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DB DBJ J 沉管夯扩桩技术规程Technicai Specification for pipe sinking compacted base-enlarged pile征求意见稿2010发布 2010 实施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前 言本规程是根据陕西省建设厅陕建函2007402号文件的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会同其他6个勘察、设计、施工及质检单位共同编制而成。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开展多项专题研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收集了我省夯扩桩工程经验,经反复讨论、修改,最终经审查定稿。本规程共8章3个附录,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
2、定、夯扩桩构造、夯扩桩设计、夯扩桩复合地基设计、夯扩桩施工、夯扩桩质量检测及验收等。本规程由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负责管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负责规程的具体解释。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工程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沉管夯扩桩技术规程管理组(地址:西安市西影路46号,邮编: 邮箱:)。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岩土工程公司 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陕西龙海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地基公司 西北有色勘测工程有限责任公
3、司 陕西西冶基础工程开发公司主要起草人: 董忠级 郑永强 刘 君 鲁 宁 赵晓峰 朱沈阳 李珍英 史向庆万增亭 李三红 刘清杰 杨鲁飞 杨 震 侯学周 王晓军 张玉明 目 次1总 则12术语、符号32.1术 语32.2符 号33基本规定53.1适用条件53.2勘察要求54夯扩桩构造64.1一般规定64.2桩身构造85夯扩桩设计95.1一般规定95.2基桩竖向抗压承载力125.3基桩竖向抗拔承载力155.4基桩水平承载力165.5桩身强度验算175.6桩基沉降计算185.7桩基承台设计186夯扩桩复合地基设计196.1一般规定196.2复合地基承载力验算196.3复合地基沉降变形验算207夯扩桩
4、施工217.1施工机具、设备217.2施工准备227.3现场施工237.4成桩过程工程质量检查258夯扩桩工程质量检测与验收258.1一般规定258.2桩身完整性和承载力检测268.3竣工验收27附录A夯扩桩施工工艺示意图29附录B夯 扩 桩 施 工 记 录 表30附录C夯扩灌注桩及钢筋笼隐蔽验收记录311总 则1.0.1为了在沉管夯扩桩设计和施工中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陕西省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沉管夯扩桩勘察、设计、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1.0.3采用沉管夯扩桩的工程,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上部结构类型、荷载特
5、征、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因素等,做到因地制宜,合理设计,精心施工,严格检测。1.0.4在进行沉管夯扩桩基设计、施工、检测与验收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术语、符号2.1术 语2.1.1沉管夯扩桩 pipe sinking compacted base-enlarged pile沉管夯扩桩是采用桩锤夯击夯管成孔,再向管内灌注一定量混凝土并夯击,使得管内底部现浇混凝在桩端形成一定尺寸的扩大头形混凝土灌注桩。2.1.2夯扩参数 compacted base-enlarged parameter设计夯扩桩成桩直径、桩长、扩大头直径、夯扩次数等施工参数。2.1.3沉桩深
6、度 pipe sinking depth场地地面至扩大头顶面的距离。2.1.4褥垫层 mattress level为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减少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在桩端和基础之间设置的垫层,其厚度一般在150300范围。2.1.5贯入度 set在锤重和落距一定的条件下,每次锤击桩管进入地基土中的深度。2.1.6充盈系数 fullness coefficient实际灌注混凝土的桩身体积与设计计算的桩身体积之比。2.2符 号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Gp基桩自重标准值;Hk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中的基桩桩顶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水平力;HEk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中的基桩桩顶处相应于地震作用效应和其
7、他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水平力;N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的桩顶轴向压力;N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桩顶平均竖向力;NEk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桩顶平均竖向力;2.2.2抗力和材料性能Es压缩模量;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k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Gp基桩自重标准值;qsik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ppk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sk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pk单桩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R基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h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中的基桩桩顶处的水
8、平承载力特征值。Ra复合地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TK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中的基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2.2.2 几何参数Ap桩端扩大头面积;A桩身截面积;As受拉钢筋截面积;c外管下沉底端至设计桩底标高之间的距离;D扩大头计算直径;d0外管内径;H灌注混凝土高度;h外管上拔高度l混凝土桩身长度;L桩管长度;u桩身周长;Z桩身进入持力层的深度;2.2.3 计算参数扩大头直径计算修正系数;m面积置换率;o基桩重要性系数;i抗拔系数;端阻力增强系数;c成桩工艺系数;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3基本规定3.1适用条件3.1.1夯扩桩适用于处理人工填土、一般黏性土、黄土、粉土及稍密的砂土、碎石土等。3.
9、1.2夯扩桩可用于桩基础或复合地基。3.1.3夯扩桩的桩端持力层宜选择可塑坚硬状态黏性土、非湿陷性黄土,中密密实的粉土、砂土或碎石土。3.1.4选用夯扩桩时,应考虑夯扩桩沉桩的可能性以及施工中产生的振动、噪音及挤土效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2勘察要求3.2.1夯扩桩岩土工程勘察除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及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的有关规定外,尚应满足下列规定:1 对桩端持力层,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连续的动力触探或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手段。原位测试孔的数量不少于3孔,标准贯入试验的频数不小于6次。2 当桩端持力层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加深
10、勘探孔深度,并进行下卧层强度验算。3 当桩端持力层顶面埋深变化较大时,应加密勘探孔,并提供持力层顶面高程等值线图。3.2.2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 查明场地各层岩土的类型、埋深、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2 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3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查明可液化土层和特殊性岩土层分布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和整治方案的建议;4 提供各层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承载力特征值;评价地基的均匀性,对需要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5 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3.2.3桩基础尚应包括:1
11、 提供桩径、桩长的建议和桩端持力层的力学特性描述;2 提供桩侧阻力和端阻力,必要时估算单桩竖向、水平向及抗拔承载力;3 分析成桩的可能性,预测成桩挤土效应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建议。3.2.2夯扩桩复合地基尚应包括:1 预估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2 评价复合土层段及桩端以下压缩层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压缩性。4夯扩桩构造4.1一般规定4.1.1 夯扩桩的桩径宜选用300600mm。4.1.2 夯扩桩的桩长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工程地质条件通过计算确定,桩长与桩径的比值L/d不宜大于50,成桩深度不宜大于25m。4.1.3 夯扩桩用于桩基时,桩顶嵌入承台内不少于50mm。4.1.4 夯扩桩扩大头直径D
12、与桩身直径d之比宜取23。扩大头应根据桩端持力层的性质和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进行设计。4.2 桩身构造4.2.1 夯扩桩用于桩基础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5;用于复合地基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4.2.2 扩大头应采用干硬性混凝土夯填,填料塌落度宜为4060mm。扩大头的填料量应以十击贯入度控制,不宜大于计算值的1.2倍;当大于1.2倍时应另选桩端持力层或调整桩距。4.2.3 夯扩桩中纵向钢筋应沿桩身周边均匀布置,并沿桩长通长配置:1 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水下浇注混凝土时不得小于50mm。2 纵向钢筋净距不应小于60mm。3 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在6度区及
13、非地震区不小于0.3%,在7度区不小于0.4%,在8度区不小于0.5%。纵筋直径不应小于12,受压桩纵筋数量不应少于6根,抗拔桩和受水平力较大的桩纵筋数量不应少于8根。对于承受水平荷载的桩和抗拔桩,纵向钢筋尚应满足计算要求。4 纵向钢筋伸入承台的长度不应小于35倍纵筋直径。5 纵向钢筋进入扩大头的长度,受压时不小于20倍纵筋直径,抗拔时不应小于35倍纵筋直径。4.2.4 夯扩桩中箍筋应采用螺旋式箍筋:1 箍筋直径不小于6mm。2 箍筋间距宜为200300mm。3 桩顶5倍桩径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4 桩身穿过液化土层时,位于液化土层范围内的桩身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5 当桩长
14、超过4m时,应每隔2m左右设一道直径不小于12mm的焊接加劲箍筋。4.2.5 夯扩桩用于复合地基时,桩身可不配筋。5 夯扩桩设计5.1 基本原则5.1.1 夯扩桩的设计应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征、对差异沉降的敏感程度、场地地基和建筑物体形的复杂性及由于桩基问题引起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见表5.1.1。表5.1.1 建筑桩基设计等级设计等级建筑类型甲级重要的建筑;3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100的高层建筑;体形复杂且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含纯地下室)连体建筑;20层以上框架-核心筒结构及其他对差异沉降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7层以上的一般建筑及坡地、岸边建
15、筑;对相邻既有工程影响较大的建筑乙级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建筑丙级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7层及7层以下的一般建筑5.1.2 应根据建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筑场地与环境的有关资料及建筑物的有关资料进行夯扩桩的设计。5.1.3 夯扩桩的扩大头应进入可靠的持力土层。欠固结土层、湿陷性土层、液化土层、饱和软土及高压缩性粘性土不应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3倍桩身直径,砂土不宜小于2倍桩身直径,碎石土不宜小于1倍桩身直径。5.1.4 在抗震设防区,桩进入液化土层以下稳定土层的长度应按计算确定;对于碎石土,砾、粗、中砂,密实粉土,坚硬粘性土不应小于23倍桩身直径
16、,对粉、细砂及其他一般粘性土、粉土不应小于45倍桩身直径。5.1.5 桩端扩大头以下持力层的厚度不宜小于桩端扩大头直径的3倍。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扩大头以下持力层厚度应通过下卧层验算确定。软弱下卧层的验算,应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进行。5.1.6 对于用于自重湿陷性场地和其他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桩基,宜采取措施减少负摩阻力。5.1.7 排列基桩时,宜使桩群合力点与长期荷载重心重合,并使基桩受水平力和力矩较大方向有较大的内力偶臂;墙下布桩时,在墙的转角处应布置桩,在纵横墙交接处宜布置桩;柱下不宜采用一柱一桩或一柱两桩,如需采用,应采取可靠措施。5.1.8 夯扩桩的桩中心间距应以施
17、工时不影响到相邻桩的施工质量为宜。基桩的最小中心距应符合表5.1.8的规定。表5.1.8 夯扩桩的最小中心距土类排数不少于3排且桩数不少于9根的摩擦型桩基其他情况非饱和土、饱和非粘性土2.2D且4.0d2.0D且3.5d饱和粘性土2.5D且4.5d2.2D且4.0d5.1.9 同一基础相邻桩的桩底标高差,不宜超过1/2的相邻桩中心距。5.2 一般规定5.2.1 夯扩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值不宜大于4500kN。5.2.2 应根据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夯扩桩设计。5.2.3 所有夯扩桩基均应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计算内容包括:1 基桩的竖向(抗压和抗拔)承载力计算
18、和水平承载力计算。2 桩身和承台的承载力验算,桩身露出地面或桩侧为液化土层、自重湿陷性土层、欠固结土层及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的土层时,应进行桩身压屈验算。3 桩端持力层下面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下卧层的承载力。4 对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应验算整体稳定性。5 对于抗浮、抗拔桩基,应进行基桩和群桩的抗拔承载力计算。6 按照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应进行抗震验算的桩基,应验算基桩的抗震承载力。5.2.4 下列夯扩桩基应进行变形验算:1 对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建筑物,桩端存在软弱下卧层的甲、乙级建筑桩基以及体形复杂、荷载分布显著不均匀的甲、乙级建筑桩基应验算沉降;2 水平荷载较大
19、或对水平变位有严格要求的甲级建筑桩基,应验算水平位移。5.2.5 夯扩桩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作用效应与相应的抗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进行夯扩桩基桩承载力验算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基桩承载力应采用特征值。2 进行夯扩桩基变形验算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3 验算坡地、岸边建筑桩基的整体稳定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4 计算桩身承载力和配筋及进行承台设计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5 桩身裂缝控制验算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承台裂缝控制验算时,应分别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和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6 夯扩桩桩基结构安全等级、结构重要性系数0应根据
20、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采用,除临时性建筑外,重要性系数0应不小于1.0。5.2.6 在施工过程和建成后使用期间,应进行系统的沉降观测直至沉降稳定。5.2.7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夯扩桩,桩基设计还应满足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设计规范GB50025中的有关规定。5.2.8 桩周软土因自重固结、自重湿陷性黄土浸水湿陷、地面大面积堆载、降低地下水位等原因而产生的沉降大于桩的沉降时,应视具体工程情况考虑桩侧负摩阻力对基桩承载力的影响,负摩阻力的计算参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5.2.9 抗震设防区,夯扩桩应按下列原则设计:1 对于可能因地震引起上部土层滑移地段的夯扩桩基,
21、应考虑滑移体对桩产生的附加水平力。2 承台周围回填土应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分层夯实回填,也可以采用素混凝土回填;当承台周围为可液化土层或极限承载力特征值小于40kPa(或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5kPa)软土且桩基水平承载力不满足计算要求时,宜将承台外每侧1/2承台边长范围内的土加固。3 桩身穿过可液化土层时,液化土层的侧摩阻力应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进行折减。4 对于存在液化扩展的地段,应验算桩基在土流动的水平作用力下的稳定性。5.2.10 夯扩桩用作抗拔桩时,应进行桩身裂缝宽度计算。桩身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应根据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选用。夯扩桩不
22、应用作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的抗拔桩,不宜用作裂缝控制等级为二级的抗拔桩。5.2.11 桩基结构的耐久性应按照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5.3 基桩竖向抗压承载力5.3.1 夯扩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极限状态表达式:1 考虑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在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5.3.1-1)在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5.3.1-2)2 考虑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在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5.3.1-3) 在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5.3.1-4)式中:Nk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桩顶平均竖向力; Nkmax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桩顶最大竖向力; R 夯扩桩
23、基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NEk 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桩顶平均竖向力; NEkmax 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桩顶最大竖向力; 0 夯扩桩基重要性系数,按照本规程第5.2.5-6条的规定取值。5.3.2 夯扩桩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按下式确定: (5.3.2-1) 式中: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5.3.3 夯扩桩单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下述规定确定:1 甲级建筑桩基应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现场静载荷试验和基桩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取值可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有关规定进行。2 乙级建筑桩基宜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当地质条件简单时,可参照
24、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结合静力触探、标准贯入等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综合确定。3 丙级建筑桩基可根据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确定。5.3.4 在初步设计阶段,可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 (5.3.4-1) 式中: 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单桩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桩身周长; 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可按表5.3.4-1取值; 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可按表5.3.4-2取值; li 桩身穿越第i层土的长度; Ap 桩端扩大头面积,,D为桩端扩大头直径。 端阻力增强系数,对黏性土(水下取0.9,水上取1.2),砂土取1.3,碎石土取1.4。夯扩桩极限侧阻力标
25、准值(KPa) 5.3.4-1土的名称土的状态填土2230淤泥1420淤泥质土2230黏性土流塑软塑可塑硬可塑硬塑坚硬IL10.75IL10.50IL0.750.25IL0.500IL0.25IL02440405555707086869898105粉土稍密中密密实e0.90.75e0.9e0.75264646666688粉细砂稍密中密密实10N1515N30N30244848666688中砂中密密实15N30N3054747495粗砂中密密实15N30N30749595116跞砂稍密 中密(密实)5N63.515N63.51570110116138圆砾、角砾中密、密实N63.510160200
26、碎石、卵石中密、密实N63.510200300全风化软质岩30N50100120全风化软质岩30N50140160强风化软质岩N63.510160240强风化软质岩N63.510220300注:1. 表中填土是指堆填年限超过10年的素填土。 2 . 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应换算为饱和状态取其侧阻力。 3. 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选取桩侧平均负摩阻力。夯扩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a) 5.3.4-2土的名称土的状态桩长l(m)l99l1616l25黏性土软塑可塑硬可塑硬塑0.75IL10.50IL0.750.25IL0.500IL0.2521085085017
27、001500230025003800650140014002200230033003800550012001800190028002700360055006000粉土中密密实0.75e0.9e0.7595017001500260014002100210030001900270027003600粉砂稍密中密密实10N15N15100016001400220015002300210030001900270030004500细砂中密、密实N15250040003600500044006000中砂400060005500700065008000粗砂5700750075008500850010000砾砂
28、中密、密实N1560009500900010500圆砾、角砾N63.510700010000950011500碎石、卵石N63.5108000110001050013000强风化软质岩N63.51060009000强风化硬质岩N63.510700011000注:1. 砂土和碎石土中桩的极限端阻力,宜综合考虑土的密实度,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径比hb/d。土愈密实,hb/d愈大,取值愈高。 2. N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63.5为圆锥动力触探经修正击数。5.4 基桩竖向抗拔承载力5.4.1 夯扩桩抗拔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极限状态表达式: (5.4.1-1) 式中:Nk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中的基桩按荷
29、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基桩拔力;Tk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中的基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Gp 基桩自重标准值(群桩呈整体破坏时为破坏范围内桩土总重标准值除以桩数),地下水位以下时取浮重; 0 夯扩桩基重要性系数,按照本规程第5.2.5-6条的规定取值。5.4.2 对于甲级、乙级夯扩桩基,基桩的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现场单桩上拔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上拔静载荷试验及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取值可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有关规定进行。5.4.3 对于丙级夯扩桩基,可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确定;当无可参照的资料时,基桩的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列规定计算:1 单桩或群桩呈非整体
30、破坏时,基桩的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计算: (5.4.3-1) 式中:i 抗拔系数,砂土中为0.50.7;粘性土、粉土中为0.70.8。桩长l与桩径d之比小于20时,取小值。 qsik 桩侧表面第i层土的抗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ui 在第i层土中的桩身周长,按表5.4.3取值。 li 桩身在第i层土中的长度。表5.4.3 夯扩桩破坏表面周长ui自桩底算起的长度l(410)d(410)duiDd 注:l对于软土取低值,对于卵石、砾石取高值;l取值按内摩擦角增大而增加。2 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 (5.4.3-2) 式中:ul群桩破坏的外围周长; n破坏范
31、围内的桩数。5.5 基桩水平承载力5.5.1 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中的复合基桩应满足:1 考虑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 (5.5.1-1)2 考虑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 (5.5.1-2) 式中:Hk 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中的基桩桩顶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水平力; HEk 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中的基桩桩顶处相应于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水平力; Rh 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中的基桩桩顶处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0 夯扩桩基重要性系数,按照本规程第5.2.5-6条的规定取值。5.5.2 基桩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应按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确定。5.6 桩身强度验算5.6.1 桩顶
32、轴向压力应符合: (5.6.1-1) 式中:N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的桩顶轴向压力; f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A 桩身截面面积; c 成桩工艺系数,取0.70.8; 0 夯扩桩基重要性系数,按照本规程第5.2.5-6条的规定取值。5.6.1 桩顶轴向拉力应符合: (5.6.2-1) 式中:N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的桩顶轴向拉力; fy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As 受拉钢筋面积; 0 夯扩桩基重要性系数,按照本规程第5.2.5-6条的规定取值。5.6.2 受水平荷载的桩,桩身抗弯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应满足:1 桩身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
33、规定确定。2 桩身承受的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按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确定。5.6.3 桩身最大裂缝宽度应满足: (5.6.4-1)式中: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最大裂缝宽度; 最大裂缝宽度限值,按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取用。5.6.5 当验算地震作用下的桩身承载力时,式(5.6.1-1)、(5.6.2-1)中0=1.0,作用于桩顶的荷载效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桩身承载力调整系数RE应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取用。5.7 桩基沉降计算5.7.1 桩基沉降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桩基沉降变形允许值。5.7.2 桩基沉降变形
34、计算应按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要求进行。5.7.3 建筑桩基沉降变形指标和允许值应按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规定选用。5.8 桩基承台设计5.8.1 桩基承台厚度应满足柱(墙)对承台的冲切和基桩对承台的冲切承载力要求。5.8.2 桩基承台应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5.8.3 承台的抗冲切、抗弯、抗剪、抗压承载力验算按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进行。5.8.4 桩基承台除应满足承载力和上部结构要求外,还应按照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满足构造要求。6夯扩桩复合地基设计6.1一般规定6.1.1夯扩桩复合地基适用于处理粘性土
35、、粉土、砂土、固结的素填土及非湿陷性黄土等,经预处理的湿陷性黄土也可采用。对淤泥质土应按地区经验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使用。6.1.2夯扩桩应选择承载力相对较高的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6.1.3夯扩桩复合地基设计时应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验算和地基变形验算。6.1.4夯扩桩可只在基础范围内布置,桩径宜取350600mm。6.1.5桩距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土性、施工工艺等决定,宜取3.54.0倍桩径或1.52.0倍的夯扩体直径。6.1.6桩顶和基础之间应设置褥垫层,褥垫层厚度宜取150300mm,当桩径大或桩距大时褥垫层厚度宜取高值。6.1.7褥垫层材料宜选用级配砂石或碎石等,最大粒径不宜大于
36、30mm。6.2复合地基承载力验算6.2.1夯扩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按下式估算: (6.2.1)式中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面积置换率;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桩的截面积(m2);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0.600.80,天然地基承载力较高时取大值;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宜按当地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6.3复合地基沉降变形验算6.3.1 夯扩桩复合地基变形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的有关规定执行。计算地基变形时,地基内的应力分布,
37、可采用各项同性均质线形变形体理论。其中,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按6.3.1-1式确定。 (6.3.1-1) (6.3.1-2)式中 复合土层压缩模量(MPa); 桩间土的压缩模量(MPa);由载荷试验确定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由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方法确定的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沉降计算经验系数sp根据当地沉降观测资料及经验确定,当无当地可靠经验时,沉降计算经验系数sp可按表6.3.1数值采用。表6.3.1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MPa)4.07.015.030.045.01.050.15注: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Ai第i层土
38、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层厚度的积分值;Es-基础底面下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值(MPa),桩长范围内的复合土层按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取值。6.3.2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应大于复合土层的厚度,分层总和法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应同时满足相对变形(式6.3.2-1)和相对应力(式6.3.2-2)控制标准。如图6.3.2所示。 (6.3.2-1) (6.3.2-2)式中 、分别为第n分层、第i分层计算变形量(mm);、分别为计算深度z处的附加应力、土的自重应力(kPa)。为基础底面附加压力在地基中产生的应力的Boussinesq解。图 6.3.2 地基变形计算简图7夯扩桩施工7.1施工机具、设备7.1.1夯扩桩机通常由机架
39、、桩锤、外管、内夯管及卷扬机等组成。7.1.2夯扩桩外管一般采用297mm、325mm、377mm、426mm、450mm、480mm、500mm、530mm、550mm、570mm的钢管,相应的内夯管一般采用219mm, 247mm, 273mm, 297mm, 325mm, 377mm的钢管配套使用。当采用外管与内夯管结合锤击沉管进行夯压、扩底、扩径时,内夯管应比外管短100mm,内夯管底端可采用闭口平底或闭口锥底(图7.1.2)。内夯管底部需要加焊一块直径比外管内径小1020mm,厚20mm左右的园形钢板。图7.1.2 内外管及管塞(a)平底内夯管;(b) 锥底内夯管7.1.3外管的配置
40、长度与持力层埋深和是否配置振动锤有关,可按下式确定:L()式中 L外管长度(m); L1持力层顶面埋深(m); L2-投料口距桩管顶的距离,一般取1.52.5m; L3-振动锤高度,若配置振动锤时一般取2.5m;Z桩身进入持力层的深度(m)。7.2施工准备7.2.1夯扩桩施工应具备下列资料:1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桩基工程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3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内的高压线路、通信线路、地下管线(管道、电缆等)、地下构筑物以及危房、精密仪器车间等调查资料;4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5桩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6有关荷载、施工工艺的试验参考资料;7水泥
41、、砂、石、钢筋等原材料及其混凝土预制桩靴的质检报告。7.2.2现场作业条件包括有:1现场内妨碍施工的障碍物和地下埋设物(如地下管线、旧基础等)已排除,有隔振要求的邻近建筑物已采用保护措施;2施工用水、电、道路及临时设施均已畅通与就绪;3施工前场地已平整,对影响施工机械进场与操作的松软场地已进行处理,并有排水措施。7.2.3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建筑定位和桩位测放,并对测量基线、水准基点及桩位进行复核。桩基轴线的定位点及施工地区附近所设水准点应设置在不受桩基施工影响处。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7.2.4施工前可根据需要进行试成桩,以便核对地质资料,检验设备及技术要求是否适宜,其位置
42、选择在紧靠地质钻孔和有代表性的部位。试成桩时应详细记录有关的夯扩参数及沉管贯入度等数据,并结合试桩静载荷试验的结果,以作为施工控制的依据。7.3现场施工7.3.1桩机设备就位后,必须保持平整、稳固,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位移。为准确控制成孔深度,应在机架或桩管上设置控制深度的标尺,以便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7.3.2桩锤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径、桩长、桩距、单桩承载力及现场施工条件等因素,通过试成桩合理选择使用。7.3.3桩管入土深度应满足设计持力层标高的要求,并用试成桩所确定贯入度来控制。7.3.4内外管提出地面后,应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对上部2m4m的桩身混凝土进行振捣密实。(夯扩桩施工工艺示
43、意图详见附录A)7.3.5对含有承压水的砂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时,第一次拔管高度不宜大于0.2m。7.3.6夯扩桩成桩的施工允许偏差应满足表7.3.6的要求。表7.3.6 夯扩桩成孔施工允许的偏差 项 目桩位允许偏差(mm)桩径偏差(mm)垂直度允许偏差 %单桩d500mm70-201d500mm100复合地基d500mm100d500mm150条形桩基沿垂直轴线方向的桩和群桩基础中的边桩d500mm70d500mm100条形桩基沿轴线方向的桩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d500mm150d500mm1507.3.7当地下水位较浅,沉管过程中内、外管间发生间隙涌水、涌泥时需采用封水措施。一般可在桩位点预先放
44、置干硬性混凝土、无水混凝土配料,经夯击形成阻水、阻泥管塞,其高度可为100mm。当内、外管间不会发生间隙涌水、涌泥时,亦可不采用上述封底措施。当封底或沉管有困难时,也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靴沉管。7.3.8混凝土制作与灌注要求:1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按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对扩大头部分以2040mm为宜,桩身部分以160200mm为宜。2配制混凝土的粗骨料可选用碎石或卵石,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且其骨料粒径不得大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1/3。细骨料应选用中粗砂,细度模数为2.33.4,含泥量小于3%。3混凝土的灌注分扩大头和桩身两部份:扩大头部分的夯扩灌注应严格按夯
45、扩次数和夯扩参数进行;桩身混凝土灌注应保证充盈系数不小于1.0。对于地质较松散的地层,充盈系数可适当提高。4灌注混凝土时需按要求制作试件,同一配合比混凝土试块每班不得少于一组,每组试件应为3块。7.3.9钢筋笼的制作和埋设要求:1钢筋笼应预先按设计图纸制作成型,搬运时应防止扭转、弯曲;2钢筋笼的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表7.3.8 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项 目允许偏差(mm)主筋间距10箍筋间距20钢筋笼直径10钢筋笼长度1003 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其接头宜采用焊接或机械式接头(钢筋直径大于20mm),并应遵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和混
46、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规定;4 加劲箍宜设在主筋内侧。5 混凝土灌注面应高于钢筋笼顶标高。7.3.10拔管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1拔管时应将内夯管连同桩锤压在超灌的混凝土面上,将外管缓慢均匀地上拔,同时将内夯管徐徐下压,直至同步终止于施工要求的桩顶标高处,然后将内外管提出地面。2拔管速度要均匀,一般土层宜为12m/min,在软弱土层中和软硬土层交界处以及扩大头与上部桩身连接处宜为0.60.8m/min。7.3.11打桩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1 打桩顺序的安排应有利于保护已打的桩不被压坏或不产生较大的桩位偏差;2 一般采取横移退打的方式自中间向两端对称进行或自一侧向单一方向进
47、行;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应由毗邻建筑物向另一方向打;对密集型桩宜采用隔排或隔桩跳打法,在实施跳打法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在移机时对已打桩的碾压,跳打间隔时间应该根据孔隙水压力观测结果和桩身强度确定;对于难以成孔的坚硬地层可采取钻孔取土法施工,以减少地基挤土效应和减少施工难度。3 根据持力层埋深情况,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必要时可按埋深分区施工;4 根据桩径和桩长,按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的顺序进行;7.3.12当桩长超过16m,夯扩桩施工时宜增设二次拔管装置和机架反载配重,以提高拔管能力和桩机的稳定性。7.3.13施工中应加强现场施工管理,认真作好施工记录,并及时处理好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夯扩桩施工
48、记录及隐蔽验收记录详见附录B、C)7.4成桩过程工程质量检查7.4.1施工质量检查包括以下内容1材质检查:对所有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钢筋、水泥、砂、石应做材质检验;各项指标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其中钢筋、水泥应具有出厂合格证明和试验报告。2钢筋笼制作与埋设应符合设计要求,制作偏差应满足本规定第7.3.9第2条规定。3现场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检查施工记录,并对照预定的施工工艺进行质量规定评定。4混凝土试件的强度应满足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7.4.2夯扩桩开挖后,施工单位应及时会同监理进行现场桩数、桩位、桩顶标高、锚固筋长度、桩头外观质量及桩间土情况的核查,如发现有漏桩、桩位偏差过大等质量问题时,应采取补救措施。具备验收条件时,及时通知建设单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7.4.3施工过程中的资料应随进度同步整理;施工完成后,按有关资料整编规定,分类整理成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07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03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24北京房山区高二(上)期末英语试题和答案
- 稀有金属冶炼产业升级-洞察分析
- 物联网能源管理系统中的段映射技术应用-洞察分析
- 头孢噻肟钠在重症感染中的应用-洞察分析
- 水产饲料市场趋势预测-洞察分析
- 网络安全与防护策略-洞察分析
- 纤维素基维纶纤维性能优化-洞察分析
- 2024年05月广东广发银行韶关分行实习生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校(园)廉政风险防控预警处置制度
- 小班班本课程《吃饭这件小事》
- 废弃催化剂中贵金属的回收
- 期末 (试题) -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高职计算机专业《Web前端开发技术》说课稿
- 【独立储能】山西省独立储能政策及收益分析-中国能建
- 中东及非洲冲击式破碎机行业现状及发展机遇分析2024-2030
- 工程制图(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化工原理(1)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华北科技学院
- DZ/T 0441.1-2023 岩芯数字化技术规程 第1部分 总则(正式版)
- 2024-2030年中国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装置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