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笔记_第1页
医学免疫学笔记_第2页
医学免疫学笔记_第3页
医学免疫学笔记_第4页
医学免疫学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免疫复习资料 编纂整理2010级药学班 陈玉洁 第一章 抗原 教学要求:掌握抗原的概念、特性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掌握抗原表位,抗原结合价,共同抗原,交叉反应 掌握佐剂、了解半抗原及载体效应、抗原分类 免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后者产生免疫应答并清除,对前者产生天然免疫耐受的一种生理反应 抗原(Ag)指能与T细胞TCR及B细胞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致敏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抗原分为两类:完全抗原(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 半抗原(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小分子物质 多糖、类脂)半抗原无 免疫原性,但与载体蛋白结合后可形成完全抗原 免

2、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免疫反应性(抗原性):与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 抗原理化性质;分子量大,结构复杂不易降解,免疫原性越强;多聚体强于单体,颗粒性(细 胞,细菌)抗原强于可溶性(毒素)抗原 宿主因素:亲缘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修饰(外物刺激)及隐蔽(甲状腺球蛋白、眼晶 状体蛋白、精子等原先被机体屏障隔离的物质)的自身物质;健康状态,生病时 免疫原性强,不可注射疫苗 免疫方法:皮内皮下肌肉腹腔静脉口服 抗原决定簇(表位):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体识别的基本单位 表位类型:线性表位(无空间构象),构象表位(有空间构象) T细胞仅识

3、别由抗原提呈细胞加工提呈的线性表位,B细胞可独立识别线性又可识别构象 抗原结合价:指抗原表面表位的数目 (天然抗原有多种,多个抗原;半抗原只有一个) 共同抗原:不同抗原分子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表位),抗原之间称为共同抗原 交叉反应:由共同抗原刺激产生的抗体,不但能与诱导它产生的抗原结合,还能与含有相似 表位的其他抗原发生反应,此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抗原分类:胸腺依赖性抗原(TD):产生抗体需要T细胞辅助,主要以IgG为主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1):不需要T细胞辅助,主要以IgM为主 异种、同种异型(血型)、自身(修饰隐蔽)、易嗜性(存在所有种属间共同抗原) 佐剂: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延长抗原在

4、体内存留时间,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扩大免疫应答的效应。 常用弗氏佐剂 不完全佐剂+抗原=完全佐剂 页9 共 页1 第 级药学班 陈玉洁 编纂整理2010 免疫复习资料 第二章 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 教学要求: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 掌握免疫器官(组成及其在免疫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APC组成掌握T、B表面标志;抗原提呈细胞概念;专职 T/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及分布 了解 了解淋巴细胞再循环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阵地)、免疫细胞(士兵)和免疫分子(武器)三部分组成 免疫细胞 巨噬(组织可游走)大吞噬+吞噬细胞:单核(血液) 中性粒小吞噬 单核吞噬系统表达丰富的粘附分子,对玻璃与塑料有

5、较强粘附性,可将其与淋巴细胞分离 巨噬细胞作用:吞噬杀伤、抗原提呈、分泌细胞因子 效应中性粒细胞:与靶细胞抗体FC段结合,发挥ADCC 肥大细胞:只分泌细胞因子指挥别的细胞进行免疫效应 细胞细胞、B细胞、NK淋巴细胞:T B细胞 CTL细胞毒性细胞细胞毒性杀伤感染细胞 CLP(前体细胞) T细胞 NK细胞 Th辅助性细胞活化B和巨噬 T细胞来源于骨髓,成熟于胸腺 T细胞表面含CD4/CD8 提呈细胞含MHC-/ CD4+MHC- 活化成Th CD8+MHC- 活化成CTL 初入胸腺双阴性(CD4/CD8分子不表达),随深入发育为双阳性(CD4/CD8分子表达)、与基质细胞表面MHC-I类结合时

6、CD8高表达、与基质细胞表面MHC-类结合时CD4高表达(单阳性),没结合的双阳性细胞发生凋亡;通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的基础 单阳性T细胞在胸腺内与MHC-/结合了自身抗原的吞噬细胞接触,若T细胞CD4/CD8与MHC-/结合,则T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不能识别的则继续发育;阴性选择保证了T细胞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 T细胞表面标志TCRT 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受体, 在T细胞表面TCR与CD3结合,CD3负责将抗原信号传入T细胞(第一信号),还需要在其他刺激分子(CD28)第二信号刺激下才可以活化T细胞。 B细胞来源于骨髓,成熟于骨髓,经抗原刺激后活化为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 B细胞表面标志BC

7、R受体,嵌入细胞膜的免疫球蛋白 抗原结合后直接活化 抗原提呈细胞APC将天然抗原降解成肽(构象表位变成线性表位),然后与MHC分子结合成复合物,转运至细胞表面被T细胞识别的免疫细胞;分为专职APC包括巨噬细胞、树突 页9 共 页2 第 免疫复习资料 编纂整理2010级药学班 陈玉洁 细胞和B细胞,组成性表达功能;非专职APC需要刺激才能发挥功能的皮细胞激活的T细胞等诱导性表达 自然杀伤细胞NK: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起直接杀伤异常组织、靶细胞的免疫细胞 免疫器官 外周淋巴器官(次级淋巴器官):免疫细胞定居和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淋巴结、脾脏和粘膜 中枢淋巴器官(初级淋巴器官):免疫细胞生成的

8、场所,胸腺、骨髓(骨髓是B细胞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第三章 免疫分子 教学要求:掌握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结构及其功能的关系 掌握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特点 熟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抗体(Ab):B细胞受刺激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存在于体液中,将抗体介导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 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与抗体分子相似的球蛋白 抗体和免疫球区别 免疫球蛋白是结构及化学的概念,而抗体是生物学及功能的概念。可以说,所有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并非所有免疫球蛋白都是抗体 基本结构如图:Y字型的对称四肽链,由两条轻链L,两条重链H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 可变

9、区(V区):轻链的上1/2和重链的上1/4区域,在可变区内为了针对不同抗原氨基酸变化很大;剩下的区域称为恒定区,恒定区负责结合体内差异不大补体,及杀伤细胞,所以氨基酸变化不大。根据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不同,分为、五个类型,分别对应五类免疫球蛋白IgM IgG IgA IgD IgE(希腊字母发音声母) 高变区HVR:在可变区中决定着抗体特异性,负责识别及结合抗原的部位,称为互补决定区(CDR) V区中CDR以外的区域,称为骨架区FR 功能区:免疫球蛋白多肽链分子由链内二硫键折叠而成的球形结构,可作为抗原、补体及FC段受体的结合区域。 页9 共 页3 第 免疫复习资料 编纂整理2010级药学班 陈

10、玉洁 功能区作用 VH+VL 一个抗原结合位点 CH+CL 同种异型的遗传标记 (IgG)CH2 补体结合位点 (IgG)CH3 结合细胞表面FC段受体单核、巨噬、B、NK (杀伤细胞) (IgM)CH3 补体结合位点 (IgE)CH2CH3 结合FC受体肥大、嗜碱性粒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致过敏) 铰链区:轻链与重链分别处的氨基酸序列,这段序列不与临近区域形成二级三级结构,易伸展,有利于免疫球蛋白两个V区抗原结合部位与不同距离的抗原表位更好的匹配。 连接链:由浆细胞分泌将IgM单体连接成五聚体,将IgA单体连接成二聚体的二硫键 分泌片: 免疫球蛋白水解: 木瓜蛋白酶:生成两个抗原结合片段 只有

11、FabFc.每个Fab,一个可结晶片段一个化学结合价,结合力弱,不能凝集段完整可结合补体,可丧失FC或沉淀, 选择性杀伤自身组织细胞 结合力强,和PFC胃蛋白酶:生成Fab2,副作用,是制备抗FCFC不完整,减少 毒素抗体时,提纯的重要原料。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CDR)决定结合抗原由互补决定区(C1QCH3的补体结合位点暴露出来,供激活补体与抗原结合后,铰链区变构,将CH2或 识别(经典激活途径) FC受体结合,发挥作用FC受体抗体FC段可与多种细胞表面的结合 FC段与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的作用调理作用IgG的受体细胞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杀伤是FC抗体依赖性细胞介

12、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非特异性的,抗体结合时特异性的致这些细胞脱颗粒导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高亲和力结合,I型超敏反应IgE介导 型超敏反应致I 五类免疫球蛋白特性与功能 性质IgG IgM IgA IgD IgE 存在形 式单体 五聚体二聚体 单体 单体开始合成时间 生后3个月 胚胎后期46生后月 任何时 间 较晚含量 第一 第三 第二第四 第五免疫作 用抗病毒、抗菌、抗 毒素、自身抗体早期防御、(血型)溶血 粘膜局部免疫作用 构成BCR 超敏反应、 抗寄生虫 页9 共 页4 第 免疫复习资料 编纂整理2010级药学班 陈玉洁 补体 教学要求:掌握补体概念 掌握补体系统的激活(经典、旁路

13、、MBP) 熟悉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补体:可通过免疫溶菌、溶血作用辅助和补充特异性抗体的一类蛋白 补体系统:固有成分血清;调节蛋白组织液;补体受体细胞膜 补体命名:参与经典途径的固有成分,按发现先后顺序命名C1 C2.C9 旁路途径成分按大写字母表示 B因子 D因子 P因子 活化后裂解的片段,游离小片段a 结合大片段b 有活性时加上划线 经典途径 旁路途径 MBL途径 主要激活 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某些细菌、真菌等 细菌甘露聚糖残基 起始分子 C1q C3 MASP 激活产生 抗原抗体结合暴露CH2(IgG)CH3(IgM)供C1q识别, 血液中B因子可直接激活C3形成C3转化酶,但被H因子和I

14、因子抑制,当H因子、I因子作用被阻挡则立即激活 MBL受体效应活化MASP丝氨酸蛋白酶,酶能水解C4和C2分子,形成C3转化酶 过程 1-4-2-3-5-6-7-8-9 3-5-6-7-8-9 2-3-5-6-7-8-9 C3转化酶 C4b2b C3bBb C4b2b C5转化酶 C4b2b3b C3bnBb C4b2b3b 意义 再次感染或感染后期参加特异性免疫 初次感染或感染早期发挥固有免疫效应 同旁路途径 膜攻击复合物MAC:由C5C9组成,若在靶细胞上则通过打孔细胞膜,使细胞内小分子物质流出,产生细胞内外渗透压差,致细胞死亡;若补体激活发生在血清中,补体成分与S蛋白形成亲水性、无溶细胞

15、活性的产物 结合插入细C5b67MAC组装:高亲和力结合成C8胞膜,与牢固附着于细胞,但C5b678个溶解力不足,在与1215MHC C9联接,形成大孔径的效应机制:形成跨膜通MAC大分子小分子自由通过,道,低 滞留胞内,致胞内渗透压水进入细胞,(胞内浓度高) 细胞胀裂溶解 页9 共 页5 第 免疫复习资料 编纂整理2010级药学班 陈玉洁 补体生物学作用 1、溶细胞、细菌和溶解病毒 2、调理作用 3、引起炎症 4、清楚免疫复合物 细胞因子CK:机体细胞受刺激产生的具多种生物学功能小分子蛋白质的统称 白细胞介素: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细胞间的语言) 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糖蛋白 肿瘤坏

16、死因子:体内外均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物质 集落刺激因子:刺激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体外能形成细 胞集落的蛋白 生长因子:介导不同类型的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蛋白 趋化性细胞因子:激活和趋化白细胞作用的促炎因子 细胞因子生物学作用 作用方式:自分泌(自产自销),旁分泌(作用于邻居细胞),内分泌(作用于远处细胞) 作用特点:非特异性、多效性、重叠性、高效性、拮抗性 作用:1参与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 2刺激造血功能 3参与和调节炎症反应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教学要求:掌握MHC概念 掌握HLC复合体、类基因位点 掌握HLA抗原的组织分布 熟悉HLA- 类分子的结构 组织相容性:指

17、器官或组织移植时,如相容就不互相排斥、不相容则会出现免疫排斥反应 MHA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一组抗原 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编码MHA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人类MHA=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MHC=HLA复合体 HLA复合体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按HLA分成3个区,即HLA-类、类和类 移植时最主要看近着丝点类的DP/DQ/DR 远着丝点类A B C HLA特征:多态性(除同卵双胞胎,很难找到HLA完全相同者);单倍型遗传子代HLA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可能是四分之一,子代与亲代总有一个单倍型是相同的;连锁不平衡,理论上基因是随机组合的,某一单倍型

18、出现的频率应等于组成该单倍型各基因频率的乘积,但实际上却相差很大 HLA-类分子:所有有核细胞及血小板表面,与内源性抗原肽结合,与CD8+分子结合 HLA-类分子:B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与外源性抗原肽结合,与CD4+分子结合 生物学作用:抗原提呈、MHC限制性,TCR-CD3复合物必须同时识别特异性抗原肽和相应的MHC分子,才能产生第一信号、免疫调节 页9 共 页6 第 陈玉洁编纂整理2010级药学班 免疫复习资料 与临床医学 HLA MHC分子结构 器官移植时,检查HLA 重叠度越高排斥、 A B、 C段基因, DP、DQ、DR 反应越小 细胞逃脱免疫监 HLA-类分子表达减少使肿瘤

19、子表达易患自身免疫病 视,HLA-类分 免疫应答第四章 教学要求:掌握免疫应答的概念、过程及类型 发挥效应的特点) 掌握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概念、细胞间相互作用、FC ,对后者产生免疫应答并清除,对前者产免疫应答: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 生天然免疫耐受的一种生理反应过程。 免疫应答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固有免疫是机体形成的天然免疫防御功能,即出生后就已具备的非特异性防御功能,特点包括:没有特异的选择性,作用范围广;反应出现快,但作用强度较弱;参与的免疫细 细胞等,主要是皮肤和粘膜防御包括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及NK胞较多,有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

20、化为效应细胞,适应性免疫:指机体T/B 产生生物效应的过程 适应免疫应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T/B细胞活化阶段细胞识别提呈的抗原肽或B细胞直接识别抗原后,识别活化:T CD4 增殖分化:T/B细胞激活后,在细胞因子作用下,克隆扩增分化为效应T细胞 ,和浆细胞,有部分分化为静息状态的长寿记忆细胞Th/CD8CTL 释放细胞毒性介质 CTL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 Th辅助B和巨噬 适应性免疫特性:识别性、特异性、记忆性 抗原提呈过程 APC)吞噬或吞饮入细胞内,如细菌、可溶蛋白称为外源性抗原抗原分类:能被提呈细胞( 在细胞内产生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内产生的病毒抗原,称为内源性抗原 外源性

21、提呈过程 摄入成为内体、内体外源性抗原被APC溶酶体内酶降解抗与细胞内溶酶体融合、内质网中合成)原成抗原肽(小分子多肽新合成的MHC-新的被恒定链扣住的、从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内体融MHC-、抗原合、恒定链降解形成空载MHC- 结合胞吐与细胞膜融合肽与的MHC- 页9 共 页7 第 免疫复习资料 编纂整理2010级药学班 陈玉洁 内源性提呈过程 内源性抗原与泛素结合进入蛋白酶体、蛋白酶体具广泛水解活性,将内源性抗原水1解为抗原肽、抗原肽进入胞浆与转运体结合成异二聚体进入内质网腔、内质2和MHC-与抗原肽结合、网新和成的MHC-复合物从内质网进入高尔基体修饰后胞 吐至细胞膜与之融合 细胞所介导的

22、免疫应答也称细胞免疫应答抗原引起T由TD 识别细胞,二TMHC分子提呈给静息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树突状细胞DC将细TDC短暂接触时,通过单阳性者通过表面粘附分子相互作用,单阳性(效应)T细胞与类分子中挑选出相应的抗原肽,与之特异性结复合分子,在众多TCR-CD3MHC胞表面的 CD3分子将抗原刺激信号传入胞内合后通过 活化信号传导;第二信号来自与与抗原特异结合后CD3T细胞活化需要双信号,第一信号来自TCR细胞之间作用时间更长,细胞和DC接收第一信号刺激后,细胞膜表面粘附分子变构,使T T细胞活化变构了的粘附分子诱导第二刺激信号产生使 T细胞生物学作用效应后者分泌细胞毒前者活化巨

23、噬细胞并诱生炎症反应,和ThCTL细胞,T细胞活化后分化为 素并诱导细胞凋亡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也称体液免疫应答TD/TI抗原引起B由 细胞完成细胞核抗原提呈细胞参与,直接由BThTI抗原引起的体液免疫无需 细胞细胞和BTD抗原引起的体液免疫至少需要三种免疫细胞即抗原提呈细胞、CD4+Th IgM类抗体,亲和力低,特异性不高细胞活化,产生TI免疫应答:刺激静息的CD5+B将抗原摄入,以抗原肽形BCR与抗原表位识别,产生活化第一信号,TD免疫应答:B细胞细胞通过表面B细胞表达CD40L,T式表达于B细胞表面供CD4+Th2细胞识别,活化的 细胞活化结合产生第二信号,导致BCD40LCD40与 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抗体产生潜伏期长、抗体抗原初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