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学案_第1页
三年级下册学案_第2页
三年级下册学案_第3页
三年级下册学案_第4页
三年级下册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班级三年级 班主备人组员 一只钢笔9.5元,一支铅笔1.2元,一支钢笔比一支铅笔贵多少元? (1)独立计算(2)疑问: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课题 买书(一)序号1学生姓名二次尝试学习目标1.结合买书的具体情境,是学生掌握一位小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算例和算法。 2.通过交流活动,让全体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重点 小数的加减法难点 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准备过渡1. 竖式计算并说一说如何计算的 457+522= 375+23= 987 -877= 435-31= 2.填空 4.1元=()角 12.6元=()角 243角=()元课堂检测 1. 计

2、算 5.6+2.2= 2.3+12.5= 5.9-2.6= 15.3-2.1= 2. 教材第6页“试一试”的第2题 3.小汽车 15.40元/个 小熊4.20元/个(1)小明买这两个玩具共花多少元?(2)小熊笔小汽车便宜多少元?尝试探究 淘气去逛书店,选中两本书,一本童话故事和一本数学世界,买这两本书一共需要多少钱?1.请列出算式 2.尝试解答讨论:为什么小数带你一定要对齐?精讲点拨小数相加减,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按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收获 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班级 三年级 班主备人组员 1. 把

3、算式与相应的得数连起来 0.4+0.5 7.2 8.7-5.3 7.8-0.6 0.9 4+3.2 6.4-3 3.4 11.9-11 2.教材第7页第3题课题买书(二)自主学习课序号2学生姓名能力提升学习目标 巩固小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算例和算法 ,能熟练、正确计算。 知识点 1、在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单位(数位)的数才能相加。2、熟练掌握竖式求小数加减法的方法。3、掌握竖式格式(小数点对齐)。基础过关 1、列竖式计算。 2.5+54.4 45.8-4.6 53.7+1.2 12.4-11.3 1.46+0.53 8.47-2.25 35.6+43

4、.3 46.7-5.42、菊花一束的单价是1.50元 满天星一束的单价是2.40元(1)各买一束,一共要多少元?(2)买一束满天星比买一束菊花贵多少元?(3)买2束满天星要多少元?创新培优 1.下面三种商品各买一袋,带25元够吗?说说你的想法。 豆奶粉8.10元/袋 即溶麦片10.20元/包 芝麻糊7.30元/包 2. 接力赛 10.8-3.6()+15()-12.2()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班级 三年级 班主备人 组员 1. 下面是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猜一猜,整个图形分别是什么? 课题轴对称图形(一)序号3学生姓名二次尝试学习目标 1.认识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能够辨别哪些图形是轴对

5、称图形,并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2.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难点 判断轴对称图形,按要求画出对称图形。准备过渡对称图形 观察下面的图片,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课堂检测 1.看一看,说一说。下面那些图形式轴对称图形?2.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尝试探究 1.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画一画。(出示教材第12页的剪纸图)小结:剪之前先( ),然后沿着( )再剪,就可以剪出一个( )。精讲点拨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收获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班级 三年级

6、班主备人 组员 1.妈妈买笔花了15.8元,还剩下34.2元,妈妈带了多少元?2.接力赛0.4+0.7( )-0.1( )+12.4( )-2.7( )0.8+0.3( )-1( )+15( )-2.3课题 寄书(二)自主学习序号4 学生姓名能力提升学习目标1. 巩固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知识点 1运用小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3灵活运用估算知识,并能解释估算过程 基础过关一、口算。12.3-5.1= 4.8+2.2= 4.7+6.3= 12-6.6=22.6-12= 5.9+0.8= 3

7、.4+6.8= 15.3+22.7=二、竖式计算。(不要忘了对齐小数点哦)13.5+9.24= 23.54-13.9= 12.4-9.56= 15.5-6.8=三、解决问题。足球 排球 篮球 乒乓球拍 25.8元/个 13.5元/个 19.54元/个 8.8元/个1. 买一个足球比一个乒乓球贵多少元?点拨:(1)小数点对齐.(2)写清借位点。创新培优1.一根绳子长20米,第一次用去一半,第二次用去6.78米,还剩多少米?2.小明在做小数除法时,被减数少算了10,减数多算了2.78,得到的结果是12.56,那么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班级 三 年级 班主备人组员 从

8、镜子中看到的左边图形的样子是什么?画“”。 ( )( )( ) 课题 镜子中的数学序号学生姓名二次尝试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结合活动内容和具体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2、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3、逐步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重点镜面对称的特征难点探索镜面对称的一些特征。 准备过渡1、讲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问题: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这是什么原因?”2、“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点拨: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光滑的地板也会出现倒影等。)课堂检测 1、 从镜子中看到的左边图形的样子是什么?画“” ( ( ) ( ) 2、从

9、镜子里看时间如图, 实际是( )时 。 。 尝试探究 1、在黑板上贴上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上,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2、从镜子中看到的图象是一个什么图形?哪一条线是它的对称轴呢? 精讲点拨镜子里面的图形和镜子外面的图形大小一样,上下一样,单左右相反。收获 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班级 三年级 班主备人组员 根据左边的算式很快地填出右边算式的答案。 293=87 2903 =( ) 9617=1632 96017=( ) 258=200 25080=( ) 课题 找规律(一)序号学生姓名二次尝试学习目标 1、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10、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重点 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难点 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准备过渡1、口算 812= 315= 205= 915= 2、3150=?该怎样计算? 思考:(1)以上面的一个算是为例,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试着看看乘数和积得关系。课堂检测 1、一箱矿泉水24瓶,10箱矿泉水多少瓶?20箱呢?30箱呢? 2、想一想算法,填一填。 (1)、1040 =? 想:10 ( )个十( )个十 ,因为104 =( ),所以1040 =( )。 (2)、21 30 =? 想:21

11、( )个十 = ( )个十, 因为213=( ),所以2130=( ) 尝试探究 3、算一算。(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5 1= 3 2= 12 4= 5 10= 3 20= 12 40= 50 10= 30 20= 120 40= 我发现:第一个乘数( ),第二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 )倍,积也随着扩大到原来的( )倍。 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 )倍,另一个乘数也扩大到原来的( )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 10)( )=( )倍。精讲点拨 乘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先把乘数中末尾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再看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 收获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

12、”学案班级 三年级 班主备人组员 计算是否正确,不正确,请改正。 4 3 4322 = 2 2 8 6 改正: 8 6 1 7 2课题 住新房(一)序号学生姓名二次尝试学习目标 1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方法 。 2.经历估算的过程,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重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竖式。准备过渡1、口算: 8012= 1350= 2050= 9015=2、你能用原来学过的方法计算出1311=?吗?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想法。课堂检测1、 竖式计算。 1143= 2412= 4421= 1111=2、同学们进行体操表演,每排12人,有12排,一共有多

13、少人?尝试探究 一栋楼房有12层,每层14户,这栋楼房一共可以住多少户?(1) 独立分析,列出算式。(2) 不计算,找出这个计算结果的范围。(3)试着用竖式计算。精讲点拨 计算方法有两种:(1)把其中的一个乘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用它们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乘,再把乘得的两个积相加。 (2)列竖式计算。收获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班级 三年级 班主备人组员 1比一比把书后面附页2中图6剪下,拿出剪下来的两张纸,先估计一下,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 动手做,小组活动,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2.汇报:比较得出的结果是 的面积大。3.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比较

14、方法有 , , )课题 什么是面积序号学生姓名二次尝试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3、使学生通过“比一比、摆一摆、画一画”等多种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重点认识图形面积的大小。难点 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准备过渡1.摸一摸:拿出你们的双手,摸一下你们的课本和桌子的表面。2.比一比:课本和桌子这两个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 3.找一找,你们身边有没有比课本的面小的物体? 4.拿出两个正方形,我们来比一比,哪个正方形的面大?这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课堂检测尝试探究1、物体或者是图形的表面可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

15、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说明物体长短的叫什么?( ) 那么你们知道用来说明物体的表面或图形大小的叫什么吗?( )2、看右图,根据四幅图,说一说什么是面积? 3、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哪里是它们的面积?精讲点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千米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收获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班级 三年级 班主备人组员 1.认识和体会1平方分米。(1)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量一量课桌面。方便吗? (2)认识1平方分米,这个面积单位的写法和读法。点拨: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分米2。(3)说一说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4)用面积为1分米2的格子纸量一量课桌

16、面有多大。 2.认识和体会1平方米。(1)如果用1平方分米的方格量教室地面的面积,方便吗? (2)度量更大的面积,该用什么单位?认识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点拨: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米2。 (3)1平方米有多大,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米? 估一估教室地面和黑板的面积。地面: 黑板: 课题 2、量一量序号学生姓名二次尝试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3、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及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关系。重点认识并区别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等面积单位的大小。难点结

17、合具体情景,使用合适的面积单位。准备过渡 1、( )是面积。2、做边长是1厘米、1分米的正方形各4个。课堂检测1、填空 (1)黑板的面积约5( )。 2)、数学书的封面面积约300( )。3)、一张邮票的面积约6()。 4)、单人床的面积约2()。 尝试探究 认识和体会1平方厘米。1.要求用自选的方格来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2.交流测量的结果,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1平方厘米,它的写法和读法。4.说一说:你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5.估计一下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 平方厘米精讲点拨收获 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班级 三年级 班主备人组员 1.试一试:(1)

18、看下边的正方形。先估计一下它的面积。然后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再算一算它的面积。(2)说一说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课题 3、摆一摆序号学生姓名二次尝试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观察、判断、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养成勇于探索和实践的良好品质。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准备过渡 1、我知道的面积单位有( )。2、下图中,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用数方格的方法说出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如果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一个较大的图形的面积,你会

19、感到怎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求面积的方法, 课堂检测 2、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场是多少平方米?3、一个正方形花池的周长是64米,面积是多少?尝试探究1、估一估:估计图形的面积(教材第45页图形) 2.摆一摆,填一填。 (1)用1厘米2的正方形放在这3个长方形上摆一摆,看需要摆几行几列,数一数它们分别要用几个小正方形才能摆满,检验估计的结果(3)认真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4)在观察、比较之后,发现其中规律,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建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精讲点拨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收获绥德县第二小

20、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班级 三年级 班主备人组员 探究二:说一说:指导读写,说意义 1、请学生看书:自己独立学习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然后师生共同梳理: 在 1/2 中, 2 表示什么?【表示把这张纸平均分成的 ( )分】,我们把分的份数写在下面,叫做( ); 1 表示什么?【表示取其中的( )份】,我们把取的份数写在上面,叫做( ),中间的线叫( ),表示( )分。(教师板书) 2、 涂一涂:体验分数的大小 请同学涂出它的 1/2 、 1/3 、 3/5 、【教师重点强调 :所分的份数不同,但都是取其中的一份,涂出的分数有大有小。】课题 分一分(一)序号学生姓名二次尝试学习目标1. 我能初步理解

21、分数的意义,理解平均分的含义,除部分是分数并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2.我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难点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准备过渡1 、出示问题:师:课件出示蝴蝶图。这是什么?( )同学们仔细观察,根据图形的特点,我们还可以说这是什么图形?( )怎么才能找到它的对称轴呢?2 、引导分析、观察,对折后就把蝴蝶分成了两部分,这两部分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分得的两份完全相等,可以说这是怎么分?( )其中的一部分是这个图的多少?可以怎么表示?(找同学直接说)【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画( ) 用小数表示( ) 分数 ( )】3、重点

22、说为什么能用 1/2 来表示?引出课题课堂检测我会填: 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块蛋糕的( )分之一,写作( )。如果平均分成13份,每份是( )。 把1分米的绳子平均剪成8段,每份是它的( )分之( )。 这个分数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份,取了其中的( )份。 读出下面分数:读作( ) 读作( ) 读作( ) 读作( )写出下面分数:七分之一写作( ) 十二分之一写作( )十分之一写作( ) 二十分之一写作( )尝试探究探究一:折一折:独立动手,找分数 1.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把蝴蝶平均分成了两份( ),其中的一份可以用 1/2 来表示,现在你能用这种方法折出这张长方形纸的 1/

23、2 吗?自己动手试试并涂上颜色。(主内交流、探讨。有几种折法)1、( )2、( )3、( ) 2.你能涂出它们的 1/2 吗? 组内讨论方法:涂之前,先想想怎样才能找到它们的 1/2 呢?)(师重点强调:同是 1/2 ,却可以表示不同的图形。精讲点拨 1分子 分数线 读作:二分之一 2分母收获 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班级 三年级 班主备人组员 火眼金睛 1. 涂色部分占总数的。 ( )2. 课题 分一分(二)序号学生姓名二次尝试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通过动手分一分,圈一圈,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其中一份或是几份。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难点

24、体会一个整体可以有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他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 准备过渡1.试着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2. 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 课堂检测第一关:用分数表示每幅图中每种物体的个数占全部的几分之几?(先填一填,再说一说)黄花:红花:红花占总数的()黄花占总数的()红苹果:绿苹果 红苹果占总数的() 红苹果占总数的()第二关 :按分数圈一圈(想一想:要把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 第三关:他们吃的萝卜一样多吗?与同伴说一说。 白兔说:我吃了这堆萝卜的1/2。 灰兔说:我也吃了这堆萝卜的1/2。尝试探究探究点:拿出准备好的方格纸,分别涂上红、黄、蓝3种颜色,完成下

25、列各题。(1)、红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 )(2)、黄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 )(3)、蓝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 )2、把大正方形剪成9个小方块,然后把三种颜色分开摆好,完成下面的表格。先想一想:要把( )看成一个整体。红色黄色蓝色小方块的个数占9个小方块的几分之几3、根据表格填写的内容和你的小组成员交流。说出自己是如何写出分数的,让组内其他学生进行判断(组长派一名代表展示)。精讲点拨 当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把谁看做整体,一个整体可以有许多个体组成,确定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从中找到分数。(注:用分数表示把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收获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2、这节

26、课你满意的程度:用画 表示。 。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班级 三年级 班主备人组员 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和谁大?1.学生操作:小组合作,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 ) ( )课题 比大小序号学生姓名二次尝试学习目标1. 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2. 能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重点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难点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准备过渡 1. 我家有()人,男性有()人,女性有()人,男性占全家总人数的(),女性占全家总人数的()。 2.淘气买了10支铅笔

27、,笑笑买了6支铅笔,他们都打算把自己铅笔的1/2 捐给灾区小朋友,他们捐的同样多吗?课堂检测1.填分数,比大小。( )( )( )( )17 ( )( )( )( )2.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尝试探究 3 4和 4 1哪个大呢? 1. 学生拿出: 两个一样的正方形,都平均分成 了4份。请同学们涂一涂,使涂 色后的图形能分别表示这两个 分数。 分析与解答:把两个同样的正方形都平均分成( )份,其中的( )份是1 ,3份是( )3 ,里面有()个1 ,所以3 ()1 。 4 4 4 4 4 精讲点拨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时,分母小的分数大。收获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班级 三

28、年级 班主备人组员 活动二:第一场比赛有结果,那么第二场比赛又是怎么样?这一场比赛男生派5名同学参赛,女生派4名同学参赛,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拍球。这是第二场比赛成绩:我们再来比一比,哪一组赢?到底是男子组赢?还是女子组赢? 男子组和女子组拍球情况统计图 男子组 女子组 一 二 三 四 五 一 二 三 四课题 1.比一比序号学生姓名二次尝 丽婵善裕舒华卓睿家辉俊杰弘杰宏祥泽宇 123456789男子组:女子组:0试学习目标1、我能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2、 我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难点读懂统计图表

29、,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准备过渡1口算: ; ; ; 。 2.小轿车3小时行了210千米,大客车5小时行了250千米,那辆车跑得快?课堂检测1.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商店本月前三周卖出的冰糕的情况。小熊本周进多少箱冰糕合适?你能帮他解决吗(看课本第70页) 2【课外实践作业】数学故事:“有危险吗?”我们的朋友美羊羊遇到平均数了,不会游泳的她心想:我的身高是90厘米,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80厘米,下游泳池去应该不会有危险的。请问你是怎么想的? 【宝盒】:平均水深80厘米,并不是说这个泳池每个地方都是80厘米。有的地方可能深一些,有的地方可能浅一些。美羊羊到水深浅于80厘米

30、的地方游泳就安全,如果到水深深于80厘米的地方游泳就不安全。尝试探(名称)嘉豪锦绅德荣 宏祥黄芳芳菲芳嘉燕苏慧思瑶1234567男子组:女子组:80究活动一:星期三的活动课我们举行了两场激烈的拍球比赛。比赛规则:第一场男女生各派4名同学参赛,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拍球。这是第一场比赛成绩。比一比哪一组赢?到底是男子组赢?还是女子组赢? 男子组和女子组拍球情况统 男子组 女子组精讲点拨 求平均数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动手操作,移多补少,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限制;第二种方法就是列式计算,在以后解决求平均数问题时我们一般会用计算的方法。总个数总人数=平均个数)收获本节课,你认为自己最满意的一项是,在( )内

31、打:自学( ) 倾听( ) 合作( ) 展示( ) 检测( )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班级三年级 班主备人组员 活动二:摸球。 1)教师出示盒子,内装1白2黄。“盒子里有1个白球,2个黄球,任意摸出一个球,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你猜一猜,把猜测的结果填写在课本74页”.2) 盒里再加3个红球。“如果老师再放入3个红球,任意摸出一个球,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猜一猜,并填空。 3)摸球验证。以组为单位,每人轮流摸2次,组长记录。 活动三:用我们以前说的一定、不一定、可能、不可能、经常、偶尔这些词语说一说一说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课题 2.猜一猜序号学生姓名二次尝试学习目标1、经历可能性的实验过程,

3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3、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做出描述,并能分析出原因。重点感知有些事情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能用准确描述生活中的事情。难点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并能根据数据知道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准备过渡1.直接写得数 -= 1-= += -= 2.笑笑3分钟跑了600米,小红4分钟跑了1000米,体育老师要从他们两人中选一人参加学校的运动会,该选谁?课堂检测 第一关:我会涂,指针停在哪一部分的可能性最小,就将那一部分涂色。 2个9个第二关:我会填。1.任意摸出一个图形,有_种结果,摸到_的可能性大,摸到_的可能性

33、小。能摸到正方形吗?2个9个1个2.任意找出一个图形,有_种结果,摸到_的可能性大,3个3个摸到_的可能性小。3.任意摸出两个图形,有_种结果,分别是_。第三关:一个小正方体,随意一抛,要使数字2朝上的可能性占 1/2,那么,你要在几个面上刻上数字2?要使5朝上的可能 性占到 1/3,该怎么办? 尝试 探究1、 活动一:抛图钉。如果老师把图钉抛出去,会出现一些什么种情况?(学生猜,引导学生才出三种情况。) 活动要求:A、先独立活动,每人抛5次,把抛图钉的结果记录在表格(1)中 B、抛完图钉以后,把自己的记录汇报给小组长,小组长汇总,把你们小组出现每种情况的次数,记录在表格(2)中(教材第73页

34、)。精讲点拨 有些事情的可能性是可以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可能性不是确定的,可能性是确定的可以直接得出结论,有些事情的可能性不是确定的,需要我们做试验进行观察和比较才能得出结论。收获本节课,你认为自己最满意的一项是,在( )内打:自学( ) 倾听( ) 合作( ) 展示( ) 检测( )班级 三年级 班主备人组员 活动二:探究“方队”。1、 55的方队图片。问:请观察这个队形,它是怎样排的?2、 揭示方队像这样的每行人数和行数相等的队形叫方队。3、 这个方队共几人?怎样算?4、 用手中的棋子,摆出自己喜欢的方队。5、48个棋子能排成方队吗?请说说理由。48个棋子排成方队,你有什么好方法? 6、如果

35、48人排成方队,至少去掉了多少人?指名生汇报:7、学生独立完成:如果48人站成方队,至少增加多少人?课题体育中的数学体操表演序号学生姓名二次尝试学习目标1. 通过解决体操表演中的对列问题,理解方队的问题。2. 通过解决体操表演中的对列问题,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图形及乘法的有关知识。重点理解方队的含义。难点进一步巩固对有关图形、乘法的意义的理解。准备过渡 小学第5届校运会开幕式中三年级运动员代表队每行3人,排4行,问这个队形共有多少人? 1.你是怎样算的?引出每行人数,行数和总人数”三个名称。 2.请同学们用12个棋子代表12人,摆出一个你喜欢的长方形队形。 3.我发现了:( )( )=总人数 课堂

36、检测一、填一填。1、第一组有18人,排成长方形队形,有( )种排法。2、如果18人要排成方队,至少去掉( )人;或者至少增加( )人。二、12个人站成长方形进行列队训练,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如果站成正方形队形,至少要去掉多少人?至少要增加多少人?尝试探究活动一:“探究长方形队形的排列方法”1、由48人组成的体操队进行队列排练。如果48人要排成长方形队形,可以有几种排法?(用有序的思维方法把数据排列)第1种第2种第3种第4种第5种第6种第7种第8种第9种第10种每行人数行数(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方法)精讲点拨 把进行体操表演的一队人排成长方形,可以用排列的方法进行尝试,如果要站成方队,要看哪两

37、个数相乘的积接近总人数,然后计算出至少去掉的人数或至少增加的人数。收获本节课,你认为自己最满意的一项是,在( )内打:自学( ) 倾听( ) 合作( ) 展示( ) 检测( ) 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 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班级 三年级 班主备人组员 1、还可以列表:从表中也可以看出中国队在小组赛中共赛()场,整个小组共赛( )场。(见课本第76页)讨论:表格中为什么要划掉斜线,怎样数才能算出正确的场数?(在表格中,两个班级交叉的表格代表两班之间的一场比赛,自己班级和自己班级不能比,用斜线划去,而斜线将表格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代表各班之间的比赛,而另一部分是重复的,舍

38、弃。)2、比赛结束后,参赛的12名中国运动员,每两个运动员都要握一次手,你知道,他们一共要握多少次手?课题体育中的数学比赛场次序号学生姓名二次尝试学习目标1.通过解决比赛场次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如分析、图解、列表等。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意识重点 通过安排“比赛场次” 来研究组合问题,探索运用图示、列表、计算、连线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有序思考。难点帮助学生学会有序思维的方法。准备过渡1、 用1、2、3三张数字卡片可以组成几个三位数?请写出来。2、 3个老朋友见面,每两个人都要握一次手

39、,一共要握几次手?课堂检测1、 同学们参加跳绳比赛,一年级有4个班,每2个班之间都进行一次比赛。(1) 一年级4班要进行几次比赛? (2)4个班共比赛多少次?2、如果你有4个不在同一所学校的好朋友,约好每个月都相互打一个电话,你们一个月一共打了多少个电话?用你喜欢的方法解答。尝试探究 2003年第4界世界杯女子足球赛,中国队所在的小组共有4支球队,每2支球队之间进行一场比赛。(1)中国队在小组赛中要进行几场比赛?(2)整个小组共赛几场?【分析与解答】(1)可以用连线的方法,在每两个球队之间划一条线。通过竖线条就知道中国队在小组赛中共赛( )场,整个小组共赛( )场。可以用计算的方法。精讲点拨 几个小队之间两两进行比赛,求一共比赛的场次,可以用图解法、列表法或者计算法解决,计算公式为:(n-1)+(n-2)+1=n(n-1)2收获本节课,你认为自己最满意的一项是,在( )内打:自学( ) 倾听( ) 合作( ) 展示( ) 检测( ) 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班级 三年级 班主备人组员 2、小李比小红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1) 理解题意,探究算法(2) 观察发现:同分母分数相( )时,因为( )的总分数( ),所以相减时( )不变,只是把它们的()相减。、计算310410? 课题 吃西瓜序号学生姓名二次尝试学习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