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视频会议系统详解_第1页
第十章视频会议系统详解_第2页
第十章视频会议系统详解_第3页
第十章视频会议系统详解_第4页
第十章视频会议系统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 什么是视频会议视频会议? 人们通常又称之为人们通常又称之为视讯会议、电视会议、会议电 视、电视电话会议。 视频会议系统是指两个或者两个 以上不同地方的个人或者群体,通过网络与终端设备, 将声音、图像及文件信息互相传递,达到即时且互动 的沟通,从而完成传统会议目的的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对于各种重大的方案决议能够在第 一时间传达到世界各地的多个会场,使生产成本得到 大大的降低,节省的大量时间和金钱可以用来完成更 多的工作任务,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了更高的效益。 从坐在会议室打开视频设备到开起视频会议只需 要几分钟的时间,因而节省了大量差旅途中所耗费的 时间和高额的差旅费用。 第一节 概述 1

2、.2 视频会议的应用范围 1.远程会议 可以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开会,免去了会议室,同时解决了交通不便 的问题,同时节约了会议成本。的问题,同时节约了会议成本。 2.远程教育 可以让国外的教师更方便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不需考虑距可以让国外的教师更方便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不需考虑距 离给他们带来的不便。离给他们带来的不便。 3.远程培训 可以方便培训师和被培训者在家里就进行远程销售或技术培训。可以方便培训师和被培训者在家里就进行远程销售或技术培训。 4.远程医疗 让患者减少行动带来的不必要麻烦,医生可以远程指导家属对病人 进行一些基本的指导讲解和救治方法,让医疗效率提高。进行一些基本的指

3、导讲解和救治方法,让医疗效率提高。 5.远程监控 可以对高危区、安全区和监控区进行无人职守及远程监视。可以对高危区、安全区和监控区进行无人职守及远程监视。 1.3视频会议的发展历程 ? (1)20 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的模拟技术视频会议:年代的模拟技术视频会议: ? 在在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曾推出模年代,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曾推出模 拟可视电话系统( Picture Phone )。1964 年,美国 贝尔实验室在纽约国际博览会上展出了贝尔实验室在纽约国际博览会上展出了 世界上最早世界上最早的模 拟技术可视电话Picture Phone MOD-I 。其图像和话 音

4、采用分时传送方式。其后又出现 Picture Phone MOD-II 等各种会议电话系统,当时的电视会议系统对等各种会议电话系统,当时的电视会议系统对 带宽的需求高达1MHz,因为系统费用昂贵,商用业务,因为系统费用昂贵,商用业务 最终被迫终止。 在在 20 世纪世纪 70 年代年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逐 渐成熟,对数据压缩的研究产生了视频会议产 品的核心技术 CODEC(Coder/Decoder )。 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由于 CODEC 制 造技术的提高,体积在急剧减小,与此同时, 数字式网络发展也非常迅速,开始出现更低速 率的网络服务。 (2)20 世纪 90 年代至 19

5、95 年基于 ISDN 的数字视频会议 这一阶段的前期是基于 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的 数字传输体系,比准同步数字系列PDH 传输速 度大大提高)的视频会议,后期主要是基于 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支持广泛 的话音和非话音业务的新型电信网络)的视频会 议。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视频会议系统朝着 小型化发展,移动型视频会议系统成为视频会议 应用中的主流产品。 (3)1995 年以后基于 IP 的数字视频会议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 PC的快速升级,数据存 储和处

6、理能力越来越强, 信息压缩技术发展快速,推 动了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 目前视频会议技术正在 向 Internet 网络上的多媒体会议方向 发展。 国内的视频会议的研究起步较晚 。早期,我国研 究开发的视频会议系统多是 面向 LAN、ISDN ,这些 系统的 CODEC 多采用硬件实现, 其中用软件实现的 视频 CODEC 的性能较低,抗差错的能力不强,缺少 相应的流控和拥塞控制的机制,实用性差。 但是近年来,我国在视频会议的研究上有了长足 的发展,一大批成熟的商用视频会议软件涌现。 1.4 视频会议领域的未来趋势 网络传输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将促进视频会议 系统的快速发展。视频会议系统未来发展趋

7、势: 1)编解码方式由硬件向软件转化。 2)产品协议类型从 H.320 向 H.323 转化。 在初期,由于 IP 协议不是很普遍,基于 ISDN 网络,符合 H.320 协议(群视频会议标准) 的产品占主要比例,随着近几年 IP 协议的普遍 应用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符合 H.323 协议的 产品自 2000 年开始,在整体市场中占有的比例 急剧上升。 3)基于 LAN 上的组播视频会议 首先,它被设计为多用户共用方式。 其次,在于它的使用非常自然方便 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种公司内部的应用,而不 是全球性的应用。首先它是一种低代价网络,而 且是公司业务所需的最基本的部分。 4)流媒体广播技术

8、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视频会议系统 中。 大部分广播会议如网上路演、采访、现场会 等,主要为用户传输多媒体信息,相互之间很少 交互,这种技术的应用是对传统视频会议功能的对传统视频会议功能的 扩展。虚拟合作应用服务扩展。虚拟合作应用服务将成为视频会议面向企 业的核心功能之一。 大多数跨国集团和分支机构较多的企业在使 用视频会议系统时,除了会议功能外,使用最为 频繁的将是虚拟合作,如远程的项目管理、客户是虚拟合作,如远程的项目管理、客户 服务、技术培训等等,这种应用在知识型企业里 尤为明显。尤为明显。 5) Internet上的组播视频会议,尽管它 也将是最有争议的潮流。 它具有许多LAN产品所具有的特

9、征,并且也被设计为多用 户共同模式。 ? Internet 视频会议具有其服务器环境所具有的所有特征, 它是通信能力和信息资源结合的产物,同时它还在全球 性环境适用,时区不同已不成问题。 ? 通讯服务市场进入启动阶段中国电信、联通、铁通等公 司已经在积极开展视频会议通讯服务试点,几年内将开 始积极推广企业租用的市场。 ? 相信视频会议领域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伴随通讯行业和 IT 行业迅猛发展,成为炙热的潮流之一 1.6视频会议系统组成视频会议系统组成 主要由: 会议终端 多点控制单元(MCU) 通信网络(对H.323协议含网关GateWays 和 网守GateKeeper) 第二章H.323视频

10、会议的系统结构和协 议标准 1997年3月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 化部门)发布了用于局域网上的视频会议标准协 议H.323,为与Internet 和Intranet 相连的视频 会议系统提供了互通的标准。此前,用于ISDN 上的视频会议标准协议H.320一直占主导。 两者之间的不同在于(五个方面说明,个人 总结 ): (1)组网结构方面: H.320是主从星形汇接结构,可能会因为 单点临时故障,而又没有重要节点上的容错备 份机制,导致许多网络会议出现不正常的现象。 H.323是总线型网络结构,不会因为某一 个终端出现临时故障而影响整个会 议和网络。 (2)数据功能方面:)数据功能方面

11、: H.320系统运用T.120标准来实现数据会议功能(如 电子白板、文件传送、应用共享等),其数据应用 是包含在H.320/H.221复用信道中的,H.320系统的 T.120数据信道最高达到64Kbit/s,在传送大容量文 件、高质量图文时,由于视频信道被抢占,会出现 图像表现质量下降和图像短暂暂停现象。 ? H.323标准沿用T.120体系下的数据会议标准来实现 数据应用功能,但它的数据应用是独立于 H.323会话 进程的,其数据信道不需要经过复用过程,直接在 TCP或UDP上开立单独的T.120数据信道,此信道带 宽可以从几Kbit/s到数Mbit/s或数10MKbit/s可调,表 现

12、了很大的优越性和灵活性。 (3)多点广播方面: ? H.320系统本身不具备多点广播功能,而且没 有有效的下层协议支持,所以H.320系统不具 备多点广播的功能即建立广播频道的能力。 不过它可能会借助MCU,用交互多点实现准广 播的功能,但不是广播频道。 ? H.323系统是基于TCP/IP协议之上的,而IP协 议具备多点广播功能IP Multicast (RFC1112),从而可以在网上轻松实现多媒 体广播业务,如视频广播等。 (4)业务发展方面:)业务发展方面: ? H.320仅仅是对基于电路交换的电视会议系统进行 了定义,因此,它就只能在传输网络平台上开展标 准的电视会议应用,而不能扩展

13、为一个多媒体、多 应用的平台。 ? H.323技术在网络上可以开发出许多与底层网络传 输无关的多媒体应用 ,如多媒体视频会议、多媒体 监控和多媒体生产调度指挥、远程企业培训和教育、 多媒体呼叫中心、网上 IP电话、网上IP传真、网上 视频点播和广播等,可以利用 H.323技术将多种应 用和业务迭加到同一个传输网络平台上, 视频会议 仅仅是它的应用之一。 (5)性价比方面: ? H.320由于受传统电视系统会议技术体制的限制, 不具备灵活性和丰富的功能,而且,无论是 H.320的终端还是H.320的MCU,其用户单机成 本和用户线路的使用费用都比较高。 ? H.323采用了先进的TCP/IP技术

14、,在提供相同 性能和更多功能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用户终端 的成本以及用户线路的使用费用,具有很高的 性价比。 2.1 H.323协议的系统结构协议的系统结构 ? H.323协议规定了在不能保证 QoS(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的分组网络(PBN)上的多媒体系 统的技术要求。 这些分组网络可包括 : 局域网(LAN)、企业网(EAN enterprise Area network )、城域网(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内部网络、以及互连网络( Inter- Networks ,包括Internet ),还包括采用基于分组传 输(如PPP

15、)的GSTN (general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通用交换电话网络 )或ISDN(综合 服务数字网)上的拔号连接或点对点连接。 这些网络可由单个网段构成,也可以是由多个网 段通过其它通信链路互连而成的复杂的拓扑结构。 H.323系统的组成部分 包括终端、网关(GW)、网守(GK)、 多点控制器(MC)、多点处理器(MP)、以及 多点控制单元(MCU)。 其中终端、网关、MCU是H.323中的终端设 备,是网络中的逻辑单元。终端设备是可呼叫的 和被呼叫的,而网守是不能被呼叫的。H.323视 频会议系统结构图如图2.1所示。下面分别对它 们做阐述。 2.1.1 H

16、.323终端终端 ? H.323终端提供了点对点或多点会议中音频(以及可 选的视频及数据)通信能力。通过网关实现与其它 H 系列终端、GSTN或ISDN话音终端、以及 GSTN或 ISDN数据终端的互操作。 ? 图2.2中显示了用户设备接口、视频编解码器、音频编 解码器、远程信息处理设备、 H.225.0层、系统控制功 能以及分组网络的接口。所有 H.323终端必须具有一 个系统控制单元、复用层、网络接口和一个音频编解 码器单元。视频编解码器单元和用户数据应用是可选 的。 H.323标准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标准:标准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标准: ?H.221视听电信业务中641920kbit/s 信

17、道的帧结构 ?Q.931 ISDN网络定义基本的呼叫信号的标准 ?H.242关于建立使用2Mbit/s 以下数字信道的视听终端间的通信系统。实 际上为端到端之间的通信规程 ?G.711脉冲编码调制。是一种音频编码方式 ?G.722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是另一种音频编码方式 ?G.728低时延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又是一种音频编码 ?H.261关于p64kbit/s 视听业务的视频编解码标准 ?T.120作为H.320框架内的有关声像(静止图像)会议的相关建议 ?H.281会议电视的远端摄像机控制规程。它利用H.224才能实现 ?H.224利用H.221的LSD/HSD/MLP信道单工应用的实时控

18、制 ?H.225.0局域网内无服务质量保障的基于分组的同步的媒体系统标准协议 ?G.723.1多媒体通讯中双速率音频编码方式 ?G.729使用CS-ACELP方式的音频编码速率为8kbps ?H.263低速率下的视频压缩标准 ?H.245:多媒体通信控制协议 H.245 是 H.323 多媒体通信体系中的控制信 令协议,其主要用于处于通信中的 H.323 终点或终端间的端到端 H.245 信息交换。 视频编解码视频编解码 如果H.323终端提供视频能力,就必须 能够根据H.261 QCIF进行编解码。作为可 选项,终端也可以根据H.261或H.263的其 它模式进行编解码。如果终端支持H.26

19、3 CIF或更高分辩率,它必须也能够支持 H.261 CIF。 音频编解码音频编解码 ? 完成语音信号的编解码,并在接收端选择性的 加入缓冲延迟以保证语音的连续性。 ? 所有H.323终端都有必须有一个音频编解码器,终端都有必须有一个音频编解码器, 都能根据G.7n协议进行音频编解码。协议进行音频编解码。 ? 终端可以选择其它的通过了H.245协商后的音 频编解码器进行编解码。编码器采用的音频算 法是通过H.245能力交换后产生的。H.323终 端支持不对称操作,例如,它可以用端支持不对称操作,例如,它可以用G.711来来 发送,用G.728来接收音频。来接收音频。 数据通道数据通道 ? H.

20、323会议终端除了具有视频和音频的编解码 及显示能力外,还具有数据功能(可选的)。 ? H.323会议系统的数据功能是基于T.120系列 建议的基础之上的。 T.120协议是H.323终端 和其它H.323、H.324、H.320或者H.310终端 进行数据通信的基础。当支持数据会议时,数 据会议可实现电子白板、文档共享、文件传输 等。 信令控制单元 提供端到端信令,以保证H.323终端的正 常通信。所采用的协议为H.245(多媒体通信控 制协议),它定义了请求、应答、信令和指示四 种信息,通过各种终端间进行通信能力协商, 打开/关闭逻辑信道,发送命令或指示等操作, 完成对通信的控制。 RTP

21、打包/解包器 由于多媒体会议对音视频特别是声音的实 时性要求很高,即使少量的延时,对视频会议 来说都是无法忍受的。但另一方面,他们对于 少量的包丢失却不是特别敏感。 因此,采用将音视频流打包为RTP包以在 IP网上实时传输,在另一端则将接收到的RTP 包解包为音视频流传输给各自的编解码器。由 此来达到对音频和视频码流的实时传输。 2.1.2网关(GW) ? 网关必须在传输格式之间(例如网关必须在传输格式之间(例如 H.225.0到到/从从H.221) 和通信过程之间(例如和通信过程之间(例如 H.245到到/从从H.242)提供适当的)提供适当的 转换转换。网关也必须能够在网络一侧和 SCN(

22、Switched Circuit Network 电路交换网)一侧执行呼叫建立和清 除。在网关中也可以执行视频、音频和数据格式的转 换。一般而言,网关的作用(当不用做 MCU时)是以 透明方式将网络端点反映为 SCN端点,反之亦然。 ? 在同一网络上,在同一网络上,H.323端点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端点可以直接与另一个 H.323端端 点通信,而不需要网关。点通信,而不需要网关。 如果不需要与SCN终端通信, 则可以省略网关。 2.1.3网守(GK) ? 在H.323系统中,网守是可选择的,它为H.323端点提 供呼叫控制服务。 多个网守可以共存 ,并且相互之间能 以未规定的方式通信。网守在 逻辑

23、上独立于端点 ,然而, 在物理实现上,它可以共存于终端、MCU、网关、MC、 或其它非H.323网络设备中。 ? 网守存在于系统中时,它必须提供以下服务: ? ( 1)地址转换 ? (2)接入控制 ? (3)带宽控制 ? (4)区域管理 ? 网守还可以完成其它 可选功能: ? (1)呼叫控制信令;( 2)呼叫授权; (3)带宽管理; (4)呼叫管理; (5)别名地址修改; (6)拔号数 字转换。 2.1.4多点控制单元(MCU) ? MCU是一个提供对多点会议支持的端点。MCU 必须由一个MC和零个或多MP组成。 一个典型的支持集中多点会议的MCU由一个MC和一个音频、视频和数据MP 组成。

24、一个典型的支持分散多点会议的MCU由一个MC和一个支持T.120建议的数据MP 组成,它依赖于分散音频和视频处理。一个网关的网络侧可以是一个 MCU。一个网 守也可以包括一个MCU。在这两种情况下,它们是功能独立的,又是共址的。 图2.4是MC和MP可能位于网守、网关、终端或MCU中的位置。 2.1.5多点控制器(MC) ? MC提供了在一个多点会议中支持三个或更多 个终端间会议的功能。在一个多点会议中, MC负责与每个端点的能力交换。 2.1.6多处理器(MP) ? 在一个集中或混合的多点会议中,MP接收来 自终端的音频、视频和/或数据流。MP处理这 些媒体流并把它们送回到端点。MP可以处理

25、 一种或几种媒体类型。 2.2 H.323视频会议协议标准 ? H.323标准描述了呼叫信令和控制、多媒体传 输和控制、点对点带宽控制以及多点会议等业 务,和它协作的IP平台主要由ISO/OSI模型下 四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 构成,对上层形成一致的接口。其协议概览如 图2.5所示。 ? H.323标准协议不是单纯的一个协议,而是包标准协议不是单纯的一个协议,而是包 含网守含网守RAS协议,呼叫信令协议,呼叫信令H.225协议、媒体协议、媒体 控制H.245协议、媒体传输RTP/RTCP协议以 及音视频编解码协议和数据共享的及音视频编解码协议和数据共享的T.120协议 的一系

26、列相关协议的集合体。的一系列相关协议的集合体。 ? H.323终端之间建立通信关系一般要经过三个终端之间建立通信关系一般要经过三个 过程(1)呼叫接受控制(2)呼叫控制(3) 连接控制,每个过程都包含相应协议的执行。,每个过程都包含相应协议的执行。 第三章 视频会议系统工程实例设计 系统可以应用于如下主要场合: ? 大型交互式网络视频会议或网络视讯会议 ? 大型会议的网络转播 ? 网络公开示范课应用 ? 大规模教师培训 ? 大规模学术报告、文化素质教育等 ? 多方教学研究讨论活动 ? 大规模高考中考辅导 以天津市教育系统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方案设计为例 一、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 (一).设计目标 根

27、据基本需要,天津教委视频会议系统 的设计目标为: 1、建设1个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服务控制中心。服 务控制中心实现如下基本功能: ?用户管理:对用户信息进行增加、修改和删除,包括用户登陆名与密码等。 ?频道管理:对频道进行管理,包括增加、修改和删除操作频道,限制频道参加成员 等。 ?流分发:对视频流、音频流和数据流进行控制分发,以保证多媒体流的稳定传输。 ?技术管理:实时监测系统工作状况,查看会议频道,与会成员和流信息等,也可对 MCU进行远程配置。 ?以上管理功能均可在远程或本地实现,控制中心可实现无人值守,无人管理。支持 在终端发起会议(需用户验证),也可以MCU发起会议。 ?进行数字会议记录

28、(或情景课件)的实时制作。 ?提供数字会议记录(或情景课件)和其他数字媒体的管理、存储和非实时点播。 ?提供60个会议成员的流控制分发能力。 ?通过升级可扩展至2000个会议成员的控制分发能力。 ?服务控制中心具有同时连接2个以上网络(如教育科研网和公众网等)的能力。 ?设置1套会议终端,其功能与远程交互终端相同。 2、建设1个主会场(或主教学终端)。 主会场可实现如下基本功能: ? 发起和主持会议或主持教学研主播活动。可以发起和主持会议或主持教学研主播活动。可以 设置与会成员,开启会议隐秘模式。 ? 实现与其他远程终端之间的视频和音频交互。 ? 现场进行会议或情景课件的实时制作。 ? 参加由

29、其他远程终端发起的会议或教学活动。 3、建设共计多至60个点的网络视频会 议与远程教学研远程交互终端。远程终 端可实现如下基本功能: ? 接受主席端(主播端)的会议或教学情景。 ? 接受其他正在交互端的视音频。 ? 与主席端和其他交互端进行视音频交互。 ? 在授权情况下现场进行会议或情景课件的实时 制作。 ? 在授权情况下发起和主持会议或主持教学研主 播活动。 4、建设若干旁听终端。旁听终端可设置在 领导Windows 桌面、或其他任何临时设置位 置的Windows 桌面。旁听终端可实现如下基 本功能: ? 接受主席端(主播端)的会议或教学情景。 ? 接受其他正在交互端的视音频。 (二).设计

30、原则 1、先进性与实用性 立足先进、成熟的多媒体网络声像处理技术,在TCP/IP网络上通过 MPEG-4 多媒体通讯协议 规范,实现大容量的实时多媒体信息传输。充分考虑国内视频会议召开方式及会务特点,设计 操作控制性好的系统功能和结构,实现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结合,并具有扩展应用的基础。 2、稳定可靠性 采用的设备运行稳定,不能因突发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网络运行。设计并提供必要的备份及保 障设施,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3、开放性与兼容性 在整个系统设计过程中,立足于将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成教育多媒体网络通讯应用平台, 为下一步扩展应用奠定良好基础。考虑到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多样性,采用的设备应提供

31、 多种网络接口。 4、可管理性 可管理性体现在二个方面:其一,作为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必须具有网络的可管 理特征;其二,作为一种会议系统,必须能够实现相应的真实感会议控制管理功能。 5、良好的性价比 在整个系统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天津教委系统现有计算机网络的情况,尽量发挥原 有设备的作用,保护原有投资。同时随着视频会议系统产品的不断更新,确保该系统能够平滑 升级,满足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系统尽量做到具有良好的性能 价格比。 二、 系统总体结构 ? 设计的视频会议系统是一套基于 IP 网络的大规模多媒 体实时会议系统。该系统支持大规模多媒体交互、提 供多种多

32、样的交互媒体、具有可扩展的实时协同控制 机制,支持多用户音视频交互、多人电子白板、多人 文字聊天等功能。 ? 此系统是一种完全基于软件的解决方案。它的优势在 于: 1、性价比高,本系统完全采用软件实现,无需购置昂贵的 MCU 设备来支持 多点通信模式; 2、灵活性,本系统可以通过多种软件配置,灵活地满足不同多媒体会议场景 的需求; 3、规模可扩展性,本系统能够满足规模扩展性的要求,每增加一台 PC服务器 做接入点,就可以增加 50个节点的接入能力(客户端 384K接入带宽); 同时,本系统中软件采用模块化构件,通过标准的会议控制总线 Mbus 接 口实现各功能模块之间的互操作,具备良好的功能可

33、扩展性; 4、交互性,本系统可以在主会场提供 18 路音视频数据的同时展示,具有宽大 的视觉交互效果,适合大规模远程多媒体会议的需求。 整个系统分为服务器端软件和客户端软件整个系统分为服务器端软件和客户端软件 两部分。两部分。 ? 服务器端软件以门户网站的方式提供用户管理、 会议管理等功能,以应用程序服务方式提供用 户登录认证以及实时的会议音频、视频和数据 协同的转发功能。 ? 客户端软件是客户端和浏览器的链接。其中, 客户端是集视频、音频、文本、控制交互功能 于一体的会议终端软件; ? 浏览器链接主要用于浏览系统网站,进行会议 的节点的注册,会议的预定等操作。 整个系统的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34、整个系统的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系统的总体结构系统的总体结构 三、天津市教育系统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组建 (一)中央控制系统的连接 本系统完成视频会议中心音视频设备的控 制,由四个系统组成,分别是: ?集中控制系统 ?显示及切换系统 ?监控及摄像系统 ?音响扩声灯光系统。 参见下图 中央控制系统连接图中央控制系统连接图 1、集中控制系统: 集中控制系统包括控制主机、无线接收器、无线彩色触摸 屏、有线彩色触摸屏、电源适配器及强电继电器箱等组成。 集中控制系统主要通过RS232接口和红外发射棒与受控外 围设备进行连接,通过编程软件对其他系统进行控制。 2、显示、切换系统: 显示、切换系统包括等离子屏

35、、LED屏、十二台监视器、音 视频矩阵切换器、RGB矩阵切换器、VIDEOVGA转换器。通 过集中控制系统,控制视频信号、计算机信号、摄像机信号、远 程图文传输到指定的显示设备上。 3、监控及摄像系统: 监控系统包括十二台监视器及实时监控摄像机。会议技术工 作人员可通过监视器监看、监听会场内的设备工作情况,可及时 对会场内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关的调整。摄像系统包括三台专业的 摄像机,它们由本系统控制一些简单的功能。 4、音响扩声灯光系统: 音响扩声灯光系统控制会场音响的模式及音量的控制,还控 制会场内三路射灯的开关。 (二)中控主机的连接(二)中控主机的连接 ? 中央控制总系统设备连接如下图所示。

36、 ? 中央控制系统音频设备连接如下下页图所 示。 (三)系统外围设备的连接(三)系统外围设备的连接 ? 继电器箱与供电设备UPS是通过220V电缆连接, 具体连接方式为地(GND)、零线(N)、火线(L)。 继电器箱与外围受控设备的是通过触点方式连 接,具体连接方式为所有受控设备的零线(N), 地线(GND)分别与电源并联,火线(L)分别与继 电器箱常开端(NO)相联。 ? SVAl616矩阵是视音频信号矩阵,它的工作原 理是将输入的多路视音频信号,同一时间内或 不同时间内输出到多路显示设备。它与中控系 统是通过红外转串口RS232方式连接,在使 用过程中通过对触摸屏的操作来完成对 SVAl616矩阵视频信号的切换。 ? RGBl616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