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轮机热力循环的分类与改善燃气轮机性能的热力循环措施_第1页
燃气轮机热力循环的分类与改善燃气轮机性能的热力循环措施_第2页
燃气轮机热力循环的分类与改善燃气轮机性能的热力循环措施_第3页
燃气轮机热力循环的分类与改善燃气轮机性能的热力循环措施_第4页
燃气轮机热力循环的分类与改善燃气轮机性能的热力循环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燃气轮机热力循环的分类与改善燃气轮机性能的热力循环措施专业:热能与动力姓名:张露学号:燃气轮机热力循环的分类与改善燃气轮机性能的热力循环措施摘要:燃气轮机是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为工质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将燃料的能量转变为有用功的内燃式动力机械,是一种旋转叶轮式热力发动机。本文主要介绍了燃气轮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热力循环的分类及热力循环措施。关键词:燃气轮机 分类 性能 改善引言:燃气轮机是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为工质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将燃料的能量转变为有用功的内燃式动力机械,是一种旋转叶轮式热力发动机。燃气轮机是一种先进而复杂的成套动力机械装备,是典型的高新技术密集型产品。作为高科技的载体,燃气轮机代

2、表了多理论学科和多工程领域发展的综合水平,是21世纪的先导技术。发展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于一身的燃气轮机产业,是国家高技术水平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十分突出的战略地位。正文:燃气轮机(Gas Turbine)是一种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作为工质、把热能转换为机械功的旋转式动力机械。在空气和燃气的主要流程中,只有压气机(Compressor)、燃烧室(Combustor)和燃气透平(Turbine)这三大部件组成的燃气轮机循环,通称为简单循环,如图1。大多数燃气轮机均采用简单循环方案。因为它的结构最简单,而且最能体现出燃气轮机所特有的体积小、重量轻、起动快、少用或不用冷却水等一系列优点。一

3、、工作原理压气机从外界大气环境吸入空气,并经过轴流式压气机逐级压缩使之增压,同时空气温度也相应提高;压缩空气被压送到燃烧室与喷入的燃料混合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燃气;然后再进入到透平中膨胀做功,推动透平带动压气机和外负荷转子一起高速旋转,实现了气体或液体燃料的化学能部分转化为机械功,并输出电功。从透平中排出的废气排至大气自然放热。这样,燃气轮机就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又把部分热能转变成机械能。通常在燃气轮机中,压气机是由燃气透平膨胀做功来带动的,它是透平的负载。在简单循环中,透平发出的机械功有1/2到2/3左右用来带动压气机,其余的1/3左右的机械功用来驱动发电机。在燃气轮机起动的时候,首先需

4、要外界动力,一般是起动机带动压气机,直到燃气透平发出的机械功大于压气机消耗的机械功时,外界起动机脱扣,燃气轮机才能自身独立工作。二、热力循环分类按不同热力循环区分燃机类型,是由于任何热机都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物质(工质),经历一系类热力过程,才能实现热转功的循环而对外。按照循环工质流动与组织方式的不同,燃气轮机会在性能、总体布局及结构上有很大差异。为了提高燃机性能(热效率和比功),除了一般简单循环外,探索和采用很多种热力循环方式。详细的热力循环类型如图2。简单循环 复杂循环回热循环再热循环中冷循环 联合循环常规联合循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无补燃余热锅炉型补燃余热锅炉型 补气全燃型 增压锅炉型

5、给水加热型 新联合循环注蒸汽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程式循环STIG 湿空气透平HAT循环 卡林那底联合循环 氢氧联合循环 燃料电池联合循环FG-CC 化学键燃烧CISA的动力循环 燃煤联合循环直接燃煤联合循环DFCC 外燃式燃煤联合循环EFCC 常压流化床燃煤联合循环(AFBC-CC)增压流化床燃煤联合循环(PFBC-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 图2三、性能指标 (1)燃机的热效率,是装置输出功与输入的燃料比能之比,即燃机的净能量输出与按燃料的净比能(低热值)计算的燃料输入之比=q0=fHu=3600sfc Huq0=fHuf=qmfqma式中:燃机的比功,kWs/kg; q0:每秒每千克空气

6、流量消耗的燃料所具有的热能; f:燃料空气比,即燃料流量qmf与空气流量qma之比; Hu:燃料净比能(燃料低热值); sfc:燃料消耗率,即单位输出功每小时的燃料消耗量,kg/(kWh)。 实际上,针对所指系统范围的不同,燃机热效率有三种定义,三者分母都是外界给工质的热量Q =qmfHu,而分子(输出功)是扣除不同的耗功损失后的输出功。 a循环效率x中的输出功就是当工质完成一个循环时,将外界给工质的热量全部转化为机械功,没有考虑其他损失。 b装置效率考虑了机械效率m,因此=xm c机组有效效率e。还考虑了所驱动的负载效率,如发电机效率G,则e=G=xmG 装置的热效率越高,热耗率就越低,发出

7、相同的功率所需消耗的燃料就越少,因此热效率是表征燃机的经济性,也是衡量装置能源利用率高低的热力性能指标(2) 燃机的比功 比功是单位质量工质所做的功,也就是燃机净输出功率与压气机进气质量流量的比值,即=Pcqma 如果忽略压力、透平中流量的差别及机械损失,则装置的比功近似等于透平比功t与压气机比功c之差t-c 装置比功越大,发出相同功率所需工质流量越少,装置尺寸越小,因此比功是从热力性能方面衡量燃机尺寸大小的一个指标。四、改善热力循环措施 在燃气轮机上采用先进的热力循环,充分利用余热能,是不断提高燃气轮机性能的一个着力点,如果采用复杂循环、联合循环,燃机的热效率和比功有大幅度提高。(1)回热循

8、环它是利用余热提高机组热效率的一个途径。一般是在简单循环基础上增加一个换热器。它可以利用涡轮排出的废气对进入燃烧室的高压空气预热(可增加温度200以上),预热后的高压空气进入燃烧室参加燃烧,如图3所示。这样在保持相同涡轮进口条件下可以减少燃料消耗量,增加热效率150%200%。对于高增压比、高燃气温度的燃机效果更好。 在航空用涡轮轴发动机上,早已开始探索采用回热循环。至今,美国在中小发动机发展计划中已采用回热循环,作为发展高性能发动机的关键措施。有、无回热循环的涡轴发动机降低耗油率的效果如图2 -14所示。由图可见,先进工艺和高的回热度效果更好。(2)再热循环它是通过增大涡轮膨胀功,提高燃机的

9、比功。一般是在高、低压涡轮之间增加一个燃烧室,对从高压涡轮流出的燃气再次供油燃烧,然后燃气进入低压涡轮,因此称为再热循环(又称中间再热循环),如图2 -17所示。实际的再热循环比功和效率比简单循环的高多了,最佳增压比也增大了,如图2 -18所示。 实际的再热循环性能如图2 -18所示,可以看出再热循环的比功比简单循环大得多,最佳增压比也增大了。由于再热循环需要从外界吸入更多的热量,它与比功增高的得益不能相平衡,只有在增压比较高的情况下,采用再热循环方案才有可能使循环效率有所提高。(3)中冷循环(ICR) 它是通过减小压气机的压缩功来增大燃机的比功。一般是将燃机的压气机分成高、低压两个部分,在其

10、间增设一个中间冷却器,利用水或其他介质对从低压压气机中流出的空气进行冷却,然后送入高压压气机而组成中间冷却循环(或称间冷循环),如图2 -19所示。间冷循环之所以能增大燃机比功,从压气机等熵压缩计算式c=CpT1(ck-1k-1)可以看出,压气机进口空气温度越低,压气机所需的压缩功越小。一般在简单循环中,压气机要消耗涡轮膨胀功的2/3左右,间冷循环节省了压气机的压缩功,则必然增大燃机循环净功输出。间冷循环与简单循环比较,比功增加,热效率明显提高,如图2 - 20所示。(4)蒸汽回注循环 由于该种循环方案是美籍华人程大猷于1974年提出的,因此又称程氏循环。该种循环方案是利用燃气对换热器内经过水

11、质处理的水加热,使其成为过热蒸汽,从不同部位(从燃烧室至涡轮前某处)注入一定量蒸汽,与压气机供入空气一起加热到涡轮进口温度,再一同经涡轮膨胀做功,如图2 - 21所示。由于燃机中同时有燃气蒸汽两种工质在作功,因此又称为双工质循环。又由于该循环将燃气循环和蒸汽循环耦合在一起,所以也可归类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该种循环有效地回收排气中的能量,将排气温度降低,因而高温段和低温段的能量都得到较好的利用,使燃机具有效率高、比功大的特点;另外省去了汽轮机及相应附属系统和设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因为蒸汽喷入燃烧室有利于降低火焰温度,可以减少排气中N0x排放量;其最大优点是能很好地协调机组发电量和产生蒸汽的矛

12、盾。 (5)热电并供(或联产)循环该种循环方式在设备配备上与前一种方式类似,也是在简单循环基础上加配一台余热锅炉,但是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是供给化工、炼油、食品、纺织和冶金等工业部门,满足其需要的中、低压用气。另外燃机还可驱动发电机供电,因此称为热电并供,或热电联产,如图2 - 23所示。采用该循环方式的燃机机组结构简单,且投资少、见效快,颇受欢迎,得到了较大发展。国外已有大批机组供应,我国也引进了一些,如LM2500、OT21005等型号(6)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该种循环方式是巧妙地将采用不同循环原理的燃气轮机和汽轮机结合起来的典范。燃气轮机的燃气初温可达1400左右,排气温度也很高,一般为450600C,大量余热排人大气,其效率仅为35%40%。恰好汽轮机受设备材料限制,蒸汽初温仅为550ct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