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语音系统整理_第1页
上古语音系统整理_第2页
上古语音系统整理_第3页
上古语音系统整理_第4页
上古语音系统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节 上古语音系统 (一) 上古音研究的材料和方法l 1 上古韵部研究的材料和方法 l 材 料 :诗经、楚辞以及上古其它韵文的入韵字和汉字的谐声系统。l 上古音的研究始于韵部。如诗关雎一章、二章头四句的韵脚“鸠、洲、逑、流、求”都是广韵尤韵字,到今天也押韵。但后面的就不押韵了,“服”和“侧”,“采”和“友”、“芼”和“乐”不仅主要元音不同,而且韵尾也不同。古人不明语音变化,用“叶音”说l 梁末沈重的毛诗音提出“协句”说。如邶风.燕燕三章“燕燕于飞,上下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中的“南”字下注云:“协句,宣乃林反”。意思是“南”本读那含反,但在这里应改读乃林反,与“音”押韵。l 朱熹诗集传大

2、倡叶音说,所犯错误相同。考求古韵部的方法,主要是系联沔水 “海、止、友、母”押韵;关雎 “采、友” 押韵。匏有苦叶 子、否、友”押韵。 六月 喜、祉、久、友、鲤、矣” 押韵。十月之交 “时、谋、莱、矣” 押韵。君子于役 “期、哉、埘、来、思”押韵。氓蚩、丝、谋、淇、丘、期、媒 押韵。l 友矣(谋)莱来期谋 形声字系统也可作重要参考,段玉裁提出 “同声必同部”。如:“其”在“之”部,从其得声的“淇、棋、期、欺、基、箕、祺、骐”等字也是“之”部。系联时应注意两点:一是要明诗经的韵例。否则会系联成一部。二是形声字历时很长,造字人很多,难免有古今之别、方音之异,不可能有一个很统一的标准。 2 上古声母

3、研究的材料和方法 l 材料 l (1)谐声字。如从“甫”得声的“捕、浦、埔、 搏、薄”等字,在古代声符应该是相同的。说明古代双唇音与唇齿音不分。再如从“登”得声的有“橙”、“澄”等字,说明舌头舌上音不分。(2)通假异字l 如诗经谷风四章:“凡民有丧,葡匐救之。”礼记.檀弓下引作“扶服”、孔子家语引作“扶伏”。古书里还有作“蒲伏”或“蒲服”。l 又“鹦鹉”,说文作“鹦母鸟”。l 又尚书.禹贡有古泽“孟猪”,左传.僖28年作“孟诸”,周礼.职方氏作“望诸”,史记.夏本纪作“明都”,汉书.地理志作“盟诸”。以上说明唇音分合以及舌音与齿音的关系。 (3)古人的读音 l 即东汉魏晋时给先秦西汉古书所作的

4、注音。l 其术语为“读若”、“读如”、“读为”、“读曰”便是。l 尚书大传:“播国卒相行事”,郑玄注:“播,读为藩”。l 说文:“娓,顺也,读若媚。” (4)声训 ;5.古反切: 声训 用声同声近的字解释词义。如:诗.采薇 “靡室靡家。”郑玄笺 “靡,无也。”诗.皇矣:“陟我高冈。”笺:“陟,登也。”礼记.檀弓下:“ 洿其宫而猪焉。”注:“猪,都也。”反切:六朝以后的类隔切多属此类。如经典释文、广韵中都有。如: “庑”,莫杜反。“悲”,府眉反。“长”,丁丈反。(二)上古韵部研究l 陈弟反对朱熹叶音说。顾炎武分析诗经楚辞用韵为十部。段玉裁为十七部,黄侃二十八部,王力二十九部, 楚辞三十部。l 第

5、一、同声必同部。 “仪”属“歌部”,则从“义”得声之“俄哦饿鹅蛾峨娥锇莪蚁议” 等字皆在歌部。l 第二、三十部管到先秦。l 第二、三十部不分雅俗、方域。(三)上古声母系统l 1、古无轻唇音。“凡轻唇之音,古读皆为重唇。”l 诗: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檀弓引作扶服,家语引作扶伏。 诗:诞实匍匐。释文:本亦作扶服。l 左传昭十三年:奉壶饮冰,以蒲伏焉。释文:本又作匍匐;蒲本亦作扶。l 左传昭二十一年:扶伏而击之。释文:本或作匍匐。史记苏秦传:嫂委蛇蒲服。范睢传:膝行蒲服。淮阴侯传:俯出裤下蒲伏。汉书霍光传:中孺扶服叩头。皆匍匐之异文也。”(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2、古无舌上音l 古无舌头舌上之分

6、。知彻澄三母,以今音读之与照穿床无别也;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l 说文冲读若动。l 书:惟予冲人。释文直忠反。古读直如特,冲子犹童子也。字母家不识古音,读冲为虫,不知古读虫亦如同也。l 诗:蕴隆虫虫。释文直忠反,徐徒冬反,尔雅作爞,郭都冬反,韩诗作虫冬,音徒冬反。是虫与同音不异。l 春秋成五年:同盟于虫牢。杜注:陈留封邱县北有桐牢。是虫桐同音之证。”(同上)3、娘日二纽归泥说l “古音有舌头泥纽,其后支别则舌上有娘纽,半舌半齿有日纽,于古皆泥纽也。l 何以明之?涅从日声,广雅释诂:涅,泥也。涅而不缁,亦为泥而不滓,是日泥音同也。l 说文引传:不义不暱。考工记弓人:杜子春注引传:不义不昵。是日

7、昵同音也。l 古文以入为内。释名:入,内也。是则入声同内,在泥纽也。l 白虎通释名皆云男,任也。又曰南之为言任也。淮南天文训曰:南吕者,任包大也。是古音任同男、南,本在泥纽也。”(章太炎国故论衡)以上几类,还有很多例证。关于舌头舌上不分:说文“冲读若动。”诗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诗大雅“追琢其章。”即雕琢。证的繁体从“登”得声,淡的繁体从“詹”得声,从者得声之字作“堵、都、赌”等。关于娘日归泥:内讷、若诺、而耐。关于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爰(喻三)缓(匣母);云(喻三)魂(匣母);或(匣母)域(喻三);自营为私,说文作“环”;诗皇矣“无然畔援(跋扈)汉书叙传作“换”。兑(定母)悦锐(喻四);台

8、(定母)怡(喻四);“易牙”论衡作狄牙;多移、炎淡均属此类。(四)诗经韵例(教材p534页)l 1、韵在句中的位置l A韵脚。即句尾用韵。如关睢第一章。l B虚字脚。即句尾用一个虚字衬音,无意义。如: “也”、“止”、“思”、“忌”、“只”、“焉”、“乎而” 、“我” 、“女(汝)等”。 2、韵在章中的位置A一韵到底。桃夭、日月B换韵。卫风氓押三韵;七月押四韵、五韵。还有押交韵和抱韵两种特殊形式。例如: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周颂思文:“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C叠句叠韵。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曹风尸鸠:“尸鸠在桑

9、,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秦风黄鸟:“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郑风叔于田:“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3、韵在篇中的位置l A整齐与参差。l a、整齐的:王风兔爰三章,章七句;魏风伐檀三章,章九句;l b、参差的:小雅雨无正七章,二章章七句、二章章八句、三章章六句。l B、回环。即字句在诗篇中反复出现。a.章中回环。邶风旄丘:“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卫风氓:“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阝显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b.章与章回环。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

10、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卫风竹竿:“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 ,佩玉之傩。”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冬之夜,夏之日;夏刚之后,归于其室。”C、遥韵。如豳风东山每章首二句:“我徂东山,慆慆不归。”D、尾声。如周南汉广:“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鄘风柏舟见教材535页。三 中古音系及音变规律举要l 李登声类,吕静韵集,切韵只剩残卷。l 广韵共收字二万六千多个,用反切上字452字,反切下字1193个。音韵学家正是利用上字求声、下字求韵。广韵编排体

11、例 l 按平上去入四声分卷,平声字多,分为两卷(上平声,下平声)。平声上28韵,平声下29韵(共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共206韵。l 同韵字根据声母或介音不同,分开排列。同音字在一起,用隔开,唐人叫“小韵”,宋人叫“纽”。l 206韵四声相配为六十一类,如一“东董送屋”、二十“文吻问物”等。(一)、广韵的声母系统l A考求声母的方法(系联法与统计法)l 系联法。陈澧(18101882)第一个使用。著有东塾读书记、切韵考等。l “切韵之法以二字为一字之音,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下字与所切之字叠韵。上字定其清浊,下字定其平上去入。”(切韵考卷一) 陈澧系联法三个条例 l 第一

12、、基本条例:“切语上字同用、互用、递用者,声必同类。” 如:“冬”都宗切。“当”都郎切。 “都”当孤切。“当”都郎切。l 第二、分析条例:“两切语下字同类,则上字必不同类。”例如:“彤”、徒冬切,“冬”、都宗切;l 第三、补充条例。“有实同类而不能系联者,以切语上字两两互用。” 可视为同类。 广韵的声类陈澧把广韵452个反切上字系联为40声类清声21类 “见溪晓影端透知彻照穿审庄初山精清心帮滂非敷”,浊声29类 “群匣于喻疑定来泥澄娘床禅日神从邪並奉明”。黄侃、钱玄同把“明”、“微”分为二,即41声类。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又把“见溪疑影晓来”六母一分为二,得47声类。白涤洲著广韵声纽韵类之统计,也

13、得出47声类的结论 l 反切上字 古 公 居 举 九 俱 l 反 切 公户 古红 九 鱼 居许 举有 举朱l 等呼一 602 l 二 491l 三 62 7 5 3l 四 233 15l 统计结果显然应分为 “古”类和“居” 类。也得出与高本汉相同的结论。 广韵的声母l “声类”还不等于声母。 l 一个声母分为二类都是互补的,进行归并,就得出广韵35个声母。与宋人36字母对照:l 第一、唇音只有一类,无“非敷奉微”。l 第二、“娘泥”二母合一。l 第三、齿音有三套声母。即“照穿床审禅”在广韵中可分为“庄初崇生”和“章昌神书禅”两类,所以宋人36字母减去(合并)“非敷奉微娘”,加(分化)的“庄初

14、崇生”,就是35个。二、广韵的韵母系统l 广韵反切下字1193个,陈澧考求是:l 第一、基本条例。“切语下字同用、互用、递用者韵必同类。” 如:东德红切,公古红切;公古红切,红户公切;l 第二、分析条例。“切上字同用,下字必不同类。”如“懵莫中切,”、“蒙莫红切”。 l 第三、补充条例。朱,章俱切,俱,举朱切,无,武夫切,夫,甫无切。 广韵的韵类和韵母 l 陈澧系联为311个韵类。周祖谟324类,黄侃335类,李荣334类,邵荣芬326类,白涤洲、高本汉用统计法归为290类。l 韵类还有声调区别,不等于韵母。进而归纳,广韵有舒声91个韵母,促声50个韵母。共141个韵母。广韵的声调(四声)l

15、唐代处忠和尚在元和韵谱中说:l 平声哀而安,上声历而举,l 去声清而远,入声急而促。 中古声母到现代声母的演变规律 l 浊声母清化。广韵 “并定澄从邪崇神禅群匣”,普通话都变成了清声母。变化条件:全浊声母平声字今读送气清声母字,全浊声母仄声字今读不送气清声母字。l “知、庄、章”合流为卷舌音“zh、ch、sh”。l 精、见二组分化出 “j、q、x”。l 零声母的字大量增加。如:“喻”母余移盐羊盈” ,“匣”母 于为袁云王,“明”母 无微晚文亡,“疑”母鱼吾宜我颜,都成了零声母字。韵母演变 由繁到简、合流归并 A、韵尾合并 :1、入声韵尾失落。广韵51个入声韵,现代没有。古入声韵并入阴声韵。如:

16、“屋” (uk)今与“u”同韵(由此减少50个韵母)。2、阳声韵尾“-m”消失。并为“-n”尾,如“谈侵盐敢艳陷严凡范”等,这项减少九个韵尾。B、韵头由繁到简:广韵两呼八等,普通话只四呼,演变的情况是:古开口变“开、齐”,合口变“合、撮”。C、主要元音合流。如山摄今简化为“an”,广韵中有“寒韵n、桓韵n、删韵n、山韵 an、仙韵n、先韵n” 。古今四声的变化规律 l 第一、平分阴阳。古清声母平声字今读阴平,古浊声母的平声字今读阳平。读阴平:当(端)、张(知)、庄(庄)、央(影)、汤(透)、仓(清)、昌(昌)。 读阳平:房(奉)、藏(从)、常(禅)、强(群)、航(匣)、忙(明)、昂(疑)。 第二、全浊上声变去声。如: “九舅有” 古代都是上声字,现代只有“舅”变去声。因为“舅”是群母字,而“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