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重要概念公式总结材料_第1页
物理化学重要概念公式总结材料_第2页
物理化学重要概念公式总结材料_第3页
物理化学重要概念公式总结材料_第4页
物理化学重要概念公式总结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文档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基本概念 系统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广度性质与强度性质,过程与途径,热与功,内能与焓。 二、基本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U=Q+W。 焦耳实验:U=f(T) ; H=f(T) 三、基本关系式 1、体积功的计算 W= pdV eV p= 恒外压过程:WeVp21ln?nRTln W可逆过程: =nRT pV122、热效应、焓 等容热:Q =U(封闭系统不作其V他功) 等压热:Q =H(封闭系统不作其p他功) 焓的定义:H=U+pV ; dH=dU+d(pV) T2?TCd 焓与温度的关系:H=pT1 文案大全实用文档 3、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 ?H?UC?()

2、 ;热容定义:)(C? pp VVT?T?定压热容与定容热容的关系: nRC?C?Vp2热容与温度的关系:C=a+bT+cT p四、第一定律的应用 1、理想气体状态变化 等温过程:U=0 ; H=0 ; W=Q=pdV ?e等容过程:W=0 ; Q=U= ; H= ?TdCTdCVpV ; Q=H= ; 等压过程:W=p?TCdepU= ?TdCV可逆绝热过程: 求出T, =pVQ=0 ; 利用pV 21212?CdT? =W=U=;HTdCpV不可逆绝热过程:Q=0 ; 利用C(T-T)=p(V-V)求出T, 2211eV2?CdT?TCd =U=H;WpV2、相变化 可逆相变化:H=Q=n

3、H; p(V-V)=pV=nRT ; U=Q+W g21 文案大全实用文档 3、热化学 物质的标准态;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标准摩尔生成焓。 ? 摩尔反应热的求算:?298)?HB?H(,(298)mmBrf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H)?mrC(B?)。 m,pBp?TB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基本概念 自发过程与非自发过程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 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 克劳修斯,开尔文,奥斯瓦尔德。实质:热功转换的不可逆性。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克劳修斯不等式) ?Q?dS “=”可逆;“”不可逆 T三、熵 1、熵的导出:卡若循环与卡诺定理 ?Qr?d

4、S 2、熵的定义: T 文案大全实用文档 3、熵的物理意义:系统混乱度的量度。 4、绝对熵:热力学第三定律 5、熵变的计算 (1) 理想气体等温过程: QVp1r2?S?nRln?nRln pVT21T(2)理想气体等压过程: 2lnnCS? mp,T1T(3 )理想气体等容过程:2?S?nCln mV,T1(4)理想气体pTV都改变的过程: Tp12?S?nCln?nRln m,ppT21n?_H?S?)可逆相变化过程: 5( T(6)化学反应过程: ?S(B,298)S?(298)? mmBr四、赫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 ;G=H-TS A=U-TS1、定义:;G=H-TSA=U-TS 等

5、温变化:0 ;自A2、应用:不做其他功时,V,T发、平衡 0 ;自发、平衡 G VT, 文案大全实用文档 3、热力学基本关系式 dA=-SdT-Vdp;dG=-SdT+pdV 4、A和G的求算 (1)理想气体等温过程 ;G=H-TS 用公式:A=U-TS用基本关系式:dA=-SdT-Vdp;dG=-SdT+pdV (2)可逆相变过程 A=U-TS=W=-nRT;G=0 (3)化学反应过程的G 标准熵法:G=H-TS 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法:?89)(B,9?G(2)?82G? mrmfB(4)G与温度的关系 G=H-TS ,设H、S不遂温度变化。 五、化学势 1、化学式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G?(

6、) ;在T、p及其他物质的 nT,Bp,n?)Bcc(?B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加1molB物质引起系统吉布斯函数的增量。 文案大全实用文档 2、化学势的应用 在等温等压不作其他功时,0自?BB 发;0平衡;逆向自发 3、化学时表示式?)/p?RTln(p?理想气体: ? 纯固体和纯液体: 化学平衡第三章 一、化学平衡常数与平衡常数表达式);aq:如Zn+2HCl(aq)=H+ZnCl(22?p(H)/pc(ZnCl)?22K? 2(HCl)c二、 标准平衡常数的求算 ?Kln?RT?G(T) mr三、 范特荷夫等温方程 ?KlnJ/)?RTlnJRT?TGTG?()?( mrrm四、平衡常数

7、与温度的关系 ?S?T?H)G?(T?;mrrmrm?K?)(G?T?RTln mr 文案大全实用文档 五、各种因素对平衡的影响 分压、总压、惰性气体、温度。 第四章 液态混合物和溶液 一、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 1、拉乌尔定律 p=p*x;p=p*a 适用于液态混合AA ,AxA 物和溶液中的溶剂。 2、亨利定律 p=kx=kb=k%B ; %,Bb,BBBx,BBp=ka=ka=ka 适用于溶液中%,Bb,Bx,B%,Bx,BBb,B的溶质。 二、液态混合物和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1、理想液态混合物 标准态为:同温?xln?pT,mix)?RTT()(x 下的液态纯溶剂。 2、真实液态混合物

8、?标准态为:同 ?aRT(T)?p(T,mix)lnxx 温下的液态纯溶剂。 3、理想稀溶液?xln)?RTT(),(Tpsln标溶剂: AAxA 文案大全实用文档 准态为:同温下的液态纯溶剂。 ?(T)?RTlnxT,p,sln)?( 溶质: BBxB标准态为:同温下x=1且符合亨利定律的B溶质(假想状态)。 4、真实溶液 ?aln)?sln)?RT(T,(T,p;溶剂: ,xxA,AA 标准态为:同温下的液态纯溶剂。fx; a=x,A x,A a= 溶质:; ?a,sln)?lnRT(T)?(T,px,Bx,B,xBxBB且符合亨利定律x=1; x标准态为:同温下BB 的溶质(假想状态)。

9、?aRTlnT)p,sln)?(T; ,b,bBBBa= b; 标准态为:同温下b=1且符合Bb,BBb,B亨利定律的溶质(假想状态)。 ?(T)?RTlna?(T,p,sln); %,%,BBBa=%B; 标准态为:同温下B%=1%,B%,B且符合亨利定律的溶质(一般为假想状态)。 三、各种平衡规律 1、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 p=pa; p=pa ; p=p+p *Bx,A AAAx,A AA 、溶液的气液平衡2 文案大全实用文档 p=pa;p=ka=ka=ka;*%,Bx,BAb,Bx,Bb,Bx,A%,BBAp=p+p BA3、理想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RTT ffx?T? BfH?m,

10、fusA4、分配定律 5、化学平衡 6、西弗特定律 第五章 相平衡 一、相律 1、物种数、独立组分数、相数、自由度数 2、相律公式 f=C-+2 二、单组分系统 1、克-克方程 ?Hp11mvap 2)ln?( TRTp2112、水的相图 三面、三线、一点。 文案大全实用文档 三、双组分系统 1、相律分析 根据f=C-+1(一般固定压力),=2,f=1;=3,f=0 2、杠杆规则 3、步冷曲线 四、典型相图 1、Mg-Ge相图 2、Na-K相图 3、Ag-Cu相图 第六章 电解质溶液 一、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1、电导 G=1/R ; 单位:S(西门子) 2、电导率 G=A/l 或=G l/A ;

11、 单位:S/m 3、摩尔电导率 =/c m4、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 ? ?m?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5、离子的电迁移E?UQI; ; ?U?t? ?lUQIU?1?tt ? 二、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电解质的化学势(电解质溶液的浓1 表示)或b度用mBB?aln?RT BBB?/11/1?);?m;m?m/m;(?(?m)aaa?;a(a?)?B? 2、离子强度1? 2z?mI BB2 休克尔极限公式、德拜3?0.5093|zzlg|I ;适用于25?时的极稀水溶液。 第七章 电化学 一、可逆电池的构成 电池反应互为逆反应;充放电时电流无穷小。 文案大全实用文档 二、可逆电池热力学 ?G?zFE;、

12、 1?;F?zFEG96500C/mol?mrmr?E 、2)S?zF(? pmr?T?H?G?T?S 3、mrmrmr4、 ;电池反应做了其他功。 ST?Q?mrr三、能斯特方程 1、电池反应的能斯特方程 0.0592?J?lgE?E;常用 z2、电极反应的能斯特方程 0.0592a(O)?E?E?lg ;不常用 ?)Ha(z四、可逆电极的种类 1、第一类电极 金属电极;气体电极 2、第二类电极 难溶盐电极;难溶氧化物电极 3、氧化还原电极 五、电极电势的应用 1、测定电池反应的热力学函数 2、测定电解质的 ? 值、测定溶液的3pH 文案大全实用文档 4、浓差定氧 六、极化现象和超电势 1、

13、浓差极化 电极反应速度比离子迁移速度快造成的。 2、电化学极化 电极反应速度比电子移动速度慢造成的。 3、极化结果 ;对阳极总为正;对阴极总?E?Eie 为负。 七、金属腐蚀与防护 、金属腐蚀1 电化学腐蚀:析氢腐蚀,吸氧腐蚀 2、金属防护 牺牲阳极法,外加电流法。阴极保护法: 阳极保护法:钝化。 涂层保护法:热镀、电镀、有机涂层。 表面现象第八章 一、表面吉布斯函数 文案大全实用文档 1、产生 表面分子与内部分子的差别。 2、定义及单位 ?G2?)(?;因此又称N/mJ/m或 ; np,T,A?B表面张力。 3、影响因素 物质本性、温度、相邻相、溶质的种类。 4、表面热力学 在温度、压力、组

14、成不变的情况下,?AddAdG? 缩小表面积和降低表面张力为自发方向。 二、弯曲液面的表面现象 1、附加压力 ?/r?2?p 2、饱和蒸气压 prln()?K/r p03、毛细管现象 ?cos2h? ?gR三、新相生成与介安状态 文案大全实用文档 1、过饱和蒸汽与人工降雨 2、过冷现象与晶种 3、过饱和溶液与种盐 4、过热现象与沸石 5、淬火与回火 四、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 1、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范德华力与化学键力;又无选择性;单分子层与多分子层。 2、吸附曲线 等温线(判断单多层);等压线(判断吸附类型)、等量线(求吸附热) 3、吸附等温式 弗伦德里希: Vnkp?a m朗格谬尔: bpVV

15、? ?bp1?五、溶液表面的吸附 1、溶液的表面张力 各类溶质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2、吉布斯吸附公式 ?c)(? TcRT?六、润湿现象 文案大全实用文档 1、接触角 =0,完全润湿;90,润湿;90,不润湿; =180,完全不润湿。 2、杨氏方程 ?cos? gs?l?gs?l七、表面活性剂 1、定义 溶于水后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 2、分类 离子型、非离子型。 3、结构特点 一端亲水基一端亲油基。 4、应用 乳化、去污(增溶)、浮选、改变润湿角。 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一、关于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 文案大全实用文档 1、反应速率的表示 dc1?B? ?dtB2、反应速率的测定 测定

16、不同时刻的浓度(化学法、物理法),作ct曲线,t时刻切线的斜率即为t时的反应速率。 3、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 一步完成的反应为基元反应,基元反应遵守质量作用定律。是否基元反应只能通过实验确定。 4、速率方程与速率常数 质量作用定律是速率方程的特殊形式,对于非基元反应也有类似的式子。 速率常数仅与温度和催化剂有关,而与浓度无关。 5、反应级数 速率方程中浓度幂之和称之。基元反应一定为正整数,非基元反应可为0或小数。 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一级反应 文案大全实用文档 dcA?kc 微分式: 反应速率与浓 Adt-1 ;度的一次方成正比;k的单位为Sc0kt?ln作图得t以ln c 积分式:

17、 c 一直线;2ln?t与起始浓度无半衰期: 21/k 关。 、二级反应与准一级反应2dc2kc?反应速率与浓 微分式: dt-1-1 时间;度的二次方成正比;k的单位为浓度11kt?作图tc 以1/积分式: cc0 得一直线;1?t与起始浓度的一 半衰期: 21/kc0 次方成反比。AA+B=Y+Z,当准一级反应:对于可按一级反应处大大过量时,大大过量或B 理。 、反应级数的测定3 文案大全实用文档 尝试法:将一组ct数据代入不同积分公式求k,若k为常数则所代公式正确; 、1/ctlnct作图法:将一组ct数据按等作图,若得直线可判定反应级数; 1?nt?Kc半衰期法:根据得21/lgt?(

18、1?n)lgc?lgKlgc作图,以tlg21/2/1可得直线,从斜率可求n。 ?nlgclg?lgkn?,微分法:根据得kc?以作图可得直线,斜率即为n。 ?clglg四、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阿仑尼乌斯公式 Edlnka微分式: ? 2RTdTEk11a2ln?(?) 积分式: TTkR2112、活化能 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第十章 复合反应动力学 一、复合反应基本类型 文案大全实用文档 1、平行反应 ; dckc1BA?c)?(?k?k A21kcdt2c2、对行反应 c; kdceB,A1?Kck?k?c? BA?11cdtck?e1A,3、连串反应 ; ; dcdcdccBAc?k?ck?c?kck BA1BA221dtdtdt二、复合反应机理近似处理方法 1、平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