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薄壁墩墩身滑模施工技术方案_第1页
空心薄壁墩墩身滑模施工技术方案_第2页
空心薄壁墩墩身滑模施工技术方案_第3页
空心薄壁墩墩身滑模施工技术方案_第4页
空心薄壁墩墩身滑模施工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铁大桥局集团林州至长治(省界)高速公路第 6 合同段 项目部标准 no.6fa 空心薄壁墩墩身滑模施工技术方案空心薄壁墩墩身滑模施工技术方案 编 制: 复 核: 总工程师: 2010 年 7 月发布 2010 年 7 月实施 林州至长治(省界)高速公路第 6 合同段发布 印号: 目目 录录 1 1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3 3 2 2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3 3 3 3 施工方案选择施工方案选择.4 4 4 4 滑模设计滑模设计.4 4 4.1 模板、围圈.4 4.2 提升系统.5 4.3 滑模盘.5 4.4 辅助盘.5 4.5 液压系统.5 4.6 辅助系统.5 4.7 滑模千斤顶计算.5 5

2、5 施工方案施工方案.7 7 6 6 主要施工方法主要施工方法.7 7 6.1 施工前准备.7 6.2 劲性骨架施工.8 6.3 钢筋加工及安装.9 6.4 模板制作安装.12 6.5 混凝土施工.13 7 7 测量监控测量监控.1616 7.1 沉降观测.16 7.2 平面位置的控制.17 7.3 高程的控制.17 8 8 质量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1717 8.1 质量管理体系.17 8.2 工程质量控制管理.18 9 9 安全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2020 9.1 用电安全管理.20 9.2 机械设备安全.21 9.3 高空作业安全.21 9.4 特殊工种管理.22 9.5 安全检查制度

3、.22 1010 文明施工措施文明施工措施.2323 1111 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措施.2424 空心薄壁墩身施工方案空心薄壁墩身施工方案 1 1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1林州至长治(省界)高速公路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1.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1.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5) 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1.5 中铁大桥局集团企业标准承台、桥墩(台)、混凝土索塔施工 (qbmbec1004-2005) 2 2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林州至长治(省界)高速公路第 6 合同段工程位于河南省林州市任村镇 境内,起讫里程

4、zk32+400zk35+268,全长 2.868 公里,地处太行山地与华 北平原的过渡地带。 露水河特大桥是林长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桥梁主跨为 (90+170+90)m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箱梁,主桥下部结构为桩基础、双薄 壁空心墩。墩身沿桥梁设计线径向布置。 主墩墩身采用双肢等截面矩形空心墩,肢间净距 8m,单肢截面尺寸 6.53m,壁厚 0.7m。单肢墩墩身底部为 2m 高度实体段、向上 10m 和 12m 位 置各设一道水平隔板,以加强墩壁刚度,隔板内预留人洞。墩顶为 2m 高度 实体段,与箱梁 0 号块相接。顺桥向墩壁高度方向每 34m 设置一道通风孔。 各主墩墩身高度(桥墩中心线

5、处)为:左线 6#墩 54.299m,c40 混凝土 1313.5m;左线 7#墩 41.466m,c40 混凝土 1021m;右线 6#墩 50.043m,c40 混凝土 1217.5m;右线 7#墩 39.558m,c40 混凝土 977.7m。 3 3 施工方案选择施工方案选择 3.1 滑模施工具有速度快的优点,日平均进度 5m 左右(施工影响少时, 速度可以更高)。 3.2 滑模模体结构简单,重量轻,操作工艺简便。 3.3 施工质量可靠。混凝土每次浇注厚度 30cm,振捣质量有保证;滑模 施工连续进行,减少了施工缝,且模板可进行微调,防止出现跑模和浇注偏 差;混凝土表面平滑,外观平整,

6、避免出现麻面、错台现象。 3.4 安全性好。由于滑模模体结构有封闭、稳定的操作平台,可以有效 防范施工人员坠落、坠物等安全事故。 3.5 滑模施工可使墩身实现流水节拍作业,同时可充分发挥提升设备效 能。 4 4 滑模设计滑模设计 滑模设计采用液压内外分体滑升模板施工,内外模体利用“开”型架连 为整体。为保证质量,滑模采用整体钢结构,滑升动力装置为 zyxt-36 型 自动调平液压控制台,滑模装置组成为:模板、围圈;提升系统;滑模盘; 液压系统;辅助系统。 4.1 模板、围圈 墩身模板采用 6mm 钢板制作而成,模板高 1.26 米,用 l505mm 的角 钢作为加筋肋,间隔 30cm 一道加筋

7、肋,通过上下两道围圈定位支撑,围圈 焊接于桁架梁上。围圈采用 14#槽钢加工,围圈上口距模板上面 15cm,上下 围圈间距 72cm。 4.2 提升系统 提升架是滑模与混凝土间的联系构件,主要用于支撑模板、围圈、滑模 盘,并且通过安装在顶部的千斤顶支撑在爬杆上,整个滑升荷载将通过提升 架传递给爬杆,爬杆由 48*3.5mm 的钢管制成,根据施工经验和常规设计, 采用“开”型提升架,18#槽钢组合制作成。 4.3 滑模盘 滑模盘分为操作盘和辅助盘。操作盘为施工的操作平台,承受工作、物 料等荷载操作盘框架采用桁架梁结构上铺网纹钢板,由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 侧向受力较大,为确保操作盘的刚度,经过计算选

8、用80*8 和63*6 角钢 加工制做的 1000mm 1000mm 复式桁架梁作为工作平台。为便于施工,用三 角撑将平台外侧加宽 0.5 米。 4.4 辅助盘 为混凝土养护、修面的工作平台,采用钢木结构悬吊布置,沿混凝土面 布置一周宽 700mm 平台,上铺马道板,用 20mm 圆钢间隔 2 米悬挂在提升 架和桁架梁上,并焊接钢筋护栏,悬挂密目安全网。 4.5 液压系统 选用 hm-100 型千斤顶,设计承载能力为 10000kg,计算载能力为 5000kg,爬升行程 30mm,液压控制台为 zyxt-36 型自动调平液压控制台, 并通过高压油管同千斤顶相连,形成液压系统。 4.6 辅助系统

9、 包括洒水养护、中心测量、水平测量等装置。洒水管用胶 50mm 质软 管制成,固定在辅助盘上,沿混凝土壁均匀布孔。中心测量用短重垂线,观 察模体的水平位移,在模体的四个面对称设四根重垂线测量,并用激光铅垂 仪校正。水平测量利用水准管,观察滑模盘的水平度。 4.7 滑模千斤顶计算 4.7.1 荷载分析 4.7.1.1 滑模结构自重 钢结构:6000kg 木板:1000kg 合计 g1=7000kg 4.7.1.2 施工荷载 工作人员:12 人75kg/人=900kg 滑模设备:800kg 电焊机、振捣器:400kg 钢筋、支撑杆:2000kg 考虑 2 倍的动力系数及 1.3 倍的不均匀系数,施

10、工荷载为 g2=(900+800+400+2000)21.3=10660kg 4.7.1.3 滑升摩擦阻力 单位面积上的滑升摩擦阻力按照计算,同时考虑附加系数为 1.3,所以 整圈模板上的滑升摩擦阻力为:(按每平方 200kg 计算) g3=s2001.5=40.52001.3= 10530kg 4.7.1.4 竖向荷载总重 g=g1+g2+g3=7000+10660+10530=28190kg 4.7.2 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 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为: p=r(h+0.05) 式中:r-混凝土的容重,取 2500kg/m3 h-每层浇筑混凝土厚度,取 0.3m 则:p1

11、=2500(0.3+0.05)=875kg/m2 同时考虑浇筑混凝土时,动荷载对模板的侧压力:p2=200kg/m2 故:p=p1+p2=875+200=1075kg 4.7.3 支撑杆(爬杆)计算 允许承载能力:p=3.142ej/k(ml)2 e: 支撑杆的弹性模量:e=2.1106kg/cm2 j: 支撑杆的截面惯性矩:j=11.35cm4 k: 安全系数:取 k=2 ml: 计算长度:按 0.61.8=1.08m 计 则:p=3.1422.110611.35/2(0.61.8100)2 =10073.88kg/cm2 因此支撑杆的数量(千斤顶的数量) n=w/cp w:撑杆承载,w=g

12、1+g2+g3=28190kg p: 支撑杆允许承载能力,取 5000kg c: 载荷不均衡系数,取 0.8 n=7.05 台 考虑结构对称要求,内外模板共取千斤顶 8 台,支撑杆 8 根。 4.7.4 提升架选择 由于选择 8 台千斤顶,故选择 4 个“开”提升架对称均匀布置。 5 5 施工方案施工方案 墩身采用滑模法分节施工,墩旁塔吊辅助作业。滑模为整体式桁架结构, 采用自身液压千斤顶自主完成向上爬升。 承台施工完成后,安装墩身劲性骨架,绑扎墩身钢筋,立模浇注底部 2m 实体段。在实体段顶面拼装滑模桁架,安装内外模板。首先利用滑模浇注 1.6m 高度,待最下层 30cm 厚度混凝土即将初凝

13、时,利用液压千斤顶提升滑 模桁架,向上爬升 30cm。滑模提升过程中,混凝土浇注连续进行。依次循环 施工,墩身按 30cm 进行分节连续浇注。 滑模法连续浇注过程中,随墩身高度增加,由塔吊配合,及时接高劲性 骨架和墩身钢筋,同时对滑模底口 30cm 墩身混凝土进行收面、养生。 墩身施工中,同步接高墩旁爬梯,作为人员上下的通道。 施工工艺流程详见“墩身施工工艺流程图”。 6 6 主要施工方法主要施工方法 6.1 施工前准备 6.1.1 对滑模桁架及内外模板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6.1.2 测量放样墩身的中心线及墩身模板的边线,检查墩底标高,将承 台上墩身范围内的砼面凿毛,经凿毛

14、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 6.1.3 拼装墩旁塔吊,拼装时可根据主墩墩身施工的需要先预拼到一定高 度,后续上部施工时再根据需要进行顶升加高。 6.1.4 对设计图纸进行复核,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前的安全技术交底。 6.1.5 组织安排原材料进场并对进场的原材料做好使用前的试验抽检及 报验审批工作。 6.1.6 滑模施工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底板的凿毛、冲洗,滑 模组装调试,测量放线工作,为滑模定位组装做好准备。 6.1.7 滑模制作组装 6.1.7.1 千斤顶 进行试验编组 (1)耐压:加压 120kg/cm2, 5 分钟不渗不漏; (2)空载爬升:调整行程 30mm (3)负荷爬

15、升:记录加荷 5 吨,支撑杆压痕和行程大小,将行程相近的编 为一组。 (4)因施工用千斤顶,按一般要求需备用一部分,且需经常检修,还 需备用如簧、上卡头、排油弹簧、钢珠、密封圈、卡环、下卡头等。 6.1.7.2 滑模调试 滑模组装检查合格后,安装千斤顶 ,液压系统,插入爬杆并进行加固,然 后进行试滑升 35 个行程,对提升系统、液压控制系统、盘面及模板变形 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施工现场需敷设一趟 316+110 电缆,提供 380 伏电源,为确保滑模 施工顺利进行,不发生粘模事故,应做好备用电源准备工作。 为保证混凝土质量,在辅助盘上敷设一趟胶质软管,以便于

16、及时对出模 的混凝土进行养护。 6.2 劲性骨架施工 劲性骨架为角钢与节点板组焊结构。劲性骨架在胎膜上分节段加工,节 段长度的划分要与滑模的立模高度、墩身钢筋绑扎高度、塔吊的起重吊距等 结合起来考虑。劲性骨架出厂前必须进行检查验收。 劲性骨架采用墩旁塔吊起吊安装,就位后调整倾斜度及轴线偏位后,焊 接固定。劲性骨架接高时,合理选择吊点位置,避免与墩身钢筋碰撞,较小 吊装变形。安装时使用导链配合塔吊,过程中利用全站仪监控劲性骨架的轴 线位置、倾角偏差、平面位置、顶面标高,测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焊接固 定。劲性骨架是钢筋骨架的依托支架,要求其拼装后的高度稍高于钢筋顶面。 6.2.1 加工检验标准 长

17、度、宽度容许误差5mm,对角线容许误差6mm,轴线容许误差 2mm。 6.2.2 安装检验标准 平面位置偏差小于 5mm,外形尺寸容许误差5mm,标高容许误差 5mm,轴线倾斜率 1/3000 6.3 钢筋加工及安装 6.3.1 钢筋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 分别堆存,不得混杂,且应设立识别标志。钢筋在存放及运输过程中,应避 免锈蚀和污染。钢筋露天堆放时应垫高并加遮盖。 6.3.2 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原材料进场后应进行 抽样试验,焊接试验,试验合格报监理检验,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可投入使 用。 6.3.3 焊工必须持有焊工证,在现场试焊合格后方可上

18、岗施焊。 6.3.4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 净,钢筋应调直,无局部弯折。 6.3.5 绑扎墩身钢筋时,其间距、位置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的设置必 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垫块采用锯齿形垫块或与墩身颜色接近的混凝土垫 块,每隔 50cm 交错布置,每平方米面积内不少于 4 个,以保证浇注混凝土 时钢筋保护层厚度。 6.3.6 钢筋接长时应当为下一节钢筋施工预留有足够长度的接茬钢筋。 接长时注意主筋和箍筋、对拉筋等应同步接长,以保证钢筋笼形成一个整体, 不致于发生变形。 6.3.7 直径 32mm 和直径 20mm 钢筋均采用滚轧直螺纹连接。 6.3.7.1 滚轧直

19、螺纹连接 连接套筒宜选用 45 号优质碳素结构钢或经检验符合要求的钢材,同时 应有出厂合格证书。 钢筋接头处下料时不允许采用热加工的方法切断,钢筋端面应平整并与 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扭曲,端部不得有弯曲,出现弯曲时应调直。 现场连接套筒的安装依据现场钢筋接头连接质量记录表中各检查项 进行检验并记录,钢筋连接完毕后,连接套筒单边外露有效螺纹不得超过 1p。 滚轧接头的现场检验按验收批进行,在同一条件下(指钢筋加工厂、批 号、级别、直径、焊工、焊接工艺和焊机等均相同)的接头,以 500 个为一 个验收批进行检验与验收,不足 500 个按一下验收批进行验收。 6.3.7.2 闪光对焊接头 闪

20、光对焊焊接接头以 300 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和验收,不足 300 个 接头的按一个验收批进行验收。 闪光对焊接头的外观质量要求:接头周缘应有适当的镦粗部分,并不得 大于 2mm;钢筋表面不应有明显的烧伤或裂纹,表面毛剌需要进行敲除修整 处理;接头处弯折角度不得大于 4,接头处钢筋轴线偏移不得大于 0.1d ,并不大于 2mm。 6.3.7.3 双面搭接焊 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结合 钢筋轴线一致,接头双面焊缝长度不应小于 5d。接头按批(同级别、同规格、 同接头形式和同一焊工完成的每 200 个接头为一批,不足 200 个也按一批计)进 行拉伸试验。 6

21、.3.8 钢筋接头要求 钢筋加工前应进行配料计算,下料要有配料单,受力钢筋焊接或直螺纹 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 不得有 2 个接头,同一截面的钢筋接头面积不超过钢筋总面积的 50%。 对于绑扎接头,两接头间距离不小于 1.3 倍搭接长度。对于焊接接头, 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 6.3.9 滑模施工的特点是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滑模滑升平行作业, 连续进行互相适应,底部 1.5 米按设计进行钢筋绑扎、焊接后进行模体就位, 按测量给定边线点校正模体。滑升施工中,爬杆在同一水平内接头不超过 1/4,因此第一套爬杆要有 4 种以上长度(

22、2.8m 3.2m 3.6m 4.0m .), 错开布置,正常滑升时,每根爬杆长 3.0m,要求平整无锈皮,当千斤顶 滑升距 爬杆顶端小于 350mm 时,应接长爬杆,接头对齐,不平处用角磨机磨平,爬 杆同环筋相连加固。 6.3.10 钢筋加工及安装检验评定标准 钢筋加工检查项目及允许偏差 项 次 检查项目 规定 值或允许 偏差 (mm) 检查方法 1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加工后的 全长 10按受力钢筋总数 30%抽查 2弯起钢筋各部分尺寸20抽查 30% 3箍筋、螺旋筋各部分尺寸5每构件检查 5-10 个间距 钢筋安装检查项目及允许偏差 项 次 检查项目 规定 值或允许 偏差 (mm) 检查方

23、法 两排以上排距5 墩身201 受力钢筋间距 (mm) 同 排盖梁、系梁10 每构件检查 2 断面,用尺量 2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 (mm) 10 每构件检查 5- 10 个间距 3钢筋骨架尺寸长10按骨架总数 (mm)高、宽530%抽查 4弯起钢筋位置(mm)20 每骨架抽查 30% 墩身10 5 保护层厚度 (mm)盖梁、系梁5 每构件沿模板 周边检查 8 处 6.4 模板制作安装 6.4.1 主桥墩墩身均采用大块钢模板进行施工,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和 刚度,拼缝严密、不漏浆,面板平整、光洁、无翘曲破损,如板面有明显损 伤,一律禁止使用。 6.4.2 安装模板时,应防止模板移位凸

24、出,可在承台上设立预埋件使模 板底口不能向外移动,在模板侧面设立背带,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不致于 在浇筑砼过程中发生模板变形或胀模。 6.4.3 模板内表面应无污物、砂浆及其他杂物,并应在使用前涂脱模剂, 如模板面有锈时应先进行打磨除锈后再涂脱模剂。 6.4.4 模板安装时,应防止模板移位和错台,应设揽风绳,用缆风绳调整 模板的位置并固定。 6.4.5 拼装模板前应根据测量人员测量放出的墩身中线,标出墩身及模 板边线的位置,用吊机辅助安装模板。 6.4.6 在测量人员的配合下,调整已经支立好的模板,首先调整模板的 位置与标高,然后调整模板各断面的尺寸,调整达到要求后,将模板固定, 对模板间接缝

25、进行嵌缝处理。 6.4.7 模板调好后,螺栓必须上满拧紧,支撑必须牢靠,模板报请监理 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6.4.8 模板检验评定标准 模板制作时的允许偏差 项 目允许偏差(mm) 外形尺寸长和高0,-1 肋高5 2面板端偏斜0.5 孔中心与板面的间距0.3 板端中心与板端的间距0,-0.5 3 3 连接螺栓的孔眼位 置 沿板长、宽方向的孔0.6 4板面局部不平1.0 5板面和板侧挠度1.0 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1模板标高墩台10 2模板内部尺寸墩台20 3轴线偏位墩台10 4模板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 5模板表面平整5 6预埋件中心线位置3 7预留孔

26、洞中心线位置10 8预留孔洞截面内部尺寸+10,0 6.5 混凝土施工 墩身采用 c40 混凝土。混凝土由搅拌站集中拌制,由混凝土运输车运至 墩位处,塔吊起吊混凝土大罐进行浇注。 6.5.1 施工方法 6.5.1.1 混凝土浇注 滑模施工按以下顺序进行:下料-平仓振捣-滑升-钢筋绑扎-下料。 滑模滑升要求对称均匀下料,按分层 30cm 一层进行,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 捣,经常变换振捣方向,并避免直接振动爬杆及模板,振捣器插入深度不得 超过下层混凝土内 50mm,模板滑升时停止振捣。滑模正常滑升根据现场施工 情况确定,合理的滑升速度,按正常滑升每次间隔 1.5 小时左右,控制滑升 高度 30cm,

27、日滑升高度控制在 5m 左右。滑模速度受气温条件影响较大。 混凝土初次浇筑和模板初次滑升应严格按以下六个步骤进行:第一次浇 筑 100mm 厚半骨料的混凝土或砂浆,接着按分层 300mm 浇筑两层,厚度达到 700mm 时,开始滑升 30-50mm 检查脱模的混凝土凝固是否合适,第四层浇筑 后滑升 150mm,继续浇筑第五层,滑升 150-200mm, 第六层浇筑后滑 200mm,若无异常情况,便可进行正常浇筑和滑升。 模板初次滑升要缓慢进行,并在此过程中对提升系统、液压控制系统、 盘面及模板变形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待一切正常后方可 进行正常浇筑和滑升。 6.5.1.2 模板滑

28、升 施工进入正常浇筑和滑升时,应尽量保持连续施工,并设专人观察和分 析混凝土表面情况,根据现场条件确定合理的滑升速度和分层浇筑高度厚。 底层 30cm 混凝土强度达到 2.5mpa,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至因拆模受损 时,滑模方可爬升。依据下列情况进行鉴别:滑升过程中能听到“沙沙”的 声音;出模的混凝土无流淌和拉裂现象,手按有硬的感觉,并留有 1mm 左右 的指印;能用抹子抹平。滑升过程中有专人检查千斤顶的情况,观察爬杆上 的压痕和受力状态是否正常,检查滑模中心线及操作盘的水平度。混凝土滑 模爬升后的外露混凝土表面应及时收浆抹面,采用塑料薄膜包裹养生。 6.5.1.3 表面修整及养护 混凝土表

29、面修整是关系到结构外表和保护层质量的工序,当混凝土脱模 后,须立即进行此项工作。一般用抹子在混凝土表面作原浆压平或修补,如 表面平整亦可不做修整。为使已浇筑的混凝土具有适宜的硬化条件,减少裂 缝,在辅助盘上设洒水管喷水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6.5.1.4 滑模控制 滑模中线控制:为保证模体不发生偏移,在四个墙面用垂线进行中心测 量控制,铅垂仪校正。 滑模水平控制:一是利用千斤顶的同步器进行水平控制,二是利用水准 管测量,进行水平检查。 6.5.1.5 滑模拆除 滑模滑升至指定位置时,将滑模滑空后,拆除附属物件,再利用塔吊在 高处整体进行拆除。放至下一个仓号位置。滑模装置拆除必须在统一指挥下 进行

30、,操作人员必须配带安全带及安全帽,拆卸的滑模部件要严格检查,捆 绑牢固后下放。拆除一侧模体后,将爬梯固定在已拆除侧混凝土顶部钢筋上, 便于后期盖梁施工。 6.5.2 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6.5.2.1 施工前,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外加剂进行试验,测定混凝土的 塌落度、凝固时间,为滑模做好技术准备。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生产拌 制、输送浇筑能力较高,且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宜大于 5h。 6.5.2.2 浇筑前检查模板尺寸是否正确,接缝是否严密,模板内的杂物 是否已清除。检查钢筋的数量、尺寸、间距及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报监理工程师经验收合格批准后方可进行浇筑混凝土施工。 6.5.2.3 浇筑前

31、分级进行技术交底,做好人员组织分工,给每个振捣工 划分好振捣区域,责任落实到人。 6.5.2.4 混凝土浇注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水平分层、逐层灌注逐层 振捣的方法施工。分层厚度不宜大于 30cm。混凝土振捣棒使用直径 75mm 及 50mm 插入式振动棒,紧随下料及时振捣,振动器移动距离不大于其作用半径 的 1.5 倍,且振动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 510cm。模板角落以及振捣器不 能达到的地方,辅以人工插针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密实。当振捣部位混凝土 停止下沉、表面平坦泛浆,不再冒气泡后,即可徐徐提出振动棒。混凝土振 捣时间不大于 60s。 6.5.2.5 混凝土振捣时应防止碰撞模板、钢筋、预埋

32、件。注意对预埋件 的检查和保护,确保预埋件位置、尺寸、数量等的准确。 6.5.2.6 混凝土由高处落下的高度不得超过 2m,否则应采用串筒或溜槽。 6.5.2.7 混凝土施工中断,形成新旧交界面时,继续浇注前必须对旧砼 面进行拉毛或凿毛处理,凿毛后用清水将砼面冲冼干净,方可进行下一步砼 施工。 6.5.3 验收评定标准 双壁墩身实测项目 项 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 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混凝土强度 (mpa) 在合格标准内 2相邻间距(mm)20 尺或全站仪测量:检查顶、中、底 3 处 3竖直度(mm) 0.3%h 且不大 于 20 吊垂线或经纬仪:测量 2 点 4 柱(墩)顶高程 (

33、mm) 10水准仪:测量 3 处 5 轴线偏位(mm)10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测量 2 点 6断面尺寸(mm)15尺量:检查 3 个断面 7 节段间错台 (mm) 3尺量:每节检查 24 处 7 7 测量监控测量监控 施工测量的重点是保证墩身的倾斜度、垂直度和外形几何尺寸以及一些 内部构件的空间位置准确,测量的主要内容有:墩身的中心线放样、各节段 劲性骨架的定位与检查、模板定位与检查、预埋件定位、各节段竣工测量及 施工中的各项变形观测等。施工放样采用三维坐标法。 7.1 沉降观测 墩身的沉降观测,以稳固的水准点为工作基点,对设在承台上的沉降观 测点逐一测定高程。使用水准仪及钢水准尺,以四等

34、水准测量实施,执行相 应等级的国家规范。以首次观测为基准,进行周期重复观测,每次周期观测 都应有两个结果(两次独立观测或返测),检查合格后取平均高程为该周期观 测成果。根据各周期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的变化,可获得各点相对于首期 观测的相对沉降。 首次观测在承台竣工经确认混凝土已凝固时进行,以每十天为一周期, 即每隔十天观测一次。以首期观测所得到的各点高程为基准值建立沉降观测 成果表。同时,依沉降观测点所分布的位置和周期的沉降量,编制倾斜观测 成果表,绘制点位沉降过程线。 墩身高程的变化包括基础下沉、混凝土自重压缩、温度变化收缩膨胀等, 观测其高程时以水准仪和检定钢尺测量、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复核

35、,并环境 记录温度、混凝土温度。 7.2 平面位置的控制 施工时可在模板上适当位置选取测量点作为模板检查依据。根据墩身倾 斜度的要求依次计算不同高程面内的测量点的坐标,以便及时检查模板的相 对位置。 由于墩身采用分段施工,每完成若干节段后都要把中心点引到这一段顶 部,作为下一段立模板的依据。 墩身中心点的引测可用经纬仪投点法或激光准直仪直接投点进行复核, 随着墩身的加高将产生误差积累,所以在施测过程中,要注意进行检核。检 核时采用全站仪前方交会法。 7.3 高程的控制 用悬挂钢尺配合水准仪法放样于模板外侧,逐段向上传递。为了控制误 差累积,将用三角高程法进行检核。 8 8 质量保证措施质量保证

36、措施 8.1 质量管理体系 8.1.1 配备高素质管理人员 我们将依据质量意识强、领导水平高、施工经验丰富且具有中、高级专 业技术职务、身体素质好等标准,严格选择现场施工管理、作业队等现场指 挥机构的第一管理者,对工程施工进行统一协调和指挥。同时,我们将以第 一管理者为核心,按照“精干高效、职责明确”的原则组建强有力的管理机 构。 8.1.2 建立质量自检体系和制度 项目经理部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控制有效”的质量检查体系。 8.1.3 抽调精干的施工作业人员 抽调本单位内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组建一支技术过硬、作 风顽强、善打硬仗的施工队伍,从事此项工程的建设。 8.1.4 建立

37、重奖重罚奖惩制度,并纳入个人业绩档案,作为评先、晋职、 晋级的重要参考依据,籍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8.1.5 加强技术负责制,严格工程技术管理制度。把好图纸审核关、施 工测量关、材料进场关、检验试验关、技术交底关、工艺操作关。严格施工 过程质量控制,狠抓工序质量,以点带面,从而确保单位工程质量。 8.1.6 坚持质量检查制度,严格执行质检人员及技术人员检查鉴定程序, 强化质量监控。 8.2 工程质量控制管理 8.2.1 质量控制程序 项目经理部设安质部,各施工作业队设专职质检员,在施工过程中自下 而上,按照“跟踪检测”、“复检”、“抽检”三个等级分别实施质量检测 职能。建立完善的质量控

38、制程序,遵照施工规范的要求,运用先进的技术管 理方法和工艺流程,做好施工质量的全面控制。 8.2.2 质量管理制度 实行以项目总工程师为主的项目部技术责任制,同时建立各级技术人员 的岗位责任制,逐级签订技术包保责任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格 遵守基建施工程序,坚决执行施工规范。健全各项制度,在质量管理工作中。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保证工程的质量如同爱护企业的生命,应努力做 到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坚持做好质量定期检查工作,将每次工程 质量检查的情况及时总结、通报,奖优罚劣,使工程质量通过定期检查得到 有效控制。各级质检人员要明确岗位责任制和工作职责标准,坚持做好经常 性的质量检查监

39、督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容易疏忽的一些质量问题, 从每一道环节确保工程质量。 8.2.3 质量教育和培训 在开工前,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施工的技术要点,并认真进行技术交 底,确保在施工中正确应用,提高工程质量。 施工前认真搞好技术交底,施工中循环检查,施工后总结评比。使广大 职工熟悉和掌握有关的施工规范、规程和质量标准。在施工中,加强质量监 督和技术指导,保证人人准确操作,确保工程质量。 8.2.4 物资采购控制 确保所采购的物资满足规定要求,不使用不合格的物资。 严格按技术规格和规范要求的标准进行原材料采购。 采购部门应严格按程序办事,充分深入调查市场坚持通过评审、评估、 比质、比价确定

40、合格的材料供应商。 订货合同符合国家经济合同法的规定,明确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对供 应商进行严格筛选,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考核。 所有采购工程材料应严格按要求进行进货验证,货源地验证,入库验证, 采取与实物相适应的方法进行标识与存放。 材料采购、运输、贮存、发料、使用等多个环节应有明确台帐记录。 8.2.5 质量奖罚措施 经理部与作业队签订质量包保责任状。无大及以上质量事故,并进行月 度考核,季度总结,奖优罚劣,奖罚兑现。 建立内部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对一贯注重工程质量且取得良好效 果的班组和个人,除给予项目奖励外,还将在评先、晋级、调资等问题上予 以优先考虑,对工程施工质量差且整改

41、后无较大改变的班组和个人,除予以 行政和经济处罚外,还将在企业内部歇工待业,以示鞭策。 8.2.6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8.2.6.1 测量工作的质量保证措施 (1)对所有施工用的测量仪器,按计量要求定期到指定单位进行校定, 施工过程中,如发现仪器误差过大,立即送去修理,并重新校定,满足精度 要求后,方可使用。 (2)对设计单位交付的测量资料进行检查、核对,如发现问题及时补 测,重设或重新测校,并通知监理工程师及设计单位。 (3)施工基线、水准线、测量控制点,每半月定期校核一次,各工序 第一次开工前,应校核所有的测量点。 8.2.6.2 试验工作的质量保证措施 (1)确保各种试验的有效性和准

42、确性,设立专职试验人员严格按照规 范要求做好各类原材料、半成品预制构件、混凝土、砂浆等抽检和复检工作, 认真把好质量关。 (2)对于试验设备,如压力机、张拉千斤顶等设备,须按规定做好计 量标定工作,以保证计量设备的准确。 9 9 安全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 9.1 用电安全管理 制订安全操作规程、电气安装规程、电气运行管理规程和电气维修检查 制度,做好交接班、电气维修作业、接地电阻、手持电动工具绝缘电阻、漏 电开关测试记录。 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输电线路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电线(缆)必须 按要求架设,不可随地拖拉,各类电箱必须符合

43、市政建委规定的标准电箱, 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要求安装在适当位置,并要有重复接地保护措施,重复 接地电阻值不大于 10 欧姆。执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制。 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必须采用 tn-s 接零保护 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 4 欧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相 连接。 变配电室要符合“四防一通”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配置好必要 的安全防护用品。 电器设备及输电线路安装完毕后,必须经技术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运行。 夜间施工必须有电工值班,节假日或工作完毕后要切断电源。 现场的手持电动工具和小型电器设备要有专人负责管理,电气设备进出 仓库均要认真检查和验收

44、,做好日常的检查、维修和保养工作,不准带病运 转。 低压线路架设和使用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照明线路,灯具等安装高度要 符合规定高度。 电工作业时应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并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做 到持证上岗。电工作业必须严格贯彻“装得正确,用得安全,修得及时,拆 得彻底”的十六字方针。夜间电工值班必须两人同时上岗。 在用电区设醒目的“当心触电”等标志。 9.2 机械设备安全 所有施工设备和机具在使用时均必须由专职人员负责进行检查必要的试 验和维修保养,确保状况良好。各技术工种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核取得合格 证,方可持证上岗操作,杜绝违章作业。大型机械的保险、限位装置防护指 示器等必须齐全可靠。

45、9.3 高空作业安全 本工程墩身属于高墩施工,以高空作业为主,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是实现安全生产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9.3.1 加强安全教育 在施工过程中重视安全意识教育工作,提高安全意识,现场各类管理人 员对动态监管到位,坚持勤教育,勤检查,勤指导,勤采纳合理化建议;作 业人员能够遵章守纪,及时排除工作中的事故隐患,坚持做到不伤害自己, 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9.3.2 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施工现场的生产管理人员,应根据审批的安全技术方案有针对性的按分 部分项内容对作业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可分现场演示和书 面交底。交底内容应填写详细,并经接受交底的作业班组成员共同签字认可, 做到谁交底谁签发,谁跟踪检查,并填入当日的施工日志。现场安全员应随 时抽查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并监督作业班认真实施。 9.3.3 验收防护设施 预防高处坠落的措施,主要涉及脚手架、临边、结构吊装、操作平台等 方面。施工现场针对搭设安装的各类防护设施交付使用前,必须进行认真的 检查验收,验收内容应高于行业标准,滑模组拼完毕后组织技术.安全.生产 等部门共同验收合格后再交付使用。 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必须堆放平稳,对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等,必 须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料.剩余材料和废料等都要加以清理及时运走, 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各施工作业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