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构建和谐地理课堂 促进有效地理教学》_第1页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构建和谐地理课堂 促进有效地理教学》_第2页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构建和谐地理课堂 促进有效地理教学》_第3页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构建和谐地理课堂 促进有效地理教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构建和谐地理课堂 促进有效地理教学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是校园的主阵地,而和谐的课堂有利于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促进有效教学,是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研究、探索的一个课题。一、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俗话说:情不通则理不达。师生之间如果情感冷漠、缺乏沟通,不仅使得一直为人们所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会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力源泉。再加上地理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副科”地位,上课时那些所谓“不听话、不肯说、不配合、缺少互动”等令教师头疼的教育教学问题和现象也就接踵而来。

2、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设。教师在教学中应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温馨的微笑洒向每位学生。上课时教师的幽默诙谐是融合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它不仅能够创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一笑之余引发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他们领悟,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比如,在六年级“地图上的方向”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我发现学生总是把“东、西”说成“右、左”,把“南、北”说成“下、上”。有一次当学生说:“北京在上海的上面,广州在上海的下面”时,我突然走出教室,然后回来跟同学们说:“老师刚才出去看了一下,发现上海跟其他地方一样,上面是天空,

3、下面是大地。”全班哄堂大笑。当下次再有学生说上面和下面时,全班竟然一起说:上面是天空,下面是大地。这样一来二去,终于使学生领悟到:上下左右与东西南北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因而在地理课堂上来点幽默,创建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任课教师,也应经常走近学生,多多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这将会对建立融洽的师声关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本学期我参与了初一(4)班的体锻活动,跟同学们一起跳长绳、投篮、打排球、进行打乒乓比赛、踢毽子竞赛等,我们一起笑、一起叫,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跟我的距离变近了,感情变亲了,同学们有什么事也会跟我说,班级搞活动也会叫上我这个

4、地理老师了。而地理课堂上师生之间也始终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同学们举手踊跃了,讨论热烈了,学习主动了,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良好的师生情感、和谐的师生关系将会进发出强劲的教育教学能量,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它是通往和谐课堂的桥梁,是构建和谐课堂的纽带。二、让主动探究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教师认为学生应该研究的那些“问题”,往往很少引起学生的重视,那种教师主观上希望学生出现的强烈探索动机,并不一定伴随着问题的呈现而出现。因而,教师必须把握住预设性问题向生成性问题转换这一关键,精心设计教学,使预设性问题的出现就像是自然生成的

5、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索动机,开展有效的研究。例如,在“黄河”一课的教学中,讲到黄河泛滥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时,我就联系以往学过的“埃及”,先给出两张图片:一张是尼罗河即将泛滥埃及人民举行庆典的场面,另一张是历史上黄河泛滥给人们带来恐惧与灾难的场景。强烈的对比冲击着学生的视觉,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为什么泛滥给这两条河流带来的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同学们有的看书,有的查图,热烈地讨论着,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河流泛滥时间、泛滥范围的差异中顺利地找到了原因。除了利用图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之外,用学生熟悉的诗词、动听的歌曲、有趣的故事,甚至一个常用的成语、一张可笑的漫画等都能创设出一个充满张力的情

6、景,造就一个充满诱惑的现场,也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极大兴趣,主动进入学习角色,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开展奠定了基础,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三、科学、艺术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任何教学都必须有预设。而且这种预设必须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情景等诸多方面。但同时课堂教学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的对话与交流,因此生成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关注课堂上生成的各种各样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指向学习内容,有的指向学习方法,教师应该以巨大的热情去分析这些问题,以敏锐的眼光去区别、归纳、综合这些问题,把它们纳人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比如,在讲到青藏高原“

7、地势高、气温低、日照强”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假如你到青藏高原去考察或旅游,应该有哪些装备?”学生说了很多,有羽绒服、氧气瓶、高压锅等,却没有学生想到要带墨镜、防晒霜等。由此我发现学生对青藏高原日照强这个事实并不了解,甚至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青藏高原气温比平原低,所以日照也应该比平原弱。面对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与学生思维上的冲突,我没有继续讲后面的内容,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联系一天中最高、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高原和平原上空大气层的厚度和密度等内容,一起讨论与分析:日照强度跟哪些因素有关?气温高低与日照强度到底有怎样的关系?这样一来,尽管占用了不少的课堂时间,也打乱了原有的教学

8、设计,但看到同学们高涨的探究热情,解开疑惑之后兴奋的眼神,我明白它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已远远超越原有的教学设计。所以,在地理课上科学、艺术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将极大地激发师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欲望和生命活力,创造出一个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实现真正的地理有效教学。四、加强合作学习,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在地理课堂上,我们总能发现部分优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而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课上,天赋高的学生往往比天赋低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假如这种“不和谐”充斥着我们的课堂,将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我认为,开展合

9、作学习,能让学生积极地相互学习,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当然,为了保证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实施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学习任务的设置。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需要合作,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好契机,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和呈现的方式。合作学习何时为佳?我认为,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二是遇到个人能力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三是在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活动过程的舒展。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要充分展开,既充

10、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竞赛。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以通过组际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增强组内合作的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例如,在“新加坡”一节教学时,我先以新加坡一位官员的话为引言:“新加坡是一个没有连绵的矿山,没有茂密的森林,没有一望无际的稻田,全国境内只有几条小河,也没有多少鱼虾可以捕捞,甚至连每天的饮用水都要靠邻国供应,“得天不厚”,简直是“一无所有”的国家。”并设问:“新加坡资源贫乏但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的新兴工业国?”然后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因为那连续几个“没有”的教学导入,启发学生产生质疑,点击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小组同学在一起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

11、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又如,在“北京”一课中有关天气与气候内容的教学,我先抛出困惑:“老师想去北京旅游,只有暑假、寒假、劳动节、国庆节有时间,那什么时候去最好呢?”同学们有的说国庆节,有的说劳动节、也有的说暑假、寒假,意见很不统一。我乘势让学生合作学习,让他们一起读降水量月分配图,画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看沙尘天气笼罩下的北京城景观和市民出行的图片进行讨论和分析,最终得出北京市的气候特征、气候类型,以及到北京旅游的最佳时问。这样的合作学习,使更多的学生融人到课堂教学中,让学习活动成为共同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交流发言的机会,有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共

12、同发展。这样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五、教学回归生活,使和谐课堂得以发展和延伸陶行知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和谐地理课堂应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生活的经验准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例如,在“海洋资源”教学中,我采用互动教学策略,从生活中情景导入:“海洋是资源的宝库,你在平时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海洋资源?人们是怎样加以利用?人类在开发海洋资源中存在什么问题?对海洋资源利用持续发展的途径如何?”因为我们学校位于沿海地区,许多学生从小就生活在海边,这些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有话可说,回答热烈,

13、情绪高涨。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导人教学内容,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思维,也保证了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让教学回归生活,教师不仅要善于捕捉生活素材,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充实教学内容,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唤起学习兴趣。而且必须密切注视地理学科的发展动态和趋向,针对中学生关心和乐于讨论热点新闻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把最新的时事新闻、科技成就等内容及时地、有选择地纳入地理教学当中。如中东地区的不稳定、世界能源危机、全球环境问题、未来取之不尽的月球新能源氦-3、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及海拔高度的重新测量等,通过这些信息材料不仅可以丰富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也能培养学生去正确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自觉关心国家大事、世界热点的习惯。另外,根据教学内容也可以适当倡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参加社会实践,开展调查、考察、旅游等活动,让学生在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