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的城镇化建设_第1页
郑州市的城镇化建设_第2页
郑州市的城镇化建设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郑州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摘要: 郑州市作为农业大省的省会,城镇化建设具有广大的基础和民意支持,同时又具有紧迫性和必须性。其建设的好坏对全国具有示范意义。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农业省现状 现代工业 河南省为中国主要的农业省,农村地区广大,但一直生产方式粗放。2012年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这就要求,河南省要奋力走出一条速度、质量、效益、后劲相统一的科学发展之路,更需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两不三新”协调发展之路,大胆进行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创新河南持续探索发展之路。郑州的发展模式,将会对全省的未来发展提供模板

2、。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这一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促进产业集聚,推进产城融合;二是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实现农民市民化;三是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培育区域增长极;四是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纳入城镇体系,进行一体化布局,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缓解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传播城市现代文明,实现了

3、三化协调推进、城乡共同发展。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本质的区别在于鼓励和支持农民向城镇集聚,同时把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纳入城镇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促进农民集中居住,促进城乡一体化。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民市民化,一方面有利于把庞大的进城务工人员转市民,让城市公共服务的阳光普照到这一社会群体。另一方面,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公共资源相对集中,有利于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有效地配置公共资源,使继续留在农村的居民也能享受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过上现代化的生活,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郑州作为河南的省会城市,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非常必要的,同时结合三化协调,为全省的农

4、村城镇化建设做出示范。建设郑州都市区,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发展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发展以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着力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县域城镇承载承接作用、新型农村社区战略基点作用,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从河南农村发展现实看,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方式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障碍。要消除这一障碍,就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通过城镇化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机械化

5、、专业化和标准化。然而,目前河南城镇化水平低,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只有坚持新型城镇化引领,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才能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显然,城镇化水平低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和各种矛盾的聚焦点,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正是郑州选准突破点和着力点、破解城镇化滞后这一突出矛盾的现实选择。而如何从农村切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一方面是推动城镇向农村延伸,辐射和带动农村发展;另一方面把农村纳入城镇化范畴,切实搞好新型社区建设,使之成为统筹发展的结合点、城乡一体化

6、的切入点、农村发展的增长点。 只有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有机融合,才能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同时实现就业空间和就业部门的双重转变,从而持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当前,扩大内需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和基本支撑,而城镇化是激活内需潜力的源动力和主引擎。分析表明,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带动3倍于农民的消费支出;同时,城镇化的推进,可以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投资带来巨大的空间。而河南城镇化水平低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扩大内需的潜能。因此,只有坚持新型城镇化引领,拉长城镇化短板,才有利于持续释放需求潜能、增强内生动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把握“三化”协调发展推进关系的现实选择。从产业结构演进状况来看,郑州正处于工业

7、化中期阶段,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工业虽然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快速发展,但主要是建立在劳动力和资源成本优势的基础上,能源原材料等上游产业比重大,高加工度、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不足。要想在迈进工业化中期阶段后实现负重爬坡、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型升级。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借助城镇发展环境优化、综合功能完善,吸引和壮大一批能够带动产业升级的龙头项目和骨干企业,必须发挥城镇集中、集聚、集约效应,吸引和集聚大批科技要素,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创新支撑与人才支撑;必须依托城镇发展信息、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显然,

8、脱离了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也就无从谈起,应该说,两者是互促共进、并行不悖的关系。 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根本途径。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新老“四难”问题。只有坚持新型城镇化引领,才能不断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企业集中、要素集聚,形成集群优势和交易成本优势,进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和项目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快、带动强,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才能有效破解现有城市承接吸纳能力不能满足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需要的矛盾。新型五级城镇体系建设为人口转移提供了多元选择和更大的容量,让广大农民可以不必离土离乡就能安居乐业,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才能以社区化发展促进耕地流转,推动农业规

9、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现代化,在耕地不减少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综合生产能力,解决“粮食怎么保”的问题;才能通过要素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服务整体提升,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尤其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让农村居民不出家门就能过上城市生活,解决“民生怎么办”的问题;才能不断优化城市布局和形态,同时推动农村土地挖潜、整治、复耕,更好地促进城乡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缓解建设用地刚性需求与保护耕地硬性约束的矛盾,解决“土地哪里来”的问题;才能促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进而形成循环经济发展链条,深入推进清洁生产,通过污染物减量和污染综合治理并举,解决“减排哪里去”的

10、问题;才能促进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提高资源投入产出效率,推进节约集约利用,解决“要素怎么保”的问题;才能一方面通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来实现保供给,另一方面通过城乡统筹、融合发展促进产需之间有效衔接,减少中间环节,有效降低流通成本,平抑市场物价,解决“物价怎么办”的问题。 郑州推进新型城镇化,首先可以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纳入城镇体系,鼓励合村并城、合村并镇、合村并区(产业集聚区),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进行合村并点,促进农民集中居住,可以有效地缩减农村建设用地,增加城市建设用地供给。 第二,推进新型城镇化,能够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强调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集

11、聚区。大量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应的支撑机构在特定空间的集中,首先会产生规模效应,带来各种费用的节省,提高企业效益。第三,推进新型城镇化,能够促进服务业全面发展。产业的集聚必然带来经济活动和人口的增加,而经济活动和人口在城镇和产业集聚区的集中,将对城镇公共产品产生新的需求,加快城镇交通、供水、供电、通讯、文化娱乐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教育、医疗、社保、就业、健康、文化等公共服务集聚发展;同时带动以商贸、餐饮、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并通过深化产业分工,扩充产业规模,促进金融、信息、科技、物流、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进工业化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演进。 郑州市要发展,不能只靠轻

12、工业,必须改变为同时结合农业现代化、现代服务业等的多力支撑体系。加速新型城镇化,必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城镇户籍限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真正融入城镇。要研究进城农民原有耕地和宅基地补偿政策,使他们有相应的启动资金能在城镇立足和发展。对目前大多数进城务工农民来说,要切实改善他们的就业、居住、就医等基本生活条件,并解决好其子女就学问题。我们还应该积极探索建立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和进城务工人员住房保障制度 新型城镇化的特色就是要由偏重城市发展向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

13、也就是说要由原来的“重城轻乡”、“城乡分治”,转变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并且从改革角度讲,要由原来的重单项突破,改变为大力推进户籍、保障、就业等综合配套体制改革。要鼓励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组织建设“六个一体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城乡一体化不是降低城市的生活标准,也不是消灭乡村,而是通过新农村建设,让农村居民在生活方式、居住环境上享受与城市居民均等的待遇 。 建设郑州都市区,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发展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