地表无崩塌、滑波、泥石流、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发生;据调查,评估区历史上未发生过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故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为地质灾害弱发育,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第六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一)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1)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

20、灾害预测评估滑坡、崩塌、泥石流三种地质灾害的产生必须具备特定的地形条件(斜坡、陡坡、陡崖、沟谷)和物质条件。本工程建设用地周边范围内地形平坦,高差变化不大,建设用地范围内无明显的斜坡、陡崖,因而不具备产生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的地形条件和物质条件,故预测该范围内在自然条件下不会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本工程建设中及建成后也不可能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不均匀沉降拟建场地原先为旱地、林地和草地,地形地势较为平坦。但拟建场地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度较大,在3.0米左右,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湖积砂质粘土、亚砂土夹砾石层,下覆地层为侏罗系上统砂岩。第四系的冲积、湖积砂质粘土、亚砂土夹砾石

21、层分布不均,物理力学性质较差且各岩层间物理力学性质有一定的差距,故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若不采取恰当的地基处理和基础方案,可能会使地基持力层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变形、开裂。(3)基础桩垮塌拟建场地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度在3.0米左右,平均厚度为3.0米左右,其结构松散、稳定性差,在基础桩开挖的过程中基坑垮塌的可能性较大。若采用人工挖孔桩,则需要抽排地下水,将增大基坑垮塌的可能性。(二)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区内地类为旱地、林地和草地,场地内局部陡坎较多,地面最大高差为11.40m,在房屋建设中需对场地进行场地平整,有的地段要进行填土,在填土过程中如没有充分压实可能会使地面产生

22、不均匀沉降。另外,拟建场地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度较大,厚3.0m,其物理力学性质较差且各岩层间物理力学性质有一定的差距,故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若不采取恰当的地基处理和基础方案,也可能会使地面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变形、开裂。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弱裂隙水,拟建场地范围内地下水对砼和砼中钢结构有微腐蚀性,因此其水质对拟建场地地基基础影响较小。需完善场区周边排水设施,以免在强降雨天气引起场区积水。综上所述,场地填土、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较大,若不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方式和夯实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基础桩开挖过程可能会产生小型的垮塌;工程建成后地下水对砼和砼中钢结构有微腐蚀性;排水设施不完善

23、,在强降雨天气可能引起场区积水。故评估区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第七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依据湖北省主要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黄石市属鄂东南岩溶塌陷极易发区,滑坡、崩塌、泥石流属较易发区。根据野外调查情况、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地质灾害的分布、危险程度,确定判别危险性的定性指标。采用定性分析法进行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区,并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对评估区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估。本次评估区综合评估选取地面沉降变形、不均匀沉降、滑坡、地面塌陷等因子对建

24、设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危害程度和建设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估;按以下评估原则进行综合评估:1、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及预测评估选取本次评估因子的原则;2、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及预测评估成果,综合分析确定评估因子的稳定状态;3、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及预测评估成果,综合分析确定评估因子和危害对象;4、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及预测评估成果,结合拟征场地的用途,综合分析确定评估因子确定损失的大小;5、根据综合分析结果,按照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确定本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与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类别。由于本项目评估区内不具备产生崩、滑、流等地质灾害的基本条件,因

25、此不进行量化分析,仅进行定性分析。(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按照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中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标准进行综合评估,其分级标准见表6。表6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确定要 素危险性分级稳定状态危害对象损失情况危险性大差城镇及主体建筑物大危险性中等中等有居民及主体建筑物中危险性小好无居民及主体建筑物小根据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结合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标准,各灾种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结果如下:根据评估区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规模,危害对象、损失情况和分级标准,评估区拟建物稳定状态好,该区地质灾害主要以不均匀沉降为主,其次有可能发生基坑垮塌,建

26、构筑稳定性中等,其危害对象无居民及主体建筑物,损失情况小,属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三)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按下表进行划分(见表7)。由于本项目建设用地的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简单,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易于处理,根据表7的分级标准,本项目建设用地均为土地适宜性好区。表7 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级别分 级 说 明土地适宜性好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简单,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易于处理。土地适宜性中等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变化较大,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中等,引发、

27、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但可采取措施予以处理。土地适宜性较差地质灾害发育强裂,地质构造复杂,软弱结构成发育区,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大,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防治难度大。(四)防治措施1、对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的防治对策拟建场区的松散土层应分层碾压,并进行地基处理;评估区的建设工程,应严格遵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要求,选择合适的持力层和基础类型,要充分满足承载力要求,防止发生地基不均匀沉降工程地质问题。2、对基础桩垮塌的防治对策基础桩开挖应采取支挡措施,预防基坑垮塌。3、对场区可能积水的防治对策完善场区周边的排水设施。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一)结论1、大泉路以西花港路以东花径路以北地块建设项目属重要建设项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确定为一级。2、评估区建设项目地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