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总复习:碳的单质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对比(提高)巩固练习(2)_第1页
06总复习:碳的单质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对比(提高)巩固练习(2)_第2页
06总复习:碳的单质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对比(提高)巩固练习(2)_第3页
06总复习:碳的单质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对比(提高)巩固练习(2)_第4页
06总复习:碳的单质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对比(提高)巩固练习(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总复习:碳的单质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对比(提高)【考纲要求】1. 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知道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 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及毒性等。3. 掌握单质碳、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知识网络】石墨U单质乂(佥刚石、X 协理性K 展用谨化学性舉氧化物VJ金刚石墨兀色翻正儿面体形状固体天然糊质中最硬的勵质f可作钻头.装饰品、融璃刀矢;菜灰色确片悅固体,不逶明 质软卄铅笔芯滑嬴感T作闽滑剂导电性i作fe扱木炭、活U炭;碾附庇作1水剤、防毒面具滝毒剤可燼性i可作燼料还原性CO2+Ci3COi可冶炼金充芬爛犯)2

2、06星=兀0 (不充分歳烧)2CuO+C2Cu+C5f (现象 黒督粉末 变咸红色,澄a石灰水变澤浊)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吒体=密度比空吒:t能溶于水,固库叫 干冰易升华化学性质 一股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文持燃烧 不供给呼吸 与水反应:0*5= HgC 6 与碱反应I C0H)j+CO3-CaCOi i +H3O 光合作用:兀6十(5比0当兽h C田126+(56叶於累氧化生c(vc兀0光禹用速:灭火 干冰用于人工障雨、作致冷剂 碳酸料 备至肥料工业原料温室沁物理性质:泡室气体包括C6、C比等无色无味气序,密度比空气畴小,雄滔于水 可性! 23+6=曇=2匚6 疥原性:E代vCtLcu垃Q5性:血红蛋

3、a结含,造成机体缺S化学性质用途.作燃料治炼金属【考点梳理】考点一、碳单质(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比较对比项目金刚石石墨外观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固体深灰色细磷片状固体光泽加工琢磨后有光泽略有金属光泽硬度自然界最硬软导电性无良好导热性良好良好用途钻探机钻头、刻刀、装饰品等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要点诠释:1. 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金刚石和石墨在物理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2. 炭和碳不同。碳是指碳元素,是“核电荷数为 6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有广泛、概括的含义,并不 具体指某种物质;炭是指具体的物质一一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如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等。碳与 炭不能混用。3. 木炭和活性

4、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能力,可以吸附一些色素、有异味的物质,吸附过 程属于物理变化,并非化学变化。4. 规律总结:物质的组成、结构 垐反垐勺物质的性质垐反映飞物质的用途。考点二:CO和CO性质及用途的比较对比项目COCO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物理质干冰易升华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化学 性质11可燃性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有可燃性2CO+(& 2CO还原性没有还原性,有较弱的氧化性C+CO 高温 2CO有还原性CO+C Cu+CO与水反应与水反应CO+HOuHCO不能与水反应与石灰水 的反应(碱)与石灰水反应CO+Ca(OH)2=C

5、aCOj +H2O不能与石灰水反应毒性无毒有剧毒主要用途可制汽水,作制冷剂,灭火,气体肥料气体燃料、高炉炼铁对环境的影响造成温室效应污染空气要点诠释:1. 由于CO和 CO的分子构成不同,决定了二者性质的不同。2. CO和CQ的鉴别方法:根据CO和CO的不同特性,可以设计多种方法进行鉴别。鉴别时现象越明显,差异越多,区分越容易。物理方法:可以根据它们的密度和溶解性不同设计实验来鉴别。化学方法:可以利用CO的可燃性和还原性来鉴别,也可以利用CO能与水、石灰水反应的现象来鉴别。CO可燃性C+02 CO2有可燃性有可燃性2C+O2=2CO2CO+佛燃 2CO考点三:一氧化碳和单质碳性质的比较对比项目

6、有还原性相同点有还原性还原性C+2CuO 亘程 2CU+CO2 fCO+CuO= CU+CO2用途不同点CO+CuOCu+CO23CO+Fe2O32Fe+3CO2常用作燃料和作还原剂冶炼金属常用作燃料和作还原剂冶炼金属属于固体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属于气体化合物,具有毒性要点诠释:CO CO)。1. 碳单质的可燃性反应中值得注意的是条件不同,燃烧产物不同(CO加热;停止加热;2. 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验纯;通 停止通CO3. 点燃一氧化碳或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前,一定要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当一氧化碳中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点燃或加热

7、时会发生爆炸。一氧化碳有毒,对入有毒害作用,当空气中混有一氧化碳时,不能用水来消除一氧化碳对人的危害,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用一氧 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为了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要进行尾气处理,用气球收集 或点燃处理。考点四、单质碳、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1. 单质碳及碳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简称“碳三角”,如图二)。可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已有知识分 析煤炉内的化学反应,从而顺利完成对知识的理解。2. 确立二氧化碳在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体系中的桥梁地位,掌握好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一)。Ca(OH),CO 二图二要点诠释:1.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时,二氧

8、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2. 由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可拓展到二氧化碳能与所有碱溶液反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其反应实质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碳酸钙。3. 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一些化学现象或生活问题。(1)根据二氧化碳在一般情况下,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可解释二氧化碳 灭火的原理和适用范围。(2)人进入二氧化碳含量过高的山洞或菜窖导致窒息死亡,要与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区别开。4. H2、CO CH都具有可燃性。它们纯净时能安全燃烧,若与空气混

9、合,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故使用 可燃性气体一定要注意安全,点燃或加热之前必须验纯。5. CO2和CO的相互转化除杂:除杂原则:不增加新杂质,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杂质与所需物质要易于分离。除杂不仅原理要正确,而且操作要切实可行。如要除去CO中的CO 一般用还原CuO的方法,不能用点燃(少量 CC不能点燃)或石灰水(可除去 CO)来除去CO若要除去 CO中少量的CO, 般用氢氧化钠溶液来除去,不能 用倾倒的方法(密度虽然有差异,但气体混合后一般是均匀分散的),也不能用水或紫色石蕊试液来除去(不易除尽)。【典型例题】 类型一、考查碳单质、碳的氧化物的性质与用途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煤

10、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 CO中毒B. 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都很坚硬C. 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杂质D. 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分 CO CO【思路点拨】 碳的单质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它们的物理性 质有很大差异。碳氧化物中的CO和 CO,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但由于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它们性质差别也很大。【答案】D【解析】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矿物质,而石墨质地较软,所以答案B不对。活性炭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其具有疏松多空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能吸附一些色素和一些气体,以及可以吸附溶液中的一部分 不溶性杂质;但不能吸附一些无机化合物的离子,如不能吸

11、附食盐水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所以答案C也不对。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答案A错。选项D中区别两种气体的方法很多,但化学中区别物质的一般要求是操作简便安全,现象明显可靠,结论清晰无争议。综合考虑 只有通入澄清石灰水后,CO与溶质Ca(OH)2反应使其变浑浊,而 CO则无任何现象。CO【总结升华】CO的性质:物理性质: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的性质:物理性质: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化学性质:不可燃、不助燃、与碱反应、无毒等。2. ( 2015?北京中考)如图所示实验中,、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为用石蕊)丝铜一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

12、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变红,不变红D .比先变红,、不变红A. 变红,不变红BC .、变红,、不变红【思路点拨】 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解答。4.关于下列变化过程:A.生成物中都有氧化物C.反应条件都是点燃【思路点拨】掌握常见物质相互转化的条件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答案】A【解析】 氢气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水,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这几个反应都是化合反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故A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其中前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二氧化碳与碳的反应条件是

13、高温,故C说法错误。此三个反应中碳是固体,而氢气、一氧化碳是气体,故D说法错误。【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和解答。举一反三:【变式1】活性炭是一种高效的气体净化剂,能吸附有害气体NO2。如下图装置,甲中充满了红棕色的NO2气体,向甲中加入活性炭并充分振荡,再将 a与b连接,打开T处弹簧夹,装置甲、乙中可观察到 的现象是:H7H20, CS CO, S CO COf CO 说法正确的是(BD.都可以通过置换反应而实现.都是固体和气体间的反应)甲甲:乙:【答案】ANQ活性炭乙=滴有酚臥的水 浓氮水甲:瓶中气体由红棕色逐渐变为无色O乙: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且液

14、面逐渐上升 )【变式2】(2015 广西中考)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Oh干励,ft花T1COi十舟菱址花堪水后放人co;中C0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C02不支持燃烧D .C .D .)甲含有石!的 CG水溶液E乙EZ3丙E丁支就4仝孑A. 甲实验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B. 乙实验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 丙实验利用杠杆提起砝码的过程中省力但费距离,说明使用机械可能省功D . 丁实验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思路点拨】 本题是理化综合题,平时要注意掌握常见实验的装置、原理

15、及操作要点。【答案】C【解析】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甲溶液中的碳酸分解使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还原石蕊试液的本色; 故A正确。由实验乙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说明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 作功过程中,省力就费距离,费力就会省距离,功是不会变的;故 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的大,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D正确。故选C【总结升华】 此题体现出学科间的联系,考查了一些基础的理化知识, 力,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实验的能力。鲜尸6.在学习过程中,小雨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 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也有多种可能?猜想: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中:只有C02;只有B正确。物体在C不正确。丁实验现象说明

16、二氧化碳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转换能C02,也可能生成 co,那么碳与氧co;既有 co又有CO2。查阅资料: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C02无变化,但遇到微量 CO会立即变成蓝色。方案设计:通过上述资料和已有知识,小雨初步设想用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和澄清石灰水 对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进行检验。根据小雨的设想,请你完成填空:(1)(2)(3)C02;,石灰水,则只有CO ;,石灰水 ,则既有CO又有C02 O经过思考之后,小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若试纸不变色,石灰水变浑浊,则只有若试纸若试纸实验验证:实验步骤: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 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加热。小

17、雨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确认猜想是正确的,请你写出装置(1)(2)结论:式:反思与评价:(1 )该实验开始前通一会儿 N2的目的是 N2;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没有尾气处理(或吸收)装置C02,所以石灰水不会变浑浊。若生成物中既有 N2是CO使试纸变蓝色,生成的C02使石灰水变浑浊,CO会由(2)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装置中的不完善之处:O【思路点拨】 本题是考查与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有关的实验题,弄懂整套装置的设计意图、原 理是解题的基础和关键。变蓝 变浑浊【答案】方案设计:(2)变蓝 无明显现象(3)结论:CO2+Ca(OH)2=CaCO3 J +H2O反思与评价:(1)排出装置内的空

18、气(2)【解析】生成物若只有CO,则试纸变蓝色,因为没有C02又有CO,则试纸变蓝色,石灰水变浑浊。用设计的装置进行实验,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 为了排出装置内的空气。C与CuO在加热时反应生成的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j +H2O,由于生成的CO不能被试纸吸收,多余的 装置C中的导气管逸出污染空气,因此,此实验装置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总结升华】 解题时要注意分析题干所提供的信息,根据CO与CO2的性质和鉴定方法答题。举一反三:【变式1】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 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通过炽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不变;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变成红色;通过白色CuSO4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A .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B. 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 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02,CO,H2CO2,H2 和 C02,D .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