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泓域咨询 /江苏智能装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江苏智能装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MACRO 泓域咨询报告说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汽车电子逐渐替代机械的作用,已愈发精密复杂,现代汽车已经成为高度机电一体化的产物。汽车电子行业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一方面是因为汽车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应用空间更为广泛;另一方面,电子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为行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目前,汽车电子智能化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技术领域的发展重点和战略新兴增长点,电子电器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逐渐扩大。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汽车电子在整车中的成本占比,已经由1950年的不足1%提升到2010年的29.50%,2030年有望进一步达到50%左右
2、。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1364.7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4869.9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4.30%;建设期利息472.8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4%;流动资金6021.9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4.56%。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1200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96438.47万元,净利润14345.27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5.29%,财务净现值1270.00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04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
3、,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十三五”时期,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南有条件的地方在探索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路子上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建设取得重大成果。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深入实施六大战略,扎实推进“八项工程”,胜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两个率先”取得新的重大成果,“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实现良好开局,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报告深入进行项
4、目建设方案设计,包括:项目的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工程选址、工艺技术方案和主要设备方案、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环境影响问题、项目建成投产及生产经营的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进度计划、所需投资进行详细估算、融资分析、财务分析、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项目不确定性分析、风险分析、综合评价等。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论第二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第三章 市场分析第四章 产品方案分析第五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第六章 建筑物技术方案第七章 原辅材料供应及成品管理第八章 技术方案分析第九章 项目环境影
5、响分析第十章 安全生产分析第十一章 节能可行性分析第十二章 人力资源配置分析第十三章 项目规划进度第十四章 投资计划方案第十五章 经济效益第十六章 招投标方案第十七章 风险分析第十八章 总结分析第十九章 附表第一章 项目概论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江苏智能装备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x有限公司(二)项目联系人陈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
6、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三、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受益于汽车工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以及汽车电子在整车中的成本占比快速上升等多重利好因素,汽车电子市场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整车市场。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2017年中国汽车电子行业白皮书预测,今后5年内,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将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技术及新的信息化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电子市场将长期保持增长态势。同时,汽车行业新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且技术换代和改进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领域,倒逼汽车电子供应商改进和开发新的生产线。汽车电子市场的持续增长使汽车电
7、子行业的智能制造装备需求旺盛,有利于本行业的发展。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愈发被重视。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德国、英国、荷兰、挪威及美国部分州在内的国家和地区组成了“零排放车辆同盟”,承诺到2050年,不再销售燃油车。在政策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汽车电动化已是大势所趋。新能源汽车电动化使得汽车上功率半导体器件、MCU(微控制器)等电子元件的数量大大增加,进而推动汽车电子在整车中的占比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爆发性增长也带动了汽车电子行业的快速增长。“十三五”时期,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南有条件的地方在探索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路子上迈出坚实步伐,
8、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建设取得重大成果。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深入实施六大战略,扎实推进“八项工程”,胜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两个率先”取得新的重大成果,“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实现良好开局,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报告编制说明(一)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部门与地区规划,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任务、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和地方法规等;2、经过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签订的意向性协议等;3、当地的拟建厂址的
9、自然、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4、有关国家、地区和行业的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法令、法规、标准定额资料等;5、由国家颁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经济评价的有关规定;6、相关市场调研报告等。(二)报告编制原则本项目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遵循创新、先进、可靠、实用、效益的指导方针。保证本项目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保证进度、节省投资、提高效益,充分利用成熟、先进经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1、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好节能减排,在采用先进适用技术的同时,做好投资费用的控制。2、根据市场和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
10、产品方案及工艺路线,设计上充分体现设备的技术先进,操作安全稳妥,投资经济适度的原则。3、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节能设计规范,努力做到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设备,加强计量管理,提高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4、根据拟建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象、交通运输等条件及安全,保护环境、节约用地原则进行布置;同时遵循国家安全、消防等有关规范。5、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等方面,本着“三同时”原则,设计上充分考虑装置在上述各方面投资,使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贯穿工程的全过程。做到以新代劳,统一治理,安全生产,文明管理。(二) 报告主要内容根据项目的特点,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
11、1、项目单位及项目概况;2、产业规划及产业政策;3、资源综合利用条件;4、建设用地与厂址方案;5、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6、投资方案分析;7、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力求提供较准确的资料和数据,对该项目是否可行做出客观、科学的结论,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四、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112.37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五、项目生产规模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智能装备20000套的生产能力。六、建筑物建设规模本期项目建筑面积78658.92,其中:生产工程393
12、29.46,仓储工程8495.16,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3775.63,公共工程27058.67。七、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1364.7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4869.9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4.30%;建设期利息472.8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4%;流动资金6021.9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4.56%。(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34869.98万元,包括工程建设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建设费用30752.1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032.29万元,预
13、备费1085.54万元。八、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41364.73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19300.00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九、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1200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96438.47万元。3、净利润(NP):14345.27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4.04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15.29%。3、财务净现值:1270.00万元。十、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十一、项目综合评
14、价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74913.26约112.37亩1.1总建筑面积78658.92容积率1.051.2基底面积47195.35建筑系数63.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297.921.4基底面积47195.352总投资万元41364.732.1建设投资万元34869.982.1.1工程费用万元30752.15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3032.292.1.3预备费万元1085.542.2建设期利息万元472.85
15、2.3流动资金6021.903资金筹措万元41364.733.1自筹资金万元22064.733.2银行贷款万元19300.004营业收入万元1200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96438.476利润总额万元19127.037净利润万元14345.278所得税万元4781.769增值税万元4275.8210税金及附加万元4434.5011纳税总额万元13492.0812工业增加值万元33083.8913盈亏平衡点万元17191.06产值14回收期年4.04含建设期12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5.29%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270.00所得税后第二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一、行业背景分
16、析1、行业面临的机遇(1)人口红利递减以及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带来市场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确立了制造业大国地位。然而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具有劳动密集、资源消耗大、自主创新能力低、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等特征。同时,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退,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开始加快,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从1990年的6,300万迅速增长到2018年的1.67亿,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1.9%。我国劳动力单位成本也不断上升,我国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从2008年的24,404元增长到2017年的64,452元。因此
17、,面临制造业大而不强、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的状况,通过推行智能制造,实现机器换人、提升生产效率及节约劳动力成本,成为应对新常态,实现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由之路。下游广阔的应用领域将为智能制造装备提供良好的市场机遇。(2)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近年来,中国不断出台鼓励性政策支持智能制造装备行业。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在主要目标中提到:“十三五”期间通过数字化制造的普及,智能化制造的试点示范,推动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全面启动并逐步实现智能转型;“十四五”期间加大智能制造实施力度,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标准/工业互联网/信息
18、安全、核心软件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构建新型制造体系,重点产业逐步实现智能转型。2016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印发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在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国家政策清晰的政策导向和充分的支持力度,为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3)不断创新的新技术赋能智能制造近年来,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
19、能等新技术业已从科学概念、基础科学等领域逐渐开始商业化实施,与产业逐步深度融合。人类已进入一个人、机、物全面互联互通的时代。新技术的不断推出,将赋能智能制造,使得生产制造在柔性化、智能化、高度集成化、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资源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放大。新技术在智能制造业的不断运用,为行业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2、行业面临的挑战(1)国际厂商的先发优势仍然明显,国产企业发展仍需一定过程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起步较晚,国际厂商基于其技术及先发优势,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行业发展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对本行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及国内企业不断研发投入,国内已涌
20、现出了少数优秀智能制造装备制造厂商,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获得了技术上的突破,抢占了部分市场份额,甚至在细分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内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品牌知名度低,抗风险能力相对薄弱。技术研发实力的积累,设计研发人员的引进或培养,具有战略效益的研发项目的推进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如果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来进行投入,不利于具有技术竞争优势的企业迅速做大做强。(2)专业人才紧缺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多为定制生产,项目研发、设计、加工、装配、安装、调试、维护等过程中包含了较多的客户个性需求,要求相关专业人才具有机械、电气、光学及信息化等复合知识背景、对下游行业深度的理解、以及丰富的实施
21、经验。由于我国智能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人才培养和积累相对不足,高端专业人才的相对匮乏对行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3)资金压力较大国内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普遍实施“3331”的收款模式,即于订单签订时收款30%,设计方案通过时收款30%,预验收完成收款30%,终验收完成收款10%。由于项目实施存在一定时间周期,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需要在项目初期垫付较多成本,如出现多个大型项目共同推进时,资金压力更大。二、产业发展分析(一)所属行业近三年的发展情况近三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主要的发展情况如下:第一,智能制造装备在局部落地近三年间,智能制造装备在制造领域局部落地。智能制造装备在提升车间操作信息化、
22、车间生产数据实时采集、可视化过程监测和管理,柔性化生产制造、生产管理精细化、装备应用智能化等方面得到有效应用。但是,智能制造生态系统尚未发展成熟。一方面,从设计、开发、制造、营销、物流、售后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尚未高度互联与集成,智能制造装备与企业管理系统架构尚未高度协同;另一方面,存在智能制造系统软件相对薄弱的状况,不同装备接口协议不一,软件和硬件之间难以形成有效集成和匹配的问题。第二,智能制造装备在各行业应用不均衡尽管随着计算机、材料、能源及现在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业的智能制造装备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受行业工艺特点、竞争格局等因素影响,智能制造在不同行业的技术应用和融合程序呈现不均衡的状
23、况。以智能制造的基础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例,根据两化融合服务联盟和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的统计,石化、大型冶金、电力行业、电子信息行业的数字化率和数控化率较高,主要原因一是该等行业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艺处理实时监控等方面要求较高;二是该等行业属于批量连续的流程生产,而交通设备、轻工行业等离散式制造行业的智能制造应用程度相对较低。第三,机器视觉、机器人等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得到大幅应用机器视觉、机器人等技术基于其技术成熟性、高性价比等优势,近三年来在智能制造行业得到了大幅应用,渗透率不断提升。机器视觉是采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与判断,实现人眼视觉的延伸。机器视觉相比人眼在
24、精确程度、客观程度、可重复性、成本以及效率上都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领域也大幅拓展,从电子装备检测,发展到识别、质量检测、尺寸测量及机械手定位等领域。目前工业机器人在汽车、金属制品、电子、橡胶及塑料等行业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2015年至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从6.9万台增长至14.1万台。第四,高精度、高品质、定制化需求增强近年来个性消费、新零售模式理念快速普及,消费者对品质要求及个性化、定制化需求的不断提升,要求产品的功能日益丰富。产品品质及精度的提升对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水平、装配的灵活性要求更高,相关产品的生产工序也从单一工序简单加工,
25、演变成模块化、平台化、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生产。随着产品精密度提升,生产工艺难度不断增加,将对高精度、高品质、定制化的智能制造装备需求不断加大。(二)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一,新技术不断地在智能制造中深度应用未来智能制造不断地将新的技术应用到制造业中,与制造业进行深度融合。这其中物联网与云计算、人工智能(AI)、3D打印等新技术的作用将尤为凸显。在物联网、云计算方面,未来物联网与云计算将会更加广泛地部署到制造行业。传感器技术、RFID标签、嵌入式系统技术等物联网核心技术,将灵活地为客户打造“透明化生产、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工厂设施整体协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一致
26、性。在人工智能方面,未来人工智能将更加广泛地应用到智能制造行业中。先进制造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使得制造系统具备学习能力。通过深度学习、增强学习、迁移学习等技术的应用,智能制造将提升制造领域知识产生、获取、应用和传承的效率。在离线状态下,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挖掘产品缺陷,形成控制规则;在在线状态下,通过增强学习技术和实时反馈,控制生产过程减少产品缺陷;同时集成专家经验,不断改进学习结果。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到,将全面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融合,解决中国制造业在推进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第二,智能制造生态系统协同发展智能制造的实现是一个逐级推进的复杂工程,涉及设
27、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并涉及执行装备层、控制层、管理层、企业层、云服务层、网络层等企业系统架构,需要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到端集成。限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研发周期较长以及工艺壁垒较高等因素,单个系统解决方案商难以同时满足各个细分行业的智能制造发展需要,智能装备制造、物流仓储、软件专业企业或服务商间将不断加强协同创新,以强化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能力。智能制造将造就全新的业态,由多个提供单一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共同构建协作系统,形成融合发展的生态圈。“十三五”时期,江苏和全国一样,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从国际来看,和平
28、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对开放程度较高的江苏经济影响更为直接,带来的挑战更为严峻。从国内来看,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我国经济正
29、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这既为江苏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契机,也形成了倒逼压力。从我省来看,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奋斗,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发展动力正在加快转换,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优化,发展的稳定性、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特别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在江苏交汇叠加,为我省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基本趋势,准确把握江苏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新的任务要求,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作为,不断增创江苏竞争新优势,开辟江苏发展新境界。第三章 市场分析一、行业基本情
30、况一、行业发展背景分析(一)行业相关政策1、中国制造2025提出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依托优势企业,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明显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强化智能制造标准、工业电子设备、核心支撑软件等基础。培育推广新型智能制造模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化转变。3、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
31、式,研发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五类关键技术装备。4、信息产业发展指南提出工业互联网是发展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设施,主要任务包括充分利用已有创新资源,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布局建设若干创新中心,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5、“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木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强化制造核心基础件和智能制造关键基础技术,在增材制造、激光制造、智能机器人、智能成套装备、新型电子制造装备等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与装备产品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跨越。6、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建设和发展工业互联网,
32、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7、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大工程,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8、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年工作计划提升大型企业工业互联网创新和应用水平,实施底层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支持构建跨工厂内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APP,打造互联工厂和全透明数字车间,形成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化延伸等应用模式。9、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针对智能制造标准跨行业、跨领域、跨专业的特点,
33、立足国内需求,兼顾国际体系,建立涵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等三类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二)行业技术水平、技术特点及行业特征1、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1)多学科和多领域综合应用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是精密机械、电气控制、光学及计算机算法的综合运用。为实现硬件和软件的系统性以及工作过程的精确性和稳定性,产品使用众多先进技术,涵盖了精密传动、模块化程序、精密测量、工业机器人控制、激光加工、电气控制、控制软件实时控制算法等多个技术领域的知识。多种先进技术和多学科的综合集成,对行业参与者在技术整合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形成了行业准入的技术壁垒。(2)定制化生产智能制造装备多采用定制化生产的
34、模式,根据下游不同行业客户对其生产工艺的具体需求,设计解决方案,将各传动结构、气动结构、元器件、工业软件等与周边配套装备、相关零部件等进行个性化有机整合。各项目之间难以复制,在方案设计、研发、装配及调试等过程中,需不断与客户进行沟通,客户某一工艺细节的改变都可能影响整条智能生产线的设计方案,过程中相应的零配件、工艺流程等都需作出相应调整。(3)性能稳定性要求极高智能制造的初衷是为客户降本增效。若装备本身无法完成连贯稳定的生产任务,降本增效的目标就无法达成。基于降本增效的目标,客户除重视生产线的生产胜任能力外,对于智能制造装备的稳定性要求甚高,以维持排产排程的合理性与可实现性。2、行业特有的经营
35、模式行业生产经营具有定制化和订单生产的特点,与经营模式相对应的采购、销售、研发等环节均与传统的规模化工业产品生产企业有所不同。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需要从订单意向开始全程跟踪和满足客户需求。3、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1)周期性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本身无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其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汽车零部件、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医疗健康、物流仓储、能源等多个行业。这些行业易受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国家政策影响,从而使智能制造行业呈现一定的周期性特征。全球经济周期性波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周期性调整会对智能制造装备的下游应用行业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宏观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时,上述行业发展迅速;宏观经济处于下
36、降阶段时,上述行业发展速度放缓。(2)区域性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客户对交付时间及服务响应度要求较高,同时受当地区域经济、工业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总体而言,制造水平领先的地区,例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区域集中度更高。(3)季节性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主要为下游客户提供非标定制化的智能制造装备,从取得订单到项目最终交付,行业内企业一般都会经过设计、采购、组装、模块测试、整线联调、客户预验收、现场安装调试等多项复杂工艺流程,生产交付周期较长。二、市场分析1、上游行业的发展对本行业的影响上游行业主要为电子元件、工业机器人和机械加工行业等。电子元件和机械加工行业技术较为成熟,企业众多,市场化程度
37、较高,对本行业影响较小。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技术壁垒较高,但市场供应较充足。电子元件行业和机械加工行业均为高度成熟的行业,生产技术稳定、供应量充足,行业竞争比较充分,因此本行业的原材料采购需求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原材料主要包括各类气动件、传动件、传感器、仪器仪表及机械部件等,这几类原材料供应商数量众多,产能稳定,能够充分满足采购需求。近年来,电子元件行业和机械加工行业的产品价格保持了相对稳定,有利于本行业的发展。长期以来,以ABB、库卡、发那科、安川电机为主的外资厂商占据着全球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的绝对市场份额。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了一批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其产业也逐步取得业内的认可,这有助于智能
38、制造行业成本的降低。2、下游行业的发展对本行业的影响智能制造装备下游行业范围较为广泛,主要包括汽车行业、医疗健康、新能源电池、消费电子、物流仓储、能源等行业。在汽车电子行业,受益于汽车工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及共享化,以及汽车电子在整车中的成本占比快速上升等多重利好因素,汽车电子市场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整车市场。同时,汽车工业电动化趋势也拉动了新能源电池行业的发展,进而有效拓展了智能制造装备的应用市场。未来,随着汽车电装化和智能化的提升、新能源汽车发展及无人驾驶等技术运用,汽车电子仍将保持高增长态势,这将极大地拉动智能制造装备的实施应用及市场需求。在医疗健康领域,全球及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广阔
39、,固定资产投资及制造技术改造需求旺盛,将为智能制造装备发展营造良好的行业环境。(1)汽车电子行业汽车电子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总称,主要由半导体器件组成,用以感知、计算、执行汽车的各个状态和功能。近二三十年来,汽车电子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其应用水平已成为衡量汽车档次水平的主要标志,其应用程度提高是汽车生产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汽车电子已被广泛用于底盘控制、动力系统、车身控制、故障诊断以及音响、通讯、导航等方面。汽车电子显著提高了车辆的综合性能,使汽车从代步工具成为同时具有交通、娱乐、办公和通讯多种功能的综合平台。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全球
40、范围内愈发被重视。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德国、英国、荷兰、挪威及美国部分州在内的国家和地区组成了“零排放车辆同盟”,承诺到2050年,不再销售燃油车。在政策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汽车电动化已是大势所趋。新能源汽车电动化使得汽车上功率半导体器件、MCU(微控制器)等电子元件的数量大大增加,进而推动汽车电子在整车中的占比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爆发性增长也带动了汽车电子行业的快速增长。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汽车电子逐渐替代机械的作用,已愈发精密复杂,现代汽车已经成为高度机电一体化的产物。汽车电子行业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一方面是因为汽车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应用空间更为广泛;另一方面,电子技术的快速
41、更新迭代,为行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目前,汽车电子智能化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技术领域的发展重点和战略新兴增长点,电子电器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逐渐扩大。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汽车电子在整车中的成本占比,已经由1950年的不足1%提升到2010年的29.50%,2030年有望进一步达到50%左右。受益于汽车工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以及汽车电子在整车中的成本占比快速上升等多重利好因素,汽车电子市场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整车市场。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2017年中国汽车电子行业白皮书预测,今后5年内,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将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技术及新的信息化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汽
42、车电子市场将长期保持增长态势。同时,汽车行业新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且技术换代和改进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领域,倒逼汽车电子供应商改进和开发新的生产线。汽车电子市场的持续增长使汽车电子行业的智能制造装备需求旺盛,有利于本行业的发展。(2)医疗健康行业在医疗健康行业,智能制造装备主要用于吻合器、口罩、输液袋、胶手套等医疗器械智能制造装备及全自动细胞超低温存储等装备。医疗器械的发展与医疗健康产业整体发展强相关,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受经济周期影响相对较小,行业稳定性较高。随着全球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医疗健康行业的需求将持续提升。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3,621亿美元增长到201
43、7年的4,05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6%,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5,94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5.64%。随着我国在医疗器械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医疗健康消费市场的迅速扩张,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医疗器械行业持续的刚性需求,并且随着我国人口快速进入老龄化,医疗器械的需求更为迫切。根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平均复合增长率达21%,2017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4,450亿元,同比增长20.40%。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但随着国内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国家医疗卫生支出的增加,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形成了巨大的市场空
44、间。国际巨头在国内开设医疗器械制造工厂,同时国内制造企业研发与制造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进而带动了国内医疗器械制造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增速高于全球市场增速。根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统计,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由2013年的2,120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4,45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0.37%。医疗器械制造具有品种繁多、工艺复杂、质量要求极高、无菌超净等特点,行业领先的医疗器械制造商率先要求制造装备具有定制化、柔性化、信息化及智能化的功能,能够实现制造过程的可控性、可追溯管理。医疗器械广阔的市场前景将带动智能制造装备在医疗器械制造行业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本行业的发展。(3)新能
45、源电池行业受益于新能源电池高能量比、高功率比、高转换率等优点,新能源电池行业近年来呈高速增长态势。在新能源电池应用领域中,动力锂电池由于受到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的影响,动力锂电池行业也快速增长,成为新能源电池行业增长最快的细分产业。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中国锂电池出货量从2013年的21.04GWh增长到2017年的77.80GWh,复合增长率高达38.67%。根据瑞银集团预计,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产量将从2018年的93GWh增长到2025年的973GWh,7年间产量将增长9.5倍。当期我国新能源电池行业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低,存在生产效率低、产品良品率低和运营效率互联互通效率低等问题,
46、使得电池技术难有实质性突破,严重影响了新能源电池的整体性能,也制约了下游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基于此,新能源电池行业的智能制造应运而生。通过智能制造,新能源电池工厂可以综合运用EPR、MES系统等软件,实现全周期生产的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实现生产的高精度、高速度及高可靠性。智能制造是提高新能源电池性能、降低成本,进而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新能源电池快速增长的态势,以及新能源电池生产亟待升级的现状为智能制造装备在新能源电池制造产业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第四章 产品方案分析一、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一)项目场地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74913.26(折合约11
47、2.37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78658.92。(二)产能规模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xxx有限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智能装备20000套,预计年营业收入120000.00万元。二、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第五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一、项目选址原则项目选
48、址应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有利于产业发展、城乡功能完善和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坚持节能、保护环境可持续利用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效统一,土地利用最优化。二、建设区基本情况江苏,简称”苏”,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跨北纬30453508,东经1162112156。公元1667年因江南布政使司东西分置而建省。省名为“江南江淮扬徐海通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与“江南苏松常镇太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合称之简称。江苏辖江临海,扼淮控湖,经济繁荣,教育发达,文化昌盛。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拥有吴、金陵、淮扬、中原四大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征。江苏地处中国东部,地理上跨越南北,气候、植被也同样同时具
49、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江苏省东临黄海,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接壤。江苏与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江苏人均GDP、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均居全国省域第一,已步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十三五”时期,江苏和全国一样,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从国际来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外部
50、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对开放程度较高的江苏经济影响更为直接,带来的挑战更为严峻。从国内来看,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我国经济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这既为江苏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契机,也形成了倒逼压力。从我省来看,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奋斗,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发展动力正在加快转换,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优化,发展的稳
51、定性、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特别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在江苏交汇叠加,为我省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基本趋势,准确把握江苏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新的任务要求,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作为,不断增创江苏竞争新优势,开辟江苏发展新境界。针对经济下行、中美经贸摩擦、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等带来的困难和挑战,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实现由大到强、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按原核算方法计算增长6.4%),总量达9.96万亿元,人均达12.36万元、居各
52、省区第一。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02亿元、同比增长2%,税占比达83.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其中制造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4.6%、8.6%、2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2%,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5.3万亿元和13.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4%和15.2%。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面对的发展环境正发生前所未
53、有的新变化。从整体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叠加和江苏自贸试验区获批建设,为我们提供了路径指引和重大机遇。国家更大力度、更高层次推进改革开放,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措施,为我们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冲击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我省拥有雄厚的实体经济基础、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更坚定了我们战胜困难挑战的勇气和底气。我们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坚持用辩证思维看待形势发展变化,变压力为
54、动力,在危与机转换中把握战略机遇,既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又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推向前进。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外贸进出口和实际使用外资稳中提质,城镇新增就业12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分别控制在4%以内、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目标。确定上述目标,既考
55、虑了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完成,又体现了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奋斗要求,努力实现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三、创新驱动发展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和要素,推动创新要素合理流动,着力构建协同有序、优势互补、科学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一)加快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提升持续创新能力、高水平创新型园区建设、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培育、高附加值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开放创新、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六大行动,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落实先行先试政策,着力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新型科研机构、科技资源开放
56、共享、区域协同创新等方面率先突破,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全面推进区域协同创新,优化“五城九区多园”创新布局,形成高效合作、协同有序的创新体系,建设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到2020年,苏南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二)加强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园区建设强化城市创新功能,推动创新要素集聚,建立区域创新合作联动平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群。推动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和科技创新促进功能。推动科技园区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功能创新,建设集知识创造、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为一体的创新核心区。统筹推进大学科技园、科技产业园、科技创业园、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
57、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创业特别社区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支持徐州、淮安、宿迁申报国家创新城市试点,加快推进创新型县(市、区)建设。推动符合条件的省级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建立省级高新区。(三)推进区域协同创新按照苏南创新提升、苏中创新跨越、苏北创新突破的要求,探索人才、技术、成果、资本等创新要素统筹配置的新模式,提高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推进苏南创新驱动发展,更好地支撑引领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引导苏中地区更大力度集聚创新要素、培育特色产业,形成创新发展新优势。深入实施苏北科技与人才支撑工程,支持苏北地区大力引进技术和人才,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切实以科技创新支撑跨越发展。推动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鼓励苏南高新区跨区域创新合作与产业整合,完善与苏中、苏北地区的挂钩支持、共建分园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研政治辅导马原
- 安全生产管理理念与案例分析
- 联想猜词游戏
- 车工工人转正申请书15篇
- 2025年轮胎均匀性试验机项目合作计划书
- 江苏盐城盐城八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 很好的高习参考计划范文
- 驾校场地出租合同模板
- 技术设备融资租赁协议书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人物画像6藤野先生高效教案新人教版
- IPC-7530A-2017 CN群焊工艺温度曲线指南(再流焊和波峰焊)
- 初期支护设计验算
- 石关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及技术档案汇编
- 医院医务科科长岗位竞聘答辩PPT课件(带内容)
- 2023年华侨、港澳、台联考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 快上来吧要开车了课件
- 非织造学讲义(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 《菜根谭》读书分享
- 年产10万吨氢化棕榈硬脂(包含下游产品5万吨硬脂酸)、5000吨甘油、黑脚扩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工会法课件完整版
- 机械租赁施工公司机构设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