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价值江总书记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我国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努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把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列为政府的重大教育改革项目予以推动和落实,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处理信息的这三项技能作为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

2、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各国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都十分重视信息技术教育,都先后制定了信息技术教育行动方案,在宏观上进行了科学地整体规划。美国每一所学校和每一间教室都与信息高速公路连接,要求12岁会上网,并制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英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一、二阶段的学习目标主要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运用技能,具备初步的信息技术观念。日本主要培养学生“信息活用能力”。我国广州、北京、上海、苏州等被列为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都在研究如何区域性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学校层面上的研究大都起步于十五期间,对信息技术在语文、数学、美术、自然、英语等学科课堂教学的运用进行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但其都

3、是对信息技术教育进行局部地、分散地研究,还未进行全面地、系统地、深入地研究信息技术在小学中的应用研究。我校在“十五”期间就开始研究“信息技术在小学中的应用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认为在学校中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注重学校硬件环境的建设,更要注重软件建设和师资培训。另外,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应是以走出去、请进来的多种形式扩大信息源,将社会信息引进校园、落实到教学中去,使学生了解掌握信息社会的交往方式,增强学生对信息的表现力和利用率,为学生创造更多锻炼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终生受益。并要加强实验学校之间的联系及实验学校与相关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网,加强我校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

4、的整体实力,紧紧捕捉住各种机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加强信息技术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学习、生活服务,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信息技术是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和传送的技术,他覆盖了微电子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与通信技术而成为一门综合技术。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深入开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所必须的。其一,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加快知识更新速度。书本化教材的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少则5年,多则10年或更长,而网络上的电子化课程知识更新可发生在一周之内。其二,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可以

5、构建信息丰富的、反思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允许学生进行自由探索,极大地有利于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其三,教育信息化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有助于加强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模拟大量的现实世界情境,把外部世界引入课堂,使学生获得与现实世界较为接近的体验。更进一步,利用计算机网络使学校与校外社会连为一体。所谓信息技术在小学中的应用,就是优化学校信息化的教育环境,广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加强信息技术校园文化的建设,(信息技术校园文化功能具有迅速、便利、超时空性的突出特点;具有大容量吸收、迅速加工、不断更新的显著特征;具有培养多样、大量创造性思维能力人才的重要特征

6、。)并将这种信息技术校园文化来潜意识的影响学生。其宗旨是通过信息技术在小学中的广泛应用,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创建一流数字化校园。 2、培养一支现代化教师。3、构建一种和谐的课堂。 4、培养一批信息化学生。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本校的信息技术设施不断完善的发展轨迹及相对应的各个层面如何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本校一至六年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

7、象。结合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引进国内外信息教育的先进思想和兄弟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成功经验,融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研究。五、课题研究的过程本课题于2006年12月举行了开题论证会,随后每学期都按计划进行了不同内容的课题研讨活动,主要研讨(1)学校如何构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2)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3)小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4)学校管理的信息化。(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通过开展研讨活动提高了全体老师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的能力,有力的促进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一)逐步构建数字化校园。1、推进学校信息化环境的建设。(1)完善校园网络。校园网络是满足学校信息发展需

8、求的必要措施。我校在十五期间已逐步完成了校园网的建设,已形成了十兆宽带英特网进校园,校内主干为千兆,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络。目前,我校的网络改造工作已经完成,所有交换机(学生机房、教师机房、行政办公楼)都进行了更换(d-link 1024d),同时,在教导处、图书馆、教技室设立了无线网络接入点,方便教师移动办公。增加了一台接入路由器(tp-link tl-r4149),保证全校信息终端平稳接入互联网。更换了教师机房用机,改善了办公条件升级了学校网站系统,采用pache+mysql+php系统,保证校园网平台安全有效地运行。学生机房全部更新为神州商禧5200,保证了日常信息技术课与特色课程地正常开

9、展。进一步做好网络升级完善工作,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重视对教师网络安全防范和维护意识的培养,安装相关软件,使全校各个工作站都具有杀毒、反黄的功能。(2)推进班班通建设。实现“班班通”使普及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必要条件。目前学校2个音乐室,1个自然室,2个多功能教室,1个美术室都配备了电脑和投影仪,还有一个备用的可移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还计划在学校搬入新校址时投入100多万元,为每个普通教室配备计算机、投影仪、从而真正实现了班班通工程,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提供了硬件上的保证,从而有效的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改造计算机房。学校现有1个教师计算机教室,2个学生计算机教室,1

10、个电子阅览室,其中教师计算机房设备处于淘汰更换状态。因此,学校在2008年投入25万元将学生机房更新为神州商禧,在2010年投入20多万元将教师机房更新为惠普vl555av,目前学校计算机总数达210台。另外学校还采购了2块普罗米修斯电子白板,方便了教师开展电子白板和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2.推进信息资源建设.(1)完善学校资源库建设。学校资源库的素材分三部分,一是学校教师自行开发的教学软件,主要是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二是学校购买的教学软件,三是省教育厅赠送的与教材配套的课件。我们要求教师要积极应用学校资源库,每学期每位老师自己制作一个课件上传,充实学校课件资源库。(2) 加强校园网站建设。我

11、校的校园网站在过去的两年都获得了苏州市学校网站评比一等奖,我校网站集学校管理、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等多种功能一体的信息化运用的综合平台。学校信息发布,教学资源库,网上教研活动,教师与学生个人博客等都能在校园网站上找到,校园网站已成为教师学习的乐园,学术发展的平台,情感交流的园地,学校宣传的窗口,家校联系的通道。(二)积极培养现代化教师。信息技术在小学中的应用研究,当具备了必须的硬件设备后,还要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狠抓青年教师的一、二、三工程的培养、名师培养工程等。1、校外培训,培育骨干。对课题组组长和课题组主要成员我们主要是走出校门,去聆听信息

12、技术专家的讲座。在这几年中我们先后安排了9名教学骨干去上海华东师大进行为期10天的3331工程的培训;5名教师到浙江苍南、江苏海门、河北石家庄等参加新教育培训;15名教师参加了市教育局举办的“教师如何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培训;1名老师参加了苏州市电化教育馆组织的“高级研修班”;1名老师参加了江苏省“图书馆管理员”培训;3名教师参加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2010年“省小学语数英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50名老师参加了苏州市网络在线培训等。我们先后组织骨干教师到苏州宝带实验小学、苏州敬文实验小学、南京北京东路小学、海门东洲实验小学等学校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了教师自己业务素养,为教学科研的研究打下了基

13、础。2校本培训,全面提高(1) 课件制作培训为提高课件(课案)制作水平,学校每学年都要组织了对全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运用的普及性的培训 (1)培养应用课件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这其中包括选择自己需要的软件,安装与运行软件,在适当时候如何终止或退出软件的运行等能力。(2)培养调整课件以改善教学活动的能力。如现有的一些软件在内容或顺序上可能不符合教学需要,为了适应自己的教学,必须自己学会调整课件或进行补充、更改的能力。(3)培养教师在教学设计基础上,进行课件的创意、设计和制作的能力。现成的一些教学信息毕竟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作为一名具有现代化教育信息意识的教师,必须有能力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

14、,进行课件的设计。在“十一五”期间学校教技室和教科室先后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多媒体authorware制作培训;网上powerpoint制作培训;组织青年教师开展网页制作培训;电子白板制作培训等,目前我校全体教师都会制作课件及使用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而且,很多青年教师还能运用电子白板技术制作课件进行教学,电子白板技术为课堂交互式电子白板为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交互平台与协作环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为课堂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有效提高师生交互水平与质量,能较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各类学科课程的整合。(2)网上培训。a.参加“远程教育网”学习。从2009年开始,我校教师均参加了苏州市网

15、络在线培训,把几门技术含量较高的课程作为必须课程。通过培训,找到了自身的不足,提升了理论水平,了解了目前各自学科领域的研究方向。b. 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培训,我校教师都取得了初级合格证书。c.我校通过瑞博数字化平台系统,进行基于网络的集体备课活动。比如数学低、中、高三个组,每小组每月开展一次集体备课,先由一位老师将教学设计上传到数字化平台数学教研活动日志区,同年级老师阅读后,在教学设计后跟贴点评提出意见;然后该为老师进行修改,并在数学大组教研活动中进行公开教学,活动后全体数学老师开展评课活动;之后执教老师再次进行修改教案并撰写教学反思,并将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上传到数字化平台上。

16、通过网上教研,我们感到教师参与率比较高,效果好,点评要跟帖在网上谁都能看到,所以教师写得比较认真,从而听课也认真了,这样的活动实在,对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有帮助。在瑞博数字化平台中,每个老师都有登录帐号和密码,教师每天要将自己的上课教案、反思或论文上传到平台中,这样建立了很大的教学资源库,全校教师在这里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3)教师学历培训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教育,特别是本科学历进修。目前学校在编教师73人,其中本科学历30人,大专学历35人,中师学历8人,高一层次学历比例89%,高出市教育局规定的85%,本科学历比例41%,完成了今年教育局规定的学历提升目标。目前正在进

17、修本科人数15人,大专2人。2010年我校40周岁以下具有大专学历的教师全部报名参加本科段的学习。另外,学校教科室每学期还开展学习-教学-反思的读书活动,学校为教师购买了500本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书籍,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学研究的书籍,学校教科室每月还编写教科信息报供教师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学习,我校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文化素质不断提高。(3)机制激励,制度保障。为提高教师的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在2006年制定了开发区实验小学教师工作考核标准,该标准中重点明确了教师论文发表和获奖的奖惩方案;2007年又制定了开发区实验小学教科研月考核方案该方案

18、明确了教师教科研工作的奖惩方法;2009年制定了开发区实验小学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方案通过这三个方案,激励了教师工作的热情,保证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三) 努力探索信息化的课堂在十一五期间,学校教科室每学年都组织一到二次对外公开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课研讨活动。2007年4月,我校与开发区包桥小学,开发区晨曦小学联合举行了“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研究”的课题研究观摩活动,我校顾静霞老师执教语文整合课“大将保卫战” 重点是探索在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如何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2007年11月我校在承办昆山市“打造理想课堂,研讨有效教学”活动中,我校王炎、鲍丽芳、顾静霞、曹芳、陈方圆5位青年教师

19、围绕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进行了公开教学,其中顾静霞老师语文课“麋鹿”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网上的资源共享,丰富了教学内容,情境创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并进行了说课、反思、互动式评课活动,有力的推动学校课题的研究工作。2008年5月,我校举行课题实验课研讨活动。活动中我校赵静老师上了信息技术与艺术学课的整合课“小小邮票设计师”;郭芳老师上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课“会走路的树”;胡莹颖老师上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课“unit10 do you play”,三位老师还围绕自己的研究课题以本节课为例,谈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和反思。与会市教科室领导与各校教科主任不仅观摩了课,还聆听了

20、上课老师的说课反思,并且进行了互动式的评课,对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2008年12月,我校举办了省“十一五”课题的中期成果鉴定活动,活动中我校陆永琴和王炎老师上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课“水乡歌”和“掌声”;秦素琴和朱莹老师上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课“公顷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陈方圆老师上了英语网络课“holidays”;王晓岚老师上艺术网络课“漂亮的鞋”;鲍丽芳和潘丽两位老师分别运用信息技术上了思品课和劳技课。8位老师还围绕自己的研究课题以本节课为例,谈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和反思,全市36所小学120名老师参加了听课和评课活动。市教科室周主任主持了中期成

21、果鉴定会,与会各校教科主任分别对我校二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作了充分的肯定,并也提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对我校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2009年10月,我校在市教科片上举办了电子白板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有4位老师使用电子白板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展示活动,并和与会人员交流了电子白板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点滴体会,从课准备、磨课、上课、研讨、反思这样的过程,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和驾奴课堂教学得能力。2010年11月,我校开展了“十一五课题课堂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活动中有6位老师进行课题研究公开课展示,并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模式的研究展开了交流,与会的各校教科主任也对课堂教学结合课题

22、研究进行了精彩点评。同时我们也要求每个老师每学期在教科研组内至少上一节课题研究的实验课。五年来,我校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1.多媒体整合教学模式多媒体整合教学模式,就是运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通过教师演示设疑,学生讨论探索,并适时地穿插教师对学生的讲解辅导等手段来带动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促进教学过程信息交流、认知方式的多元化,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内心体验的基础上,感知事物,活跃思维,形成较为完整的认知结构。这种课堂结构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此模式适合在多功能教室及普通教室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为:“设疑激趣讨论探索意义建

23、构”。设疑激趣: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选择既贴近生活而又具有时代气息的事例,以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且有利于学生内心体验的表现手法向学生展示问题情景,使学生在认知结构上产生知与不知的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讨论探索:进一步挖掘以多媒体技术手段所具有的深化问题情景的表现手法,多视角地为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创设可供引发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情景,为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过程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以整理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意义建构: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具有的对媒体信息进行的编辑与再现功能,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再加工,如对微观过程放大、对宏观场景

24、小、对瞬间过程定格等处理,针对在探索过程中确立的有关事物表象的认识,再次通过合作交流,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良好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内心体验的基础上,感知事物,通过归纳、演绎、比较、抽象等思维方式,形成较为完整的认知结构。此模式在我校语、数、英等多门学科中普遍推广,而且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例如我校许寒妹老师的子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其教学环节是这样的: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演示启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意义构建独立练习,共同体验。其成功课例是:“公顷的认识”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设置悬念,激发学生

25、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认识公顷”一课中揭示课题时采用欣赏导入,响起轻轻的歌声:“我爱北京天安门”,一幅接一幅慢慢出示天安门和故宫的图片。师:(同步问)这是什么地方呢?生:这是世界最大的广场北京天安门广场和世界最完整、最大的木结构古建筑群故宫。它们到底有多大呢?给个合适的面积单位!多媒体显示图片和文字:天安门广场占地约40( ),故宫占地约72( ),引出公顷。又如在本课中,为了让学生构建1公顷的表象,在教学中 设计插入一段动画,开发区实验小学平面图,媒体动态显示从学

26、校的东北角出发,向南走100米,再向西走100米,再向北走100米,最后向东走100米就得到一个边长100米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这样学生就能较好的体会到1公顷有多大。 演示启迪、自主探究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在本节课中用计算机进行的动画演示,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比如:在初步构建“1公顷”有多大时,多媒体出示a: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视频,让学生探索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你是怎样想的?,同样多媒体出示b:我们教室的地

27、面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图片,让学生探索要有多少个这样的教室,面积约是1公顷? 合作交流、意义构建。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能够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丰富表象,自主构建新知。如在本堂课中请同学们分组去到生活中找1公顷的例子。然后用多媒体重点出示以下5个图片,学生进行交流,进一步构建了1公顷的大小。5个图片是:a.1平方米里可以站约14个同学,1公顷的面积可以站( )个同学。b. 28个同学可以围成100平方米的正方形(每边7个同学长约10米),( )个同学可以围成10000平方米(1公顷)的正方形。c.4个课桌面约1

28、平方米,1公顷约有( )个课桌面拼成。d.一辆小轿车的停车位约10平方米,1公顷约可停小轿车( )辆。e.一块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 )块这样的篮球场约1公顷。通过对这些问题情境的探讨,丰富了1公顷的表象,从而进一步自主构建了1公顷大小的新知。 独立练习,共同体验利用多媒体直观的图片,做到图文结合,在练习中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正确解答,获得成功体验,从而留下深刻印象。如本节课在练习中“填合适单位”和“比谁的面积大”这两个练习就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a.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图文结合)手掌的面积约75( );昆山森林公园的面积约是 ( );一套住宅的地面面积约是100( );黑板的面积

29、约是5( );昆山亭林公园的面积约是 ( )b.谁的面积最大,谁的面积最小?出示图片:昆山城市广场(40000 )平方米,昆山体育中心 ( 400000 )平方米,昆山森林公园(210 )公顷,亭林公园( 60 )公顷。2.网络整合教学模式网络整合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整合信息技术网络的优势,创设一种学习的情境,学生在教师指导与启发下提出问题,以情景化学习材料作为探索交流问题的媒介,从而构建起关于事物完整的本质联系与规律的教学过程。此模式适合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交流意义建构”。创设情境: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

30、程,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主动建构提供充足的、不同层次的有利于意义建构的与学习有关的文本、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资源,造成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周围环境的不平衡,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出问题:从情景中感悟问题过渡到从情景中提出问题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信息技术可以将大量有关学习的信息搜集起来,作为知识背景供学生学习使用;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丰富背景资料、展示多种媒体信息、创设虚拟的真实情景。学生通过查阅这些信息、结合自身知识积累和社会经验,就可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探索交流: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按照计划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得出初

31、步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的空间、时间和学习个体的差异往往被打破。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到网络中心、电子阅览室学习;学习不再局限于某一堂课内而延伸到课外;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网上协作、讨论。将收集、整理得到的有关资料,结合亲身实践对得到的实验现象、数据,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从而得出初步的结论。意义建构:充分运用现代网络的交互功能,通过人机对话及其他形式的交流手段,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借助于集体或他人的智慧,进一步加深对所研究问题的内心体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和归纳,从而构建起关于事物完整的本质联系与规律,形成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结构。此模式在我校语

32、文、数学、艺术等多门学科中普遍推广,而且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例如:我校的朱莹老师研究的子课题“基于网络学习环境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其教学环节是这样的: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自主探索-协作交流、意义构建在线测试、知识应用。成功课课例是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网络课“圆的周长”一课,课的开始教师运用多媒体网络课件创设了如下情境:在动物王国里有一天举行了一次自行车比赛(独轮车),小猫骑的是直径22英寸的自行车,小狗骑的是直径24英寸的自行车,小猪骑的是直径26英寸的自行车,在比赛的前1分钟,每个选手的车轮都滚了10圈,请问这时谁跑的最快,为什么?当学生说出小猪跑的快,

33、并说出直径26英寸的车轮滚动一圈长一些的理由时,教师就相机介绍周长的概念,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直径和周长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样就自然过度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查找资料、自主探索。网络课“圆的周长”一课,学生探索圆的周长和直径的二次发现时,为了便于学生查找资料,自主探索,教师课前制作了一个网页,在网页上有丰富的探索圆周长的图片资料:一是小猪26英寸(直径约66厘米自行车轮胎)滚动一周,在地上留下的轨迹长度是207.46厘米;二是一元硬币直径约是2.5厘米,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的长度是7.84 厘米;三是量出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约是251.23米,直径是80米等。还有测量圆周长的几种方法介绍,还有“祖冲

34、之和圆周率”的介绍等。学生通过看图片、看介绍,然后记录有关数据,填在一张周长和直径的记录表格中,通过计算周长与直径的商就能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了。当学生发现圆无论大小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时,他会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感觉就像当年的祖冲之发现圆周率一样快乐。 协作交流、意义构建。网络课“圆的周长”一课,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记录相关数据,利用计算机计算周长和直径的商,利用网络自由的访问他机,与同学交流学习情况,或通过bbs论坛交流,所得到的商有的是3.14333,有的是3.136,有的是3.141625等。通过网络师生实时对话交流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一新知,此时老师相机介绍圆

35、周率的概念,并组织学生查阅网络多媒体课件上关于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有关资料,进行赏读,有的学生还可以直接上网用关键字搜索相关的资料。最后引导学生说出已知直径怎样算周长和已知半径怎样算周长的计算方法。 在线测试、知识应用。教师指导学生进入测试网页习题、试题库。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能力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测试题,独立在网上完成测试,测试结果由计算机网络反馈给师生。网络课“圆的周长”一课,当学生学完新知后,就可以让学生进入在线测试网页,在线测试网页上有基本题和提高题,基本题可设计两类:一类是考查学生对圆周率的理解,做一些判断题;一类是考查学生对已知圆的半径和直径怎样求圆周长的掌握情况。提高题可设计

36、一些利用周长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小芳家到学校共2072米,一辆自行车的外直径大约是66厘米,按车轮每分钟100圈计算,小芳骑这辆车从家到学校大约需要多少分钟?基本题是必做题的,提高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做,做完一类题就可以点上交作业按钮,计算机就可以及时批阅,学生马上知道对错,对于做错的学生,计算机允许其再来一次,这样学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在网络课件中设计“闯关类”的题目,题目由易到难,分成几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进行过五关崭六将,每过一个层次的练习,计算机将及时的作出反映,这样的练习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齐步走”的局面,由于每关的题目都有难易之分,这样可使

37、不同层面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而既可充分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更有利于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就是在运用网络优势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学生在教师指导与支持下,以科学研究的方法探索问题的学习过程。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为:“确定研究的范围收集信息,澄清问题撰写研究报告组织汇报共享成果” 。此模式比较适合社会综合实践课,如我校杨莉莉教师上的“环保小博士”、徐芳教师上的“环境与环保”等社会综合实践课都是研究性学习的成功课例。第一步:确定研究的范围教师组织学生自行组成各个活动小组,推选出组长。小组成

38、员商议确定本组的研究范围,确定本小组研究的课题方向。小组成员确定个人所承担的主要任务。第二步:收集信息,澄清问题学生上网收集、摘录、保存网上的信息资料,并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分类,提出自己的观点。学会调查、记录、采访,进一步细化整理各类相关资料。并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分析。指导学生拓宽思路,通过更多途径获得有关知识。培养学生执着精神,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第三步:撰写研究报告 撰写研究报告和活动体会。将研究报告上传给网上的指导教师,请求指导。汇总各方面的建议,修改研究报告。第四步:组织汇报共享成果 把有关论文和活动体会及活动记录制作成powerpoint,进行网络展示。 组织汇报活动,共享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1、学校建立了一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学校创建了一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其主要有信息畅通无阻的千兆校园网和宽带英特网接入,2个学生多媒体网络机房,1个教师办公网络机房,6个多媒体网络专用教室,1个4平米的校外电子屏幕和一套校园音响系统。另外我们学校的网站经过不断的更新和维护,现已成为教师和学生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