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知识讲解实验:研究碰撞中的动量守恒_第1页
105知识讲解实验:研究碰撞中的动量守恒_第2页
105知识讲解实验:研究碰撞中的动量守恒_第3页
105知识讲解实验:研究碰撞中的动量守恒_第4页
105知识讲解实验:研究碰撞中的动量守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研究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学习目标】1. 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 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速度的测量方法;3 .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4 掌握案例的原理、方法.【要点梳理】要点诠释:要点一、实验内容1实验目的该实验的目的是追寻碰撞过程中的不变量,由于质量不是描述运动状态的量,因此我们需要在包 括物体质量和速度在内的整体关系中探究哪些是不变的,所以实验中一方面需要控制碰撞必须是一维 碰撞,另一方面还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并通过计算探究不变量存在的可能性.2 .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1) 一维碰撞.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这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

2、一维碰撞.(2) 追求不变量.速度分别为V1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 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 叶、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 Vi、V2,碰撞后的2,如果速度与我们规定的正方向一致取正值,相反取负值,依次研究以下关系是否成立:mm2V2mzV?/ ; mijV,m2V2mW m2V2 ;2m1V1m2V|,2 m1V1,2m2V2;V1V2V1V2m2m23. 实验探究的案例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实现一维碰撞,如图所示.(1) 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X(2) 速度的测量:V ,式中X为滑块(挡光片)的宽度,t为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滑块 (挡t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3) 各种碰撞情景的实现:利用弹簧片

3、、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设计各种类型 的碰撞,利用滑块上加重物的方法改变碰撞物体的质量.方案二:利用等长悬线悬挂等大小球实现一维碰撞,如图所示.(1)(2) 速度的测量: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碰撞前对应小球的速度,测量碰撞后小 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对应小球的速度.A1(3) 不同碰撞情景的实现:用贴胶布的方法增大两球碰撞时的能量损失. 方案三:利用小车在光滑桌面上碰撞另一静止小车实现一维碰撞,如图所示.(1) 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X(2) 速度的测量:V 十,X是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 可用刻度尺测量.t为小车经过 X 所用的时间,可由打点间隔算出.4. 实

4、验步骤不论采用哪种方案,实验过程均可按实验方案合理安排,参考步骤如下:用天平测相关质量.安装实验装置.使物体发生碰撞.测量或读出相关物理量,计算有关速度.改变碰撞条件,重复步骤(3)、( 4).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分析比较,找出碰撞中的守恒量. 整理器材,结束实验.(1)(2)(3)(4)(5)(6)(7)5实验数据分析 将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然后探究不变量.碰撞前碰撞后质量mim2mim2速度ViV2V/7厶mvmiv1m2V2m1V/ m2V2mv22 2miVim2V2miVi 2 m2V2 2v mV1 m1V2 m2V1 m1V2 m2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找到的碰撞前后的“不变

5、量”可能是保证两物体发生的是一维碰撞,即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这一直线运6 .注意事项(1)动.(2)(3) 球拉起后,(4)若利用气垫导轨进行实验,调整气垫导轨时注意利用水平仪确保导轨水平.若利用摆球进行实验,两小球静放时球心应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刚好接触,摆线竖直,将小 两条摆线应在同一竖直面内.碰撞有很多情形.我们寻找的不变量必须在各种碰撞情况下都不改变,才符合要求.7 .误差分析(1 )碰撞是否为一维碰撞是产生误差的一个原因,设计实验方案时应保证碰撞为一维碰撞.(2)碰撞中是否受其他力(例如摩擦力)影响是带来误差的又一个原因,实验中要合理控制实验 条件,避免除碰撞时相互

6、作用力外的其他力影响物体速度.要点二、实验总结1.探究一维碰撞中的不变量的设计思路 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可能有哪些; 碰撞前后哪些物理量可能不变; 如何研究碰撞的各种不同形式.怎样保证碰撞是一维的? 如何测量质量? 如何测量速度? 数据如何处理?探究一维碰撞 中的不变量 岸验思路:2)1( 3)k需要考虑的问题(1) (2) (3)(4)2. 实验探究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1 )保证两个物体做一维碰撞:可用斜槽、气垫导轨等控制物体的运动.、闪光照片等手段,(2 )速度的测量要比较方便、精确:可利用光电门、打点计时器(配纸带) 也可利用匀速运动、平抛运动等间接测量.【典型例题】 类型一、纸带研究

7、碰撞问题【高清课堂:实验:研究碰撞中的动量守恒例21例1.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甲所示. 在小车A后面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 50 Hz, 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长木板小橡皮泥小车打点计时器纸帯J4QCTn lO5Om(1 )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并将测得的各计数点间距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 段计算A碰前的速度,应选 段计算A和e碰后的共同速度.(填“ AB ”或“ ec ”

8、“ CD ”或“ DE ”)(2)已测得小车 A的质量mA 0.40 kg,小车B的质量mie 0.20 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 EaVamBvBkg m/s,碰后 rniAVA,rnigVekg m/s .(3)通过以上实验及计算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思路点拨】解此类问题关键是求小车的速度,而小车碰撞前后的速度求解方法是利用纸带上匀 速运动过程求解,为了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应多测几个间距来求速度.【答案】(1) BC DE(2) 0.420.417【解析】(1)小车A碰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打出纸带上的点应该是间距均匀的,故计算小车碰前 速度应选BC段;CD段上所打的点由稀变密,可见

9、在 CD段A B两小车相互碰撞. A B碰撞后 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所打出的点又是间距均匀的,故应选DE段计算碰后速度.BC(2) VaVAVb0.1050.1DEtm / s 1.05m / s ,咤m / s 0.695m / s .0.1碰前EaVameVe0.4 1.05 kg m/s 0.42 kg m/s ,碰后EaVameVemA me V 0.6 0.695 kg m/s 0.417 kg m/s .举一反三:【变式】用半径相同的两个小球A、B的碰撞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实验时先不放 B球,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 C由静止滚下,落到位于水平

10、地面的记录纸上留 下痕迹再把 B球静置于水平槽的前端边缘处,让A球仍从C处由静止滚下, A球和B球碰撞后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痕迹.记录纸上的O点是重垂线所指的位置,距离:OM2.68 cm, OP 8.26 cm, ON11.50 cm,并已知A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D点的B两球的质量比为2 : 1,则未放B球时A球落点是记录纸上的点,系统碰撞前总动量P EaVa与碰撞后总动量EaVAmBvB的百分误差LPPJP.(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答案】【解析】P 2未放 B球时A球的落点是P .用小球的质量和水平位移的乘积代替动量,则有|P PlP| mA OP (mA OM mg ON ) |m

11、A OP| mA 8.62 (mA 2.68 mg 11.50) |mA 8.622% .类型二、气垫导轨研究物体速度【高清课堂:实验:研究碰撞中的动量守恒例11例2为了研究碰撞,实验可以在气垫导轨上进行,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小阻力, 后的运动可以看成是匀速运动,使实验的可靠性及准确度得以提高在某次实验中, 块在一水平长气垫导轨上相碰, 用闪光照相机每隔0.4 s的时间拍摄一次照片,使滑块在碰撞前A B两铝制滑每次拍摄时闪光的延续时间很短,可以忽略,如图所示,已知 A B之间的质量关系是 mB 1.5mA,拍摄共进行了 4次,第一次是在两滑块相撞之前,以后的三次是在碰撞之后.A原来处于静止状态,设

12、 A B滑块在拍摄闪光照片的这段时间内是在 10 cm至105 cm这段范围内运动(以滑块上的箭头位置为准) ,试根据闪光 照片求出:(1) A、B两滑块碰撞前后的速度各为多少?(2) 根据闪光照片分析说明两滑块碰撞前后各自的质量与自己的速度的乘积和是不是不变量?G 10 20 3(* 40 5 60 70 SO 90 WO 11012013D cmA fi A B AB【答案】见解析【解析】由图分析可知,Vb(1 )碰撞后:VaSb tSat0 2m/s 0.50 m/s0.40.3m/s 0.75m/s .0.4从发生碰撞到第二次拍摄照片,A运动的时间是t1旦吐s 0.2s ,Va0.75

13、由此可知:从拍摄第一次照片到发生碰撞的时间为t2(0.4 0.2)0.2 s ,则碰撞前B物体的速度为Vb愛 0m/s 1.0m/s ,t20.2由题意得Va(2 )碰撞前:EaVamBVB1.5mA ,碰撞后:所以EaVaEbVB0.75mA 0.15mA 1.5mA,EaVaEbVbEaVaEbVb,即碰撞前后两个物体各自的质量与自己的速度的乘积之和是不变量.【总结升华】准确把握题目中信息“A原来处于静止状态”是正确分析照片信息的前提,图示滑块位置只是对应运动中不同时刻的几个状态,碰撞不一定发生在闪光时刻,在不计碰撞时间的情况下,相邻两位置对应的时间仍为闪光间隔,但碰撞前后物体速度不同,所

14、以在这0.4 S内不可以用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求速度.举一反三:【变式】气垫导轨(如图甲)工作时,空气从导轨表面的小孔喷出,在导轨表面和滑块内表面之 间形成一层薄薄的空气层,使滑块不与导轨表面直接接触,大大减小了滑块运动时的阻力.为了验证 动量守恒定律,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放置两个质量均为a的滑块,每个滑块的一端分别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两个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均为b .气垫导轨正常工作后,接通两个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并让两滑块以不同的速度相向运动,两滑块相碰后粘在一起继续运动.图乙为某次实验打出 的、点迹清晰的纸带的一部分,在纸带上以同间距的6个连续点为一段划分纸带,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其长

15、度s、S2和S3 .若题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均为国际单位,郡么,碰撞前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分别为.重、,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 ;碰撞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 复上述实验,多做几次.若碰撞前、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则动量守恒定 律得到验正.1【答案】0.2abS10.2abS30.2ab(S s3)0.4abS2【解析】1因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均为b,所以打点周期为-,所以碰撞前两清块的动量b分别为:S 0.2abs,1 5b 启 0.2abS3 -5Sb因为运动方向相反,所以碰前两物块总动量为P1P2mv, amv2 ap pi P20.2ab(Si S3),碰后两滑块的总动

16、量P 2a -S 0.4abs2 1 5b【总结升华】本题是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是有区别的.类型三、利用平抛运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例3、(2015 巫溪县校级期末考)如图,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s(1) 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 h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H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2) 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 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 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

17、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 再将入射球 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 m2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 .(填选项前的符号)A .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B .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C 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mi、m2hH(填选项前D .分别找到 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E.测量平抛射程OM,ON(3) 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 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 _【答案】(1)C; (2)ADE或DEA或DAE ;(3)m1 OM + m2 ON = m1 OP、m1 OM 2+ m2 ON2 = m1 OP2【解析】根据平抛规律,若落

18、地高度不变,则运动时间不变,因此可以用位移 因此待测的物理量就是位移 X、小球的质量m. 待测的物理量就是位移X (水平射程OM,ON)和小球的质量 m,所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ADE . 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则m1O P=m1OM +m2ON.(用第(2)小题中测量的量表示) (用第(2)小题中测量的量表示)x来代替速度v,miv0=mivi+m2V2,又 OP=v0t, OM=vit, 0N=v2t,代入得:若碰撞是弹性碰撞,满足动能守恒,则:1 2 1 2 1 2尹v0尹v1尹v2,代入得;miO P2= miOM 2+ m2ON2x来替【总结升华】该实验中,虽然小球做平抛运动,但

19、是却没有用到速度、时间,而是用位移 代速度v,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 e|v2 vj|V20 V10I,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和v2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 1,非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 v1 .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2的质量.实验步骤如下: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 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 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 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 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 OM、OP、ON的长度.的平均位置.P点是的平均位置, M点是的平均位置,N点是_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 _三个落地点距 0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答案1 (1)在实验的第一步中小球 1落点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